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匕首的多重功能

19世纪,阿拉伯匕首曾蛊行于奥斯 曼帝国、波斯和印度,双刃开锋且弯曲, 刀柄和鞘的外形多变,鞘末呈茎球状, 彳9世纪曾出现U形鞘。镶嵌精致,装饰 物因产地不同差异明显。在阿拉伯半 岛,这种匕首被视作自由的象征,不仅 用于打仗,也常出现婚礼以及割礼等宗 教仪式上。

著名的“V”形手势,据说即是始于这场 战争。法国骑士一向鄙视英国弓箭手的低微 出身,战前宣称一旦抓住俘虏会剁去其两个 手指,让他们此生不能再射箭。战斗结束后, 英国弓箭手纷纷叉开双指向对方炫耀,从此 这个手势便喻示成功和胜利。

现代匕首:无声杀敌的利器

冷兵器时代终结,但匕首却没有随之消 失。作为一种使用方便、威力强劲的兵器,它 仍然得到广泛的使用。那些习惯了抽枪瞄准 的手,对这种无声的杀敌利器也不陌生。

在使用匕首的人群中,特战士兵和情报人员数量最大。在中国的影视作品里的特务, 常常是戴墨镜、穿风衣、身藏窃听器,而在西方社会,人们对间谍的直观印象是头戴斗 蓬、腰挂匕首。可见匕首与间谍的密切程度。

军队特别是特种分队是匕首的最大用户。美国特种部队的徽记就是两枝交叉的箭,中 间搁一把匕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使用的军用匕首,刀柄有防滑槽,锋尖为双刃利 于刺,一面刃的后半部为无锋的刀背,便于切削。美军人曾将这种匕首推荐给盟国部队, 颇受欢迎。朝鲜战争时期,美国飞行员使用单刃、宽血槽、厚刀背的军用匕首。到越南战 争时期,美军特种部队的军用匕首在单刃基础上,刀背加开了锯齿,更具生存功能。这种 匕首刃部像枪械一样经磷化处理,不仅防锈,而且不反光,可以更好地隐蔽自己。手柄为 皮革制,带防滑槽,可以有效地防止海水浸蚀损坏。鞘为牛皮制,另带一细砂磨刀石。这 种匕首有长短两种型号,短型为飞行员所用。虽然目前M-9多用途刺刀具备了匕首的 部分功能,但它终究无法取而代之。

▼军事博物馆陈列的各国刺刀

图片23 图片2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军用匕首的一个明显变化,

就是其功能正由单纯刺杀向 生存和格斗结合发展。匕首 的形制由双刃短剑型向多用 途单刃猎刀型转变,匕首成 为野外生存的重要工具。夕卜 军强调刀是生存的必备,身 历险境时要随时检査刀具。

美军远程侦察的单兵装具要 求放下背囊之后,身上必须 保证有弹药、水、□粮、地图、

指北针和军用匕首。美国特 种部队在丛林地带实施生存 训练中,要求官兵从军用匕 首、指北针和水壶中任选两样,按规定时间到达地图标定的地点。匕首常常是他们的首选。

在俄罗斯这边,比较有名的是出自高加索的坎査匕首。采用工字形刀柄,刀刃森薄锋 利。沙俄征服高加索之后,俄国军官逐渐开始佩坎査匕首。并曾作为黑海哥萨克军官的制 式匕首,在19世纪30至40年代风行一时。

政要们常将匕首视作重要奖品,用于褒奖表现优秀的部属。曾任过黄埔军校校长的蒋 介石,就以“中正剑”奖励自己的门生,鼓励他们“不成功,便成仁”。而他的部属,常 常因拥有此剑而倍感荣幸。2000年车臣战争时期,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前线视察时,以军 用匕首奖励作战有功的军官。这位曾经当过克格勃官员、预备役中校的领导人,对匕首一 定是情有独钟。

瑞士军刀:起源于匕首的实用工具

瑞士军刀起源于匕首,也称瑞士刀或万用刀。这是一种含有许多工具的折叠刀,因瑞 士军方为士兵配备而得名。瑞士军刀的基本工具有,平口刀、牙签、剪刀、开罐器、起子、 镊子及原子笔等。

