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历史走向的瞄准
著名的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出生于美国一个颇有声望的军械世家,1897 年后移居到比利时。勃朗宁曾根据博查德的发明设计了多种性能优良的手枪,其中某些类 型的勃朗宁手枪至今仍在许多国家的军队中装备使用。
德国人P.P•毛瑟,1865年发明了毛瑟枪,这是最早的机柄式步枪,后来又进行了不断改 进和完善。毛瑟枪有螺旋形膛线,采用金属壳定装式枪¥,使用无烟火药,弹头为被甲式。 毛瑟枪完成了从古代火枪到现代步枪的发展演变过程,具备了现代步枪的基本结构。
勃朗宁和毛瑟的发明自然是为战争服务,但他们没有想到,正是这些掩械,曾引发了 一场全球性的战争灾难,曾使一名美国总统死于非命,也曾经让一位英国骑兵连连长绝处 逢生,并且日后成了首相。
勃朗宁自动手枪:夺去800万生命的惊天射杀
20世纪初,两次巴尔干战争鼓舞促进了该地区民族争取独立的运动。尤其是波斯尼 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的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
国家。反奥的青年组织和秘密团体 不断出现,要求实现南部斯拉夫民 族统一,建立“大塞尔维亚国”的 民族运动不断高涨。奥匈帝国为了 对塞尔维亚实施武力炫耀和威胁, 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在邻近塞尔 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 习。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弗兰兹- 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这次演习。
1914年6月28日,检阅完毕后, 斐迪南偕同妻子乘敞蓬汽车,在总 督和市长陪同下,傲然自得地前往萨拉热窝市政厅。当车队行驶到闹市中心时,事先埋伏 在路旁的波斯尼亚青年査卜林诺维奇冲上前去,向斐迪南乘坐的汽车投掷一枚炸弹,炸弹 在车后爆炸,只伤了一名随从军官。斐迪南故作镇静,命令车队继续前进。斐迪南夫妇参 加完市政厅举行的欢迎仪式,返回行驶到一个街口转弯处时,隐蔽在路旁的塞尔维亚族爱 国青年加弗利尔•普林西波,急步上前,用手枪对准斐迪南夫妇连发两枪,两人当场毙命。
这一事件使早已渴望战争的德皇威廉二世兴奋异常,竭力鼓励奥匈对斯拉夫人动武。 在协约国方面,俄法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英国表面上对德国表示保持中立,私下却鼓励俄 国备战。在群狼各有所图的架弄和参与下,奥塞冲突最终导致全面的欧洲大战。萨拉热窝 事件因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令全球陷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中,到1918 年一战结束,超过800万人在战争中死亡。
加弗利尔•普林西波后来被法庭判处15年徒刑,刺杀所用的勃朗宁自动手枪,起初在
警察手里,后警方将手枪交给 主持斐迪南丧礼的牧师,此枪 便一直由牧师保管。20世纪20 年代牧师去世后,他的财产由维也纳的耶稣会负责保 存,手枪也不知去向。2004年6月,奥地利一个修道 院在大扫除时,意外发现了那把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手枪,竟然藏身于该修道院的角落里。这把手枪 如今收藏在维也纳博物馆,一名发言人说:“这真是个伟大的发现。”
▲德国毛瑟手枪
毛瑟枪:刺杀肯尼迪、拯救丘吉尔
