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马步也叫马步桩(或蹲粧),是增强腿部力量的一种有效的 简易方法。但是,有些习练者由于没有真正掌握和理解动作要领及 注意事项,往往是劳而无功,甚至还可能有损健康。现介绍蹲马步 的方法,供初学武术者参考。
蹲马步时,两脚之间的距离约等于自己脚长的三倍,下蹲时要 有意识地气沉丹田;两脚不可内收或外分,脚尖要向正前方,大腿 略成水平,膝盖不得超过脚尖;大、小腿之间的夹角约90度;上 体正直,收腹挺胸,头正颈直,两眼向前平视;两手握拳收于腰际 (两肘稍里合)(图47)。要有裹膝、圆胯,脚跟蹬地的感觉,不得 翘臀部。
注意事项:呼吸一定要保持自然,要有意识地气沉丹田。在吸 气时,两脚趾要微呈抓地状,呼气时再慢慢地松开。不得大憋气, 更不要故意提气•,两眼不得左右寻视,要自然地正视前方;要集中 精力,不要胡思乱想;身体不要因累而自动变形,始终要保持挺 胸、收腹、收臀。在出现腰酸腿疼的现象时,一定要咬牙再坚持,
直到不能坚持为止。临站起前先要轻轻呼一口气(意识气沉丹田), 然后起立。之后放松两腿的肌肉,消除疲劳。初练时间不宜过长, 要循序渐进逐渐延长时间。最好每天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 晒网。
怎样练习武术跳跃动作?
在武术表演场上,一些武术爱好者常为运动员身轻如燕、腾空 而起,在空中完成各种复杂动作的高超技艺连声喝彩,赞叹不已D 但当自己实践这些动作时,情况就不同了,有的跳不起来,有的跳 起来却完成不了空中动作,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身体素质。要腾空而起不仅要掌握跳跃方法,重要的是必须 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大家知道,起跳主要是依靠下肢肌肉的力 量,因此必须首先锻炼提高腿部的肌肉力量和加快肌肉收缩的速 度,以求肌纤维增粗,能量储备增加,同时富有爆发力。这方面的 锻炼方法是很多的,如通过负重练习(肩负杠铃深蹲起,轻杠铃半 蹲起跳等h綁缚沙袋的练习(身缚沙袋或腿缚沙袋的蹲跳起、跳 远、短距离跑等)来增强下肢肌肉屈伸力量和弹跳力;通过田径运 动的多级跳、短距离冲刺跑、变速跑、跳高、摸髙等练习手段来发 展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对少年儿童来说,可采用爬山、 跑台阶等有趣的活动来发展下肢力量。当然仅发展下肢力量还是不 够的,如腾空的收控动作不仅需要腿部力量,还需要腹肌和其他肌 群的力量以及柔韧、协调、速度等素质。所以在加强练下肢力量的 同时,应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锻炼。
掌握正确的合理的运动方法。每一个武术跳跃动作都是一个 系统的完整动作,因此完成时必须将助跑、起跳、空中落地动作 有机地联系起来,恰当地掌握起跳角度、起跳时间、空+击响及落 地缓冲等技术环节。下面举例来具体说明一下:如腾空飞脚。首先助跑要轻松自然,一步比一步大,一步比一步快,重心则逐步下 降,最后一步,上体要后倾并伴随送髋,起跳腿前迈,以脚跟领先 着地并踏在身体重心投影线前面约为50厘米处(图48-1),这样 使上体向前速度受到制动,对发挥垂直(向上)速度有利。在踏跳 瞬间要充分伸踝、伸膝、伸髋:同时头上顶,立腰,两臂和摆动腿 迅速上摆(图48-2)。腾空后,上体要通过收髋、收腹形成折叠, 贴近大腿(约30度角),但要保持顶头、塌腰的正确姿势(图48- 3)。落地时,用前脚掌先着地。踝、膝、髋随之弯曲,并保持适度 紧张,防止摔倒。
注意与呼吸配合。要腾空必须借助吸气来提高身体重心,武术家们称这种方法为“提气”。这是一种腹壁内收、胸腔尽力扩展, 肩带肌亦参与收缩的一种用力的胸式深呼吸(主要是腔静脉血液流 回心脏和腹腔脏器略有上升,使人体重心提高)。起跳时,通过提 气,使气流自下而上向上冲腾,此时配合蹬地力量,将大大提高腾 空高度。空中动作时要闭气,落地时应伴随相应的呼气。善于使呼 吸适应动作技能的需要,乃是保证动作质量不可少的要素。
总之,要使跳跃动作腾空而起,必须反复实践,勤学苦练,不断总结经验,科学锻炼。
怎样练习“乌龙盘打”?
