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拳法的力量来源

简练、直接而深具实际效果,是李小龙的技击特征。正因为如此,李小龙才使截拳道超然于传 统武术门派和拳道的特定模式之外,而保持自我活力和个性,并得以发展。那么,李小龙超人的攻 击力到底来自于何处呢?李小龙总结出了两点:

第一、打击点在对手的有效部位及薄弱环节,这样才能计点数与创击对手。

第二、以坚实有力的拳头击打对手的有效部位,而且击出的拳头要有“杀伤力'

要做到上述两点,就必须找出技击拳法的力量来源。这样才能以自己坚实有力的拳头打击对 方的有效部位,比如:击打右直拳时,只强调“左脚蹬地、转髋,配合全身协调运动”,象这样的解释,

未免过于笼统和抽象,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和掌握。那么,到底怎样配合呢?击拳的 力量来源于两腿上,那么它又是怎样到手上去的呢?李小龙认为其运行路线应该是这样的(以右直 拳为例):

力量由脚上发出,经腿上升到髋关节,通过髋关节的转动和挺出,配合全身协调运动,然后送至 肩臂,再经手臂到达拳头击出。当然,这种路线只是一种人为的设想,并不是拳手最初能体会得到 的,下面我们来对它进行力学分析。

首先,左脚用力蹬地(图88),这时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地面马上会 给左脚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于是这个力就随着膝关节的伸 直而上升到髋关节,但由于它要克服重力作功,因此力量上升是一个减速运 动,随之髋关节迅速左转,配合腰部肌肉协调运动。在这里,每一个关节都 肩负着一项任务。其中,膝关节做屈伸运动,从而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送到髋 关节。同时又要兼顾弥补上升时克服重力作功的损失,使其恢复或超过原 来的速度。而髋关节的转动与挺出,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的转动使力量 在髋关节处做了一次平面回旋加速而挺出,这是为了把力量送至肩部,肩关 图88 节的抖动又正是聚合、集中力量的表现,可以爆炸性的推动右臂向前冲出;

冉经肘关节迅速伸展则使其爆发力产生单向性。至于肩部的转动则起着加速和加长攻击距离的作 用。拳的突然紧握固定了手腕,使力量直达拳面。

总之,拳法的力量来源于全身的协调用力配合,需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传递与加速过程,但它 又只能在一瞬间完成,且环环相扣,步步相接,稍有不慎,则容易导致前功尽弃。了解和掌握截拳道 拳法的力量来源,对于尽快提高技击实战水平是大有裨益的。此为学拳的正当途径。

图片51

截拳道拳法的纲目

本纲目均译抄于李小龙的武学遗著和习武笔录,在此将其转载如下的目的,是想让读者首先对 李小龙所拥有的拳法技巧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和修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⑴直拳:泳春拳中谓之为冲拳,或称为箭捶、直统捶等;在空手道中被称为正拳。

⑵前手刺拳:拳击称为点拳,武术中称为探拳。

前手勾拳:该拳法在拳击中叫摆拳,也叫水平勾拳;在武术中叫贯拳;在空手道中叫里拳。

交叉拳:有顺步与拗步两种打法:顺步者,仍出同侧之手脚;拗步者,则为左手攻时右脚居 前,右手攻时左脚居前。

崩拳:李小龙学自于形意拳中的崩拳。

90°崩击法:在截拳道中又叫翻背拳;在空手道中叫裹拳。

上击拳:该拳法在拳击中又叫抛拳;在螳螂拳中叫挫捶;在空手道中叫里冲拳。

拳槌击:该拳法在武术中叫挂捶;在空手道中叫铁槌打击法。

截拳道拳法的基本技术训练

在拳击和某些东方武术中,手是攻击和防守的最基本的武器。但在其它武术中,踢击也起着重 要作用。遗憾的是,许多武术流派过于强调脚的动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手的技能。

下面将李小龙生前常用的一些技击手法详解如下:

前手刺拳

李小龙曾说过,对惯用右手的拳手来说,最重要的一拳可谓右刺拳。因你向对手猛击左刺拳 时,常迫使他不得不采取守势。

【刺拳的特点】对手在反应你右刺拳时暴露出的防守破绽,又为你连续攻出其它拳法创造了 条件。击刺拳时,手臂完全伸展,发力短促,而且击拳时肩部会感受到一股冲力。对此,你可体会一 下投篮时和接球时肩部的感觉,即击中目标的一刹那的感觉如同接球时一样。

