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员需要的是速度耐力,速度耐力训练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和内腔器官的功能,使 运动员在比赛时有充沛的体力,使各种攻防动作既有速度,又有耐久力,下面是专项速度耐 力训练的主要方法。
一、 腿法高标准的定最练习
对每种腿法规定较高的练习次数,练习者通过努力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次数。通过这个 练习提高有关肌肉群的耐久力。
二、 跳绳
每次跳3分钟休息1分钟为1组,跳4组或4组以上。跳绳时两臂应在体侧较近处,上 体稍前倾,身体重心可以前后移动。
三、 各种球类运动
如用足球做各种抢截游戏,20分钟以上快速运动•,进行足球比赛。如用篮球进行比赛, 可规定运动员不准原地停留5秒钟,一对一比赛等。
四、 各种短距离的冲剌跑、加速跑
如 5X50 米,5X40 米,10X30 米,10X20 米等。
五、各种短距离的变速跑
如30米快跑后30米慢跑,100米快跑后100米慢跑等。
注意
发展速度耐力要在一般耐力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初期一般耐力训练比例适当多一 些。耐力训练的手段有:越野跑、长跑等,以后逐渐增加速度耐力训练的比例。
各种短距离的冲刺跑、加速跑是发展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的有效方法。练习时每次 练习之间的间歇要短。每次快跑后可慢跑到起点。根据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具体情况,逐渐 增加冲刺跑和加速跑的次数。
速度耐力应安排在课的结束前进行,要求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练习。每周进行2~3次。
练习时运用各种手段来增加竞赛气氛,以提高速度耐力的训练质量。
第六节忍受力
在技击或散打对抗中忍受力是“特殊”的专项身体素质,忍受力强弱也是决定比赛胜负 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增强忍受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运动创伤,使技术水平更充分地 发挥出来,平时应该将忍受力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结合起来,每次忍受力训练所化时间不多, 日积月累在以后比赛中就必有成效。当然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忍受力是一种“本钱”,有了它 就可以凭蛮力与对方硬拼,导致忽视技战术的训练,由于不能处理好技战术与忍受力之间的 相互关系,这样,在比赛中也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
一、增强小臂忍受力的练习
(―)自击法(图5-6-1①②)
站立,左肘弯曲,左小臂胸前竖直,尺骨部位(即小指一侧,或小臂外侧部位)向前,紧握 拳头。右臂体前向左小臂挥动,右小臂桡骨部位(即拇指一侧)击在左小臂的尺骨部位上。
右臂挥击50~100次后,两臂的动作交换,继续互击。整个小臂均匀互击后,对近手腕处的 桡骨与尺骨部位要做重点互击,使该部的承受力更强。
(二)二人互击法
站立互击法(图5-6-2①②③)
甲乙两人面对面站立,相距一步,两手握拳,两人同时身体右转,带动手臂在腹前以左小 臂桡骨部位互击后,左臂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弧形挥起,在头前以左小臂尺骨部位互击,左臂 顺原路线弧形下落,在腹前以左小臂尺骨部位互击。然后两人同时身体左转,以相同的方法
