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截拳道的戒备势训练
李小龙非常注重戒备势的训练,因为它是为攻击和截住对手而保护自己这一目的服务的。事 实上,在世界武坛的所有搏击功夫中,再也没有任何一种拳术能比截拳道更加注重戒备势的作用 了。这是李小龙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技击状况、身材、技巧、战斗能力及特长,并经过长期实践而 采用的既便于进攻又便于防守的一种姿势。
如果你看过李小龙所拍的电影或功夫教学片,便会发现他对敌时,总是以右侧戒备势对敌。大 多数人可能不太注意这个细节,可李小龙对此却潜心研究,探讨了许久。这当然是因为他注重实 战,力求技击科学化,反对华而不实和死守陈规旧习的缘故。众所周知,李小龙的身材与高大的美
国人相比,只能及他们十几岁的少年高,但为什么体重只有60余公斤的李小龙却能轻松击倒所面 对的强手呢?首先,李小龙认为自己右侧肌肉较强壮,因为他经常以右手来干一些较用力的事。他 为了试验一下自己长距离出拳的威力,找来了一个比他体重多100磅的拳手,让这位拳手拿了件护 具垫在胸前,然后李小龙左脚在前,急向左转体,他的右拳强而有力地打在了对方身上,意想不到的 是,那个拳手的身体只是略微晃动了几下。事后,李小龙认真进行了思考、分析,又进行了多次发拳 试验,终于找到了原因:他身体右侧比左侧要强壮,当自己发拳时,身体的左右两侧的力量会同时向 中央聚合,从而抵消了一部分拳力,当右拳击中对手时,对手由于站位稳而没有被击倒,但是几乎所 有的打击力量又都通过他的右臂反弹了回来,又因自己左足在前,故所有的反弹力都作用在他的左 侧即薄弱的一侧,从而使己方容易失却平衡而无法击倒对手。自此以后,他便总是以右足在前的姿 势与对手进行搏斗。
无论个子的高矮,还是职业拳手或业余拳手,象李小龙这样的右手在前的拳手都占有得天独厚 的优势,因为己方容易使对手产生错觉。而且右手在前的拳手一般都适于和惯用左手在前的选手
交锋。
李小龙还认为,利用右手在前的戒备势可使身体始终处于强有力的状态,并且它还是最有利于 机动的施展出浑身解数来的桩步。运用时,以侧身对敌,以减少被攻击的面积和有利于起腿攻击, 每当完成一个或一连串的攻防动作之后,都迅速恢复到这一姿势,以便进行下一个回合的搏击。
在实战搏击中,这一姿势无论发起攻击、反击或防御,都无需事先做任何调整动作,它是一个既 轻松自如,又能保持良好平衡的姿势。
李小龙曾说过,一位优秀的拳手无论摆出何种戒备姿势,都应该是无懈可击的,虽然戒备动作 是机械的,但如能灵活运用和保持最警觉的状态,自可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由于己方在实战中为了 减少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可把自己既快又有力的手、脚放在前边,这样做可使拳脚攻击的命中率 大大提高,同时由于位于前面的手和脚最靠近目标,所以80%的打击主要靠前手、前脚来完成。
正确的姿势和肌肉的适当放松是戒备势的基础,运用它可以减少无效的动作,消耗最少的体力 而取得最大的效果。并且由于两手不断地晃动,象蛇吐信一样闪进闪出,可迫使对手始终处于迷 惑、慌乱的困境。
鉴于上述诸要素,美国搏击界曾评价李小龙的戒备势为“迄今为止最完美、最合理、最简捷而实 用”的迎敌姿势。
在截拳道中,戒备势使其拳法和腿法充分发挥出了作用。在搏击中,若要想保护好自己,又能 有效地击败对手,并能最终取得胜利,就必须真正领悟戒备势中各个部位的技术要领,并能在实战 中加以灵活运用。
人体各部位的技术要求
正确的戒备势对进攻和防守都极为有益,采用这种姿势能用碎步做快速移 动,并在移步接近对手的同时,保持身体平衡,便于隐蔽和选择进攻的时间。此 外,亦可经常对着镜子检查自己的姿势,从而使自己的动作更趋于完美(图1)。
1.头部姿势的要求
在实战搏击中,头部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部位,因对方大多数的攻击均朝此 而来。所以,李小龙要求在打斗时,上盘一定要小心保护,尤其是贴身搏击时更 要加倍小心,重点保护头部。
李小龙还说过,双手有时会因忙于攻击或格挡,而无暇顾及脸部,所以最好把脸向肩膀方向转动,并把肩部略为提高,把头略微垂下,使肩膀保护脸部。在这种条件下,起码也 会使对手难以打着自己的脸部。
上肢姿势的要求
在此姿势中,肩膀的肌肉一定要松弛,同时手腕应轻微下垂,以便随时准备进行搏击。
在实战中,双手臂放松的好处很多,最起码可使手臂能象压缩的弹簧一样随时打出去。而且前 臂与手与应尽量减少急剧的移动,以免过度疲劳,这是李小龙借以“保存实力”的最佳方法,更可籍 此应付持久战。
