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抗击打能力的具体训练方法
抗击打能力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当正视这种素质增长的自然难度,教练应务必进行指 导和监督。无论是拳手还是教练,都应当明白只有科学的苦练才是真正获得成功的正确途径。
李小龙的抗击打能力训练从整体上来说,可分为四步:实心球练习法、排打法、自身对抗打击法 和专项硬度练习法。现分别介绍如下。
实心球练习法
用实心球进行训练,除了锻炼人的抗击打能力外,还对锻炼练习者的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肌 肉收缩的协调性和动作的灵敏性都有重要作用。很多运动项目都用它来进行辅助训练。
推、抛实心球练习
练习时可两人一组,双方互相将球推向或抛向对方的腹部或其它部位。双方的间隔是2 ~ 4 米,推或抛球时用力大小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接球者在接球的瞬间要收缩腹部,在球与身体接触 的同时用两手将球接住,这样反复、经常的练习,可锻炼腹部或其它受击部位的抗击打的能力。
具体训练时,推球者可先向前跨一步,同时用力伸直双臂,
将球推向练习者的腹部;练习接球时需集中精力,使球恰到好 处的击中自己的躯体(图677、图678)同时又将球抱住;等抛球 击腹部适应后,可循序渐进地抛球击心窝、肋部及额角等薄弱 部位,全面提高自身的抗击打能力。
用实心球落打腹部练习
训练时,练习者仰卧于垫子上,两腿半屈,头部稍抬离垫子 面,两臂半屈置于腹部两侧,准备接落下来的球。随后,陪练者 持球对准练习者的腹部将球松开(图679),使实心球落下击中 练习者的腹部(图680、图681)。球的重量要因人而定,初学者 开始练习时最好用较轻的球,以后再逐渐加重。当球落下撞击腹部时,练习者要发声助力或用鼻子将气呼出。
排打练习法
(1)单人排打法
练习排打的器械可选用帆布制造的长筒型砂袋,练习一段时间后再换用木棒或木板进行训练。 训练时,可根据自己锻炼的目的和需要,将身体头颈部(图682、图683)、肩臂部(图684)、肋胸 部(图685、图686)、背腰部(图687、图688)、腹胯部(图689)、膝胫部(图690、图691),以及足背部 (图692)等部位依次进行排打。排打的顺序通常是由上而下进行,也可对身体抗击打能力最差的 部位,进行身体局部的专门性练习
(2)双人配合排打法
训练时,可让陪练者以同样的站立姿势和方法相互轮换用砂袋(木棒)进行依次排打,以弥补个 人练习中的不足之处。
对抗打击法
这是当排打功法练到一定程度后,再进一步提高的练习法。它可以自己进行练习,也可以在陪 练者的辅助下进行训练,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在“受击”时的一瞬间,都应借助“丹田”的整体力量发声、呼气,以声助力。
(1)头面部打击法
训练时,练习者可戴上拳套(图693),对准自己的头部或额角进 行由轻至重、由慢至快的连续击打(图694)。无论力量的轻重与大 小,在受击时都不要眨眼,本练习手段是纠正在搏斗中眨眼这个弊病的最佳方法之一。
当练习者在对自己的击打适应后,再让陪练进行击打(图695),但需注意力度,也就是用力要从安全角度出发
(2)躯体打击法
训练时,练习者可先轻握拳头(图6%),对准自己的身体进行轻度击打,也可戴上拳套进行连 续击打,当自己逐渐对重击适应后,可再由陪练者出拳(图697)或出腿(图698)进行循序渐进的击 打,从而由训练逐渐向实战进行过渡。
4.关节专项硬度练习法
(1)拳头硬度的练习
对于人类来讲,最为灵活而有效的攻击武器可算是拳头了。对于李小龙来说,虽以脚上功夫出 名,但也十分重视手法的锻炼,早在他的少年时代,就经常用拳头击打板凳或桌椅,用以练就拳头上 的硬度。
当李小龙成年后,即在确定了以武术作为自己的职业后,他更加快了把重要关节武器化的进 程,因此他甚至用拳头击碎木板,猛力撞打墙壁或铁板。在苦练拳头硬度的同时,他还深研出拳的 原理与要诀,他认为拳头击出时,应先“拧腰、顺肩、急旋臂”,使力量“发于脚、送于腰、传于肩、催于 肘、达于手”,在击中对手的一刹那间,才迅速紧握拳头,把全身的力道凝聚在拳面上,发于对方身上。
(2)胫骨硬度练习
胫部一般被碰到就有很痛的感觉,况且搏击运动又常常以胫骨来阻挡对手的重腿打击,并以胫 骨为力点去撞、扫、踢对手,所以应特别重视对胫部硬度的练习。