1963年11月22日中午,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在夫人杰奎 琳•肯尼迪和德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陪同下,乘坐敞篷轿车驶过德克萨斯州达拉斯 的迪利广场(DealeyPlaza)时,遭到枪击身亡。约翰•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第四位遇刺 身亡的总统,也是第八位在任期内去世的总统。
负责总统遇刺案调査工作的沃伦委员会在经过了长达10个月的调査之后,于1964年 9月发表了一份官方报告,在此份报告中指出,刺杀肯尼迪的凶手是得克萨斯州教科书仓 库大楼的雇员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他从教科书大楼六层上的窗口,向乘坐敞蓬车的总
统开枪将其刺杀。众议院遇刺案特别委员会从 1976年到1979年再次对总统遇刺案进行了详 细的调査取证,并得出结论认为,奥斯瓦尔德 刺杀肯尼迪绝不是个人行为。
刺杀肯尼迪的兵器是一支6.5 x 52厘米意 大利产卡尔卡诺M91/38手动步枪。这种枪也 称毛瑟枪。
1898年9月,24岁的骑兵连长丘吉尔率兵 在非洲苏丹恩图曼大平原沿河行军时,被手持 长矛的土著人包围了。面对危急的情势,士兵 们用马刀反击,结果死伤惨重。丘吉尔见状, 拔出手枪便将一个土著人击倒了。随后,他又 换上一个10发弹厘,连连向进攻的土著人射 击,终于杀出一条血路,突出了重围。
丘吉尔作为骑兵连长,本应和士兵一样佩 带马刀,但由于他肩部关节脱位,举刀不方 便,只好花高价买了一支毛瑟手枪。在这次战 斗中,如果没有毛瑟枪,丘吉尔恐怕也已成了 土著人的刀下鬼了。
5吉沉:“坦克之x”
丘吉尔改进和大量建造“雌雄坦克”, 使轮式装甲汽车演变成威力巨大的现代 坦克。他因此而被尊称为“坦克之父”。
坦克发明之后,英国陆军并不认可, 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看见了发明者的 报告,喜出望外。当时他领导的海军航 空队编有一支轮式装甲车部队,所以丘 吉尔对装甲车的重要性十分清楚。丘吉 尔随即下令成立了“陆地战舰委寅会”, 亲自领导研制工作。
英国人为制造出的第一批坦克装备 了不同兵器,英国人把装有机枪的坦克 戏称为雌性坦克,而把装有火炮的称为 雄性坦克。而且,英军还于1916年5月 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雌、雄坦克部队。 在著名的索姆河战役中,坦克第一次参 战,给对手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枪弹的发展
枪弹由弹壳、底火、发射药、弹头四部分组成。发射时由 撞针撞击底火,使发射药燃烧,产生气体将弹头推出。
火帽:历经多年探索
在黄火药发明创造突飞猛进之时,近代枪炮技术也同 步发展。1800年,人们发现了雷汞,紧接着便又发明了含雷 汞击发药的火帽。1808年,法国人包利应用纸火帽,并使用 了针尖发火。1814年,美国首先试验将击发药装入铁盂用于 枪械。1817年,美国人艾格把击发药压人铜盂中,发明了火 帽,火帽的应用对后膛装填射击武器的发展至关重要。1821年,英国人理査斯发明了一 种使用纸火帽的“引爆弹”,后来有人在长纸条或亚麻布上压装“爆弹”自动供弹,由击 锤击发。1840年,德国人德莱赛发明了针刺击发枪,弹药从枪管后端装入,并用针击发 火。1860年,美国首先设计成功了 13.2毫米机械式连珠枪,开始了弹夹的使用。
▲金属子弹
纸壳枪弹:过渡时期产物
1800年,人们发现了雷汞,紧接着便又发明了含雷汞击发药的火帽。把火帽套在带 火孔的击砧上,打击火帽即可引燃膛内火药,这就是击发式枪机。随后,1812年在法国 出现了定装式枪弹。它是将弹头、发射药和纸弹壳连成一体的枪弹。于是,人们开始从枪 管尾部装填枪弹。
在枪弹的发展史上,纸壳子弹虽不是那么有名,但在枪弹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早期 的前装枪,一般都是直接从枪口往内加火药,然后再装入弹头,操作缓慢而且每次的装药量 不确定,因而射击效果也不稳定,而定量装药无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在那个时代, 尚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加工技术。但是为了使装弹速度加快,且药量一定,纸质弹壳就应运 而生,最初的纸质弹壳只使用纸卷成的筒,里面装有火药,但弹头与之分别装入,装填速度仍较慢。后来人们把弹头和火药一同装人纸质弹冗内。
