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击

第一型:表拨打劈(图6.4-11)

双方中段对峙,攻方自表进入,边以右腕内旋上步,一边向左上划弧,以剑镐 猛力拨击对方左剑面;然后,乘势踏入,上跨步劈击对方的面部或手部。

攻方转腕拨打一►剑面一►上步劈击面、右手,掠过,转身对峙。

图片26

第二型:里拨打劈(图6.4-12)

攻方以表进入,按顺时针方向拧腕划弧,使剑绕过对方剑身下部,然后,边朝 对方右侧剑面斜右上,左划弧拨打,边上步劈击面或手部。

攻方自表至里顺时针绕拨击打一~►剑面一►上右步劈击面、手,掠过对峙。

技术说明:

拨打剑面时,须以物打部,靠转腕、略旋转腰部之力,磕击对方剑身物 打部之后部份。务求使其剑身偏离我方中垂面,至肩外区域即可。千万莫过此 界。过犹不及,反受其乱。

图片27图片28 图片29

拨打可分为同向拨打和异向绕环拨打二种。使用中应按“x”型方向, 灵活地实施二个方向的击打。

直接击打时,亦可做自上而下,对剑物打部的划拨击,但须以大跨步进入, 接大跨步劈击为条件。否则,极易被回击。这是属较为困难,且具极强大的冲 击力的上乘技法,在六段以上比赛中可常见之。

第三型:表拨打剌(图6.4-13)

双方中段对時,攻方转腕内旋,上抬剑尖,自表以剑物打部向左斜上拨打对方 左剑面中部,顺势边划螺旋形收敛立圆,边向前上步,向对方喉部击刺。

攻方拨打一►剑面一►旋刺一►喉,退足,对峙。

技术说明:

拨打剑面时,须同时进身,向左、向前向上朝护手盘方向拨击崩打。

立圆以螺旋型绕圈划小,最后至喉部近前脱出,改为直线运动。

不粘缠对方剑身。

刺出时,伸直双臂向内拧转,收小腹,左脚跟进迅速快捷。

上身挺直而入,仅在刺中瞬间,可略前倾。

左手置于胃区中心线上发力拨、刺。

图片30 图片31 图片32

第四型:里拨打剌(图6.4-14)

动作过程、要领,与上式相同,惟方向相反。注意:以腰部转动发力,拨打。

图片34 图片35 图片33

缠拨击

第一型:表缠拨劈(图6.4-15)

攻方上步自表以剑面贴粘对方剑面左中部,剑尖斜朝前上,然后,伸直双臂,边 逆时针绕圈碾压,边向斜右上方挑起,或向己之斜右后方例甩其剑身,随之上步顺 势以剑尖在身侧划一立圆或直接下劈对方头部。

攻,表缠拨一►剑一►劈击面,掠过,对峙。

图片36 图片37 图片38

第二型:里缠拨劈击(图6.4-16)

攻里、缠拨一►剑一~►劈击面。掠过,对峙。

技术过程与上式方向相反,要领相同,惟最后以“撇剑”技法不一。

图片39

技术说明:

缠剑时须以两剑相贴,不随、不丢。

剑尖朝下的缠拨,可应对低段剑势的预备姿势或攻入。其技术过程以自下往 前上抛抹为原则;或以向后捋揉其剑为终结。

第三型:表缠拨剌击(图6.4-17)

攻方表缠一~►剑一►刺击喉、面。退足,对峙。

技术说明:

图片41

与上二式一样,在以剑尖朝上、下,对应对方上下位的剑身时,亦均可 使用。

一般以最后的刀势为参照物,缠上刺腹,缠下刺喉。

上步刺喉时,要以果断的跨步,乘对方剑尖偏离中心位区时立即刺进。

战机的捕捉要快截,在这里,决没有充裕的时空可让你进击。通常,当对方剑 尖左右偏离10厘米、时间0.5秒时,已是足够用事了。

第四型:里缠拨剌击(图6.4-18 )

