咏春拳的创造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它像我国武术中的 其他拳种一样是我们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多年以 来,我们都希望能把佛山咏春拳介绍给广大的武术爰好者。 遗憾的是,正当我们准备着手撰写该书的时候,彭南师傅却 离开我们了。他生前曾多次对我们弟子说:“多希望能把自 己所长的咏春拳整理成书出版”。师傅的话至今还常常在我 的耳边回响。

回想跟彭南师傅学艺的日子,至今犹历历在目。记得在 1993年初的一天,彭南师傅把我叫到跟前说:“小韩,你一 定要坚持把咏春拳练好。我已老了,为了不让咏春拳失传, 趁我还能动,再教你一套‘闯少林’吧”。当时我听了非常 高兴,因为当时师傅已是金盆洗手,不再教拳,可他现在又 再教我,这可能是技传有缘人吧!

有一天,当我们练到“猴子摘桃请先尝”时师傅差点摔 倒了,我急忙上前将他老人家扶起并想让他先歇一会。师傅 却严肃地对我说:“学艺最怕的就是半途而废,你想古今习 武者有多少,而达者又有多少呢?学拳一定要有一往无前的 精神。”在彭师傅锲而不舍的精神鼓舞下,我终于学完了 “闯少林”、跌打论、跌打要诀和至今还鲜为人知的“咏春秘 传四季血胍点穴法”、“咏春先师秘传血遗诀”。师傅还把先 师遗诀送给了我。如今回想起他老人家的教诲,常常勾起我 无限的追忆。师傅生前对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咏春门的传说和 逸事,希望我们弟子中有人能早日将咏春拳整理成书。因为 这不仅是佛山咏春门的骄傲,同时也可使咏春拳能流传于 世,发扬光大。

我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父亲学过多家拳术,兄长练就 了一手过硬的鹰爪拳,同是我咏春门师兄。由于受父兄的耳 濡目染,我从小就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先后拜过多 位大师学艺。他们分别是佛山的欧荣钜师傅(学习太极拳, 六合八法拳,剑术);张槎大富村的谭迪师傅(学习蔡李佛 拳,谭迪是广州谭三宗师的同门);少林大师行常(学习散 打及气功);佛山精武门老会员搨义师傅(学习南拳及八卦 掌和各种器械);精武会助教吴七(吴赞生,学习十二路谭 腿);石啃的伦英(学习广州蔡李佛——北胜);湖南蓝山寺 早昆法师弟子黄圣力(学习气功、达摩面壁功和铁沙掌)。 后来在部队又受过专门的散打、格斗、擒拿等训练,至于学 习咏春拳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在1980年的10月,我刚从边防部队退伍回佛山,由于 我有多年习武的特长,在工作分配时我被安排当了一名人民 警察。当时年青气盛的我自恃有军拳、擒拿、格斗和南拳于 一身,有时会流露出一点傲气。一天报社的一位朋友陈先生 对我说:“你打拳还可以,以迅速和力量来击败对手。你可 见过‘四两拨千斤’、连削带打的咏春拳吗?”当时我是半信 半疑,于是就托陈先生带我去见识见识。陈先生这一引见, 便使我拜识彭南大师并且使我能有幸地成为了彭南师傅的弟 子,咏春拳就成了我不悔的追求。

当时我问彭南师傅可否打一套拳给我看看,彭南师傅很 谦虚地打了一套“小念头”。当时我对咏春拳了解得不多, 见其动作缓慢而平常,心想这能否有实战价值呢?所以我就 冒昧地请彭南师傅过招。彭南师傅起身和我搭起手并叫我攻 击,我想彭师傅年纪那么大,便讲道:“还是你来攻击我 吧。”只见他笑笑地对我说声:“来吧”,瞬间之中竟连拍了 我胸部两下,使我莫明其妙的是明明我们是手搭着手,可怎 么会一下就被甩开的呢?其后我向彭师傅请教,他便给我解 释了这种拳法的要领……

耕拦摊膀,黏摸荡捋,推托拉按,缠撞挂漏,曲手留 中,来留去送,甩手直冲,按头起尾,按尾起头,按中间飘 膀起。他指出这拳的特点是深藏不露,练的是六合(内三合 ——iL、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肩与胯 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六合好便可以拳拳占先,再凭 拳、掌、腕、指打或是手黏手,使对手无法走……。

彭师傅对武术深博的造诣和精湛的武功使我佩服得五体 投地,便提出拜他为师,彭老见我好学上进,便答应下来, 从此以后我便开始系统地学习咏春拳。

十几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彭南师傅的教诲,还常常 鼓励和鞭策着我。作为咏春拳爱好者的我,深感要将它在祖 国大地上发扬光大的重任。我决心要把师傅所长的咏春拳整 理成书,让更多的咏春拳爰好者能够更好地去了解它和学习 它。因为咏春拳秘決的传说和它的黏手技术,一直被蒙上神 秘的色彩,我按彭老的遗愿,将咏春拳诀馈赠给广大的爱好 者:

大闪侧,小俯仰,小闪侧,大俯仰,审势牢记(注:审 势指眼法来讲,它是克敌制胜的前提。拳经曰:拳贵在审时势)

