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法练习
轻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尾闾中正、提裆 收腹,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 无极式(图1 )。吸气双手掌由两腿外侧缓缓 抬起,同时双膝微屈(图2 ),双手抬至胸前 时双手小指向里刁手(图3 ),呼气双掌下按 至小腹丹田处,双膝微起(图4)。——此无 极生太极式。经曰:拳者,权也,所以权物用不遗乎两拳,且人之一身浑身上下都是太 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拳也。
右风摆杨柳式
接上式(图4 ),吸气身体重心由左腿向 右移动,左脚丁步式,重心在右腿上,同时 左手臂斜行捧起至眉前(图5 )。右手随在左 肘下,眼随手走,重心在左腿(图6)。右手 从左肘下云手而过,随身法转至右侧,置天 耳后,重心在右腿(图7)。左脚随即向前迈 步(图8),以右脚尖自转,带动身法旋腰而而知其轻重者也。然其理实根乎太极,而其转,呼气右手野马掌从脑后过耳门向左肩位
转,手法内旋,目视右掌心(图9)。
吸气身法重心缓移至右腿,以左脚尖为 支点带动身法向右后旋转,同时右手外旋, 随身法旋转,重心在右腿(图丨〇~ 11 )。呼气 屈膝沉胯,手法旋转,掌心向上,随身法回 转至胸前,重心由左腿移至右腿(图12), 此正转与反转之法,一来一回,一吸一呼, 阴阳互化之道。如风中飘摆之杨柳,随风而 动,一动周身皆动,力达八面。
左风摆杨柳式
接上式(图12),吸气左脚掌抬起以左脚
后跟为支点,带身法向左后方旋转,同时左 手从右肘下抄过,身法下沉,重心在左腿(图 13)。呼气上右步(图14),身体重心由左腿 渐移至右腿,随即左手野马掌从脑后耳门推 出至右肩位,手型旋转,目视掌心(图15)。
吸气重心移至左腿(图16),右脚尖的自 转,带动身法公转,旋腰拧身,手随身转,目 视虎口(图17)。呼气时屈膝沉胯,手法旋转, 掌心向上,随身法回转至胸前(图18)。此顺 缠逆缠之法。手法内旋’肘臂弯曲’呈一螺旋 球体运动,点线面体圆,进退顾盼定皆在此
中变化。身法摆动时做到心如流水,意如浮 云,如风中飘摆的杨柳随风而动。如此左右 旋转可反复练习,一般以八遍为佳。
收式
接上式(图18),吸气屈膝上左步, 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向下内收顺任脉 下按至小腹前(下丹田)呼气一一无极式 (图 19~21 )。
二、养生之道
风摆杨柳一式的练习,是身法360度的 旋转,以双脚前后、左右的滚动劲带动身法, 由外而内,以内养外。心如流水、意如浮云; 丝丝不断、随风飘荡,如风中飘摆的杨柳。 通过双腿变化的对应螺旋合劲,刺激股内侧 之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肝胆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合。在身法极力 向外旋转的同时,可刺激背部的肝胆腧穴。 以此舒和肝气,畅通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
经之气血。
肝在五行中属于木,木性柔和、可曲可 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在生理上 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生发疏泄的功能。《难 经》:肝重二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其 治在左,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附 脊第九椎。肝者,罢极之本,即肝藏血而主 筋,肝血充盈筋得其养,肢体轻劲有力,故 能消除疲劳。唐•王冰:人动则血归于诸经, 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足少阳胆经属胆 络肝;肝胆同居于右胁内,胆在肝之短叶 间。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藏之于胆。肝胆 同主疏泄,使胆汁施泄于小肠中以助消化。 《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肝主谋虑;胆 具有准确地判断事物、做出决断的能力,称 胆主决断。二者相辅相成,人则表现为谋而 有决,决而无误。肝失疏泄,可致胆汁运行 失常或致胆胃之气上逆;胆气失疏泄之能, 胆汁运行障碍,亦可累及于肝,致肝胆同病。 肝气疏泄失常,可表现为决而无谋的武断;
骨蒸劳热食不下,目黄。
