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拳属于远距离拳法,它是指从出拳到被击目标,拳头是作直线运动的一种打击方法。
在直拳技术中,有左直拳和右直拳两种。左、右直拳均可用来打击头部与胃部(上体)。
左直拳打击的预备姿势与拳击基本站立姿势相同,对手不能预测左直拳何时出击,出拳 时身体转动角度又很小,因此它的打击具有突然性。同时身体斜对着对手姿势,决定了左拳 与对手的距离较近,左直拳打击到对手的距离也较近,如果左直拳技术较好,防守者因反应 时间极短,往往来不及作出防守动作而被击中。左直拳进可攻,退可守,它是拳击的关键拳。 左直拳技术掌握发挥得好,就等于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进攻时,可控制比赛的节奏,并与其 他拳法配合,向对手发动“潮涨式”的攻势;防守或体力下降时,可以制止并破坏对手的攻势, 对手的进攻就不会得逞。根据统计资料表明,一场拳击比赛中的左右直拳约占总拳数的 70%左右,而左直拳(击头、击胃)又约占左右直拳的70%左右。左直拳打击要以头部为主, 因此,左直拳技术的精益求精对拳手来说是何等重要。
右直拳是一种打击力量大,对对手威胁大的拳法。右直拳打击时要把体重“摔”出去,参 与打击的质量大,加上右直拳打击速度较快,通常畢被称为远距离的重拳或主力拳。但身体 姿势决定了右直拳到对手的距离较远,右直拳打击到对手的距离也较远。打击时身体转动 角度较大,这样身体转动所花的时间就相对要多一些,因此打击时易被对手察觉,右直拳打 击时没有左直拳那样的突然性。
右直拳打击时用力猛,动作幅度大,如果击不中打击目标,就会失去身体平衡,容易陷人 被动地位。有经验的运动员不轻易击出右直拳,只有左直拳创造了打击机会,分散了对手的 注意力,使其暴露出空挡或在左直拳击中后,才果断、迅速地跟用右直拳重击。熟练、有效地 运用右直拳,可以使运动员增强比赛的信心,有时还能取得“一拳定乾坤”的决定性胜利。
第一节左直拳击头部
一、打击技术
(一) 预备姿势
与拳击基本站立姿势相同。
(二) 动作要领
左脚快速蹬直(因左膝微屈,或者说左脚已近于伸直,故左脚蹬直动作极小),左髋关节 向右前转动,左肩随左髋关节转动而向右前转动,并积极向前面的打击目标顶出,身体重心 略前移,左臂随左肩向前转动而放松地向前直线伸直,在击到目标的一瞬间,左拳向内转 45°〜90°,拳头握紧(图4 - 1 - 1①②③)。左拳击到目标的瞬时姿势:从侧面看,左肩向下的 垂直线在左脚尖上。身体左侧的各关节——踝、膝、髋、肩,左臂的各关节——肩、肘、腕和拳,各拉成一条斜直线。右拳、右臂姿势不变,右胸稍含,右肩基本不动。打击时右脚不动或 滑至左脚旁,右脚尖随左直拳打击动作而适当转动。打击后左臂迅速直线收回,左膝微弯 屈,肌肉放松,迅速还原成拳击基本站立姿势。
左直拳打击时,身体重心始终在左脚上,身体的转动可视为以身体的正中垂直轴(严格 说来是以身体正中稍向左处)为转动轴(图4-1-2)。
(三)说明
在实战或比赛中,为了更抓紧打击的时间,左直拳(或右直拳)击到头部的一瞬间,左 拳(或右拳)可以不向内转动。
在左直拳击头相当熟练的基础上,再进行左直拳二次或三次连击技术的训练。
二、练习方法 (一)左直拳击头部的打击技术
转动专门性练习
两脚开立同肩宽,两手自然下垂身体的转动(图4-1-3①②)。
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臂屈肘,两上臂贴于两肋旁,两手空握拳,放在下颌左右两侧的转动(图4-1 -4①②)。
拳击基本站立姿势,左髋部向右前的身体转动(图4-1-5)。
