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剑影,鼓角峥嵘,走进蛛网尘封的历史,厮杀呐 喊伴随着滚滚烽烟扑面而来,那些短兵相接的刀枪剑戟、 斧钺钩叉,再一次引领我们走进遥远苍茫的古战场。格斗 兵器作为冷兵器的重要类型,出现的时期很早,而且使用 最为广泛。陆地上,战车上,战船上,到处可见其身影。利 刃相向,铁血对决,这是力量技巧的比拼,更是勇气智慧 的较量。在五花八门的格斗兵器背后,一曲曲壮士悲歌,一 段段英雄传奇,广为流传,摄人心魄。

冷兵器发展三大阶段

在远古时代,人们利用投、磨、压、

切等技术手段,制造出大量狩猎、农耕 和捕鱼工具。随着军队的建立,战争作 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经常发 生的事情,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越来 越长,激烈程度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种特殊需 要,人们在生产生活用具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了 兵器的研制,专门服务战争目的军事装备便出现 了。随着人类生产技术发展,冷兵器在制造技术上 经历了石兵器、青铜兵器、铁兵器的漫长演变过程。

图片3

▲新石器时期靴形石刀

石兵器:带有锋刃的生产工具

至少在中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防身和狩 猎需要,就开始懂得制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一类原始的兵器。原始社会晚期,各 氏族、各部落之间因纠纷而引起的武力冲突日渐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终于发展成部落

之间的战争。

在这种战争中,单纯地利用带着锋刃的生产工具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有人用 石、骨、角、木、竹等材料,仿照动物的角、爪、鸟喙等形状,采用刮削、磨琢等方法, 制成最早的兵器,或者说是胚胎形的兵器。它们以石制的为多,所以称作石兵器。这类制 品出土的不少,主要有石戈、石矛、石斧、石铲、石镞、石匕首、骨制标枪头等,有的还

把石刀嵌入骨制 的长柄中。

这些石兵器, 大致经过选材、 打制、磨琢、钻 孔、穿槽等工序 制作而成。石器 时代的兵器虽然 制作粗陋,但是 已经形成了冷兵 器的基本类型, 如长杆格斗兵器

图片4◄河姆渡文化燧 石器

戈、矛,短柄卫体兵器刀、匕首,射远兵器石镞等。

石兵器虽然制作简单,但是它们却为第一代金 属兵器——青铜兵器的创制开了先河。

在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个文化遗址中,

还发现了用石料、兽骨和蚌壳磨成的箭镞。到 了商代,我们的祖先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刀、

枪、钺等兵器。战国时代,懂得使用铁来铸 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由于我国 南方冶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普遍使用铁 和钢铸造刀、枪、剑,各种各样的兵器也开始多 了起来。

图片5

▲商代人面铜钺

青铜兵器:强力巩固奴隶制国家

我们祖先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初步掌握了冶铜技术,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一件 锡青铜刃小刀表明,我国大约在公元前2740年前后,已经能够使用锡青铜器具。作为装 备军队的青铜兵器,在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王朝已经问世。到了商代,随着青铜冶铸 技术的提髙,青铜兵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制作出戈、矛、斧等长杆格斗兵器。

商代以后,铜的采掘和青铜冶铸业得到比较大的发晨。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青铜复 合剑的制造技术,这种剑的脊部和刃部分别用含锡量不同的青铜铸成。这种脊韧刃坚、刚

柔相济的复合剑,既锐利,又耐用,是青铜兵器制 造技术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铜制的射远兵 器弩,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铁兵器:穿越漫长时空

中国在春秋晚期进人铁器时代,到战国晚期, 已经比较好地掌握了块炼铁固态渗碳炼钢技术, 炼成质地比较好的钢,为制造钢铁兵器提供了原 材料。这时,南方的楚国、北方的燕国和三晋地区, 已经使用剑、矛、戟等钢铁兵器。