胆气虚,又可表现为谋而不决的优柔寡断。 胸胁之间骨尽处,乃少阳之分,病则其分多 痛。经行身之侧,痛则不利屈伸。此胆经主 病之大略也。此外,肝或胆的病变在临床上 常相互影响,出现肝胆气虚、肝胆火旺或肝 胆湿热的种种病理表现。如此,以功法的练 习,使阴阳经气血汇流调和于肝胆。(足厥 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参看第一 章第六节。)《导引本经》:肝以眼为穴,人眠 则血归肝,眼受之而能视也。夫眠乃无名或 复之火,不可纵之使眠,亦不可不眠。若胆 虚寒不眠,则精深困倦,志虑不安;肝实热 眠过多,则慧镜生尘,善根埋灭,皆非调肝 胆,伏睡魔之道也。举其要而言,勿嗔怒, 勿昼寝,睡其形而不睡其神是也。盖睡之精, 乃身之灵,人能少睡,则主翁惺惺,智识明 净,不惟神气清爽,梦寐亦安也。若贪眠则 心中血潮,元神离舍,不惟云掩性天,神亦 随境昏迷。三丰有云:捉取梦中之梦,搜求 玄上之玄,自从识得娘生面,笑指蓬莱在目 前。此之谓也。《内经》曰:春三月,此谓 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 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 养生之道也。逆之则灾害生,此又不可不知。
一、功法练习
钽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尾闾中正、提裆 收腹(气沉丹田),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 自然呼吸——无极式(图1 )。吸气双手掌由 两腿外侧缓缓抬起,同时双膝微屈(图2 ), 双手抬至胸前时双手小指向里刁手(图3 ), 呼气双掌下按至小腹丹田处,双膝微起(图 4)。——此无极生太极式。经曰:太极者,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百会中极一体管键。
右罗汉托天式
接上式(图4),吸气身体重心向右移 动,重心在右腿上,左脚呈丁步式,左手臂 捧起至眉前(图5 )。右手在左肘下,随身法 转至左侧,眼随手走,重心在左腿(图6)。 右手从左肘下抄过,随身法转至右侧,右手 野马掌置于右耳后,重心在右腿(图7)。呼 气向前迈左步(图8 ),右手野马掌从脑后顺
嘴角向上推掌(图9),身法旋转,交叉相合, 目视右手掌虎口(图10),意念天人合一, 回归自然。颈椎后仰,脊柱后伸,意注丹田。
左罗汉托天式
接上式(图10),吸气时右手掌外旋划 圆收于胸前,随身法重心向右移动,重心 在右腿上,保持身法中正(图11 )。左手从 右肘下抄过,随左脚外旋身法下沉之势,重 心在左腿,左手置于身后,目视左手掌(图。身法上浮,呼气上右步身形旋转(图),左手掌从脑后顺嘴角向上推掌,目视左手掌虎口(图14~15)。如此左右旋转可 反复练习,一般以八遍为佳。
收式
接上式(图15),吸气身法左转,屈膝 上左步,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向下内收 顺任脉下按至小腹前(下丹田)呼气——无 极式(图16~18)。
二、养生之道
罗汉托天一式的练习,通过身法后仰可以伸展脊柱,使脊柱呈反弓状运动,亦是内 丹功的反练法。以脊柱螺旋的扞合劲加之颈 椎带胸椎极度后仰,以此刺激胸椎、腰椎之 心腧穴与命门穴,通达心经,手少阴心经从 胸走手,以小指外旋导引气血贯通心脉,手 法内旋导引气血畅通手太阳小肠经。如此手 少阴与手太阳相合,心与小肠表里相应。
心在五行中属火,火性温热、明亮,其 性炎上;心主神明、心主行血,故心属火。
《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君主, 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 应万机。天地间,人为万物之 灵,而心又为五官百骸之灵, 故心为一身之主。心一动而五 官百骸皆听命焉。官骸不循规 矩者,非官骸之过,实心之过 也。心主乎敬,又主乎静,能 敬而静自葆虚灵。《难经》:心 重十二两,七孔三毛,形如未 敷莲花,居肺下膈上,附脊第 五椎。心欲软而苦缓,“欲”与 “苦”,指脏气之“所好”与“所 恶”而言。心欲软,是指心神 活动以和调、宁静、收敛为顺 的生理特性。若心神躁越、散 逸,则违其脏性。躁扰不宁, 言行越于常度,常是火盛心神 被扰的表现。心苦缓,是说神 气涣散、神不守舍为心之脏性 之所恶。吴崑注语指出:“缓则 心气散逸,自伤其神也。”常可 出现懈怠、注意力不集中、心 悸,甚则狂乱等症。心之脉上 挟咽喉,络于舌本,实火上壅 为喉痹;虚火上升,则舌强不 能言,分布于胸前,火结则为结胸,为痞, 为心痛;火不宣发则为胸痹;在心下,大如 臂,病在胳上有动气;此心经主病之大旨也。
