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呼吸为练功中最常用的呼吸法,吸气时气贯丹田,腹部随着 气的吸入和下沉而逐渐鼓起;气满丹田后,将气呼出,随着呼气腹 部逐渐回复到原来状况。此即所谓腹式呼吸,只须将一般的呼吸向 下引导即可,简单易行,不易出偏差,亦称自然呼吸法。
逆呼吸是当气纳丹田时,主要使腹部肌肉收缩,致使腹部缩 小,待气满丹田后,随着呼气动作,将腹肌舒展,让腹部鼓起。所 以在动作上则与顺呼吸相反,故称之为逆呼吸。行此种呼吸时,肋 间肌、膈肌和腹肌的运量,特别是后者运动量较大,使腹腔和胸 腔的气压增高,引起呼吸变化,在健身和治疗上效果较好。惟练的 不好容易出现腹胀、胸闷或头晕;一定要在气功师具体指导下进 行,否则会出偏差。
一般说来,有高血压或心血管系统病的患者,以顺呼吸为宜。 内脏下垂的病人或基本无病而练功只为强身的人,可以考虑练逆呼 吸法。有慢性病兼身体虚弱的人,最好先练顺呼吸,待有了一定基础后再练逆呼吸。
有人认为,逆呼吸对胃肠的蠕动和内脏的按摩所起的作用大, 疗效较佳;但据目前的研究,在X光下观察这两种呼吸时,膈肌 的升降运动没有显著区别。应因人而异地有所选择为好。
练气功对“季节、气候、时辰”有何要求?
什么时间练功最好?
练功最好季节是春秋两季。夏天热,练功容易出汗;汗为人体 津液,不宜出的太多,如发觉小腿部出汗,应立即收功;同时应尽 量排除蚊蚋干扰。冬天练功要防止着凉,不要在风口处或迎风坐立 练功。不过,切不可因此而不练,练功也和练拳一样,要“冬练三 九,夏i三伏”。若能坚持不断,到了秋春二季,不但增进健康而 且功夫会出现飞跃。
在气候突变,遇有暴风雨或闪电雷鸣之际,应停止练功或待风 雨雷电过后再练,因为这不但会使人受惊造成不良后果,而且闪电 '可能对人体的生物电有所影响。
古代的时辰是以“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十二个地支来 计算的。每一时辰为两个小时。道家认为子(夜间23点~1点)、 午(11点~13点)时练功最佳,因为人体的元气24小时循经络运 行一周,子午时是元气运行的起始点,此时开始练功可促进元气的 循流,有利于祛病益寿。佛家主张早晚各练一次,练到身上微汗为 止。实际上,可根据个人的工作生活条件而作具体安排。不过,练 功应象三餐饭一样,定时定量,收益更大。
为什么说“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呢?
“气”指内气。内气的养蓄(即培元)不可使其运行路线过于 复杂,过于复杂则易发生偏差,影响功效,甚至引起身体机能的不 良变化,有碍于气的充盈、气的发放及身体的健康,这是“养气”
功夫中必须特别注意的问题。
在练拳术散打格斗中,劲力的发放运用则必须“曲”而又 “曲”是指方向多变,不拘于直线这一种简单的劲力方向, 这样才能在散打中使对方摸不着我的路线,.从而任我施用拳脚。 “蓄”则是指劲力发放不要一下子发尽,而要稍发即收,反映在拳 式上则是一发即收或发到一半即收。这样可以有效地防守对方当我 进攻时防守同时进行的反击,或不防即进行的反击,从而为夺取最 后的胜利打下基础。当然,如果发招时没有任何危险,我们将劲力 发直发足,将对方一举击败,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什么是“意念”?怎样才能使“意念内守”?
