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被称为“勇敢者的运动”。翻开一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 然进行的斗争中,为了获得猎物和自身的安全,除了必须运用奔、跳、掷本能的动作外,还必 须掌握击打的技能,所以在人类活动的初期就孕育了拳击的雏形。早在古希腊与罗马时代, 就有关于拳击的记载。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文明的发展,直到17世纪,经过有识之士的改 革,拳击逐步成为人们公认的一项体育运动,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据考证,古代的拳击是不戴手套的,在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当时封建王国 之间的战争频起,战争中抓到的俘虏,在胜利者的驱使下,俘虏的手上和臂部被缠上皮革,互 相搏杀。当时没有规则或限制,直到将一方置死为止。这不是现代的拳击运动,而纯系战争 残杀行为的继续。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拳击者在手上缠有棉布之类的东西,看 上去比坚硬的皮革好些,但残酷的搏杀依旧。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古代奥林匹 克时期,拳击极为盛行,国家除颁给拳击胜利者丰厚的奖金,同时还授予男子最髙的荣誉称 号。

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400多年的罗马帝国时代,根据最髙统治者的旨意,由盛行的拳 击转变为奴隶之间的角斗。手持标枪或短剑盾牌的奴隶们进行生死搏斗,胜利者被称颂为 “角斗士”,就这样,手持兵器的残酷格斗扼杀了拳击的萌芽。著名小说《斯巴达克思》就是这 个时期的写照。直到公元1200年时,民间的拳击活动又再度出现。到了 13世纪,意大利有 个叫圣•倍纳丁(St. Bomadine)的牧师,在西纳(Siena)曾开设拳击训练学校,并担任拳击 的裁判员。他不仅教授学员练习拳击,而且还举行比赛,受到人们的欢迎,使原来空手搏斗 的拳击活动有了发展。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活动传到英国。从17世纪开始,拳击活动 在欧洲,特别是英国非常盛行。

根据拳击老前辈徐德馨先生对世界拳击史的研究:詹姆斯•菲格(James Figg)促进了 英国近代拳击运动的复兴,他死后被誉为“拳击之父”。他的得意门生约翰•普罗顿(John Broughton)继承并发展了菲格的拳击事业。在1743年,普罗顿考虑拳击比赛的安全,首先 创造和使用了拳击手套,虽然这种原始手套远不如现代的拳套科学,但是比手上缠布要安全 得多了,因此拳套的出现使拳击朝着文明、科学的方向发展。普罗顿不仅首先使用了拳套, 而且还首先制定了一些比赛规则,对拳击运动健康进步地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戴 拳套成为比赛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人们对普罗顿为拳击运动变革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 评价,他成为近代拳击运动的先驱者和创始人。他逝世后被安葬在英国皇家公墓。在20世 纪30年代前后,美国有位叫乔•路易斯(Joe • Louis)的黑人著名拳击家,25次成功地卫冕 重量级拳王的称号,时间长达11年8个月。乔•路易斯逝世后,美国政府为了表彰他对现 代拳击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他被安葬在埃灵顿国家公墓,这是世界上继普罗顿之后第二位安 葬在国家公墓的拳击家。到目前为止,拳击界只有普罗顿与路易斯在死后享有这样的待遇。 在以后一个多世纪中,拳击规则不断得到修改,直到1891年始为世界所公认。

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举行的第三届奥运会上,第一次正式举行了拳击比赛,从此历届 奥运会上都有拳击比赛。1924年成立了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

拳击在国际上有两种:一是业佘拳击,一是职业拳击。奥运会、亚运会与我国举行的拳 击比赛属于业余拳击。业余拳击和职业拳击在比赛规则等方面有所不同。

业余拳击比赛原来规定为三个回合,每个回合3分钟,每两个回合之间休息1分钟。现 在国内比赛已与国际接轨,比赛规定四个回合,每个回合2分钟,两个回合之间休息1分钟。 比赛中所使用的拳套大而厚(拳套越大则保护性越好),每只重284克(10盎司)。由于比赛 时间短,拳套大而松软,运动员戴头盔,故很少出现运动员被击倒的情况。另外,运动员身穿 背心、短裤,戴头盔进行比赛。

