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神经系统的攻击法

根据李小龙的解释,人体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轴,肌肉收缩为动力,在神经系统的支配 下来完成的,因而我们在研习截拳道时,除了要掌握骨骼、关节的结构和肌肉运动以外,还必须深人


了解神经系统,特别是神经在肢体的走向和浅露部位,这是搏击中打击、压迫的要害环节之一,而且 一经打击、压迫或掐拿,就会使对方立即产生触电状酸麻感,而丧失战斗力。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按其所在的位置不同,又分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部 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部即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由脑发出的脑神经,由脊髓发出的脊 神经。而且按分布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躯体神经和自由神经。其中,躯体神经分布于皮肤、肌肉、 关节等处;自由神经分布于内脏、血管、腺体等处。总之,神经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上肢神经

上肢神经主要有正中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它们均伴着主血管支行走。从颈椎发出的脊神经 形成臂丛,再从锁骨中线下伴动脉行至腋下,再向臂部分出诸神经(图39、图40)。

图片23

正中神经

在臂部与肱动脉一致,在臂中行走,并经肘窝正中,行至腕前远端中点,入手。

尺神经

从腋窝沿肱骨至肘部,再经肱骨上髁与尺骨鹰嘴间,沿尺侧至腕部腕豆骨桡侧缘后,人手。

桡神经

自腋后壁下缘外端与臂之交点处,沿肱骨经肱骨右方,至肘部肱骨外上髁,再沿桡骨侧至桡骨 基突,入手。

下肢神经

下肢神经,一是从腰丛发出的神经,有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分布于大腿前面和内侧面的肌肉和 皮肤中,其中股神经关节支分布于髋关节和膝关节;二是从骶丛发出的坐骨神经,经坐骨结节与大 转子之间,沿股后中线下行,并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图41、图42)。

对神经系统的攻击除可采用反关节技法外,亦可进行破坏性的踢打。但由于李小龙生前对此 述之与记载甚少,笔者未敢对此发挥和扩展,加之由于自己的技术水平与学术理论水平有限,故尚 有诸多不足之处,还望同道们适时、适度地加以补充与修改,共同完成李小龙遗留下来的大业。

图片24

(五)“八打”与“八不打”注释

所谓“八打”与“八不打”,是指人体上的一些要害部位与薄弱环节。

1.八不打

一不打太阳两首 不准击打与踢击太阳穴。

二不打正面咽喉 不能踢打、锁制咽喉。

三不打中心两壁 不得踢打、撞击胸部。

四不打两肋太极

不得随意击打两边的软肋。以免造成肋骨骨折,而锋利的断骨又会刺破内脏,致使内脏出血过 多而造成死亡。

五不打海底撩阴

不得随意击打海底穴和撩打裆部。因为海底穴在人体会阴处,生殖器之下,它是人身上的关键 要穴,亦属死穴之一,如受到外力重击,就会使气血向上冲涌,当时就会头晕、耳鸣,重则无可救治, 必死无疑。

六不打两肾对心

不得随意踢打两边的肾脏要害。

七不打尾闾风府

不得随意击打尾闾骨及其附近的长强穴等死穴。并由于尾闾骨是人体最重要的要害部位之 一,因此,如果被打伤则属绝症而不可救治。

八不打两耳扇风

不得随意击打左右两耳。

八打

一打眉头眼睛

所谓眉头双睛,其中眉头一指两眉中间的印堂穴,二指两眉弓眶上孔;双睛即为两眼。实战中, 当打击眉头时,可引起眶上血管及神经损伤,同时亦可震荡损伤眼部;特别是当眼睛受到攻击后,可 使人失去判断和支配自己的攻守能力,而立呈败象。

二打穿腮耳门

即可打击腮部与耳门。因腮部的下领颈与领孔较薄弱,故暴力打击后,极易引起下颌颈与颏孔 部骨折,使人丧失战斗意识。再者,当打击两耳后,可通过刺激震荡耳前庭器与蜗器来致使对手休 克或昏迷。

三打胁内肺腑

两胁即胸廓下部,在腰两侧,位于第11和12两游离肋端。所谓肺腑,泛指胁内的肝、脾等脏 器。所以,当打击两胁时,必挤压或刺破脏器,给予对手以近乎致命的创击。

四打鹤膝虎头

所谓鹤膝虎头,通常指膝关节部分,当打击膝关节正面时,可损坏对手的髌骨,使敌因骨折而丧 失战斗力;当打击膝关节外侧面时,可使内侧副韧带拉伤撕裂,使膝关节错动,并可损伤腓总神经, 严重时可造成终身残疾;当打击膝关节内侧面时,可使外侧副韧带、半月板损伤和撕裂及髌骨软骨 的损伤,形成膝关节运动障碍。