二桥上势,里帘必争。明动静,知归去,知有无,知进退。一拳一掌(注:打击有三停,一停于肩窝,二停于肘 拐,三停于掌根,若想贯力于掌根指尖,必须常练“小念 头”并要持之以恒,便可水到渠成,气随意发),一马一步, 步要轻灵,马要稳;腰胯动,桥不动,桥动腰胯不动。

步法:钩、针、弹、踢。

脚法:寸、拐、撩、杀、踩。

二、彭南师傅简介

彭南师傅生于1911年12月24日,家住广东佛山高基 街223号。彭南师傅身材不高,但双目炯炯有神。他13岁 便开始习武,初学少林拳、洪拳、跌打和咏春(传说是快手 咏春)。在36岁时(1947年)改师从招就大师学习咏春拳。 招就大师是佛山咏春门梁赞大师之徒陈华顺嫡传弟子,善习 咏春拳。

彭南师傅祖上原籍广东花县,清代迁居佛山。彭南师傅 右脸上有一块巴掌大的黑痣,人称黑面南。彭师傅的名字在 广州、佛山、中山、南海和三水等地的武林前辈中无人不 知。在师傅家中的厅堂里有木人桩,墙上挂满了多种的兵 器,刀枪剑棍样样俱全。他对那些“伙伴”总是爱不释手, 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练武,从不间断,练就了一身精湛的咏 春拳,深得武术界朋友们的称赞和敬佩。彭南师傅退休后仍 坚持练功不止,并在古稀之年仍悉心地教授弟子习拳,时常 给我们谈咏春拳的源流和它的种种逸事。

彭师傅在30岁前就苦练了多种拳术,其后他又不忌众 议地向同龄的招就大师学习咏春拳。彭师傅在晚年时还常常 告诫弟子:学武一定要屏除n户之见,不然就难得进步。彭 南师傅在师从招就大师之前,也曾学习过咏春,但只是外帘 手,而招就大师却是陈华顺弟子陈汝棉的嫡传弟子(招就在 1972年病逝于中山石歧)。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彭南师傅参加了 1957年广东省武 术观摩赛,应大会之邀和黎叶篪大师作赛,并因此而结识了 黎叶篪大师(1898〜1970年)。按辈份,黎叶篪大师应是彭 南师傅的同门师叔。彭南师傅拜识了黎叶篪大师后,就常常 向他请教黏手,而且每次都是轻而易举地被黎叶篪大师制 服。日久,在彭南师傅的虛心请教下,黎叶篪大师毫无保留 地将技艺传给了彭南师傅,指出其精髓之所在是“来留、 去送”的拳诀(就是说伺对方在失势的一刻,以内家的手 法将对方击败)。从此以后,彭南师傅不断虚心地向黎叶篪 大师求教,并尽得其衣钵真传。

彭南师傅热心参加佛山精武会的工作,为佛山咏春研究 会的成立做了大量的工作。晚年,彭南师傅为能把佛山咏春 拳整理成书出版,让咏春拳能留传并发扬光大做了大量挖掘 和整理工作。

彭南师傅一生曾师从过多位大师学艺,他们分别是:甘 珠师傅(1931年);马芬师傅(1942年,习南少林拳);陈 添师傅(1943年,深造少林拳);李梓彬师傅(学舞南狮、 正骨、伤科、杂症和武术);招就师傅(1947年,学咏春 拳);梁细苏师傅(学南少林、器械);伍文龙师傅(学气功 “五指枚”)。彭南师傅一生对武术的学习和研究从不间断, 从不满足。

彭南师傅晚年授徒,以咏春拳为主。由于历史的原因, 咏春拳在佛山一带流传较广,这门内涵极为丰富的南派少林 内家功夫注重的是实战,招式朴实无华。拳诀上所述的“势 无定式,落地生根”意思就是曲手留中,来留去送,出手隐 蔽,阴柔不露,拳势刚柔相济,内外兼备,上下相随的一种

重技击、势无定式的拳术。

晚年的彭南师傅对咏春拳的“小念头”、“寻桥”、“标 指”和八斩刀等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并希望日后能够成书 出版,为此还留下了咏春拳的秘诀。

手法:

耕栏摊膀,黏摸荡捋;推托拉按,缠撞拉漏;曲手留 中,来留去送;甩手直冲,按头起尾,按尾起头,按中间飙 膀起,敌移动,重心空,手黏手,无法走;大闪侧,小俯 仰,小闪侧,大俯仰;审势牢记。二桥上势,里帘必争。明 动静,知归去,知有无,知进退。一拳一掌,一马一步,步 要轻灵,马要穗,腰胯动,桥不动,桥动腰胯不动。

步法:钩、针、弹、踢;

脚法:寸、拐、棟、杀、踩。

向读者公开的这些拳诀,不仅是学习咏春拳技击的要 领,而且也是咏春拳深博的理论依据,它给我们学习和研究 咏春拳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今后咏春拳的 流传和光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彭南师傅于1995年10月28日在佛山逝世。他老人家 希望弟子们一定要继承他的遗愿,用心习武,将咏春拳这一 宝贵文化遗产整理成书,早日出版。

 

浏览6,5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汤志端2021-03-22 00:10

多谢韩师叔的分享!

    wushu2021-05-07 23:13

    感谢武林同道认可,彼此共同交流进步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