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距离或距离感,就是搏击中对双方攻防距离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它是拳手施招时 的一个重要准则。在搏击中,距离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拳手所施用的技法的命中率和杀伤力 度,以及遭到对手迎击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

―、攻击时的距离运用原则

灵巧的踢腿和拳击技术,均涉及到对“距离”的正确判断。攻击H标的位置不是眼前 对手所站立的地方,而是对手所可能躲闪与挪移的地方。所以,攻击前的瞬间,必须先正 确判断敌我之间的距离,惟有把握住这一要素,才能有效地创击对手而做到招无虚发。

攻击时的距离原则:

以简捷的技法直接攻击最近的目标,并使用最长距的攻击方法

由于简捷的动作本身已节省了运动时间与运动距离,再加上是攻击离自己最近的目 标,必将大大提髙打击的命中率;同时,若己方运用的是一些攻击距离最长的技法,如指 戳与侧踢腿等,将更加接近于目标,也就更加增大了对手防梅上的难度。

不断移动,以便得到适当的距离

在尽力保持自己的距离感与节奏之余,可经常不断地移动以使对手产生对距离的错 觉,也就是运用不规则的韵律来破坏对手的距离感,进而突然予以有效的一击。

针对对方身体上或心理上的弱点进行重创

李小龙在搏击中给人的印象就是步法灵活与出拳凶狠,他似乎既能敏捷地冲向对手, 又可自由而轻巧地离去。相反,一个低能的拳手却总是显得笨拙,不但找不到正确的距 离,反而在周旋中泄露了自己的动机,当他进步或扑空时极易遛受重创n

勇气和决断力是攻击时不可缺的原则

当你保持自己距离上的优势,而在运动与周旋中发现对手的破绽时,就要果断而及时 地去打击,而不可犹疑以错失良机。

快速的打击与适度的追击是制敌的关键

所谓快速的打击不仅指进步创造适于自己的距离感时要迅速,同时进步时的上(下) 肢的同步打击动作亦须迅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正如拳谚所说: “打法定要先上身,脚手齐到方为真”;此外,一旦对手中招,己方就应连环数下攻出,以狂风暴雨式的连续重击去击溃对手,而不给其以逃避与喘息之机。李小龙之所以推崇组合 攻击,是因为对手能躲开自己的第•、二下攻击,却难以避过接下来的一连串的攻击,这 时,对手由于自身的损伤加重,故自然会因挺不住而倒地不起。

二、防御时的距离运用原则

关于防御的距离,有以下四个原则:

灵活运用正确的步法

灵活移动在截拳道中特别重要,因为搏击本身就是一项变幻莫测的剧烈打斗运动,故 优秀的拳手需能随时避开对手的攻击或寻找目标去趋前攻击对手。尤其在防御时,灵活的 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一个快速移动着的目标是很难予以攻击的。

正确判断对方的有效距离

己方的闪避与移动要恰到好处,因为若移动的距离太远时,虽可完全避开对手的攻 击,却无法及时发起有效的反击,若移动的距离与幅度太小时,则无法完全避过对手的锋 芒。最重要的一点是,步法移动必须自然而放松,以利于己方发起迅捷的反击行动。

防守的姿势正确,随时应付突发的袭击

在移动防御时不要光顾着下肢的动作,上肢亦须保持严密的防护姿势,以防备对手的 猛然冲击,并要伺机发起反*。这就要求在移动的同时,大脑中须随时保持出击的念头, 以便能迅速利用对手攻击后失手或收手的瞬间之虚隙及时打击对手。

随时保持良好的身体重心,为反击对手做好平衡方面的准备

我们都知道,真正具有破坏力的一击不仅打击的速度要快,更重要的是自身的重心要稳今天,终极格斗大赛的悍将们都对传统搏击术中的距离感提出了新的见解。其实,早固,正如李小龙所说:“快速与够劲的出拳与踢腿端视自己是否处于良好之平衡上”。

三、距离上的界定

在30多年前,李小龙就已对搏击中的距离感进行了他个人风格 的独特界定,那就是拳脚搏击技术距离(又称自由对打技术距 离)、内围格斗技术拒离(又称扭抱格斗技术距离),以及极限格 斗技术距离(又称地面格斗技术距离)。现详解如下:

