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跑过于前冲使动作不腾空

反复进行练习步骤4的练习,逐步掌握正确的起跳方法;其次 在纠正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过分追求助跑速度。如果掌握了正 确的起跳方法,即便开始不腾空,但经过一段时询的练习,也会有 较大进步的。

起跳后上体过于前俯、塌腰、坐臀,使重心下坠,右腿提不 起来。

这时可多做练习步骤中的4、5,左腿和右腿上摆跳时,要强 调挺胸、立腰、头上顶的正确身体姿态,同时在此基础上降低腾空 高度,进一步纠正,待正确动作形成后再逐步增大腾空高度,完成 空中造型。

腾空时,右腿直摆上撩而不是由屈到伸

主要还是弹腿的技术要领掌握的不巩固的原因。一方面可做原 地或行进间弹腿。注意腿的屈伸;另一方面也可做完整动作,进一 步注重屈膝上提过程。此外,还可反复学做练习步骤四,有意识强 调右腿屈伸,甚至在头脑中配合右腿动作,默念“屈伸”二字,并 且右腿屈膝时膝关节应高于腰。

在空中右脚面不绷平,力点不准确

要反复进行行进间或原地的弹腿练习,同时,注意力应集中右 脚上,还可以面对墙壁站立并拉开一定距离在适当的高度上做一记 号,假设其为对方的攻击要害,使力点集中在脚尖上进行有针对性 弹腿踢摆练习。

左腿收控不够

其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腰腹肌及大腿肌肉控制力量不够; 一种是技术没有达到要求。前一种要加强有关的力量素质练习,练 习步骤六中已有提示。后一种主要还是要注意在腾空后,左腿屈小 腿收回时膝部要收控住,不得与小腿一起落下,同时,还应加强 (图60-10、11)的练习,着意解决左腿收控问题。

落地时上体后仰

当空中动作完成后,身体不要一下放松,腹肌仍收紧,身体重 心还应稍前趋,目视左掌或前方。

上下肢配合不协调

从学做动作的一开始,就要注意上下肢的配合。比如做行进间 弹腿时,就要注意推掌与弹腿要同时完成,腿的启动要微早于手。 在练习起跳上摆左腿等,均应有两臂的上摆配合,不得将上下肢活

怎样练习“腾空连环飞脚”?

跳跃是武术的主要基本技术动作。跳跃动作练习大都要求腾空 高,是增强腿部弹跳能力,提高腿部素质所必不可少的。跳跃动作 较多,按组别内容而言,一般分为四种:①直体跳跃,包括腾空飞 脚、连环飞脚、斜飞脚、剪弹等;②转体跳跃,包括腾空转身摆 莲、转身飞脚等;③旋翻跳跃,包括旋风脚、旋子等;④远穿跳 跃,如大跃步前穿。目前,在武术套路的演练中,采用较多的腾空 跳跃动作有:腾空飞脚、连环飞脚、转身摆莲、旋风脚、旋子、大 跃步前穿等,下面介绍一下腾空连环飞脚。

动作说明

两脚并步站立,两手五指并拢直臂贴靠两腿外侧;目视前方 (图61-1)。

右腿直立支撑,左腿向上抬起,小腿斜垂并内扣,脚面绷 平;两手经腰间分别向两侧立掌推出;同时头左转,目视左前方 (图61-2)。

图片95 图片96图片100 图片98 图片97 图片99

上动不停,在空中左手击拍左脚面,同时,右腿蹬离地面后 向前上方摆起,右手迅速向前迎击右脚面;上体前俯(图61-9)。

落地姿势有两种.•①左腿击响后即可先落地(图61-10); ②左腿击响后控制在空中,而右腿快速击响并下落着地(图61 - 11)

练习方法与步骤

腾空连环飞脚不仅要求有较好的弹跳力和爆发力,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柔韧性以便在空中完成拍脚的腿法动作。因此,在掌握技术 动作之前应做一些素质练习,为掌握完整动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压、踢腿:腾空连环飞脚中的拍脚是击响性腿法,但也是在 直摆性腿法的基础上完成的。首先安排一些柔轫性练习,如正压 腿、高压腿、正踢腿等。通过压、踢腿的交替练习来提高腿部柔韧 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使起腿速度快,轻松自如,还可避免在快速剧 烈的运动过程中出现韧带、肌肉拉伤。

