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手设法站起来并将拳手推开,拳手就可能拳击对手的面部和躯干各部,然后发动猛烈的膝攻, 撞顶对手的胸部和面部。如果对手仍然能够站立,腿上就会受到踢击,面部受到更为沉重的拳击。如果对 手试图躲开,泰拳手会用横扫腿踢击对手的头部,然后用横扫腿、蹬腿组合击碎对手的肋骨。这种情况 下,除了拳击台之外,再没有安全的地方图片28

下一章通过概述下肢攻防技术继续研究泰拳的基本技术。

第三章下身攻防技术

其他技击术拥有六种或更多的基本腿法,而泰拳只有两种:蹬踢和扫踢。在比赛中,泰拳手有时也会 发动后踢、侧踢或勾踢,但是这些腿法都非常少见,泰拳腿法中的蹬踢和扫踢就像西方人饮食中的肉和土泰拳手主要只使用这两种腿法,有以下原因:首先,正如第一章提到的,泰拳技艺作为古代暹罗极其 有效的战场格斗系统,已经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今天这一古老战争技艺的衍生形式被称为暹罗拳。暹罗 拳主要是各种武器技术体系,同时也包括徒手技术体系。其中,徒手技术体系有时被叫做奔南泰拳或古老 摩易泰拳。在古代,士兵习练奔南泰拳来抗击邻国的侵略。暹罗国军队是战前临时组成的,新兵多数是乡 民,训练他们应战的时间非常短。在这些古代战斗中,人员伤亡率很高,替补兵员不得不被征召人伍并且 很快得到训练。当时,资源很匮乏,也没有时间让新兵掌握需要高度技巧的复杂的技术。因此只向他们传 授最有效的武器和徒手技术,即在战争中证明是有效的技术方可得以保留和传授。而蹬踢和扫踢既容易 学,又在战场上被证明特别有效。

第二,泰拳允许使用许多身体武器,包括手、肘、膝、胫骨和脚。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武器,身体应始 终保持面对对手。为了防御这些身体武器,拳手也必须始终面对对手。许多腿法(例如侧踢、后踢和勾 踢)都要求拳手侧转身体,这样会限制拳手使用一半的防守武器,同时也使拳手在这一侧容易受到对手各 种身体武器的反击。

泰拳手主要使用这两种腿法的第三个原因是它们的力量和速度。泰拳蹬踢和扫踢的力量很大,而且一 般比拳手想用的任何其他技术速度都快。

第四个原因是,蹬踢和扫踢比其他的腿法,例如侧踢、后踢和勾踢消耗的能量较少。因此,只用蹬踢 和扫踢的拳手在拳击场可以持续更长时间,而且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会保持更加充沛的力量。

泰拳手主要使用这两种腿法的第五个原因是防守。与其他腿法相比,使用这两种腿法更容易保护攻击 腿的脚、踝和腿,也更容易保护支撑腿的安全,攻击腿的恢复也更快更安全。泰拳手喜欢使用蹬踢和扫 踢,这是因为在拳击台上,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做花哨的动作。拳手使用的一切必须快速、有效、便于 自卫并且高效。

泰拳比赛中最常见的踢法是低踢法。腿很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腿被踢中几次,就会丧失力量,因 此,老练的拳手在腿部被踢中时,总是努力不表露出任何被伤害的迹象。而经验丰富的对手也会利用任何 感觉到的对手的虚弱现象,继续进攻同一条腿。如果拳手被击中大腿两三次,他们可能会瘫倒。泰拳手的 策略很简单:如果踢残对手的腿,对手就不能站起来,从而也就不能继续比赛了。

蹬踢

泰拳燈踢是前踢的技术,通常由前腿发出。与其他武技不同的是,泰拳蹬踢并不要求大幅度地屈曲和 上提膝,击完之后小腿也不立即弹收。维拉罗勃斯认为,在泰拳比赛中,屈曲膝不起什么作用,因为那样 费时、费力而且暴露拳手的意图。当拳手蹬踢时,脚趾后伸并上指或者上指并微微内旋。这是为了保护脚 部不被对手的还击所伤害。