到了西汉,由于淬火技术的普遍推广,钢铁兵 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军队装备钢铁兵器的比例 不断上升。考古界在西安市汉都长安的发掘中,发 现了一座建于汉高祖时的兵器库,内藏铁制的刀、 剑、矛、戟和大量箭镞,数量远远超过了青铜兵器, 生动地反映了铜兵器和钢铁兵器的消长情况。

图片6◄东汉炼精钢刀

▼努尔哈赤 御用宝刀

图片7

耳熟能详的十八般兵器

人类最初战争形态是在 陆地上以器械格斗形式展 开,所以用于陆战的格斗兵 器出现得最早,种类也最为 繁多。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

丨事上的应用,导致作战方式

1 的变革,而不同作战方式又 要求设计制造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兵器。西汉武帝时期建立盐铁官营制度,钢铁冶炼业有了 很大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初期的百炼钢制品,还出现了铸铁固体脱碳成钢法 等新工艺和局部淬火新技术,为钢铁兵器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古代兵器分类:形制多样标准多种

约公元前21至公元10世纪,这个时期称为冷兵器时代。中国古代冷兵器,按材质可 分为石、骨、蚌、竹、木、皮革、青铜、钢铁等;按用途可分为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 进攻性兵器又可分为格斗、远射、卫体三类;按作战使用可分为步战兵器、车战兵器、骑 战兵器、水战兵器、防护兵器和攻守城器械等。人们习惯按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进程,分 为青铜时代的兵器和铁器时代的兵器两个阶段。当然,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截然分开,在 青铜时代早期,还大量使用着石兵器,特别是骨镞;在铁器时代的早期,也还大量使用着 青铜兵器。

十八般兵器:中国古代常见兵器的通称

在古典小说和传统评话中,常说某位侠客义士“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主要指掌握 了十八种兵器的使用技能。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图片8

图片9

▲宋代各种长柄大斧

西汉元封四年(公元 前107),汉武帝刘彻出于 武备需要,筛选出18种类 型的兵器:矛、镗、刀、戈、 槊、鞭、锏、剑、锤、抓、 戟、弓、铺、斧、牌、棍、 枪、叉。

三国时代,著名兵器 鉴别家吕虔根据兵器特 点,对汉武帝钦定的“十 八般兵器”重新排列为九 长九短。九长为:刀、矛、 戟、槊、镗、锁、棍、枪、 叉;九短为:斧、戈、牌、 箭、鞭、剑、铜、锤、抓。

南北朝时期,兵器制

作材质完成了铜向铁的彻底转换,十八般兵器中再无铜制武器的身影。到了明代,十八般 兵器基本完备定型。

明清对十八般兵器的界定各有不同。明代万历年间有人则认为“十八般兵器”是:弓、 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镐、殳、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 清初作家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第二回中,提到“十八般武艺”为:矛、锤、弓、弩、 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

今天,武术界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镗、棍、 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

可见,“十八般兵器”一词是后人所造,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为年代、地区和流 派的不同,解说也各异。十八 般武艺所列兵器形式和内容 十分丰富,有长器械,短器 械;软器械、双器械;有带钩 的、带刺的、带尖的、带刃的;

有明的、暗的、攻的、防的;

有打的、杀的、击的、射的、挡的。它是古代中国对约四 百多种冷兵器中最为常见部 分的概述。

►中国花纹刃图片10

声名远播的名刀家族

刀在冷兵器中最为常见,样式也极其繁多。古代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自己最为称道的名 刀,它们形制各异,各有所长。其中,能够称之为世界级名刀的,主要有三大类:一个是 伊斯兰诸族(印度、伊朗、阿富汗、布哈拉、土耳其)的大马士革平面花纹刀,俗称大马 士革刀;另一个是马来诸族(新加坡、马六甲、瓜畦、婆罗洲、菲律宾)的糙面焊接花纹 刀,俗称马来克力士剑;再一个是日本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刀,俗称日本武士刀。

