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武术对李小龙所起的作用

对于李小龙来说,他先有武道上的成功,才有了他在电影上的成功。电影界、武术界对李小龙 功夫片的一致评价是:李小龙演的是真功夫。真功夫或许不好看,但耐看。假功夫尽管可蒙蔽一 时,但难欺骗一世。因此,李小龙在影片中所展示的功夫,既不怕电影及武术界行家的挑剔,又经得 起时间的考验。

总之,是武术给李小龙带来了他所曾拥有的一切。换言之,不可想象离幵了武术的李小龙将会 是什么样子。武术对李小龙来说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是他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武术为他赢来 了声誉、财富与威望,赢来了与他同命运、共患难的妻子莲达,也贏来了鼎助他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的朋友,如木村、伊诺山度、劳力士、李俊九、詹姆斯及施里芬等人。李小龙在影片中的打斗,几乎不 带表演的成份,一切会使人感觉“这是真的”,“这事正在眼前发生”。所以说真实”是李小龙功夫 片的最大特点。李小龙认为:“截拳道的宗旨是实用,如果掺人了花俏与虚假的东西,必然会将观众 引人歧途。在功夫的宣传方面,也会误人子弟。”李小龙是为武术而电影,不似当今港台的某些功夫 演员,是为电影而功夫。

李小龙的电影,具有浓烈的自我意识。无论是当时或是以后的电影观众,都不仅是欣赏李小龙 所饰的角色,而是主要欣赏李小龙的武术功夫。李小龙将自己的功夫与哲学理论尽悉倾注于主人 公身上,犹如赋予了他们以血肉。影片中的李小龙心中只装有一样东西——功夫。李小龙所塑造 的“超人”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正是因为这点,他的电影对观众,尤其是对热爱武术的观众,具有强 大的诱惑力,使他们与剧中人心心相印,产生共鸣。当然,上述一切都应归功于武术,或归功于李小 龙所独创的拳法:截拳道。

第二十一节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原则

说起截拳道,说来还有一段故事:1971年,即在李小龙猝然去世的前两年,他忽然声称,如果可 能的话,他要收回“截拳道”这个名称,而把他日益博大与精深的武术改称为“李小龙技击术”或“武 道”,当然这也是截拳道的升华与提高,可惜由于李小龙的猝然去世而最终未能实现。

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原则是,吸收有用的技巧和理论,加上自己的专长,从而增强实战的能力, 提高实际搏击的水平,向学以致用的路线发展。所以,他辩证的接受了其它功夫流派的优点与长 处,并首先解除了一般拳道的束缚。例如,空手道在练习其所谓的“自由搏击”的时候,一旦贴身而 打,教练必定让其分开,而讲求点到为止,这样时间一长,便会形成在实际格斗时有“留手”的不良习 惯。李小龙所创造的技击术则不然,它是贴了身才开始打的。再者,柔道与合气道都是不用腿击术 的,李小龙技击术(截拳道)则手脚并重,甚至可以用口咬。说到用脚,空手道与韩国的跆拳道都提 倡和鼓励用高腿进行搏击,截拳道则长于上、中、下均能有效踢击,特别是对其胫、膝、大腿的攻击, 命中率更高与杀伤力更强。此外,截拳道还讲究简单、直接,绝不花俏,它只承认是一种在徒手搏击 中力求花最少的力气击败强敌的打斗艺术。图片21

截拳道没有特定的马步和架式,只是通常把较有力量和灵活的一边手脚放在前边,这样由于攻 击的手脚离对手较近,所以攻击的命中率就高。李小龙不讲马步,而且没有固定的拳型和踢型,所 以也没象传统武术那样的招式名称。由此,截拳道自称是“无型之形,无式之式”,只看对方来势如 何,再怎样适时回击。所以截拳道的宗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或者是“以无法对有 法,以无限对有限”。