“乌龙盘打”是长拳运动中较常见的动作。由于这个动作既有 腰的回旋拧转、上体的左右侧屈、前后俯仰,又有两臂大幅度交替 的立圆抡绕、身体重心的上起下伏,因此练习这个动作能够获得松 腰活肩和提高人体协调能力等多种效益。武术爰好者可以经常习 练。•
乌龙盘打有左、右式之分,练习中多采用左右交替的连续练习 法,其做法是:右乌龙盘打
预备势.•①并步直立(图49~1)。②左脚尖外展75度,身体 随之左转90度,紧接着右腿后退一步以脚前掌着地,左腿前弓, 右腿伸直;同时,右手向前上撩起,左手向后摆出,两手心均向 内;眼看右手(图49-2)。
活腰抡臂:①上动不停,身体右转90度,右脚踉落地;同时, 右手向上、向右弧形抡摆,左手向下,向左弧形摆抡;眼看右手(图49-3)。②上动不停,身体右转90度,右腿前弓,左腿伸直, 脚跟提起;同时,右手向下、向后弧形抡摆,左手向上、向前弧形 摆抡;眼看右手(图49-4)。
仆步拍地:上动不停,右脚前掌为轴、脚跟外蹬,上体随之左 转90度,左腿全蹲,右腿直膝平仆成右仆步;同时,右手向上、 向右、向下弧形摆抡至右脚内侧拍地,左手向下、向左、向上弧形 抡摆至左上方,手心朝前;眼看右手(图49-5)。
左乌龙盘打
预备势:接右乌龙盘打(图49-5),重心右移,右腿前弓, 左腿蹬地伸直,提起足跟并稍往前活步,上体随之右转90度;同 时,左手向下、向前上弧形摆抡,右手顺身体右侧向后抡摆;眼看 左手(图49-6)。
臂要貼:上肢在立圆抡绕过程中,应注意向上抡臂时贴近耳, 向下抡臂时贴近腿(同侧耳、腿)。这样可保证臂走立圆的运动轨 迹。
腰要带:练习乌龙盘打时,应注意以腰动带动四肢。例如从 (图49-2)至(图49-4)时,腰向右转,就能自然带动右臂向 上、向右运动,还能带动两脚向右碾转。又如,为了表现出仆步拍 地的爆发力,在压胯成仆步的同时,也应以腰的猛力拧转带臂加速
拍地。
步要活:乌龙盘打的练习虽然在原也进行,不需进步、退步, 但在运动过程中.,为了与大幅度的腰部和上肢动作相配合,两脚切 忌站死,而应随腰的转动变化脚底着地的部位和步幅。
眼要随:在做右乌龙盘打时,眼睛始终随右手的运行而进行圆 弧环视。做左乌龙盘打时,眼睛则始终随左手的运行而进行圆弧环 视。这样不仅做到了手眼相随,而且可以避免低头含胸等错误动 作,使动作舒展大方。
怎样练习“鲤鱼打挺”?