三、练:访磨磨

单拍脚:在压踢腿的基础上练习单拍脚,可做行进中两腿交 替练习,其目的一是结合技术动作进一步提高腿部柔韧性,二是练 习手与脚的击拍配合,提高击响的准确性。练习中应注意向上摆起 的腿要伸直,脚面绷平,用手掌击拍脚面前部。击拍动作要准确、 响亮、干脆利落。

腾空跳跃:腾空跳跃动作的腾空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起跳动作的正确与否。学习动作前,要反复练习起跳,掌握正确的 方法,力求获得最佳起跳角度,体会身体各部位与右脚踏跳瞬间的 协调配合。起跳练习有两种:

收左腿的起跳(图61-12)。助跳步数可不限,但要注意出步 后右脚上步要脚跟先着地,腿前伸,髋稍前送,随重心移动右脚踏 实,膝微屈,然后迅速蹬地跳起,左膝自然上提,两臂向前上摆, 主要体会蹬地与提腰两臂上带的相互配合。

助跑起跳同上,只是区别于右腿为直腿上摆并做击拍动作。因 为在腿法练习中做右侧的击拍较多,左侧则较为少些,做起来往往 感到吃力,不顺劲,不如右侧得心应手。为此有意识地结合起跳练 习左腿击拍,既可达到起跳目的,又可弥补练习中的欠缺。

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由于腾空连环飞脚是一个较难的腾空 技术动作,因此学习起来有一个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初学时不应 过分强调腾空高度和右脚先落地。先做(图61-10)的落地,待 有一定基础和腾空高度时再做右脚落地。

随腾空高度的不断提高,在空中两腿的击响动作要尽可能缩短 间隔时间。

加强爆发力和弹跳力练习:掌握了动作技术后还要具备较强 的爆发力和弹跳力,能使腾空跳跃动作达到理想的高度。

练习方法较多,便于练习可多采用徒手或简便器材的方法。如 原地纵跳、向上收腿跳、跳台阶、半蹲跳起,提瘇及跳绳等。

腰腹背肌的练习:除上述练习外,腰腹背肌的力量练习也不可忽视。此方面力量加强了,对于两腿的起腿速度及左腿击响后的 控制能力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两头起(图61-13、14)要求练习者上体与两腿同时上起并靠 近,双手击拍两脚面,可用较快速度持续反复数次。要求双腿与两 手、上体最大限度上翘反复进行练习。

怎样练好枪的“圈”?

枪,是武术中的一种重要的长兵器。枪的历史悠久,技法细 腻,从古至今爰好练枪者甚多。那么如何能够较快地练好枪术呢? 首先练好枪的“圈”,则是最佳的入门之径。

所谓枪“圈”,是指枪头运行路线为圆弧型的枪法而言,这在 枪术中最为常见:如拦枪是枪头向左的半圆弧型,拿枪是枪头向右• 的半圆弧型,挑枪是枪头向上的弧线,缠枪是圆的重复,等等。

武术家常讲“圈为枪法之母”,意指诸多枪法都离不开“圈”, 这在传统枪术和现代枪术中确是如此P以“甲组枪术”为例:第一 段共10个动作含有18神枪法,其中属于枪‘圈”技术的占12种 之多,可见它的重要性。 ’

怎样才能较好地完成多种枪的“圈”?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是加强臂力,可多做“拦拿扎”枪以及俯卧撑、举重物等 辅助性练习,使臂肌得到增强,以保证完成各种枪“圈”时劲力实 足。其次是掌握腰为主宰的基本技术,拿、拨、抡等枪法一定要体 现出劲力于腰,通过臂而达于抢尖。历来许多枪法都要求后把“贴 腰”,目的就在同腰劲贯通。常见有人练枪时把枪随意离腰,全身 飘浮,这是不懂枪法要诀的表现;另外是支点明确,所谓支点即完 成一种“圈”枪时动作的“中心点”,它是圆和弧的圆心。如拦、 拿、缠枪时,前手是支点,抡枪和拨枪时腰为支点,后向甩弹枪时 左手(或右手)是支点。支点要支撑有力,方能显出枪的独特劲力 和技击性;最后是圈圆清晰:如拦枪的左半圆和拿枪的右半圆要等 同,缠枪时每个圆都应一般大或者由小逐渐变大、由大逐渐变小 等。圈圆做得清楚,说明枪法功力精到。

上述诸点,只要习练者明确要领反复演习,长年坚持,定会收 到较好的效果,进而为练好枪术打下坚实的根基。

 

怎样练手指功夫?

