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指南:扫踢的练与用

泰式扫踢技术在国内有多种名称,比如“横扫踢%近来 比较流行的称呼叫“胫踢”,它突出了扫踢主要是以强有力的 胫骨部位作为着力点的技术特点。在泰拳古传辅招中,扫踢 的名称比较形象且富有诗意,被泰拳师为“老僧扫庭”。

泰式扫踢可分为低扫踢、中扫踢和高位扫。高位扫 踢(图380)又称为斜踢。为什么呢?因为高位踢击对,为 保证最好的攻击实效,动腿与地面之间通常保持45度無。当 动腿即将击中目标之时,泰拳师往往会快速拧足,使足弓朝 向下方,以足背击中对方的颈后。准确一击,往注可致对手 晕厥。正由于在完成攻击瞬间,有疒个向踢击方尚略倾斜上 体,并拧动足背从上突然转向卞的斜踢轨迹(图381),因此 此类高位扫踢被称为斜踢,同时通被華拳界认为崖高位扫踢 的正确方法。不过,要准确地完成这_踢|运用者需f极高 的柔韧性和踢击技巧。

图片1 图片3 图片2

2.低位扫踢攻击实效大,隐蔽多变,有踢外侧(图 382),和踢内侧(图383)的分别,即踢击对手大腿或膝关节 内外侧之别。低扫踢可以做为扰乱手段使用,用以破坏对方 体姿,乱其节奏,牵制对方步法移动,从而使对方无法有效 攻防。低扫踢亦可用以主动攻击,无论单招运用,例如踢击 对方双足后部令其失衡(图384、385),或在对方踢击之时, 反踢其支撑足(图386),或者与拳、肘、膝、腿配合运用, 皆甚具攻效。由于泰拳师腿胫硬攻出色,其有力地扫击对手 腿部肌肉和关节部位,常常可造成对方腿肌失力,籾带拉伤, 肿痛难忍,于刹那或逐渐失去移行能力,导致战斗力下降而 致败。低扫踢踢缶快速多变,适与各种长、短武器匹配,立 体出击,杀伤力自然倍增!(图387、388)。

3.中位扫踢专攻对手腹部至胸部一段身体目标,常与对 手出拳攻击半途(图389)或攻击回收瞬间出招,令敌受创。 同样,也可单招连踢,或与其它攻击技术相配合,产生极佳的配合攻击效应。(图390、39!)所示为泰拳师棟用的踢拳配合技巧:即在扫踢动腿回收的半途,立即单腿支撑,发同侧 之直拳连击。由于变招连接极快,对手往往不及反应而中招。 习者不妨多练。

图片4 图片5

4.泰拳扫踢技术在无限制格斗中、在擂台之上,都是极 佳的攻击武器,但要真正掌握它,则必须下一番苦功。特别 是对无限制泰拳习者来说,在不如高踢潇洒的低、中位扫踢 技术上花费大量时间去练习,是绝对有惊人收获的。时刻牢 记:格斗无需美观。这里介绍几种有利提高扫踢水平的辅助 |训练方法:

障碍式扫踢练习法——习者可选一个相当于腰部高 度的物体,比如椅子、小柜子等等,作为一个障碍物来练习 扫踢。最开始应原地练习(图392、393),较熟练后则可配步 练习。即从原地退后一步或数步,进行上步的扫踢练习。这 一练习有利于习者控制好中位扫踢的高度,形成清晰的动作 轨迹的空间概念,提高中位扫踢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图片6

踢靶练习法——这是职业泰拳师经常采用的踢法辅 助训练手段。初练时,可以让同伴摆好固定的踢靶位置,供 习者反复练习原地的或配步的扫踢练习(图394、395)。进一 步则可让同伴不断移动,引导习者在运动中以扫踢追踢,从而提高习者良好的出腿时机距离感、节奏感及整体动作的协调性。对于增强攻击准确性和反应能力以及连踢技巧有很大 |好处(图396、397、398)。最后,可结合蹬踢(图399、400、401)、前踢以至拳打、肘击、膝撞做综合练习。

图片7 图片8

手靶练习-—手靶可做为扫踢以至泰拳技战术训练 的重要辅助工具来使用,这点将在下一章作图解阐述。

沙袋练习——这是扫踢训练必不可少的辅助训练工 具。练习基本程序也是从原地练习到配步练习,从单招练习 到连踢练习,最后过渡到综合的练习。(在下一章将结合其它 攻击技术进行综合的练习图解。)