第二十二节截拳道的技击特点

截拳道是什么呢?李小龙所创造的这种技击术的根和源是中国武术,但是经过蜕变之后,它已 不再局限为某民族某流派的武技,而是整体武术的武技。因此,截拳道不象其它的武术,它没有固 定的招式,而比其它门派的武术更挥洒、实用、自由和合理。例如,传统武术是要求习武者循照固定 的招式进行模仿练习,但截拳道则要求习武者在掌握一定的技击技巧后,应创造和探求属于自己的 新武技。

截拳道并不提倡恃勇斗狠,它把搏击看作是一门艺术,由于李小龙曾读过不少哲学专著,并受 西方人道主义的影响颇深,因此截拳道很重视人的价值,提倡精练武技,在实践中领悟其中的奥妙, 充分发挥和提高人的潜在能力。另外,它还把比武交手看作是人的武功和能力的价值的展现,而不 过份地看重输贏。同时,截拳道还认为“突击(即突发的进攻)和踢腿是自我防卫的有力武器”。从 中我们不难看出,截拳道与任何花架子功夫均截然不同,它具有朴实无华、遵循搏击的共同规律的 特色。它的搏击基础是简单的、明确的,然而又是有效的。实际上,掌握截拳功夫并不意味着增加 更多的东西,而是减少或砍掉不少非本质的东西,不是天天增加,而是天天精减。简言之,截拳道的 搏击方法是一种精减技击术的过程,因为李小龙讲求的是少而精。

截拳道最重视直接攻击,他提出“连续攻击才具有制服的效果”“敏捷地腾挪移步,攻击再攻 击”。这种注重主动进攻,而连续、巧妙的攻击的风格,给搏击者的身体素质,特别是耐力,提出了很 高的要求。一个耐力不足的搏击者,将会因精神不及而陷人被动局面。截拳道还要求“比对方更机 灵”,并要求“欺敌诱敌”。欺敌即欺骗敌人,截拳道极为重视这一搏击的策略和战术。截拳道的攻 击几乎从不直接发空招,总是先发虚招,待诱使对方在防御动作中露出空当破绽后,再趁隙加以攻 击。李小龙亦总强调要从对方意料不到的角度发起攻击,攻敌以措手不及。

第二十三节截拳道的三大要素

李小龙早年曾习练过传统武术i永春拳,因此他所创造的功夫必然会受到中国武术的影响,但 他并不着重于传统武术,他认为传统武术的套路练习是按既定步骤进行假想的攻防,这在真正的搏 击对抗中是无效的。李小龙否定了这种模式化的武术形式,并称:“截拳道喜欢无形,以期汲取所有 门派的精华,截拳道亦要求习武者应发挥个人的特长,不断进行实战技能的练习,在对抗中练就适 应自身特点的打斗技艺。尽管如此,还需要有理论进行指导,在这里,所谓的理论,最常用的就是

“实战搏击三大要素”,这也是李小龙武坛生涯的经验总结。

第一是效率。即李小龙提倡的速战速决,最好是一出手就能击败或击倒对手,而不给对手以躲 避或做垂死挣扎之机,更忌拖泥带水。截拳道也以快速猛烈、刚毅和旋风般的快攻著称于世。其 中,速度是技击致胜之道。唯快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第二是直觉。李小龙主张用本能的反应和直觉去完成攻防动作,而这也是对真实搏斗唯一有 效的应付方法,是李小龙经过多年实战而得到的感受。因为任何一个搏击者,如欲获得真正的实战 能力,必须极度重视自身的本能反应和直觉的培养与锻炼。在实际搏击中,如对手在电光石火之间 发出一拳的话,己方便根本不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再眼见脑想,再由脑神经来传达到手脚 的肌肉反应,并彼此配合出一招来消解对手的攻击。可是,如果能够善用条件反射动作的话,那么 情形便有所不同了。因为,反射动作是无须经过脑部思维之后,而同样地能够做出拳脚的攻守动 作。既然反射动作是无需经过脑部思维的,那在时间方面就可以较之经过了思维、分析判断,然后 才能施展出招势的方法快捷得多。因此,李小龙要求练习者应脱离意识,只凭直觉,不靠记忆,而只 靠感觉来进行攻守。