拳脚搏击技术距离,即双方的手、脚在无任何束缚、妨碍的 距离与空间进行搏击的距离。在这种距离中拳手可以自由移步以 及自由发拳,它的格斗主要运用的是拳、掌、指、肘、腿。

内围格斗技术距离,是指双方在处于站立扭抱的姿势下的近 距离格斗的距离,它的搏击特点是双方均进行贴身肉搏。在这种 距离上,它主要运用头、短拳、肘、膝及摔法等技能,也就是说 长距离的拳、脚打击技术此刻将完全失去效用。

所谓“极限格斗技术距离”,实际上此时的格斗之双方已无 距离可谈,因为双方已扭作一团而在地面上进行擒锁或缠斗。在 今天的“终极格斗大赛”(图75)及“世界职业摔跤比赛”等超 级格斗大赛中,这一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图片6

拼而落人其圈套。要在移动中或严密的防护中去发现对手的空档,并迅速发起一连串的反 击行动,后发而制敌

(4)练习攻击一移动的目标,并能保持放松.自然和快速。

二、防御时的身体感觉

在搏击中,防御反击也可谓之为进攻,只不过它是在防守的同时或之后的进攻,不仅 防守与反击是一个整体,就是攻击与防御亦不可分剌开来。如果能够极其熟练地在防守的 同时或之后随即作出迅猛的攻击行动,则其杀伤成力要比主动攻击时的打击要强许多,因 为你单纯进攻,对手便会后退,攻击力必会损失不少,故而在对手冲前而无法应变的瞬间 予以及时的一击,应是足以致命的,但这就对有效的防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防御时的身体感觉:

研究对方的动作与发招的方式

也就是在与不同类S打法的配手的实战训练中,去仔细研究对手的动作特点并发现是 否有征兆可寻,以及他的征兆都属于何种类型,待纯熟后再介人搏击时,便会游刃有余。

练习預知对方第二、第三个的动作

对对手的动作进行分析与研究,不可仅仅限于其动作发起前的预兆,还要顾及到他的 连续攻击动作,因为对于绝不会直发起单一性的攻缶。由上述的练习,亦可获知对手的 不同的打法,并可解决简单直接的攻击所不能得手的问题。

须设法把握对方防守薄弱之时

对手在攻击的过程中极易暴露出来的破绽,此时即对手的防守力薄弱之时,如能把握 住有效的战机即可及时予以重创。此时亦正是对方无可自救之际,所以己方如能乘胜追 击,当可一鼓作气而最终将敌制服。

设法诱使对方失却身体的平衡

李小龙常常说:“搏击家的姿势或架式的好坏,身体的乎衡,十分重要”。所谓身体平 #,也就是人体在空间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9如何破坏对手的稳定状态也是一项必修课。 至于方法则有很多,如你可故意暴露出身体的一部分以诱敌攻来,但你却突然闪开,使其 失去重心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反击,而此时对手根本无法回防。

后退时犹能保持反击的势头

首先说明的是,后退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反击,所以你后移时的幅度与距离应恰到 好处,以免动作过大而无法在反击时有效地命中对手。换种说法,在后退的过程中须能维 持良好的身体平衡,以便使自己发出具有决定性的一拳或一脚。

在最适当的时机进行快速的攻击

正确一致的发招时间。

正确而适当的距离与间隔,

恰到好处的打击角度。

(4)正确的把握时机及恰当的打击时间。

乘胜追击一举歼敌

打击的有利时机稍纵即逝,所以一且把握住时机就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并以排山倒海 之势连续打击,直指对手的诸处要害部位,直至其倒地不起为止。

攻击时整个过程如下:

敏锐的观察

“练H视觉的敏锐清明可谓是一切搏缶的发端’’(李小龙〉。所以在真it交手之前就应 通过眼睛来观察.分析对手的长短及打法类型,并通过对手的眼光来判断其是否要发起攻

正确的决断

这同“敏锐的观察”-祥都厲于精神方面的要素,也就是在判明对手的企图后,决定 己方如何攻击或是否有必要发起攻击(事实上,在2方进行观察的同时神经与肌肉亦已做 好了随时进行攻击的准备)。例如己方该决定是果断进行抢攻,还是在对手冲前的瞬间予 以迎击等。重要的是,己方的决断须快,尤其是在电光火石的剧烈搏志中,根本没有时间 让你慢慢思考对策,你必须抢时间凭本能与直觉去攻防。

