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一直是一个探索者,他不断地研究所能接触与搜集到的资料,当然这并不是说 他研究并学会了所有的武术,但他确实研究过当时的所有功夫流派,并将它们合而为一, 融会贯通地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整体。虽然说振藩截拳道并非面面俱到,但它所涵盖的范围 确已代表了世界武术中的方方面面,尽管李小龙自己亦声称截拳道并未建立整体的系统与 完善的理论体系,但若拿任何一种拳道去与之相比较的话,你便会发觉,鲜有一门拳道能 与之相提并论。究其原因,是每一种拳道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而它们又多固步自封而闭门 造车,它们不似李小龙般有机地消化与融炼,并大胆否定自己的一些理论与技术,以求与 日俱进。李小龙生前亦曾说过:“在雕刻塑像的时候,雕塑者不能在塑像上增砖添瓦。实 际上,在雕塑的时候,一开始就把非本质的东西凿掉了”。李小龙就是这样在不断地吸收、 消化、删除、实践与检验的过程中,最终找到了一种最具效率和实用性,以及最能表达自 我的方式——振藩截拳道。

截拳道完整的技战术体系由以下武术实体或相对独立的格斗技系统组成:

咏春功夫:即学自叶问大师的咏春拳。不过李 小龙后来又对之进行了改进与提升,但自始至终,咏春 技术都是振藩截拳道中的核心内容。如李小龙经常在公 众场合表演的“銷手”、“蔽目黐手”及"寸劲拳”等绝 技,便直接来自于咏春拳中,只不过又融人了别的拳派 中的相关内容而已。.即使在打斗技术上,亦在一定程度 上保留了咏春风格与咏春模式。例如作为其中坚拳法的 “日宇冲拳”及振藩截拳道中攻击距离最长的上肢攻击技 术“标指”等。振藩截拳道中的很多理论也都保留了咏 春风格,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守中用中”;在功力训练 上,李小龙对咏春保留的也最多,例如寸劲、方形墙靶 (3个)及木人粧的练习方法(图62)等。

图片1

功夫系统:是指李小龙在咏春拳的基础上,所 学的蔡李佛拳、洪拳、形意、八卦等传统武术。虽然李 小龙曾毫不留情地批评过传统武术,但也只是批评了传 统武术中华而不实的部分,但他从未抛弃传统武术,相反是对之进行了潜心研究》因为浩 如烟海与博大梢深的传统武学,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而李小龙就是一个成功的寻宝者。

如,李小龙取自形意拳中的劲力发放方法便直接增 强了自己“寸劲拳”上的杀伤力度;他学自螳螂拳 中的快速、连贯、凶狠的打It手法又迅速增强了自 己的近战能力。图63便是李小龙学自传统武术中的 一些要害部位的打击方法。

(3)西洋拳击:李小龙非常欣赏西洋拳击在训 练上的科学性及在运用上的实用性,此种古老的格 斗艺术非常符合李小龙“简单、直接、效率”的要 求。众所周知,咏春拳中的拳法虽然强猛,但却过 于刚直,而拳击的拳法则是灵活、短促、机变的, 而将此两者合而为一才是最具威胁力与杀伤性的拳 法,因为它同时具备了凶狠、灵活、快速的优点。 另外,振藩截拳道中的步法亦大多直接来源于西洋 拳击中,例如李小龙的灵活、迅猛的步法便是学自 拳王阿里的“蝴蝶舞步”;振藩截拳道中的戒备势在

很大程度上亦取自于西洋拳击。李小龙对西洋 拳击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除咏春拳之外的其 他功夫系统的总和。