攻,里缠 ►剑 ►刺击喉。退步,对峙。

图片40

押打

第一型:攻,表押滑剑一►刺击喉。退步,对時。(图6.4-19) 第二型:攻,里押滑剑一►劈击手、面。掠过,对峙。

图片42

体落技

体落技是以剑背、剑面破坏对方重心,使其倒地的技术。练习这一技可以有助 于我们全面了解剑道的技术体系。

第一型:前侧挑足技(图6.4-20)

攻方步足上步挥剑至下段,挑落体 ►前足外侧面,刺喉◄——守方倒地

—►作出劈刺动作,退足对峙。

图片43

第二型:前颈挑落技

攻方从稍远距离步行而上,步足进入对方里侧,——►前颈挑落体^ 劈面,

倒地一►作出劈刺动作,退足对峙。

五、防守单式练习

这是在对抗条件下,限定一方只做一次防守,不做防守反击动作的基础练习。

(一)练习意义

在“攻防一体”理论中,攻击和防守意识同时存在于从“开端”到“残心”的 全过程。娴熟的防守技术是进攻的必要条件。对防守自感无把握的进攻者,不可能 全力以赴地作出果断的攻击,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会担心:无法有效地控制对 手的回击;在攻击失利时,又会无法作出有效的防守。正确的防守,应能达到进行 直接有效的“回击”,或破坏对方的进攻构架;或改变其攻防距离,切断其连续进攻 的能力,或于防守完成时构成进攻架势,立即发起攻击。众所周知,“科学”均是以 已知条件为充要,除了在第一攻击时,在这里,抽象地谈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一类的话,无异于一介书生之梦呓。

(二) 练习目标

学习正确的上、中、下三段和左、右两侧的防守原则及技术,建立打破对方攻 防平衡,破坏对方攻防构架,进而控制对手姿势的防守理念和“技巧选择”观念。

(三) 技术要求

剑的着力部位正确无误,被格档的位置丝毫不差;发力时机选择准确、合理。

身体移动协调平衡,定位快速准确。

尽量寻找“里”侧空隙,力求在里侧实施防守。

防守幅度小而有力,防守动作完成后,剑的定位精确无误,转为进攻时连 贯流畅,没有多余的调整动作,时间不逾一拍。

利用腰部转体,上步进身。

视觉形成整体。

右腕松紧灵活,转腕准确自如,左腕偏离中垂面较近,回复原位迅速。

防守必须达到使对方剑尖偏离我方中心线,或身体重心失却稳定的效果。

(四) 练习方法

通过大量的定式练习,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双方的动作,自这一节开始进入 全力击打,务求形成正确的对应和各种贴切的受力感觉。

第一型:面防守(图6.5-1)

图片44

攻,劈击一►正面(稍退后一步或左、右后斜步)退足,对峙。

攻,劈击一►右面◄—右面侧格^—掠过对峙。

攻,劈击一►左面◄—左面侧格^—掠过对峙。

攻,劈击一►正面◄—阻挡架◄—掠过对時。

攻,劈击一►正面◄—擦上—掠过对峙。

攻,劈击一►正面◄—滑挡◄—掠过对時。

攻,劈击一►正面◄—表斜打上^—掠过对峙。

攻,劈击一►正面◄—里斜打上^—掠过对峙。

攻,劈击一►正面◄—左上架一►掠过对峙。

攻,劈击 ►正面^ 右上架 ►掠过对峙。

攻,劈击一►正面◄—左、右挑剑一►掠过对時。

攻,劈击一►正面◄—左、右拨格剑一►掠过对峙。

攻,劈击一►正面◄—左、右劈剑一►掠过对峙。

攻,劈击一►正面◄—左、右押滑剑一►掠过对峙。

攻,劈击一►正面◄—左、右拂打^ —掠过对峙。

攻,劈击一►正面◄—押滑剑◄—掠过对峙。

攻,劈击 ►正面◄ 拂打(左、右全转体)劈◄ 掠过对峙。

攻,劈击一►正面◄—拨击腹◄—掠过对時。

攻,劈击一►正面◄—扣剑击一►退足对峙。 第二型:手防守(图5-2)