泰拳蹬踢种类多样。它可能是攻击从腿到头的任何目标的破坏力极大的踢击。基本的蹬踢有四种类 型:探蹬、反蹬、冲蹬和阻蹬。蹬踢速度快,而且因为角度刁钻,很不容易被对手察觉。事实上,它几乎 是不可能被察觉的。蹬踢通常用脚掌击打,劲力由脚掌传达到攻击目标。这种踢击劲力可能向上,直线向

前或根据攻击需要沉转向下。

蹬踢时,泰拳手要将腿抬到胯的高度,并略向 上提膝,利用脚掌的推动,向前甩蹬。腿伸开时完 成踢的动作。腿用力伸出,然后以弧线返回地面, 但不是迅速弹收。

蹬踢的劲力来自地面对拳手的反作用力,这一 反作用力由地面穿过拳手的脚趾传递到支撑腿再到 跨部。劲力从胯部传到发出蹬踢的腿。与扫踢的技 术原理一样,蹬踢也是由整个身体各部分协调完成 的。也就是说,用全身蹬踢而不是只用腿。以此为 基础,再加上掌握好时机,这便是一个完整的简单 而有效的蹬踢方法。

发动蹬踢时,拳手可以不必前移。但是可以通 过后腿向前进步以缩小间距或通过朝对手纵身前跃 蹬击。如果蹬踢目标在腰下,蹬踢的劲力就包括六 个因素:地球引力、移动、速度、胯部轻微的拧 转、支撑脚和膝的迅速弹抖以及击中目标后向下的 沉劲。如果蹬踢目标在上身或头部时,最后一个因 素是击中目标后向上的上掀劲。

泰拳蹬踢与扫踢相比,力量较弱。然而,蹬踢 的力量也足以击碎筋骨。当蹬踢技术正确、时机合 宜时,蹬踢能使对手冷不防丧失优势,也能击碎其 肋骨,甚至使对手被判技术击倒。维拉罗勃斯说, 蹬踢和侧踢、后踢一样有力,而且比后两者更加安 全。

泰拳手通常不用侧踢。他们认为侧转会使自己 身体的一侧面临攻击,支撑腿尤其易受反击,攻击 腿的踝也容易受到反击。例如,对于空手道式的、图片31 图片29 图片30

扫踢是泰拳中最为常用的踢法,蹬踢次之,后踢再次之,但不常用。4泰拳扫踢是一种穿透力很强 的踢法,可以踢击头、躯干、腿等攻击目标。泰拳扫踢不同于多数其他技击法中的扫踢,因为泰拳手 力图用胫骨下部击打对手。胫骨锐利、坚硬,是难以对付的武器。泰拳手的击打劲力具有穿透力,这 种踢击劲力渗透人攻击目标的时间长,消失得也慢。

泰拳扫踢的劲力根源于地面对拳手的反作用力。拳手通常用后腿去踢。为了获得最大劲力并缩短 与攻击目标的间距,拳手快速前移,通过向前移动增加扫踢劲力。正像拳打和肘顶技术一样,拳手拧 转胯部和躯干获得拧转劲力。

多数泰拳手在扫踢时,攻击腿相对较直。腿伸直时,胯部迅速摆动,腿击中后下沉以产生沉劲。当 然,地球引力是这一切成为可能的前提;这样,泰拳扫踢汇集了拳打和肘顶中七个劲力影响因素中的五或

六个。

有时,泰拳手公开训练扫踢时,故意一直旋转。这样能够训练全身各部位协调一致,将劲力全部汇集 在扫踢的作用点上。然而,这种旋转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力量和改进动作(拳手在比赛中并不旋 转,不把背暴露给对手)。