职业拳击比赛中,双方选手要上身赤裸,由拳击经纪人商定比赛的回合。比赛在4〜12 回合之间。每个回合3分钟,两个回合之间休息1分钟。由于拳套小(每只仅重188克),比 赛回合多,时间长,比赛中常发生拳手被击倒(10秒种内不能起立而告终)的情况。职业拳 击和它进行的活动完全是商业化的活动。为此,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明文规定,职业拳手不 得参加业余比赛,业余拳击运动员也不得参加任何职业拳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我国加人WTO后,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日趋完 善,现在人们对职业拳击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并以新的视角看待它。除对黑幕交易、体育道 德败坏、伤害拳手的野蛮动作等继续予以谴责外,对拳手精湛的技术、丰富的比赛经验、超常 的体力与忍受力,及严格的医务监督等予以关注,通过借鉴学习,促进我国业余拳击运动水 平提髙。

拳击运动经过几千年无数竞技者胜利或失败后的探索、研究和追求,得以不断的发展, 今天已具有较为先进的理论体系和技术训练体系。我国不少练习过拳击的人都觉得拳击实 用,经过训练后技艺长进很快,在上肢打击速度和打击力量上尚未发现其他拳种能与之匹 敌。现在我国的散打和国外搏击比赛多运用“拳击加腿法”的打法,足见拳击对世界技击运 动的影响。

拳击比赛根据运动员的体重划分出不同的级别。业余拳击比赛分12个级别,职业拳击 比赛分8个级别。运动员要根据自己的体重参加相应级别的比赛。

业余拳击比赛的级别:




















































1.次蝇量级48千克以下
2.蝇量级51千克以下
3.雏量级51〜54千克
4.羽量级54〜57千克
5.轻量级57〜60千克
6.次轻中量级60〜63. 5千克
7.轻中量级63. 5〜67千克
8.次中量级67〜71千克
9.中量级71〜75千克
10.次重量级75〜81千克
11.重量级81千克以上
12.特重级91千克以上












































1.蝇量级50. 80千克以下
2.雏量级53. 52千克以下
3.羽量级57. 15千克以下
4.轻量级61. 23千克以下
5.轻中量级66. 68千克以下
6.中量级72. 57千克以下
7.次重量级79. 38千克以下
8.重量级79. 38千克以上

 

笫二章奉去基本站立姿势

拳击基本站立姿势就是实战相搏的姿势,它是拳击的基础,一切成绩都是建立在这个基 础之上的,因此它是拳击基本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的站姿对学习拳击技术十 分重要,如果站姿不正确,由于拳击的基础不好,不仅影响拳击技术的掌握,在实战中必定还 会影响攻防技术的发挥。

正确站姿是进攻与防守最有利的姿势,应该做到:动作自然、放松协调,这样可使运动员 在进攻时两拳都能迅速有力地出击,使对方较难防守;在防守时,暴露的受击面积最小,并不 易被对手轻易地抓住空挡而受击。正确的站姿还应身体重心稳固,步法移动灵活,进退自 如。因此我们在上拳击第一课时,就要对拳击基本站立姿势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以后日常训 练与比赛中,都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实战姿势。站立基本姿势一般都是以有力的手放在后面, 根据手脚在前后的不同,分为左势和右势两种。左手左脚在前,右手右脚在后的称为右势 (图2-1),通常对持右势的人叫做“正架子”。相反,右手右脚在前,左手左脚在后的称为左 势(图2-2),通常对持左势的人叫做“左撇子”“反架子”。我们在本书中均以右势为例。