第三是简朴。李小龙最忌不切实际的花拳绣腿,他认为真正实用的招数应简化了再简化,即一 拳就是一拳,一脚就是一脚。并要求每一动作都应有每一动作的效果,因为返朴归真,才是武学的 最高境界。截拳道技巧的施展,又趋向于简捷、直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因此必然与传统 的“以招破招”的模式背道而驰。当一个搏击者拥有全力以赴的实战精神时,他的身心会升华至尽, 他的体力与智能皆超乎常人,他会以简朴而实用的招式去对付强壮的对手,他亦会凶狠敏捷地进 攻,以横扫一切的攻势击倒对手。图片20

第二十四节截拳道的重大意义

当代武星李小龙独创的技击术名闻天下,我国许多报刊都对此做过介绍,但忽略了李小龙创立 技击术的重大意义的宣传。截拳道的伟大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的武术重新正视实战。

李小龙说:“传统武术,只晓得盲从与模仿,它们永远找不到武术技击的真谛,。他还说:“我不 相信对手会象师兄弟对招般,让你先对峙观察,后策动攻防。也不相信,对手会象对打演练或打沙 包那样,给你蓄势运劲的时间。此外,我也不相信,对手会打打停停,以便让你慢慢地思考对策。”以 上所说,均为传统武术进行“搏击”时的现状,因为它们正在与真正的实战一节节的脱离与退化。是 李小龙认识到了武术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了老祖宗所创立的技击功夫,这项瑰宝若在自 己手上失传或丢失的严重性。尽管那些传统武师们认为李小龙的武道不人流,但是他们还是不得 不去考虑怎样来提高本门派的实战性。这样,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目的便算是达到了。

第二十五节截拳道中啸叫声的作用

李小龙无论是在影片中或在真实打斗中,总要搞一些辅助动作,用以迷惑或激怒对手。如脱去 上衣展示其强健发达的胸肌;用蔑视鄙夷的眼光看着敌方,看得敌方不知所措,使其或暴跳如雷,或 心惊胆颤;潇洒利落地拉高裤腿,扎马步;击中对手时发出胜利的叫喊,或欲发力前的怪啸声等等。 这些“花招子”虽对打斗本身没有什么直接益处,但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这些噱头却很受观众喜 好,效果出奇地好。尤其是他那啸叫声,好象表现了埋藏很久的悲愤与耻辱的怒吼,所以能够慑入 心魄,给敌方以精神与意志上的沉重打击。据武术行家分析,发力吼叫在打斗中的实际作用是:

第一,可以震慑敌方。因拳家拳手都强调心静和沉着,以调节人体各部的协调运动。在搏斗 中,双方为了保护自己,击败对方,必想方设法扰敌之心,从而达到乱其身的目的。而发声就是一种 较有效的扰乱敌心的方法。另外,功力深厚者在攻击中发出的声音本身便具有技击作用。这些人 在实战中的发音,不是以一般的肺气作动力,而是以具有巨大能量的内气作动力。这种声音极易引 起敌方的身体感应,从而影响其技巧的发挥和器官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二,可以增强抗打击能力。即由于“喊声”振奋了精神,激发了潜能,增强了肌肉的张力,从而 加强了抗击能力。李小龙则要求习武者须借声以贯气提劲,使声到、气到、劲到,三者同时并行。图片19

第三,有助于发劲。也就是可以借此激发体内的“气”与外在的力相结合,容易使力量爆发出 来。因为在声音之后,往往是力量的爆发,及排山倒海的攻势。而且,截拳道中的发劲,并非蛮劲, 而是浑然整体之劲。此劲起于足涌,沉于丹田,透于腰脊,而形于肢端。在实战中发声,还能提髙大 脑皮层和丘脑下部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同时交感神经也会改善骨骼肌的物质代谢,增大运动量,协 调各器官的机能,从而将人体的内劲抖然发出,产生强大的杀伤力与破坏力。