进行右小臂互击(图5-6-2④⑤⑥)。
弓步互击(图5-6_3①②)
甲乙两人相距约3米,两人同时用左弓步摆拳挥击,以左小臂桡骨部位互击,然后右脚 上步,换成右弓步摆拳挥击,仍以右小臂桡骨部位互击。
运肘互击(图5-6-4①②)
甲以正架子散打姿势站立,乙作左弓步左摆拳摆击,甲用左肘部向右作“裹肘”动作,以 左小臂尺骨部位与乙左小臂的桡骨部位互击,接着,乙换脚用右弓步右摆拳挥击,甲用左肘 部向左作“畅肘”动作,仍以左小臂尺骨部位与乙右小臂的桡骨部位互击。互击30~50次 后,甲换反架子散打姿势,乙仍作同样的动作,互击后,甲乙两人动作交换。
(三)说明
提髙小臂抗击打的忍受力,可以在对抗中对对手的重腿法作出防护而避免受伤。
除小臂内侧脉门处不宜重击外,小臂其余部位都要全面锻炼。
二、增强小腿忍受力的练习
(一) 小腿骨结构
小腿前面的胫骨比较粗壮。胫骨呈三棱柱状,它前面的胫骨前嵴较锐,起腿时常与对手 接触相碰,极容易受伤。小腿后面的腓骨是一块细小的长骨,如受击力量大,易骨折或骨裂。
(二) 埔强小腿忍受力的自击法
坐在凳子上,两脚着地,以一脚的脚跟敲击另一脚小脚前后的胫骨,敲击时由下向上 至膝关节,再由上向下至踝关节,反复多遍后,两脚动作交换,做同样的敲击动作。
散打姿势站立后,左脚上前一步,脚趾抓地,同时,右脚踝关节用力勾击左小腿跟腱以上的部位(图5-6-5①②)。然后两脚互换做勾击动作。
用结实布料把2~3千克的绿豆包起来,用绳子扎紧后,用此绿豆包均匀地拍打小腿 各部(图5-6-6)。经过三个月时间锻炼后,在绿豆包内加人1千克鹅卵石或小圆石,用此 豆石混合包捶击二月后,再加入1~2千克鹅卵石或小圆石。取出绿豆,用2~3千克石子包 捶击小腿各部位,每次时间5~10分钟。每次锻炼前后两手用力作推擦的按摩动作10~20次。
用木棒在小腿胫骨上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滚动练习,力量由轻到重 (图5-6-7)。锻炼三个月后,改用自来水管做同样的滚动锻炼。
三、增强躯干忍受力的练习
(一)前胸部
前胸部排打锻炼分为四个部位,每个部位又分为五个小区。第一部位第一小区在脐和 脐上正中的位置(约一个手掌的范围,下同),第二、第三、第四部位第一小区的位置在第一部 位第一小区之上,位置分别在两肋骨之间的三角区处,胸骨的下半段处,胸骨的上半段处。 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分别在第一小区的右侧和左侧;第四第五小区分别在第二、第三小区的 右侧与左侧(位置在身体的侧面)(图5-6-8)。
第一个月
第一个月前15天,锻炼时取坐位,深长腹式呼吸3~5分钟后,对第一、第二部位的各小 区(共10个小区)依次各掌摩50次,掌摩动作从第一部位第一小区(脐上)开始,两掌重叠, 手掌要轻压前胸各小区的皮肤,并作圆形环旋运动,对第三、第四部位的各小区(共10个小 区)依次各掌摩20次。掌摩完成后可取站位,一手握空心拳,从第一部位第一小区开始,用 拳头对前胸20个小区依次轻轻击打30次(两手可以调换),对第一、第二部位击打时越轻越 好,切不可重击,以免伤及内脏。拳击前胸后,做顺逆摩法各36转。前胸部顺摩法动作如 下:右手掌按在胸骨的剑突下(即两肋骨之间的三角区),左掌重叠在右掌上,以此点为中心, 按顺时针方向(即右上左下的方向)做6转,然后由小逐渐放大5圈,最大一圈上至胸骨柄上 缘(颈下),下至肚脐,左右在胸廓的左右两侧,每圈都要做6转,顺摩法共做36转(图5 - 6 - 9)。由于前胸部范围有限,手掌又较大,做顺摩时,手掌摩动时两圈之间必然重叠。前胸顺 摩后再做逆摩36转(图5 - 6 - 10),动作相同,但方向相反。然后端坐在椅子上,作20次腹 式呼吸(心中默数)后起立,锻炼结束。
第一个月后15天,各项锻炼程序基本同上。在掌摩后,对前胸20个小区,先用拳头击 打30次,再用1千克绿豆包各排打30次,不论拳击法还是用绿豆包排打均从第一部位第一 小区开始,并依次进行(图5-6 -11①②)。拳击或绿豆包排打均以本人的承受力强弱,而 施以适当的力量,切不可重击。最后做顺逆摩法各36转等。