图片1

―、两脚站立姿势

从立正开始,左脚向左侧开一步,同肩宽(或稍窄于肩)(图2-3)。

左脚向前迈一步,上步后的左脚跟约在原来的左脚尖前3〜4指宽处,左脚尖内扣约 45°左右,右脚尖(或右脚前掌内侧)点地,右脚跟翘起。从右脚尖至左脚尖和左脚跟的距离 应基本相等。左膝关节微屈,右膝关节弯屈度则较大(图2-4)。

身体左侧拉直(指定从左脚掌到左肩),上体稍前倾,从侧面看,左肩向下垂直线落在 左脚跟上,身体重心在左脚上,左脚要支持大部分体重(约占体重的70%〜80%)。肩轴线 (指左肩到右肩的连线)的投影与左脚成直角,并于直角坐标构成约45°左右的角度。这种 身体斜对对手的姿势,有利于发挥攻防技术,又可减少受击的面积,有很大的优越性。

我们从图2-5可看出,两脚内侧之间的距离,一般可保持在15〜20厘米的宽度。站立 时如果在右脚脚跟处画一条与脚掌垂直的直线,再沿左脚外缘画一条切线,这两条线延长相 交的夹角约为45°左右。

二、身体各部位要求

躯干姿势

躯干姿势要自然地含胸收腹,臀部略向内收。胸部外挺或过分内缩,会引起胸腹肌、腰 背肌等肌肉的紧张,这对于学习和提高拳击技术,或在比赛中受到对手的打击后,都将产生 不利的影响,只有躯干姿势较自然,才能使肌肉放松。这与武术“含胸拔背”等要求是一致 的。

两肩姿势

左臂弯屈举起,大小臂的夹角要小于90°,左上臂(大臂)与躯干左侧夹角约成45°, 左臂的肩、拳、肘三点距离基本相等。左拳髙度略低于左眼睛,带拳套后,视线从左拳套上面 看出去可以观察对手的动作。

右臂弯屈,大小臂靠拢,右上臂自然贴于右肋,右肘离开上体约1〜2个指距。为了 使初学者克服左拳出击时右手无意识地下落后拉,可要求右拳套的大拇指碰到下颂骨右侧 处,右肘碰到右肋,右拳和右肘作了“固定”,右臂与躯干也就相对地固定,这对初学者克服动 作缺点很有帮助。

肩臂要“沉肩垂肘”,这是为了放松肩、臂部的肌肉,在击到对手的一瞬间,可充分发挥肩 臂的爆发力。垂肘,可使左右前臂(小臂)形成两道屏障,起到保护两肋和上体的作用。平时 练习时,两肩要保持齐平,并在意识上注意向下“沉”,有利于克服耸肩紧张的毛病,两肘则注 意向下“垂”,有利于克服两肘外分的缺点。

头部姿势

拳击运动中,头部的姿势很重要。颈部肌肉要放松,稍低头,以保护好下领部位,并减少 头部受击面积,还可以使背部肌肉放松,形成自然的含胸动作。开始低头时,眼睛观察对手 可能感到不便,但逐渐适应后就会习惯。头部绝不能东摇西摆。嘴合垅。上下臼齿咬住,鼻 子呼吸。各种表情(喜怒哀乐笋)都不要在面部表现出来,在受到对手沉重打击后,脸上也不
要暴露出来,使对手猜不透打击的效果究竟如何,如果脸上暴露出吃不消或痛苦的神情,只 会增长对手的威势,使自己的处境更为不利。

拳的姿势和握法

拳的姿势:两拳拳峰都要向着对手的头部,两手四指微屈,掌心相对,空握拳(或称 虚握拳),这样手臂肌肉较为放松,在打击动作的最后一瞬间,拳头握紧,手臂的爆发力就能 发挥得更大,并可直接做防守动作——拍击或阻挡。如两手紧握成拳,且不说手臂肌肉紧张 度增加,在防守动作时,必须伸直手指由拳变掌才行,与空握拳相比,动作就不够简练。经过 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拳头的握紧与空握拳会形成条件反射的动作。两拳在身体垂直中线的 两侧,左拳的高度和两拳前后的位置,在正面形成了两道防线。