1890年,瑞士军方停止使用德制刀具,改由本国自制。最早的瑞士军刀产生于1891 年,采用木制手柄,配有起子和开罐器两种工具。1897年,随着新弹簧的发明,瑞士军 刀开始装配较多工具。1909年,瑞士人在此刀红色握把上刻上白色十字盾牌作商标。瑞 士有众多厂商生产这种多用途工具刀,但是只有维氏(Victorinox)和威戈(Wenger)的 产品才被视为正宗的瑞士军刀。

今天瑞士军刀种类相当繁多,所搭配的工具组合也多有创新,如打火机、手电筒、液 晶时钟、USB存C器、MP3播放器等等。这些新物件的加盟,使得这一古老刀具焕发出 浓郁的时代气息。

充满神秘色彩的暗器

暗器是指便于在暗中实施突袭的兵 器。暗器主要由武林中人创造,它们体积 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而且速度快,隐 蔽性强,具有较大威力。武林中讲究一对 一打斗,双方距离很近,于是暗器就派上 了用场。

武林中人使用的暗器可分为手掷、

索击、机射、药喷四大类。手掷类暗器有 飞镖、飞刺、飞蝗石等,索击类暗器有绳 镖、流星锤、飞爪、软鞭等。机射类暗器 有袖箭、弹弓、雷公钻等,药喷类暗器有 袖炮、喷筒、鸟嘴铳等。还有一些暗器很 难归入以上四类,如吹箭、手指剑、钢指环、手盔。中国武术中的暗器至清代集其大成,达 于鼎盛。直到清末火器盛行以后,暗器才逐漸被冷落,至今武林中仍有人习练此技。

在千军万马厮杀的战场上,武林中的暗器很难发挥作用,所以古代军人很少练习暗器。 古代中国军队也有类似暗器、用于对付骑兵的装备,最为常见的是扎马钉和绊马索。古代 西方倡导骑士式的公平对决,加之弓箭手、投石手大都由穷人担任,因此对暗器并不重视。 据历史学家波力比阿记载,古希腊时代战争双方经常约定,不得用暗器或投弹武器。

图片25

扎马钉与绊马索:对付骑士的有效武器

扎马钉是古代军事战争中的一种防御性暗器。扎马钉有四个锋利的尖爪,状若荆刺, 故学名蒺藜,有铜铁两种。随手一掷,三尖撑地,一尖直立向上,推倒上尖,下尖又起, 始终如此,触者不能避其锋而被刺伤。在古代战争中,扎马钉多散撒在战地或险径,用以 刺伤敌方马匹和士卒。

扎马钉据说为三国时蜀汉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发明。当时蜀汉不产马匹,所

以骑兵缺少,为了对付魏国骑兵,便发明了这个器物。马踩在上面就会负痛倒地,无法冲 锋陷阵。尤其在退守和临时布防时作用非常大,在当时成为对付骑兵的杀手锏。陕西汉中汉江河、定 军山、武侯坪一带,是当年魏蜀的 重要战场,曾出土过扎马钉等兵器 文物。进人火器甚至机械化时代 后,这种简易实用的兵器也曾被使 用,主要用于对付敌人的汽车轮 胎。

图片26

绊马索是利用惯性作用泮倒对

方战骑的器械。在古代战争中,交战双方 常使用绊马索,在敌方骑兵经过之处放 置绳索,临近时突然拉起,绳子绊住 马腿使骑者从马上摔下。在《三国演 义》中,吴国大将陆逊曾用此物擒 获了关羽。史料记载,唐代安史 之乱时,大书法家颜真曾以唧泮 马索对付安禄山的叛军。

颜真卿具有见微知著的政 治敏感,在任平原(今山东平Jj 太守时,他洞悉安禄山有谋反意图,便高筑城,深挖沟,收揽丁壮,草,加以防范。平原郡本属安禄山辖区,安禄山派人密探暗察,却见其每日与宾客 泛舟饮酒。安禄山以为颜真卿是一介书生,不再猜疑。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颜真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响应,颜被 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横绝燕赵,军威大震。安禄山腹背受敌,因而不敢急攻潼关。次 年,颜真卿指挥平原、清河、博平三郡之师,灵活运用多种战法大战反贼,斩敌首万级, 生擒一千余,声威益震。