第四,有一定的健身作用。在激烈的对抗中,人不可能长久闭气,而发声则有利于废气的排出 和氧气供应。同时,还能激活人体的细胞,促进气血运行,以增进人体的健康。当然,健身中的发声 与技击中的发声也不尽相同。健身中的发声特点是轻柔、圆润、沉长而有规律,以利于健身疗疾;而 技击中的发声,则一般是陡、急、浑厚、沉实,或者是尖、奇、怪、刺耳,以利于发力和惊吓对方。

第二十六节截拳道的锻炼原则

李小龙之所以会成为李小龙,他之所以有如此之“神”,是他勤练不缀的结果。

他是一个拿命运作赌注,将拼搏溶为生命的强者。他的目的不仅在于强健体魄,延续自己的肉 体生命,而是着眼于锻炼意志的坚钿,也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所强调的自强不息的强身方式。而且 李小龙强身的最终目的是强心,以磨炼出超人的意志。

李小龙还认为,自己所创造的功夫的锻炼,是一种进行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超负荷的行为,它不 仅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要超越现状,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精神境界的有效手段。它的结果,不只是 使练习者锻炼了体魄,而是使练习者更能藉此去面对、去适应一切恶劣环境,磨炼出坚韧的意志,这 就是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本意所在。

李小龙还经常告诫自己的弟子说,一个拳手欲登上技击的巅峰,必须练就成为象泰山一样坚不 可摧,象大海一样奔腾唯哮,他还须有把钢炼化为绕指柔的意志和精神,如此在任何强手面前都能 把敌视若无物。如果他能视死如归,最终他会顶天立地,承担大任。

灵魂是伟大的,躯体是微不足道的,这就是李小龙的锻炼原则和目的。图片18

第二十七节截拳道的美学特征

李小龙具有表演的天赋,他的每一场表演或打斗都能给观众以震惊。观众不绝于耳的掌声,似 乎称赞李小龙不仅是位武学家,也是一位艺术表演家。在这里,便又涉及到一个新问题,即武术美 学。

武术美学,是武术发展中新兴起来的一门武术理论基础学科。李小龙的功夫虽注重实战,但由 于它具有节奏、造型、结构等要素,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者说观看李小龙表演功夫本身就 是一种艺术享受。而武术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和中心范畴,则是武术运动中的艺术审美和美学问 题。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优秀 文化遗产,而李小龙所创造的技击术又是其中的精华。武术在长期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凝聚着中 国哲学的智慧、美学的意境、艺术的神韵和文化的精神。这些又极大地丰富并发展完善了技击术自 身的文化形态,使截拳道最终形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独立和具有鲜明的技击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

(一) 名称美

李小龙当时曾把截拳道解释如下:截拳道只是当今存在的非古典风格的一种中国功夫。尽管 解释起来不容易,但是,习练时却很简单。具体分开来讲就是:“截”的意思是阻止,也就是不给对方 出招的机会;“拳”的意思是技巧;“道”的意思是一种艺术。结合起来说就是:“截拳道是一种不给对 手发起攻击机会的技击艺术”。应该说其名称是独具特色的,因它概括力强,且生动形象、名实相 符,十分贴切,能唤起美感。再者,李小龙所创造的拳法在名称上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和实战的动 作、内容、风格相契合,使人加深了对截拳道的形象理解,当然也更好地反映了动作的本质表现。

(二)造形美

所谓造形美,即人的动力定型美。技击术的造形艺术之美,可分为动造型和静造型,通过动造 型和静造型在空间和时间的运动上,形成了连续不断的画面。象李小龙这样的具有快速的步法和 出势良好的拳手,自会给别人留下技法简而易行的印象。并由于他善于运用攻击与周旋的结合,从 而使得动作迟缓的对手在他面前必显得笨拙无能。尤其象李小龙这样优秀的高手,看上去动作总 是那样轻松自如,当他冲向对手时,即能轻而易举地出招攻击,又能自由自在地离去,似乎总能机智 地攻击对手。当然,这也就显示出了他的迷人的艺术魅力。

