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截拳道运动规律
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兵法家孙子认为:“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 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这是战争制胜的最一般的规律,当然李小龙是完整的继承了这一学 说,所以他强调谁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不能赢得胜利。
避实击虚作为搏击制胜的最一般的规律,它适应于任何层次、任何形式和任何性质的打斗活 动。而且避实击虚和知己知彼一样,它既是战略上战胜对手的普遍法则,也是战术上战胜对手的普 遍法则。古代中国武学之所以不象西方兵家那样对战略、战术概念有那么多层次分明的划分,正是 由于它十分重视对搏击运动中最一般法则的概括和抽象。
在李小龙的个人打斗功夫中,避实击虚是一切具体制胜技巧的必然归宿,而一切搏击制胜的具 体技巧和手段,说到底都是对避实击虚一般原则的灵活变化和应用。若背离了避实击虚的一般规 律和原则,将不会获得搏击的胜利。
李小龙还认为,在搏击中欲立于不'败需具备有两个条件,其一是从客观上讲要避敌之实,也就 是不要与太强猛的对手进行蛮力对抗;其次是从主观上讲要造己之实,要求自我尽量不犯错误或少 犯关键性的重大错误,这是使自身立于不败的基础和基本条件。
要立足于不败,主要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把失败归咎于外界条件和自己的对手,这本身就
是一种愚蠢的认识,这种认识往往表现在根本就没有弄清楚敌我双方的虚实情况,而且把自己的行 为寄托在饶幸和对手失误的幻想上。用李小龙的话来说,进行一种自身毫无把握和控制能力的任 何盲目行动,失败都是在所难免的。
在搏击运动中,战必制胜是相对于对手而言的,它和对己而言的立于不败是相反的,并遵循着 与之相反的某些规律性。首先,对于对手,要想战必制胜,就必须避开其强实的一面,而攻其虚弱的 一面,即以己之长,击其所短。所以,战必制胜的规律就是避实击虚。当然,己方的胜利总是与对手 的种种失误和虚弱方面分不开的,离开了对手虚弱的方面和种种失误,而公开地攻坚硬拼,只能导 致两败俱伤,甚至还会以自己的失败作结局。
李小龙说过,真正意义上的战必制胜是指那种完全属于主动性的搏击行为,也就是要善于利用 对手的一切失误和虚弱之点,同时又要给对手制造出失误和虚弱之点,从而达到目的。当然这就需 要不能只等对手去犯错误或暴露虚弱之点,还要主动给对手制造失误和虚弱之点。
在截拳道中,以强胜弱是处于绝对优势下的一种主动搏击行为,是可以不通过迂回变化就可以 直接攻击达到胜利的目的。再者,以强胜弱就是以强击弱,以优攻劣,它采用直接进攻的方式去消 灭对手,它直接对准对手的要害与弱点,把胜利牢牢把握在己方手里。
在实战搏击中,弱者战胜强者不乏先例,弱者之所以能够战胜强者,在于弱者首先必须具有极 大的胆略和超人的智慧,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善于利用对手的错误及其虚弱的一 面,还需要给对手制造错误和虚弱的一面,并赢得局部搏击场上的主动的优势地位。在这里,胆略 与智慧及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其次,从以弱胜强的整个过程来看,它通常分为两个 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首先以局部优势取胜的不断积累。第一阶段,弱方总是避开对手强实的一面, 努力寻找其虚弱的一面,为对手制造虚弱的一面,达到一种在某些关键的局部环节上相对的绝对优 势胜态。另外,拳手还要在关键的环节上有意给对手制造失误,破坏其精神与肉体上的稳定与平 衡,从而形成自己的绝对优胜势态,这样不断地积累和各个击破,便能促成量变达于质变,进而会慢 慢接近总体和全局上的最后胜利。第二个阶段,是当局部胜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迎来总体形 势的变化,当然这需要在更大范围和搏击全局的战略上的避实击虚。
从以上分析与探讨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无论是高手打败弱者,还是初学者最终战 胜强手,其本质都是以强胜弱、以优胜劣、以实攻虚的必然结果。而那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全局上 的以弱胜弱、以小胜大、以劣胜优的搏击,其本质上却是由局部范围和战术上的以强胜弱、以大胜 小、以优胜劣的不断积累和长期谋化造成的。
在搏击运动中,如果说认识敌我双方各种虚实内容具有一种普遍的理论指导意义的话,那么, 分析和掌握避实击虚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则更具有直接现实的指导意义。根据李小龙的见解,避实 击虚的具体手段存在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关于“虚”的方面的运用:
搏击中根据敌我双方虚的各个方面,有经验的武术师会采取以下三种手段来加以运用与对抗:
浏览1,0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