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面格斗基本技法

被对方压于地面时,形势虽较为被动,但与前面所有战例一 样,以任何手段,如撕耳、击(掏)裆、双掌猛拍耳门、膝顶、 锁颈等,向最近的目标快速反击,当能迅速破解,转危为安。(图620)为对方骑身按压双臂时,突然的向左右扭身,趁敌重 心未稳时,随势起膝侧撞,将敌掀翻。(图621)为对方骑压扼 颈时,一手抓其臂,一手骈指戳其眼,必可重创之!

图片104

内围缠斗战法的根本原则

进行近距战和内围缠战时,你必须不断地移动,以调 动、破坏对方的平衡、节奏,同时保持自身最佳平衡点和攻 击位置。

在对方体力、反应较好,或者说战斗力旺盛之际,切 忌不加掩护的直接实施!切记:实施任何内围缠制技术,一 要乘敌不备;二要先打后缠。即必须先行攻击,造成对方瞬 间反应迟钝,不知所措时,方可再行缠制;要敢于近身, 动作果断;四配合攻击必须准确、及时、有力!

近身缠斗时,要尽量利用自己的头、手、上^^以及 双腿限制对方手脚的活动,从茆限制或降低其反击的能力。 切记:近战凶险,必须严加防护!

二、从被动纠缠中解脱之法

在街头巷尾的侵犯中,常见的就是对方近身的各种纠缠攻 击。比如从背后锁颈、别臂,又如从正面抓衣领等等。这些令人 讨厌的近身攻击,对于未经正规格斗训练的人来说,真有点像甩 不掉的贴身“臭虫”,不知该如何对付,但对于无限制泰拳考者 来讲,则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从某个方面来讲无限制泰拳习 者在格斗中还希望对方主动的来抓手、抓衣什冬的,为在无限 制泰拳习者看来,对方是送上门来挨揍!因为好拿不如赖打!所 谓“好拿不如赖打”,通俗的说就是不论对方擒拿术如何好,或 者说不论贴身纠缠的对方如何有力,我们不和他蛮力相较,也不 和他反擒拿,只需用任何空着的肢体武器,按照“哪里近打哪 里”的原则,往其定位目标上准确的一击,就可轻易解脱。这就 是无限制泰拳从被动纠缠中解脱的“低难度,高效能”的根本原 则。

“好拿不如赖打”高效运用的理由在于:(1)对方伸手纠缠, 其手即失去其它作用,至少变化不灵活,换言之,他自己限制了 自己。(2)对方抓扼什么地方,其注意力必大部分集中于此,对 其它反应必慢,身体目标,特别是下段目标必然不注意防护。

双方一近,突然做快速的直接击打,有先下手为强之利。当 然在对付有一定功底的擒拿攻击时,出手必须及时、准确,否则 一旦形成“死擒”,非高手就不可反抗了。

以下对纠缠的简便反击之法,习者只需充分了解原理,就能 一通百通:

对方从正面纠缠攻击时的反击

当歹徒突然冲上前抱腰欲摔时,应立即降低重心,同时 斫肘砸其颈、背等暴露目标(图622),下方施以直膝亦是十分 凌厉的反击,如配合双手向下的压制,杀伤效果更好(图623)。

图片105

当歹徒双手揪住前胸时,直接以一手直掌指戳其眼(图 624),不停,乘其负痛,拨开其臂同时,勾拳猛击其腹部或心口 窝(图625)。

图片107 图片106

当歹徒以一手抓肩欲攻击时,一手抓其肘弯下拉同时进 步贴身以平肘反击(图626、627)。不停,双手配合扳压其颈圆 转下扳,迎以上膝击头面部(图628)。

图片108 图片109 图片110

2.对方从后(侧)面纠缠攻击时的反击:

(1)歹徒突然从背后连臂抱腰欲行不轨(图629),毫不犹 豫头部后撞,撞其脸、鼻令负痛(图630),不停,借势迈出一 步抬臂扭身解脱并顺势以肘后撞对手肋、腹部(图631、632)。 不管击中与否,乘其俯身之势,双手侧面扳压其颈(或抓发下 拉),一腿后摆蓄势(图633),发出一记凶悍的冲膝重击对方腹 裆部,重创之(图634)。