踢的劲力和踢的控制能力同样重要。一旦打击落空时,拳手应尽力不要旋转,并在完成后续动作之后 迅速恢复到防守姿势。拳手不是将腿弹收,而是随着踢劲以弧形运动恢复到防守姿势。

泰拳扫踢不同于其他武技的扫踢。例如,跆拳道、各种风格的空手道和中国武术在扫踢前屈曲、上提 膝,而且在击中之后,将腿弹收。泰拳扫踢却不这样做。

在踢击沙袋练习中,拳手要想象他们的胫骨穿透攻击目标。在真正踢击之前,他们要想象自己的劲力 向内、向下穿透沙袋。这种想象使大脑指引并协调身体动作和劲力,产生很大的扫踢劲力。图片32

泰拳手扫踢时,以脚掌为轴碾转是很重要的。脚跟离开地面,这样,在碾转过程中,脚掌与地面的接 触面最小,摩擦力也最小。在右高踢时,胯部拧转的同时,右手下摆增加其劲力。在中踢和低扫踢时,双 手要保持防守姿势或推挤对手的面门。拳手通过上步增加移动劲力;开始踢时,从跨部获得拧转劲力;击 中时,通过支撑脚的碾转获得甩弹劲力。当攻击目标在腰部以下时,在击中目标的瞬间,将腿下引,以增 加沉劲。

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攻击腿的甩抖对增大扫踢的劲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泰拳手来说,只在旋转轴上 碾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发出最大的劲力。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拳手从脚掌发出的向前甩抖 能为扫踢增加很大劲力。

扫踢的全过程的技术性细节与棒球击球员的击球动作细节非常相似。右撇子击球员的身体向球移动

身体各个部位都可能成为泰拳手扫踢的目标。头部是最好的攻击目标。泰拳手充分利用所有劲力影响 因素而发出的攻击头部的扫踢,会使对手失去知觉甚至毙命。即使是未经训练的泰拳扫踢击打在对手的头 上,其杀伤力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s时,获得速度和移动能量;当他的胯部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获得拧转劲力;当他接击球时,以左脚为支点 身体猛地向前、向上甩动,获得甩弹劲力。这种由甩动所提供的巨大甩弹劲力,可能会使棒球飞行很长距 离并越出棒球场围栏。当他继续向前下弧线摆动球棒时,就可获得沉劲。正像运动中的任何例子,地球引 力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对头部以下的目标的扫踢威力更大。攻击目标常常是身体中部的许多部位,包括胸部、肋骨、腹部、图片35 图片33 图片34

臀部、腰部。击碎肋骨甚至击碎手臂的情况,在泰 拳比赛中非常普遍。

踢法经常以大腿为攻击目标。即使用部分劲 力来击打大腿,也会使对手暂时腿瘸。用胫骨的 尖棱重击大腿厚实的肌肉,能强烈地刺激其神经, 挫伤其肌肉。现在,以大腿为攻击目标的泰式踢 法在西方跆拳道中非常普遍。腿踢技术的引进完 全改变了西方拳手攻防技术,泰式踢法也被成功 地运用于无限制比赛中。曾经有这样的一些战例, 矮小而敏捷的拳手运用攻击大腿的踢法确实击败

上图:用作用于对手大腿的左蹬踢防守对手的踢击 了高大的对手。

下图:用左膝阻挡右中踢 在扫踢的众多高级变化形式之中,有一种叫鞭踢。这是一种向下甩弹、扫刺的低扫踢。这项 技术充分应用了沉劲。鞭踢对腿部的打击具有极 大的破坏性,它唯一的缺点是容易受到对手有力的膝撞还击。

膝法

泰拳中有四种基本膝法:扎膝、冲膝、飞膝和弯膝。在缠抱距离内,膝撞可以以45。角向上或直接向 上,这要取决于拳手所抓对手的身体部位。例如,膝撞对手头部时,进攻者通常抱住对手颈后部,直接向 上撞击。如果拳手双方紧紧地贴身缠抱在一起,撞击可以45°角向上撞击对手。这时,肋骨或大腿是最好