自由搏击:通常是指振藩截拳道中的 高级阶段或高级课程,亦可称为“踢拳”。其目 的在于鼓励拳手积极思维、深思熟虑、机智地 去挫败对手,以及熟练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技 术并使之达到本能化的状态。在此种阶段,每 个练习者都可发展自己的特长技法,并可进一 步磨炼擂台搏击技术。练习者亦可根据各自的 实际情况去修习一些适合自己特点的流行拳 道以便进一步补充与提高自己,例如伊诺山 度的高足保罗•凡奈克(图64)就曾修习过 0本的一种综合性立体搏击术“修斗”(一 种泰拳与柔道混合而成的日本现代自由搏击 运动);而日本的著名截拳道研修专家中村 ' 赖永则专门赴美国学习过目前世界上最凶悍 的格斗技“格雷西柔术” (GRACEJUJIT-SU), 用以提高自己 的截拳道搏击水平; 而 笔者本人亦曾于1994年赴泰国修习过泰拳 这一当前最威猛的自由搏击运动。图65则 为李小龙亲笔手书的“振藩功夫/自由搏击” 之标牌,目前此牌亦收藏于伊诺山度的拳馆 中。

擒锁:是指李小龙最拿手的擒拿与固锁招式,在振藩截拳道中,这是一种在运动 频率上可与腿法相媲美的格斗技系统,通常是结合拳法与腿法来运用,即在举与腿创造机 会后以擒锁技*终制服对手(图66)。而振藩截靼道中的擒锁技,除了从中国传统武术中 吸取了一部分动作外,则主要来自于古希腊角斗术与学自肯尼拉贝尔的“柔术”,肯尼• 拉贝尔号称“美国第一锁制大师”,所以李小龙不可能从他身上无所获取。事实上,李小 龙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向他人潜心学习的大好机会的,这是他的个性使然。

振藩武器:是指李小龙学自各流派而后又自成风格的单,双二节棍(图67), 单、双短棍,三节棍,长棍以及短刀格斗术等。其中,在向伊诺山度学习单、双二节棍之 前,李小龙己经研究过日本空手道中的双节棍术和传统武术中的“鞭杆”等技法;至于长 棍则直接来自于咏春拳中的“六点半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整体武道格斗技系统,去掉它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大大削弱其整 体的战斗效力,同时也违反了李小龙的授武目标与教学要求。

第四节振藩截拳道的运用指导原则

振藩截拳道的根本与梢华就是李小龙的武道哲学思想——关于武道的解放思想的哲学 理念,一种中西文化撞击下融于李小龙的心脉心灵的内在无形武器,一种理论化、系统化 了的大道之理。正因为振藩截拳道注重对内在因素的修养与修炼,所以在介人技术动作的 学习之前,还须先明了其在理论上的一些指导思想,亦即以理论去指导实践,才能最终全 面地掌握振藩截拳道。或者说,只有将拳学理论与格斗技能进行最完美的结合,才是李小 龙生前的原始教学内容,并由此最终迈人振藩截拳道的殿堂。

振藩截拳道的武学指导思想,实际上是指李小龙生前所提出的‘‘十二字诀 体用:我们练习搏击术的目的是为了到现实中去实践,而非仅仅用于健身。“一个搏 击者必须能经常不断地保持心灵纯洁,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如何撙击。对此,他必须排除阻碍其前进a路上的所有»碍,无论悄上的、身体上的或是知上 的"(李小龙)。首先必须有一个前掸.即要将自身的潜舱没挥s极®,然后再去研究与探 时如何将这种已发挥到扱限的杀伤力有效地作用千对手身上。

弈形:李小龙最反对《化形式的束缚,而致力于探 讨适合自身特点的动作与方法。正如他所说:“淌若某门 某派教你如何搏击.你可能会依照*那种指定的方法去 全力搏击,然而那并非实际悄形下的搏击。因为一旦你 «着传统的換式走.那么你所了解的便只是老路子,一 种‘传统’与‘传统’所造成的阴影罢了一你并不了 解你自己。”

劲:劲是指振*»荦进中的发力,与别的挙道的s 而长的劲力相比较,振藩截萊进则主张使用措手不及与 快速短促的瞬间《发力,,将两种力相比较,若双方同时 发劲出招,则李小龙的短而快的劲与技会抢先作用于对 手身上,其特点就好像压缩的#«突然弹出一*,具有 极大的/R力与居》作用。李小龙生前亦曾幸中国武术与 泰W挙比较过,他发现S术中的动作虽可把对手《力》

