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站桩时,一般人不易达到“精神内守”,其原因在于人的 大脑往往不容易一下子安静下来。因此初练时,要求身体各部位肌 肉尽量保持松弛、自然的状态,因为身体某个部位的紧张会使大脑 产生兴奋。同时思想要做到“专一”,练功过程中尽量不去考虑工 作、学习、生活中的琐碎事情,使大脑保持相对的安静,不被杂 念、思虑所干扰,即所谓“忘情”。此时眼睛要微合,使视神经得 到适度的内收和集中,有意识“内视”于“丹田”位置。所谓“目 光内照,神不外散”。两耳同时不受外界声音的任何干扰,做到 “暗听内注”。在这种“忘情、内视、内听”的状态下,如果效果仍 不明显,还可以配合“暗示”的方法,例如数息(呼吸次数)、默 念(结合一吸一呼,默念字的发音,如:呼吸、静、松……等字)、 默示(示意自己的身体放松、安静下来才能练功)等。或者利用两 手附按于意守部位,以控制思想意识的适当集中。同时还要注意练 功的环境要选择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温度适宜的地方。这对促 进“精神内守”也十分有益。以上这些方法和注意事项都是练功家长期积累的有效经验,不妨一试。

练“站桩”时,采用哪种呼吸方法好?

呼吸时是否要想着“气”在经脉中运行?

站桩,在武术和气功中皆有。武术训练中的站桩,是为了增强 下肢力量,改进步型或身型规格和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等。其内容 有四平桩(马步桩)、虚步粧、弓步粧、浑元桩、三体式桩等,不 论哪种站桩,均应采用深长的腹式呼吸,要求气沉丹田。武术运动 中的站桩,一般不要求以意引气在经脉中运行。

气功中的站粧有自然站桩、单圆式站桩和三圆式站桩等多种姿 势。站桩功的呼吸方式,一般来说有8种:①自然呼吸法。②顺呼 吸法:即吸气时腹部凸起,呼气时腹部凹陷。③逆呼吸法:与顺呼 吸法相反。④停闭呼吸法。⑤鼻吸口呼法。⑥气通任督法。⑦潜呼 吸法:是一种吸气绵绵,呼气微微,息息均可,呼吸出入用手试之 于鼻,没有明显感觉的呼吸方法。⑧胎息法:古人认为胎儿在母腹 中是借助脐带、胎盘来摄取母体中的氧气和养料,以供机体生长发 育,实际上是一种内呼吸形式。在练功过程中,通过调息,使呼吸 达到细缓深长,只觉得呼吸由小腹出人绵绵、鼻息微微,很象胎儿 在母腹中的呼吸形式,故得名。

练站桩时究竟采用哪种呼吸方式较好,应以所治疗的疾病不同 而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如欲防治心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应采用 顺呼吸法。如欲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应采用停闭呼吸法。如欲防止 呼吸系统疾病,就要采用鼻吸口呼法。如欲防治神经系统疾病,就 应采用气通任督法等。

这8种呼吸方式,只有“气通任督法”应以意引气在经脉中运 行,其它7种呼吸方式,一般来说均不以意引气。

有些站桩功法强调足趾抓地,有些则要求足趾 松开,哪种正确?

判断一种功法要领正确与否,应着眼于两方面。其一,这种更 领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理论上有无完备依据?其二,在哪些情况 下适用?范围有多大?这样便能举一反三了。练功中与足趾抓地相 关的有二个重点,一是足三阴三阳经终止于足端,足趾的形态、动 作对经络的气血运行有一定影响;二是足底涌泉穴靠近足趾,它对 人的上下相和有重要作用。明确了上述条件,我们就不难判定“足 趾抓地”的价值了,即足趾抓地可以对经络起到一定的“鼓荡”作 用,促进气血运行,若与手臂、掌的定形动作相配合,则能起到全 身性经络“谐振”效果。“足趾松开”则能使涌泉穴处于舒张状态, 并与地面有贴近趋向,有利于“地气”的采运,并使足站处于较大 自由度状态,灵活于变化。因此,在站粧及其它静功练习时,“足 趾抓地”较为常用,在动势导引、行气类练习时,“足趾放松”则 屡被强调。

练“站桩功”为什么要求“提肛”和“收二阴”呢?