威力练习——要提高扫踢威力,增强腿、腰肌肉力 量,腿胫硬度是十分重要的,前面我们已有详述。在此,为 习者再介绍两个无限制泰拳的腿部肌力补强练习方法。

①沙袋提撞行走练习——如(图402)般屈膝成弓步将 重型沙袋抱于胸前,接着如(图403)般以爆发力提膝站起, 后足提膝上顶沙袋底部坚持数秒,并顺势前落成弓步(图 404)。如此反复直线前进练习20米一组,每次练习3 ~ 8组。 此练习将全方位提升习者肌肉力量和上下肢体协调动作能力 (如箍颈膝撞)。尤其在增强腿部力量上有极佳助益。

图片9

②半蹲静立练习 如中国传统武术的马步站桩,但更自由化和实战化。其姿如猛虎随时欲扑击猎物般,静中寓 动。此练习基本姿势如(图405、406),每次采取任一姿势静 |立至力尽为一组(或3分钟为一组,练习3 —5组。此练 |习将极大地增强腿肌耐力和支撑力,对于增强贴身的缠斗和摔跌冲击力有好处。

图片10

配步扫踢的妙用与威力

在泰拳中,三宫步可谓最令人敬畏的能够给踢击赋予摧 毁性力量的综合性步法。其由五个变化构成,既包含防御和反击的意味,如前面介绍的立体式防御(在三宫步中谓之 “慢跑式”),又包含多种变角度的踢击.、膝撞、肘击和拳打配合招式,如能在实战中自然流畅地自由发挥它们,则具有很高的实战价值。因为它们来自无数泰拳师技术和策略上的经验总结,所以泰拳师认为:“不论你的对手技术多么出色,身 体条件多么优越,三宫步这种致命的攻击形式的使用,都会 |使你比预想还早得多地结束与对手的生死角逐”。

这里,我们介绍的配步扫踢中即蕴含有三宫步的妙用。

1.后足斜向前跨的配步扫踢——从格斗势开始,前手以掩肘方式斜上举,上体右转同时,后足向侧前斜向跨出一大 步,足尖略外撇(图407、408。图409、410为正面姿势 不停,以跨出之足前掌为轴轴转,上举之手猛然下挥,同时 向左拧腰转髋,带动后腿(原前腿),膝关节由屈到伸爆发性 1地打直踢出,呼气发力,力达胫骨或足背(图411)。

提示:①后足斜前跨出一步,应使双腿间距扩大至肩宽 的一倍左右。如此可为下--步充分的拧腰发腿创造出良好的 蓄势和出腿拉弧空间。②要发挥出扫踢最大力量,上步与出 腿必须流畅连贯,一气呵成。而在出腿瞬间,支撑足踮起轴 转,上举之手猛然下挥与拧腰转髋必须三动合一,上下协调 一致同步完成(图411),从而使动腿随猛烈的腰身旋动之势

图片11 图片12

飞出,既可获得最大加速度也可使动腿大小腿在爆发性打 直踢击目标瞬间,使全身劲力焦点集于腿胫或足背,产生威 力沉雄的骇人一踢。由于三动合一极难做到,故习者初练时, 务必由慢动作练起,仔细体验跨步与踮足、挥手、拧腰的上 下协调动作的关系,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自如之境。

2.前足斜向前跨的配步扫踢——动作原理与要领同前, 唯以前足变角度移马出腿。(图412、413)为前足斜向前跨的动作姿势。

图片13

3.前、后足斜前跨步扫踢的实战用例(图414、415)为前足斜进跨步至对方内侧,起后 腿低位扫踢对方大腿正面的肌肉部。

图片14

(图416、417)为后足斜进变角度跨步至对方外侧,从侧面起腿低位横扫对方下腹部。

 

(图418、419)则系后足跨步变角度至外侧,起腿中位扫踢对方腰腹或肋部。

图片15 图片16

对扫踢的防御反击

在泰式擂台格斗中,扫踢大攻力的强踢是极具杀伤力的。 I故有泰拳名师认为扫踢“是长时间实战最有效,最具威力的 腿招”。不过,扫踢固然凌厉,然而防御反击扫踢的方法亦是