“鲤鱼打挺”是武术跌扑滚翻的基本动作之一,连接于倒地动 作之后。这个一跃而起、快速敏捷的动作,包含着一定的技击含 义,它广泛运用于地躺拳、醉拳、对练等项目中。
鲤鱼打挺有两种作法:一种是屈体仰卧两手撑地的方法,叫做 “推撑法”。另一种是在屈体中用两手推按大腿,助其伸展的作法, 叫做“推腿法”。两种方法可因人而异,也可根据套路的需要而选 用,但初学者最好先练“推撑法”,因此法较易掌握。下面以“推 撑法”为例,谈谈鲤鱼打挺的练法。
动作说明
仰卧开始,两腿伸直向上收腹举腿。同时两手屈肘收至耳侧 撑地、夹肘,使肩胛骨和颈部着地(图50-1)。
落腿屈体将背部肌肉拉长,为背肌收缩而储备肌肉的弹性势 能(图 50-2)。
接着向上、向前伸展髋关节,伸髋后两腿用力向后鞭打,同 时两手用力推撑地面(或用头颈向后甩顶),以获得支f反作用力 (图50-3、4)。
两脚落地,挺身立腰,抬头跟肩,两臂上举(图50-5)。
技术要领
屈体时,臀部上抬,屈体后不能停顿,要趁势迅速按照先向上 后向前的顺序伸展髋关节,尽量提高以髋关节的高度而决定的人体 重心。
伸髋后,加快打腿速度,使两脚支撑点落在身体重心稍后侧, 这样,就能获得挺身站起的力量。
学习步法
素质准备
练习俯卧撑,加强两臂推撑力量。 _
肩臂倒立做腰腹及髋关节的连续屈伸动作(图50-6、7)。
发展腰部的柔軔性,作仰卧起桥(图50-8、9)。
从高处向低处作鲤鱼打挺的动作(图50-10、11、12)
可利用跳箱、垫子或其它代用器具。练习过程中,逐步降低器具的高度,从易到难,过渡到平地完成。练习时防止过早打腿,或 上体过分前倾,注意加强保护和帮助。
在助力下完成动作
双人站在练习者的两侧,拉练习者的手,练习者先做仰卧屈体 收腿,在其伸髋挺身时,保护者给予拉力完成屈伸起。
保护者跪立在练习者的两侧,右(左)侧保护者以左(右)手 握练习者的右(左)上臂,左(右)手托练习者的腰部,帮助其完
成动作。练习中,所给的助力要逐渐减小,最后达到独立完成。初 学者最好采用双从保护和帮助的方法,以免动作歪斜。
怎样练习“乌龙绞柱”?
“乌龙绞柱”是武术中的跌扑滚翻动作之一,多见于醉拳> 地 趟拳等项目中。此动作具有浓厚的攻防惫义,它是在倒地的情况下 用两腿扫绞对方,并迅速站起。其气势迅猛,尤如蛟龙缠绞着擎天 支柱。动作从扫到绞,既要围绕着垂直轴划平圆又要使身体成为倒 立状向上引伸;既要以腰带腿又要绞腿带身,周身一致,协调配 合,所以动作的难度较大,需要进行一些专门的练习。武术爱好者- 还可通过乌龙绞柱的练习,提髙人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素质准备
要想练好乌龙绞柱,必须通过一些练习,具备与此动作有关的 身体素质,如:肩臂倒立(图51-1);头手倒立(图51-2);手 倒立(也可靠墙做,图51-3);推倒立(在同伴帮助下做,图51 -4)。通过这些练习不但能够有效地增加臂部、腰背部等力量素 质,还能够在身体处于倒立状时产生良好的本体感觉,有利于更
快、更好地掌握整个动作。
动作说明 ’
预备势:平坐于地面,两腿伸直,自然分开,两臂放于身体两 侧(图51-5);然后上体左转90度,两手于左侧扶地,左腿稍屈 膝,右腿前伸(图51-6)。
身体稍后仰,右手离地,随之右腿伸直从右向左用力平扫 (图51-7)。
上动不停,右腿继续平扫,随之上体翻仰于地面;当右腿经 过面前再向外扫的同时,左腿也随即扫圆上举与右腿交叉(图51 一 8)。
上动不停,右、左腿加速拧绞,向逆时针方向划一平圆;上 体随之拧转,立腰、上顶成肩臂倒立状(图51-9)。
整个身体继续拧转、上引,随即顶肩,左手于面前迅速扶 地,右前臂撑地成右侧肩臂倒立状(图51-10)。
双手扶地推臂,头配合上顶,使身体继续上升成手倒立状 (图51 - 11)。
收腹、收胯,右腿落地(图51-12);左腿随之落地成站立 姿势(图51-13)。
动作要点
首先要注意一个“扫”字。开始扫腿幅度要尽量大;贴近地 面靠近躯干,然后逐渐缩小,使之从大而小便于加速。
然后再突出一个“绞”字。绞腿要在扫腿用力的基础上顺势 加速拧绞。
绞腿同时还要伴随一个“顶”字。在绞腿时要按顺势立腰、 顶肩、顶头、推臂协调配合的顺序进行。
容易出现的错误
动作开始时扫腿幅度小,不便于后面绞腿加速。
绞柱时上体倒立不起来,主要原因在于没能够配合立腰、顶肩等。
怎样练习“抢背”?