的攻击目标。在缠抱距离内常见的一种情况是, 拳手为了获得足够的膝击空间常常会后退,然后 以45°角向上或直接向上膝撞对手。

在缠抱距离内发出直接向上或以45°角向上 的膝撞时,身体应该保持直立。脚尖向下,脚跟 应尽量靠近拳手自己的身体。膝撞的劲力来自支 撑腿的脚趾。拳手在击中的瞬间,是在脚趾上而 不是在脚尖上保持平衡。

弯膝也用在缠抱距离之内。在贴身缠抱时, 直接向上或以45°角向上的膝撞都受阻,拳手会 使用弯膝。使用弯膝时,拳手常以较大的弧度从 体侧摆膝撞击对手。有些拳手的弯膝能够同时用 踝和膝撞击对手。

飞膝是拳手向前冲跃同时用膝撞击对手的膝 法。这一膝法常用在对手被逼靠在拳台的围绳上 或被逼困在场角的时候。飞膝很少用在拳台的中 央,拳手下落时,能够产生巨大的撞击力,并向 下沉膝,将全部的劲力作用到对手身上。

曼谷的泰拳迷们非常喜欢膝撞。膝是最受欢 迎的武器。当拳手使用膝撞击对手时,观众会为 之疯狂。膝是形式多样、威力巨大的武器。例 如,如果泰拳手与一位不懂如何防守膝撞的拳手 缠抱在一起,他会在10秒钟之内轻而易举地击 倒对手。两三个膝撞就能击败对手,而一个击中 对手头部的膝法便能完全击败对手。

膝法常被用来攻击对手的躯干,击败对手,

使对手喘不上气来。与头比起来,躯干是更大、

更容易攻击的目标,泰拳手知道如果他们“摧毁 躯干,头便会死”。膝撞致残对手的躯干,那么 就意味着击败了对手。对手在不能呼吸的时候,

是难以防守或进攻的。

简而言之,所有膝撞都会给对手带来身体的伤痛。甚至附带的膝击也能带来很大的痛苦。拳手要学会 如何掩饰自己的不适,以免对手乘虚而入。

维拉罗勃斯说,尽管膝法有可能造成严重伤害,与拳法、踢法、肘法相比,泰拳手不必特别害怕膝 法。训练有素的泰拳手能够防守任何其他身体武器,同样也就能防守膝法的攻击。

泰拳手采用多种方式训练膝技,包括空拳攻防练习。在这些训练中,应用许多固定步法模式。空拳攻 防练习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它能训练拳手的灵敏性和对膝及其他身体武器的控制能力,也能训练拳手使用 膝撞击时,控制身体平衡、防止身体前倾的能力。图片39 图片36 图片37 图片38

踢法和膝法的防守技术

防守泰拳踢法的方法包括闪躲、阻挡、抄抱、阻截。反攻是所有泰拳防守的关键性特征。例如,拳 手可以后闪或侧闪来避免蹬踢,也可能曲线后退,让蹬踢刚好落空。之后,通常立即以扫踢和拳击来反 攻。

防守者可用手掌拍挡或用前臂格挡蹬踢,然后反攻进攻者的支撑腿。蹬踢也可用防守阻挡来防止。当 进攻者发动蹬踢时,将防守姿势稍做调整就可阻截对手的蹬踢。可以用单臂、靠在一起的双臂和肘护住自 己的面门来阻截对手的蹬踢。同时,也可用膝法来組挡进攻者的蹬踢。

抄抱对手的攻击腿是对各种蹬踢通用的防守方法。例如,当对手用蹬踢进攻时,拳手可以抄抱住对手 的蹬踢脚,然后用踢法反击对手的支撑腿的膝部,将其扫倒在地。另一防守方法是用一手抄抱对手的蹬踢 腿,然后用拳打、肘顶、膝撞或脚踢来还击。泰拳手至少用10种类似的抄抱腿然后反击的技术组合来防 守踏踢。