丰富多样:

1.立体防御法——(图420、421)展示的是以立体防御 |法防御低位和中位扫踢。(图422)是以立体防御法对付高位 |扫踢,注意防御者提膝同时的掩手配合,以遏制对手可能的 I后续攻势。

! 2.封截法以轻快直接地前足蹬踢来封截对手的扫

;踢。无论对方是以哪一条腿发动扫踢,均可在对方大幅度预 |动出腿过程中以直破横。(图423、424)是封截对手动腿大腿 1根部破其扫踢。(图425)如法炮制,在对方挥腿转体,身体 I正面瞬间暴露之时,直蹬对方支撑足一侧大腿根部或腹裆部予以封截之法

图片18 图片17

(图426)是直接起膝封撞对方动腿内侧破其扫踢〇封截 一旦成功,可立即续以拳、肘、膝或踢的反击。(图427、 428、429)为封截之后借前落之势续以扳肩膝撞。

图片19

立体封顶法——对付中位扫踢可以此法应对,攻守合 一0即在对手扫踢之时,同倒手臂垂肘贴身阻挡,配合另侧之 手向下压封,同时起膝顶击对方动腿关节或肌肉(图430)。

不招不架打法——扫踢,特别是后足扫踢的预动大都 明显。如果习者反应够快,在对方起腿半途敢于果断、坚决地踏人出拳迎击,则可采取此法。(图431)为跨步后手直拳直击对手头部破其高位扫踢。

(图432、433、434、435)为一组切入对手内侧以上击拳 迎击,续以后手重拳连打的对付中位扫踢的防御反击实战例。

闪躲式防御法——在对付大攻力的扫踢或对自身其它 防御手段不具信心时,采用向后撤步的闪躲式防御扫踢是最

|可取的防御手段。简单的闪躲可轻易将对方任何形式的扫踢 攻击力量化于无形之中。但要求步法和身法要灵便,反应要 快,距离感强,恰好闪于对方攻击范围之外即可,以利于反 击(图 436、437)。

图片20 图片21

接腿反击法——(图438、439、權)是以立体防御 对方高位扫踢之后,立即顺势从上到下、从外向内掏捞对方 动腿通窝接腿控制,随即接腿之手向后猛拉破其平衡并滑至 对方足踝处,同时起膝冲顶对方动腿大腿肌肉,予以凌厉反 击。

图片22

(图441、442)为接腿防御并以摆拳或直拳反击扫踢。

(图443、444、445)系接住对方扫腿之后,侧跨猛然摆 甩其腿,使对方控制不住重心形成背势,立即施以扫踢反踢 | K腰背部目标。

图片23 图片24

(图446、447、448)是瞅准对方大幅度扫踢,主动从对方内侧 大步斜向前跨,同时以与对方动腿同侧之手,从内向夕卜、从下向 上托接其膝弯,以另一手攀住对方动腿同侧之颈,借前冲惯性, 下扳上托,合力将对手腾空摔出。此技极为巧妙,一旦施技成 功,可大大挫败对手锐气,消耗其体力。习者不妨和同伴从慢到 快进行垫上练习,必有所获。此技最适合对付中位以上的扫踢。

第五节无限制泰拳基本踢法互逆合成训练

关于踢法合成的知识

无限制泰拳合成踢法可以三种踢法任意搭配组合,但为 提高效率,须注意以下基本原则:

组合踢第一踢,即引踢,一般应由前腿实施的下段 踢击来进行,因为前腿踢击距对手最近,而下段踢击易出易 收,安全难防。

通常引踢有三个作用:其一可作为虚招,引开对方注意 力,使之露空。其二可以以攻止攻,先阻截对方前进的动势, 乘敌犹豫,发动连环的后续攻击。其三作为“搭桥”手段, 故意让对手防住,从而置对手于后续踢击的攻击范围之内, 无论如何用,都能为后续连踢创造条件。