抢背是跌扑滚翻练习内容之一。多出现在地躺拳和对练套路 中,通过抢背练习,可提高身体的灵敏、协调、力量、速度等素 质,而且对于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也有较好的锻炼效果。跌扑滚翻的 动作较多,比较起来,抢背简单易学,便于掌握。
动作说明
左脚上步,两腿微屈,右脚前蹬,脚跟抬起,上体前倾,左 臂前伸肘微屈;目视斜下方(图52-1)。
右脚上步,两腿屈膝下蹲并前蹬;重心前趋,上体继续前 俯,低头弓身,右臂屈肘横向接近地面;目视地面(图52-2)。
右臂收至胸前,右肩前送,左手准备撑扶右肩前方地面,含 胸低头;右脚前蹬,右腿迅速上摆(图52-3)。
重心继续前趋,右脚蹬地后迅速上抬,身体腾空时,低头团 身,两腿屈膝;紧接着以右肩、背、腰、臀部依次着地向前快速滚 翻(图 52-4)。
身体继续滚翻,左小腿外侧及脚外侧先着地再过渡到左脚支 撑身体;同时,右脚迅速向前落点,脚尖稍内扣,上体离地起身; 目视前方(图52-5)。
右脚在前为右抢背,左脚在前为左抢背。
学练时应循序渐进,可先做不跳起的滚翻,再逐步过渡到腾 空跃起的抢背动作。动作要求肩、背、腰、臀要依次着地。
@滚翻时,要充分含胸低头,身体团紧。
滚翻一周要做到10活、轻捷、立起迅速。
做好准备活动,防止摔碰受伤。
练习步骤
原地屈收抱腿 、
仰卧(平躺),两腿及双臂伸直并自然放松(图52-6)。腹肌
用力,两腿屈膝收起;同时,上体向上抬起,靠近两腿并含胸低 头,两臂配合用力经上或体两侧迅速收抱两小腿外侧(图52-7八 可重复练习收抱—放平—收抱,一方面体会身体各部位在团身时的 位置,相互的配合以及整个身体的动作感觉;另一方面提髙腹肌力 量,使团身紧圆。
做向前滚翻
滚翻时两肩同时着地做正前滚动,主要是进一步体会低头,收 下颏、含胸、收腹的团身要领;体会两脚蹬地后迅速屈膝收腿的时 机及起身站立的用力方法。
初学时,滚翻过程应由慢到快,也就是说,低头重心前移时可 慢速,到蹬地屈腿要逐渐加速,直到快速滚翻到最后迅速起身站立。
手臂先着地的自我保护抢背练习
比如:做右抢背时,右臂可先着地扶撑,以减缓肩与地面的撞
图 52 - 6 图 52 - 7
击力,逐渐适应动作要求。
练习时,右臂扶地离身体不宜过远,因初学时重心前趋角度不 大,撑扶过远容易造成滚翻不到位或站不起身来等现象。
完成身体腾空跃起的抢背动作
在掌握了前面三条后,还不应操之过急。这时可先做不腾空的 抢背,只是要求身体重心前趋角度加大、向前的冲力增加,左手和 右肩渐渐向前远离身体做滚翻动作,待动作熟练后再过渡到腾空跃 起。初学时,由于身体一时不太适应,内脏器官可有较大的震动感 或肩背不舒服的感觉,这属正常现象。只要用力方法对头,动作顺 序正确,在肩和身体着地的同时,稍做憋气,也就是呼气后稍稍停 顿一下,可以得到缓解。
易犯错误
做成前滚翻或侧身横滚
其原因主要是身体着地顺序不正确。练习时,应注意右臂插向 左腋下,向左转头,使下颏靠近左肩;滚翻时一是要右肩先着地, 再以背、腰、臀部依次着地。二是右肩边落地边向左腿方向用力。
团身不紧,滚翻不圆
练习时强调收紧下领,使下额尽可能靠近左锁骨部位,在跃起 的瞬间可默念“低头”二字,也可由其他人用低头为信号来提示要 求,同时,还应有含胸、收腹、屈腿来协调配合,以达到动作的技 术要求。
磕碰头部后侧 ‘
主要原因是做抢背时颈部过于放松,没有注意低头和收下颏。 另外也有的是滚翻开始时注意了低头,但在滚翻过程中却忽略了这 一技术要求而造成的,按照第2条要求还是可以避免的。
滚翻半周后身体散开成仰卧状停顿下来。要加强团身练习 (如图52-6、7),体会团身要领和提高腹肌力量,提高滚翻速度, 因为没有速度就没有动作的惯性,从而在不同程度上使滚翻不到一 周就停下;注意身体重心前趋和加大右脚蹬地的力量。
滚翻后站立不起来 纠正方法:
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克服。
身体重心前趋不够,特别是腾空跃起时,重心前趋的角度和 前冲的力量均要大于向前滚翻,否则有时不但站立不起,还会出现 从上向下摔地的现象。
两脚踏地的落点距身体过远。一般来讲,两腿屈膝随身体滚 翻后自然着地于体前,如出现这个错误时应注意强调两腿要尽可能 屈膝,特别要在着地的刹那间靠近身体。
上体抬起过晚。练习时要强调上体含胸,两脚着地时上体要 主动、快速、用力向两腿靠拢,同时,还应加强腹肌练习和两臂的 协调配合。
怎样练习“朝天蹬”?