练手指功夫有以下四种:即抓功、指功、腕功及握力功等。能 坚持四种功法的练习,不但在擒拿、格斗中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且 对增强体质亦有很大裨益四法”练习虽各有异,但又相互联系, 不能截然分开。

抓功

抓功,又名鹰爪功或鹰爪力,是练手指抓提之力量,其法有拈石笋。石笋,是用石块制成象竹笋样的练功工具,以练鹰 爪力(指、腕)为主要目的。石笋的重量不等,可根据个人功力进 度而定。如初练习时以5公斤开始为宜。随着功夫的渐进而逐步加 大重量。一般每次增加5~2公斤左右为好,最重者可达10~15 公斤以上。石笋,需请石匠加工制成。初制的石笋,尖部(手抓到 部位)必须打光,使手摸去有极光滑感。然后早晚(平时也可)操 练:以拇、食、中三指(初学者五指也可)拈其尖端,至能拈牢上 提后,即可在空中突然松指,于石笋迅速下坠时(未落地)又立即 将它拈住,名空中接抓。抓法可单手练一个,也可双手同时拈两 个,并配合各种步型练习。如:马步、开立步、独立步……等等。 拈石笋的高难动作要算是“朝天一炷香”及“携笋过桥”两式,堪 称拈石笋功夫中的两大绝招。但初练此功者须忍受一定的痛苦,如 指甲旁发胀、起小泡,但只要坚持操练,很快就会变成老茧而痛楚 消失。

抓酒坛。选小口酒坛一只,以五指抓住坛口上提,自觉轻而 易举时,即于坛内加人砖块或泥砂,长期锻炼,逐步增加重量,能 很快增强抓拿力。两手交替练习,并以站半马步配合。

抓“五爪龙”。以平面圆形石块(石匠加工),中间凿五个与 指基本相宽的圆孔(半指深即可),能使五指插入半截,屈指抓提,提起后翻腕使底朝天,名曰“看底”。初练者以5公斤左右为好, 随着功力的提高,可逐渐增加重量,一般每次增加2.5 ~ 5公斤较 宜,最重可达20~25公斤以上。双手交替反复练习,步型也以开 立步和半马步配合。

指功

指功以练指尖为主。适用于擒打点穴之用。练法:选一长圆形 陶缸或铁、木桶,高约45~50厘米,口直径30~40厘米之间,内 盛洗净晒干的粗砂,将四指并拢挺劲(带气)大拇指微屈,紧贴于 虎口,向缸或桶内砂中直插,初练时如手指难忍,可先以谷类(大 米、大豆、黄豆、绿豆等)练习,待指尖适应后再以砂锻炼。两手 互换,从轻到重,由浅人深,防止急躁冒进,以免指尖受损。初次 需修剪指甲,每练毕后,以温水洗净双手,寒冷季节,需涂适量防 裂油膏,不需药洗。

腕功

练习手腕力量以“绞筷”为最,选一只与自己手握相宽的扁圆 形小铁箍,中间插人圆筷砧紧,练时双手抓筷两端,互相绞拧,先 轻后重,先少后多,勤学苦练,不久满手成茧,可再换方筷(可用 竹自制)拧绞,练此功最能使手腕力量快速猛增。如一时找不到铁 箍,可用麻线绕捆竹筷的中间以替代铁箍。或光以小木棍代用。此 功不拘形式,坐站均可,但以配合马步桩为佳,避免上实下虚之 弊。

握力功

“握棍睡”是握力功中最难练的功法。练法:做两截适合个人 抓握适宜的小木棍,长约10~13厘米,圆芯直径约3~4厘米(因 手大小而异),睡觉时(最好木板床)全身蜷曲,有“六个头” (头、拳头、膝头s龟头)睡一起的要求,双手紧握小棍收置于颏 下。头向下,肘贴肋,膝贴胸,侧卧位,要能于熟睡后棍尚能紧握 手中方为功,此法看似简单,要能成功,却非容易,但功夫不负苦心人,愿有志者事竟成。

怎样练爆发力?