说明:髋部转动时,两肩要作相应的转动,例如,左髋向右前转动时,左肩就要转到前面,身体重心移到伸直的左脚上,身体左侧拉直,左(脚)实右(脚)虚;右髓向左前转 动时,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如果转动不协调,教练可在背后两手扶住练习者髓部帮助转 动(图4-1-6),练习者对动作有体会后,就让他们直接练习。转动时,两脚掌都不要粘 动。
体会左直拳发力动作
在墙壁前面,按拳击基本姿势站立,左掌轻推墙壁,根据左直拳发力顺序:蹬腿、转 髋、顶肩,左掌随之推顶墙壁。发力要短促有力,左肩向前转动的幅度较小。
教练站在学员前面,左掌顶住学员的左肩,要求同上(图4-1-7)。
直线的出拳和收拳练习
拳击基本站立姿势后,两拳空握,身体不动或稍微转动,左臂 向前面的目标伸直、弯屈,在不用力的情况下,左肘、左拳作直线 来回运动。
左直拳击到目标瞬时姿势练习
在身体左侧拉直的前提下,左肩向前顶出,左臂向前伸出,同 时稍含胸,右肩保持不动。练习者要有失去重心的感觉,左脚趾 要抓地,左脚跟不能离地,同时用心体会左直拳的打击距离应为 手臂长度加上躯干前移的距离。
空击(动作要领同前,略)
图(1)原地徒手空击。打击时不要过急,应一次一次地打击, 用心体会动作要领,出拳后要恢复原来的身体姿势。
(2)左拳触及标志物的空击。标志物(如毛巾、树叶等)略高于打击者的下颌,量好打击 距离后,仍要一次一次地放松打击,左拳刚好触及标志物,如左拳没有碰到,说明左直拳打击 的距离太近。初学者在打击时常会后脚跨前一步,这样会使出拳时身体失去重心,但能充分 利用体重参与打击,只要迅速收拳和左膝微屈,肌肉及时放松,就能保持身体平衡。
手靶(以手掌为打击的靶子)练习
定步手靶练习。要求两人同练。一人戴靶套(可用拳套、棉手套代替),两手位于体 侧或肩前,另一人练习左直拳打击。耙套略髙于打击者的下颌(图4-1 -8),另一种手靶可 采用的姿势如图4-1-9。
上步的手耙练习。练习方法基本同上,打击时要上半步至一步,约半个脚掌至一个 脚掌的距离,上步后立即做左直拳的打击动作,右脚同时跟上半步。
移动中的手耙练习。练习方法同上,戴靶套者可向前、后、左、右各个不同的方向任 意移动,但移动的距离、角度不能太大。练习者应迅速调整距离出拳。
说明
拳击训练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先进行分解练习,后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 在进行原地左直拳击头部的练习时,首先要作大量的转动专门性练习与分解练习,在体会正 确发力和出拳路线后,再学习左直拳击头的完整动作。通过训练,动作的质量提髙:练拳者 获得了出拳的速度,增大了打击的力量,还能较准确地判断打击的距离。如果一开始就急于 用完整动作出拳打击,必然会影响动作质量,还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
原地徒手空击练习是为了掌握正确的发力顺序,身体各部分应紧密结合。为了保 证打击的速度,每一次打击前都要充分放松肌肉,每组打击次数不宜过多,约20次左右。上 步或移动中的手靶练习不到打击距离不要出拳,上步后应立即打击。
拳击训练要贯彻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练拳者应选择对拳 击专项技术有促进作用的其他练习,组成全面身体训练的内容。在左直拳击头部练习时,如 果左手爆发力不足,可采用左手投掷轻实心球、手榴弹、扣排球、上手发球等来发展肩带肌肉 群的力量,左手运球、投篮以及体操中的肋木练习、武术中的踢腿转髋等可有效地发展肩、髋 的灵活性,而要发展腿、髋肌肉群的力量,则可采用田径中的各种跳跃练习。
(二)左直拳击头部的连击技术