出,但却无法形成具有推毁力的攻击;而泰国幸虽不会 把人轻倒在地,但它的幸腿所到之处,均骨断肉裂.使对方战斗力大失而瞬m自己躺 倒不起。究其庞因.庳来是在®力上有所差别,一个是长而«的推击力,_个思短而促的 明w穿进力,其所产生的效*自然也躭不同了。

疾:掇灌截拳道向以快速猛烈及闪电般 的快速度而著称于世。即"速度’’ 搏击致 胜之道,哦快才能出其不s、攻其不备。谄 若在速度上占有极大的优势,么就可抢先 于对手做动作,甚至能后发而先至。而且。

若一位拳手有极快的攻*速度,还可由此弥 补其他方面的不足许多曾畋在乎小龙手下 的牮坛高手都说他们逃不过李小龙的快速幸 脚,因为他的攻击快得如®«蛇一般.令人 防不胜防=一个极具攻击威力的幸手,并不见得是块头很大的人,却可能fi出手发招奇快的人。因为打击的力S等于攻击者的®*乘 以加速度。田69是李小龙在〈龙争虎斗〉中力战群敌的一个精彩的间。

反应:对敌搏击不仅冷静的头脑.而且反应还須快,这是一种在与敌交手之际 能准确、有效地进行应变的能力。李小龙似乎有一种天性成超人的第六感官,能事先洞察 到别人的企ra.并在对方恰要起脚或出举之际进行有效的抢攻,迎击或截击,使对方因抢 先挑起战斗而遭受迎头痛击。

时间•截幸道运用了“后手消«法"与"经济予约线"等旗理,从而大大提高了打击 效率,由于打击e离短了.故对缩短打击的时间,从而能在《短的时间内对对手进行®击并得手。时间从另-层意思上来讲,还须把握好打击的时机,因为打击的时机与精简的动 作是相辅相成的。准确地判断和把握出招的时机亦为搏击取胜的关键因索之一。某种意义上时机比速度还重要得多„

哲学:我们都知道振藩截拳道是哲学化拳道,或者说振藩截拳道是晳学的武术,亦是 武术的哲学。它从创立之初便是在通过一些武术技法来阐述深*的哲理,或是说李小龙所 精选出来的对自极为有用的哲理实际上-直就是自己在武术行动上的一种理论指导。从 另一个层面上来讲,振藩截拳道中的哲理是李小龙的精神与思想武器,而其拳脚与动作技 术则是其肉体与肢体武器,当然只有肉体与精神高度合一才可将自身的潜力发挥至尽。李 小龙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第•武术哲人,如果没有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作底蕴,截拳道就 根本不可能会在仅仅20多年的时间电便辐射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并成为福泽成千上万 武术爱好者们心田。

第三章振藩截拳道拳理阐述

作为世界武坛的“超重鼠级”人物,李小龙打 破了世界武术的保守僵化的不良症结,把搏击修炼 者从传统武术的桎梏中彻底解放了出来,他也由此 令世界武坛对其格外敬重与推崇,而被脊为武道真 理之路的奠基人与倡导者。然而,欲真正掌握振藩 截拳道亦并非易亊,因为它需要修习者具备相当的 武学基础与学识悟性,也就是说真正的截幸道修习 者还必须具备-•定的理论基础。振藩截拳道是技与 理高度合一的整体性武道,而理论又是技术与行动 上的一种具体指导(图70)。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 能产生出正确的行动,国术界中有句话叫“理不通, 艺不精”,任何一个振藩截拳道修习者都只有明白了 拳理(決要)后,才能在具体训练中事半功倍及进 步迅速。

第一节哲理篇

任何功夫大师都要经历武术、武道两个阶段,而武道是武术与哲学的神妙结合。振落 截拳道区别于其他拳道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有深厚的哲学底蕴。而普通的武师,则 只能停留在武术招式的表层。截拳道是一门武道哲学,而李小龙特有的哲学理念又是截拳 道的核心与灵魂,是其特有的哲学理念将振藩截拳道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卨度。