从地理分布看,三大名刃出产地都在亚洲,而且距离中国不远。这是因为,这些良刃 为古代中国能工巧匠所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欲立万世基业,在焚书坑儒的同时,还推 行销兵禁铸,严禁民间私自制造和持有兵器。一些兵器铸造行家,为避免罹难逃亡四方。逃 到琉球、马来诸岛,以及匈奴、突厥、大月氏等地,战争的需求和优良的矿石,为工匠的 技术传播创新提供了可能。经过多年的发展,世界三大名刃终于脱颖而出,闪亮现身于车 辚辚马萧萧的古战场。

另外,中国唐朝的唐刀,也以其种类多、装饰美、实战性强而著称,它不仅对中国后 来的战刀起到了示范作用,而且随着文化传播被周边的国家民族吸收借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三大名刃:大马士革刀、马来克力士剑、日本武士刀大马士革刀用乌兹钢锭制造,表面拥有铸造型花纹。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马士 革刀独特的冶炼技术和锻造方式,一直被波斯人视为秘密,不为外界所知。

大马士革刀呈长弯月形,有的弯成弓背状。此刀虽然是单手所持,但刀身长而宽, 重量大,劈砍时的威力强劲,可将敌人连人带甲一同劈开。伊斯兰部落的骑士们杀敌时不 是用刀砍劈,而是策马疾驰将刀平持手中,使刀锋平划切抹敌人头部或身体。十字军东征

▼大马士革刀

图片11 图片12

期间,当伊斯兰教历史上的英雄 人物萨拉丁与英国国王、“狮心 王”査理一世在耶路冷撒决战时, 萨拉丁跃马扬鞭来到十字军阵前, 将一方手帕抛到空中,然后猛地 抽出大马士革弯刀凌空一劈,手 帕顿时断为两节,刀锋之利可见 一斑。如今一些被作为藏品收藏 的大马士革刀,仍可以轻松将抛 在空中的蚕丝斩断。

大马士革刀上有手工纹饰,嵌黄金宝石,有的还饰有珐琅彩工艺,可谓珠联璧合, 精美绝伦。1798年,法国拿破仑远征埃及,与土耳其、阿拉伯、埃及联军骑兵相遇,一 阵枪战将其击退。敌军死士身上佩戴的弯刀,让法军士兵叹为观止,于是争相抢夺,场面 大乱。就连素以治军严明著称的拿破仑,也禁不住心生好奇,选择了一件刀具,作为战利 品带回。如今,这把刀陈列于巴黎东方兵器博物馆。

马来克力士剑兴盛于13世纪的满者伯夷(今印度尼西亚泗水市西南)王国,刀体取 材于陨石铁,锤锻入火500次左右,刃上的夹层钢有600层之多。早期人们对马来克力士 并不在意,直到与白人几次作战后,马来克力士的优良表现才使世人大为震惊。当时,荷 兰枪手的火枪钢管经常被马来刀剑一劈而断,刀刃轻轻推送就可刺入敌身。根据在剑身糙 面花纹孔隙里浸人的液体不同,该剑可分为香刃和毒刃两种,其功效发挥可长达上百年。 这使得马来刃变得更为神奇。

马来克力士剑也非常注重装饰,有的将糖面刃纹铸成浮雕造型,有的用象牙、金银 装饰柄和鞘,并且镌刻花鸟兽形。在马来旧俗中,男子腰插3件克力士剑,一件家传,一 件自购,另一件是结婚时妻子所赠。作为结婚纪念品的那一把,往往造型最为精美。白种 人统治以后,禁止马来人佩戴克力士剑,制刃业随之衰落。

日本武士刀由中国唐刀改良而成,依据形状、尺寸分为太刀、打刀、胁指、短刀,广 义上还包括剑和枪。此刀刀体呈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常见的有边花、腹花、小暗斑、 粗暗斑等。与众不同的是,这种刀不仅具备武器应有的锋利,同时还以造型优美著称,很 多名刀被当作艺术品收藏,并寓含着 武士之魂的象征意义。