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 经属小肠络心。心之阳气可循经脉下降于 小肠,发挥其推动温煦作用,协助小肠履行 兼受盛化物、泌别清浊的功能。小肠进一步 消化食糜,吸收水谷精微、津液以滋血液生 化之源,则使心有所主、神得其养,二者间共济为用。心之实火可循经移热于小肠,致 小肠实热而出现小便短赤、灼热疼痛等症; 小肠实热,亦可循经而上熏于心,致心火上 炎而出现心烦或口舌糜烂生疮等病症。如此 诸多病证皆因手少阴与手太阳不合之故。欲 合少阴与太阳之脉,当与功法中求得阴阳平 衡。(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 线,参看第一章第六节。)《导引本经》:夫 心乃一身之主宰,生死之路头也。是故心生 则种种欲生,而神不人气;心静则种种欲 静,而神气相抱也。《内经》曰:夏月人身, 阳气发外,伏阴在内,是脱精神之时,忌疏 通以泄精气。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 英华成秀,此夏气之应,养成之道也。逆之 则伤心,秋为痃疟。故人常宜燕居静坐,调 心息气,食热戒冷,常要两目垂帘,迈光内 照,降心火于丹田,使神气相抱。故太玄养 初曰:藏心于渊,美厥灵根,神不外也。心 牵于事,则火动于中矣。心火夏令正旺,脉 本洪大,若缓是伤暑,至晚少餐饮食,睡勿 挥扇,风邪易入。
昔邝子元有心疾,或曰:有憎不用符 药,能治心疾。元叩其僧,曰:贵恙起于烦 恼,烦恼生于妄想。夫妄想之来,其机有三:
<钎灸大成> 明•杨继洲)
或追忆数十年前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 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也;或事到眼前,可 以顺应,却又畏首畏尾,三番四复,犹豫不 决,此是现在妄想也;或期望日后富贵皆如 愿,或期望功成名遂,告老归田,或期望子 孙登庸,以继书香,与夫一切不可必成,不 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也。三者妄想, 忽然而生,忽然而灭,禅家谓之幻心。能照 见其妄,而斩断念头,禅家谓之觉心。故曰: 不患念起,惟患觉迟,此心若同太虚,烦恼 何处安脚?又曰:贵恙亦原于水火不交,凡 溺爱冶容,而作色荒,禅家谓之外感之欲; 夜深枕上,思得冶容,或成宵寐之变,禅家 谓之内生之欲。二者之欲,绸缪染着,消耗 元精。若能离之,则肾水自然滋生,可以上 交于心。至若思索文字,忘其寝食,禅家谓 之理障。经纶职业,不顾劬劳,禅家谓之事 障。二者虽非人欲,亦损性灵,若能遣之, 则火不至上炎,可下交于肾。故曰:尘不相 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又曰: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子元如其言,乃独处 一室,扫空万缘,坐静月余,心疾如失。
降龙伏虎益腎气
足少朋名足太日湘各
一、功法练习
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尾闾中正、提裆 收腹(气沉丹田),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一一 无极式(图1 )。吸气双手掌由两腿外侧(足 少阳胆经)缓缓抬起,同时双膝微屈(图2 ), 双手抬至胸前时双手小指向里刁手(图3 ), 呼气双掌下按至小腹丹田处,双膝微起(图 4)。——此无极生太极式。经曰:太极动而 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合。
右味龙伏虎式
接上式(图4 ),吸气身体重心向右移动, 重心在右腿上,左脚呈丁步式,左手臂捧起 至眉前(图5 )。右手在左肘下,随身法转至 左侧,眼随手走,重心在左腿(图6)。随即 右手从左肘下抄过,跟身法转至右侧,右手 野马掌置于右耳后,重心在右腿,左脚丁步 (图7)。呼气向前迈左脚(图8),重心渐 移至左腿,右手野马掌随身法前俯从脑后顺 耳门斜向下伏掌,目视右手掌虎口,有劈砸 之势,重心在左腿(图9~10)。屈膝坐跨,尾骨内收。
左降龙伏虏式 从右肘下抄过,随左脚外旋身法下沉之势,接上式(图10),吸气时右手内旋掌心 左手置于身后,身法扭转相合,目视左手掌,向上,随身法上浮,重心移至右腿,左手随 重心在左腿(图12~13)。身法上浮,上后脚右手置于右肘下,身法中正(图11 )。左手 身法开呈一大势,势如猛虎下山(图14 ),呼气左手掌随身法前俯(图15 ),从脑后顺 耳门斜向下伏掌,目视左掌虎口,身法重心 在右腿(图16)。如此左右旋转可反复练习, 一般以八遍为佳。
收式
接上式(图16),吸气身法上浮,屈膝 上左步,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向下内收顺任脉下按至小腹前(下丹田)呼气一一无 极式(图17~19)。
二、养生之道
练习降龙伏虎一式时,收腹提裆,尾闾 内收,使脊柱呈弓弩之势,此提丹田之法。