一、学武的正确途径

在通往武学高峰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和接受的东西很多,当然“学习"并 不仅仅是模仿,也不只是简单的积累和固定知识的回流。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现“真 知”与“新知”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永无止境,因为武道(艺)根本就无止境。在振藩 截拳道的研习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进行简单的知识上的积累,而是在真正掌握与消化原有 格斗技能的基础上去努力探求那些未知的领域,所以说“发现”、“创新”始终贯穿整个学 习与训练之过程中。

不幸的是,很多习武者都只是在扮演一个追随者的角色,因为他毫不怀疑他的所学的 真正价值,他甚至认为如果自己的门派真的不行的话,可能很多年前就己被淘汰了。他们 肓从地跟着教练,他们从不断的模仿中寻求安全感。正如李小龙所说:“在武术的久远历史中,盲从与模仿似乎为大多数武术家、老 师与学生之通病,这-切半系人的天性使 然,半系与保守、传统的派别有关。所以,要想找到一位有创新意识的老师是很不容易 的一件事综上所述,固定的形式与僵化的打斗根 本无法使你适应真实搏击的情况与变化,而 只是你前进道路中的牢笼罢了。传统的拥护 者们也会学到一定的“知识”,但知识是固 定在某一段时间的,今日是,明天可能已经 不是知识了。就像一条定理一样,它可能会被人推翻的,而求知过程却是永不间断的。知 识由积累而来,而求知则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在最终全面地了解自己和自己的潜力之 后,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真理(图71)。

图片2

二、学武的目的

“学习武术或研究武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也就是通过武术的修炼来教习武 者如何才能了解白己及正视自己,因为武术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最佳方式,而不仅仅是一项 打斗手段。试想一下,你即使学会了打斗的方式,却无法找到人生的真谛,那又有什么现 实意义?在习武的过程中,个性要比风格更为重要。例如空手道便是一种独具风格的拳 道,但是你只有跳出空手道‘型’的束缚才能体现你自己的个性,一个不注重个性培养的 人是很难做到自由发挥的,我(李小龙)并不是想让你一定学习我的截拳道,但在我的截 拳道中根本没有预定的动作设计与僵化的打斗模式,因为截拳道中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 “很久以来,我都反对将同一种形式与模式强加于不同人身上,由于每个人的特点与 风格不同,因此适用于你的东西,别人可能就接受不了,正因为武道具有解放人的思想的 作用与功能,所以它才可以称得上是一门艺术,一种人的个性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说,一 位好的老师要学会研究学生们每个人的内在性格与特点,并帮助他们消除外在华而不实的 东西,直到他们最终长大成人。因为教师的意义不是单纯地把自己的知识或课本上的东西 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看学生能否吸收得了,以及能否消化,更要看他能否灵活加以运用。 老师应该是一位通向真理之路的引导者,他也可以是•种催化剂。如果学生不能从他那里 学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那么学武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李小龙h 三、黑带的意义“曾有很多入来问我(李小龙),为什么没有黑腰带来证明我的身份与级别?我的答复 是,我这个人不喜欢仟何虚名,当然我没有任何腰带。对此很多人说我是因为没有什么腰 带才去说拥有腰带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试想一下,即使你拥有腰带,但你也只是一个传 统的拥护者,你有没有打破传统的框框而去向学生们讲授一些自由开放的真理?就像早年 我从华盛顿州立大学退学一样,虽说还有一年便毕业,但我却毅然退学,因为大学文凭并 不能真正说明什么。具体反应到武术上,即使你拥有高段位的黑腰带,你也可能仍在盲目 地接受你的老师的‘正统’教法,如果你未能通过武道来实现自我及突破形式的束缚的话,即使拥有黑带也没有什么意思,因为当今有很多高段位的拳手,在参与拳拳到肉的搏 击时却不堪一击,因为他的高段位只适应于他的本门派,而不能真正代表世界武术中的整 体水平。例如丨%3年2月13日,日本极真空手道会馆中的首席教练黑埼健时四段在泰国 的擂台上,首局即被泰拳名将黎威以肘关节击破头颅而败北;1969年4月27日,日本最 有名的武术高手齐腾天心又到泰国叫战,此人体重85千克,习过多种武术,所获成绩计 有柔道四段、和道流空手道三段、角力三段、剑道三段、合气道四段,总合段数计有17 段,可谓‘世界之最’,但与泰拳一流焊将沙曼对抗时,只到第三局便落败,泰将获判技 术击倒胜。你能说高段位就能代表高水平吗?”