有时拳手用先发制人的蹬踢来制止对手的蹬踢。例如,如果拳手意识到对手要蹬踢,他可首先向对手 支撑腿发出防守性进攻,这种以攻代守的先发蹬踢,可以阻止对手的蹬踢或者打乱对手的平衡,从而扼杀 掉对手的蹬踢进攻。

攻击大腿的扫踢是泰拳中最具有破坏力的腿法之一。它对于进攻者来说,是相对安全的,但是对被攻 击者却是相当痛苦的。进攻者用胫骨下部的尖锐棱角作为攻击武器,这种扫踢的破坏力如此之大,足以使 被攻击者暂时瘸腿。

防守低扫踢有三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后退或后滑,使进攻落空。第二种是用与对手进攻腿同侧或异 侧的腿来阻挡。低扫踢最好用防守者的胫骨来阻挡。防守者尽量用胫骨的上半部分使对手的低扫踢改变方 向。在这种防守方式中,胫部这种身体武器同暹罗拳中剑的用法相同。剑的下半部分用来防守,剑的上半

部分用来击刺。

用膝来阻挡低扫腿比用胫骨上部效果更好。用膝阻挡会对进攻者的腿带来严重的伤害。因为攻击大腿 的扫踢在大腿的高度,所以用膝尖来防守非常切合实际。

中扫踢是击碎肋骨的踢法。防守中扫踢的方法有闪躲、阻挡、抄抱、阻截。拳手可用后退或后滑来闪 躲,然后最好要向对手发动反攻。用膝或腔骨上半部阻挡中扫踢效果非常好。如果拳手试图抄抱对手中扫 踢的腿,重要的是先随着对手的腿移动,使对手的一部分劲力减少。抄抱住后,拳手经常要随后发出拳 打、肘顶、膝撞或腿扫来反攻还击。拳手也可以通过靠近对手,然后发出一系列拳打、膝撞或肘顶来阻截 中扫踢。用蹬踢来阻截中扫踢也是可行的。

侧闪或后闪都可以防守高扫踢:使进攻落空。拳手也可以稍微调整防守姿势,用肘阻挡对手的进攻 脚。这样会使进攻者的脚或胫骨遭受严重伤害。通常之后要立即进行反攻,低扫踢和中扫踢是还击高扫踢 的合理选择。

膝撞可以通过闪躲来防守。然而,在缠抱时,闪躲是不可能的。这时,直接向上和45°角向上的膝撞 都能轻而易举地击中对手的腿部或躯干并给对手以沉重打击。泰拳手可以用肘或膝阻挡对手直接向上的膝 撞来保护自己。如果对手用右膝直接向上进攻时,拳手可用反击膝撞击对手大腿内侧。这可能使对手的腿 致残。拳手可以发出先发制人的进攻来扼杀对手的膝撞进攻。

贴近对手并随其膝撞的方向移动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即使对手的膝撞攻破自己的防守,其撞击的劲 力也会大大减小。这样做对防守直接向上和以45°角向上的膝撞都是通用的。膝法更重要的特征是出人意 料而不是快速,它们很难被察觉,特别是拳手双方缠抱在一起时。

泰拳腿法攻防技术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词——高效、有力、朴实。在技术训练或体能训练中不 存在什么魔力,基本上可以归结为艰苦的努力、不懈的坚持和正确的训练。

步法策略

和所有的武技一样,泰拳也有其自成体系的步法。不像许多其他亚洲武技,泰拳使用相对简练的行 走、移动方法。这一步法完全建立在泰拳原则之上,这些原则更加注重简练、迅速、有力、高效和敏捷 和泰拳中的一切技术一样,其步法也是迅速、高效而非常简练的。泰拳手的一举一动都有一定目的。保 持动态平衡的能力非常重要,其中根据实际需要调动不同的身体武器进攻对手是这种平衡能力的关键性