图片27

弹弓:最为常见的暗器

弹弓是一种最常见的暗器,弓杆以竹或木制,内衬牛角,外附牛筋。弓弦用丝、鹿脊 筋丝、人发杂丝制成。用于发射的弹丸有泥丸、磨制石丸、金属丸等。清代咸丰年间,有

一个名叫李亦畲的拳师,曾写过一部名为《弹弓 谱》的书,将弹弓的练法概括为:未开弓先看拿 手,未婼弹先看扣手,未开弓先看拉手,未定式 先看入手,开圆弓先看后手,打完弹先看前手。 发射弹丸有很多架式,比如单凤朝阳式、野马上 槽式、天鹅下蛋式、滴水垂崖式、拨草寻蛇式、 双飞雁式、怀中抱月式等。

当今把弹弓作为一门武艺来练习的人极少, 倒是儿童们以铁丝作架,橡筋为弦,把它变成了 一件玩具。一些对弹弓情有独钟的人还建立了专 门网站,探讨交流弹弓的种类和技艺,比较有名 是渔猎中国(http: //www.yeb.cn)和中国弹 弓论坛(http: //www.chinaslingshots.com)。

图片28

第三章呼啸而来的抛射兵器

抛射兵器是依靠物体惯性,在空中独立飞行一段距离 后杀伤敌人的冷兵器。它利用臂力、重力、弹力等外部力 量,投掷弹丸等器物以杀伤敌人,摧毁防御工事。它起源 于原始社会用于狞猎的石块、木棒,后出现了将树枝弯曲 用绳索绷紧的弓。随着劳动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出现了金 属手抛兵器和较为复杂的抛掷、弹射器械。射击武器出现 后,抛射兵器作用逐渐下降,现已成为狩猎、体育和特种 用具。

抛射兵器种类繁多,按赋予飞行动力的形式可划分为 手抛兵器、抛掷器械和弹射器械。常用的有:标枪、投掷 弹、狼牙锤、飞镖、弓弩、投矛器和投石机。

精确打击在投掷中实现

标枪是一种带镞的短投掷梭标,又称“投枪”、“梭枪”、“镶 枪”、“投矛”、“短矛”。中国在原始社会已有标枪,在石器时 代晚期为狩猎武器,但到宋代才成为军队常规武器。元朝 蒙古军善用标枪,其杆短尖利,有四角形、三角形、圆 形数种,多数两端有刃,既可以马上刺敌,又可抛 掷杀敌。明代军队中有一种两头带刃的标枪,

两头尖,中间粗,有如长箭,两端都可以刺 人,便于投掷。清代的标枪多用木竹为柄上 加铁镞,样式与明朝相似。

标枪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军队中都曾装备

过,一直流传至中世纪。为使标枪投掷得更远,有的标枪上装有皮带环,以便投掷者发力。 公元前丨世纪,出现了加固标枪,既可投掷,又可作长枪。澳大利亚、阿留申群岛等地的 一些部落,不知晓、不习惯使用弓箭,更是将标枪作为基本的投掷武器。

图片29

罗马方阵重投枪:防范敌人反戈一击

在我们熟知的现代战争武器中,有一种叫打了不用管的导弹,只要发射出去,就会自 动完成对目标的甄别、跟踪和打击任务。在标枪等投掷武器被广泛使用的年代里,人们的 担心却要大得多,因为这些武器投向敌方后,很可能被对手拣拾起来反戈一击。

这种先天不足在北欧原住族和印第安人曾经使用的投掷斧中,表现得非常充分。投掷 斧既可手执当作短斧使用,也可投掷作抛射武器。它短而轻,重心设计得非常精细,可以 保证投掷后以柄的中点旋转,精确砍向目标。原住族人很喜欢这种武器,有时一人要携带 好几把。在黑暗时代原住族还没有发展出骑士制度之前,穿上重装甲的蛮族士兵,作战方 式很像罗马人。原住族的第一波次攻击是投掷斧,斧刃砍到盾牌上,差不多能把盾牌废 掉,但敌人若想把投掷斧“送还”回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投掷斧不仅应用于作战,