第二个月
每次锻炼程序基本同上。先掌摩后,拳击法依次击打各小区30次,再用1千克绿豆包 排打,各小区排打次数增加到50次。对第一、第二部位的打击仍要量力而行。排打后,顺逆 摩各36转等同前。
第三个月
每次锻炼程序基本同上,绿豆包重量增至1. 5千克,先摩掌后,用1. 5千克的绿豆包在 每个小区各排打30次,然后从第一部位中间(肚脐以上)开始捶击并缓慢移动到右腰侧,捶 击约25次左右,在从脐上中间处开始,匀勻密密地排打到左腰侧,捶击次数也约25次,上述 右侧和左侧捶毕为一遍,按照此方法排打5遍。第二、第三、第四各部位亦照此法排打。绿 豆包排打后,再做顺逆摩法各36转等。
第四个月
每次锻炼程序基本同上。先掌摩后,再用1. 5千克绿豆包在第二部位第一小区排打 100次。这个小区体内是腹腔神经丛,开始重击较难受,渐渐加大排打力量,对提高身体忍 受力大有益处。然后对第一至第四部位各排打10遍,每个部位均从身体正中开始,向身体 右侧排打,排打次数为25次,再从身体正中开始,排打到身体左侧面,排打次数同上。再做 顺逆摩法各36转等。
第五、第六个月
按照第四个月的排打内容锻炼,每个小区各掌摩10次,
但第二部位第一小区要掌摩50次,用1. 5千克绿豆包对第一 部位到第四部位各排打5遍,再用木棰排打2遍(图5 - 6 - 12)。木棰用任何一种坚硬的木料做成,木棰形状大致与酒 瓶相同,用木棰排打主要是加强对皮肤的锻炼。
第六个月后
排打6个月后,每次锻炼不必先掌摩,在深长腹式呼吸3~5 分钟后,可以直接排打,锻炼方法与第五、第六个月相同。每半个 月加小圆石100克,直至小圆石加到3. 5千克。排打后顺逆摩各 36转等同前。 图5-6-12
(二)腹部
腹部亦分四个部位,第一部位第一小区在脐下正中的位置,第一部位的 下面分别是第二部位和第三部位的第一小区。第一、第二、第三部位各有5 个小区,第二、第三小区分别在第一小区的右侧与左侧,第四、第五小区分别 在第二、第三小区的右侧与左侧(靠近腹股沟处)。第四部位在阴茎根上或女 性阴阜处(长阴毛处),因距离较小而分为4个小区(图5-6-13)。
第一个月
站立,深长腹式呼吸3~5分钟后,两掌重叠,按于脐下第一部位第一小 区(包括肚脐)掌摩20次。接着按顺序把小腹部四部位19个小区各按摩20次。然后,掌心 按在腹部中央处,作顺时针方向按摩6转,逐渐放大5圈,最大一圈上至肚脐,下至耻骨联合 下缘(俗称阴茎上髙骨),左右两侧至腹股沟,每圈都做6转,顺摩法共作36转。小腹范围比 前胸更小,一圈圈放大时,手掌距离更加重叠,然后做逆摩36转,掌心仍回到腹部中央。
顺逆摩法后,用拳击法对腹部19个小区依次各击打30次,再用1千克绿豆包各排打 30次,排打后,腹部顺逆摩法各18转(手掌放大或缩小各两圈),然后端坐椅上做20次腹式 呼吸(心中默数),锻炼结束。
第二个月
按照第一个月内容锻炼,先掌摩,再顺逆摩法后,用拳击法对腹部共19个小区依次各击 打20次,再用1. 5千克绿豆包各排打50次,其佘锻炼内容同第一个月。
第三个月
站立,深长腹式呼吸3~5分钟,小腹部四部位共19小区依次各掌摩20次、顺逆摩各 36转后,并按顺序用1. 5千克绿豆包各排打50次,再从脐下正中央处,向右排打到右骨盆 的髂前上棘处,排打次数约I5次左右,再从脐下正中央处向左排打到左骨盆的髂前上棘处, 排打次数相同,上述第一小区的右侧和左侧排打毕为1遍,按此法排打5遍,第二、第三、第 四部位亦按此方法各排打5遍。排打后,做腹部顺逆摩法各18转,然后端坐椅子做20次腹 式呼吸(心中默数),锻炼结束。
第四个月
按第三个月的内容锻炼,对腹部排打有一个巩固阶段。
第五个月
锻炼顺序按照第三个月,腹部掌摩、顺逆摩同前,用1. 5千克绿豆包对19个小区依次各 捶击20次,再对腹部四个部位依次各排打10遍,最后用木棰排打3遍。
第五个月以后
按照第五个月锻炼内容进行。每半月加小圆石100克,直至小圆石达 3. 5千克,也就是从豆石混合包向石子包过渡。其他掌摩、顺逆摩、腹式呼 吸等同前。
(三)后背部