图片111 图片112

歹徒以背后连臂熊抱发动突袭(图635),上方仍以向 后头撞反击(图636),随之下方以一手向后掏打其裆部,必可 解脱并重创之(图637)。

歹徒从背后锁颈,立即以一手抓其臂控制,同时转腰向 后击肘猛顶对手肋部必创之(图638、639、640)。

图片113

歹徒自后掐颈攻击,迅速转身扬臂解脱(图641、642)。 不停,顺势从上向下从外向内向上绕其两臂锁于腋下,然后一记 沉重的勾拳猛对手肋或腹部,重创之(图643)。图片114 图片115

三、如何对付持械歹徒

最好的办法首先是逃离;其次是寻找可资抵挡的工具;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背水一战,徒手与之对搏。此时务 必视死如归,机智灵活,巧妙利用环境,发挥110%的水平自卫 反击,以求脱险。不过,对付持械攻击需专门训练方成。在此, 仅举一例徒手对匕首的实战例(图644、645、646、647)。试析 其要。

图片116

如何成为泰 拳擂台悍将

第一节职业泰拳训练方法和程序

练习,无论对职业或业余拳师,其重要性是肯定的。因为拳 术的冃的,并不限于强身健体,使气力充沛,尚要讲求实战的效 能,与人比武,不致轻易被对手制服。

武道最终意义,是在求知,拳师开始习艺,首先要自知,在 检查清楚本身体魄情形,确定为健全良好之后,方可认真练习。 所以拳师真正的开端,当为身体锻炼,从预备功夫下手。

一、练法

首项必须履行程序,是清早跑步,籍以增强耐力,使腿部肌 肉丰盈,对拳师在擂台上进攻退守,均极有裨益,拳师能否在敌 不断伍迫下,而屹立不倒,马步占很重要地位。泰拳师皆公认跑 步为练习拳艺的基础,须严格遵行。

早跑之后,中需有充分的时间休息,至黄昏时,一般为下 4时许,继续练习。

练习程序,著名武馆各有差异,唯目标相同。一部分拳馆命 拳手以跳绳开始,另一部分则惯先行缶影,泰语曰“打风”,而 后打沙包,续而进行对打。最常见的是以击影开始。

击影

(具体内容见前)

打沙包

打沙包是泰拳基本练习方法之一,可加强拳头威力和硬度, 使肘、膝招更具威力。

练习沙包要点,是不可蛮干,应作有规律之移动,环绕沙包 进行练习。一面磨练步法,一面选择不同位置、角度、距离,发

动攻击。

拳招须有目标和组织,如左先右后,再接以左拳,依着1 一 2—3节奏,发右拳同样,须以灵活准确为要旨。拳招熟练之后, 劲力自见增强。

练肘招宜先用前臂打击,配合上步时间,距离需适当接近, 始见功效。

膝击练习,接近沙包,两臂执其上部,发力拉拽,弯身拧 腰,提膝全力撞之。熟练可左右腾跃,两膝同时连环撞击沙包, 以密度高、力度猛为标准,练此法兼可增强体力。

踢沙包需注意接触位置正确,挥腿时间错误会导致足踝受 伤,须用胫骨踢撞。发腿时,支撑腿脚后跟抬起,重心移至脚 尖,使全身重量集于动腿之上,招自有劲。

腿抬发前后,须保持戒备姿势,以防对手伺机反击。

综合练习沙包要点有四:着位准确、劲力集中、贯彻性、呼 吸适调。

对打

(具体内容见前)

引靶

近年泰拳师最重视的特殊练习法,有“引靶”与“角力”两 项。

引靶是最先进训练法,由教练或专业靶师佩持长尺有余的长 方形皮靶,其形如枕,作活动目标,带引习者攻打。教练可任意 引导拳师向各部位迸攻,并不断报以干扰、回击,使习者同时练 习防卫。

练靶特殊功效,在能使拳师的膝、腿各种招数灵活准确,再 加上教练的催促、压逼,其攻击组织和密度相应提高,较诸独自 击打沙包,得益自然有天壤之别。

5.角力

角力练习,又称搂抱,是凭长时间之抱缠、投摔,使马步坚 稳、膝招灵活,对于磨炼耐性,最具效果。

其法为选择体型相近对手,互扣扼脖颈,轮流用力拉拽、压 下或推放迎合膝招撞击,被动一方则竭力抗拒,发劲将对方撵开 或向侧投掷令其失势,在两力相抵之下,双方常成紧貼、绕转形 势,致须不断移动或运劲消解对方牵引和膝攻,接触固甚剧烈, 久练可帮助拳师在内围争执时发挥膝技,占取优势,在应付敌人 膝攻时,则擅于护卫及回击。