要素。

泰拳手始终把头高高地抬起来并保持身体直立。头之所以要被抬起来,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多数泰拳手 都是佛教徒,而佛教文化中,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有将头高高抬起来的传统。在自己的头低于对手的头 的情况下,上下或来回晃动头的观念有悖于这一重要的佛教信条。另外,从实践的观点来看,泰拳手通过 将头前倾或者低头的方式来躲避对手进攻也是极不明智的。这是因为在泰拳比赛中膝和肘都是合法的身体 武器,在头上下或来回晃动时被对手抓住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身体直立的姿势有利于动作姿势的快速转换。右撇子拳手站立时,双脚距离大约与肩同宽,左脚比右 脚略微靠前。身体面对对手,身体重量均匀分布在两脚之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使泰拳手不 必调整姿势便可使用任何臂和腿等身体武器攻击对手。

泰拳手双脚脚掌着地,根据采用技术的不同而改变重心。一旦完成一项技术或一组技术组合,拳手便 立即恢复基本格斗姿势,重心正好落在两腿之间。

泰拳步法很实用,绝对不是花架子。基本步法通常不包括交叉步或花法乱跳。在向前、向后、向侧移

动时,保持动作的完整性而且保持一定角度是步法的关键性因素。

泰拳中有三种基本步法:滑步、跃步和换步。滑步是这三种步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拳手可以通过滑步 向任何角度移动。例如,如果右撇子拳手想前进,他左脚前滑,右脚跟步。后退时,右脚后滑,左脚跟 步。向侧面或向一定角度移动时,使用同样的方法,一脚滑步,另一脚跟步。每次滑步移动时,后脚立即 跟步,恢复基本的与肩同宽的防守姿势。

跃步用在飞膝撞击和飞肘顶击对手的时候。这两种跳跃进攻都要求进攻者身体腾空,因此进攻者特别 容易受到反攻。因为这一不利条件,跃步很少用在拳台中央,而常常用在当对手被逼靠在拳台的围绳上, 泰拳手发出专业膝法、肘法进攻时。

换步是泰拳中极其重要的步法技术。假设一位右撇子拳手左脚在前,面对对手。为了换步,拳手迅速 改换靠前的脚。换句话说,换步后,他的右脚在左脚前面。

换步是一种能迅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的步法。泰拳手换步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好玩。通常情况下,泰 拳手在向着对手移动或远离对手的移动中,并不使用换步;只是在特定环境下,换步才具有价值。例如, 设想一位拳手防守一位攻击型选手的进攻。攻击型拳手快速逼近,封住了防守者的右侧。这时,防守者发 现对手左侧有一空当,他并不后闪,而是飞快换步,然后用左腔骨扫踢攻击型对手的大腿。事实上,通过 换步,防守者不必后移便能创造出扫踢对手的空间。

泰拳步法实用而高效。步法的完善需要很长时间。泰拳大师要求他们的学生做大量特殊步法训练。在 泰拳馆,最常见的一种叫“车轮步法训练”。泰拳教练用拖拉机轮胎进行这一训练。把轮胎平放在地上, 然后泰拳手进行一系列步法转换训练。他们在轮胎上上下跳跃,同时迅速交替左脚和右脚。教练喊口令的 时候,他们就在轮胎上从北到南或者从左到右快速移动。这种轮胎步法训练对于提高泰拳手动态平衡的控 制能力和改善心血管功能都有重要作用。

当泰拳手与对手保持不同距离时,拳手的步法略有不同。例如,换步通常只用于非常近的距离之内。 事实上,正如使用摆拳或横肘时脚的碾转,绝大部分步法都在于碾转脚这个动作。动作姿势基本保持不 变,但脚的碾转,能把地面的反作用力传到胯部并继续向上传,最后以沉劲作用到地面。