《明史》曾记载,著名抗倭将领戚 继光的部队与倭寇作战时,兵士刀剑 常被日本刀削断。日本刀创造了世界 刀剑史的神话,它的影响波及整个世 界。从12世纪起,成千上万把钢刀出 口远东市场,销售量与其他两种名刀 相比毫不逊色。

▼曰本武士刀

图片13

刽工匠一文成公主的特缔腺妝

藏族生活在我国西部藏、甘、青、川、滇等地,是 一个强悍尚武、有着悠久历史及文化传统的民族。当年 文成公主入藏时,唐太宗除陪嫁大量珍宝外,还以典籍 著作和大量工匠作为嫁妆,其中即包括冶炼师和刀剑工 匠。这些工匠带来的先进技术,对吐蕃冷兵器制造业发 展起到很大作用,藏刀等藏族冷兵器在盛唐影响下,奠 定了基本形制。

藏刀是藏族男子英武、豪迈和财富的象征。藏民在 吃饭、整理皮革、屠宰等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短刀; 宗教集会时候,则要佩带长刀。藏刀既是雪域高原高超 工艺技巧的结晶,又是中原地区古代兵器的活化石,从 中可以寻苋到中国古代兵器演化的遗迹。

马木留克骑兵全是重骑兵,头戴精钢打造的头盔,身披锁子甲。武器装备包括一张强 弓、一支长矛、一柄大马士革弯刀和一面盾牌。马木留克强弓射程远,穿透力强,但射速 稍慢。坐骑是阿拉伯纯种马,速度、耐力都可圈可点。马木留克骑兵的刀法出色,享誉世 界的大马士革弯刀更使其如虎添翼。

蒙古大将怯的不花领军率先发动进攻,埃及军团佯装退却,蒙古军队紧追不放,冲 进山谷。5万马木留克骑兵排成6公里长的阵线,而部署在两侧群山里的7万北非轻骑兵 这时也冲了出来,形成对蒙古军队的三面包围。怯的不花立刻命令两个万人铁甲骑兵为先 锋,向马木留克阵营两翼突击,重骑兵以马刀左劈右砍,轻骑 兵以箭矢袭敌,马木留克阵营 开始后退。

千钧一发之际,忽都思亲 自冲进蒙古军阵中,挥舞着大 马士革弯刀大力砍杀,他的行 为极大鼓舞了马木留克骑兵,他们狂呼着冲锋。良马,利刃,猛士,人与武器配合产生的效 用,在激烈搏斗中发挥到极致。

蒙古轻骑兵历来以机动攻防见 长,不擅于近距离格斗,所以 当两军处于胶着状态时,蒙古 军队明显处于劣势。这场混战
一直从清晨持续到下午,蒙 古军队伤亡渐增,渐显败 象。怯的不花拒绝撤退,亲 率卫队发动反冲锋,因战马 跌倒而被俘,很快被杀。失 去主帅的蒙古军队军心涣 散,夺路而逃。马木留克骑 兵追击至一个名叫贝珊的地 方,将蒙古残军合围。又一 场厮杀开始,可怜的蒙古士 兵全部成为埃及军团的刀下 之鬼。

图片14

中国唐刀:大唐盛世的历史见证

中国唐朝初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从唐初的统 一之战到盛唐时期所有的对内对外战争中,都出现了冷兵器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武器 —唐刀。

唐刀具有礼仪和战斗两大功能,分为仪刀、障刀、横刀、陌刀四种样式。陌刀即长 刀,为步兵所用,是军队重要的装备,用于击杀对手骑兵。唐中期被作为军队专用器物, 严禁民间私造私藏。其传承为汉之长剑“断马剑”,现在出土的汉长剑有的长达140多厘 米,唐朝人在其原有形制基础上,改进为双手所持并加长手柄的两刃长刀。仪刀是羽仪所 执,在晋宋时称御刀,后魏称长刀,到隋朝时称为仪刀。作为皇家御用军队和侍卫的重要 兵器,仪刀往往“施龙凤环”,“装以金银”,极尽奢华。随着朝代的更替和战争的蹂躏,唐 朝仪刀也逐渐消失了。横刀是卫府官兵佩带的主要兵器,此刀没有环手,比仪刀短,柄头 由一个金属管形套在手柄上,手柄中间收腰,有穿绳孔。手绳由环部挪到刀柄中间,可有 效防止刀具脱手,此工艺一直流传到明清。障刀为护身刀,用以御敌和自卫。