在泰国部分有名拳馆,拳师在赛前练习,须角力达30 ~ 40 分钟,其酷烈程度,不是亲眼目睹者难以描叙。

6.试招

(图648、649、650)为一组防御后单手扳颈膝撞反击的试招图例。

图片117

跳绳(图651)

跳绳运动是一项最平凡简便 的训练,也是拳师必须持之以恒 的练习项目。其益处是可强化腿 部机能,使拳师移动敏捷,体重 下降,耐力增强。

初出道的拳师,每日下午练 习前,必跳绳三数回合,作热身 运动。因体重问题而须减重之拳 师,可每日进行三十至六十分钟 的跳绳,练时加穿厚衣,催助身 体内水份挥发,效果尤佳。

图片118

8.体操

最后的练习项目是体操,在练习前或后均需进行,将躯体各 部分筋肌功能强化,发展全身灵活性。练习后的体操动作宜放 缓,使身体神经松弛,体内各部机能平静,回返原状。

体操方式,与一般柔软体操无大差异,有蹲跳、幵胯、溜 腿、摇颈、俯卧撑等各样运动,其中以腹肌运动最备受注重,因 其与拳师之耐打能力有密切关系。

泰国拳馆拳师,每日须练习腹肌运动1〇〇〜200次,以增强 腹部抗力。

基于拳坛的发展,泰国职业拳师练习方法随时代进展有所改 变。广泛而论,数十年前之拳师,虽然拳艺有其独到之处,体能 训练方面,则远不如今世拳师之科学化,功效固不可相提并论。

例如:在60年代以前拳师之练习程序,一般均以击影、打 沙包、对练为重点,辅助练法则有跳绳与试招。唯其后武馆即相 继大幅度加强角力练习,同时更有长方形皮靶之出现,引靶协助 拳师追击焦点的训练技术急速发展,令新一代拳师韧度及手脚组织、密度全面强化,至今此两项特殊练习法已成职业泰拳训练绝 不可缺少成份。

二、 程序

下面介绍的是一位著名泰拳王的训练程序。他每天5点30 分准时起床,先练习臂力,使用10公斤的哑铃做各种能够使上 身肌肉得以发达的动作。然后打3回合的沙袋,最后是做200次 仰卧起坐,以锻炼腹部肌肉。

下午15时30分又开始了日常训练,其项目依次是这样安排 的:1.打3回合的空击训练;2.打4回合的手靶;3.打4回合 的沙袋;4.箍颈动作练习25回合;5.体能训练20分钟;6.每 周一、三、五都要打4个回合的练习赛。完成上述项目大约需要 2.5〜3小时。

近代最著名教练固铃言:“希望成为好拳师,须行长时间试 招,经常按摩,多练技术,日跑不歇。重要者是斗心,尚无百分 之百斗心,则难成大器。”

三、 现代职业泰拳实用组合攻击技术举要

下面介绍的这些招式,全是久经实战洗练的组合攻击技术, 是当今泰拳师最重用的,习者可做专门练习,练至纯熟,必可实 际致用,产生最佳攻击效果。

组合拳法

左引拳连右直拳

左引拳连左勾拳

左右直拳连左勾拳击鄂部

左引拳连右上勾拳(主攻心窝部)

组合腿法

左蹬踢带右中位扫踢(主攻肋部)

左低位扫踢先踢前腿内侧再化为高位斜扫踢踢耳根 右低位扫踢前腿外侧连带左高位扫踢踢头部 左高位扫踢耳根连带右低位扫踢踢前腿外侧 右扫踢踢空后收膝提足侧蹬腹部 左高位扫踢带动右后足蹬踢下巴

组合肘膝法 左平肘连右斜击肘

左迫肘带动右反肘击面 右平肘连右上膝撞身体 左冲膝带左平肘击面 左右膝撞连右平肘击头 左提膝带右冲膝

综合招法

左引拳带右高位前踢踢下巴 左右连击拳带右扫踢踢肋部 右扫踢连右直拳击面 左右连击拳带冲膝撞心窝 左腿踢连右飞膝 左引拳~左腿踢〜左冲膝 左蹬踢〜左腿踢〜左平肘 左腿踢〜右直拳〜左平肘