后背部锻炼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30天。第一阶段锻炼范围是从 第七颈椎向下到第四、第五腰椎的平髂骨处(系裤带处);第二阶段的锻炼 范围是从第四、第五腰椎以下的骶骨部(系裤带处以下);第三阶段的锻炼
范围是背部和骶部(图5-6-14)。
后背部分为七行,第一行是从第七颈椎向下到尾椎;第二、第三行是离脊椎两个手指距离的直线处,第四、五行是离脊柱四个手指距离的直线处,第六、第七是在第
四、第五行外侧约两个手指的直线处。
(四)后背部锻炼有个人自练和两人互练
个人自练
自己无法对后背部作按摩动作,在绿豆包作捶击前取一条柔软的加长毛巾,像洗澡时作 后背部牵拉动作,使后背部微微发热(图5 - 6 - 15)。
两人互练
锻炼者取坐位,另一人在锻炼者体侧做推法或擦法(图5 - 6 - 16)。
第一个月:
个人自练时,锻炼者取一条柔软的长毛巾,两手做背部牵拉动作2分钟,使背部微微发 热,用500克绿豆包从颈椎下面的背部中间脊柱开始,由上而下排打到腰部系裤带处,再排 打第二、第三行,接做第四、第五行,最后做第六、第七行的排打。每行排打的次数在20~25 次后,第一至第七行排打完毕为1遍,共排打5遍。自己排打与二人互练一样只能由上而 下,不可以由下而上,开始时排打落点可能有密有疏,如有疏漏,不必回上补打。练习次数多 了,动作熟练后会排打得均匀,个人自练动作见图5 - 6 - 17①②。
两人互练时,锻炼者取坐位,每行自上而下擦5~10次,依次进行。然后用500克绿豆 包,每行依次排打5遍,每行排打次数同前。锻炼者要对同伴的排打力量加以指导,使排打 力量适中,同伴要根据锻炼者的意见随时调整排打的力量(图5 - 6 - 18)。
背部排打结束后,个人自练后取毛巾牵拉2分钟。二 人互练后,背部用推擦法每行作5~10次。然后端坐在椅 子上,作20次腹式呼吸,锻炼结束。
第二个月:
在背部排打的内容里,增加对骶部的内容。背部与骶 部锻炼分段进行,先对背部第一至第七行用750克绿豆包 自上而下排打到腰部,每次排打20~25次。再从腰部系裤 带处开始向下排打到尾骨,其他的第二至第七行也作相应 的延长,每行排打的次数约为10次,共排打5遍。其余内 容照前进行。
个人自练者,在排打前可以对裤带下的腰骶部作20~ 30次的推法或擦法。
图S-6-18 第三个月:
锻炼者从颈椎下面的背部中间脊柱开始,用1千克绿豆包自上而下排打到腰部后,不作 停顿一直向下排打到尾骨,其佘第二至第七行按同样方法进行排打,每行排打次数约35次。 后背部第一行至第七行排打完毕为1遍,共排打5遍,再用木棰排打2遍,见图5 -6 - 18。
第三个月后:
每半月加小圆石100克,直到小圆石加到3. 5千克。锻炼按第三个月的方法进行。
说明:
排打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锻炼,锻炼时不可急于求成,排打力量要视本人承受力 的大小而定,还要根据当天训练量及身体状况加以调整。开始锻炼时若排打过重,会伤及内 脏。锻炼三个月以后,排打力量可适当加大。
每次锻炼开始时都要作深长的腹式呼吸,并认真做好掌摩法,掌摩时精神和意念要 高度集中,排打时鼻子呼气,不能憋气,排打后做好顺逆摩法和静坐的腹式呼吸。
排打锻炼不应出现血肿等受伤状况,如果出现受伤的状况,要立即暂停练习。
如果身体局部患疮、癣等皮肤病,要停止对该部位的锻炼。
每天锻炼1次,如果训练任务重,可根据情况适当安排。
排打锻炼3~6个月后,身体忍受力会有惊人的提高。
