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难度动作,人们各有不同的看法。武术的套路内容由各 种不同的动作组成,由于动作的难易程度不同,形成了动作的难易 • 594 •

之别和动作难度的高低之分。难度动作是相对的,又是不断发展 的。比如五十年代的二起脚接旋风脚、二起脚接竖劈叉等动作,就 是当时的难度动作。而到现在,这些动作就显得不难了。因为技术 水平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带来了难度动作的发展,这是武术 套路运动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因此,在技术水平发展的一定时 期,在各类动作中,那些难度大的动作,就是难度动作。高质量的 难度动作在套路演练中,会形成精彩的高潮气氛。这里有必要说一 下,难度动作和动作质量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动作质量是指完成动 作的质量要求。比如:做提膝亮掌、弹踢等,动作做得很正确完 整,可以说动作质量好,但它仍属于一般动作的髙质量,而不能算 难度动作。当然,难度动作也有其高质量要求,能做难度动作,并 不等于质量就高。一般来说,难度动作的高质量比一般动作的髙质 量更难达到。

难度动作的训练比重应逐年适当增加,除了在整套和分段训练 中注意解决外,还应当抽时间专门训练。

总之,以上套路技术的一些训练方法,是根据套路技术的内容 结构及其演练的各种质量要求而采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训练水平。

怎样才能练出武术的“味儿”呢?

武术运动集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为一体,它是中华民族体 育文化的结晶,是一种力与美的综合艺术。武术表演中,运动员那 种龙腾虎跃,龙行凤舞,剑刺刀劈,枪扎棍击,起伏跌宕,矫似雄 鹰,美如飞燕般高超的武技,绝妙的功夫,真令人陶醉不已啊!可 是,有些武术爱好者自己练起武术,却总是不够“味儿”。那么, 什么是武术的味儿?怎样才能练出武术的味儿呢?

武术动作具有攻防的技击特点,这是它区别于体操等运动项目 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武术最基本的一种“味儿”。练武术时,一伸手,一投足,均有明确的技击含义。比如“推掌”,就须以掌外 沿为力点向前或向侧立掌推出,动作意识是以掌沿推击假设中的敌 人,这与体操运动中的平伸掌动作,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意念上都 大不一样。又如“侧踹腿”,必须先屈后伸,力达脚跟,而不能象 体操那样将腿摆在体侧。这种攻防技击特点是武术运动的精髓,丢 掉了这一特点,武术运动就会丧失其民族体育的内含,也就谈不上 固有的“味道”了。

练武术时怎样用力,也有其独特的方法。武术运动尤其讲究 “寸劲”、“刚柔劲”和“整劲”。所谓“寸劲”,即指动作将结束的 瞬间所爆发出的一种短促刚强的力量。譬如“冲拳”这一动作,从 腰间开始螺旋向前,至接近直臂的很短距离时,加速度猛力击出, 要求“拧腰、摧髋、送肩、顺肘、急旋臂”。所谓“刚柔劲”,即指 动作过程要松柔,落点则要坚刚,做到有松有紧,刚柔相济,轻重 分明。更深一步则要求刚中带柔,柔中寓刚了。劲道中还要体现出 动迅静定,浑身上下一股劲,达到协调、完整、统一,表现出“整 劲”。以上说的是一般长拳的劲道,而练起传统拳来,则应该有其 独特的风格。翻子拳重连击,脆快如一挂鞭;通臂拳则擅于冷弹 劲,坚初交错,放长击远;八极拳则偏迅猛遒劲,刚爆突进;查拳 以小巧玲珑,刚劲饱满见长;八卦掌则重摆扣行圆,柔刚相间…… 如果用练太极拳的劲路去练翻子拳,这就犹如清炖鱼中掺进红烧 肉,“窜味”了。

要想练出武术的“味儿”,还必须讲究武术特有的运动节奏D 我们练一套拳,既不能猛冲乱打,=味求快,也不能固定节拍,如 老和尚撞钟一般。而是要运用对比、衬托的基本手法将快与慢、松 与紧、柔与刚、动与静、高与低、轻与重等矛盾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辅相成,交相映辉。做到“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 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 如风”。使套路演练起来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收势之后让人仍然感到韵味无穷,回味不尽。