唐刀见证了大唐帝国的强盛,也对兵器发 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各国使臣的往来,仪 刀流向四方,高丽、日本和吐蕃等民族,所制刀 皆留有仪刀的意蕴。藏刀继承并保留了唐刀的 直刃、单锋、圆弧刀尖、刀背起脊线、复合锻造 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在日本刀上也有体现,所 以唐刀是藏刀和日本刀共同的鼻祖。宋朝出现 的掉刀、三尖两刃刀,也是唐代陌刀的直接继 承者。仪刀和横刀在唐以后发展为佩刀,成为 广泛使用的卫体刀具。

►短藏刀图片15

第二章简易实用的卫体兵器

卫体兵器大都轻便小巧,易于携带,不仅用在战争场 合,而且在远离战场的环境中,也常常佩戴,主要用于防身 自卫。卫体兵器式样较多,从类型看大致有剑、匕首和暗器 三类。有一些卫体兵器是个人独创,极具个性和魅力。

承载民族性格的剑

剑属双刃短兵器,素有“百刃之 君”之称。剑最早出现在中国殷商以 前,春秋战国时斗剑、佩剑之风盛行。

汉代击剑更是朝野风行,不少人以剑 术显名于天下。隋唐时,剑形十分精 致华丽,给后世影响很大,故有“鼻 剑”之称。宋代以后,击剑之风逐渐 为剑舞所代替。

剑在中国古代除应用于沙场和江湖,还 有多种内涵。古人根据佩剑人年龄、地位不 同,对剑的长度及装饰物有严格规定。其中 尚方剑是皇权的象征,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道士降妖驱魔时,桃木剑是必不可少的法器。另外,剑还被文人学士作为一种风雅佩饰,用 来抒发凌云壮志或表现尚武英姿。唐代大诗人李白少年习剑,青年时期曾“仗剑去国,辞 亲远游”。

中世纪的欧洲,剑是王权的标志和力量的象征。骑士配剑被视为骑士精神的载体,神 圣不可侵犯。法国国王曾明文规定,骑士如果被俘,不得用自己的剑当作赎金。哪怕失去 人身自由,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剑。可见,中西方虽然文化差异很大,但在对待剑上,却有 着相似的心理基础。中西方的剑形制各异,但却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性格。

图片16

世界名剑:刀锋上的较量

欧洲佩剑一种直而薄的棱状双刃剑。带鞘,佩于腰带上,出现于16世纪末。在十 月革命前的俄国,海军军官和海洋事务文职官吏使用这种佩剑。现为许多国家海军制服的 佩带物。

蒙古剑蒙古骑兵常用的短刃兵器。蒙古骑兵重短刃,所用剑制造轻巧,锋刃犀利。 出征时,召募印度、土耳其、阿拉伯及欧洲著名工匠制造,吸收欧亚各国兵器制造工艺精 华,铸造出许多举世闻名的利刃。剑刃、剑柄采用欧洲式样,剑身细长,刃部狭窄尖锐。 由于能洞穿敌铁网盔甲,因此被意大利人称为透网剑。

印度古剑有弓形剑、圆形剑和细长形剑等。剑柄由犀牛、母水牛角、象牙等制成, 也有的以木头和竹子为材质。

罗马短剑这种武器的出现与罗马军队的作战样式有关,他们在近距离接敌时,使 用一人高的盾牌防护全身,排着摩肩接踵的密集阵型,单兵没有太大的回旋余地,故而使 用的剑很短,主要用于刺击而不是砍削。此剑用青铜浇铸,长度一般在30~40厘米,格 斗时尽量刺入对手的要害部位。