(三) 劲力美

所谓劲力美,即实战中的劲法和力度。截拳道最常用的劲力是“寸劲”,由于此劲法刚劲有力, 故富有一种“阳刚之美”。截拳道的发劲,以快为主,主张使用措手不及、快速精彩的短劲。短劲是 快速的弹力,好象是压紧的弹簧突然弹出。由于发出前后时间短、速度快,因此它会产生出极大的 压力与震撼神经的作用力。这种力量的美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

(四) 传神美

也就是能生动传达其精神意态之美。截拳道尤为重视精气神的作用,讲求神形兼备,心动形 随,意发神传,使观众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打斗的意境与情节中。一旦表演结束,方觉淋漓酣畅之快。 正因为如此,传神是武术艺术美中的一条重要的美学规律。

第二十八节截拳道的美学表现形式

李小龙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形象和精神却仍然活在人们的心底。截拳道发展到了今天之所 以经久不衰,不仅是因为它具有技击对抗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因为它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能给 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赏心悦目,激发人们美的情操。再说,截拳道的全部内容也倾注着中华民族的 气质、民族的心理,以及民族的美感和民族精神。

(一)健与美的结合

截拳道的美首先体现在一个“健”字上。所谓“健”是指李小龙那矫健的体型,及那兼具阳刚之 力与阴柔之美的打斗风格,这一切均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威风凛凛的英雄好汉的高大形象。其次,是 指截拳道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按其自身的要求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完成的运动造型,表现着人 的内在情感与外部形象的统一,表现了自身的灵巧、迅速、舒展、刚健、优美,这都是健和美在时间和 空间中的统一。

(二) 刚与柔的相济

所谓刚柔相济是指技击动作在速度和力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人们的视觉上形成了形象有 差异,即刚与柔的显现。这种变化不仅是表现在外部形态上,同时也表现在人的内在情感在力度上 的变化,因为内在情感变化是外在形态变化的基础。

截拳道的刚柔相济,贯穿在全部搏斗动作之中,便形成了特有的层次分明、虚实相间、动静结合 及起伏跌宕的风格。而且柔者刚之极,刚者柔之至,两者相济为用,而不可分离。因为如过刚则折, 过柔则软,皆非柔中之刚,刚中之柔。在对抗中,用柔者防,用刚者打。刚柔相济,方能取胜。

(三) 虚与实的变化

截拳道中的“虚”是指动作的变化过程实”是指变化的终点和结果。李小龙认为,人的情感和 力量均蕴藏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其中,“实”是情感的飞跃和高潮,也是技击中速度和力量的最高 点;“虚”是情感和力量的积累。所以说,没有虚也就无所谓实,没有实也就无所谓虚。一个动作的 完成就是虚实互相转化的过程,截拳道中的虚实实际上便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据李小龙说, 技击的虚实变化,不仅表现在外部形态的变化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情感和意念的变化上。不过这 个过程瞬息万变,常人往往难以捉摸。因为有时看起来是虚,实际上是实;有时看起来象实,实际上 却是虚。如此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敌防不胜防。当然,这也是李小龙生前所最拿手的战法之一。

(四) 动与静的相间

“动迅静定”这是任何运动项目所共有的鲜明特点,截拳道也不例外。根据李小龙在其专著中 的见解动”是指自身的情感与力量的外部运动;“静”是指情感和力量的内部运用。在实战搏击 中,静一般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静动是相对和绝对的对立统一。截拳道中的动,可表现为激烈的 攻击形式,也可表现为巧妙的防御形式。截拳道中的静,则具体表现为以静制动,或寻机待发,给人 以恬静与柔中见刚的舒适之美。若动静互相交换,则能反复构成圈套,布好阵势,诱敌陷人我战法 之中。故动静即是截拳道的基本原理。

