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训练中的心理基础

习武者在长期专项训练和运动实践中会形成并发展成的一种精细的主体运动知觉,叫专门化 知觉。它能对场地、运动媒介及时空特性等客体,作出高度敏锐和精细分化的识别,并具有专项特 点。它不仅包括对习武者自身与对手间距离的判断、识别,还有对本身动作之间及活动范围的认 识。

我们知道,防守时,避开对方攻击锋芒的距离越短越好。例如,象李小龙这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技击高手,往往避开对手拳锋只有几厘米之距,这时对手的空当便会暴露无遗,即可由迅猛的攻击 者瞬间变为被动的挨打者。可以说,这时的反击成功率极高。

在习武者进行初期训练时,可以加强对视觉的主导作用,如对镜子练习或看教练示范等,使他 有意识加强对自己技术动作的控制。另外,语言的提示,也可以培养拳手对运动的感觉、距离感觉 和运动反应。在正常的技击训练中,视觉总是处于支配地位,因在大脑皮层中外部感觉起着主导的 作用。对此,我们在进行截拳道的技击训练时,可暂时排除视觉作用,使内部运动分析器的活动上 升为主导地位,即由动作代替视觉执行调控任务,这样可加快运动知觉的形成并改正错误的技术部 分。待有了正确的空间定向和运动知觉后,再与陪练者一起进行单个技术动作的练习,直至进行实 战攻防练习。

李小龙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实战心理训练的方法是,让习武者在完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中, 始终保持头脑中知觉形象的完整和清晰,并通过对动作的知觉预测来校正自己的技术动作。这样, 习武者在一出手、一进步时便可立即感到其效果如何,一旦根据预测感到节奏不对或距离不当,以 及受对手假动作欺骗时,可立即加以调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调整是以对动作和成畋关系正确反 映为依据的,是在知觉和思维基础上进行意识监督的结果。通过这种途径形成的运动技能、搏击技 巧,均可受到人的意识控制,这样,拳手便可借此提高和发展运动时空知觉和距离感速度。拳手在 训练中对自己每一次防守、进攻的结果之优劣与否的预测,会越来越准确,而且对自己与对方的距 离和判断对手的每一细小动作,以及自己出击的力量、速度和动作幅度的知觉,也会越来越精确。

李小龙说,在激烈的搏斗中,欲将注意力分配给内部心理活动比较困难。而这些内部心理活动 都恰恰是调控自身运动和活动的执行者,如果有时拳手在急躁、愤怒、恐惧等消极情绪的支配下,而 表现出鲁莽和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技战术水平时,是因为拳手没有注意随时调节自己的情绪、意志 等心理活动至一个适宜的水平,而让自己整个身心都处于不良情绪控制之下。

(四)战术训练中的心理基础

与对手进行殊死搏斗时,除了要全面运用搏击的技巧和战术外,还要运用搏击的心理战术来战 胜对手。在这里,截拳道的实战心理战术是指技击对抗的谋略,即李小龙所谓的计谋和策略的有效 运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谋略或战术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它是实际搏击活动的智慧保证。它由 意志表现、自信心与抗干扰能力等因素构成。李小龙解释,截拳道技击心理战术的运用,在与敌相 持阶段和实战阶段都表现得极为明显,若能正确地运用好实战的心理战术,就能使拳手充满对搏击 全力以赴的决心和自信力,更能敏捷地观察、判断出对方的意图。所以,只有头脑冷静,精力高度集 中,并清楚地知道怎样有效地运用技术和战术,才能充分发挥出最佳水平。相反,如果心理战术运 用得不好,那么运用技术时就会紧张、焦虑、惊慌,因而造成忙乱和精神失调,攻击准确性降低,且易 暴露空当,给对手造成了可乘之机。

在这里,有的习武者可能会问,实战应采取什么样的打击动作和技击战术,才能更有效地重创 对手、制服敌人呢?截拳道技击心理战术就是要在一瞬间完成上述使命。在这一瞬间,拳手可能有 时意识不到心理战术的形成过程,因为搏击时所采用的各种技击动作都是主观能动作用于客观对 象的表现。所以,进行实战搏击时的心理谋略应是技击合意性与合理性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所谓 合意性,按李小龙生前解释,就是拳手自己在主观和心理愿望上要达到保护自己并打击对手的目 的。而所谓合理性,是指研习者自己所采用的动作要在敌情、打斗方式等方面符合当时的客观条 件。.