英格兰宽刃剑中世纪欧洲军队最普遍的装备。双刃,十字形把手,长3英尺左右,多为铁或黄铜所制。剑柄末端常有圆 球,以便砍劈时保持手腕平衡。直到14世 纪,锁子甲取代简易的皮甲,宽刃剑逐渐 失去用武之地,退出历史舞台。

欧式刺剑多用于刺杀,少数也用' 于劈砍,形状类似今天比赛用花剑。最早 出现时并不是武器,而是为了检验铠甲 的质量,用剑在上戳刺看能否贯穿,因而 得名。后亦成为装饰品,或用于决斗。

图片17

杜兰德尔圣剑:圣骑士的光荣与梦想

罗兰是欧洲中世纪第一位被称作圣骑士的人,圣剑杜兰德尔是其佩剑。相传此剑中藏 着圣母的衣角和耶稣的血与毛发,因而也被称为天使之剑。

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法兰克王国支配欧洲,后来逐渐分裂为德意志、法兰西、意 大利三个王国。8世纪末,统治法兰西的査里曼大帝,其手下有12个被称为“帕拉丁”的 骑士,其中以罗兰最为有名。他作战勇敢,为人正直,是法兰西时代可与亚瑟相比的骑士。

査里曼大帝远征伊斯兰控制下的西班牙,期间从后方传来萨克森人动摇的消息,国王 决定暂时休战,罗兰推荐自己的叔父噶努伦任谈判使者。由于此前已多次发生使者被杀事 件,所以噶努伦对罗兰怀恨在心,暗中勾联敌人偷袭罗兰的部队。

毫不知情的罗兰率3万士兵照常撤 退,遭到10万敌人埋伏,顽强的法兰西士 兵杀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罗兰的 好友提醒他可吹响号角,通知査里曼大帝 后方被袭,但罗兰认为,惧怕伊斯兰军而 乞求国王救援是永世的耻辱。他拒绝了好 友的建议,继续奋战。对方不得已又增援 20万兵力,战争的最后时刻,他吹响了号 角。国王马上派出援兵,但为时已晚,罗 兰已身负重伤。他不愿杜兰德尔剑落在阿 拉伯人手中,于是跑到一个山丘上,用剑 猛击岩石,试图将这柄圣剑毁坏。当国王 到达的时候,罗兰已经身亡。国王回国后 处死了叛徒,并将杜兰德尔传给像罗兰一 样最优秀的骑士。

图片18◄罗兰骑士雕像

度被刺客钟爱的匕首

匕首是用于刺杀的最短的冷兵器。有短刀身和刀柄,刀身有直有弯,刀刃分单刃、双 刃,长20~30厘米。匕首短小易藏,主要用于近战和防身,也常为刺客使用。原始社会已 有石匕首和角制匕首,中国商周后改为青铜或铁制造。匕首是广为使用的冷兵器,当今一 些国家的特种部队仍然装备。

单匕寸言:劫持敌首讨还国土

春秋时期鲁国将领曹沫,曾经成功地利用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讨还了被对方掠夺过去 的国土。曹沫勇力过人,鲁庄公非常赏识,拜他为将。但曹沫与齐军交手三次,都是大败 而归。鲁庄公忍痛献出了土地,但并没有因此罢免曹沫。

后来,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地会盟,曹沫手执匕首劫持了齐桓公。因人质在对方手 中,齐桓公的左右不敢轻举妄动。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现在大国侵犯鲁国的行 为越来越严重,鲁国城墙倒塌了就能压到齐国的边境,你要仔细考虑这个问题。齐桓公无 奈,答应归还侵占的鲁国领土。话一出口,曹沫就扔了匕首走回座位,面不改色,谈吐如 常。齐桓公非常生气,打算违背约定。管仲劝他说,不能毁约,如果贪图小利逞一时的口 舌之快,就会失信于诸侯,不如就把土地还给鲁国。于是齐桓公就把此前三次战争战所得的土地,全部归还给了鲁国。