左直拳二次连击头部的技术,要求第一次左直拳击对方头部时,打击速度要快,而打 击力量较小,这样左臂就能迅速弹回,左拳回到一半左右的距离时,马上进行第二次左直拳 打击,并把打击的速度和打击的爆发力结合起来。第二次左直拳打击的技术动作与第一次 左直拳打击相同。
练习时可按以下要求做:
徒手左直拳二次连击。
左直拳二次连击的手耙练习(参照前“手靶练习”)。
左直拳二次连击的人耙练习。在学习右手防守的拍击、阻挡技术后,作人靶者可交 替使用拍击和阻挡的防守技术。
左直拳三次连击头部的技术
三次连击和二次连击的技术要求基本一致,第一次和第二次左直拳要放松、快速,第三 次打击把打击的速度与力量结合起来。练习方法同上。
三、常用的右手防守技术
(一)阻挡
预备姿势
与拳击基本站立姿势相同。
动作要领
练习者的右手位于下颌右侧,当对手击我头部时,我右手掌心 转动向前并手掌张开,在下颌前5〜10厘米处阻挡对手的来拳。 这样做还原基本姿势快,也不会因手掌前伸过多而暴露头部右侧 的空挡。阻挡时,右掌和身体适当后引,以缓冲打击力量,身体重 心要稍落在右脚上,右肘不要离肋太远(图4 - 1 - 10)。阻挡是防 守对手重拳有效、安全的方法,但它不改变对手出拳的线路。
(二)拍击
预备姿势
与拳击基本站立姿势相同。
动作要领
图4-1-10 练习者右手位于下颌右侧,当对手左直拳击我头部时,在我下颂前5〜10厘米处,我迅速张开右 掌并向左拍击对手左手腕外侧,同时右脚略向右侧或右前方滑半 步(亦可站立位置不变),身体重心稍落在右脚上(图4-1 -11)。
拍击后,右手迅速弹回原处。并还原成空握拳姿势。右手向左拍 击时,不要超过头部的范围,如果拍击距离过大,不仅毫无意义,还使右手还原时间长而使头部右侧容易受击,右手向左拍击时,还应注意右肘护右肋部。拍击可以改变对手出拳的路线,但对手 如发重拳,用拍击动作就有一定的风险。
阻挡与拍击动作的练习方法
徒手练习:初学者先不戴拳套作拍击或阻挡的练习。防 守动作掌握后,在教练员口令下练习,练习者要根据口令及时变换阻挡或拍击的动作,防守 动作相当熟练后再戴拳套练习。
模拟性练习:甲乙两人为一组,相距3〜4米,在左直拳打击不到的情况下,甲作左 直拳击头部动作,乙立即用阻挡或拍击动作防守。每组15〜20次后,两人动作互换。
人靶(以人为打击的耙子)练习
定步人靶练习。甲伸出左直拳量好打击距离后,左臂收回,并作左直拳击头部动作, 乙用右手阻挡或拍击动作防守,每组15〜20次后,两人动作互换。
上步或移动中的人靶练习。练习方法基本同上,在活步中练习,两人均要按拳击步 法进退或左右移动,初练时,打击者常会不到距离就出拳(击空),防守者也会发生判断失误, 经常练习就会步法灵活且目测能力提高,逐步减少出空拳或防守差错的情况。
说明
右手阻挡、拍击是拳击常用的防守技术,学习防守技术是为了“以柔克刚”,就是用 最小的力量来消除对手较大的打击力量。防守时应避免与对手的打击力量硬顶。只有牢 固、熟练地掌握防守技术才能克服实战时的恐惧心理。
如对手打击力量较大,阻挡的时间、距离、力量等掌握不好,右拳套可能被弹回来击 中自己的面部,这种间接命中也会引起战斗力下降。拍击是“四两拨千斤”,但拍击时间的准 确性和动作的协调性等要求较高。阻挡或拍击时应注意不要妨害本人的视线。
各种人靶练习都要在防守动作熟练后进行,防守者逐步做到看拳击来不眨眼。
四、迎击、格挡、闪躲
击攻防结合的手法。格挡与闪躲是防中带有攻击性的动作◊格挡动作是在对手迸 攻路线上进行拦击,便于主动性反击。闪躲动作常结合迎击拳法,给对手更大的威胁,但格 挡与闪躲动作要求运动员有超前的攻防意识,如果判断失误,会遭到对手的打击。
(一)迎击
预备姿势
与拳击基本站立姿势相同。
动作要领
当对手左直拳击我头部时,左拳将到我下颌,我右手在下颌 前阻挡对手的来拳,并利用对手的右手后拉动作,同时用左直拳 打击对手的下颌(图4-1-12)。