攻,劈击一►左手◄—左手架◄—掠过对峙。

攻,劈击一►右手(抬腕大退)一►上步对峙。

攻,劈击一►右手(左后斜步落击剑)◄—掠过对峙。

擦上后,亦可接做“切落”击打的练习。在擦击后仍不具备进入攻击条件时, 以二次连续“击打”杀入,彻底破坏对方构剑,极具威力。

图片45

掠过对時。


  1. 攻,拨打劈击一►右手◄—右手 架或手反击手◄—掠过对峙。









































 (6)攻,押剑劈击一—►右手一手落
击手■ ◄——掠过对峙。  
 (7)攻,缠打劈击—►右手一右劈
剑41——掠过对峙。  
 (8)攻,缠打劈击一—►左手一左劈
剑,1—掠过对峙。  

(9)攻,劈击 ►右手(拔击手) ►左后斜步对時。

攻,劈击一►左手(手腕降低大 退)一►上步对峙。

攻,劈击一►左手(右侧步)击 面一►左侧步对時。

攻,劈击一►左手◄—左手架 剑——►掠过对峙。

第三型:腹防守(图6.5-3)

图片46

攻,劈击一►右腹(退足或左跨闪步)一►掠过对峙。

攻,劈击一►左腹(退足或右跨闪步)一►掠过对峙。

攻,劈击一►右腹(左后斜步退)落击剑一►右斜步对峙。

图片47

攻,劈击一►左腹(右后斜步退)落击剑一►左斜步对峙。

攻,劈击一►右腹◄—右手劈◄—对峙。

攻,劈击一►左腹◄—左手劈一►对峙。

攻,劈击一►右腹◄—右腹挡一►掠过对峙。

攻,劈击一►左腹◄—担击面一►掠过对峙。

第四型:胸防守(图6.5-4 >

刺一►胸(右斜步)一►右斜后步对峙。

刺一►胸(左斜步)一►左斜后步对時。

刺 ►胸◄ 左、右斜格 ►退步对時。

刺 ►胸◄ 挡滑剑 ►退步对時。

刺一►胸(左侧步拨架)一►右侧步对時。

图片48

刺►胸(右侧步扣剑) ►左侧步对時。

刺 ►胸(左右闪步) ►退步对峙。

刺 ►胸(拔击刺) ►退步对時。

刺 ►胸(押打刺) ►退步对峙。

第五型:喉部防守(图6.5-5)

刺一►喉◄—退步打落剑一►掠过对時。

刺一►喉◄—里挑剑一►掠过对峙。

刺一►喉◄—表拨架剑一►退步对峙。

刺一►喉◄—里缠拨剑一►退步对峙。

刺——►喉◄——表擦上——►掠过对峙。

刺——►喉◄——里擦上——►掠过对峙。

刺一►喉(侧步扣剑)一~►退步对峙。

刺一►喉(右闪身)一►退步对時。

刺一►喉(拔击手)一►退步对峙。

刺一►喉(押打刺)一►退步对峙。

刺一►喉(右、左后斜步劈落剑)一►退步对時。

刺一►喉(左、右斜格剑)一►退步对峙。

六、应用基础练习

剑道的练习方法,分为基本练习定式练习、常规型练习、剑道基本型练习以及 应用基础练习。这些练习,均都是剑道运动所固有的、非常特殊的训练方式。其中 本节将要学习的应用基础练习,以其凶狠、粗犷和连续对战中的震人魂魄的喊声, 常会使得人们悚然生畏而别具一格。凡练习剑道的人士,都会知道,这是剑道训练 初期的一段最为艰苦的学习。它以持续的快速连续击打和冲击力为特征,至是练就 实战本领的一段最为基本的入门练习。