力量是武艺的基础。俗语说“一力压十艺”。无论何种兵器, 哪家拳脚,力量不足都是很难起作用的。力量,分为动力和静力两 大类。动力训练是当肌肉收缩或拉长时,使身体或其某一部分发生 移位,或推动别的物体产生运动。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可 以实现某些静止不动或在整个动作中肢体不产生明显的移位,这就 是静力练习,如武术中的“扎马”等。所谓爆发力,就是在最短的 时间内发挥肌肉最大力量的能力,我们看到的闪电般的一击而使砖 块或钢条截然断裂,是爆发力的作用;一拳击倒敌手甚至一掌打倒 一头牛也是爆发力的作用。现介绍几种训练爆发力的方法。

扛铃练习。练习者用递增重量法、固定重量法> 变换重量法进 行,但强度、组数和次数不同。一般说来,强度小次数较多,动作 速度快,特别要注意出手的速度,踢腿、腾跳的速度要快,强度范 围40~60% (以本人最大负重为基数),组数为3~6组,次数10 ~15次。

小型器械练习。小型器械有沙袋、哑铃、壶铃、实心球、铅 球、橡皮带、拉力器等,重量小(或阻力小),携带使用方便,不 影响动作速度和幅度,对肌肉弹性也有良好的作用,可广为釆用, 具体作法是:

采用上述器械,快速完成各种推、拖、拉、绕环、下压(像 皮带)、击打(仿某一技击动作)、拋、掷、踢、转体、体屈伸、旋 转等动作,根据各项目的要求,选择适宜的组数和次数。

采用上述器械,快速完成各种跳跃动作,如肩负沙袋往上 跳,手持哑铃或壶铃跳上跳下等计算20秒到2分钟完成的次数。

超原有功能负荷练习法。超原有功能负荷,•即指人体负一定重 量(5~15公斤)完成各种与专项技术结构相一致的练习。此法不受条件限制,可常年使用,如穿铁鞋、扎砂袋等,当附加重量取下 后,习武者会获得一种有力的轻松感。古代著名的武术家多用此法 练就轻身和飞檐走壁的本领。

利用地形、地物及同伴力置的练习方法。此法因陋就简,简便易行,效果良好。

利用同伴的相互推手、抱摔、屈腿下蹲、骑人提踵等。

利用球架、树木等跳跃、摸高练习,不断增加高度。

利用壕沟、台阶、斜坡、拦架等作各种跑跳练习,逐渐增加 难度。

利用石块、砖、棒作各种推、掷等练习,要求幅度大,出手 快。

应注意的事项:

要发展大肌肉群力量和发展小肌肉群力量相结合,发展上肢 力量和发展下肢力量相结合。

应逐渐增加负荷。因负荷越大,由肌肉的感觉神经传到大脑 的神经冲动就越强。这样就有效地发展了肌肉最大的收缩力,从而 爆发力也提高了。

在每个或每组练习的间息,或在力量训练后,做一些轻松的 跳跃练习,以调节神经,消除疲劳。

坚持隔日练。力量可比原来增加1% (每天练只增长 47%),这主要是力量练习对人体影响较大,特别是神经能量消耗 大,需要恢复和超量恢复的时间比较长。

为什么习武练功要强调“内练一口气”呢?

内外兼练、形神俱备是武术运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各流派拳种 对此都极为重视,如长拳强调“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 神、气、力、功”;南拳强调“外练手、眼、身、腰、马,内练心、 神、意、气、胆”;形意拳强调练“内三合”与“外三合”……

“内外兼练”中“内练”的实质是什么呢?

“内练”,强调武术配合气功锻炼

武术界历来流传这样的拳谚:“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练拳不练(气)功,到老一场空”……等。《少林拳术秘诀》指 出:“柔术(指武术)之派别习尚甚繁,而要以气功为始终之则, 神功为造诣之精。”其意是说:尽管武术的拳种门派很多,但坚持 气功锻炼是共同的要则,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武术造诣的精深水平 ——“神功”。为什么要强调气功锻炼的配合?书中说道:“尝见乡 里间之年少子弟,有专力技击而面黄肌痩者,更有因而渐成痨瘵以 死者……。”这种只一味追求技击等“外壮”功夫的训练,到后来 反残身须命,这在武林中并不罕见。为什么?书中又分析道:“盖 以外功之练习,乃肉体筋骨所有事;而内功之修养,实性命精神所 皈依。离而二之,则为江湖末技;合而一之,则为神功极致。”那 种“既昧于呼吸运使之精,复不鲜刚柔虚实之妙,乃以两臂血气之 力,习于一拳半腿之方,遂自命个中专家。——此下乘之拳技。” 明确指出不配合气功锻炼而只知“外练”,不过是下乘功夫而已3 武术中重视气功锻炼的配合,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武术与气 功在发展初期,都与古代的“导引行气术”密切有关。如《庄子• 刻意篇》中“吹肉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及其后来华佗所 创的《五禽戏》等,说它们是古代的气功形式当然不错,但说它们 是早期的仿生象形拳术又何尝不可!重视气功锻炼是中国武术的长 期传统,至明、清以后更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如成书于明代的 《易筋经》,在武术史上很有影响,属少林武术的功法。《易筋经》 练功有“内壮”和“外壮”两方面,就是将武术与气功成功地结合 起来的一个典型。近代广为流传的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无不 重视气功锻炼的配合。注重气功的“内练”体现了武术的健身性; 而注重攻防技击的“外练”体现了武术的实战性。这种健身性与实 战性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中国武术既鲜明而又独特的民族风格。

