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然姿势(图4.4-1)

自然姿势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力学平衡感的原始姿势。

从战术意识上讲,它是正座姿势的延续。这种姿势,能够 在极其自然的站立或行进中,随机应对变化,任意地向任 何方向作出反应,进入实战态势,一切敏捷而准确的动作 皆由此而生。

自然姿势在很大程度上,还显示出了一个人的剑道功 底和精神气质。在古代,幕府和大名武士往往仅凭其对另 一方行走或站立仪表的一目觉,就可以得出自己在此回 格斗中的大体结局。正如在中国功夫里手目艮里,举手投足 间即可判定对手功底一样。

现代剑道比赛中,高手们为取得“先机”,大都在自 然姿势上下尽功夫,以求获得较髙的造诣,以至于极高之 剑士往往一出场,就可将对手震慑于脚下,“不战而胜”。

此等“攻心为上”的策略何以具如此之威力? “道法自然”之故矣。

图片1

按曰本剑道界的说法,剑道的最髙境界是“无”:

由无而生一,一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无。自然姿势 在形式上是“无”的最高体现,而斯所蕴含的剑道的 玄极之精妙,也皆在其中。

站立自然姿势的要领为下:

由并足直立步至平行直立步,然后,使两脚 尖的间距留出约一个横拳的宽度,两足后跟若即若离贴放地面;

两腿自然站立,不曲不直,档劲微内收,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中间,

上体挺直,头颈中正,下颚微缩,虚灵顶劲,含胸拔背,小腹微收,全身 放松,气沉丹田,劲力内含,双眼平视前方,

左手持剑,左臂微曲肘部,将剑尖朝后下方45°,弦朝下,剑置左侧大垂 前侧;

右手空握,右臂自然垂落,置右腿旁侧;

脸部表情,平静镇定,不卑不亢,处之泰然,无念无想。

行走中的自然姿势:

保持以上要领,后足跟略上抬离地,两足尖在大拇指一侧着力,前掌擦地,以 步足用自然步幅匀速前行;两足平行,重心稳定,两眼前视,不得用八字步行走、左 顾右盼或回头观望。

(三)基本姿势的内容

定义:基本姿势,是双方之间的站位为相距一足一刀距离时的持剑对峙姿势。

基本姿势以剑身所处的上、中、下三个区位,划分成三段姿势。

“段”在这里的含义,是指身体纵方向上的三个部份:自头顶至胸锁关节部为上 段;从胸锁关节部至腰部肚脐为中段;自腰部至双脚为下段。纵向的三个段和以双肩 为边界的横方向上的表与里,及正面三种距离,构成了攻防的空间区域。相应的身体 移动及以行进步构成的距离调整,就在这一空间区域内演绎出了全部攻防技术体系。

这一理论架构,在日本各种武技中都通而用之,由此而形成的三维空间中的 各种技法,概念清晰,功能分明、战术意识十分强烈。从“结构主义”的科学原 理来看,这种划分,给出了严格的约束条件,从而对技术的实用性确立了有效的 适用范围。

中段姿势(图4-2 )

中段姿势处位中正,攻守兼备,在应用中频率最髙,且易应对各种变化。作为 剑道的本体,它是剑道最重要的标准姿势。

该姿势构建过程:

以自然站立姿势的右脚向前轻移,迈出半步,以脚掌先着 地,成与左脚平行状态站立,全脚掌轻贴地面,左脚尖与右脚 跟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与此同时,右手由左侧腰带处慢慢抽 剑挥至胸前,剑弦朝上;左手握住剑柄末端,剑尖与地面约成 25°角,置于对方喉头高度,其延长线至对方双眼间近左眼处,即为中段基本姿势。

图片2

其要领为下:

右手自上而下在稍离护手盘位置斜倾45°轻扶剑柄,

食指轻抵护手盘内侧,右臂微曲,右大臂轻贴肋骨部位,右手 虎口与剑弦在剑柄的延长线上重合,右手腕的抓握部位,为柄 端在肘部内侧竖立时之握把位置。

左臂弯曲,左肘内收,左大臂内侧轻贴肋部位置,左 手自上而下斜下45°抓握柄头,虎口与剑弦延长线重合,将柄 头紧贴掌心握紧,小拇指处掌沿达及柄端或轻抵柄端,置小腹 脐前8cm,约一拳之处。

 

两足向前平行开立,左脚掌内沿至右脚跟内沿,宽度约为一脚掌;右脚掌 轻贴地面,脚跟微离地,左脚踵抬起,略髙于右脚踵离地高度,前脚跟与后脚趾前 沿之间的距离,接近于零。

含胸、拔背、收腹、垂肩,身体放松微缩,颈部肌肉保持适当紧张状态,舌 抵上颚,呼吸自然,气沉丹田。

身体重心置两腿中间,两膝稍弯曲 劲力内扣,力达脚趾,着力于大拇指一侧,上 体保持站立自然姿势时的不曲不直状态。

虚灵顶劲,略抬下额,目视对方剑 尖或右拳;对方为上段时,则视其左拳或印 堂;熟习者可视对方双眼,其余光顾及对方 整体。

面部表情,必须始终声色不露,自 然、镇静、沉着、不傲不馁,优无喜色,劣 无怒忧,即使处于绝对劣势,也要具悲壮一 战之气概。

2.上段姿势(图4.4-3、4.4-4)

上段姿势在形式上是攻击成份居多的姿 势,然谙熟之髙手取之,则攻防咸宜,极具 威力。一般习练者一旦取上段架势,当必须 具“一剑决之”之进攻精神,勇往直前,义 无反顾。