第六章散打运鲂员的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在近一二十年发展非常迅速,一些先进国家已经把心理训练提高到和身体素 质训练、技术训练同样重要的程度,统称为“四大要素”。有位美国学者指出:“对初、中级运 动员来说,80%是生物力学因素,20%是心理因素;高级运动员则相反,80%是心理因素, 20%是生物力学因素。”心理训练已日益受到教练员们的重视,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 很多国家都配备了随队的心理学家,临场指导运动员参加比赛,优秀运动员接受了心理训 练,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事例多得不胜枚举。心理训练不是神秘莫测的东西,与我国“气功” 中的“吐纳功”等功法十分相似。心理是精神现象,不论感觉、知觉,还是想像、思维、情感,意 志,甚至个性特点(兴趣、能力、性格)等,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训练的原则是主 动积极,自觉配合;预防为主,调控在先;长期坚持并与专项训练相结合。运动员平时加强心 理训练,对改善心理素质、提高肌肉放松能力、改进技术质量、提高运动水平等都有很好的作 用,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作好心理准备。拳击、散打等这类个人直接对抗性的竞赛,赛前 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训练,对于运动员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形X成最佳竞技状态起着 直接的作用。如果两个运动员实力基本相等,比赛胜负往往就取决于他们各自的心理训练 水平,甚至双方实力有一定的差距,有时比赛胜负也会发生戏剧性的结果。
下面介绍几种心理训练的方法:
一、呼吸调整法
(一) 方法
为了联系拳击、散打实际,这些练习采用基本站立姿势的动作与“呼吸和肌肉的收缩放 松”原理相结合的方法。这一方法是位加拿大学者提出的。
(二) 动作介绍
拳击散打基本姿势站立(下面简称站势),头逐渐抬起并向后仰至不能再仰为止,头 颈肌肉紧张用力,同时深吸气,接着停止呼吸3~5秒钟;然后呼气,头颈肌肉立即放松,头向 前下垂至胸,均匀呼吸4次(一吸一呼为一次),记住头颈放松时的肌肉感觉。重复练习5次左右。
站势,深吸气,一肩或两肩用力向上抬起,肩肌肉紧张用力,停止吸气5~6秒钟;然 后呼气,立即放松首部肌肉,肩下沉,均匀呼吸4次,记住肩下沉时的肌肉感觉。重复练习
8~10次。
站势,深吸气,两臂肘关节用力弯屈,肱二头肌紧张用力,停止吸气5~6秒钟,然后 呼气,两臂肌肉立即放松,让前臂由于主力而自然下垂摆动,并在摆动中感受两臂的重量。 均匀呼吸4次,恢复站势后,重复练习8~10次。
站势,深吸气,左脚跟离地,两脚前掌支撑,同时两肘向外成屈肘侧平举,两肩和两臂 肌肉紧张用力,停止吸气5~6秒钟,然后呼气,左脚跟下落,两肩和两臂的肌肉立即放松,两
肘下落触肋部。均匀呼吸4次,记住肩臂放松时的肌肉感觉。重复练习8~10次。
站势,深吸气,抬头挺胸,两肩膀向后用力,腰部挺直,肩部和背部肌肉紧张用力,停 止吸气5~6秒钟,然后呼气,肩、背部肌肉迅速放松,低头含胸。均匀呼吸4次,记住肩、背 部肌肉放松及低头含胸时的肌肉感觉。重复练习8~10次。
站势,两臂自然下垂位于体侧,深吸气,两手用力握拳,停止吸气5~6秒种,然后呼 气,手指放松变为空握拳。均匀呼吸4次,记住空握拳和放松时两臂的肌肉感觉。重复练习 8~10次。
站势,深吸气,两腿挺直,腿部肌肉用力紧张,停止吸气5~6秒钟,然后呼气,放松腿 部肌肉,两膝自然弯屈。均匀呼吸4次,记住腿部放松时的肌肉感觉。缓慢向前滑上一小 步,重复练习8~10次。
站势,深吸气,身体重心移至后脚上,提左大腿至水平髙度,两肘与左膝靠拢,身体姿 势成收缩状,各部肌肉紧张用力,停止吸气5~6秒种,然后深呼气,左脚下落,全身肌肉放 松,保持原来站势。均匀呼吸4次,记住身体放松时的肌肉感觉,重复练习8次。练习后身 体重心前移,提右大腿做同样的动作。
二、肌肉放松法
(一) “三合一"肌肉放松练习公式
前苏联心理学家研究肌肉放松有独到之处,被称为“三合一”的肌肉放松专门性练习,都 是按照下面的公式进行的:
第一阶段:使某肌肉群最大限度地紧张,坚持到颤抖——吸气后屏息尽可能久——心里 想着:“紧张起来了 !”