有时还会像弓马骑射一样,被作为一项竞赛 项目。

罗马方阵的重投枪,则有效避免了这种 弊端。罗马重投枪可说是罗马的民族兵器,因 为除了罗马人,投枪从未被视为战场上的主 力兵器。罗马重投枪是在公元前4世纪第三次 萨姆尼乌姆战争时,罗马人从萨姆尼乌姆人 那里学来的。投枪长约1.5~2米,重4~5千 克,可投掷约30米。开始罗马人只安排军团 阵列的2/3 士兵使用这种武器,而到了公元 前2世纪末,开始装备所有重装步兵。

图片30 图片31

在两军互相冲锋的时候,罗马军团的 第一波攻击就是抛射投枪,沉重的铁尖足 以刺穿敌手的盾牌和铠甲。为了使投掷出 去的长枪不被敌人用来反击,罗马人在枪 尖和枪杆上作了改进。他们将枪尖打造得 更为细长,贯穿盾牌后就会弯曲。枪杆用 木杆制作,遇到重力撞击后会断裂。由于 有了投枪的首轮攻击,罗马人在紧随其后 的剑斗中就能占有很大优势。

随着罗马军团腐朽没落,方阵战术不 复存在,重投枪便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现

代人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依稀可见它的身影。

飞去来器:从武器演变到玩具

飞去来器又名回旋镖、自归器,它有一定长度、角度和形状的薄片或曲棒,抛出后飞 速旋转,利用空气动力原理呈曲线击向敌人,如击不中目标可借助自身的回旋力飞回来, 是原始人的行猎工具。

古代埃及人曾把飞去来器作为兵器使用。埃及地处亚非枢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对外 贸易的国家之一。在古王国时代,埃及便与努比亚、黎巴嫩等国开展边境贸易,飞去来器 和木材、树脂、象牙、豹皮一起,是埃及的主要进口物资。

埃及的飞去来器,有圆形和S型,宽而扁平,带有锋利的边,有助于减少空气阻力 并重创对手。飞去来器的射程为150~ 180米,其命中精度在30米之外便开始逐步降低。 一般来说,埃及军队在作战时,在与敌人相距180米时就开始远距离作战。

飞去来器在古代澳洲也比较常见,形状有“V”字形、“十”字形、三叶形、香蕉形、 钟形、多叶形等。其中,“V”字形和香蕉形的飞去来器曾是澳洲土著人的传统狞猎工具。 2〇〇〇年悉尼奥运会的会徽就是根据飞去来器绘制而成,3支土著人狩猎用的飞去来器组成 举着火炬奔跑的运动员形象。

浓郁的地域特点及厚重的文化 底蕴使这一会徽十分耐看,澳 洲人将本土多民族文化交融的 特点发挥得恰到好处。

现在飞去来器已成澳洲人 的庞儿,人们把它当作健身运 动和比赛项目,这项运动也风 行欧美,在德国北部每年都举 行世界性的飞来器锦标赛,成 为一种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 户外运动。

图片32

力量与技巧在弓弦上跃动

弓是抛射兵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弹射武器。它由富有弹性的弓臂和柔韧的弓弦构成,当 把拉弦张弓过程中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时,便可将扣在弓弦上的箭或弹丸射向远处的目 标。弓起源很早,在我国山西朔县峙峪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距今约3万年石镞, 这表明当时先民已经开始使用弓箭。

弓可分为“直弓”和“弯弓”两大类。“直弓”是将一根笔直的木条或竹片安上弦;“弯 弓”是把已经有很大弯曲度的孤型材料再按相反方向弯曲并装弦,使它更富有弹性。此外 根据制作方法,弓又可分为“单体弓”、“强化弓”、“合成弓”三种。“单体弓”是指单纯把 一种弓体材料弯曲安弦而制成的弓。“强化弓”则用绳类将弓体缠绕加固,增加弓的弹力。

“合成弓”用动物的角、骨 及竹子等合制而成,这种 弓弹力足,威力大,射程 远,但制作比较复杂。另 夕卜,弓还有大小长短之 分,通常使用的大弓与成 人身长相等,短弓的长度 则不一而足。我国古代北 方游牧民族多用短弓,而 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则多 用长弓。古代中原人常把 游牧民族称为“蛮夷”,而 “夷”字分解开来便是 “大”和“弓”。