图片3 图片4

上段姿势又分为左上段和右上段,以前 出脚为准。

构建过程如下:

自中段姿势向前迈出左脚,双手在头 部左侧将剑举至头顶,左拳置于左额前上方,右拳置于额顶右上方,自左拳下能看到对方。

剑尖指向右后方,身体稍侧转,剑身与身体正面成约40°角,与地面成约60°交角。

身体重心略移近左脚,左足跟微离地面,右脚踵抬起略髙于前足踵。

右姿要求与上述相同,惟出脚与剑指方向相反。

下段姿势(图4-5)

下段姿势以无而应对,进退有余、虚实无间,转换极为快捷,防守反击为其技 术主要特点。比赛中,五、六段以上的技术娴熟者,多喜用此法,以在气势上显示 成熟,“先势”持势。

下段姿势的构建过程:

从中段姿势将剑尖降低,右手轻扶剑柄,指向对 方左膝部下方近6cm处,剑刃朝向对手左斜下方,则 为其常用的构架;高手亦可将剑尖置在至负45°的下 段整个区间之内的任何一处。

图片5

八相姿势(图4-6)

八相姿势称为阴的姿势。

自左上段姿势开始,将右手降落至右肩前,剑锷 髙度处于与嘴部齐平,相离约一拳之位置;左手握及 柄端,刀刃朝向正前,剑尖略斜指向右后上方,两手 臂放松。其势谓阴至尽,而阳始发之元气,即弓箭拉 至尽底之寓。

该姿势出刀神速,上下遮拦,攻守无常,占尽中 上段之优越;因刀位稳健适中,还常用于稍远距离的 对峙或九步以外的攻入之冲击。

易曰:至哉坤元,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是以,此式制静而出,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矣。

5•胁腰姿势(图4.4-7 )

此姿谓与八相对立的阳的姿势。

自中段姿势开始,右足引后成右半侧身,左手停 置于脐前,右手轻握,执剑移于右腰下沿;剑尖朝斜 右后下,处于比下段稍低位置;剑面斜向右上。此构 姿,以不被对方看得见剑之长短为构架的基本原则。

该姿势因犹潜龙在渊,隐现无常,且多藉大幅飘 逸之动作为后续之展开,其式从容不居,凶焊莫测, 故非精熟髙手之辈,无以持此。

(四)中段姿势的出剑与收剑

在基准线处,以出剑与收剑展现其人品和剑格, 为剑道之传统。在这一过程中,习练者的道德修行 和技术水准皆袒示于众人。因事关人格尊严,所以 是一项必须要认真对待,认真修习的专门性技术。

剑道的出剑与收剑,包括比赛中和练习时两种 情况,要求不一。这里介绍中段姿势的出剑与收剑 过程。

1.比赛时的出剑与收剑(图4.4-8)

出剑:

左手持剑锷上部,剑弦朝下,以自然姿势行礼,再还原成平行直立步自然姿势。 左手上移剑身,将剑置于左腰带旁,剑柄稍斜向身前右方,同时右脚静缓地稍 移前一步,右手移至左腰部,左手转腕将剑弦朝向斜右上方向,右手轻握剑柄, 放开左手,右手一面翻腕将剑挥至胸前,一面将左脚移至右脚齐平,然后左手 握住剑柄,慢慢沉腰吸气下蹲踞;

两膝外张成约90°角,档劲内收,双脚踵离地,两肩松垂,剑身随之缓慢下落, 将剑尖静置于与双肩约同高位置指向对方,双目透过剑尖,凝视对方双眼,对剑; 稍停顿片刻,再慢慢起身,将右脚移出身前半步,成中段姿势。

收剑:

自中段姿势开始,左脚一面向前移与右脚平齐,一面全身慢慢下蹲踞,将剑斜 竖立于膝前正中位,双目透过剑身、注视对方面部;

放开左手,右手转腕将剑弦朝下轻落,左手以八字叉开接握剑身,缓慢地将剑 平放于小腹前,剑弦朝内,左手移握剑背中部;

右手将剑身移至左腰部,剑刃朝上,左手顺势移前抓握剑锷上部,然后,放开 右手,左手曲肘持剑,剑身轻靠左大垂前侧,剑弦朝下,一边慢慢起立,一边将左脚后退一至三步,右脚随之退后一至三步,与左脚齐 平,在基准线处行立礼,复还原成自然站立姿势,目视正前方,静候裁判口令。

注意:上述出剑与收剑时,剑尖不能上下作大幅度摇动,或左右颤动;收剑横 置剑身于腹前部时,不得用力撞击胴甲出声,必须轻轻地收剑于腹前。

2.练习时的出剑与收剑

出剑:

以自然姿势站立,左手持剑锷部,剑弦朝下,行立礼后恢复成自然站立姿势;

曲臂提剑,左手背外转,右手移至左腰间握住剑柄;一边以右足缓慢向前移步, 一边以右手慢慢挥剑至胸前,左手接握剑柄,剑弦朝上,剑尖指向对方近左眼处。然 后,左脚跟进半足,成中段姿势。

收剑:

自中段姿势开始,一面将左脚慢慢向后移半步,一面松开左手,将剑身以剑弦 朝下大幅慢慢挥向左侧;

左手虎口叉开接握剑背中部位置,顺右手抽剑势下滑至剑背前部,然后,右手 缓慢沿左手虎口下方,往左下插剑,至左手曲肘持剑锷部;

右脚随之跟进,后退至与左脚平齐位置,右手松开,垂臂再将剑弦朝下,轻置 于左大垂前侧,施立礼,还原成自然站立姿。

浏览2,59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