实战中的心理战术运用,从本质上说就是主体意识到自觉的心理活动。那么,怎样正确运用截 拳道的技击心理战术,以确保搏斗中技术的正常发挥,李小龙的回答是:

拳手要善用呼吸来镇定情绪

在搏击训练中,如拳手情绪紧张,且呼吸短促,心理负担加重,这样就会影响技术的正常发挥。 因此,李小龙经常教拳手采用有节奏的深呼吸,使情绪保持镇定。这样还能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 也就是要从心理上先战胜对手。

拳手要善用变换技法调整心理和情绪

李小龙还要求学生在实战中要运用不同的速度、频率、幅度、力度及变化来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和情绪。李小龙之所以要求拳手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搏击中,各种情绪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体的内 部器官和骨骼肌肉的变化。因此,情绪紧张就会造成心跳、脉搏加快,从而可能导致重心不稳或动 作变形等。此时拳手可采用幅度小而多变的击法来使重心得到稳定,使紧张的情绪亦稳定下来,从 而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搏击技术。这种技法的变换对于调整情绪,适应剧烈的实战搏击的需要是非 常重要的。

拳手要善于自我暗示以协调动作

所谓自我暗示,就是拳手要有意识地让自己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通过自我暗示可以增强战 胜对手的信心,有了这种信心,在实战搏击才可能敢打敢拼,发挥出超水平。比如李小龙在与对手 交手之前,便暗示自己:“我一定能战胜对手,我有充分的把握。”在实战中,自我暗示没有一个固定 的统一方法,因为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阶段所要产生的心理作用效果不同,因此只有通过实战对抗 的反复实践并加以摸索,才能得到适宜的自我暗示方法。

(五)自我心理状态的认识

在截拳道中,由于训练和比赛的性质不同,以及拳手对它们的认识不一样,由此而产生的情感 体验,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而只有通过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认识和分析,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 对自己的素质有所评价,在训练中做到抑短扬长。

首先,研习者可从自己的性格、情绪特征等方面来分析自我心理,这是认识自我心理的一个重 要方面。李小龙认为,一个人情绪状况的好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一个人的行为。下面就谈谈 李小龙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认识,望研习者能从中有所启迪。

拳手自我支配情绪的稳定性

在实战中,自我控制情绪的稳定性反映了拳手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动的程度。截拳道是对抗 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因此研习者往往要在极度心理紧张和生理疲劳的影响下完成各种战术动作,而 且对手也在思维,他会随时变换行动策略等,如果研习者能够准确地预测对手的意图,就可节省大 量体能和时间,那么战术思维也就会更加富有成效。所以,拳手能否做到情绪稳定,是提高截拳道 技击术和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

有些研习者能在获得好成绩后,仍努力进取,勇于创新和开拓,并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李小龙 的成功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有些心理素质差的拳手则往往会因一时失利,就灰心丧气,结果前 功尽弃。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情绪,才能得以稳定发挥技战术水平。

拳手自我支配情绪的程度

在截拳道的教学与训练中,拳手自我支配情绪的程度,主要表现在身体受到外界刺激后,这种 刺激对本身影响的程度如何,以及自我控制这种影响的程度如何。例如,昂扬的斗志和振奋的精 神,可以提高研习者的反应速度、知觉敏锐性、战术思维的敏捷和有效性,更可发挥身体的巨大潜 力。无论在体能训练,还是技、战术训练中,研习者都会感到几种或某种混合情绪在内心得以体验, 并支配着自己的行动。而比赛中的一些特殊条件和情况,如比赛的任务、规模、个人比赛动机及个 性特征、双方的实力对比等,使得竞赛中体验到的情绪强度和激烈程度比训练时要大得多。而且, 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感体验所产生的对行动的影响,都比训练时要深刻而强烈得多。例如, 当搏击进行到白热化程度,拳手的情绪便会达到一种陶醉状态。在此影响下,拳手的注意力高度集 中,反应极快,战术思维异常活跃。即使身体疲劳甚至疼痛,也会全然不知。再如,一个新手第一次 参加重大比赛,往往会产生过分激动的情绪状态,这时会表现出运动感和知觉迟钝,反应缓快,没有 预测能力,平时很熟练的动作这时也变得僵硬、不协调。因此,在训练尤其是比赛中,应将紧张、激 动的情绪调整到一个适宜的水平,因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技术水平的发挥。

浏览65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