迅猛的实际打击动作

大脑一旦下达命令,神经与肌肉必于瞬间做出反应并实行果断的攻击,动作一定要简 捷直接,并须随时防备着对手的阻截。所以说攻击动作虽然是技战术方面的.但实际上它 与精神因索密不可分,或者说它是枘神因素方曲的-个延续„请记住李小龙列出的•个有 关反应速度与攻击的分解过程方面的公式:“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效应器”。

四、搏击时须持的态度

一个有信心的拳手自会表现得轻松自然,他的状态亦可称得上是“贏家的状态”。正 因为他视自己为顶尖高手,所以他也就无所畏惧了,这种态度实际1:也可以算作是-种心 理上的武器。匀然,为了能够培养出这种正确的态度,你寓做比他人更苦、更久、更快及 更有力的练习培养与运用正确的态度的要诀:

以极轻巧的移步来避过对手的攻击

也就是不得与对手纠缠,以免过多地耗费体力。或者说,聪明的拳手不仅力求敏捷的 闪动而使自己成为~个变幻莫测、难以应付的H标,同时闪动更是一种找寻攻击机会的最 佳手段,因为只要对乎进攻就必会餺出破绽,而你闪过对手的攻击的同时也正是击中对手 的空档的时间。

以快速度直击对手的要害

只有准确命中对手的要害部位与薄弱环节.方能--招制敌,所以一旦介人搏击,便须 寻机去重创对手的要害部位以便迅速结束战斗。当然,直击对手要害处的意念应始终贯穿 于你的大脑之中,其中也包括在击打沙包时或进行“影子拳”训练时。

自然而放松的动作

李小龙曾这样说过:“经验老到的高手大都懂得如何放松自己以保存体力,并尽量减 少那些僵硬而不必要的动作,使自己的每一个真正的打击动作更有效,同时也由此减少体 力上的木必要的损失。”也就是说,自然而放松的动作可使自己的精神与肉体上的功能趋于最大极限的发挥,并使自己能够自由地运用自己身体各部分的机能。

冷静对敌以求发而必中

截拳道虽号称是攻击铟拳道,但攻击也要看在什么情况,假如对手已抢先发起攻击或 从策略上需要自匕后发制敌时,在某一段时间内就要暂时采取守势。所以说防守是反击的 前提,不过对于对手的任何攻击都要冷静对待,因为有些人在未中招之前还能沉住气,但 一旦被对手击中之后便会头脑发热而与对手进行硬拼,结果是两败俱伤。因此,欲取得最 终的胜利便须沉住气,静待最佳时机的出现,就像狙击手一样,一a出手便去杀伤那些最 有威胁力的目标,而且是毁灭性的杀伤。

欺敌与佯攻的灵活运用

所谓虚招欺敌,即以灵活多变的假动作去干扰对手的视线或扰乱对手的注意力,为发 起真正的致命一击去创造先决条件。因为对手一旦对你的虚招佯攻做出反应,那么必会由 此而为你n户大开,并不及防护而为你所乘。

予敌以毁灭性的攻击

李小龙的一些®拳或®腿确具有致命的杀伤力,但必须具备的前提亦很多,如恰当的 时机、适宜的打击距离与有效的假动作诱敌等等。若你随便发出-击,肯定没有什么威胁 力,所以欲有效去重创对手,除7•要有这种意识之外,重要的是从实际行动上去进一步磨 炼与发挥这些技能。

五、吼叫声的作用

为了能够击败对手,李小龙可以说已汲取了所有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甚至连吼叫声都 成了他的秘密武器之一。在电影中,他的吼叫声好像是体现了埋藏很久的悲愤与耻辱的怒 吼,而在现实搏击中,他的随拳而发的吼叫声则有慑人心魄的作用,故可给予对方以精神 与意志上的沉重打击。

在实战搏击中,吼叫声具有以下3项实际的作用:

震慑对手

对抗中,双方为了保护自己并击败对手,必设法去扰敌之心,进而达到乱其身的目 的,而发声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扰乱敌心的方法,而且功力深厚者发出的声音本身便具有技 击作用,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无形武器。当然这些高手的发声不是以一般的肺气,而是以蕴 有巨大能量的内气作动力,这种无形的声气可有效地影响与破坏对手的技巧的发挥。你不 妨试一下:苺有人突然大声叫你时,你是否会全身“颤”一下,同时你头脑中的思维也全 部被打乱或消失?

