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条台上裁判员口令与手势

(一) 抱拳礼

双腿并立,左掌右拳于胸前相抱,髙与胸齐,手与胸之间距离为20~30厘米。

(二) 入场

台上裁判员在擂台中央,成弓步,双手直臂仰掌指向运动员。在发出指令的同时,两手屈臂上举成90°,掌心朝后,成并步直立。

(二)上台

台上-判员站立在擂台中央成侧平拳,掌心朝上,指向双方运动员。在发出指令的同 时,屈臂侧举成90°,掌心相对。

(四) 双方运动员行礼

台上裁判员双臂屈于体前,左掌盖于右拳背之上,示意运动员行礼。

(五) 第一局

台上裁判员一手食指竖起,其余四指弯屈成握拳状,直臂前举,面向裁判长席,成弓步。

(六) 第二局

台上裁判员一手食指、中指伸直分开竖起,其余三指弯屈,直臂前举指向裁判长席,成弓步。

(七) 第三局

台上裁判员一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开竖起,其余两指弯屈,直臂前举,指向裁判长席,成

弓步。

(八) “预备——开始”

台上裁判员立于双方运动员中间成弓步,在发出“预备”口令的同时,两臂伸直,仰掌指 向双方运动员。在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两手俯掌内合于腹前。

(九) “停”

台上裁判员在发出“停”的口令同时成弓步,单臂指向双方运动员中间。

(十)消极8秒

台上裁判员一手小指和无名指弯屈,其余八指自然分开、伸直、上举于体前。

(十一)读秒

台上裁判员面对运动员,屈臂握拳于体前,拳心向前,从一手拇指至小指依次张开,间隔1秒。

(十二)消极搂抱 台上裁判员双手环抱于体前。

(十三)强制读8秒

台上裁判员单臂指向裁判台,拇指竖直,其余四指弯屈。

(十四)3秒

台上裁判员一臂伸直仰掌斜上举指向某方运动员,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分开,其 余两指弯屈,自腹前向外横摆于体侧。

(十五)3分

台上裁判员一臂伸直,仰掌斜上举指向某方运动员,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分开, 其余两指弯屈,斜上举。

(十六)指定进攻

台上裁判员单臂伸向双方运动员中间,栂指伸直,其余四指弯屈,手心朝下,在发出“某 方”进攻口令的同时,向拇指方向横摆。

(十七)倒地

台上裁判员一臂伸直指向倒地一方,手心朝上,另一臂屈于体侧,掌心朝下。

(十八)一方下台

台上裁判员成弓步,一臂前平举指向下台一方。另一手立掌,手心朝前,向前平推。 (十九)双方下台

台上裁判员成弓步,双手立掌,手心朝前,向前平推伸直。而后屈臂上举于体前成9〇°, 掌心朝后,成并步直立。

(二十)警告

台上裁判员一臂伸直指向犯规运动员,掌心朝上,另一手示出犯规现象后,屈臂握拳上 举于体前成90°,拳心朝后。

(二十一)劝告

台上裁判员一臂伸直,掌心朝上,指向犯规运动员,在发出“犯规”口令的同时,屈臂立掌 上举于体前成90°,掌心朝后。

(二十二)取消比赛资格

台上裁判员成弓步,一臂前平举,仰掌指向犯规运动员。在发出口令的同时,握拳屈臂 上举于体前成90°,另一手立掌,掌心朝前,向前平推,成并步直立。

(二十三)无效

台上裁判员两臂伸直,在腹前交叉摆动1次。

(二十四)急救

台上裁判员面对大会医务席,两手立掌,两前臂在胸前成十字交叉。

(二十五)休息

台上裁判员仰掌侧平举,指向双方运动员休息处。

(二十六)平局

台上裁判员平行站于两名运动员中间,握两侧运动员手腕上举。

(二十七)获胜

台上裁判员平行站于两名运动员中间,一手握获胜运动员手腕上举。

(二十八)交换站位

台上裁判员站立在擂台中央,双臂伸直在腹前交叉。

(二十九)禁止发声

台上裁判员一臂伸直,虎口张开指向发声的运动员或教练员。而后,栂指与四指合闭。 (三十)踢裆

台上裁判员一臂伸直指向犯规运动员,手心朝上,另一手掌心向内,指向裆部。

(三十一)击后脑

台上裁判员一臂伸直指向犯规运动员,另一手俯按于后脑。

(三十二)肘犯规

台上裁判员双臂屈于胸前,一手俯盖于另一肘部。

(三十三)膝犯规 台上裁判员提膝,用手拍盖膝部。

第三十二条边裁判员手势

(一)下台或倒地

边裁判员一手食指伸直向下,其余四指弯屈。

(二) 没下台或没倒地

边裁判员一手立掌,左、右摆动1次。

(三) 没看清

边裁判员双手仰掌,向外张开,屈肘于体斜前侧。

第九章场地与器材

第三十三条场地

(一) 比赛场地为60厘米、长800厘米、宽800厘米的木结构的台,台面上铺有软垫;软 垫上有帆布盖单;台中心画有直径100厘米的阴阳鱼图。台面边缘有5厘米的红色边线;台 面四边向内90厘米处画有10厘米宽的黄色警戒线。

