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法,在各拳种中亦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拳术中常见的步法 有:进步、退步、纵步、垫步、收步、撤步、闪步、插步、跃步 等。拳谚说:“练拳容易走步难。”步法移动的快慢和距离的大小 直接影响着攻防的效果。#故此,拳术步法应符合:活、疾、稳、准 的基本要求。



活,是指步活,移动、变换要灵活敏捷。移动时虚实变幻,让 对手找不着自己的重心所在,给对方造成判断上的困难或假象。判 断手的重心所在,是使用方法的重要依据。比如,对手用右贯拳 进攻,重心必然落在前脚。如果在防守的同时,以右勾踢腿踢其前 脚,出现的效果就会很巧。另外,由于对手重心偏前,想起前腿反 击已无可能。

如何才能使步法活呢?在田径项目中,短跑的蹲踞式起跑要比 站立式起跑困难;途中跑加速要比静止时加速快,原因就是身体重 心太低腿部肌肉负担量大,静止中加速没有初速度。不难理解,拳 术的步法要活,首先力量是基础,膝关节、錁关节弹性要好;其 次,在站立时,两脚相距不宜太宽,两膝弯曲不能过大,重心尽可 能不长时间倒向一边。实战中,人应该是“活动型”的,尽量避免 “静止型”。



疾,是指步法移动的速度要快。拳谚说:“手到脚不到,破敌 不得妙”,“手打三分,腿踢七分,胜人全凭脚下疾”。双方交手前, 都处在相峙和窥视状态之中,互相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发动进攻 时,必须采用快速的步法接近对方,在有效距离上施以击打,进攻 才能有效;同样,防守一方也必须具备有快速后退或闪躬的能力, 防守才能成功。



稳,是指步法移动的稳定性。习武者常讲:“步不稳,则拳 乱”,“借势打势,顺手牵羊”,“四两拨千斤”,等等c:这些都说明 了这样一个道理:掌握了对方重心及移动的规律,就能破其稳定, 以巧取胜。例如,有的冲拳时只注重力度,而使身体过分前倾,使 重心超出了支撑面;对手如顺势一带,就会失去平衡。还有的在使 用腿法进攻时,一味追求起高腿,造成支撑不稳定;遇有对手向上 掀,便会倒地。这些都是因步法不稳,根基不固造成的结果。



准,是指步法移动距离的准确性。准确地移动步法,能为进攻 或防守或反击贏得时间。进攻时,步幅太小,则不能产生击打的最 佳效果;步幅太大,又影响了第二次进攻和回位防守。防守时,步 法移动距离不够,有可能防不到位而被击中;而移动过多,又可能 不利于反击。步法移动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时间感觉和 空间感觉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有赖于长期的实践和不断地摸 索。

学习武术套路应该注意什么?

学习武术套路,首先应诙注意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经过 “学、练、熟、巧”几个阶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努力地 提高技术水平。

"学”:就是跟老师学或按书刊自学。必须从基本功、基本动 作、组合动作开始,一招一式地认真学。把基本东西学到了,然后 再学习套路。先一段一段地学,再学整套动作。如照书刊自学,首 先要学会看图,弄清动作路线和文字解说,然后一个一个动作地模 仿练习。把一段动作弄懂练熟再练第二段动作,循序渐进,逐步掌 握,才能学得快,记得牢。

“练”:就是练习。这是个重要阶段,练习是无止境的。拳读 说:“学拳容易练拳难”,“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所以说,学 拳是一段时间的事,练拳是一辈子的事。要把一套拳练好,需下很 大的功夫,既要勤学,又要苦练。有些人学了一套拳术,就很满 足,以为自己已经会武术了。其实只是一知半解,就不继续下苦功 夫练习,过一段时间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古语云.•“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习者练也,只有勤奋练习,才能把拳术真正学到手, 自得其乐。 ‘

“熟”:指熟练。经过反复不断地学练,才能对每个动作和整套 动作有深切的体会。对动作体会得越深,才能掌握得越好。因为每 套拳术都是由几十个动作组成的,而每个动作又是由上、下肢运动 及头部、躯干共同协调而成的,所以它既是肢体运动,又是全身运 动。因此,熟练掌握每个动作才能把整套动作连贯起来练习,只有 整套动作熟练了,才能将整套拳术一气呵成。

