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治的教育剑道
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后,在下层武士和商人阶级的支持下,推翻了江户幕府统 治。第二年,天皇改元明治,并出人意料地一反“勤王党”的原旨,始行变法,大刀 阔斧地推行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大政举措,实行资本主义的维新改革。1871年废藩置 县,取消大名领地,撤除武士封号,废除等级与阶级差别的标记和服饰,实行土地私 有和买卖自由,开埠通商,并拟制宪法,实施宪政,武士制度倾刻土崩瓦解。明治9 年,又实施“废刀令”,百姓不得佩剑出行。至此,传统剑道的实际意义几乎全部丧失 殆尽。此后,战场火器的大量出现,更使得剑道的衰落走向了几近覆灭的边缘。
这是剑道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分叉点” ®。然而,历史并不是一纸诏书可以决 定的。明治初期,日本国内火器的生产尚处在起步阶段,因而军队和警视厅仍需以 剑为正规装备。明治十年,西南战争爆发。由于在平定南方萨幕和长州领主维持王 政复古,反对改制的战斗和组建警察队伍过程中的深切体验,当局也深感剑道的重 要。为此,明治12年,警视厅正式采用剑道为训练规程。因编写教程,警视厅集聚 了国内各种流派的一流专家,对剑道技术进行了整理和规范。此后,遍布全国的警 察剑道训练活动,给予濒危的剑道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在警察的示范下,剑道在各 地以崭新的内容逐渐开始了复兴。
剑道的复活,首先是在学校中开始的。
明治初,实行“教育立国”,西式教育体系在极短时间内遍及全国。在学校体育教 学中,政府十分注重国民体质的改造和民族精神的培养。自明治12年始,随着柔道之 父——嘉纳治五郎掀起的“武术”向具有体育和教育意义的“武道”之改革大潮的推进, 少数学校就已开始采用剑道教学。之后,仿效者云起,很快即为许多学校所接受。至明 治44年(1911年),议会审议决定,正式将剑道设立为中学校和师范学校的正课。
学校剑道的崛起,对剑道在日本国民中的普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原 为武士和贵族拥有的剑道,现在可以为任何平民所习练。人们再也不必为因习练剑 道,而要像武士那样去替将军和大名们作殉死的战斗。超越阶级的剑道,在平等、和 平的交流中,通过国民教育的传授而广为普及。随着受教育人口的增加,健康的体 育剑道精神逐渐剔除了武士剑道,而产生出了教育剑道的范畴。
历史的建构过程,在这里又一次惊人地展示出了东西方文代的极大差异。当欧 洲的基督教精神,随着早期工业文明的发展而近于消亡之时,在亚洲的日本,以武 士道德为经典的东方儒家文化,却成为了支撑其前工业社会迅速崛起的基点。与此 同时,封建武士对领主的忠贞,也换成了在更大范围内的国民对天皇的膜拜以及对 帝国的狂热的忠诚。武士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在这里使得剑道之宿命的归程, 毫无顾忌地塑就了其“存在”的固有的合理精神。
明治28年,统一的“范士”、“教士”、“练士”师范者制度创设完成。这为尔后 统一的剑道,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实践基础。大正元年,全国各流派汇聚一堂,整 理、制定出了“大日本帝国剑道型”,将全部流派归于一统;剑道名称自此确立,以 体育为宗旨的技术型系统也自此诞生。
统一后的剑道,以警察、学校和地方社会为三大后援集团,构成了日本剑道的 三大支柱。从此,随着规范的剑道比赛在国内频频展开,体育剑道以其自身的努力, 终于开始走上了迅速发展的历史性阶段。
(六)二战前后的剑道
甲午战争后,日本军力在亚洲已无人匹敌,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日盛,短期内 一跃成为东方头号强国。天皇为实现建立强大的日本帝国的梦想,开始实行对外扩 张的帝国主义政治国策。随着与西方列强的第一次碰撞的日俄战争胜利结束和一战 后国际地位的升级,美、英、法与日本在亚洲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日本的海外政 策,随之针锋相对,更是进入了急剧膨胀的帝国主义殖民阶段。到二战前,这一倾 向愈加剧烈扩大,领土扩张的侵略野心与超国家精神支配着整个民族。“斯时是任何 活动都要向国民士气的髙扬和战斗力的增强看齐的时代。” $剑道变成了学校中军事 训练的一个组成部份。二战开始后,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旗帜下,武士刀重 新被列为军队的装备系列,配置到每一个军佐,士兵的刺刀被刻镌上了代表国家和
武士的樱花标记,“武士道”中的最野蛮的战斗精神,以文明的输出者和解放者的名 义,在别国的领土上肆虐妄为。这一时期,国内民众被圣战之风所席卷,在抵御西 方势力的口号下,为健康而修练的剑道,又一次变成了为国家,为天皇效忠的武士 之剑道。
这一段历史,是剑道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这种剑道精神的倒退,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地缘政治,国际环境、民族传统及 民主政治在东方社会中的弱小,都是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探明它的究竟,是历史学 家的事情,本书不欲作进一步的探索。然而,历史又经常是以重复演出的一幕悲剧而 合上帷幕的,虽然结局都是一样。以所谓的国家利益和安全为幌子的单边主义并未结 束,二战后的历史就是这样过来的,并且现在还在不断地在世界上上演着。这到是要 引起现在的人们高度警惕的事。日本战败后,剑道与其他的柔道、合气道、空手道, 全部被驻日本联合国军司令部,以“武道被超国家思想和军国主义所鼓舞和利用,被 视为军事训练的一部份”而全面禁止。学校教材中的武道教学,也被全部删除。封建 的非法制社会,对个人的神化及对人类人格的无知践踏和狭隘的国家至上主义,使日 本民族付出了其应有的代价®。
(七)剑道之普及与国际化
剑道自战后禁停,共历五年。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战后占领状态结束,随着“和 平宪法”的诞生,在联合国监督下的战后第一届日本内阁政府成立,民主共和政体 的制度在日本得以确立。1950年,“全日本竹剑比赛联盟”产生,中断后的剑道,在 纯粹的体育活动比赛场上再度恢复。