迎击练习法
预备姿势:甲乙两人互用伸直的左直拳量好打击距离后,左 臂收回。
甲乙双方听到教练的口令或哨声后,同时用左直拳迎击。每组15〜20次。
甲乙两人作好迎击预备姿势后,甲不动,乙后退两步,在上第二步时,甲乙双方同时用左直拳迎击。每组15〜20次后,两 人动作互换。 图4-1-12
甲乙两人作好迎击预备姿势后,甲乙同时后退两步,在上第二步时,双方同时打出 左直拳迎击。每组15〜20次,稍作休息,便继续练习。
说明
迎击可以看作左直拳击头动作和右手阻挡动作的结合,但练习时要分清打击和阻 挡的动作,两手不能都向前推出,从而影响打击距离与打击的力量。
迎击时主要抓住迎击的时间,并要有打击的速度,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打击力量。
实战时,如果发现对手出左直拳击头,右手下落或后拉,就可以运用左直拳迎击的。
(二)格挡
预备姿势
与拳击基本站立姿势相同。
动作要领
当对手左直拳击我头部时,对手的左直拳至少已打出三分之 二以上距离,我头部先向前迎着左拳,然后头和上体迅速向左前 作闪躲动作,同时我左脚上步,用右前臂前伸格挡对手左前臂内 侧(图 4-1-13)。
说明
对手左直拳至少已打出三分之二以上距离,才能用右手 图4-1-1 格挡。如格挡过早,对手可以改变拳法,格挡就做不成了。
向左前闪躲的动作要领
对手左直拳击我头部时,左拳将到下颌,我头部先向前迎着左拳,然后头和上体迅速向 左前作闪躲动作,使对手左直拳擦过右耳朵而打空(图4 - 1 - 15)。
格挡时身体重心在略弯的左脚上,格挡右臂应保护好头部。
练习格挡动作有个过程。开始练习时,同伴的左直拳击头速度放慢一些,便于做好 右臂的格挡动作,格挡动作熟练后,同伴的左直拳击头速度可以快一些,最后才能在实战中 运用。
(三)闪躲
预备姿势
与拳击基本站立姿势相同。
向右前闪躲的动作要领
对手左直拳击我头部时,左拳将到下颌,我头部先向前迎着左拳,然后头和上体迅速向 右前作闪躲动作,使对手左直拳擦过左耳朵而打空(图4 - 1 - 14)。
闪躲练习法
两人一组,甲作左直拳打击的瞬时姿势并静止不动,乙在甲的左拳前以拳击基本姿 势站立,并按动作要领练习,即头部先迎拳再向右(左)前闪躲动作,每次闪躲后都要恢复原 来姿势。每组练习15次左右。然后两人动作互换。
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甲用伸直的左直拳量好打击距离后,左臂收回。然后作下 列练习:
听到距离口令或哨声后,甲以慢速的左直拳打击,并在练习中逐渐提高打击速度,乙 要按照技术要领作向右(左)前闪躲。练习方法同上。
教练不发口令或哨声,让学员自己作上述练习。为了由易到难,逐步提髙闪躲动作 的难度,开始时,如乙向右前闪躲,则甲以较快的左直拳向乙左下颌处(下颌正中和左耳的中 间处)打击。练习方法同上。
在定步中,甲以快速的左直拳向乙下颌尖打击,乙作闪躲动作。练习方法同上。
在活步中作上述练习。并注意:甲左直拳打击时的距离不能太近,开始时,应一次一 次地打击,不要进行连续打击;乙不要求每一次都要作闪躲动作,可以和右手阻挡、拍击、格挡等结合起来。
说明
闪躲是髙难度的技术动作,不是在掌握了右手防守技术和防反技术后,就可以紧接 着学习闪躲动作,而要经过较多的实战,并取得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后,练拳者的判断能力和 技术水平较髙,再学习闪躲动作较适宜。
闪躲时应正确掌握时机、距离,并熟练运用闪躲动作,逐步要做到与还击拳法紧密 结合,以充分发挥还击拳法的威力(实质上,这也是一种迎击拳)。而头部东摇西摆式的“闪 躲”(应称“躲避”更为确切)是无法迅速还击的,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头部的正确姿势。