(五)起与落的配合

在截拳道中,起落是身体运动时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上升为起,下降为落,亦要紧密结合身 法、手法、步法的变化,来体现出动作的起伏升降。技击术中的龙腾虎跃之势及豹窜燕飞之能,均以 增强对敌的打击力量,保护自身的安全,表现优美之体态为最终目的。

(六) 进退的衔接

李小龙认为,进退在技击中或在用兵中,都是极其重要的。而且进为攻,退为守,有利时进,不 利时退。在截拳道的对抗中,亦提倡敌退我进,敌进我退,故进退之时机关系到胜负。若当进不进 会失机敌遁,当退不退则陷于敌手。因此应当以意识为主帅,当机立断,指挥躯肢,进退连环不断, 使敌无隙可乘,以达到技击之妙用。

(七)智与勇的相衬

在截拳道的拳理中,智与勇也是相对而相成的。有智者,方是真勇,不是匹夫之勇。有勇者,方 能使智发挥作用,产生物质力量。所以,李小龙的技击原则是:斗智而不斗力,重智而不重勇,以智 取不以力胜。上述要诀关系至巨,学者必须要特别注意。

近几年来,截拳道正逐步走向全世界,这一具有中华民族气质与特色的技击运动,不仅以其超 人的美的技艺受到世人的瞩目,更以其内在的特有的精神气质而受到世人的赞赏。截拳道,必将以 其内在气质美与外在技艺美相统一的,这一中华民族的独特风格与特色的武术运动而跻身于世界 武坛。

第二十九节截拳道的艺术观

截拳道作为一种竞技活动和文化现象,它所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最为简练、实用、朴实、美观的 防身健体的运动形式。截拳道的实用价值是显而易见和人所共识的,它的作用首先是服务于人们 的实战搏击、防身自卫和强身健体等实用目的。与此同时,人们也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截拳道也具 有强烈而鲜明的精神表现性和艺术审美价值。

李小龙的功夫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的核心实质是它所具有的技击性、健身性与艺 术性三位一体的综合特征,此“三性”高度的凝聚着创始人李小龙的那深刻的社会实践及生活体验、 精神情感和人生智慧。此外,千百年来武术不仅是民族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而且更是民族的一种 文化娱乐活动,它是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创造成果。武术之所以长久不衰地生存繁衍在中华大地 及世界各民族的民众之中,长期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得以极广泛地流传、继承和发展,正是因为 武术具有技击、健身和艺术性的这种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的根本特性,正是由于武术的这一 根本特性,才使得武术具有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各独具特色的各种武术流派和体 系,而这些流派与体系又为李小龙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李小龙所独创的功夫乃是各流派 的精华之大成。所以,不认真研究和探讨武术的艺术特性,便不能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与洞悉截拳道 这种武术文化的丰富内涵所在。

第三十节截拳道的艺术表现形式

李小龙曾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时曾谈过:以往,人们对我所独创的功夫的技击性及实用功能,认 识和重视程度比较明确而强烈,而对我所表现出的表演艺术性则比较淡化,这是一种极偏颇的思想 认识。殊不知,具有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的截拳道,绝非是一个技击性特征就能够完全包容了的, 更不能以弘扬技击或以恢复武术的本来面目为理由,进而排斥或否定截拳道的表演艺术性和审美 功能。

为了使读者能更直观地了解截拳道的内涵与艺术性,现将李小龙生前在授武时常用的一些有 关艺术与截拳道的关系及作用的言论、见解转载如下,供有志于研究者参考。

截拳道系极致之路,亦系人生活中不可缺的调剂与倾泄。而截拳道之艺术性的目的并非单单自私与只升华了自己一边的灵魂与意识,而是该开启凡民之心智、思想与意志,以应合着协调美满 的自然世界,进而使自己的技击水平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图片17