“巧指精巧。巧是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产生的。俗语说: “熟能生巧。”只有熟练掌握了动作才能知其变化,懂其规律。如要 弄懂每个动作的巧妙变化,就要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思考揣摩每个 动作。比如长拳中的“左弓步右冲拳'这个动作的假设是:对方 从我左侧用左(或右)直拳向我左脑部打来,我则以左手前臂向来 拳格挡;同时身体微左转,左脚向前踏步,重心向前,右腿挺膝伸 直成左弓步;同时右拳迅速向前平冲以击打对方左(或右)腋下。 这是连削带打的动作。经过不断揣摩练习每个动作的要领,到需要运用这个动作时,不须再经过反复思考,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 如。这就是“巧”。

怎样才能练好武术套路?

练好武术套路是武术爱好者的共同期望。从武术套路的整体出 发,只要抓住套路运动的关键因素,就能不断提髙武术套路的演练 水平。

功架

功架,指组成套路的单个动作架势,如“弓步冲拳”、“马步劈 刀”、“提膝架剑”、“弓步崩棍”、“仆步摔枪”等等。练好套路必须 首先将每个动作功架做得正确,这如同建好高楼必须切好每块砖石 一样道理。民间拳社流行一句谚语“唱戏听嗓子,练武看架子”, 因此,习武者练好“架子功”,在架势上下功夫,尤为重要。一般 来说,武术功架是由上肢、下肢、头部、躯干构结而成,内含规律 性:①准确,比如“弓步冲拳”,要求前腿弓,后腿绷,两脚掌着 地,两脚尖斜前,一拳前冲,与肩同高,拳面朝前;另拳抱腰,拳 心朝上,等等。这些特定要求称为“动作规格”,唯有照此完成, 才显功夫性。竞赛规则中“动作规格”为6分(满分为10分),可 见其重要性。②技击,武术套路大都有几十个动作,其中多数动作 为独特的技击方法,不论徒手或器械演练都是在展示如何进攻和防 守,因此从精神气质到肢体运用都应表现出技击价值:一臂上架, 目的是防住来拳;另拳前冲,目的是击中对方胸窝。这种意识,习 武者须具备,才能练出武术风格,反之,每个功架只是摆摆姿态, 比比划划,会失去武味而形同体操了。③特点,习武者要抓住每种 拳术的特点:我国武术门类繁多,各具特色,其特色大都集中表现 在功架上,如长拳和南拳,通臂拳和八极拳,其拳法和架势完全不 同;刀术和剑术,棍术和枪术,其技击方法,行势和走劲也完全不 同。这都应在每个功架中有所区别,有所体现。明确上述几点,在功架练习中持之以恒,就有进步。

劲力

劲力是练好套路的要点之一。武术竞赛规则对劲力的要求是 “劲力充足”、“用另顺达”、“力点准确”。①劲力充足,指套路中每 个动作做得饱含劲力,俗称“有劲”:如打拳踢腿,要拳脚生风; 砸拳震脚,要拳重脚实;抡刀扎枪,要力注刀锋,力达枪尖。且忌 软弱无力。②用力顺达,指动作发力过程畅而通达,如同江河奔 涌,瀑布直泻。如“冲拳”劲力送达拳面,“弹M”劲力贯达脚尖, “劈刀”力在锋刃,“刺剑”力聚剑尖等。为此,要掌握发力规律: 力从脚根起,主宰于腰,达于臂,形于手指。反之,笨劲、拙劲、 僵劲,是习武之大忌,同“用力顺达”的要求相悖。③力点准确, 指发力的目的及击打目标要准确,如“弹腿”高度为膝部以下,而 力点在脚尖;“蹬腿”高度在腰部以上,而力点在脚跟等。每种器 械方法各有高度和着力位置的要求。谈到力点准确,还有“寸劲” 问题,发力过程放松,快要击中目标的瞬间发力,这种爆发力称为 “寸劲”,是武术特有的发力方法。每完成一个攻防动作,严格将髙 度、位置与“寸劲”结合,就会做到“力点准确”。常见有些武术 爱好者在进行套路演练时,不谙用劲技巧,发力缺少顿挫,不见节 奏,无明确击打方向和目标,整套动作显得平淡无力,难入上乘。

浏览1,03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