▼德国“绍尔”袖珍手枪所用子弹
发明了底火后,人们把底火、发射药、弹 头包装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射击速度。然而, 纸壳子弹没有可靠的密闭,影响 射击精度,并使枪机结构复杂化 了。
现代意义上的枪支由普鲁士 | 军械工人冯•德雷泽于1835年发 f 明,他把这种枪称为“针枪”。一 勾扳机,长撞针从弹药筒的底部穿过,插入炸药,刺穿雷管,引发 炸药爆炸,将弹丸发射出去。后膛 迅速装弹这一优点,使德雷泽枪成 了一种优越的武器,并于1840年迅 速装备了普鲁士军队。
击针枪比以前的枪具有更高的 射速,而且射手能以任何一种姿势 重新填子弹。可是在当时,几乎所 有的国家都极力反对后装枪。战争 使反对者迅速改变了看法,1866 年,奥地利军队在与德国的战争 中,遭到了后装枪的沉重打击,于是法国、俄国、奥地利还有欧洲其他国家都纷纷装备了 这种可以卧姿装弹的后装枪。
▼AK_47步枪用的“1943年型”子弹
金属枪弹:成就毛瑟枪
在19世纪70年代,击针枪被更完善的机柄式步枪所代替,这种步枪使用定装式金属 壳子弹和装有弹簧击针的活动枪机,把气体密封起来,解决了令人头疼的后喷问题。这种 从后面装子弹的武器具有了前人无法想象的射程、准确性和发射速度。在1870年的色丹 战役中,历史上最后的一次大规模骑兵冲锋,在一次遭到了惨重的死亡,再一次证明了这 种后装弹武器的巨大威力。
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弹壳枪弹的直动式军用手枪是德国人彼得•保罗•毛瑟发明制造 的。毛瑟是德国的一个著名枪械工匠,生于1834年,卒于1914年。他发明的这一支枪的 枪机于1868年在美国获得专利权,专利权上开列的合作者,即共同发明人是他的胞兄威 廉和一个名叫塞缪尔•诺里斯的美国人。毛瑟的大名不仅与许多步枪联系在一起,而且不
少手枪和左轮手枪亦多用 其姓氏命名。直动式军用 步枪,亦称毛瑟步枪。由德 国奥伯恩多夫兵工厂1871 年制造,因此又称1871式 毛瑟步枪。这种步枪口径 为11毫米,枪管内有螺旋 膛线,发射金属弹壳枪弹。 射击时,由射手操纵枪机 机柄,实现开锁、退壳、装 弹和闭锁。
毛瑟步枪的发明是步 枪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德莱赛半自动手枪
19〇8年,德国选定巴拉贝鲁姆(卢格)半自动手枪作 军用制式手枪,并选定该枪使用的9 x 19毫米枪弹为制式 枪弹。一战在即,德军对手枪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然而 巴拉贝鲁姆手枪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不高。因此,莱尼谢• 梅塔尔巴伦与马西内恩法布利克于1910年将德莱赛M19〇7 半自动手枪大型化,即德莱赛M1910半自动手枪,最初在 德国称为9毫米巴拉贝鲁姆德莱赛手枪。该枪特点是,采 用可使结构简化的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发射威力较大的 9 x 19毫米枪弹。该枪套筒内装有强力复进簧,所以手拉 套筒向后较费力,于是,该枪又配装了可使套筒上部抬高 以解除套筒与复进簧接触的特殊装置。
近代中国兵器制造业
清末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兵工发展的开端。所谓洋务运动,是指学习西洋事务的运动。 经过丧权辱国之痛后,当时朝野上下一致认为,中国不如西人,只是器械而已,只要师夷 长技,便可达到与洋人对等的地位。对于制度、教育、基础科学研究、民智启蒙等,完全 没有涉及。习惯认为,洋务运动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始,以甲午战争惨败告终。