注意动腿落足时要有利于连接后续踢击。腿落前, 回落原地或后落;脚尖朝前,外撇或内撇等均有讲究,请在 练习中自行体会。

练习1前引式三踢合成练习

准备——格斗势

完成前腿下段前踢

完成前腿中段蹬踢

完成前腿下段蹬踢

完成前腿中段扫踢

完成前腿下段扫踢

完成前腿中段前踢

如此反复进行练习。

练习2后引式三踢合成练习

准备——格斗势

完成后腿下段前踢

完成前腿中段蹬踢

完成后腿下段蹬踢

完成前腿中段扫踢

完成后腿下段扫踢

完成前腿中段前踢 如此反复进行练习。

练习3前侧三踢合成练习

准备——格斗势

完成前腿下段前踢

完成后腿中段蹬踢

完成前腿下段蹬踢

完成后腿中段扫踢

完成前腿下段扫踢

完成后腿中段前踢 如此反复进行练习。

练习4后侧三踢合成练习

按以上程序方法,反复练习后腿一侧三踢合成练习。

练习5自由式三踢合成练习

自由变换三踢合成方式,比如以下段扫踢带动中段蹬 踢,或者进行下段三踢合成或中段三踢合成,等等。

配合步法进行三踢合成训练。

请找出自己最擅长的组合,实践并改进它。

第六节无限制泰拳踢拳互逆合成训练

练习1前手拳先导式踢拳合成练习

准备——格斗势

完成前手直拳

完成后腿中段扫踢

完成前手摆拳

完成后腿中段蹬踢

完成前手勾拳

完成后腿中段前踢 如此反复进行练习。

练习2后手拳先导式踢拳合成练习

按练习1相同程序将“前手”改成“后手”,“后腿”改成 “前腿”反复练习后手拳先导式踢拳组合。

练习3前腿踢先导式踢拳合成练习

准备——格斗势

完成前腿下段扫踢

完成后手直拳

完成前腿下段蹬踢

完成后手摆拳

完成前腿下段前踢

完成后手勾拳 如此反复进行练习。

练习4后腿踢先导式踢拳合成练习

按练习3相同程序,将“前腿”改成“后腿”,“后手”改成 “前手”,反复练习后腿踢先导式踢拳合成。

提示:习者有时间可进行自由踢拳合成练习。

第七节无限制泰拳踢法防御反击训练

练习1扫格防前踢反击练习

准备——格斗势

完成前手扫格防御

完成后腿前踢反击

恢复格斗势,预备下动

完成后手扫格防御

完成前腿前踢反击

恢复格斗势,预备下动 如此反复进行练习。

练习2拨格防扫踢反击练习 按相同程序和方法,反复进行以下练习:

前手拨格防/后腿扫踢反击

后手拨格防/交错步(垫步)前腿扫踢反击

练习3盖肘防蹬踢反击练习

按相同程序和方法,反复进行以下练习:

前肘盖防/后腿蹬踢反击

后肘盖防/交错步(垫步)前腿蹬踢反击

练习4抛膝防蹬踢反击练习

按相同程序和方法,反复进行以下练习:

前腿拋膝防/不落地前腿蹬踢反击

后腿拋膝防/不落地后腿蹬踢反击

练习5侧闪防扫踢反击练习

按相同的程序和方法,反复进行以下练习:

左侧闪防/后腿扫踢反击

右侧闪防/交错步(垫步)前腿扫踢反击

练习6后闪防前蹋反击练习

按相同程序和方法,反复进行以下练习:

后闪防腿前踢反击

后闪防后腿前踢反击

提示:有时间可做自由的防反合成练习。

实用指南.•如何在防御反击中运用好膝、腿法一

与大多数肘法具有攻防兼备的功效一样,大多数膝法和 踢法可直接应用于反击,起到以攻止攻、以攻代守的格斗自卫作用

(图449)为对手进步直拳攻击上段时,上体后闪,盖防 敌拳同时,送髋冲膝顶撞对方肋、腹部位,攻守兼备。这里 冲膝即便未击中对手,伸出的膝尖也可暂时阻截对手进身之 势。换言之,以上段防御手法配合前冲膝,阻击对手中近距

图片25

的出拳乱打有较好的实效习者可自行和同伴研习,也可以 沙袋或其它替代物为目标,体会运用距离感。

拋膝防御主要以外侧膝锋和小腿外侧作为防御接触点, 在防御时,如有意让对方攻击腿的胫部、小腿或足背打在膝 部侧锋上,可使对方极度痛苦,攻击力顿减,这就是无限制 泰拳用膝防御的高妙之处。异曲同工的是,如以斜线冲膝 (穿膝)方式,或者说以斜线内拋膝的方式进行消打式积极防 御,更可发挥膝法的内围以硬破硬,连消带打的长处。其规 律是专从对方动腿(膝)异侧出膝,直接斜向撞顶,封阻对 方动腿(膝)腿根、大腿肌肉或关节内侧区域(亦即始终占 住内围内侧,使对方攻击无法突入)。如果准确击中目标,可 在防御同时破敌腿(膝)之劲,甚至令其失去战斗力(图 450、451)。在防御踢击方面,上膝和手肘阻防配合,亦可起