上势组合攻击动作(均以二至三动为组合,简单、高效、实 用),以采取右格斗势的拳师为标准。左势者相反。

第二节赛前三个月的训练

一、现代泰拳超级擂台战士特训法

必要的准备工作

对于要成为擂台拳手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名教 练和一些有用的器械如踢靶、香蕉沙袋(超长超重的沙袋)、 手耙、拳击手套和头套。器械质量要好,且为武术专用品。 合适的器械能使训练者在锻炼中获得最大的效益。搏击者应 全身心投人到训练中去,如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则会使注 意力不集中,最终导致与冠军失之交臂。

教练应安排好训练步骤,测试他的技能,并帮助其将精 力完全放在训练上,而不去管有关比赛的其它事情。搏击者 应控制体重,加强心理和生理的耐力、持久力。

加强身体和功力锻炼,使身体容易被击中的部位足够强 壮,抵得住对方的拳打脚踢。

教练应负责安排一些对打练习,既能使^1*方得到了锻炼, 又能了解学员的进展。教练还要研究对手的情况,习武于哪 所学校,哪种流派以及他的强项和弱项,使他的学生能进行 有力的防御和反击

如果教练在以上提到的方面未做得很好,就会使学员与 对手实战时毫无准备。训练是非常严格的,教练与搏击者应 全力以赴地为将要进行的比赛做准备。

二、采用倒计时方式进行赛前特训

1.比赛前三个月——拳手每周训练3〜4天,每天4〜6小 时。一旦力度加强,速度、耐力自然也会跟上。每次训练开始 前,都应进行2~3公里的慢走,花30分钟跳绳,以正常速度做 100个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然后以1/2的正常速度各做50,可锻 炼胸肌和腹肌。

剩下的时间应进行技巧和动作方面的训练。首先练习绕手, 这是所有拳击组织规定的练习动作。绕手可加强关节的力度,保 持手部的柔韧性。之后先以假想对抗以击影练习方式进行泰拳的 基本动作练习。注重于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时间,所以不需用太大 的力气。

然后,用踢靶(图652)、手靶(图653、654、655、656、657)和香蕉沙袋做3分钟一回合的练习,共做三回合,每次完 后休息1分钟。接着再进行一次,这次着重训练技巧,而不是力 度。每次锻炼的最后,搏击者通过一般的柔软体操和伸展运动使 身体恢复平静。再涂上加热的涂抹油,作为放松的最后一步。一 旦搏击者身体更加强壮,可增加训练次数,且必须开始进食低脂 肪、高热量、高蛋白质的健康食品,包括水果、蔬菜、瘦肉、大米和其它谷物。

图片120 图片119

赛前两个月——训练次数增加为每周4天,且训练时间 杳所延长。为加强心血管的锻炼,可每次慢跑3 ~ 4公里。技法 训练要求更加严格,有条理。进行轻度的对抗训练,允许搏击者 施展身手,以调整移动的时间。

内围扭缠对手的角力练习,也是对抗训练的一个项目。搏击 者不许用力,只许使用技术进行此练习。

假想拳击练习、对抗训练,使用器械的训练次数增加为5个 回合,每个回合4分钟,每次结束休息1分钟。这是为达到实战 中所需耐力做准备。

传统的专业拳手训练为5个回合,每次3分钟,休息2分 钟。此时使用踢靶的训练要求更加严格,加强出拳、踢腿的力 度。踢靶的移动方式应模仿打斗中对手的行动。此时,还可使用 速度球来帮助手和眼睛协调运动,加快手的出拳速度。搏击者应 继续食用上面所提到的健康食品,并保证每晚6〜8小时的睡眠。

观看录像学习。比较其他搏击者的格斗方式,以及强项和弱 项。

赛前一个月——搏击者的每个动作都要全力以赴,这也 是训练要达到的目标,以此向教练证明其动作干净有力。对抗训 练难度加大,一般是同时对付3〜4个不同的对手。这样可以对 不同的风格都有所了解。扭缠对手的角力技巧在本阶段更富有进 攻性了。