向右前闪躲时,身体重心在左脚上。向左前闪躲时,身体重心亦在左脚上。由于向 左前闪躲得动作幅度较大,还要防止对手右拳打击,因此动作难度更髙,危险性更大,应该在 熟练掌握向右前闪躲动作的基础上,再学习向左前闪躲的动作。
学习闪躲动作因判断错误等,头部仍会受到对手的打击。对手左直拳技术好,打击 速度快,就不易完成闪躲动作,同时头部所受的打击也会较多。练习时要循序渐进,并控制 左直拳的打击力量。
运动员在熟练掌握闪躲动作后,在实战中还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发挥出平 时的训练水平。
左(右)直拳击头的右(左)手格挡动作与右直拳的向右(左)前闪躲等动作,都可按 上述闪躲的练习方法进行。
五、防守和还击动作
(一)右手阻挡,左直拳还击对手头部(阻挡-还击)(图4 - 1 - 16①②)
(二)右手拍击,左直拳还击对手头部(拍击-还击)(图4-1-17①②)
(三)右手阻挡,左直拳迎击对手头部(迎击)(参见图4-1-12)
(四)右手格挡,左任意拳还击
左直拳还击头部。
左下平勾拳还击胃部。
左侧勾拳还击头部(图4-1-18①②)。
(五)右手拍压,左任意拳还击
对手左直拳击我头部时,我右手作拍击动作并继续压住对手的左小臂(最好压住对手的 肘部),同时右脚向右侧或右前侧上步,接着用左任意拳还击。
说明:
右手拍击和右脚向右侧或右前侧上步,两个动作要合为一个动作,身体重心在右脚上。 如果战术性地变为反架子,就是右脚向前侧上步时超过左脚,右手压住对手左肘后,左拳可 以连续打击,如左直拳、左下平勾拳(图4-1-19①②)、左侧勾拳。步法可见图4-1-20。 (六)向右前闪躲 闪躲后的还击拳法如下:
左直拳迎击对手胃部(图4-1-21)
闪躲同时左直拳迎击对手胃部。两个动作应合为一个动作。
横“劈”的右直拳还击头部(图4-1-22)
向右前闪躲后,右脚向右前侧上一步,蹬直右脚,身体拉直,用横“劈”的右直拳还击对手头部。
短拳拳组
右下平勾拳击胃部——左侧勾拳击头部(图4 - 1 - 23①②)。
右下平勾拳击胃部——左下平勾拳击胃部——右侧勾拳击头部(图4 - 1 - 24①②③)。
(七)向左前闪躲
闪躲后的还击拳法如下:
右直拳迎击对手胃部(图4 - 1 - 25)。
右直拳迎击对手胃部——左侧勾拳击头部(图4 - 1 - 26①②)。第一拳迎击稍轻,是 为了吸引对手向下防守,第二拳是预定目标,打击要重。
短拳拳组
左下平勾拳击胃部——右侧勾拳击头部(图4-1-27①②)。
左下平勾拳击胃部——右下平勾拳击胃部——左侧勾拳击头部(图4-1-28①②③)。
{八)向后移动
对手左直拳击我头部时,左拳将到下颌,我左腿收回小半步,靠拢右脚(或右脚迅速向后 小半步),使对手左直拳在头前打空(图4-1 -29)。向后移动的还击拳法如下:
左直拳还击头部。利用对手左直拳刚收回的时机,左脚迅速上步用左直拳还击头部 (图 4 - 1 -30)。
2•利用对手左直拳刚收回的时机,右直拳跟着还击(图4-1-31)。
说明
移动后的身体重心要落在右脚上。向后移动要有整体性,上体不要后仰,以防对手连续左直拳进攻。
向后移动的步子不能过大,刚移动到对手的打击距离外,就要立即还击。
注意左直拳和右直拳还击时的身体重心。
六、主要动作错误及纠正方法
(—)出拳时只用左臂的力置
产生原因
出拳者想以最快速度打出左直拳。
发力顺序不明确,没有掌握身体转动的技术。
纠正方法
反复讲解左直拳击头部的动作要领,蹬腿、转髋、顶肩后,最后加上手臂的力量,要 注意依次用力。
多做转动的专门性练习和诱导性练习,然后再学习完整的左直拳击头部的打击动作。