图片26 图片27

以上都是充分发挥膝部坚固犀利的封阻,截击攻防兼备 效用的实用例,请开动脑筋勤加研习,得出举一反三的结论。

无限制泰拳的三踢,无论是下段踢,还是中段踢,只要 先于对方攻击(特别是出拳攻击)之前,或在对手攻击同时 起腿反击,其连消带打的防御反击效果都很突出,在长距和 中距离内,用以对付匹夫之勇的猛打猛进者,有一锤定音之 效。其运用特效主要是利用踢法放长击远的距离优势和技法 路线上的优势,比如蹬踢就有“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路 线优势和放长击远的攻击距离优势。踢击封截应用得法,可 令对方不敢轻举妄动,信心大失。

第八节无限制泰拳立体技击影融贯训练

关于立体技击影融贯训练的知识

“未经过实战的习武者,就好象一位未下过水的游泳 者”,这已经成为一个武道经典的比喻,它深刻的说明了一个 问题•.格斗技术的训练和格斗技术的实际运用是两码事。即 掌握了技术,并不意味着在实战中会用,否则也不会发生套 路冠军被流氓痛殴的事了。因此连接“练”与“用”,使它融 贯一体的桥梁应在于实践,通过实践使技术实际化,而最终 获得真实的格斗能力。毫无疑问,如果要学会游泳,光在陆 地上练技术是不够的,你还必须下水扑腾——这中间可能还 会呛水一但你最终能够游水自如,无论深浅。

进行无限制泰拳自修目的,是为了培养无限制泰拳立体的整 体的格斗能力。现在,习者已进入了将学到的技术实际化的阶 段。连接它的桥梁就是:无限制泰拳立体技击影融贯训练。

在现代泰拳中,无限制泰拳立体技击影融贯训练又可称为击 影练习。此种练习法是截拳道、自由搏击、实战空手道等实战格 斗技所共同采用的优秀训练方法之一,最适宜无同伴的武道训练 者,你必须高度重视!

立体技击影融贯训练就是指个人进行的与假想敌对抗的“实 战”练习。是通过假设对手的攻防动作,而进行相应的拳、肘、 腿、膝的立体攻击技术,以及各种防御、反击等综合技战术的整 体融贯练习的训练法。它除了没有对手以外,技战术使用完全模 拟真实格斗。

通过立体技击影融贯练习,可以提高习者真实对抗中瞬间的 思维变化和反应能力;牟训练身法、眼法和步法的敏捷性和多变 性;能提高习者周身一体的协调配合能力;对于熟练拳、肘、 腿、膝等各种攻守技法、掌握攻防时机、培养动作的连贯性节奏 感,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习者还可在练习中,切实体会 动作路线、方向和力点的准确性,从中找出弊端,不断改进和完 善基本技术

此训练法最大的好处是:不是按固定的套路去进行,每次练习根据你的假想而不同。习者随时可以自由想象真实格斗中各种 可能的自卫场景和对方的袭击手段,并通过随机选择无限制泰拳 立体格斗技战术相克制的“应激”攻防动作练习,避免未经过实 战对抗训练的习者在突发的真实格斗前的手足无措,不断从内心 深处和体能、技能上,挖掘和培养处变不惊、攻守有度的格斗自 “经验”、信心和能力。

因此,立体技击影融贯训练是一种高效率的“完全实战动作 意识”训练法,是广泛适应的单练最佳“实战”训练法。在没有 同伴配合的情况下,此种训练法是首要的训练手段。当然,它并 不能完全代替有对手的实战训练,这是必须了解的。

练习时,务必保持警觉,身体放松,动静有度,如流水般在 敏捷移动状态下,整体配合,流畅出招:

出拳时,注意动作的连贯,路线和方向、力点的准确,并结 合刺(滑)进、刺(滑)退、侧步、环绕等各种步法,动作灵活 多变,拳步一体或拳先步出。

击肘时,设想近身实战的情形和对方的动作意图而施展肘 法。适时改变击打角度、方向和距离,以必胜之心踏入对方两足 之间凌厉发招。

踢击时,无需过猛、过快,以发力时动作正确和身体平衡为 准出要隐蔽突然,消除预动,收则敏捷,防御不失。

撞膝时,需控制时机与距离。在假设对方近身纠缠时,双臂 采用各种缠制技术迎以冲膝破敌。双膝攻击时应连贯流畅,支撑 稳固。防则以攻止攻,连消带打。

移动时,应自由变化起步路线、角度,以小步移动为主,辅 以各种攻防动作,或移向对方攻击拳腿外侧,或直接迎进,以自 然舒适、协调配合动作,富有节奏感为佳。

(图453—461)为一组立体击影融贯练习的片段,供参考。

图片28 图片29 图片30 图片31 图片32 图片33

练习立体技战术的综合击影融贯练习

按每局三分钟,局间休息一分钟的回合制方式练习,每 次练若干组;或按不限时间,连续的有节奏的进行,直至力尽为 止的方法练习。

练习中尽量合成使用所有的无限制泰拳攻防技术。

实用指南:泰拳训练:对打与试招

立体技击影融贯训练只是一种假想的对抗技战术个人模 拟训练法,不可能代替两人以至两人以上的真实的对抗训练。

在泰拳训练程序中,当习者掌握基本技术,具备相当素 质之后,即可进行试招和对打练习。对于职业泰拳手来说, 这两大训练法主要是作为赛前技战术训练手段来运用,以增 强实战感觉、斗心、耐力、速度和技战术综合水平。

 

 

在进行对打或试招训练时,习者一定要佩戴好护具, 如金属制护裆、头盔、护身、拳套等。其它如护齿、护踝、 缠拳纱布也是要注意的。准备充足的话,还可在脸上和拳套 上涂上凡士林。总之,安全第一,预防受伤第一;因为只有 身体健康的人,方可有稳定的练习和提高。

_必须牢记:实战性训练的目的不是比试胜负,也不是 为了好勇斗狠,关键在于将所掌握的泰拳技术和战术用于实 践,提高对实战的认识,体验时机、距离、节奏在攻钫中的 窍要,丰富实战致用的经验,培养良好的反应,全面增强实 战时的斗心、耐力和攻防技战术应用及应变能力。对于一般 习者而言,通过类似对抗练习,更可检验自我技战术掌握之 程度,了解自我技战术存在之优缺点,以期在今后的训练中 弥补不足,发扬长处,最终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技战术风格。 所以,习者应抱着互相学习的态度去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 全神贯注,保证质量。在训之后,要及时总结,找出不足, 为下一步训练提供借鉴。

总之,进行对打和试招训练务必端正心态,在练习过程 中要注意控制好情绪。切忌发怒斗狠,使训练成为斗殴。而 应以学习和追求进步的态度去练习。

在练习中要注意消除任何不良的格斗习惯,比如咬住 嘴唇,张大嘴巴,或如巨星乔丹上篮时吐出舌头。因为 一旦在实战中被对方击中上述部位,很轻易就会受伤,直接 影响你的技战术发挥。另外,盲目自信,不顾正确的防御姿 势,或动作大挥大抡,只想一拳击倒对手等错误习惯或心态 是务必杜绝的。在平时和对抗训练中,习者务必注意检查自 己格斗姿势和防御动作的有效性,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攻击 之时防御仍然严密的攻防兼备的程度,这可以通过立镜和同伴的提醒来检验、纠正和提高。只有养成狮子搏兔,攻守兼 备的高度警觉的正确格斗心态和技术动力定型,方有成为真 正高手的条件。

记着:一旦投入训练,就必须完全进入状态,绝不轻视,或害怕任何对手,同时千万不要让周围任何事情干扰和影响 你的注意力。正如伟大的“世纪武术家”李振藩所言:“如果 进行对抗训练而没有实战观念的话,只能是自欺欺人。”

必须要注意正确的步法移动与攻防动作的配合,不可 毫无目的地随意移动!不可乱发空拳空腿一^击不中不打, 打着效果不大的也不轻发——保持良好的平衡和流畅的移动, 密切注意对方的移动与预势,养成迅速判断对方长、短处的 习惯。