第二阶段:最大限度地放松肌肉,肢体在自身的重力影响下下落——深深呼气,松一口 气——心里默念:“放松了 !”
过渡阶段:放松的肢体来回摆动-—安静而有节奏地呼吸,一呼一吸的时间约10秒钟 以上,用胸部深呼吸或腹部呼吸,体会肌肉放松的感觉。
(二) “三合一”肌肉放松练习
俯卧
深吸气,两小腿后屈,两脚跟尽量靠近臀部,大腿后群肌肉紧张用力,心里想:“紧张起来 了! ”然后深呼气,大腿肌肉放松,两小腿在本身重心的作用下,向下重重地摔打在垫子上,并 体会腿部放松时的肌肉感觉,心里默念:“放松了!”均匀呼吸10次后继续练习,共做8次。
仰卧
深吸气,屈膝,两腿尽量靠近胸部,大腿和腹部肌肉紧张用力,心里想“紧张起来了!”然 后深呼气,腿肌和腹肌放松,两腿向后摔打,并体会两腿放松时的肌肉感觉,心里默念“放松 了!”均匀呼吸10次后继续练习,共做8次。
屈膝仰卧
深吸气,肩和两脚用力,使臀部和背部离地,心里想“紧张起来了!”然后深呼气,肩和两 脚放松,臀部和背部落地,体会身体放松时的肌肉感觉,心里默念“放松了 !”,均匀呼吸10次 后继续练习,共做8次。
仰卧
深吸气,腹肌用力,臀部为支点,两脚和两臂离垫稍起,身体成“v”字形,心里想“紧张起 来了!,,然后深呼气,放松腹肌,两脚和两臂靠本身重力作用落在垫子上,上体靠本身的重力 作用下落垫子上,并体会放松时的肌肉感觉,心里默念“放松了!”均勻呼吸10次后继续练 习,共做8次。
(三)说明
呼吸调整法和肌肉放松法,不仅适用于运动员,而且也适用于一切健康的人们进行 锻炼,学会了肌肉放松,能消除疲劳,提高肌肉的协调能力。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可以选择 零星时间,灵活安排。
运动员练习时要有针对性,肌肉控制能力差的薄弱环节要多练、重点练,每天认真练 习2~3次,三个月后,肌肉控制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上述两个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克服比赛时引起的肌肉过分紧张,并且使运动员的 兴奋性处于适宜状态,有利在比赛中正常地发挥技术水平。
三、念动训练
念动训练是通过想像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从而起到训练的 作用。运动员经常进行念动训练,可以多动脑筋,有效地促使技术和运动水平的提高。
(―)念动训练和技术训练结合起来
在训练前利用照片、图片、图解等,看着标准的技术动作,并把它记住,反复进行学习 和想像,直到把技术动作的动作要领及用力程序等记住,或观看了优秀运动员的电影、录像 后,闭上眼睛,用大脑想像技术动作的全过程。
在训练休息的短暂时间里,回想一下刚才技术练习时,有什么优缺点,哪些是对的, 哪些是错误的,怎样做才能更完美。
训练后,做回忆笔记,把技术训练中的感受、心得、体会等写下来,并以后要经常翻阅思考。
睡前的想像训练。选择自己最舒服的卧姿,一般以侧卧或仰卧较好,按上面介绍的 各种方法,闭眼进行想像,好像“过电影”一样,或针对本人的技术情况,并在教练员指导下, 认真编写相应的自我暗示练习词—“套语”进行练习。
(二)念动训练和实战训练结合起来
由于实战在本队运动员之间进行,彼此之间技术特点,运动水平都很清楚。在实战 前,根据对手情况,经周密思考后制定适当的策略,力争在实战中取得主动,技术上以己之长,克对手之短。
实战回合之间的休息时间里,回想刚才实战时,自己哪些技术和战术运用成功了,对 手有什么新“招”等,并调正自己的打法。
实战后,仔细回忆实战的情况:本人与对手技术总的发挥得怎样,谁胜、谁负,对手 “吃”哪些拳法和腿法,在怎样情况下击中的,对手哪些进攻方法较利害,用什么方法还击最 有效,还有哪些不足,如果以后再实战,应该怎样打等等,并与技术回忆笔记一同记下来。
假想实战。这是运动员假想与一个不存在的“对手”进行实战,练习时各种攻防动作 要很放松地做出来,每个动作不必化费很大的力量,在与“对手”搏斗时,从攻防两方面进行 想像:
主动进攻对手后,对手防守后的还击动作如何处理?
对手主动上前进攻,怎样防守和还击?在还击后又怎样连续进攻对手?
练习时要求运动员有丰富的想像力,但又要切合实际,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以加了“搏 斗”的攻防次数,这样就克服了运用技术动作单调、战术变化少等问题,在与真正的对手实战 时,能够把平时所学到的技术动作很熟练地用出来。
(三)说明
技术念动训练时要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先采用肌肉放松练习,使运动员注意力和 精神髙度集中,然后再进行技术的念动训练。训练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
技术的念动训练,应由易到难,先局部后整体,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运动员要有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并能意识到某些动作错误后,才能进行技术的念 动训练。还必须通过实际训练,使技术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饭后睡前不宜进行实战的念动训练,以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髙度兴奋,而影响消 化或安稳地人睡。
实战的念动训练要求运动员在实战中积极思考战胜对手的方法,对运动员积累实战 经验,并提高运动水平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 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为运动员参加比赛作好心理上的准备,赛前的模拟训练,应在场地、时间、运 动员服装、护具等方面,完全按照比赛的要求安排对抗,对抗时除运动员要实力基本相等外, 还应该安排与不同技术打法的运动员进行比赛,以提髙运动员对各种技术风格对手的适应 能力。为了使模拟训练更接近于比赛的环境,让观众进人训练场地观看,有意识地让运动员 在大叫大嚷的环境中进行比赛。通过这种训练,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环境的适应能力,锻炼运 动员在各种容易分心的情景下,保持镇静沉着,并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中去。
对于正式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犯规、裁判员错判、体力不支等问题,也要精心设计 后再作特殊训练,这样就可以提髙运动员临场应变能力。
五、 表象再现法
运动员在比赛前夕重现过去比赛时成功地把战胜对手的情景表象,不断回忆自己当时 身体感觉、所用的技术动作和情绪体验等表象,从而达到消除紧张,增强信心的目的,对于没 有参加过比赛的运动员,重现过去实战时最佳竞技状态也是很有好处的。
六、自我暗示法
运动员在比赛前用内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达到稳定情绪、树立信心的目的。有针对性 的自编套语都是采用肯定的语气:如“我每次比赛打得都很好,这次比赛也一定能打好”,“我 的技术高超”,“我的比赛经验很丰富”,“我完全相信自己的实力”等等。
以上几种心理训练的方法简单易行,运动员可以选择其中一二项进行练习,如果把心理 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就能较快地提高运动水平。心理 训练条件要求不髙,每次训练所化的时间不长,只要对它有正确认识,长期坚持,就能取得满 意的效果。
浏览95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