武术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艺术性很强的体育项目,所以十 分重视眼神。“眼为心灵之窗”,“眼神不到,武艺不妙”,都讲眼神 的重要性。在技击中讲“眼明手快,有胜无败”。拳谚又讲:“拳似 流星眼似电”。这句话道出手与眼息息相关的密切关系,要手动眼 随,任你挥拳似流星赶月;我的眼神也如风掣电闪般地紧紧跟随。 这样,不仅练出“形似”,而且能练出“神传”,表现出武术独特的 运动激情来,达到意传神发,攻防逼真,使手、眼、身法、步与精 神、气、力、功髙度协调统一。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够“味儿”。

武术的“味儿”,要靠细心琢磨,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才能达 到纯熟老练的境界。老武术家们常说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拳练千遍,其理自见”。这里的“练”,指的是苦练加巧练,不是 那种不动脑筋的“傻练”,这里说的“自见”指的是通过多学、多 练、多看、多想,来逐步认识武术运动的规律。初学者一定要注意 循序渐进,精益求精,不要在尚未掌握一种拳种之“味儿”时,又 去学练别的几个拳种,否则容易“窜味”。最好开始能较系统地学 习掌握一个拳种,然后再学其他。要将学到的新知识、新动作“融 化”到个人的重点项目中来。从而逐步丰富、蕴酿造就出纯正、浓 厚、独特的武术风味儿来。

什么是养拳?如何养拳?

养拳,即保养拳术,是维持和延长拳术运动生命的手段。

练拳的人大都知道练拳、赏拳、玩拳、用拳,但不少人却疏忽 了养拳。拳术不仅具有具体的形式,也有抽象的内容,从这点来说 拳术的生命是永存的。不过,具体到个人来谈,拳术可能像他的健 康状况一样有兴有衰。有的人其拳术生命好象昙花一现;有的人却 能永久不衰,甚至可与年龄同步长进,这就涉及到如何养拳的问 题。

不断进取以养拳

俗话说:“艺无止境。”可有些人在训练稍有所成,便感满足, 不肯进一步由粗到精、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去发掘领会提高, 不能大受,中途自辍;另一些人自以为是,固步自封,不与同道交 流、切磋、探究,没有相规相成,久之走形变味。“不进则退”是 事物发展的规律,自满的产生便是拳术生命走向衰弱的开始,即所 谓“满招损”。

钻研理论以养拳

任何拳术都有自己的一套思想理论,且比形式更富神奇奥妙。 某些人虽能依样画葫芦,有模有样,但由于对内在的东西缺乏深人 钻研,不知其所以然,无法感化思悟,品尝不到拳中妙境,感到乏 味后他会自愿停弃,深化不了。这是造成拳术生命短暂的第二大原 因。

结合生活以养拳

首先,要尽羞使自己的生活习惯不悖于拳术的运动规律。比如 太极拳要求松柔、人静,生活中自己就要设法避免无谓的用力和不 必要的紧张。其次,尽可能将拳理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这方面“威仪四桩”、“保健二十八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 要因时、因地制宜,随时随地养拳。气、神、意的练习对拳术保养 有良性影响,可随时随地进行。说没一点时间练拳那是借口,排 队、等车、看报、聊天都有练拳的机会。如果常规训练一停,就忘 了自己是练拳之人,那他练拳的时间也就那么一些;而有些人却善 于见缝插针,平时也能做到“人在拳中”,行、走、坐、•卧不离拳。 显然后者的拳术生命将会更长久、旺盛。

修心养身以养拳

身心是拳术的载体,任何对身心健康不利的对拳术也不利。六 淫侵扰、饮食不调、起居无常、过劳对逸,以及七情偏激、骄横、 忌妒、贪欲、狂妄等内外因素,都会降低生理和心理对拳术的适应性和运载能力,影响身心对拳术的专注力和投入力,缩短或摧残拳 术的生命。

总之,正象创业容易守业难一样——练拳容易养拳难。只有对 拳术热恋痴情的人,才会将拳术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认真细致 地加以爱护和保养,使拳术的生命之树长青。

切记拳术功法是得之艰难失之容易的啊!

浏览1,48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