 

“内练”,重视武术运动的心理训练

重视心理训练是武术“内练”中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 体育的思想特色。所谓重视心理训练,是指在武术训练时强调人的 意念活动对形体活动的重要影响。《吴越春秋》中曾记载古代著名 击剑家越女的故事。越王勾践向她请教剑艺,她答道:“凡手战之 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强调搏击 时必须“内”要全神贯注、养精蓄锐,“外”要泰然自若。明代是 武术飞跃发展时期,对武术理论卓有建树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其 《纪效新书》及《练兵纪实》两书中,明确地将“心理训练”纳人 武术锻炼及练兵实践之中。他认为:“大命所系在气,而内属乎 ‘心’!”他批驳了 “艺高人胆大”的习惯说法:“虽谚有云:‘艺高 人胆大’,殊为不然。必须原是有胆之人,习得好艺,故胆益大。 无胆之人,平时习得武艺十分精熟,临时手软身颤,举艺不起,任 是如何教习,亦不得胆之大也。”指出了心理品质是经过有意识的 训练才能获得;并强调了纵使武艺精熟,如果心理活动不正常 (“无胆”),便不能发挥其技艺。所以他明确地提出:“气根于 ‘心’,则百败不可挫。”他还认为:要使“气根‘于心’”,就必须 练“胆气”。指出“气盈则战,气夺则避”,通过练“胆气”(心理 训练)而使士卒“轻其死”,战时才能勇往直前,象这样“轻其死 以求其生”,就能发挥武艺,消灭敌人,保全自己。

重视心理训练是各个武术门派的共同原则。如:形意拳主张 “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其锻炼要点强调“内三合”,实指形 体运动必须在意念的支配下进行。太极拳的原则是以意导动,在 《十三势行工歌诀》中云:“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 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迟。”“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 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 寿延年不老春!”整个歌诀中,处处强调意念的重要性,并明确指 出只有重视“用意”,才能使太极拳起到益寿延年的功效。少林拳 ?

 

同样重视意念的训练,在梁以全所著《嵩山少林拳法》中云:“但 在引拳或交手时,必须使发欲冲冠,指欲透骨,牙欲断筋,舌欲摧 齿。意念一发动,心一颤四梢皆至,四梢一齐,内劲即出,说明 不管是演练套路或技击实战时,都必须重视心理训练。

武术内练中强调心理训练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早'在春秋战国 时,许多医家及养生家就从物质I与精神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认识人体 的健康长寿。如《黄帝内经》就提出•.要想“终其天年,度百岁乃 去”,就必须做到“形与神俱”。在《易筋经•内壮论》中有“人身 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从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之 说。人体是由精、气、神三者组成的,缺一不可。精、气代表某些 物质,是形成人体——“形”的重要因素;神代表人体精神方面的 因素,如意识、思维等。“神为形(精、气)所生,形依神而存”, 这才构成人体生命状态。

这种“神”、“形”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是中医学、养生 学、武术、气功……等共同的理论基础。武术正是在这一传统思想 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所以武术中重视心理训练的例子在历代文献中 不胜枚举,只有高度重视心理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锻炼效果。

怎样“内练一口气”?