训练次数为一天2次:早上和晚上,每周4天。早晨,选手 要慢行7〜8公里,跑步1小时或者进行30次 50米跑。在与假 想对手作泰拳练习时,要充分利用手、肘、膝和腿立体联合协调 运动。使用踢靶和重沙包(图658)进一步提高技能,加强力度。

每晚的锻炼始于3〜4公里的慢行或跑步40分钟,回到训练场后,搏击者利用踢靶进行击影练习,然后是对抗训练,仍是同 3〜4个对手进行,挑战他们的技法与技巧,以适应不同风格, 练就长时间搏击的耐力。

图片121

赛前两周——选手应更专注于将要来临的比赛,全力以 赴的训练,以此向教练证明他已为比赛作好准备。50米跑次数 减少为20次。

教练应制定一应战策略。技法方面则根据对手的强项和弱项 开始注重于防御与反攻训练。

赛前一周——选手停止进行对抗训练,以防意外受伤。 锻炼内容只包括利用踢靶和沙袋的练习,重点在于训练姿势和速 度。只进行15次50米跑练习。

比赛前三天——降低训练强度,保持身心健康。教练应 帮助选手进入良好的赛前状态,此时须停止跑步训练。

比赛前一天——选手好好休息,进食要减少,但必须是 能提供高能量的食品,并避免辛辣食品。比赛前3〜4小时,洗 一个热水澡,使全身放松等待比赛的开始。

第三节职业泰拳实效训练器械与护具

在国际武坛,泰拳可说是擂台上堪称无敌的最强武技之一, 那么泰拳师一身高强功夫是如何练就的,自然成为人们极感兴趣 的焦点。换言之,真正懂得武术的人,他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它表 面的技术——那只是武技格斗风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更对它的 科学训练手段的方方面面感兴趣,因为这才是一门成功武技的核 心机密。从某个意义上来讲,惟有具备一整套成熟的科学、实 用、先进的训练和辅助训练体系,方可能真正造就一门优秀的成 功的武技。

作为擂台搏击术,泰拳的一整套训练程序、方法的形成,以 至训练用的辅助工具的采用,俱是经数百年实践不断改进提高的 结果。因此它真正能做到高度贴近实战,完全从擂台实战角度去 加以训练,从而使其对泰拳师擂台实战能力的培养的每一个步 骤、每一个环节都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其中,各种泰拳专用训练 器械和装备,作为泰拳师技术和实战训练必备之物,成为泰拳训 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里介绍的职业泰拳师在训练中所经常采用的高质量的标准 训练工具——用于提高技术、战术素养,增进速度、力量和耐 力,以确保和提升泰拳师良好的竞技状态——相信对于每一位有 志于实战训练的武术爱好者均有良好启迪。

一、辅助训练器械

沙袋(沙包)——这是泰拳,实际上也是世界上大多数 实战武技训练中十分重要的,能有效地强化习者拳、足威力和硬 度,使拳、肘、腿、膝招更具杀伤力。可全面应用于泰拳日常的技、战术训练中。(图659、660)。

图片1 图片2

泰拳沙袋高级的多为皮制,表面光滑耐用。也有以帆布制 的,工艺各不相同。泰拳师所用沙袋中的填充物,一般为锯末和 细沙。有些拳馆较特殊的则是采用旧汽车轮胎的切碎颗粒来填充 沙袋。

除常规所见30-60公斤左右的沙袋外,近年来国际泰拳界 开始引人一种工艺先进一次成形超长的训练沙袋,其底部几乎贴 地,长度超过练习者身高(图661),它用于训练的好处是可以' 让习者全面进行低位、中位和高位全方位各个角度踢、打、肘、 膝的合成练习,因此面世未久即已流行。

踢靶和手靶(图662、663)——这是泰拳训练中经特别 设计而采用的技术护垫,有多种型号,供教练或同伴佩带,模拟 各种实战状况,引导习者练习,从而提高和增强习者在实战流动 状态下,发挥各类泰拳武器作用,以适应各种情况的反应和应变 能力,诸如距离感、时机感、攻击准确性、速度、力量、节奏、 耐力等等。根据习者不同的训练水平和训练要求而采用不同的练 习方法。可以说,弓丨耙技术本身就是一门训练科学。一般,踢靶