正因为在功夫中设立段位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所以当琳达于丨996年在西雅图牵 头成立“振藩截拳道核心”时,仍遵从李小龙生前的意愿而未搞什么腰带。因为学武并非 最终目的,它只是你达到人生目的一种手段,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黑带仅仅是一件用来 拴住你的裤子的工具或用品”(李小龙),它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四、水的涵义

通过水的特征可来揭示武术的真理,因为水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我们都知道水能适应 任何环境,如果你将水倒人一只杯子中,那么它就会变成一个杯状,如果你将它倒人一个 玻璃瓶中,那么它又会变成一个瓶状,也就是说真正的武术高手需能适应各种情况下的撙 击,而不得受门派与形式所限,因为僅化的形式只会束缚你的创造力,那些固有的格斗观 念也会冻结你的自由感性。所以说振藩截拳道是无所谓“形”的,因此它亦可以适于任何 形,并由于它无分派别,所以它又可以适应于任何派别,而李小龙的本意就是善用各种有 效的格斗方法与技巧,以求达到武术之最高境界。

水是很柔软的东西,同时又是渗透性最强的东西,可以说是无孔不人。而在真实的搏 击中,所需要的就是这种技巧与能力,因为在实战中对手不可能永远保持守势而不露出破 绽,所以只要对手一出手,己方便应设法有效地去攻击其破绽处。而且,水还是一种穿透 力极强的物质,因为它可穿透刀剑等利器所无法穿透的砖、石等硬物。水是无形的,同时 又是变化多端的,你根本无法抓住它,也无法去有效地攻击它,所以每个习武者都应做到 像水那样,能适应任何东西,同时又能摧毁任何东西。

总之,水无隙不人,水滴石穿,难以竭止。

五、茶杯的故事

“下面让我来讲讲有关茶杯的故事,这个故亊有些人可能已听说过很多次,但我仍然 想再重讲一遍,因为这个故事阐明了一个很有启发意义的哲理,它不仅能给人以启发,更 可开化人的脑筋,如果你明白了这个故事的含义,你便可以更有效地去理解截拳道/

“一位有学问的人在拜访一位大师时提出了很多问题,而当大师回答这些问题时,他 又不断插话表示自己已明白这些问題,最后大师不得不中止谈话而开始给这个人倒茶,虽 然杯中已倒满了茶,但大师并没有停下来,直到这个人告诉大师:4茶杯已满了’时,大 师才停下来,并告诉这个人说:‘如果你带的茶杯不是空的,你又怎么能品尝到我倒给你 的茶,即使能尝到也己非原来的味道了李小龙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武术练习者们 应抛却原有的旧传统与习惯,而去汲取那些真正有用的东西,因为你原先的那些花俏与空 想的招式,即没有实用价值又有局限性,并僱化r原系流动的技巧。也就是说你原本可以 成为一个高手,但由于你“生不逢时”而选错了学习内容,所以使你的自由感性受到了抑 制。你若想跳出曹日的怪圈,就必须完成摒弃以前的不切实际的说弓教,去原原本本地接 受一门真正的格斗哲学——振藩截拳道。这正如李小龙当年所说:“倾空你的杯子,方可 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