日本弓长度可达2 米,可谓世界上最大的 弓,这种弓射程不过30多 米,但精确度极高。明清 时代,倭寇常携此弓进入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士兵经常受到这种弓的攻击。英国长弓兵是 一个传奇的兵种,他们使用的弓叫做英格兰长弓。英国长弓兵的战术是大方阵集团射击,用 箭雨度盖敌军,在英法战争中多次成功抵御法国重装骑兵的攻击。

图片33

马拉松之战:波斯弓箭与希腊长矛短兵相接

这场战争不仅成为一项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渊源,也说明了两军对垒兵器性能发挥程度 胜于投入兵力。

古希腊重武装步兵出现于青铜和铁器交替的荷马时代,叱咤风云一千多年。从伯罗奔 尼撒战争开始,长枪和短剑便成为希腊人的主要进攻武器。长枪由铁尖、木杆、青铜尾构 成,称为木杆长枪,全长2~2.5米。短剑由铁制成,剑身笔直或呈弧形,肉搏时使用。士兵防护装具有金属头盔、胸甲和胫甲,总重 量约30千克。一个重装步兵身边常跟着一个 或数个奴隶,负责背运武器和后方安全。

公元前490年8月12日黎明,波斯军队 经乘风破浪穿越爱琴海,向马拉松平原上的 希腊军队挺进,载人史册的马拉松之战就此 揭开战幕。

波斯军队头戴毡帽,身穿缀有铁鱗甲的 战袍,主要兵器是弓箭,另配备短矛等兵器,

总数约两万人。而希腊军队兵力只及波斯军 队的1/3,主力是重装步兵,他们头戴鸡冠 状顶饰的头盔,身穿胸甲,腿套胫甲,腰佩 短剑,左手持青铜面圆木盾牌,右手持2米 多长的长枪。

当波斯军队入侵到距希腊军队只有一百来米时,希腊军队从波斯军队两翼出击,先击 溃其外国雇佣军队,随即从侧面杀进去,将波斯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尸横遍野,希腊人获 得了全胜。波斯军队约6 400人战死,而希腊人仅损失192人。波斯军队固然有兵力上的 优势,但弓箭一旦与长矛处于短兵相接境地,便决定了这场战争的结局并不出乎意料。

图片34

克雷西战役:英国长弓一举成名

13世纪,长弓在英国迅速普及,它加速了当时作为优势兵种的骑兵的衰落。从爱德 华一世到亨利八世,英国君主无不果断地大力发展弓箭部队。长弓不怕雨水,只比旧式滑 膛火枪的射程稍近一点,而且可以穿透一英寸厚的木板,甚至可以穿透胸甲。在射速上, 长弓也比火枪更具优势,火枪每装填击发一次的时间,长弓可以用来发射六次。这种长弓 对付骑兵特別有效,箭矢不仅能穿透重装骑兵的盔甲,而且更能够射伤射死马匹,骑士一 旦从马上摔下来,战斗力便几乎丧失。弓箭手或分或合,战法不拘。长弓威力强大和使用 灵活的特点,直接淘汰了十字弓。直到16世纪末,伊丽莎白女王还企图重新将它列为战 斗武器。

发生于1346年的英法克雷西战役,是英国 长弓威力的一次集中展示,为英军战败法军立 下汗马功劳。这年七八月份,为了支援在法国 东北部佛兰德等地被围困的盟军,英王爱德华 三世率军队渡过英吉利海峡,抵达法国北岸。

法王菲利普六世率领军队,紧紧追赶英军。当 时法军有12万重骑兵、17万名轻骑兵、6 000 名热那亚雇佣十字弓兵,以及25万名征募步 兵,而英军只有对方1/3左右的兵力。