艺术的活动并非全是在艺术本身,它深入一更深邃的世界,与其中各形各式的艺术汇流在一 起,尤其是与拳道的融合,则更能显示出其生命力,而心灵的和谐与空灵中的联系也均由此得以实 现。再者,人类为了完善自己,进而争相修习各种艺术,但是有一部分人却由于观念上的差异,而将 无限的灵活变化转变成了僵化的或说是限定住的传统形式。因此,欲深解李小龙所独创的功夫,必 须能舍弃一切理想、形式与派别,甚而也尤需抛却何者是与何者不是截拳道的理念。否则的话,你 |将很难体见截拳道的艺术性。

\ 艺术借技击术吐露了内在心灵对事物了解之情形,艺术也由此变得更可解、更易接受与更易欣

1赏,当然这一切应归功于富有创新意识与表现欲望的革新者一李小龙。截拳道这种艺术形式的 |表现目的系将内在的视觉投影于世界上,以描述人类最深入的心灵与经验的唯美创造。当然,也由 I:此向世人证实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在文化的光圈中延续下来的强者之族。

第三十一节依诺山度对李小龙的评价

由于“自我”的意识太严重,所以初次与李小龙接触的人,都会觉得他居傲不逊,印象自然就不 ::会好。可是,随着彼此交往的程度与日俱增,这种不良的印象会日渐淡薄乃至消失。感受最深的就 是李小龙亦徒亦师亦兄亦友的美籍功夫高手达尼•依诺山度。

依诺山度出身于菲律宾的武术世家,他从10岁起就开始学习空手道,其后又练过柔道、菲律宾 拳、杖法及一些中国武术套路,并对流行于印度及印尼的一些本地功夫颇有研究。他还不断地寻访 i武林中人,虚心求教,并广泛涉猎各种武术与兵法书籍,准备创立一种新功夫。然而,当他看到李小 龙的表演后,大为吃惊。事后,他曾私下与李小龙比武,被李小龙扎实的功夫及超前的见解所折服, ’便放弃了打算创立一种新拳术的计划,并把自己的经验所得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李小龙,给创世初 |期的截拳道增色不少。

I 很多人很难理解,因为当时依诺山度在美国的声望很嵩,有“菲律宾棍王”之称,且年龄大于李

1小龙数岁,谁也没想到他会投入到李小龙的门下。在李小龙去世后的二十几年里,依诺山度仍时常 丨丨回忆与李小龙的交情。他说:“当时,我的经验与阅历亦正趋于丰富,大有可能会创出一种拳术来, 但当我认识李小龙后,我才感觉到自己的武学修养也仅似其浩瀚的大海中的一朵浪花而已,所以我 准备终生学艺于其门下。”事实上,依诺山度只是不过太谦虚罢了,因为他与李小龙根本上就是互教 1互学的交流关系,况且他更是李小龙的挚友和兄长。

在李小龙成了功夫巨星后,他也不像其它人那样去极力吹捧李小龙,或借李小龙来抬高自己。

:因为他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做人准则。相反,更多的时候他是对狂妄已极的李小龙进行劝说, jj使他那傲慢的性格能有所收敛。依诺山度也常说:“对于我个人来说,李小龙并非是个完人,他有着 ,不少缺点,但无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天才。”“李小龙最使我难忘之处,并不只在于他的 1功夫及演技,而是他广博的知识与进取的精神。”实际上,依诺山度的最可贵之处,是他没有提及他 1为李小龙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而李小龙也始终对他非常感激和尊敬,因为李小龙那炉火 *纯青的二节棍及令人眼花缭乱的魔杖,都是依诺山度倾心传授的结果,可以说是由依诺山度让李小 龙藉此出尽了风头。当然,李小龙在自己红透半边天时也没有忘记老朋友,因此在《死亡游戏》中, 他也邀请依诺山度出演主角。图片16

 

浏览99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