(一)约束训练

约束训练是对事先设定的受击目标,在规定时间内作出连续攻击的练习方式。 在这一练习中,攻击方要对约定受击部位作出持续不断的进攻,而受击方则只配合 击打,完成防守动作。

该练习在剑道学习之初,具有至为重要的意义。其特微,在于在练习中,要求 攻击一方须不停地反复作出,从基本击打,到具有相当技能的打入过程,而受击方, 在对方动作出现失误时,则不但要全力做成完全的防守过程,而且还要给予有效的 反击。

其攻防双方态势为:

攻方

一开始即以全力对约定目标发起攻入;

在对方防守反击之后,继续不停地再对同一约定目标,发起下一轮攻击,

在对方受击和躲闪招架之后,要对前述部位,以连续进攻的气势,作出

持续的攻击,直至结束。

守方

在对方的动作正确时,任其击打;

在对方动作出现失误时,则躲闪、拔击或格档反击;

在对方动作严重变形或气势衰竭时,给予言词鼓励和击打。

注意事项:

心要诚

这并非是一个机械地重复某一些动作的过程> 不停地重复同一个动作,只是身 体的运动,而不是剑道。剑道技能只有在超越其思考之后,才能有绝对性,才能成 为有生命的精神。只有这样的反复过程,才能称得上是剑道的练习。

认真

就是全力全身心地投入每一次击打,力求做的完美,不停地变换手法,以不同 的攻入方式和内容,赋予形式上同一的进改过程之中。千万不要将此过程变成定型 的模式练习。

坚韧刚毅

这是一个至为艰苦的训练,整个过程要求发喊声要响,并全力以气势磅礴的姿 态,在适当的距离捕捉住战机,制先而进,攻而后击,即使在体力消耗殆尽时,也 要努力作成至真的使人震憾的打击。为此,防守和击打中的吼喊之声,必须震人心 魄、从头至尾,中途不得停止。

距离控制

击打产生于距离和时机,攻方务必要捕捉住自远距离,进入可击打距离的每一 个瞬间良机,以有攻入的气势果断地攻进去。另外,要以“自己的距离”去抵消对 方的优势,并尽力以破坏对对方有利的距离,来主动求得战机。

(二)综合练习

在无约束定位的条件下,实施的随机的连续攻防练习,称为综合练习。这种训 练方法,主要包括:冲击训练、等格训练、比赛训练和指导训练。

冲击训练

冲击训练,是以一方任意的连续攻击为特征的进攻训练方式。在此种练习中,由 一方以不断的进攻形式,向另一方发起持续的一波接一波的攻击,而另一方则只能 做出受击或完全和不完全防守。显然,与约束训练中的击打不同的是,它并不是向 预设目标所作的固定攻击练习,而是自前述方式开始,所形成的更高级别的练习。 在这一种方法中,受击者还承担着指导者的角色,双方在技术上处于不等格的地位。 其特殊的内容为下。

双方态势:

攻击方

随时寻找空隙,立即击出,

若无空隙,就攻进,在运动中造成空隙,再击出,

若第一波进攻得手或进攻被闪躲和格档或反击后,则立即随应变化,再击出

以上述方式,在连续不停的激烈进击中,持续不休地延续下去,直至老

师下令停止为止。

防守方

攻击方作出正确的击刺动作时,应任其攻击;

当攻击一方不能作出正确的击刺动作时,应予避开或稍作架防;

在攻击一方姿势严重变形或击打无护具部位时,给予有力的格档反击和“拔击”或“落击技”。

在对方气势变弱,动作失衡或速度缓慢时,发出矫正口令或给予轻度击

打和提醒。

注意事项:

上述指导者,应视攻击方的技能和体力状况来调节训练强度,其目的是为 了引导攻击一方连续地作出正确而充实的技术形态。

攻击者应明确,这个训练是剑道中最为艰苦的训练之一,是一个要求击方 必须以竭尽全力而为之的练习。即便是在极度疲劳,思维开始迟钝的情况下,也要 坚持以正确的姿势做成面部的切返,不得停顿,直至老师喊出“停止”口令为止。

