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单手左面劈(图4.7-10 )

动作过程:

自中段姿势开始,从远距离,以送足进 入一步,然后,一边以双手举剑至头上方;

一边于右斜步进身后身体左转同时,放开 左手,以右手握剑,转腕向对手右斜下方,

劈击对方左面部,同时将左手猛力收回左 耳旁,成虎形爪侧向竖立。

动作要领:

这也是一种从侧面攻击对方的 技法,其技术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开正 面的防御,实施攻击。按照武技的原则,技术动作应左、右对称施用。习练者 当有这样的理念,并慢慢修习之。

右斜步时,前脚落地内扣,后脚略呈弧形迅速擦地跟上、转体,重心一 定要稳定,击出时步幅不能太大,否则难以迅速做出后续动作。

不可上撩刀,应从上而下,沿45°角劈击。其余要领与“(9)”式相同, 惟方向相反。

 

图片35

(11)单手右腹劈(图4.7-11)

动作过程:

自中段姿势开始,从远距离,以步足进出一步,然后,一边双手举剑至头上方, 一边上右步足,放开左手,并成虎爪收于左耳旁,右脚尖内扣,右膝下跪,右手转 腕,以左斜下45°,向对方右腹部猛劈。

动作要领:

上身挺直,后脚蹬地成跟点步,裆劲内收,腰胯沉劲,使下肢坚实如盘。

扭腰发劲,右手在击中瞬间用力扣腕。

全部动作必须干净利落,步到,剑到,手起刀落一气呵成。

此刀法甚绝,尤其在虚刺后一晃身,斜步拦腰一刀,应声而着,为单刀法中之 经典。

图片36

(12)单手左腹劈(图4.7-12)

动作过程:

自中段姿势开始,从远距离,以右斜步进出一步,然后,一边双手举剑至头上 方;一边上左步足,略跪左膝左手上滑至护手近处,放开右手,成45°向对方左腹 部劈击,同时右手猛力收放右腹部前。

动作要领:

余势与“11”式相同,惟方向相反。

喉部突剌(图7-13 >

动作过程:

从中段姿势开始,自远距离,降低剑尖,以送足或继足进出一步,然后,一边 降低剑尖至近水平,将柄头置于脐下约 2cm处,吸气收腹;然后,一边以右脚 快速跨步或滑步向前上一步,一边以两 手向内侧拧力,两肩推臂,右手扣柄,双 臂微曲,自对方剑锷部滑擦,全速刺击 对方咽喉部位。

图片37

动作要领:

上身挺直,脊背拔起。

刀面垂直地面,剑尖稳定。 4_7-13

剑尖离咽喉部3至5cm时,突然以两小臂加速,挺身扣腕刺击。

目光与剑尖、咽喉部成“三点一线”。

后踵提起,后腿曲膝,剑身斜向朝上。

前脚尖擦地滑出或大跨步,与剑尖刺中前瞬间或同时落地。

技术说明:

该式的攻击能力非常强大,即使一刺不着,也足可以将对方的姿势彻底 破坏而使其迅即告败。

使用纯熟者以此技防守头部劈击时,效果奇佳,常可令攻者喉抵剑尖, 寸步难动。

突刺分为正突刺、表突刺和里突剌三种方式。正突刺时,弦正直朝上, 以镐面擦剑而刺;表突刺时,弦略朝右倾斜;里突刺时,弦略朝向左倾斜。无 论单手还是双手突刺及左右斜步突刺,均适用这一原则。

_部突剌(图7-14)

动作过程:

从中段姿势开始,自远距离,降低剑尖,以送足或继足进出一步。然后,一边收腹,上身挺直,大跨步踢出右 脚,用力蹬直后腿;一边以两手合力 拧送,用腰、臂和前小臂扣腕之合力,向对方胸部刺击。

图片38

动作要领:

跨步要凶悍、有力、果敢,

前脚趾擦地踢出。 _

剑尖于右足落地前瞬间或 7_14 同时到达对方胸部。

眼与剑尖、对方胸部成一直线。

上身挺直,后腿挺直;左脚尖朝向斜左方向约与中垂面成25°,右脚尖 微内扣。

剑刃朝下,剑身约与地面成15°角。

左脚全掌微贴地面。

技术说明:

该式进攻路线,是剑道中与对方距离最短的一条攻击路径,运用得法,逼住对 方,可彻底破坏对方的攻击和防守架构。而且,在以剑尖顶住对方的胸铠,用力推 抵时,可以有效地阻挡住任何攻击技法。中国武术界俗云:“百打不如一戳”,即此 谓也。然而,以挟此式而降诸勇者,罕有。盖难矣!曾有好者,持剑以待,对方竟 不得动,是故而“一着”称败。奇也。

反腕平手剌(图7-15)

动作过程:

自中段姿势开始,从远距离,以送足或继足上一步》然后,以击打破坏其剑势 后攻入,嗣遂随其变,出右斜步,身体向左转体,双手举剑转腕,剑刃朝上,以与 水平成5至10度夹角,直刺其咽喉。

动作要领:

这是一个看起来系属绝妙的攻法,源自中国的上乘功夫,武当派的“一 剑封喉”。

剑尖要稳,脚步移动不逾二步。一般均在打、拨、押之后杀入。

发力靠腰、腿功夫,两臂几乎不动、不送。

如步枪击发过程一样,屏气直至中的。

上身挺直,双腿前倾送力,前手至击中前一直要特别地松握。

击打和刺出两个动作,须在“一拍子”以内完成。

此技若用于防守时,可达出神入化,为一种极好的“两栖技术”。

技术说明:

该式可算是最难的防守和攻击动作,声色不露中惟见一剑已逼对方喉部,因属 “迎接刺”法,除互击以外,极难防守。

图片39

左手剌喉(图7-16)

动作过程:

自中段姿势开始,从远距离,以送足上一步,然后,放开右手,左转体,上 右斜步或以右脚向前滑步,从对手左侧方,以左手直刺对方咽喉。右手停置于右 腹前。

动作要领:

这是一个极相似于西方剑法中“换手刺”的动作,因为出其不意,左 右转换快速,在咽部刺击中,防备难度较髙。

后脚踵抬高助力。

 

上身挺直,转体。

剑尖稳定度要求很高。在未达咽前三寸时,绝不要用劲力,速度可先慢 后快,直到最后三寸才能如闪电般,扭腰送臂,扣腕直逼对方咽喉。

全部动作须在轻松而快捷、利落的过程中完成,旁观者几乎只能见着其 最后封喉之定格。

封喉后,可继续用刀将其推倒于地。

右手剌喉(图7-17)

动作过程:

自中段姿势开始,从远距离,以送足上 一步;然后,左足出左斜步,同时,放开左手, 右转体,以右手从对手右侧方直刺对方咽喉。 左手虎爪,停置于左耳旁。

动作要领:

要求动作一气呵成,连贯、简洁,在 接近咽喉时,右腕拳心内转,边旋转剑身, 边进逼喉部。其余要领与“(4)”式相同, 惟方向相反。

图片40



打既可用于攻,又可用于守,在远距离中破坏对方的严整构架,攻其气势时,应 用广泛;在防守时亦简单实用,是一种攻守兼备的“双栖”技法。

(1 )表打上技(图4.7-18 )

动作过程:

自中段姿势开始,从远距离送足移进一步,进入对方里侧,形成剑交叉势粘贴, 随后,迅即将剑尖绕下半圈逆时针移至“表”侧,一边以我方剑背左侧角,向右上 方挥举,抖腕划弧击打对方剑面表侧;一边顺势跨步 挥剑,劈击对方头部。

图片41

动作要领:

送足移进形成剑交叉势时,重心不能下沉;

粘贴剑面时,要有向左横拦的沉压之劲。

向右上方挥剑击打时,须扭腰、拧跨,抖 腕力量要短促、崩脆,左手不离中垂面的胃区前部。

以我方物打剑背中部侧角为击打力点,

猛击对方剑面“物打”之后位置。

挥剑幅度不要求到达头顶上方,以能施 行劈击正面部为限。

劈击时,要快速有力,垂直下落。

打开后,尽量使剑尖置于对方中心线垂面内。

注意:向上击打,至劈面,只能有一秒钟的时间。另外,打时的进入,有异面 和同面二种方式。

表打落技(图7-19)

动作过程:

自中段姿势开始,以远距离,送足向对方剑里侧进 出一步,以剑面粘贴对方剑面里侧;然后,再以送足一 面迅速滑进,一面将剑尖按逆时针方向绕过,转半圈至 对方剑表侧,略上举挥剑,以我方剑“物打”后部,向 下、向右,用力击打对方剑中部剑梁,使其剑身斜下落;随即,再上一步,挥剑劈击对方正面部。

图片42

动作要领:

向下打开时,转腰、扣腕、要合成一个整体劲力。

左手不离中垂面,上下移动距离尽量要小。

从击打至劈击,身体要保持上身正直,不

能弯腰曲背,时间不逾一秒钟。

技术说明:

本式与上式中的打开剑时的足部移动,是完成技术的关键。有三种足部移动方式: 第一、原地打落后,以送足进一步劈击;第二、右足送足打落,然后跨步击面;第三、 在直接以攻入,不作绕弧落剑技时,可以右足跨步打落,再上继步,跨出劈击。

三种方法,原地、送足、跨步以实际距离远近而确立,实战中,各人可依据情 势选择而用。

三种进入:表、里、下,均要以扭腰、转腕,击对方剑的中、后部,动作完 成后,剑尖要在至下劈顶点时,立即刹住并向上 弹举。

浏览1,57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