可惜,很多人尚不知道自己的技术与真正的武道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他也就无法倾空 其“杯子”,但是通过仔细对比,应不难发现中间的差异之处。例如可以用自己的技术与 截拳道的技术对比,看看谁更具科学性;在理论上你也可以看看哪个更具启示性以及更具 发展的潜力与空间,等你醒悟过来后,可马上行动起来,去“再行注满”,此时尚为时未 晚。要知道,严镜海及木村武之等人在投人到李小龙门下时均已年近40岁,但这并没有 妨碍他们成长为一代武学名师,还有伊诺山度,在投人李小龙门下之前是艾徳•帕克的离 徒,并已获得黑带资格,但当他认识李小龙后仍放弃了艾德•帕克授予他的诗波流空手道 助教的资格,而转投到李小龙门下,并成长为一代截拳道宗师。不然的话,他仍将是艾 德•柏克门下的一名权威助教,而无法跳出空手道的圏子,两者相比根本就是天壤之别。 笔者在这里之所以要这样写,本意并不是让你去盲目崇拜李小龙及其截拳道,只是想让你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速度篇

李小龙最大的搏击特点就是快速而动作凶狠,因为只有动作快,动作的冲击力才强; 只有动作快,才能令敌不胜防而打乱对手的节奏,使他只能被动地跟着你去做动作,从而 牢牢把握搏击之主动权,正如李小龙所说只有"出腿似箭”,才能“猛如钢鞭”。切记,力 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一、增加速度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速度是“快、准、狠"之三大搏击要索之一。有些人先天便具备这些索质,有些則需 经过后天的不懈努力才能提髙它。但不管你属于哪一种情况,如欲在搏击时先发制人而占 据主动,就必须尽可能地i提高你的速度索质。

增加速度所需之条件:

动作机动、灵活

首先要使躯体及肢体放松,只有肌肉放松了,动作才会灵活、速度才会快捷。事实上 在肌肉僵硬的状态下不会打出快拳来。只有在放松的状况下出招,才能充分发挥肌肉收缩 的力量,才能产生强劲、富有弹性和迅猛的爆发力。

跳跃、弹性

李小龙的搏击过程,是在不断的移动中去寻找有利的时机(图72),因为在固定的位 置上发起攻击要比在移动的情况下慢很多r

克版疲劳

要合理地分配体力,根据对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搏击计划,要妥善地保存体力,竭力 避免为对手引诱而消耗体力。

保持身体与精神的警觉

搏击时需集中精力,只有在思想不为外 物所干扰时,才能随心所欲地完成动作。倘 若精神散漫并轻敌,肢体处于非备战的状态 下,很难及时出招攻击对手,因为你在启动 与运行上花费的时间太多,所以也很容易错 失良机。“一个武术家需随时保持警觉以应 付复杂的局面”(李小龙〉。

想像力与预洞先机

李小龙曾经说过,单单凭速度并不能保 证你在对手打中自已之前就击中对方。也就发掘毕竟是有限的,而对洞察力的开发与培养则是无限的。如能先看出对手的企图,就可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直接命中对手的机会,因此过人的察力”应是对娴熟的拳脚功

二、速度的要义

在传统武学中讲究“打人不见形,见形不为能”,在振藩截拳道中,所谓的3大要索 即速度、力量、准确性。确切点说,就是快、

准、狠。速度亦是搏击的首要要素(图73)。

搏击速度的要义:

速度是一复杂的现象 速度包含了辨识的时间与反应的时间,亦即心灵速度与反应速度。一个人所面对的情况 越S杂,他的动作就会越慢,因为他须付出一 部分精力去S付一些附加的现象。因此,李小 龙在发起攻击时便常用一些多变的假动作去开 道,以迫使对手应接不暇,进而在对手穷于防 范之际再突然出重招予以狠击,攻敌以措手不 及

决定速度快慢的物理原理 首先说明的是,紧张度越小,动作速度就会越快,所以李小龙大多运用一些短小精悍的 动作去打击对手,以壜加对手防御h的难度,其次,旋转动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使速度加 快。例如在先扭腰的情况下再出幸,不仅可使拳力凶猛,更重要的是快捷许多。不过,最 m要的是:何时该快、何时该慢,方是关键所在。