图片35

图片36

▲克雷西之战

英军在法军追击的必经之路克雷西附近设伏。8月26日下午6时左右,法军未经任何 侦察和警戒,贸然进入英军的作战阵地,排成了长长的一路纵队前进。法军在离英军150 米之处停下来,十字弓兵向对方射箭,但大多没有命中目标,继续向前移动时,英军的长 箭铺天盖地飞来,法军溃不成军。法军骑兵不顾弓箭兵的死活,策马向前,踏着意大利人 的身体发动冲锋。这种自杀式的突击反复进行了十五六次,整支部队七零八落、疲惫不 堪,最后只好倒旗认输。不长的山谷里布满了法军的尸体,其中有1 542位勋爵与骑士, 15万名重骑兵、十字弓兵和步兵。而英军仅有两名骑士、40名重骑兵和弓箭手、100名左 右威尔士步兵死亡,伤亡总数仅200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英法百年战争初期的著名战役中,以长弓为主要武器的英国人 已经开始使用一种轻型火炮。根据史料记载,英军总共使用了3门小炮,它们只能发射2 磅重的实心炮弹。法国人从英国火炮中产生灵感,到15世纪中叶,法国军队不仅包括长 矛兵和弓箭手,而且还有了火枪兵的加盟,欧洲军队的兵种成分开始改变。

此役发生18年后,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和陈友谅决战。使用的“火铳” 与英军克雷西战役中的“火炮”差不多处于同一水平,而朱元璋部使用的数量和规模显然 要大得多。

 

文永之役:忽必烈功亏一篑

文永战役发生在蒙古和日本之间,这是蒙古人在东亚第一次遇到了装备训练和勇气都 不逊于自己的对手。

忽必烈任蒙古大汗后,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其称臣纳贡,但日本人根本不把蒙古 人放在眼里,予以拒绝。蒙古军团曾横扫欧亚,一个小小日本也敢放肆?蒙古大汗不能容 忍,于是决定武力攻曰。

当然,以忽必烈这样的一代袅雄,进攻日本并非仅为逞性使气,更多的是现实利益考 虑。蒙古贵族穷奢极欲,又不善理财,帝国的财政时常捉襟见肘。忽必烈之前的两位大可 汗贵由和蒙哥都是挥霍无度的主儿,贸易以贵金属结算,有时甚至以未来的战利品做抵押 来借债消费。而且,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激战四年,国家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曰 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生产地和出口国,这在蒙古贵族眼里无疑是块天大肥肉。

1274年,进攻日本的远征军由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其 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 两位副统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元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并蹂踊了对马岛 和壹歧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登陆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 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

面对第一次蒙古来袭,日本镰仓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 武士和民兵参战。高丽人主要负责步兵近战,蒙古人使用弓马远距攻击。在高丽人看来, 日本刀能够削断敌人兵器,威力远胜于蒙古刀;日本人的弓箭虽然外形宽大,但射程很 短,不能跟蒙古角弓相比。

这种各有优劣的态势,决定了双方皆面临着一场恶战。两军激战20多天,日本人战 术较为落后,在开始的战斗中蒙受巨大伤亡,但仍然成 功地阻止了元军的推进。相持几天后,日本人渐渐适应 了蒙古人的战术,开始反击。武士组成的日本重骑兵 队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蒙军,与敌 军贴身近战,使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刘复亨在激 战中阵亡,元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 防守。由于箭和给养都即将用尽,元军无力继续守 住阵地,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鲜的路上,舰队遭风暴袭击,遭受了一些损失,大 部分船只安全回国。

7年后忽必烈组织第二次远征,一支从朝鲜东渡对马海峡,一支 从宁波浮海北进,本想合围夹 击,不料在日本鹰岛遇到飓风,许多战船毁坏,不少将卒淹死。

偏又遭受日军的埋伏,一通厮 杀,蒙古人几乎全军覆没。

图片39

流矢暗箭从城中射出

人常说,明枪易躲,暗箭难 防。在古代的城池攻防中,弓箭 是最为常用的兵器。守方常利 用弓箭对攻方实施两种反击: 一种是万箭齐发,以密集的箭 雨,大面积压制敌人;另一种是 伺机出击,以偷袭的方式,对付 少量或者单一目标。相对来说, 第一种办法比较常见,也易于 部署。而后一种斩首式的暗中袭击,却要具有相当的韬略,而且不易得手。但是如果一旦 引诱成功,往往有惊人的战绩。