鸦片战争:兵器决定胜负没有变数
枪支对比:清军使用枪支是仿造明代从西方引进的鸟铳,其形制功能比英军落后了 200多年。枪长2米,射程约100米,射速为每分钟1~2发,且质量低劣,严重老化。而 英军则配备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和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这两种枪枪长不超过 1.5米,射程200~300米,射速为每分钟2~4发。
火炮对比:两军火炮式样和机理大体相同,都为前装滑膛炮,但制造工艺和质量差距 很大。在铸炮工艺上,工业革命后英国冶铁技术进步显著,并使用了铁模等工艺,火炮设 计合理,射击精确度高;清军铸炮用铁杂质多,沿用传统泥模工艺,炮管容易炸裂,威力 小,射击精确度低,有的火炮还是明代铸造的。在炮弹种类及质量上,英军装备实心弹、 霰弹、爆破弹,清军使用实心弹,而且弹体粗糙、弹径偏小,射程和射击精确度大受影响。
火药对比:英国火药生产已进入机械化生产阶段,火药配方合理,可根据弹炮弹的需 要调整硝、硫、炭的比例。清军火药由工匠根据经验在作坊里生产,爆炸效力低,容易发 潮,难以久贮。
舰船对比:英国军舰下部为双层结构,外面包裹金属材料,可防沉防朽防火;船上至 少有两根桅杆,悬挂十余面帆,可利用各种风向航行;安装1〇~ 120门大小火炮,火力强 劲且覆盖面广。清军水军主要为福建和广东两支水师,从未出洋作战,主要担任近海巡 逻、守卫海岸任务。最大战舰吨位不及英军等外级军舰,安炮最多的军舰仅与英军火力最 弱的军舰相当。另外,清军战舰在航率很低,鸦片战争前福建水师共有舰船242艘,在航 率不到一半。舰船的全面落后,使得清军不敢出海迎敌,任凭英军横行于中国海面。
▼鸦片战争中清军所用大炮
江南制造
局:生产出 中国首艘汽 船江南机器制 造局在中国同治 年间是东亚最大 的兵工厂,对于 清朝的军事力量
以及重工业生产都有提升作用。 从1865年开始,在李鸿章、曾国 藩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局开 始了对德式武器的仿制,1867年 仿制出德国毛瑟前膛步枪,这是 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种步枪,该 枪使用黑火药和铅弹头。在1867 年时,每天平均可以生产十五枝 毛瑟枪和各式弹药。李鸿章认为 当时该局生产的枪械弹药,对于
后来平定捻乱有所助益。除了枪弹之外,该局也在1868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惠吉号。并于1891年为中国首次炼出钢铁。
晚清时期,江南制造局军备产品质次价高,生产的步枪性能不佳,连李鸿章的淮军都 拒绝使用。生产的汽船速度很低,耗燃惊人,而且价格奇高,自造一艘的成本,大约可以 向英国买两艘船。制造局军备生产成本高涨,既有生产原料依靠进口、申购物资浮滥的原 因,更有冗员太多的因素。不仅外国顾问日渐增加,中国官员、职员也有不少人利用关系进 入,坐领干薪。19世纪70年代初期制造局官员只有40人,不到十年人数就增加了一倍。
汉阳兵工厂:开国第一枪在此诞生
汉阳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步枪,旋转枪栓,双前栓榫锁定,曼里夏式弹匣,表尺照门、 刀片形准星瞄准具,枪管长度29.13厘米,枪重4.14千克,俗称“汉阳造”。
此枪从1895年开始生产,一直到1944年该厂改造中正式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 近50年。由清朝新军开始,“汉阳造”先后装备过北洋军、北伐军、中央军、红军。在八 年抗战中,仍广泛用于抵御外侮。直到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仍有许多部队持着汉阳 造,在冰天雪地中与十六国联军拼杀。