400多年后,侠客荆轲曾用匕首行刺秦 王贏政,但这次没有成功。公元前227年,荆 轲受燕国太子丹之托,以进献城池为名,前 往秦国刺杀贏政。太子丹为荆轲准备了一把 锋利的匕首,这把匕首用毒药煮炼过,只要 刺中见血,就会气绝身亡。又选派了 12岁便 杀人的勇士秦舞阳,作荆轲的副手。在秦王 大殿上,荆轲向秦王展示将要进献土地的地 图,图穷匕现,荆轲持匕首刺杀秦王,贏政 成功躲闪,抽出长剑刺中荆轲,暗杀功败垂 成。荆轲和秦舞阳皆被杀。

可见,匕首虽是近身搏杀的首选工具, 但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各种外围因素。

▼春秋青铜绿松石匕首

图片19 图片20 图片21

Misericord匕首:阿金库尔 战役的莫大耻辱

阿金库尔战役发生于1415年10月25曰, 是英法百年战争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在亨利五世的率领下,英军以步兵弓箭手为主力的军队,

击溃了由大批贵族组成的法国精锐部队,为4年后征服整 个诺曼底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与克雷西战役一样,成为 T^Ht 英国长弓手的辉煌战例。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长弓手携带铜匕首 的一种名为Misericord的匕首,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 ——屠杀俘虏。

当时,英军利用树林掩护,骑士下马部署在前方,弓 箭手按照锲形分布。法军将步兵和弩手集结在中央,两个 侧翼各安排1 100名骑士,后卫另有9 000名骑兵。两军 从早上7时起对峙大约4小时后,亨利命令英军推进,弓箭 手作前锋,在距法军400米左右停止,用木桩建成简易屏障。

法军两侧骑兵首先发动冲击,但因战场地形狭窄,被英军的 飞箭打散,少数冲锋上来的士兵也被挡在木桩外。由于战前 曾下大雨,加之骑兵的踩踏,道路异常泥泞,向来不重视纪 律和队形的法军更加混乱不堪。

两军正面接触后,英军采取弓箭手掩护、步兵反击的战 术,有效打击了法军。虽然法军依靠人数优势一度压迫对手 后退,但是恶劣的战场环境令其精疲力尽,重装盔甲成了累 赘,长戟难以使用。英国轻装长弓手停止射击,使用各种短武 器加入战斗,英军逐渐占据上风。短兵相接使得法国弯手无法 射击,很多士兵一箭未发便退出了战斗,后卫骑兵也纷纷逃离 战场。法军组织约600骑兵再次发动冲锋,但已是回天无力。

法军在这场战役中唯一收获是袭击了英军的后卫军营,虽 夺得了一些战利品,但导致了恶劣后果。亨利五世由此怀疑英 军受到包围威胁,为避免意外,他下令处死了几乎所有法国战 俘。英国骑士难以接受命令,拒绝执行这种不道义的任务。但 最终执行者是两百名身份低微的弓箭手,在民族感情和阶级仇 视交织影响下,弓箭手们拿出随身携带的Misericord匕首,从 法军骑士面罩眼缝中插进去。这些身披重甲而手无寸铁的俘虏,

连反抗一下都没有机会,便死于非命。绅士之间的交锋对决竟以 如此下作局面收场,简直是对中世纪军事浪漫主义的莫大讽刺。

此战法军损失过万,大小贵族战死5 000多人,其中包括3 位公爵、5位伯爵和90位男爵,法军大元帅被俘,最终死于英国 监狱。而英军的损失是一名公爵、十余名骑士和百余名长弓手。此 战不仅成为英法百年战争中双方力量消长的一个阶段性转折,而且 被视为整个欧洲骑士阵营的耻辱。

当年屠杀俘虏的匕首,现今民间已经难得一见,在西欧一些博物 馆中,偶尔能够见其影踪。

图片22

浏览1,5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