(二) 左直拳推击
产生原因
身体转动和手臂打击配合得不好。
左臂肩带肌爆发力差。
纠正方法
多做徒手不用力的空击,发展必要的身体素质,增强肩带肌肉群的爆发性力量。
(三) 左直拳打击前的左拳后拉动作
产生原因
有意或无意地想增加左直拳的打击力量。
纠正方法
每一次左直拳打击都要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控制左拳不后拉。
(四) 最后打击时右肩猛力向后拉(图4-1-32)
产生原因
想增加打击的速度和力量。
想增加打击的距离。
纠正方法
打击时注意右肩、右胸的姿势,或练习时教练员在身后抵住练习者的右肩。
(五) 实战或上步打击时,左脚过分前伸,或左脚弯屈(图4-1-33)
产生原因
上步过大和打击动作结合不好。
实战时存在恐惧心理。
纠正方法
严格控制上步距离,上步后注意左脚蹬直。
多练手靶、人靶和条件实战,熟练掌握防守技术,以减少恐惧心理。
(六) 左前臂向下“摔”臂
产生原因
手靶太低或左拳打击得太低。
纠正方法
打击目标和手靶位置要放得适当。
根据动作要领练习,克服“摔”臂打击的缺点。
(七) 拳击基本站立姿势错误而引起的动作错误
错误及危害
左膝弯屈过多——打击时左脚蹬直时间过长,容易被对手察觉,失去打击的突然性。
左膝伸直——打击时不能利用左脚的蹬力。
左髋弯屈——发力技术用不上,只好用身体的前冲力打击。
左肩顶在前面^^打击时左肩没有发力距离,不能利用身体转动的力量。
左拳位置过低——发力动作与左臂出拳不易结合得好。
产生原因
没有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或产生错误动作后没有 及时纠正。
纠正方法
重视基本动作的训练,扎扎实实地苦练基本功。
(八) 肌肉控制能力差而引起的动作错误及危害
错误及危害
打击时右手下落或后拉(图4-1-34)——易受对手迎击。
左拳或双拳抖动——是打击的多余动作,易暴露出拳的 意图。
打击后身体重心移到后脚——易受对手迎击。
打击后左拳收回的速度太慢——影响第二次打击的速度。
打击后左肩仍顶在前面——影响第二次发力动作。
—肩或双肩抬起,肩部肌肉紧张——影响打击速度。
产生原因
左直拳的技术较差或练拳者的身体协调性较差。
纠正方法
结合训练,安排一些提髙身体协调性的练习。
根据书后面的“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从中选择有关的练习。
第二节左直拳击胃部
打击技术
(一) 预备姿势
与拳击基本站立姿势相同。
(二) 动作要领
两脚用力蹬地,上体以髋部为横轴向右前猛力冲倒,同时两膝和髋部积极弯屈,左拳对 准对手的胃部放松地直线打出,在左拳击到目标的一瞬间,左臂伸直,左拳内转90°,拳心向 下,拳头握紧(图4-2-1①②③)。左拳击到目标的瞬时姿势(图4-2-2):从侧面看,左肩向下的垂直线在左脚尖的前面,比左直拳击头部左肩下的垂直线更向前。击胃时,上体前 倾,两肩处于同一平面上,左臂与头部靠拢,右拳、右臂姿势不变。打击后,左拳迅速按原路 线收回,身体直起还原,并立即恢复预备姿势。
左拳直击胃部的身体重心始终在左脚上,并可视为以髋部的横轴为转动轴。
二、练习方法
(一) 左直拳击胃部的身体姿势
鞠躬练习
两人一组,相距3〜4米,面对面以拳击步法站立,两手自然位于体侧,甲的头对准乙的 胸部左侧做弯腰鞠躬动作,鞠躬时要上体向前冲倒并屈膝屈髋,头部不低于乙的左肘。鞠躬 后,上体抬起,眼视前方,身体重心仍在左脚上。
以拳击基本站立姿势做上述练习
鞠躬前,眼睛看着对手的头部,但眼睛的余光要顾及胃部。
(二) 左直拳击胃部的完整动作
原地徒手空击(动作要领同前,略)。
手靶练习(图4-2-3)