正确的握拳方法:拳击,顾名思义是用拳进行打击。正确的握拳方法如下:

摊开手掌,伸出大栂指,四指伸直并拢。

四指弯曲,指尖触及掌心并向内紧握。

拇指横着紧贴并握紧于食指及中指的第二指骨上(图2-6)。如果忽视了大拇指紧 握的作用,尽管打击技术比较正确,也容易发生栂指的第一掌骨前后两个关节(腕掌关节和 掌指关节)受伤,打击时,尤其怕对手碰到伤痛的大拇指上,这样会影响打击力量的发挥。

拳击比赛中规则,只允许拳套的前上部位(即拳峰)进行打击。用拳打击时, 手腕要直,手腕动作不正确,会造成手腕受伤。

说明

(1)在拳击比赛(或实战)中,大部分时间的身体重心应在前脚上,但有时身 体重心也可落在两脚之间,在平时练习时要注意这点。

(2)拳击基本姿势站立时的两脚距离,可以根据学员的身材条件不同而做适当变动,高个子的两脚距离要稍大些,反之,矮个子的两脚距离要小些。但两 脚距离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动作的灵活性或打击力量等产生不利影响。

反架子学员(右手、右脚在前面,左手左脚在后面者),练习时要注意动作的对称。

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1)主要的错误

两脚姿势形成“丁”字形(图2_7)。

身体重心在后脚上(参见图2-7)。

左脚尖向前,没有内扣。

左右脚站在一条直线上。

左腿挺直或弯屈过多(图2-8)。

左髋弯屈(图2-9)。

左肩对着对手(图2-10)。

肩部肌肉紧张:一肩或双肩用力向上抬起(图2-11)。

抬头挺胸,腰背肌紧张(图2-12)。

肘关节向外张开(参见图2-12)。

左右拳太低(图2-13)。

左右拳前后在一直线上(图2 - 14)。

手腕不正直(图2-15)。

练习时憋气。

(2)纠正方法:可根据技术要领反复练习,注意提髙动作质量。习拳者要相互纠正。个 别练习时亦可对着镜子练习。

图片3 图片4 图片2

 

第三章奉击步法

拳击步法不同于我们平时的走路,也不是一般的跑跳动作。拳击要求一种专门的脚步 移动的动作。在拳击中步法尽量要做到连贯流畅;步法运动时,两脚擦地滑动,身体保持放 松,让肌肉处于休息状态,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引起疲劳。

在平时训练或比赛中,双方运动员的距离不是固定的,而是处于不停顿的变化状态。在 进攻中,及时调整与对手的距离,就能击中目标;防守时,可使对手进攻的距离失调,有效地 避免来拳打击,或引诱对方出拳落空使其体力过多消耗。有目的而不停地移动,可使对手捉 摸不定,增加精神上的负担,干扰对手技战术的实施而处于被动位置。例如,前滑步与后滑 步是一对使用最多的对应步法。前滑步用来紧逼、调动对手,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迫使 对手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从而发挥自己技战术的威力,创造攻击的机会;而后滑步用来拉 开与对手的距离,使对手技战术不能得逞,从而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其他拳击步法的作用 基本上与前、后滑步相同。

拳击的打击力量与步法移动关系密切。步法移动快的运动员,加上出拳速度快,能使自 己的打击力量大大地增加,而步法移动慢打击力量大的运动员,往往出拳速度追不上对手, 常会出拳落空,即使出拳打得到对手,打击力量也大为减弱。

中外很多有名望的拳击家,他们刚踏入拳台时,都有一个举步艰难的阶段,他们都知道 应该怎样正确地移动步法,他们的错误只是移动速度稍慢一点而已。在比赛中尝到了步法 欠灵活的苦头后,他们才体会到步法的重要性。因此每一个初学者开始练习时,就要重视步 法训练,严格地按各种步法要领反复练习,并不断加以改进,逐步提高步法的移动速度及临 场应变的能力。