冲击训练是在短时间内以一鼓作气,出尽全力作出的激烈攻击练习。在练 习中攻方应依据指导者的反应,相应地反复做出各种动作,尽力改变击打的方式, 体验不同的攻入形式。由于要进行不断的角色更换,这种技术和心理上的实践,将 会给训练者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收获。

必须强调这一训练是培养强大的冲击能力和耐久的攻击体能的专门训练,只 有通过这种看似简单的练习课目,才可以养成实践中的不依赖于体力的绝妙的打击。

等格训练

等格训练是双方施展所有的技能,不论胜负,反复从头开始,不停顿地作成互 相攻伐、击打、避闪、格档、劈架等技法的持续练习。可以看出,这是剑道基本训 练中最为艰苦,技能要求又很高的一种练习。在各国剑道中,这均是最为普遍的一 种训练方法;对于入门者而言,它也可以说是一门必修的艰难之旅。

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在实践中的效果,并有益于养 成顽强不屈、敢打敢拼,永不放弃的无畏之气魄。

“等格”的含义是指技术大体相当,段位相同。但在实际中,位处同一段位的双方 之间在技术上的些微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因而,等格训练又可分为三种形态的应对 方式。

(1)对应技术相当的人的练习

①一上去就应作出全力的连续攻击,或对应对方的击打,作出防守反击。

这里特别要注意,不要使精神出现丝毫的松驰,双方均要抓住一瞬间即逝的良机,不停地全力击打对方,务须以剑气合一的充实气势,作成完全的击打。

 

在这个训练中,不能作成只有招架,而无法给予对手以有效击打的不完 全防守技法;无论防守和破坏性的拨打,均要做至完全到位,使对方姿势崩塌。 只以不想被击的心情来做等格训练时,势必会变成没有剑格品位的剑道。这不 但违背剑道概念中的有关防守定义的内涵,而且也永远进不了剑道的大门。

保持速度和冲击力。剑道技术一旦离开快速的节拍和强大的冲击力量, 就不是剑道了。在零乱的、间歇性的中断中,不可能产生园顺的连接和良好的 攻击距离,再好的技术,要是失去这二个要素的支撑,那么,在高速冲击的对 手面前,也将会束手无策。而作为攻击能力而体现出来的强大冲击力,则是构 成正确的连续击和破坏对方姿势的最基本的要件。

“形神合一”是击打技术之关键。这种形态,展现出的是一个人的整体 的精神和内在力量的合一。有“溜”和“无溜“,即有无功力积蓄,是造就形 神兼备的精妙击打的至高原则。若没有这种功力,剑道充其量只能产生有形的 形式,而永远不会达到至善、至美、至真的神奇境界。

对应技术较低的人的练习

一开始,即或在对方只做面部切返时,也要在认真地完成招架后,才转 成等格方式的练习。

一旦进入初始时,就要尽力作成一本至三本的连续击,不要过多地谦让。

在初始阶段的攻击完成后,不要再以加强攻势,迫压对方的方式来赢得胜 利,而是只以“出端击”或出击,即或是以练习自己最不擅长的技能对应为目的。

在对方体力不支,转为击面切返时,则以格架为对应,不做反击,直至 结束。

对应技术较高的人的练习

在初始阶段,先做面部切返,然后进入等格方式的练习。

在初始击打之后,尽全力作出连续的攻击,以能做出三本击打为目标; 而在意识上,必须要视之为等格的训练,不要受其气势和技术优势上的压迫而 沮丧和失去自信力。必须要明白:技能只有在和强手的交战中,才能获得提高, 自己的水准也只有在髙手面前,才能评估出它的真实价值,况且,尽全力拼战 才是剑道传统上的一种对责任和尊严负责的德性。