具体训练时,可先用砂棒进行排打,待具有一定的基础后,用酒瓶进行敲击训练(图699),然后 再进行金属棒滚压训练(图700),从而进一步强化胫骨的硬度;最后,可让陪练者进行轻度的踢击 练习(图701),一步步向重踢过渡。
脚上的杀伤力练习
相比之下,李小龙的脚上杀伤力是最为出名的,然而练习起来进展却较慢。好在,他有李俊九、 劳力士、艾柏加、朱瑞等数位世界一流大师对其进行最佳指导,使其腿法集诸家之大成,自然高人一等。
据朱瑞说,李小龙刚认识他时,连一块木板也击不碎,但是4个月后,他击碎的木板要比朱瑞还 多。后来,表演踢木板便成了李小龙的拿手好戏之一。新闻媒介对此的评价是:“李小龙能把天空 踢碎!”(图702~图704)。
第十七节截拳道素质训练中的眼法训练
在李小龙拍摄的电影打斗镜头中,他能轻松地避开对方快速的拳打脚踢,然后大喝一声,就把 包围着他的众多对手接二连三地打倒在地。当然电影的表演难免有夸张的成分,但象他这种修炼 程度甚高的人,能一眼看出对手的动向,实也不足为奇。一个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外界变化的能力, 是靠勤练而来,绝非天生的。
(一)眼法的概念
在实战搏击中,眼睛是观察对手的重要手段。因为通过眼神的注视,可目测、掌握和控制与对 手的距离,并可判断对手的战略意图和具体战术变化。
通过眼睛的观察,获得“情报信息”后,应迅速传给大脑使其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利用战机及 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攻防搏击手段。上述这一过程,主要是靠眼睛观察在起作用,拳谚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其目一闪,灵机万变”,就是形容这一点的。
经验丰富的搏击家在实战过程中,对于来自各种角度的攻防变化,都能做到利用眼睛观察到。 同时,能根据作用在对方身体所产生的不同力量效果,在对手的面部表情和不同的眼视中获得答 案,如急躁、冷静、激动、畏惧、犹豫等眼神变化,这些都是对手本能和不自觉的一种反应所体现出来 的。接下来,根据对手受击时的瞬间表情变化和不同程度的动作反应,迅速采取和调整有效的打击 方法,将有助于促进和缩短打斗过程,从而取得最佳的实战效果。
在攻防的关键时刻,有些拳手往往由于本能反应和产生恐惧心理,而不自然的扭头闭目,这样 不仅会贻误战机,且于瞬间会不清楚对手真实的战术意图,而遭到对手重击。所以,在平时的训练 中,要时刻注意锻炼和适应在险势多变状态下眼神的实战意识,并形成习惯和条件反射,进一步提 高冷静地观察对手和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
李小龙认为,在实战中,威严凌厉而具有“杀气”的眼神,往往在气势上能压倒那些经验不足的 对手,在心理上造成对手的紧张和畏惧,从而影响和干扰其技术的发挥。再者,在战术配合中,利用 眼光的有意识晃动所采取的战术上的假动作,往往能造成对手判断上的失误。例如,用目光注视对 方的眼睛,余光却已悄悄看谁了其下肢,当对手以一种本能的反应使其不自觉地将防御的重点移到 上体时,就在这一瞬间,可采取突然、迅猛的低位腿法去重创其下盘薄弱环节处,使敌遭到重力打 击。
(二) 眼法的运用特征
视觉的练习必定是由最初仅能注意到的极小部分细微的征兆,一直到能本能而自然的注意到 对方整体的动作的情形。欲使视觉速度更快,必须专注于所注意的目标上。由经验而知,在近距离 时,听觉的知觉较视觉的来得快些。但是,倘能眼耳并用,自较单独使用时为佳。
眼法在实战中是如何运用的呢?李小龙在总结后说,归纳起来就是:“知彼意,识诈骗;眼注肩, 观眉尖;态威严,攻其心。所谓“知彼意,识诈骗”,是指在搏击中,贯穿于始终的是观察对手的攻击 意图,并针对对手的用心采取准确、猛烈的击打措施,力求制胜于对手的各种进攻与防守的征兆之 中。
所谓“眼注肩,观眉尖”,是指在搏斗中要刻意留心观察对手的左右两肩和双眼眉尖,如其左肩 低沉向下时,通常是其右膝或右脚要向我攻击;右肩动则相反。俗话说,眼为心之苗,对手的眉尖所 动,就可知其发力向我攻击的方向,从而使我方作好进行防御与反击的准备。
再有“态威严,攻其心”,是指在搏斗中双眼要始终盯紧对手的双眼,眼光要严厉,要有咄咄逼人 之感,因为严厉而犀利的目光,也是一种制敌的力量,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这种目光要镇定自若, 内含杀机。以求给对手以威慑,即在心理上、精神上给予猛烈打击,为将其制服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 眼法的运用要诀