泰拳防守姿势有许多种变化形式,但它们都是符合泰拳原则的。可以把这些变化形式看做泰拳的不同 风格变体或拳手的不同个人偏爱。通常情况下,每位泰拳手都会培养自己独特的防守姿势和专门步法,以 充分发挥他们的特殊技能或特殊天赋。

例如,当对手发动扫踢进攻时,拳手可以首先闪躲,然后通过快速滑步缩小与对手间的距离。当拳 手通过滑步调整好自己的位置时,后直拳可以用来很好地还击对手。滑步的关键是要移到一个能够控制 对手中线的落点。其最终目的是直击对手的重心并发动拳击。如果能这样做的话,拳手拳击的效力会达 到最大。

拳手也可以在对手的拳打或脚踢之前抢先滑步。例如,如果对手准备脚踢进攻,拳手可以通过滑近并 发出先发制人的蹬踢或扫踢来阻截这一进攻。拳手也可以通过滑近并发出后直拳来阻截这一进攻。其诀窍 是利用步法获得控制对手中线的位置。其目的就是滑近并直击对手的重心。

在对手的拳击之前抢先滑步需要把握好时机。这种把握时机的能力来自于大量的泰拳脚靶练习和试招 练习。拳手必须学会在对手出击之前,能够察觉对手意图,然后通过步法调整来获得首先攻击的位置。其 目标是阻截对手的拳击;如果不能阻截的话,那么就使对手的拳打或脚踢偏离。一定记住,要小步滑移, 因为这样速度更快而且更加安全。利用滑步可以迅速进入或离开某一距离。拳手移动一段距离时,最好是 采用小步幅多次滑行的方式,而不要采用大步幅移动方式。因为大步幅移动会使拳手的重心移动的跨度过 大而且使腿容易受到攻击。

跃步对于缩小拳手与对手之间的距离是非常有效的。跃步快速且难以防守。跃步对一些防守反击也非 常有效。例如,如果对手用踢法进攻时,拳手可用胫骨格挡,把腿收回地面,但身体重心并不移到这条腿 上,然后立即向前跳并发动反踢。在这种情况下,跃步能够增加反踢的速度和劲力。如果时机掌握得好, 它会大大出乎对手的意料之外,而且破坏力非常大。

只在有利的情况下才使用换步。维拉罗勃斯教授他的学生不要仅仅为了移动而转换防守姿势。他要 求拳手选取并始终保持一种一脚领先另一脚在后的防守姿势,除非有必要换步的时候例外。有利的换步 包括策略性换步,即为了将有力的脚转换到前面,以便于用有力的一侧攻击对手。转换领先脚的有利机 会包括,以有力脚领先的策略。这种策略性的换步有可能会给对手造成拳手是左撇子的误解。在第二回 合时,就要转换为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防守姿势继续进行攻击对手。

拳手的后腿攻击落空或被阻截时,也是换步的良好时机。这时,不要把后腿放回原位,而是把后腿落 在前面,接下来的比赛中,换成右腿在前,这样做会非常有利。

正如维拉罗勃斯所讲述的,“我发现有些拳手总是不断地在换步,这样拳手就很容易受到低踢的攻 击。当拳手换步时,拳手重心也在移动。而重新调整到平衡状态需要很长时间。我见过很多因换步而丢掉 比赛的例子。不要盲目地换步,两侧各有各的优势”。图片40

泰拳步法与其他武技步法之比较

与其他技击术相比,泰拳步法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将泰 拳步法与下列技击术的步法作一对比:西洋拳击、咏春拳、踢拳道、跆拳道和柔道。这些搏击技艺中的每 一种都已被实践证明是非常实用的。我们这里比较的目的不是要强调哪一种技艺更好,而是为了阐述泰拳 步法的与众不同之处。