有助于发劲增力

通过吼叫声来激发体内的“气”,并使之与外在的力相结合。或者说在吼叫声的引导 下更容易使力量爆发出来,起码在出击的同时配以吼叫声可使打击力*然增加许多。因为 它能提高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间时交感神经也会改善骨骼肌的物质代谢而使之 增大运动从而将人体的内劲猛然发出,产生强大的杀伤力与破坏力。但李小龙亦告诫 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动作在到达顶点时都要大声呼叫,因为发声过于频繁,会使自身的热 气外散过多,而不利于充养真气

可以增强抗击打能力

由于叫声振奋了梢神,激发了潜能,增强r肌肉的张力,从而加强了自身承受外力的 能力。所以李小龙要求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御性的抗击打,都须做到借声以贯气提劲,并做 到声到、气到、劲到,二者同时进行,可使自身浑元一体,于攻于守都极为有利。

六、搏击的三大关鍵要素

搏击的三大要素,实际上就是李小龙生前所提出的截拳道三大要素,这是李小龙对整 个振藩截拳道在技术与动作上的一种规范和总结,也是李小龙武坛生涯的经验之谈。

第一是效率:

首先是看你的每一个动作是否具有实效。因为任何技术与动作倘不能击中或击倒对它都是尤用的,都是需要进行改进与提升的。在搏击中,虽不能要求一出手就击败或 击倒对手,但你的每一击都须起到一定的效用,以免空耗体力或错失战机„

第二是直觉:

李小龙一向主张州本能的动作与直觉的反应去进行攻防。因为这是对付真实搏击的唯 一有效的应对方法,或者说直觉的反应最能减少用于反应的时间。由丁反应时间的减短, 或者说根本就用不着进行反应,而肢体已本能地进行了攻防,所以己方的动作一定会快于对方许多。

第三是简朴:

李小龙最忌不切实际的花拳绣腿,或者说截拳道的任何技巧都趋向丁简捷、直接,也 就是力求以最短小的动作去发起最强w力的攻出。当然,这里所说的短小并非指幅度较小 的动作,而是指己方的动作应沿直接的路线去直接攻缶目标,你不用担心这种短而直的打 击动作会影响你的打击威力,因为动作愈直则力点愈集中,同时愈直也愈具穿透力李小龙生前提倡速战速决,即以精简、快速.灵活、多变的动作有效地打击对手,所有的动作 均不得拖泥带水。

七、实战中的本能作用之发挥

本能是一种下意识的自动反应,是在稍神作用下身体内部突然发出极限能皺和闪电般 的速度的能力.是不需要通过大脑而能做出各种反应和动作的能力。个人的能力虽是x生 的,但本能的发展,却在于如何发掘、训练及培养u高手在搏击中的成畋与得失的分别, 便在于他们有没有利用了自己的本能。

本能的效用

本能的动作在搏击中可谓是最简捷、最直接、最具效率的动作,例如当你面对一名强 悍且高速前冲的对手时,你的脑海电可能会有多种应对方案,但在搏击的电光石火瞬间, 你能发挥出其中的一种方法的效用吗?而对手又不会给你任何审时度势的时间,所以李小 龙认为唯一有效的方法便是在经验的驱使下而由本能去进行攻防。

本能的训练

在本能的训练过程中,首先是进行放松的训练,因为如身体和精神紧张,就会失去灵 活性勺平衡,大脑也会变得一片空白,此时不用说本能,就是一般的格斗技能也难以发挥 出来。在放松的基础上进行敏捷的反砬与迅速的动作,待这一切精熟后可逐渐减弱潜意识 的活动,减轻着意丨I〗意的程度,直到一切潜意识的活动熄灭,从而达到随心而发和随心所欲的境界(图76)。

本能的运用

在实战搏击中,李小龙不仅仅fi用大 脑.用意识,尤其是用木能。在很多情况 下,李小龙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筚、会 闪躲,而这枰动作又往往是恰到好处的,看 来他的神经、躯体L1经适应了搏击的状况,故玎根据搏击的具体悄况做出良性应变„当 然,经过正规训练后的高手,其自动化的意 识与本能反应将比正常人快几倍。至此他已 无济理会用拳还是用脚.只需简单地出 手,-投足便可给予对手有效的创击。

 

浏览70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