“提肛”、“收二阴”不仅是站粧功的要求,各种气功都是很重 视的。古人认为身上有许多孔窍,有孔者为明窍,无孔者为暗窍, 各有主司。明孔者,耳、目、口鼻及前后阴为九窍,这对练功是至 关重要的,如果掌握运用不当,就有漏精漏气之弊病。所以,古今 练功家都把前后阴视为危险之地,常见到,有练功导致遗精者,腹 泄不止者,也有漏气者。道家称走精为“漏丹”,不但炼不成丹, 反会影响健康,招至早衰。故而道家的“地窟常闭”,佛家的“都 摄六根”以及养生家的“肛宜常提”和“提谷道”等都要求提肛、 收二阴。临床证明提肛可治愈脱肛和痔疮,收阴能治愈女子月经先 期和男子遗精等,收二阴有利于气归丹田,获得良好的效果。

 

练“站桩”会发生偏差吗?

练站桩不得其法,有可能会发生偏差。因此,最好请有经验的 老师当面传授。练武术站桩要注意:

循序渐进,切忌贪多。练功不可太猛,时间不可太长,初学 时架式不可太低。反之,会出现呼吸不顺畅、疲倦困乏、烦躁或膝 痛等不正常反应。

取法自然,切忌憋气。全身关节节节松沉,架式自然,重心 稳定。呼吸尤须_任其自然,若呼吸长期不自然,或初学时就练习 多种呼吸方法,就容易引起憋气、努力等现象,轻则发生胸闷、头 昏,重则引起岔气、气痞或疝气等症状。个别人甚至会因气机紊乱 而引起恐慌心理,出现短暂性的类似神经官能疾患的一些症状。这 都是自学站桩者尤须注意的。

选择环境,切忌受惊。人静时,切忌受惊,否则容易产生不 良后果。所以练站粧必须选择环境宁静、空气洁净和地面干燥的场 所和时刻,尤其要警惕外界躁音或人物、事物等干扰。一般地说, 练武术站桩的行功时间较养生站桩为短,其架式也较低些,而人静 也稍浅些,这样行功是不易受惊的;但万一受惊,只要处之泰然, 或缓缓收功,做些自我按摩和导引动作,就能使精神很快恢复正 常,从而避免发生偏差。初学者每次从1~2分钟开始,最长以不 超过15分钟为宜,久练者(指已练出腰腿劲的人)一般只在练拳 前站桩数分钟。

持之以恒,切忌懒散。懒散历来是练拳习功者之大忌。凡练 功时马马虎虎,一蹲即起,或直膝挺立,不求深功;或不求甚解, 不得其法;或一曝十寒,缺乏恒心的人,往往是收效不大、事倍功 半或有始无终者。这正是初学者所不可不引以为戒的,所谓“慎始 者可望于终成”。

常练“站粧”会影响身体长高和腿、脚的灵活性吗?

站桩,是练武的基本功之一。其桩势很多,但总体上可分动、 静两种。动者,称为行桩,如:“弓马变换”、“龙行桩”等等;静 者,即保持某一固定姿势站桩,如:“马步桩”、“浑元桩”、“三体 式”等等。站桩的作用有二:一是保持正确的姿势,以求正确的动 力定型;二是增强下肢的力量,在行拳走势时有坚实、稳定的步 法。

人体由小到大、由矮到高、由轻到重,是构成人体的细胞不断 繁殖和细胞间质不断增多的结果/是个量的渐变过程,叫做“生 长”。人体的细胞与器官不断分化,机能逐渐成熟,形态逐渐完善, 叫做“发育”。生长与发育,二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适当合理 地练站桩,由于可以改善机体内的血液循环,增加骨细胞营养物质 的供应,提高骨细胞的生长能力等,所以一般来说,不仅不会影响 身体长高,反而会助于身体的增长。但是,长时间和过多次数地站 桩,有可能影响下肢发育,引起变形和促进骨化早期完成,从而有 碍于身高增长。

另外,如果长期只偏重于静止姿势的粧功练习,是会影响腿、 脚的灵活性的。从现代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的角度看,长期保持 固定姿势的桩功练习,其人体是处于有氧代谢过程,下肢力量虽然 增强了,但发展的却是红肌纤维。而武术中快速、灵活的踢、弹、 蹬、踹的腿法和进、退、闪、展的步法,主要靠无氧酵解的供能形 式,靠肌肉中的白肌纤维来完成。因此,只偏重于静止的桩功练 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腿、脚的灵活性。

由于武术这个项目的特点,它不但要求练习者要有坚实、稳定 的根基,而且还要有快速灵活的腿法、步法。所以,我们在练习站 桩时,要坚持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静结合的原则,站桩后应适 当配合踢腿、纵跳等进行锻炼,这样才能达到既增强了腿部力量,又能使腿、脚灵活的目的。

浏览2,8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