武术谚语有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可见练内气是习 武者必下的功夫之一。内练气,外练形,以形运气,以气壮形,气 形合一,方能臻于上乘。拳经所说的“内三合”,即“心与意合、 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则是对内练一口气的具体要求。“外练筋骨 皮”既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而“内练一口气”却似乎有些“高 深”而难以达到。于是,怎样内练一口气?怎样做到内三合?便成 了武术爱好者普遍希望了解的问题。

其实,练气之法并不复杂。一在于养;二在于运。即养吾至大 至刚的浩然之气,以培养真元;运吾之真元充于丹田,施于四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气。

“气”是人体构造中维持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内的气,粗 略地讲,大体可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两种。先天之气是与生俱 来的,叫做“真元”,也叫做真气或元气。真气通过经络运行于全 身。后天之气是由大自然吸人的氧气和由饮食摄入的水谷精华所生 化而成,随血脉运行于全身。气靠JL养,血靠气行,先天之气赖后 天之气以为荣养。真气在经络中运行需要靠呼吸为之推动,才能畅 行无阻。用一定的方式调整呼吸,调动真气,送人丹田,进行内功 经上所谓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工作,这就是孟子所说的 “养吾浩然之气”的功夫。至于运气之法,在内家拳拳经中的“内 劲”、“纳卦”、“神运”三篇中,有详细记载,是武术家练气的基本 依据。

练气的步骤,首先从桩功开始。无论是浑元粧、乾坤桩、自然 桩、三体桩、贯气粧……都是为了养气。初练时,按要求站好架势 后,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意守丹田,每次站40分钟至2小时不 等,每日练两次。月余之后即可行气。此时可仍用自然呼吸,也可 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纳人丹田,升真气于顶,复自俞口降于丹 田,然后气分两路:一路自裆下于足底复上经外胯升至丹田。另一 路自背骨膊里出于手掌复回而经六腑转入丹田。一升一降,并行不 悖,周流不息。练年余之后,真气自能充足,即可开步练拳。练不 同的拳势自有其不同的气路。以拳劈为例:拳上躜之时吸气,收小 腹,足三阴之气上而聚于中脘,后足蹬劲,发挥二维之作用。顶头 竖项,调动督脉沿夹脊直达百会。前腿屈,使二跷之气上行与冲脉 相会。肺气自中焦直出中府云门。拳变掌向下一翻一落同时呼气, 则肺气自云门沿膊里下达于少商、商阳,充于掌指。上之气沿任脉 下于丹田,足三阳之气下于涌泉。发劲时,随着掌之翻落,双腿向 下微蹲同时前掌向前一搓,肩井穴向前一松,劲自出矣。到至善 处,声由气发,手随声落,气势澎湃,威不可挡。

 

无论做哪一个拳势,都要动步不动心,动身不动气。心静而步 坚,气静而身移。练之日久,由静而精,自能得飞腾变化之妙。在 完成每个动作时,首先要意动(叫做起),其次是气行,再次是形 动,势成而气到力发。虽是四层动作,实则瞬息之间完成。

以上是武林前辈们教授内家拳的方法与步骤。目前有许多武术 爱好者,都没有先从练气开始,而是先学了套路、手法、器械等, 只有空架子。这也不要紧,只要在你练套路的同时抽出一定时间, 加练内气也是可以的。加练内气时仍需从桩功开始,按上述步骤认 真练习,勿忘勿助。随着气功的进展,你所学的套路也会变得更加 和顺自然,发力也会逐渐迅猛沉实。

怎样练眼功?

练武术讲究三到:手到、身到、眼到。这三者中应以眼快为 先。倘若眼不到拳先到,出拳就没有目标。所以练武必须做到眼观 六路。这样,一旦与人交手,灵活抵挡就有了先决条件。

从技击角度来讲,眼神是体察对方的重要关键。无论是用直光 观察或用余光观察对手,都能有效地目测距离,判断其所用的拳法 和战略战术。

从表演来讲,眼神也占有重要地位。眼神会使拳术、器械和演 练增加气氛,使之“神气贯注,气势饱满,内外合一”,使手眼身 法步更加协调,融为一体。给人以美、准、威、灵、稳的艺术享受。

眼功的锻炼方法:

定穿眼:立正姿势站好,两手握拳于腰间,双眼圆瞪,盯住 正前方一个目标不动,好似要看穿目标一样。

左右晃眼:头部不动,双眼圆瞪,眼球平行左转,看左侧的 极限角度。静定一会儿后,迅速平行右转,左右反复练习数次。

上下晃眼:头部不动,双眼圆瞪,眼球看上方的极限角度。

静定一会儿再下看脚面。上下反复练习数次。

旋眼:头部不动,沿双眼边所能看到的极限角度,按顺时针 或逆时针的方向做圆形的旋瞄动作。

注意事项:

环境要安静、清洁,避免强光直射,最好在松柏长青、风景 秀丽的地方练习。

头要正,身要直,舌抵上腭,下颏内收。

每个动作练完后,可闭目休息一会儿,也可做适当按摩。

怎样练胆?