李小龙还要求,每击一刺拳都必须作好对手以刺拳还击的准备,即使对方无意以刺拳还击,这 样做也并非多余。不管对手在干什么都要养成时刻保持警觉的习惯,绝不能不以为然。

剌拳是组合拳的关键。尤其对惯用右手在前的拳手来说,最有效的拳路为右直拳、右勾拳。然 而,不加强右刺拳的威力则是大错特错。因而在许多情况下,惯用左手在前的拳手往往容易暴露空 当而遭到右刺拳的打击。

如果你自己已经是右手在前,而遭遇另一名持相同姿势的对手时,闪击右刺拳就是一大高招。 对于你时这一拳,他可能会毫无招架之力。相反,如果你没有这一招,而他却打出了这一拳,那么倒 下的就只有是你自己了。

【运用方法】击右刺拳时,右脚先急速前移,左腿紧跟与之配合。与此同时,左拳挡在脸的前 方以阻挡对方的反击(图89)。李小龙把这个技术称为“刺拳与阻挡”技术。

在实战中,刺拳通常是指用伸直前臂击打的一种拳法(图90~图93)。由于前手距对手最近, 所以具有快速、突然的特点(图94)。刺拳发拳时是依靠快速而短促地伸直前臂来完成,肩部不必 前探,腰部动作也极小,因此出拳动作小,不易被对手发觉,可起到“投石问路”的试探性的作用。

【动作要领】发出刺拳之后,应立即收回成原来的戒备势,以期再度攻击,或防备对方的反击。 收拳时,切记讲求弹劲。

刺拳的动作是突然弹射而出,并非推出。收拳时位置需高些,以保持拳位,并弥补后手防御上 的缺失。发拳时最好不止一拳,因第二记前刺拳会有更大的机会命中对方。

刺拳发拳时,下额要内收,两肩护住下颏(图95)。刺拳的攻击力虽然不算强劲,但如果击中对 方下颏、面门或心窝,仍然可收到良好的打击效果。

图片52 图片53 图片54 图片55图片56 图片57 图片58

刺拳是李小龙教初学者练习进攻拳法的首要技术,它虽然比直拳击打的力量小,但如果加上身 体的前冲力量,也可强化它的攻击与杀伤力量。


  1. 前手直拳


在截拳道中,最常用、速度最快、准确性最佳、突发性最强并最具威胁力、破坏力的拳法便是前 手直拳。

【前手直拳的特点】李小龙曾将前手直拳称为“拳法中的中坚骨干和截拳道初习者提高攻击 能力的重要拳法”。它可攻又可守,亦可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截住对手的复杂攻势。由于李小龙运用 了“两点间直线最短的”的技击原理,所以前手直拳打击对手的机会和实用性最佳。

李小龙这样说过,“直拳是指从出拳到击中目标,拳头是沿直线运动的一种击打方法。它的优 点是速度快,动作突然、强猛,是实战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拳法”。因此,它可谓是截拳道各拳法的根 本。

虽然李小龙刚开始学习的是中国南派名拳丨永春拳,但富有创造性的李小龙逐渐改进了这种拳 术中的许多不合理的技术,并保留了其中一些最为有用的东西。例如,前手直拳便是李小龙少年时 代所练i永春拳中的中坚拳法“日字型冲拳”的改造和升华。

i永春拳中的日字冲拳,可视为立冲拳,即拳的正面如同“日”字型(图96)。你右脚摆前时,右手 就变成了你主要的攻击武器。搏击时须记住,将力大而灵活的一面向着对手。

曰字冲拳,如直线攻向自己鼻前的目标时(鼻子为身体中线线之一),出拳并非由肩而发,应由 身体中心冲进。出拳前,手绝不要置于腰间,也绝非象传统的i永春拳那样从胸部出拳。因为,这样 不但不切合实际,而且暴露的空门太多,且又凭空增加了无谓的攻击距离。

【运用方法】当前手攻击时,后手应适当高抬,以保护自己因出拳而暴露出来的空门,身体要 尽量放松和自然。

李小龙要求在击中对手的瞬间,才紧张肌肉、握紧拳头,并想象自己的拳头能“穿透”对手的身 体,而绝非将力量作用在表面或点到为止,这样才能获得较深和较强的穿透力及渗透力。还有一点 需注意,出拳切勿有预动,以免暴露先机。收拳时,绝不可将手放下,而必须养成延原路线收、g的习 惯,并将手随时摆在适当高度,以防御对手任何可能的攻击。

打击时,由戒备势开始(图97),要猛打快收(图98 ~图103)。可用来攻击对手的心脏(图104>, 或下腹(图105),将其击伤或击倒在地(图106)。

【动作要领】李小龙还强调过,前手攻击时,最好能经常改变头部的位置,使头随手变,以增加 防御的效果(图107)。

图片59 图片61 图片60 图片62图片63 图片65 图片64

浏览1,46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