图片3 图片4

仅用于练膝、踢,而手靶则可全面应用于各种技术训练。

泰拳引靶训练方法借鉴自西洋拳击的手靶训练方法,但在运 用上更加复杂多变,以适应自由搏击训练之需。(图664、665、 666、667、668、669、670、671)为一组手靶综合训练运用实例, 可供参考。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此种弯弧状的泡沫踢靶(图672)则来自于中国武术家李振 藩发明的截拳道训练工具,如今,风靡全球。可抗各种重力 踢、打。(图673、674)为一组防御反击的泡沫踢靶训练应用图 解。

跳绳——无论在泰拳、拳击,还是截拳道中,都被视为 增强习者耐力和腿部力量的一种简单实用的训练工具。

图片11

吊球(梨球)——在泰拳训练中,吊球训练吸收自现代 西洋拳击。包括梨球(图675)、上下拉扯式速度球(图676)和 立式梨球(图677),因其球形似梨而得名。

吊球具有良好的弹性,对你每一次攻击都有极快反射性,因 此有助于习者提高和完善眼力——即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封挡、闪 躲对手各种攻击的速度和准确性。

图片12 图片13

腰耙——这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使用的一种新式 泰拳训练工具。包括世界上其它泰式格斗,如日式踢拳道、欧美 式踢拳、一1等综合性武技训练均有采用。由教练或陪练佩带, 缚于腰间,供习者练习蹬踢或其它中位攻击技术之用。

训练中,它常常和手靶、踢靶综合应用,以全面模拟实战之 立体攻防,从而全面训练习者低、中、高位立体搏击之立体技战 术和应变能力。(图678、679为综合应用辅助训练工具进行高级 训练的一组图解。其中靶师佩带辅助训练工具包括腰靶、双踢 靶,护具则有护腿。(图680)为习者以蹬踢腰靶练习以攻止攻。 其中靶师佩带的基本相同,唯所持为双手靶,训练目的一致)。

图片14

(图681)所示为身佩腰靶的靶师发动扫踢,以供习者练习 立体防御。

二、护具

泰拳训练非常贴近实战,为防止在训练中受伤,使训练双方 能够放开练习,泰拳师总是会佩带相应的护具。

头盔——在泰拳职业擂台正式比赛中,拳手都是不戴头 盔的,但在平时实战性训练,例如试招之时,佩戴头盔可有效地 降低对方各种攻击对头部的打击力量,从而保护习者头部免遭重 拳伤害。

拳击手套——在击打沙袋或较硬的目标物进行练习时, 双拳戴上较薄的打沙袋手套可降低拳头受到的反作用力,保护手 掌掌根部位免遭挫伤,也可防止皮肤擦伤。

在双人对打和试招时,戴上训练用(较比赛用手套厚些,以 利缓冲)拳击手套对双方的安全来说都是必须的。

无论哪种拳击手套,泰拳训练用手套有很多类型,但大体上 可划分为露指或不露指手套两类。

在戴上手套之前,在双手缠上护手绷带亦是防止拳头或手腕 受伤的一大保障(图682)。在泰国各大拳馆,由于教练不同, 以护手绷带缠捆双拳的方法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是:缠捆不可太 紧,以免妨碍出拳之灵活性。通常,职业泰拳师护手绷带长度不 超过2.5。

足踝套(护踝)——可以起到让泰拳习者在训练和比赛 中防止足踝部位拉伤的作用。同时,足踝套对于足踝的弹性支 持,还可提高拳手起足踢击的力量感和灵活性。(图683)。

其它——其它职业泰拳师必备的对打护具还包括金属制 的护裆、保护胫骨与足背的护腿等。

图片15

【附录】现代泰拳赛场规格及规则

擂台 赛场

依照国际款式,面积为24平方尺,四角立柱,地面铺上帆 布(帆布下面为特制的柔术垫,由日本制造

服装

参加竞赛者规定穿红或蓝裤,以便公证人、观众及司仪容易 辨认,拳赛进行时臂上可戴上彩带或饰物。

在传统礼师拳舞典礼进行时,必须戴上一吉祥环于头上,名 为“蒙空”,以示尊崇,但接讯号开始拳赛前,必须先行除下。

竞赛人须戴御海产贝壳,或防御撞击金属罩在阴部之上以资 保护(倘上述的护罩松脱,拳赛立即停止,由竞赛人步往擂台侧 设立之屏风后重新戴上)。

手套

竞赛人戴上的手套不可超过六安士,亦不准少过四安士,习 惯上戴六安士重的手套。

竞赛人体重

竞赛人应在拳赛举行之日指定时间,于比赛场公磅过磅,由 现场负责人见证,事后再由一位合资格医生检验身体。

倘竞赛人体重超过规定者,可于两小时内设法减重,以比赛 不属夺标赛为限,倘有不照规则办理,可寻求途径妥协,或得双 方同意以另一同体重者代替之。

竞赛人必须超过十八岁。

以下为各级拳赛之规定重量:

次蝇量级:108磅 蝇量级:112磅

雏量级:118磅 次羽量级:122磅


































羽景级126磅次轻量级:130磅
轻景级135磅轻沉量级:141磅
沉量级147磅轻中量级:154磅
中量级160磅轻重量级:175磅
重量级175镑以上 
5.比 

【附录】现代泰拳赛场规格及规则

每次比赛以五个回合为限,每一回合限时三分钟,中间休息 两分钟。

助理员

每一个竞赛人可带两名助理员人擂台,以便在两分钟的休息 时间协助或处理有关事务,但在拳赛进行时,助理员必须在擂台 之外,且不能从旁指点竞赛人如何攻守,如有违背此例或有任何 其它犯规事件发生,可能因此连累竞赛人被宣布战败,惟事前必 先提出警告。

公证人与裁判员

拳赛由一名公证人与数名裁判员主持,公证人在擂台之内, 职责为控制竞赛人之行为。拳赛开始前,公证人检视竞赛人之绷 带与幼带(规定两手用一寸的绷带六尺,半寸的胶布一尺)。

绷带等物要适当的扎紧,脚趾甲要修短,足踩套或绷带不准 有任何硬物充塞里面。

拳赛由三个口号控制:

角斗(促);停止(逸);分开(臆夂 裁判员必须在擂台之外,且离开观众,执行职务时不得与观 众商洽。

每回合最高的分数是五点,记录分数的卡片由三名负责人保存。

公证人是唯一拳赛管理人,其决定不得更改。

裁判员的职责只为协助管理分数,并无权利对公证人员决定

有所争论。

时间管理员

时间管理员之职责为发出开始与停止拳赛之讯号,若因事停 止而拟延长某个回合之时间者,应事前征得公证人员准许。

决定

根据下列各例作决定:

当某一竞赛人败退、跪倒或虽挺立而不能继续比赛者, 由公证人数至十即作败论。凡被击出擂台外的竞赛人,由公证人 数至十时仍不能返擂台者,亦作败论;在此情形下,竞赛人应自 行返擂台,不可依赖任何人援助。

当某一竞赛人在钟声发响号表示第二个回合开始时犹不 能继续竞赛,即作败论;如遇重伤或虽战胜而中途退出者,亦视 作败战。

由公证人与裁判员计算分数,获得分数较多者作战胜 论。

给分办法

凡击中、踢中、用肘部撞中、用膝部撞中对方,或采用任何 行动削弱其能力而不犯规章者,可得分数。

任何一方得十分者即作战胜一个回合论,对方当然得较少分 数。若每人均得十分,该回合即成平手。在最后经拳证统计,分 数最高者为胜利。

处罚

凡将对方击倒而仍施行攻击,或施拋掷、吐涎、撞击、咬、 扭打等,当受处罚,如有其他不适当的行为,如扶着围绳时向对 方进行打踢,亦被处罚。

宣布无决议

倘任何一方面或双方皆明显表现毫无拳赛之意图,即宣布比 赛作罢。

(3) 恢复格斗势,预备下动。

(4) 重心前移,前足支撑, 后手成掌前伸,同时,后(右) 足脚尖勾起,足跟擦地挺膝向前 踢起,右髋略前送,高不过膝, 力达前脚掌(图354)。

(5) 恢复格斗势,预备下动。

如此反复进行练习。

提示:(1)前、后前踢踢出 时,均可不擦地直接踢出,亦可 擦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踢出。(2)

此技动作时无需深屈膝,应自然、轻快、出收有弹性。(3)掩掌 与踢击应上下一致。(3 4 5)穿皮鞋时,可直接以脚尖踢对方膝胫部。

浏览3,63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