“胆”在中国武学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技击之道以胆为先, 没有过人的胆识在实战中就难以取胜

有的人学武已有所成,但偶遇强敌:或高大,或凶猛,或持 械,或人众,未曾交手,已先生怯意。怯意一生,便心慌意乱,手 足无措,平时所练技法自然施展不出,最终往往导致失败。

拳谚讲:“一胆,二力,三艺。”

那么怎样练成过人的胆识呢?

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培养胆气。有的人天生胆小,就应该 在生活中刻意的培养自己的胆量。比如在夜深人静的环境中练功, 或者主动做一些自己原来不敢做,或做起来困难的事,逐渐在生活 中培养出一种无所畏惧的胆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加强静坐和站桩的训练。静坐和站桩可以培养超人的定力, 以免除在实战中心慌意乱、手足无壻的毛病。

少林门以静坐C禅定〉为核心来练胆。通过静坐破除一切杂 念,将生死置之度外,在实战中才能够心平气和,从容镇定。

意拳在站桩方面又有独到之处,它要求拳手在站粧时意想自身 顶天立地,无比高大,好似一尊金甲天神,世上万物都比我小、比 我弱,皆在我掌指之中。“我”,无物能挡,无坚不摧。通过如此训  ?

练可以培养拳手藐视一切对手的自信心。

正因为意拳不仅重视体质的锻炼,更重视精神的修养,所以许 多意拳门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即使身处险境 时,亦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过人的胆气。

加强散打训练。散打训练可以培养快速的反应和丰富的实战 经验。在训练中仔细体验各种技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变化,仔细分 析敌我双方在距离上、位置上的变化规律,以及发力的时机和火候 等问题。随着散打技艺的逐步提高,胆气就可以逐渐壮大起来了。

应该注意的是,在散打训练中最好先选择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对 手陪练,如果对手水平太高,.很容易使自己失去信心。如果对方还 击,自己又处处被动挨打,结果必将适得其反。应诙在实战技术成 熟之后再逐步同高水平者较技。

实战中,特别是遇到强敌时,需怀“与敌共死”之决心。王 芗斋先生曾说过“技击实战,当以气势争先,以精力罩人”。将浑 身胆气聚于双目,以一种灼灼逼人的目光直射对方,令敌望而生 毘,动作失常。“神受神攻而神伤,怯之于胆。”此为形意门秘传胆法——“神攻'

怎样练眼力和听力?

武术家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意思是说,在武术搏击 时,要求反应灵敏,既要认真对付敌人的正面攻击,又要及时发觉 并应付敌人进行的背后袭击。而达此目的,尤需视觉,特别是听觉 的高度灵敏。

锻炼视觉的方法:

黎明即起,于空旷之地进行深呼吸运动,吐故纳新。

紧闭双目,眼球向左和向右各作360度旋转36次。然后睁 目凝视前方5分钟(不可眨眼),以凝视绿色植物尤佳。

取25厘米左右长的小竹管一个,下端系以红绿布条,竹管上端以绳悬于梁上,高于头齐。面向竹管而立,使竹管在眼前晃 动,要求目视前方,双眼圆睁。当竹管经面前时目不眨眼,晃动逐 渐增快而目视如旧。

当竹管在眼前左右晃动极快而目不眨眼,则使竹管左右前后 迎面任意晃动,练功者头部随之避让,恰好避开竹管的碰击。

保证维生素A、D的摄人量,常吃动物肝脏之类的食物。

锻炼听力的方法:

早起锻炼眼功后,以食指按摩两耳里侧凹陷处顺逆各18次。

以两手掌紧掩耳门,然后突然放开,共9次。

以两手掌掩住耳门,十指托盖住后脑勺,以中指面从食指背 擦下,叩击枕骨部,36次。

用上述练眼力的带布条的竹管悬于梁上,垂于脑后。练功者 背向竹管而立,使竹管在头后左右晃动,凝神静听风声。

遵上法练习,当竹管逐渐减小,布条逐渐变细,也能明辨风 声时,使竹管在头后左右前后任意晃动,要求练功者在闭目的情况 下,恰到好处地及时辨别风声并避让竹管,绝不与之相撞。

浏览1,52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