搏击运动均以对方作为攻击目标,而要及时准确地捕捉住战机,离开了眼法的训练是难以想象 的。拳谱云:“百拳者,诸家之拳也,以眼为尊,谓精神巧处全在眼上。”李小龙亦曾说过,世上之拳术 名家,视敌左肩一偏,即知其必发右腿;右手一扬,即防其发左拳。虽时时变换,却早有所料。由于 李小龙曾潜心研究过传统武学,因此对传统拳术中的一些理论要诀多有了解。他曾在笔记中记下 过这样一段话:“望风观色,见景生情;知彼强劲,我走偏门。我较敌强,始走洪(中)门,视其眸子,彼 注我左,可防其左攻,彼注我右,应防其右攻。张口之拳,其劲必松,闭口之拳,其劲必重。左腿在 前,防其后足,后足即来,备其再攻。凡此种种,皆赖于眼能明察之效也。”
这些要诀除说明眼法是体现精神之重要环节外,还强调在临敌应战过程中,眼神所注视的角 度、方位是取得搏击主动权的关键。在长期的眼法训练过程中,由于眼肌张弛运动,局部血液循环 得以改善,供给眼睛的营养物质增多,眼睛的功能得以逐渐提高。再者,通过眼神的贯注,还有助于 精神集中,心神不乱,更能提高练功者的锻炼效果和技击功能。
(四)眼法的具体训练方法
纵观眼法在搏击中的作用,为了提高实战技、战术水平,要求我们在平常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 锻炼眼力,以提高搏击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准确打击的能力。
现将有关眼法的训练的方法介绍如下:
双眼静止练习法
静止练习法,是以静止的姿势和固定步法为主进行练习的功法。其特点是简便易行,针对性 强,不仅可以作为眼神配合拳法的辅助练习,还可有效地提高视神经功能,同时经常锻炼对于矫正 和恢复视力和都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训练时,首先可选择身前任何一个适宜的目标,如树木、远山、墙壁或其它固定静止的物体。接 下来,面对目标站好后,两眼可“怒目双睁”盯住正前方目标保持不动,好似要将眼前注视的物体看 穿一样,看的时间可逐渐延长。
其次是晃眼练习,即先将眼向左侧移动,定住一会后,再迅速平行向右移动。然后,再进行上下 晃眼练习。随后,头部仍不动,沿双眼边所能看到的极限角度,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圆环形旋 眼动作。在具体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掌握由缓到快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注意配合适当的休息和合理 的按摩^
双眼固定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的要求是,双眼的观察要固定,要控制住双眼,直至当对方的手、脚打到眼前都不 眨动。在训练中,应让同伴或自己有意在眼前晃动手、指、脚或拳套,并控制住双眼使之不眨动,再 通过反复的体会,形成良好的控制能力。
李小龙所创造和经常练习的另一种方法是:让教练伸出其食指,并要学生集中其注意力于该 指。然后教练再伸出另一只手于学生之视线内,并于空中画写字母数字。要求学生能在不改变其 对前手食指注意力的情况下,犹能辨认出字母和数字为何。
双眼角度变换训练
在实战中,我们在注视物体时,总会形成多种角度。例如,在搏斗中注视对手的面部时,还要看 到他的肩、胸部,形成多角度观察,这种观察有利于发现对手的企图、手段及动作的幅度和范围,也 更利于掌握准确的击打和防守的时机。
李小龙的训练方法是:自己从行驶的车上看车窗外面的招牌文字,看驶过的车辆的牌号,训练 眼光的敏锐。人的眼睛一定要盯住目标,通过对方的视线,察觉其欲攻击的目标。其次,要注意对 方摆在后面的手脚,也就是千万别让其前面的手脚给迷惑住了。
双眼欺骗训练
在实战技击中,醉拳强调双眼迷糊朦胧,但却在晃动不定中暗藏杀机,专门打击对方要害,这是 典型的双眼欺骗对手的例子。在搏击中,为了选好突然打击对手要害的时机,双眼欺骗能起到很大 的作用。比如,眼盯对手的下盘,而脚却打击对手的头部,使其判断失误,为我方所重击。总之,目 光能“杀人”,也能“诱骗”人,经验丰富的搏击家的眼光是深遂莫测的。