姿势与动作的梢简与肌肉的放松皆可提高速度

搏右初学者最需克服的一点就是应竭力避免用力过度与紧张过度,以及企图一击制 敌。因为当自己要做某一动作时,其心灵上的要求将远远超过他肉体所能配合运用的能力。越想倾尽全力则预动就越大,同时所暴露出的破绽也越多。一个有经验的搏击教师在 教授一个新生时,都会让他放松心情与肌肉,在没有思想压力的情况下,才能超常发挥自 己的技战术,很多拳坛高手往往都败于这种新手的手下。

攻击时需鞭子般的动作与弹簧似的反应

攻击时肢体须如压缩的弹簧般能突然弹出,使人猝不及防,因为爆发式地用力,将增 加对手防御上的难度。所谓鞭子式的动作,即攻击的过程中肢体要放松,如果将一根鞭子 变成棍,则速度将会馒很多。由于鞭子是软的,所以能够更多地贯穿劲力与速度至鞭子末 梢上,整个鞭子亦只有其梢部最具杀伤威力

全身各处的推动作用亦可增加速度

身体的动作可以由脚尖的推动开始,因为“力”皆始于足下。随着膝关节与身躯的伸 直,再加上腰部的扭转与肩部的前送动作以及上臂的摆动与前臂、腕的弹性,均可使下一 个动作的速度增加,这样一来,随着“力”越来越接近于发力点,则其速度必会加快,而 使劲力亦会越来越强猛。此外,“缩短杠杆”的原理亦可用来加快动作。上述每一个部分 在其关节处(杠杆支点)的推动与旋转都可使该部分产生更大的速度,而某一部分的速度 又可使另一部分更为迅速。

图片3 图片4

三、增加速度的关键

增加速度的关键因素:

经常恒久地练习是基础要素

李小龙曾经说过:“要想提高速度,必须练习快速运动,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使你的 各种速度素质的潜质得到激发,每多练习一次,你的速度效果便会提升一点。”不过由于 速度的提升缓慢,所以很多练习者放松了该项训练。“快捷的攻击速度不可能是天生的, 因此你必须长期坚持练习才能逐渐得到它和提高它。也就是说,这种练习应该成为你的每 天训练内容中的一部分”(李小龙)。

放松亦是提高速度的先决条件

有放松,才有速度、才有爆发力、才能

持久(图74)。同时,适度的放松还可避免 肌肉能童较大的耗费和过早疲劳等弊病,使 动作由攻击的准备到完成所花费的时间最 短。再者,真正有杀伤力的一击,发力之前 都会有一个必要的放松过程。故放松水平的 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实战发 挥,直接关系到搏击的成败胜负。

与假想敌的练习可激活你的速度因 素

“与假想敌的对搏练习可作为训练敏捷性与增加速度的好方法”(李小龙),让心神贯 注于你所做的动作,并设想你最凶恶的敌人就在你面前,你是应该尽己之最大的力气与之 进行生死搏击,还是束手待毙呢?如果你不想成为牺牲品的话,就应该尽量运用你的想像 力,预想你的敌人可能如何发招进行攻击,你则要凭快速反应与之进行对抗,使心理状态处于实际的搏击状态。此种方式不但可增加你的反应与速度,亦可由想像中去揣摸实际打 斗中最重要的动作是什么。

加速度是重创对手的“秘密武器”

“在投球时,身体各部分的速度以手臂处最大,这时前臂将以手肘为支点快速将球投 出。尽管一个人并不是用脚来投球,但却运用了由脚传来的惯性与冲量。此种观点关系着 动作加速度的问题,也就是善加运用杠杆支点所产生的最大速度。”(李小龙)。投球时, 手臂的拉后动作可使胸肌紧张并伸长,在投球的最后一瞬间再突然地将手腕向下压,当然 动作是越来越快。出招攻击时的情形与上述情况差不多,即在接触目标前的最后-瞬才加 速及凝力,其原理就在最后一瞬保持最大的加速度。

图片5

 

浏览99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