在我方体力减退,动作失衡,因而对方相应地转为“出端击”或格架技 法后,依然全力进击;只有当体力严重下降时,才能不得已而转为切返练习,一 定要以旺盛的斗志,坚持到结束。

技术说明:

(1)上述三种训练,一般一次约为三分钟以上,可以交换进行。训练中,非初 学者往往采用:基本训练20分钟—约束训练25分钟一等格训练30分钟一冲击训练 15分钟的模式,进行时间为90分钟的课目练习。初学者一般都以:基本训练为75 分钟一约束训练15分种的方式进行。随着季节变换和“比赛训练”的穿插,以及定 式训练和约束内容的调节,每课的训练内容,还可形成十分丰富灵活的变化。

学员在训练中,必须连续地做出动作,中途不得停止,不得违抗老师的口 令。传统上,不遵守此条者,要受到道场戒律的惩罚。但由于习惯,非在校学生往 往因难于承受这样的艰苦训练而退出。因此,实际训练中,可以对休闲或健身式的 学员,采取延长休息时间,或者插入其它训练作为调节,不能照搬。

不要做成互相乱打,瞎斗一气的训练。这种情况,无异于小流氓之间的斗 殴打架并和剑道的宗旨也背道而驰。须明确之中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追求技术 的规范和双方共同的进步及求得指教与帮助为目的。

比赛训练

比赛训练是为了积累比赛经验,熟悉临场的气氛和增加心理承受能力而作出的 练习。为了这种精神上的成熟,在平时的训练将终时,老师往往也会安排一些小型 的一本擂台赛。通过此类胜者再战或败者再战的形式,有意地激励学员的竞争意识 和荣誉感,使胜者、败者皆有压力。当视此为一种理性的反省时,这显然是一个十 分有效的方式。但是,这仅是一种过渡方法,尚并未进入临赛状态。因此,为便于 学员习惯许多意义深远的临场因素,善于面对社会评价和个人之得失,作为正规的 模拟比赛,还是必不可少的。

从心理上来讲,剑道比赛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胜、有负。正因如此,就不要事 先就去担心失败,只有积极作为的心态,才是正常的心理态度的表现。当为要不败, 就应以全身心来投入比赛,考虑取得比赛胜利的对策。对于赛事来说,以往已成为 过去,剩下来的只有对战,既然已在赛场上了,那唯一的职责,就是全力以斗。离 开这一点的人,即使胜了,还是一个不负责的人;而做到这一点,就是失败了,也 无愧于自己,就仍是一个应该受到尊重的人。

在战术上,应对临场比赛,大致可归纳成以下要领:平常心、知己知彼、距离 控制、节拍制先、从远距离攻入、不拘泥于攻击姿势、始终保持进攻姿态、三先。无 论如何,“以进攻去全力争取胜利,才能有真善真美的境界。只有当知识、德行、能 力合为一体时,剑道比赛才能予人以感动。”

指导训练

剑道运动中特有的“指导训练”,顾名思义,是高段位之人对低于其之段位的学 员的辅导式练习。基于剑道是一项以求助于同人帮助,追求共同提高和发展为宗旨 的体育运动,这种形式的训练,对于感受剑道精神的内涵和人格品位的成长,及一 个团队的精诚团结,是非常有益的。

“指导训练”的方法,与“等格训练”看似差不多,但由于配对上的段位等级限 制,所造成的技术差异,要远比后者大得多。显然,在入门和训练时间上相差至少

 

疆界。所以:

被指导一方应记住:在剑道中,讲究“先进山门为大”,各国均视此为一条 十分重要的规则。诚心诚意地求教,敬重指导者,服从学长的指教,是一条不移之

原则,哪怕是面对年龄远比你小的学员。对此,倘存一丝以“击败对方而成名”的 妄念,你都将会遭到“群体”的极度鄙视和反感,并将会成为人人厌恶的学员,除 了遭到无情的竹剑的劈击,没有人会真正地来指教和引导你进入剑道提高的阶梯。