李小龙生前曾多次公开批判传统武术与国外的一些武道存在的两大弊端:一是传统武术的门 派观念和形式化禁锢了习武者的自我本性,导致他们只能以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进行技术上的模仿, 从而在单纯的保留和继承中失去了其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二是一些门派拳种试图以局部来说明整 体的弊病。对此,李小龙站在哲学的高度和角度上看到了这一点,并从中脱离了出来,他以正确的 武术哲学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创新精神,挣脱了观念上的枷锁,在自我省察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 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发展观和整体观。而有关特质的训练与探讨,便是截拳道区别于其它拳种、门派 与武道的最大特点之一。这种开放性和推崇武术真理认识无限性的内在精神,同某些武术门派中 一成不变的保守思想相比较,具有其先进性、科学性和进步性。
李小龙认为,一个人必须具备某些特质才能成为高超的技击家。这些特质可以是培养而成的, 也可以是天生的。现代技击运动同其它各类运动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以某种素质的最大能力为标 志,而是将所掌握的攻防动作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基础,并随心所欲地运用到攻与防的对抗中,以 实现截拳道中的踢、打、擒、锁、摔等技击内容。
在现代技击对抗中,拳手充分利用规则或借助于规则的限制,去击中对手的有效部位而得分, 以获得对抗的胜利。那么,其关键在哪儿呢?就在于对特质的有效把握上。也就是说,在千变万化 的对抗过程中,谁能有效地把握住特质这种特殊素质,胜利就会属于谁。
李小龙技击术中的特质训练包括:本能的训练、精神修炼、洞察力训练、意志的磨炼、动机的培 养、个性的培养以及士气的培养和心理的锻炼等等。现分别解析如下。
第一节截拳道特质训练中本能的训练
截拳道中的本能,是指练习者通过特殊的、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而于体内产生出自卫能力,也 可以说是练习者通过训练而获得的人体固有的防卫技击能力。具体说来,这是一种下意识的自动 反应,是使自身在受到威胁时迅速进人还击状态的能力,是在精神作用下身体内部突然发出极限能 量和闪电般的速度的能力,是不需要通过大脑而做出各种反应和动作的能力。
(一)本能产生的前提
李小龙一贯主张用本能的反应和直觉去完成攻防动作,这是对真实搏击唯一有效的应付方法, 是李小龙经自身多年实践而得到的感受。
本能产生的导因
李小龙认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毕竟太少了,因此人们便容易形成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要成 功一定要具有特别的天赋异质才能出人头地,这种理论是极为荒谬的。另一方面,有些幸运的成功者,常常强调自己与众不同,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充满恐惧和自私的。因为他们怕别人一旦和自己一 般努力后,会获得同样的成功,那么对手多了,自己的利益便自然会少了。所以,他们为了阻止竞争 对手的出现,便制造出了一个个使人感到高深莫测的观念,说什么成功要靠天才或天赋。对此,李 小龙曾举例说过,著名画界大师毕加索说自己是天才,原因是他曾经画了八万张画。
李小龙刚到美国时,曾研究别人为什么会成功,结果是要自己努力。什么是努力呢?李小龙认 为,首先一定要从自己开始,为自己建立起成功的自信心,然后按计划去付诸于实际行动。
在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功,不论背景、不论地方、不论年龄、不认性格。在人生的任 何阶段中,每个人都能够成功,只要自己决心成功,因为我们是具有成功的本能与潜质的,只要我们 将这种内在的才华发挥了出来便行。最为可惜的是,当我们的潜能与才华稍露时,会被排斥的负面 思想抑制住了。在这里,李小龙认为,要克服别人的排斥和阻堵,便要靠自己百折不挠的性格和内 在本能去发挥作用。
本能产生的基础
李小龙在长达十余年的教学过程中,曾讲述了很多至理名言和拳理要诀,这其中包括从他人或 书上学来的,但其实际效果却是不容置疑的。