一、拳击步法如下

图片7 图片5 图片6

当向前移进时,右脚前掌用力蹬地,左脚先向前滑进一步,要整个左脚掌擦地滑进,随之 身体重心平稳前移,一般前滑距离在20〜40厘米左右。左脚刚滑停,右脚则迅速跟上,右脚 掌也是擦地滑进,滑进距离和左脚上步距离相同,右脚滑进时身体重心已在左脚上(或两脚 之间)(图3-2)。在滑步时要保持身体姿势不变。前滑步的距离不宜太大,应根据个人身 髙而有所不同。

图片8

(二) 后滑步(参见图3-1)

当向后移动时,左脚用力蹬地,右脚先向后滑一步,左脚跟着迅速向后滑一步,身体重心 仍在左脚上(或两脚之间)(图3-3)。其余均同前滑步。

(三) 向左横滑步(图3-4①②③)

图片10 图片9

当向左移动时,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左脚刚向左滑停,右脚则迅速跟上,身体重心已在 左脚(或两脚之间)(图3-5)。其余均同前滑步。

(四) 向右横滑步(参见图3-4)

当向右移动时,左脚掌内侧用力蹬地,右脚前掌刚向右滑停,左脚则迅速跟上,身体重心 在左脚上,其余均同前滑步(图3-6)。

(五) 斜进步

斜进步有向左、向右两种斜进步。这是在双方对峙时,为了寻找对方空隙和进攻机会,围绕着对手连续向斜前方滑动的一种步法。向右斜进步比向左斜进步更安全,滑动后处 于对手左外侧,而向左斜进步因处于对手右侧,易受对手右重拳的打击。

左斜进步(图3-7)

当向左前方45°方向移动时,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左脚刚向左前方滑停,右脚迅速跟 上,身体重心已在左脚上(或两脚之间)。其余均同前滑步,动作可连续进行,动作完成时,处 于对手右侧方。

图片11

右斜进步(图3-8)

与左斜进步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动作完成时,处于对手的左侧方。

(六)斜退步

斜退步有向左、向右两种斜退步。这是在双方对峙时,为了摆脱对方进攻与防守反击的 步法,可以围绕着对手连续进行。

左斜退步(图3-9)

图片12 图片13

当向左侧后方向移动时,左脚稍用力蹬地,右脚向左侧后方约45°斜退一步,左脚迅速 跟上,身体重心已在左脚上(或两脚之间)。其余均同前滑步,动作完成时,处于对手的右前方。

右斜退步(图3-10)

与左斜退步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动作完成时处于对手的左前方。

(七)闪开步

闪开步有向左、向右两种。这是对手猛扑过来时,为避开对手的攻击,向两侧闪开的一种步法。

向右闪幵步(图3-11)

当对手猛扑过来时,我右手可以做防守(如拍击)动作,同时我右脚迅速向右或向右后侧 移动半步,身体重心落在右脚上,整个右脚掌着地,上体随步法突然向左转体,左脚迅速向右 或向右后侧滑动,左前脚掌着地。对手扑空后,处于自己的左前方。

图片15 图片14

与向右闪开步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向左闪开时,左手可做拍击动作。动作完成后,对 手处于自己的右前方。

(八)并滑步

并滑步有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四种。这是移动距离较大,又有突然性的一种步法。向 前并滑步相对用得较多些,如左直拳击头部与左(或右)短拳配合的拳组就要运用。其他三 种并滑步则运用得较少。

图片17 图片16

前并滑步(图3-13)

当我与对手距离较远时,我右脚滑上步靠近左脚,右脚前掌着地后,立即用力蹬地,左脚 向前冲滑40〜60厘米(两个脚掌以上),右脚迅速跟上。

后并滑步(图3-14)

与前并滑步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左并滑步(图3_15)

与前并滑步动作相同,方向向左。

图片18

右并滑步(图3-16)