前手伸出的位置,应当稍低于肩的髙度,后手则贴近下颏,用以保护上盘。肘部略下垂的原因 是要保护身体中部和下部。有时候可以采用低格斗姿势,两手可不分前后,这样可以有效的迷惑对 手,并有力地牵制对手,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阻止对手的突然攻击。
李小龙认为,有时双手可做慢速旋转或上下摆动动作(单手亦可),这种旋转或摆动就是我们在 电影《龙争虎斗》中所见到的,其目的是使手部保持活动,保持戒备》遮盖身体,避免袭击。
打斗时,应战姿势固然重要,但切不可“摆姿势”摆得太久,这样只会削弱自己的进攻力和防守 力,所以一旦有机会,切不可错过机会,立刻采取主动攻击。
下肢姿势的要求
在格斗姿势中,两脚最理想的站位是一只脚能够迅速地向各个方向出击,并能成为全力进攻时 的一个转动轴心;而另一脚则能够保持有效的平衡,用以抵挡来自各方的攻击,同时也提供了出其 不意的打击力。就如同打棒球一样,挥动球棒的力量也是由腿部产生的。
据李小龙说,搏击时最理想的桩步与脚型是低马步,因为在任何时刻你均要保持平衡,而低马 步最能站稳,其次是高马步。
在实战中,低马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双脚前后开立,前膝微屈。此势必须是窄步,可使踏步迅速,以利出招进行攻击和进退敏 捷、及时。根据李小龙的解释,该步型又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交换马步:此马步并非站着不动,而是不停地交替移动双脚。这是对敌时,看准对手来势时 的马步。
屈膝马步:即向对手出击时的马步,己方的身体一定要保持绝对平衡,才有时间去制敌。
屈膝马步:身躯微弯向前,一腿在前,一腿在后,重心落在胸下,其垂直点介于前后腿之间, 腿部应尽量放松,以备随时应战。
李小龙始终强调:不论在任何时刻,屈膝的前腿切不可受阻碍,同时全身的重量不可集中在 前腿,一般为前3后7,假如前腿承受重量太多时,切不可出击,应把前腿放松,将身体重心移至尽: 腿,再出击。假如后脚位置一旦转换为前脚,则要转移体重的负荷,只有这样才可能保持身体平衡。
在搏击中,使前脚同身体成直线,也就是在一个垂直面上十分重要。当前脚向内转时,身体也 应随之向同一方向转动。对于防御来说,身体暴露的面积越少越有利。
手臂、腿脚都必须充分放松,即减少那些容易引起疲劳的无效运动,从而使拳脚出击时能象闪 电般地迅速有力。
躯干姿势的要求
躯干的姿势有赖于手脚和腿的活动,假如腿和脚的位置正确,一般来说身体的姿势也会正确。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身躯必须要与“预备踢出”的腿成一直线,在一个垂直面上。
预备踢出脚的脚尖是稍为向内的,整个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向侧,这样身体便不会完全对着对 手。如此目标变窄,利于自卫。
为了对戒备势冇更明确的了解,我们可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标准姿势(图2~图8)
李小龙曾说过,戒备势正确是一个想成为优秀拳手的最起码的条件。如果忽略了戒备势的严 格训练,而忙于学习攻防方法,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在训练中必定会走弯路。所以,初学者一开始 就要下决心把戒备势练好,使其变得无懈可击。
在初学阶段,千万不要盲目去模仿一些优秀拳手的各种戒备势或打斗风格。因为这些千姿百 态的戒备势,是根据拳手多年的搏击经验和自身的打斗特点,并在基本搏斗姿势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图9)。同时,再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下李小龙生前曾一再强调的有关戒备势的一些技术要领,使习 在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加深了解与巩固动作。
人体重心线垂直落点在两脚之间,只有随时保持好重心,自己才不致于倒下。
头部做闪避动作,可闪避对方对头部的攻击,因为晃动着的目标是很难被击中的。
稍微抬高右肩和稍降低下巴来保护整个上盘。
前手稍微晃动,以充分吸引或者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后手要承担80%的防守任务和用于连续攻击。
双膝微屈,可使双腿处于灵活和强有力的状态。
后脚跟抬起,可使进退灵活,且能缓冲打击力。
前脚内扣,从而保护小腹和裆部,并准备随时起脚攻击。
浏览8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