(二) 台下四周铺有高20~40厘米、宽200厘米的保护软垫。

第三十四条器材

(一) 色别牌

是边裁判员判定运动员比赛胜负所出示的标志。圆牌直径20厘米,木把长20厘米,共 计18块,其中红色、黑色、红黑各半色牌各6块。

(二) 劝告牌

长15厘米、宽5厘米的黄色板12块,板上写“劝告”字样。

(三) 瞥告牌

长15厘米、宽5厘米的红色板6块,板上写“警告”字样。

(四) 强制读秒牌

长15厘米、宽5厘米的蓝色板6块,板上写“强读”字样。

(五) 放牌架

长60厘米、高15厘米,红色和黑色各1个。

(六) 弃权牌

圆牌直径40厘米,木把长4〇厘米,黄色2个。在圆牌正反面分别用红黑色写“弃权”字 样。

(七) 秒表2块(1块备用)。

(八) 哨子2个(单、双音各1个)。

(九) 扩音喇叭3个。

(十)铜锣、锣锤、锣架 1副。

(十一)计数器15~20块。

(十二)摄像机2台。

(十三)公制计量器2台。

下篇生理和力学知识

第一节运动生理知识

一、 参加拳击、散打训练的好处

拳击与散打是一项必须充分发挥机体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运动项目,因为 这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因此,还必须具备一种随机应变的灵敏素质。在平时训练或激 烈的对抗中,双方运动员都要根据对手的变化,迅速精确地加以判断,并迅速、果断地完成各 种动作。攻防时的快速变换,还加上拳击与散打的强度、密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不仅提高 了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等的机能,则时也改善和提高了神经系统的机能,增强神经过程的强 度、灵活性和均衡性(即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兴奋和仰制的转换速度和平衡能 力),因此,青年职工和青少年学生在正规拳击、散打训练之后,感到思维敏捷、思路开阔、体 力充沛,大大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 训练和实战中的头部姿势

在平时训练或实战中,头部为什么始终要保持正中、稍低头的姿势?头部位置正中,使 身体左右两侧肌紧张比较均匀,身体平衡感强;稍低头,有利于手臂肌肉的放松,减少肌肉的 不必要紧张(因低头能引起上肢伸肌紧张性的适当降低),而腿部肌肉则可适当地紧张,还使 胸腹部肌肉的紧张性提髙,这对于人体快速移动、肌肉的持久工作等都是有利的。

在闪躲时,头部仍应保持正确姿势。如果头部侧倾以躲避对手的打击,会因条件反射引 起头转向一侧而使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增髙,不利于身体的平衡,同时也影响到视觉和本体感 觉的条件反射性联系,因此不可能精确地判断与对手的距离,并立即做出相应的还击动作。

三、 出拳和呼吸的关系

出拳时有三种不同的呼吸方式(憋气、呼气、吸气)。

(一) 出拳时憋气(或闭气)引起的反应

胸腔内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不利心脏血液循环。

肌肉紧张大大增加,肌肉中血液流动条件恶化。

神经过分紧张,不利于神经髙度集中,并进行持久的工作,对肌体和肌肉的反应速度 有影响。因此出拳时不能憋气。

(二) 出拳时呼气和吸气进行比较

出拳时呼气,出拳迅速有力;出拳时吸气容易造成推击。实验已证明,在反射性地引 起肌肉力量加大方面,呼气是仅次于憋气(或闭气),而吸气时就较小。

呼气时出拳,有利于血液由下腔静脉进入心脏,能及时通过动脉,供给头部足够的血 液,保证神经中枢紧张、持久的工作;吸气时不如呼气时有利。

呼气时腹腔内压力较大,膈肌和内脏上提,腹肌紧张,对腹腔神经丛有保护作用。吸 气时则相反。因此呼气时比吸气时忍受力要大得多,如果双方以相同力量互击,呼气时生理 反应小,而吸气时的生理反应就较大。换句话说,呼气时受击能忍受得了,而吸气时受相同 力量的打击就忍受不了。

出拳时呼气,脊柱弯屈,身体和动作的放松程度提高;出拳时吸气,脊柱稍微伸直,身 体和动作的紧张程度增加。

出拳时呼气,很自然、很充分地完成吸气过程,呼吸肌不易疲劳;出拳时吸气,呼气过 程仍要用力量,呼吸肌容易疲劳。

由此可见,出拳时鼻子应同时呼气,不应该吸气或憋气。

浏览2,59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