曰:人肾属于水,先生左肾, 像北方大渊之源,次生右 肾,内有真精,主五行之正 气。肾在五行中属水,水性 润下,有滋润、下行、闭藏 的特性。《内经》曰:肾者, 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为 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 主纳气,开窍于耳,其华在 发。《难经》:肾有两枚,重 一斤一两,状如石卵,色黄 紫,当胃下两旁人脊膂,附 脊十四椎,前与胳平。
肾在人类的生殖活动过 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体现于以“天 癸”的生理效应为重要环节。所谓“天癸” 是肾中精气充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所产生 的一种促进生殖功能旺盛的精微物质。依据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观点,男女分别是 “二八”、“二七”而“天癸至”,促进冲、 任二脉通感,与男子的“精气溢泻”,女子 的“月事以时下”,阴阳交媾,形成胚胎等 均密切相关。其二是体现于肾精与肾气的生 理效应。肾精是形成胚胎发育的原初物质。 在肾气推动的作用下,男女媾精,精气溢泻 形成受精卵,分裂发育形成胚胎,产生生 命。母血养胎至顺利分娩,肾中精气亦起着 重要的作用。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肾中 精气随年龄增长亦由盛而衰,男、女分别在 “八八”与“七七”年龄阶段发生“天癸竭”, 生殖繁衍能力亦由旺而衰以至丧失。因而由 于肾的病变,或其他病变累及于肾,肾中精 气虚衰时,除了影响两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外,还会导致性机能的异常,出现种种病症。 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内经》曰:膀胱者, 洲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也。其经行身之背,上头项,故头项痛、背痛、角弓 反张,皆是太阳经病。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 胱,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肾与膀胱同 居于下焦。肾主水液,肾气的推动作用使膀 胱得以排泄尿液。肾气的封藏固摄,又使膀 胱能在一定限度内贮藏尿液,及时自主地排 出小便,而不致发生膀胱不约的病症。由于 膀胱的贮藏津液和排泄小便的功能,主要取 决于肾气的盛衰。若肾气虚气化无权,推动 无力,可致膀胱气化不利,尿液潴留,或继 发形成水肿;肾气虚,固摄无权,可致膀胱 不约,出现遗尿,尿失禁,以及津亏的种种 病理表现。若膀胱湿热,可出现尿短赤涩痛、 尿血或癃闭,日久亦可累及到肾,导致脏腑 同病。足少阴与足太阳相合,肾与膀胱表里 互应。练功时心性恬淡,形与神俱。随身法 之起伏转折,接地气以养先天之真阴。(足 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参看 第一章第六节。)
《导引本经》:人禀天地之气以有生, 而太极之精寓焉,比吾之所固有,而充塞乎 两间者之,人惟志以情诱,念以物牵,以有 限之天真,纵无穷之逸欲,消耗日甚,中无 所主,则群邪乘之,而百病作。是洞开四门 以纳盗,几何不至于败哉!然自古圣人率多 令考,岂其浑蒙纫穆,得于天者独厚,嘘吸 偃仰,成于人者有异术耶。亦以志宁道一, 神爽不漓,俾吾固有之真,常为一身之主,则荣卫周流,邪无自人。彼风寒暑湿,譬之 坚城,外盗虽踵至迭窥,其何以得其隙而肆 之虐哉?鸣医者家,辨症循方,按脉施剂, 倏忽收功,固所不废。然盗至而遏之,孰若 无盗之可遏也;病至而疗之,孰若无病之可 疗也。与其求金石之饵,而常患其不足,孰 若求吾身之精,而恒自有余也。故黄帝、岐 伯问答曰,百体从令,惟于保太和而泰天君 得之。盖此意也。先贤云:天地之大宝珠玉, 人身之大宝精神。《内经》曰:男女人之大 欲存焉。诚能以理制欲,以义驭情,虽美色 在前,不过悦目畅志而已,奚可恣情丧精, 所谓油尽灯灭,髓竭人亡;添油灯壮,补髓 人强也。又曰:冬月天地闭,血气藏,伏阳 在内,心膈多热,切忌发汗,以泄阳气,此 谓之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 有得,去寒就温,勿泄皮肤,使气亟夺,此 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 痿厥。人宜服固本益肾酒,以迎阳气耳。不 可过暖致伤目,而亦不可太醉冒寒。如冬伤 于寒,春必病温,故先王于是月闭关,俾寒 热适中可也。尝闻之曰:湛然诚一守精玄, 得象忘言辨道看,好把牝门凭理顾,子前午 后用神占。是则以元精炼交感之精,三物混 合,与道合真,自然元精固,而交感之精不 漏,卫生之法,先此而已。前人所谓精全不 思欲,气全不思食,神全不思睡,斯言尽矣。
浏览1,6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