李小龙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尽了最大的极限和能力去要求自己的时候,我们将会发掘出自己的 能力是如此巨大和如此惊人。那么,怎样才能挖掘出自己的本能呢?李小龙接下来说,人在生平最 痛苦之际,将有两个选择:一是逃避,另一个是想法度过难关。当我们闯过了难关之后,人的才能便 跳升一级,自己的潜能与本能便得到了肯定。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故事叫李广射石,就是说李广在 夜巡之际,突然间看到不远处出现了一只大老虎,他顺手取了一支箭,向猛虎射去。但当李广走近 虎身观察时,才发觉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大石。李广便惊叹自己的神力如此之大,接下来再 次试射,但无论他如何努力,却也射不出同样的力道来,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没有碰上生死存亡的机会,无从发挥了。一个人的才华与潜能是存在于内心的,是不 假外求的。但通过训练是可以发掘和开发出来的。
本能产生的主观条件
本能意识是人类自我认识的一项重大发现,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 同人类智慧的进步是同步的。
本能产生的内在条件
李小龙认为,个人的本能虽是天生的,但本能的发展,却在于如何发掘、学习以及培养出来。而 且成败得失的分别,在于我们有没有利用了自己的本能。
当你一旦尝过成功带来的光采后,你一定会拼命冲前并再接再励的。我们既然有天赋的潜质, 为什么大多数习武者没有好好地将真正的自我发挥出来呢?原因很简单,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 己是“超人”;又有很多人,不相信自己是可以成功的;更有很多的人,用自己比不上他人为借口,推 却了奋斗的要求。如此一来,人的本能还得以开发出来吗?当然,还有些人存有一个误会,以为成 功是天才,是上天特别眷顾的结果罢了。他们的心中,存有一个“放弃”的观念,既然自己没有天份, 努力也是白费的。如此一来,却将本能得以开发的途径给堵死了。当你一旦明白自己是有可为的 时候,你便会发觉,原来成功之道不假外求,自己努力便可以达成。
本能产生的主观形式
李小龙认为,本能意识也叫顿悟意识,或直觉意识。人们都知道在任何思维活动中,要创造、要 突破、要有灵感,而灵感思维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是人脑的高级反映形式之一。
李小龙通过研究证明,本能是大脑神经中枢出现高度激发态的状况下产生的。只有在这种激 发态松弛并达到和谐程度时,受到某种偶然因子的诱导而发生突变,本能才能油然产生,否则是不 能产生任何本能与灵感的。再者,大量的事实证明,李小龙所提倡的这种孕育灵感的生理环境正是 大脑显意识受到抑制,潜意识活跃的瞬间。
当代脑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已经验证,本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的一种自制意识,也是位 于大脑阈限下的一种特异机能,是不能被自己意识到的一种特殊反映方式。李小龙常说:本能意识 在人脑活动的范围和能量都是很大的,已经超过了显意识的活动,而且当显意识停止时,本能意识 活动则更强烈。
(三) 本能的特征与效用
截拳道中本能的特征
对于练武者个人来说,成功是将自己所有的本能发挥出来,变成一股力量,将这股力量运用出 来的时候,便可以找寻到自己的目标。所以,成功的定义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的步骤,是逐渐将理 想实现出来,慢慢地完成了自己早已定下来的目标。
任何一个截拳道研习者,如欲获得真正的实战能力,必须极度重视自身本能意识的培养与锻 炼。李小龙认为截拳道练功的最大特点是以武治心,练功之初由于拳势动作还不够正确,故尚需用 意、安心、定神,且注意呼吸。日久,待动作纯熟后,可逐渐减弱显意识的活动,减轻着意用意的程 度,直到一切显意识的活动熄灭,从而达到无畏无往,随心而发和随心所欲的境界。至此,已无须理 会用拳还是用脚,只需简单的一举手、一投足便可给对手以致命重创。