虞诩守赤亭:将敌人诱骗至弓箭射程内

东汉元初二年(115),西羌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朝廷任命才略过人的虞诩任武都 太守,虞诩率三千兵马往武都。芜军派出几千人的军队,在崤谷凭险设防,想在这里歼灭 汉军。虞诩带领部队来到崤谷附近,发现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心想羌军一定会在这 里设下重兵,利用有利地势阻挡我军前进。他立即派兵侦察,果然发现羌军已布置伏兵, 并占据了有利地势。虞诩以谎称援军将至、成倍增加锅灶、日行军二百里的办法,成功蒙 骗了敌人,兵不血刃地突围。虞诩至武 都时,被数万羌众围于赤亭(今甘肃成 县西南)。面对敌军的进攻,虞诩令士兵 改用射程短的小弓射击。羌军见对手的 弓箭射不到自己跟前,一窝蜂发起进 攻。当羌兵冲到城下时,虞诩命令强驽 手分成二十人一组,共同瞄准一个敌人 射击,箭箭命中,无一虚发。羌人大震,

赶快向后撤。汉军出城反击,多有杀伤。

虞诩在兵少势孤的情况下,不断虚 张声势迷惑敌军,取得对数万羌军作战 的胜利,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 少胜多的典型战例。特别是在弓箭射程 上以强示弱,成功将敌人诱骗至近处射 杀,更是对兵行诡道的极好诠释。

图片38

上帝折鞭:蒙哥大汗殁命流矢中

蒙哥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古第三代大汗。他率领铁骑军横扫欧亚大陆,势如狂飙, 锐不可挡,蒙哥因此有“上帝之鞭”之称。

1257年,蒙哥汗发动大规模的灭宋战争。他命忽必烈等将领率军攻武昌、两淮、云 南、广西等地作策应,自己亲率蒙军主力攻四川,意欲发挥蒙古骑兵长于陆地野战的优 势,通过四川顺江东下,与诸路会师,直捣宋都临安。

1258年秋,蒙哥率4万军队分三道入蜀,加上蜀中蒙军及从各地征调来的部队,蒙军 数量占有绝对优势。他们相继占据剑门苦竹隘、长宁山城、蓬州运山城、阆州大获城、广 安大良城,逼近合州。正当他立志灭亡南宋、一统中原的时候,谁知从西北进军的部队, 却在巴蜀受阻,且损 兵折将。大怒中的蒙 哥御驾亲征,4万精 骑兵临钓鱼城下。

钓鱼城坐落在今 重庆合川城东5公里 的钓鱼山上,其山突 兀耸立,相对高度约 300米。山下嘉陵江、

渠江、涪江三江汇 流,南、北、西三面 环水,地势十分险 要。这里有山水之 险,也有交通之便,

经水路及陆上道,可通达四川各地。钓鱼城扼江踞险,城垣环绕,墙垛坚实。城内有大片 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这一切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 守的必要条件,成为兵精食足的坚固堡垒。

图片40

▲中世纪蒙古骑兵

蒙古军强攻4个月,竟攻不破钓鱼城的一个角落。于是总元帅汪田哥在钓鱼城前筑台 造楼,高竖旗杆,亲自爬上旗杆窥探城内虚实。可是就在这时,王坚下令开炮,汪田哥被 当场击毙。转眼间又过了几个月,恼羞成怒的蒙哥亲自指挥攻打钓鱼城的两道城门。在众 炮轰鸣、万箭齐发中,蒙哥中箭,只好下令撤兵,退守到温泉寺治伤。却不料伤势严重, 无以为救,于同年8月,死在一座庙宇中。

其时,蒙哥汗的弟弟旭烈兀在第三次西征的征途上,已先后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及叙 利亚等阿拉伯半岛大片土地。正当旭烈兀准备向埃及进军时,获悉蒙哥死讯,旭烈兀留下 部将怯的不花及两万军队继续征战,自己率大军东还。由于寡不敌众,加之与十字军交 恶,怯的不花被埃及军队打败。蒙军始终未能打进非洲,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行动从此走向 低潮。因此说,钓鱼城之战在世界史上也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 馆中,建有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可见其在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浏览4,8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