五打唇上人中

由于唇上人中是人体重要经脉的经过点,所以击打该处有直接使对方完全丧失抵抗能力或昏 迷倒地。

六打背后骨缝

背后骨缝是指肩胛骨内外缘。肩胛骨的运动是与肩关节的运动相连的,所以重击此部位,可使 肩胛骨周围肌肉受损伤,从而使上肢活动受限制并造成运动障碍。

七打撩阴高骨

撩阴高骨是指耻骨联合部,即骨盆前联合。由于耻骨联合处有软骨垫,富有弹性,而且此处感 觉神经敏锐,所以重击此部位,虽不能损伤脏器,但可引起异常疼痛,使人由此丧失战斗力。

八打破骨千斤

在实战中,所谓打破骨千斤,通常指打击对手的关节处,因为打击关节虽不能使对手致命,但可 由此破坏对手的攻击武器,或使对手丧失抵抗与再战能力。破骨千斤亦可指小腿胫骨,在这里,由 于胫骨前脊外露,无肌肉遮盖,故踢击力量可直接作用于胫骨,严重时可使胫骨隐裂或骨折,使小腿 失去活动和支撑能力。

李小龙在其遗稿《截拳道之道》中写下了 “人体的攻击目标”一节。

在这一节里,李小龙首先抄录了“泳春派先师秘传总诀”,在表明他注重武德,并牢记“中国功 夫的宗旨是强体自卫,非到万不得已,不可攻人”的先师嘱托。然后,他又亲手绘制了“身体要害”、 “头部打法”和手写了“太极门之死穴”,以及“螳螂派八打与八不打”等要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 小龙所创立的技击功夫是博采众长的一种集武学大成的拳法。重要的是,他曾借鉴与汲取了中国 武术中的一些有用的技法与经验,并将之发挥。

第五节截拳道的脚步移动法训练

李小龙这样的优秀的搏击大师,移动时动作总是轻松自如、巧妙准确而又优雅悦目。当他冲向 对手时,既能轻而易举地落拳,又能自由自在地离去,似乎总能机智地攻击对手。相反,一个劣等的 拳手,看起<来动作总是显得那样笨拙,往往找不到正确的距离,反而泄露了自己的动机,这样不但控 制不了对4,反而会被对手所控制。

李小龙在擂台上显示过他那惊人的速度,当时大家有目共睹,他虽在几尺之外移动,但却无人 能够挡住他攻来的拳脚,其快速攻击时的身形,尤如眼镜蛇般快得令人防不胜防。

李小龙十分重视步法的作用,他始终坚持认为步法的好坏,对于技击家的技巧优劣,是十分重 要的。所以,他认为在搏击中唯有灵活地移动步法,才能有效地利用拳脚的技巧,拙于步法的人,也 必拙于拳法和腿法。

在实战中,李小龙特别强调步法移动的灵巧、轻盈与敏捷。所谓搏击,不外乎是找寻攻击目标 或闪避对手攻击的一连串动作。就本质上来说,李小龙的功夫是流动性的,这可能正好与传统武术 相反,因传统习武者在正式学拳之前都先勤练站马步桩三年,而练习截拳道就不需要这些程序。究 其原因是,站桩的目的在于静态中寻求稳固与平衡,但无法灵活变化,丧失了机动性。

截拳道讲求的是灵巧,所以必须练习步法的灵活移动与机变。李小龙还要求步法的动作愈小 愈佳,而且要尽可能力求精简、直接,绝非象西洋拳那样又蹦又跳或象空手道家那样得意洋洋地傲 立。因为精简、实用的步法不但可增加速度,且可有足够的时间来回避对手的攻击。

脚步移动的原则

技击家除了要注意动作外,还有以下几点需要牢记:

消除紧张心理,全身放松,不可胆怯,动作要自如。

态度要自然,一切肌肉组织要放松,切不可受任何饰物所束缚。

动作要简单、自然、迅疾。

动作要敏捷,膝部需稍稍弯曲,这样一旦时机成熟,便可冲向前去。

选择位置方面亦有3点要注意的:

以动制静,选择宽阔之处做自己的根据点,并始终保持自己的优越地位。

变换位置或移动的时候,要留意对手的行动,以抵消由对方突然行动所给己方带来的劣势。

利用对方的行动而采取主动,即反宾为主。

“截拳道”,顾名思义便是“消截对方来拳的同时进行打击的方法”。在这里,除了用拳外,脚亦 甚为重要,要能随时准备“起飞脚”,同时还要懂得利用体力。所以,前面所说的戒备姿势,初学者绝 不能忽略,有了良好的基础才能有进步。

浏览2,53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