在实战搏击中,李小龙不仅仅是用大脑、用意识,尤其是用本能。有时在搏杀中,李小龙自己也 不知道为什么会抬手、会跳起来。也就是说,经过正规训练后的高手,其本能反应将是正常人的几 倍,甚至是几十倍。
本能的效用
本能的动作可谓是最简捷、最正确、最具效率的动作。在实战中须完全依靠本能反应和直觉, 这实际是平时训练所获得的能力产生的下意识反应。例如,当你面对一名强悍、髙速前冲的对手 时,你脑海里可能会有10种以上的方法,但在搏斗中,你能发挥出其中哪种方法的效能呢?所以, 李小龙认为,唯一最有效的应付方法,便是凭本能反应去进行攻防。
对坚持“正宗”与“正统”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不人流的技击方式。可正是这种被传统不屑 一顾的打斗方式,却远较什么招、什么式更能应付实战。因此,李小龙建议那些传统技法的习武者 在与强手对抗时,应暂时抛开一切拳理与姿势是否正确的观念,而见机见势尽己所能与对手一拼到 底。他认为武术是一种求真的艺术,在求真的路程上,只需以个人的有效方法去探求和表达。
(四) 本能的具体训练方法
李小龙的本能训练不仅注重实质内容,同时也很注重外在形式的训练,即强调内外双修。具体 训练时,可采取如下步骤。
本能的基础训练阶段
在本能训练过程中,首先是进行放松的训练。因为在搏击中,拳手如果精神和身体紧张,就会 失去平衡和灵活性,头脑中也会一片空白,此时不用说是本能,就是一般的打斗技能也难以发挥出 来。
进行放松训练时,首先是精神与大脑神经要放松,以免产生杂念。通过放松运动还可以去掉身
体中的滞劲,触觉更为灵敏,因为若触觉不灵敏就不可能产生本能反应。
其次是躯体与肢体亦要放松。放松的方法前面也已有专文介绍过了,通常可采用逐段放松法, 即从上到下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放松,以求得各部位的切实放松,最后达到整体放松的目的。
只有全身放松了,动作才会灵活,速度才会快,在放松的状况下出招,才能充分发挥出本能的力 量,才能产生超常的也是强大而惊人的爆发力和杀伤威力。
本能训练的提高阶段
在该阶段,李小龙主要进行内在意识和意念活动的训练,具体方法与技巧如下:
要深信自己具有无限的、未被发掘的潜力
李小龙所指的深信,是一种坚信,即不怀疑自己,暂时挖掘自己的潜力,也不要怀疑自己,因为 发掘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要为自己建立一个令自己尊敬的自我形象
失败者的最大败笔是瞧不起自己。李小龙还提醒大家,不要与失败的人在一起,以免被其失败 的负性思想所影响。天下间的人好作议论,他们本身是失败者,用此常常将成功说得那么遥远,象 非我们一般可及。
要时常学习一种不断激励自己的方法
李小龙深深的感觉到,自从自己踏入美国社会之后,发觉自己已变得很无助,再没有人会帮助 自己。当然,为了生存,他免不了要跟人家争饭吃和碰钉子,况且你的逐步成功虽然对别人未必构 成大的损失,但却会令人心里不自在,使别人觉得他们被挤下去了。因为,人的自然反应是最怕身 边的人突然成功的,所以当你越奋斗的时候,你越会感觉到孤单和寂寞。但你不用怕,这是短暂的, 也是必然的,只要自己勇于拼搏与进取,一旦成功之后,朋友自然会回来的。就象成功后变得狂傲 不羁的李小龙那样,他的身边始终拥有一些真正的好朋友。
要做一个有远大目标、有抱负的人有了远大的目标后,才能进一步刺激本能的发挥与利用,使整个人就象充了电一样,从内心发 出一股冲击力,令自己全力身心奋勇进取。成功是逼出来的,因此李小龙劝大家还是为自己定一个 目标。
本能训练中的巩固阶段
当前两个阶段的训练与达到一定的境界后,可在继续保持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有关内在意识 的训练。也就是说应设想在自己的数尺之外,有毒蛇或猛兽袭来,自己做出各种自卫反击动作予以 对应。或者是想象当自己攻击时,一拳可击穿人的躯体或击碎人的脑壳,以及一脚可爆炸性地洞开 一堵墙等等。
上述诸意念活动,虽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其劲力表现特征却如棉里裹铁一般,令人防不胜防。
有关本能的训练与研究就介绍到此,最后需要告诫大家的是,发掘本能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艰 苦的过程,决不会一蹴而就,因而要不懈地努力。
浏览5,9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