意念即意识活动,意识活动是多层次的,气功中的“意念”指 的是自我意识层的活动。即不借助于概念活动,直接与信息相合。 名之曰“真意”。外向性的意识活动,谓之“人心”或“欲心”;内 向性的意识活动谓之“道心”或“清静心”。内向性地运用意识是 练气功最根本的特征。自觉地运用意识自我控制能力的锻炼,以此' 获得对自身生命与大自然关系的认识,谓之“内求”。经过长期有 意识的锻炼就可使意念活动与不受意念支配的内脏活动建立起联系 来,从而达到“以我之气,攻我之疾”的目的。练气功的“入静” 就是意念洁动的集中,或更高的境界,其本质乃是脑细胞的有序 化。
意念活动是气功的主要组成部分。气功能发挥保健治病的作 用,意念活动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意念活动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活 动。气功就是运用意念影响心理,再用心理影响生理,达到用内环 境影响外环境,再用外环境补充内环境的过程。意念活动主要包括 意守、默念、排除杂念入静等内容3
意守是指练功中意念集中在某事物上。意守内容与方法很多, 一般分为内守和外守两大类内守,是指思想集中在自己身体中某一部位,如意守丹田、百 会、劳宫、涌泉等;外守,指思想集中于人体以外的事物上,如意 守海洋、青山、太阳、月亮、鲜花、美好的回忆等。
意守能起到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及使身体发生生理变化的作 用。科学研究证实,意守可使血液循环加快(较非意守部位增加 25%左右),身体温度升高,甚至还出现红外辐射、核磁共振、低 频磁信息、次声、生物等离子流、超微弱发光等效应。
什么叫“守神”?
“守神”就是“凝神”,人是一个形神统一的整体,神在人体中 是主宰一切的统帅,守神既有助“精气”的充养,同时又主导炼精 化气,促进精气的生化。精神状况对人体的影响是整体性的,《素 问•本病论》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恬儋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医先•沂阳生》 曰:“一切病皆生于心,心神安泰,病从何生。”《刘河间•养生论》 说:“神气相合,可以长生。”这些都是强调神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严格说,“守神”就是要求练气功者做到'“形气神”三位 一体,这就是内经所说的“吸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高 度静境,达到物我两忘,一气浑然,无内外、无左右、无前后、无 上下、恍惚杳冥的自然状态,以无形练有形,使神气合一。
练气功时肌肉会有什么感觉?
练功中出现“气机上冲”怎么办?
练习气功时,由于气机发动后全身生理、生化都在发生变化, 特别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与抑制逐渐趋于平衡。例如练功 前情绪激动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减弱;而练功时人 处在较安静状态,情绪较稳定,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相应地被抑制, 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相对增强。与此同时,练功时血液循环加强了,内分泌系统功能提高了,新陈代谢改善了。由于神经在不断地 调节,气血在不断地调和,经络在不断地疏通,肌电在不断地变化 中,因而引起身体某些部位的皮肤、肌肉有发麻、发胀、发热、发 凉、发酸,发重、发痒或虫爬、蚁走等感觉,气功俗称“八触”。 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不必惊恐、紧张,只要顺其自然地练下去, 是会获得良好效果的。
有的练功者,在练习坐功时自觉“气机上冲”,呼气时自觉一 股气流从口喷出,吸气时又觉一股气流直窜人丹田,造成心慌与不适。
自我纠正方法是:遇到这种情况,应先停止原来的练功方法, 如把盘腿姿势改为自然坐式,放弃其他呼吸方法,而改用自然呼吸 法,这样就会逐渐归元,此现象也会渐渐消失。
当“气机上冲”严重而又不能自我控制时,可请求气功医师用 双手掐患者双侧肩井穴3~6次,每次持续30秒到1分钟,然后再 把右手掌心贴在患者大椎穴上,运用“外气”沿脊柱往下拉,使气 机下降,这时气机冲窜现象就会减轻或消失。
什么叫“辟谷”?
辟谷亦称却谷、绝谷、绝粒、断谷、休粮。它是道家修炼的一 种方法。道家功修到一定程度,可少食或不食五谷菜蔬及肉类等 物,直接汲取天地精气(能量),营养人的肌体,且精神饱满,生活如常,此即为辟谷。
辟谷是检验人与自然交换生命所需信息能量的一种尺度,上等 者可绝任何食物,仅依服气吞津而存;中等者服丹守一;下等者服 药导引。亦有仅食水果辟谷者。
辟谷,也是道家修炼的一种手段。五脏运化五谷荤腥要用很大 能量,进食后体内不得休息,此时炼功身心难得安静。练功者食 素、少食均为减少体内能量消耗,创造更好的内功修炼条件。在内功修炼的某个阶段,要求长久安坐于静定中,只有辟谷,才能使人 体产生深度的平静状态,此时所修之功更加精纯。内脏工作量小 了,耗氧、耗能降低了,整体处于静养状态,肌体寿命自然延长。
另外,于辟谷之中可体会证悟许多非辟谷不可得之妙道,从人 体科研角度看,辟谷对研究开发人体潜能亦有极大价值。但辟谷必 须顺其自然,最好能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不可以好奇之心妄自为之。
浏览8,3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