尽管泰拳步法与西洋拳击步法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二者的不同之处也很显著。试想如下例子。泰拳要 求拳手通过全身各处的协调旋转,来发出劲力非常大的进攻。泰拳手攻击的劲力有百分之八十是非常大 的,因为他们比西洋拳击手的比赛回合更少。泰拳步法必须要保证四种不同距离的四种不同身体武器的技 术发挥,然而西洋拳击步法只服务于双手臂技术的发挥。泰拳手保持身体直立,而西洋拳击手身体可以左 右来回地晃动和跳动。

泰拳手要将重心放在两脚之间,并以这种方式移动,而不是将重心完全放在前脚,这对于避免腿部遭 受攻击是非常重要的。而西洋拳击手却不必顾虑这些。泰拳步法非常快,但是没有西洋拳击步法的种类繁 多。一场拳击比赛通常有10个回合,因此,西洋拳击手有更多时间,调动各种步法与对手游斗。

咏春拳是脚不离地面的拳技。咏春拳要求拳手脚跟着地,而泰拳要求拳手的前脚掌着地。咏春拳的步 法能充分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当咏春拳拳手出拳时,他们能通过身体的协调将地面的反作用汇集而上 传。这样咏春拳手就能发出利用地面反作用的强有力的劲力。泰拳手也要求充分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但 是要通过身体调整将劲力下沉人地面。泰拳手快速靠近和退离对手,发出各种组合进攻对手,是必须通过 泰拳步法来实现的。

西方踢拳道在过去的几年已经发展起来,现在也包括腿击。其步法与泰拳很相似,但二者也有不同之 处。例如,西方踢拳道拳手大量使用胯部转动,泰拳手并不这样。西洋拳手可以让重心偏前,因为西洋拳 击不允许使用膝法。泰拳手直接移动整个身体靠近对手,然而踢拳道拳手更喜欢用侧面迂回的移动方式与 对手游斗。.

跆拳道拳手通常转动身体并沿直线进攻,而泰拳手的防守姿势更加开放,且能在左右两条线上进攻。 跆拳道拳手倾向于使用身体的一侧进攻对手,而泰拳手则更喜欢充分调动身体的两侧发动进攻。空手道的

侧面进攻快于泰拳进攻,但是维拉罗勃斯认为这种攻击劲力相对较小。

“空手道侧面进攻的劲力较小,这是因为,在跆拳道中,侧踢并没有像泰拳在每次进攻中充分利用自 身重量。”维拉罗勃斯说。空手道步法通常仅是一维,也就是说,它喜欢在一条直线上向前、向后移动。

柔道是另一种脚不离地面的拳技。根据老师讲,柔道拳手可能花百分之八十的时间训练站立搏斗技 术,大约百分之二十的时间训练地面搏斗技术。柔道步法敏捷且落地生根。在柔道比赛中,可以看到许多 向前移动和旋转来调整位置。泰拳手是用前脚掌支撑全身,而柔道拳手要双腿弯曲保持很低的姿势。

在《截拳道>〉中布鲁斯•李写道:“移动被用作防守手段、欺骗手段、保持适当进攻距离的手段、保 存体力的手段。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搏斗的本质就是移动的艺术。”

泰拳步法是独一无二的,它包括滑动、跃步、移步、跳步和换步。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拳手没有保 持基本防御姿势。泰拳步法建立在保持身体开放的原则之上,这样便于拳手在任何时候发动所有的身体武 器;也建立在使重心保持在两腿中间的原则之上,这样便于拳手迅速发动左、右身体武器进行攻防。

如果拳手已习惯于不允许腿击的踢拳道比赛,那么他们学习泰拳将会经历一个严峻而痛苦的过程。对 于不熟悉腿法的拳手来说,泰拳手运用腿击在一两个回合内便能将其击倒,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泰拳新手 也不需要经历太多这样的惩罚就会认识到用腿进行攻防的重要性。

浏览1,1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