鲁尽可能与对手保持在能充发挥自己技战术水平的范 围和距离之内与对手作战,以维持主动。另外,尽量保持放 松。记着:心理和生理上的无谓紧张极易使你陷人疲劳和呼 吸不畅的困境。

在找对打或试招对手时,最好是找一名技术和经验都 |要好的人做同伴,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和自我完善。如 能找到高水平教练则更是求之不得。练习到一定程度,可广 泛与不同风格或门派的人练习,以求增强格斗适应能力。

籲不要全力去攻击,一味强调力量的战术!习者最该注 ;意的应是攻防的节奏,体力的合理分配,与战术的良好配合, 松紧的自然转换,如此方能真正从训练中掌握到泰拳格斗艺 术的真髓。

记着:即使是轻松的命中目标的一击,也比重拳重腿落 空好得多。

要学会运用心理战术去对抗。例如以假动作佯攻,击 上取下;或眼视其下,实踢其上等等,这样可使攻击成功率 倍增。试招(图462)

图片34

试招是磨练实战拳艺的最佳方法之一。通常安排在每次训练课的后段,同教练或与自己身型相近的对手对战(在无 限制泰拳中,还可进一步尝试与体重超过自己的人对战,以 求适应不同对手)。

试招练习属轻接触的实战对抗练习,练习者可运用自己 掌握的任何技术对战,但不准用力,更不准斗狠。其它方面 则与真实对抗无异,由双方运用各种战术,自由出招,互相 进攻、防御、反击,借以培养双方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 时机空间感和实战之技巧。

有时双方可约定,专练某一特项之技战术。例如练习踢 !击防御反击招数时,一方踢击进攻,另一方则练习防御之后 反踢,使对方招架,如此互相转换练习。又比如一方专心低位踢进攻,或以肘、以内围膝撞(箍颈膝撞、扳肩膝撞等) 攻击,而另一方则集中防御,破解反击。总之,根据你需要 练习或提高的某一方面,做技战术的专项试招训练。此种练 习,可改善习者格斗时的姿势与攻防战术意识,养成良好的 攻防技击节奏与韵律感,强化技战术能力。

试招训练陪练一方若拳技与经验倶佳,对习者进步绝对 有益。试招可按回合制来进行,与对打训练回合相近。

2.对打(图463)。

图片35

如果说试招是轻接触的带有喂招性质的对抗训练的话,对打练习就是增强习者耐力、斗心和速度、反应以及应变能力的重接触的对抗训练。

在对打训练中,习者着拳套护具可与对手展开全力的自由搏击,但所采用对打招数多为拳击,而对于那些过于凶狠招式,则基本限制使用,例如危险性高的腿膝招数,通常不 :宜采用,以免习者在训练中受伤,影响到下一步的训练或擂台比赛,以至影响到身体健康,这是业余泰拳习者务必注意的。意即虽全力搏击对抗,仍应把握安全分寸,使训练有效 有益而无害也。所以,习者一要注意凶狠招式的禁用,二要注意选择陪练对手,水平稍高者、相近或相差者皆要碰撞,侣宜以水平稍高者陪练为佳,有利刺激进步。

一般,对打练习普通习者在某段训练时期可每周安排1 〜2次,按回合制进行。职业泰拳手在赛前常以对打作为主 |要练习项目,隔练习,每周对打不下三次,周休息。每 |次练习根据比赛形式来定练习时间和回合。

比如比赛每回合时间3分钟,则备战对打练习时间升至 :4分乍钟,休息时间不超过1分钟。倘若比赛每回合为2分钟,则练习时即升至3分钟。总之练习强度要超过比赛强度,以高度压力式练习法,使选手在上台对战时,能有足够的体能与耐力应付比赛之需。

似与时间安排上相反,赛前训练回合总数较正式比赛回合总数要少,即成反比例的关系。如预期比赛10回合,每次需对打练习4回合。而50合赛事,只需对打练习3回合,至于4回合以下,每次练习2回合足够。对于业余习者而言,每次以练习两回合为准。

鉴于对打练习系全力以赴,为防止受伤,每一位习者务 :必注意对打练习不可频繁,即便在赛前特定训练期,也应隔—练,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最大限度地预防训练伤害。

浏览4,42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