与前并滑步动作相同,方向向右。

(九)滑并步

滑并步可看作滑步与并滑步的结合,这是移动距离较大的一种步法,滑并步有向前、向 后、向左、向右四种。

前滑并步(图3-17)

当向前移进时,右脚前掌蹬地,左脚先向前滑进一步,整个左脚掌擦地滑进,左脚掌刚滑 停,右脚迅速滑进到靠近左脚的地方,右脚前掌着地后立即用力蹬地,左脚向前冲滑40〜60 厘米,右脚迅速跟上。前滑并步等于是前滑步与前并滑步的组合。

图片19

后滑并步(图3-18)

与前滑并步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后滑并步等于是后滑步与后并滑步的组合。 左滑并步(图3-19)

图片20

右滑并步(图3-20)

与前滑并步动作相同,方向向右。右滑并步等于是右滑步与右并滑步的组合。

二、练习方法

(一) 练习步法需掌握的要点

向后、向右的滑步是后脚先滑动,其他步法均前脚先滑动。

两脚不得同时离地(跳起)。

两脚滑动的距离应该相等,身体重心移动要平稳。滑动后要保持基本站立姿势。

步法练习先易后难,在熟练掌握前、后滑步,向左、向右横滑步的基础上,再练其他的 步法,有的步法还需与拳法配起来才行。

(二) 拳击步法的练习方法

拳击步法站立后,两手自然下垂体侧做滑步练习先逐一学习四种基本步法,较熟练后,前滑步和后滑步相结合练习,向左横滑步和向右三步,退二三步

练习前、后滑步时划一条直线,练习者的前脚沿直线滑动(图3-21);而练习向左、向右 横滑步时划一条横线,练习者的前脚沿横线滑动(图3 - 22),还可以划一个“十”字(图3 - 23)。练习各个方向的滑步动作。

图片22

初练步法时,眼睛会不自觉地看着步子移动,这时可作自我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移动时两脚是否先后擦地滑行?身体重心是否平稳?

移动后两脚位置是否保持原来姿势?两脚有没有并在一条直线上?左脚是否内 扣?身体重心是否在左脚上(或两脚之间)?

拳击基本站立姿势的滑步练习

开始时还可以允许看脚移动,但练习一段时间后,就应要求一定要眼看前方,并根据教 练的手势或口令迅速变换方向。

 

其他练习方法

进退练习:两人一组,面对面以拳击基本姿势站 立,相距2〜3米,进行前后滑步练习:甲进,乙就退;甲 退,乙就进。3〜5分钟后,两人对调练习。

镜面练习(图3-24):两人一组,以下面的方式 进行滑步练习:甲进(退),乙跟着进(退);甲向左(右)横 滑步,乙跟着向右(左)横滑步。甲的动作不要太快,乙根据甲的动作迅速作出反应。练习 3〜5分钟,两人对调练习。练习时不要超过活动范围。

踩脚练习(图3-25):两人一组,面对面相距一步,以拳 击基本姿势站立,听到教练“开始”的口令后,在滑动中用左脚互 踩对方的左脚,并力争不给对方踩到。如踩到左脚后便迅速滑 开,继续练习。踩脚时要始终保持拳击步子和姿势,上体放松,左 脚不能离开地面,也不要伸得过远,身体重心可以有变化。练习 时每组2〜3分钟,休息1分钟,共3组。

图片23

三、主要动作错误及纠正方法

(一) 滑步中主要的动作错误

在快速移动的滑步时,有单脚离地(跨步)的情况。

两脚滑动距离不等,主要是后脚跟进的距离过大或过小。

滑步时前脚脚尖向前,后脚脚跟着地。

身体重心移动不够平稳,滑步动作的整体性差,有时身体重心落在后脚上。

两脚在一条直线上作进退动作。

滑步时不能保持拳击基本姿势,两拳下落过多,两膝弯屈过大等等。

(二) 纠正方法

反复讲解动作要领,教练正确示范,对练习者的各种错误动作给予针对性指导。

浏览98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