定步手靶练习。甲戴靶套位于体侧,靶套与胃部同高,乙练习左直拳击胃动作上步的手靶练习。
移动中的手靶练习。
说明
教练员在讲解比赛规则时要强调拳击是一项体育运动,经常对运动员进行体育道德品质教育,指出如果击胃时打击在裤 带以下部位,并造成后果者要取消比赛资格。
做“鞠躬”练习时,腰部应放松,与平常的鞠躬没什么两样。
左直拳击胃后,如没有恢复拳击基本站立姿式,就不要急于做第二次击胃动作。
(一) 右肘部阻挡
预备姿势
与拳击基本站立姿势相同。
动作要领
当对手左直拳击我胃部时,我右膝、右髋稍弯屈,右肘下沉并 积极向左移动,用肘关节处的前臂外侧部位(或右臂近肘处的部 位)阻挡来拳,同时身体略收腹并稍作转动,身体重心落在右脚上 (图4-2-4)。右肘阻挡时,与上体约2〜3个指距。右肘不可贴 于上体,以防打击力量传递到上体;右肘也不能离上体太远,以防 左拳滑进击到上体。阻挡后,身体和右肘迅速恢萬原来的姿势。
(二) 右手向下格挡
预备姿势同上。
动作要领
按拳击基本站立姿势站立后,当对手左直拳击我胃部时,我 以右肘关节为支点,右手经体前自然下落,用右前臂部位(右前臂 外侧或尺骨部均可)格挡掉对手的左前臂,同时上体稍做收腹动 作,身体重心落在右脚上(图4-2-5)格挡后,迅速恢复原来的 身体姿势。
右肘部阻挡与右手向下格挡动作的练习方法徒手练习。
模拟性练习。
人耙练习。在定步人靶训练中,一人先量出左直拳击头 部最长打击距离后,再做左直拳击胃部的打击动作。
上述练习方法可以参考左直拳击头部中“常用的右手防守技术”相应的部分。
说明
右肘阻挡是左直拳击胃部最常用的防守技术,同时也可防守左下平勾拳击胃部,因 此一定要熟练地掌握。在实战中相当熟练运用右肘阻挡的基础上,再学习右手向下格挡技 术。
在上述两动作防守时,身体都要稍收腹。身体右侧不要向前转出超越身体左侧,更 不要用右肘向前做硬顶的动作。
四、防守和还击动作
(一)右肘部阻挡,左侧勾拳还击头部
对手左直拳击我胃部,我身体稍作收腹动作,用右肘部阻挡来拳,接着用左侧勾拳还击对手的头部(图4-2-6①②)。
说明:
右肘阻挡后,利用对手还没有恢复还原姿势,用左侧勾拳还击头部。如还击距离不够,可用中距离的左侧勾拳(左上臂与前臂的夹角大于90°)还击。阻挡与还击时身体重心有变化。
(二)右手向下格挡,左上勾拳或左侧勾拳还击头部
对手左直拳击我胃部时,我右手下落格挡住对手的左前臂,接着用左上勾拳或左侧勾拳
还击对手的头部(图4-2-7①②)。
(三)向后移动
对手左直拳击我胃部时,我向后稍作移动,使对手左直拳击胃打空,接着用左直拳或右 直拳还击对手的头部(图4-2-8①②③)。
说明:
左直拳击头部防反中“向后移动”的三点说明同样适用于此。
通过左直拳击头部和左直拳击胃部教练法较详细的论述,为了避免重复,在下面的拳法 介绍中仅列出不同的练习方法,读者可以按照左直拳的教法步骤,逐一地对照练习。
五、主要动作错误及纠正方法 (―)上体前倒过多,左拳击到腰部以下(图4-2-9)
产生原因
鞠躬练习做得太少,不能控制身体的弯屈度。或手臂打 击方向不正确。
主观上想能打击得重。
纠正方法 多做鞠躬和空击练习。
(二)左拳击到对手的右肘上(对手不必防守)
产生原因
头部向对手的胃部鞠躬。
纠正方法
掌握好鞠躬方向,并进行打击。正确的鞠躬应向对手胸部的 图4-2-9 左侧方向。
(三)击胃后恢复站立姿势慢
产生原因
动作弹性及快速协调能力较差,或没想到对手防守后要还击。
纠正方法
多做加快身体起立速度的练习。
(四) 打击前眼睛盯着对手的胃部
产生原因
与新手的心理因素和技术水平等有关,他们不看目标打击感 到很不放心。
纠正方法
打击前眼睛看着对手的面部,但眼睛余光要顾及胃部。
浏览2,6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