朝天蹬是武术中平衡动作的一种,常见于目前的长拳竞赛套路 中。在快速有力、翻腾起伏的变化中,干脆利落地出现朝天蹬给人忍雖势SCO河 ④魏备
一种挺拔、优美、矫健的感觉。通过朝天蹬的练习,可以增进腿部 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加大髋关节的活动幅度,提高腿部上举力量 和身体平衡能力。而且,有了朝天蹬的基础,还可继续发展腿部控 制能力,放开扶握的手臂做难度较大的高控腿平衡等动作。由于朝 天蹬要求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因此学起来虽不难,但要做好,做得 规格漂亮,还需下一番功夫才行。朝天蹬两腿均可练习。下面以右 腿为例:
动作说明
两脚并步站立;两手臂垂于身体两侧,五指并拢贴靠腿外 侧;目视前方(图53-1)。
左腿直立支撑,右腿屈膝向上抬起,勾脚尖;右臂贴靠右大 腿内侧,右手扶握右脚外踝和脚跟,左臂自然摆于体侧,上体正 直;目视前方(图53-2)。
左腿支撑站稳;右手将右腿向右上方托起;右腿随之向上蹬 直,脚尖勾紧,脚底朝上,两腿伸直;左手上举亮掌于头部左上 方;挺胸、抬头,目视前方(图53-3)。
练习步骤
做好朝天蹬需要较好的柔韧性,因此,首先应从压踢腿练起, 逐步提高,以完成此动作。
压、搬腿
正压腿时,两腿伸直,立腰、收髋,上体前屈并向前、向下振 压,两手扶按膝盖,当有疼痛感觉时,可稍停顿,也可两手抱脚做 压耗腿练习(图53-4)。
侧压腿时,支撑腿脚尖向前,另一腿放在一定高度的物体上, 脚尖勾起,异侧手臂上举,侧身向上腿振压,要开髋侧身,上举臂 向头部后方伸展,随着柔韧性的增强,被压腿可逐步提高高度(图 53-5、6)。
除本人压耗腿外,还可借助外力做相应练习。如:练习者手扶 物体一腿直立支撑,另一腿由同伴一手扶握膝关节,另一手托住脚 跟向体测上方搬压,其力量大小和高度要因人而宜,由低到高,力 量逐渐加大,也可上下振压搬腿,切不可操之过急而造成肌肉韧带 拉伤或影响动作的正确动力定型(图53-.7)。
侧踢腿
压、搬腿之后应做踢腿练习,通过压踢结合的方法,有利于较 快提高腿部柔韧性和灵敏、控制力量等素质。在做侧踢时,应注意 开髋,左腿脚尖向前或稍外展,上体成侧身,右腿沿肩后向上踢 起,左臂上摆,肩放松(图53-8、9)。
提膝抱腿
左腿直立支撑,右腿屈膝向上抬起,两手分别扶抱膝关节和脚 外侧,挺胸、立腰,目平视。支撑腿感到酸痛时,应用力蹬直并尽可能多坚持一下。练习时两腿可交替进行(图53-10)。
浏览4,5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