指导方的人选,以高一段为宜,这可以避免受指导者,因水平悬殊而造成 学习过程中无处下手,举足无措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也可以使得指导方能保持一定 的兴奋点而不致生厌。

指导者要尽力使受指导方,产生其为楷模的偶像式感觉,进而产生予以学 习、仿效的欲望。作为高段一方,应抓住机会,施展和练习自己的相对薄弱及生疏 的动作,甚至设立于自己不利的条件,来加以演练。

指导者应有意地,不使用灵活多变的剑尖攻入技法和占先、制先及“得意 技”;多使用拔击、出端击和距离控制,辅以必要的“出击技”来引导守方纠正一些 错误的动作。

高段方应尽力引导双方,成为准等格训练的方式,极力让对方感到是由于自 己的努力而击出了成功的一击;而实际上却是得益于高段一方的有意才促成的打击。

在基于高段一方不做得意技,而形成形如技术相当的练习中,双方均会感 受到一种研究的气氛和如磋如切、心心相印的感觉。在这种约束的或有限施技的合 作中,一个团结的、技术蒸蒸日上的团队,也就会慢慢地成长壮大起来。

(三)训练队形

训练队形在集体训练中,是至关重要的。严格的训练课目的完成,须有赖于严 整的队形,而严肃、认真的学习风气,也要依靠于一个依据严整队形而构成的团队。 在长期的道馆训练中,剑道形成了许多实用而简捷的训练队形。这里所举的只能是 一些最常用的形式,关键的问题,还是要适合训练内容的特性,而并不是为了好看和表演。

这个队形适合基本练习 中的挥剑、空击、摆振及进行步 法移动训练和施礼及老师讲评、 授课。

这是两两相对的队形, 适合于单式训练、剑道基本型 练习、击打训练、定式训练、约束训练及综合训练。图中的虚线和箭头表示人员换位的二种方式。队员的站位,须 从右到左,队员按从老到新的阶级,各守本份,依次排开。

在该队形中,上方一队,始终处于无法休息的状态,下方一队交互轮番对上 方人员,进行切返、击打、约束训练和综合训练的练习。

这是适用全员交替进行冲击、等格、约束训练的队形。每个人都可以在间断 的交替击打中获得短暂的休息时间。

该队形适合于练习转向击打的训练。由A先击B; B在击打后,转向击C; C在击打后,转向击打D; D在击打后,移入A位置,如此连续循环击打。

6•这是一个更紧凑的转向击打队形练习。由A先击B,B转向击C,C转而到 A位。

图片49 图片50 图片51

在这一高度紧张的击打过程中,可以有助于熟悉不同风格的对战。

这是一个练习“掠过”的队形,在击腹、架挡中使用较多。先由AB击后互 掠,再由AD、BC互掠。从中,队员可以接受完全不一的对撞和格档风格所带来的不同反应。

这个队形用于刺咽喉或刺胸的训练。中间站立者可以轮流刺击边上的学员; 或者由边上的学员轮流刺击中间的站立者。反之,亦可以以此练习对刺击的防守; 亦可练习同时对应两人的击刺,或连续刺击两个对手的训练。

图片52
其余三个方向,可依此进行。 '这是一个做环形比赛时的队形,分为胜者战和败者战两种练习。一方下场 后,环形圈上的人应就近立即补上,或轮流补进,不要有停顿的时间。在施用中,这 是一种小型的檑台比赛,一般以一刀决定胜出或者败北,目的是为了培养学员“一 刀终结”的强烈意念和“一刀必杀”的进攻精神。

这个队形专门用于斜向的攻防练习。先由A击B,再依次传递,换位攻击。

这个队形用于开足防守的专门训练。先由A依次向前对B、C、D、E作连续击打,B、C、D、E以同一开足步闪开,移至B’、C’、D’、E’位置;然后再由 B后转身,作同一练习。第一轮攻击后,A移至A1位置。其余五个方向,也可依此, 作成同样的练习。

图片53

 

浏览1,18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