面对二战中给本国人民造成的巨大创伤,新起的剑道在国家复兴,重新获得世 界尊重的民族主义情绪驱动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树立一种追求和平、真实、公正和 节制精神的剑道观念。为此,首先恢复学校剑道,并以将教育的剑道确立为日本剑 道发展的主力和主流为基本策略。1952年,初中、髙中和大学,开始采用剑道为体 育比赛的教材。教育剑道的恢复,奠定了日本现代剑道的基础,尤其是拥有众多现 代髙文化水准的大学生剑道联盟的诞生,对整个社会中的体育剑道运动的健康扩展 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
与学校同步的,是警察系统的剑道运动。在那里,剑道与本行规定的训练课目—— 合气道和柔道,同样受到了警官们的喜爱。其参加会员,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已 占到全体警官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由于警官中相当一部份人已在大学中受过中 级的剑道训练,因而多年来,警察剑道均独霸日本剑坛天下,所向无敌。
作为一项传统的贵族运动,社会剑道的佼佼者,多集中在白领阶层。中产阶 级$人士则往往对不谙剑道视若为不会围棋一样的耻事,其中的许多人都不乏是已 达高段位的大内尚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剑道在东南亚和欧美洲的发展,非常凶猛。尤其是有着 悠久的民主与科学传统的欧州社会,在现代科技基础之上建立的剑道训练,使这一 古老项目的发展,更是注入了新的理性成份。那里的剑道技术日新月异,令人刮目。 以蒙尼克•鲍威尔等一些剑术专家为标志的技术,代表了目前欧美剑道的最高水准。 对于生活在西方社会那种剧烈的竞争和淡薄的亲情关系中的人来说,学习剑道与其 说是一种锻炼,不如说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解脱。值得欣慰的 是,现在欧美的剑道,揉合了西方的体育理念,具有明显的欧式风格。特别是其挑 战强者,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现代西方人格观念,对于长期植根于封建社会 的东方传统行为思维方式,无疑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2005年,国际剑道联盟首次向“奥联”发起入奥体联之战,虽然终以微弱票差 而遭败,但是正如柔道和空手道的命运一样,剑道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与 越来越严酷的挑战。可以期待,不久,日本剑道一统天下的地位将很快消失,一个 世界的剑道,将会以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人类的共同文化,加速向前发展。
在中国这块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亚州土地上,剑道运动尚鲜为人知。诚然,按 照我们通常的习惯思维定式,也可以将剑道的原始归结于中国,如同火药、纸和指 南针一样。但是,现在我们对此的了解,由于种种原因和文化上的差异,却不甚了 了。目前大陆所见,即使介绍这方面的书籍,也仅有1994年出版的一本《剑道入门》 和北体大编译出版的《剑道》,两本书®。文章,除了几则网络文字,则更是罕见。 至于大陆剑道的实际习练,还只是停留在极个别高校自发的准实验性探索之中。
所幸的是近些年里,在几个大、中城市及大学里,相继又陆续新开业了一些剑 道训练中心。虽然有些场馆还处于较低的经营规模,但是,其势如雨后春笋,大有 一发而不可收拾之感。大家知道,需求总是最终决定商品命运的根本因素。剑道以 其明显的健身效果,老少咸宜的需求群体和丰厚的商业魅力,在国内目前这样一种 经济和文化发展态势下,不难预见,用不了多久,一定会以很快的速度时尚于中国。 更令人深思的是,随着跆拳道、空手道和自由搏击、合气道、泰拳的汹涌输入及西 式击剑的普及,中国武术正在遭受到无情的挑战。它的许多观念和训练、比赛方式, 甚至其武术哲学思想的构架,也正面临着国际同行和东方武道的前所未有的冲击, 中华武术正在遇到其历史上最困难的抉择。或许,对它的改革要历经如同以往经济制度的改革一样的艰难,但是,开放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现实。
我们都知道,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体育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良好课堂。追逐超越, 争得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目标,并非是体育的唯一宗旨。体育是追求人类自身 价值实现,显示人类的不屈和奋斗精神的战场,由此而展示的人类美德和伟大精神, 才是它真正的内涵。从战斗中脱胎而来的个人对抗性体育竞技,更是人类奋斗的困 苦缩影,它昭示了人类对和平的不懈追求和对战争的唾弃。这种超越阶级和地域, 与强者之间展开的能力和精神的平等较量,更是任何一个欲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民族,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在我们的国家,以往,多数个性的实现和独立,往往要被对一些组织的依赖和 对周围群体的从众心理所淹没。但是现在,以独立的、平等的人格实现为基础的现 代市场经济社会已经确立;公民的私有财产和人权,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能得到法 律形式上的切实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私权也已为政府所日益尊重。现实中,个人行 为的自由度正在迅速扩大,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个人的奋 斗已成为了成就事业和发展的充要条件。在这种中华民族旷前绝后的伟大变革阶段, “平等”则意味着生存的公平竞争,意味着在强者面前的挑战和对命运的坚忍不拔的 抗争。那末,剑道或许能使你找到成为胜者的感觉和道路。在这里,成功和失败并 存,荣誉和痛苦共生。这里没有那种对胜利所做的、老到的经验总结,而只有对成 就的反思和对奋斗中成长的喜悦。
浏览1,04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