1911年10月10日晚8时许,坐落于武昌城南的新军第八镇工程营房里,革命党人打 响了锋锐直指清王朝的武昌首义第一枪。新军第八镇工程营晚八时,后队正目(班长)、革 命党人代表熊秉坤在武昌领导新军起义,拉开了武昌首义的序幕。工程营正准备发难,排 长陶启胜上楼见金兆龙装束有异,呼人将金拿下,一面自己上前摘金所持枪,金与陶扭 打,工程营革命大队部参议程定国闻声赶到,本想开枪,怕误伤金,乃用枪托猛击陶头 部,陶负伤逃走。其他官长赶来,被程定国当场击毙。经一夜浴血激战,革命军攻克湖广 总督署和湖北藩署。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及武昌均发生激战。驻汉阳新军四十二标第一营 党代表胡玉珍次日起义,举右队队官宋锡全为指挥官,占领兵工厂,接收工众3 000余 人,及大量步枪、山炮。
程定国当时所用枪为汉阳造,因此该枪也被 称为“开国第一枪”。程定国虽有开国第一枪之 功,后因支持袁世凯,为国民党人沉杀于长江中。
异军突起的机枪
机枪带有两脚架、枪架或枪座,能实施连发 射击的自动枪械。机枪以杀伤有生目标为主,也 可以射击地面、水面或空中的薄壁装甲目标,或 压制敌火力点。通常分为轻机枪、重机枪、通用 机枪和大口径机枪。根据装备对象,又分为野战 机枪(含高射机枪)、车载机枪(含坦克机枪)、航 空机枪和舰用机枪。轻机枪装有两脚架,重量较 轻,携行方便。战斗射速一般为每分钟80~ 150 发,有效射程500~800米。重机枪装有穗固的枪 架,射击精度较好,能长时间连续射击,战斗射 速为每分钟200~300发,有效射程平射为800~
1 000米,高射为500米。通用机枪,亦称两用机枪,以两脚架支撑可当轻机枪用,装在 枪架上可当重机枪用。大口径机枪,口径一般在毫米以上,可高射2 000米内的空中目 标、地面薄壁装甲目标和火力点。
4挺马克沁重机枪:一场战役打死3 000多人
马克沁重机枪由美国工程师海勒姆•斯蒂文斯•马克沁发明。他出身贫寒,通过勤奋 自学而成为知名的发明家。1882年,马克沁赴英国考察时,发现士兵的肩膀被老式步枪 的后坐力撞得青一块紫一块。马克沁感到,强大的后坐力可以成为武器自动连续射击的理 想动力。他首先在一支老式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 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 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1883年,马克沁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后来,他根 据从步枪上得来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枪管短后坐自动射击原理。他还改变了
传统的供弹方式,制 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 帆布弹链,为机枪连 续供弹。为给因连续 高速射击而发热的 枪管降温冷却,马克 沁还采用水冷方式。 1884年,马克沁在制 造出世界上第一支 能够自动连续射击 的机枪,射速达每分 钟600发以上。
▼德国MG—34式机枪
10年后,马克沁重机枪被英国人首次应用于实战,身处南部非洲罗得西亚的英国军 队,与当地麦塔比利人发生战争。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 沁重机枪打退了 5 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 3 000多人。
马克沁重机枪的出色表现,使得许多国家纷纷进行仿制,一些发明家和设计师还对进 行了技术革新。1892年,美国著名械设计家勃朗宁和奥地利陆军中尉冯•奥德科莱克几 乎同时发明了导气式自动机枪,这种结构至今仍为大多数机枪采用。美国枪械设计师B. B.霍奇基斯设计了气冷式机枪,取消了水冷式机枪上笨重的注水套筒,使机枪更为轻便。
MG-34式机枪:希特勒瞒天过海的产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水冷式重机枪显示了强大威力。1919年签订的凡尔塞和约中,美、 英、法等战胜国明文禁止德国研制水冷式重机枪。希特勒建立德国纳粹政权初期,既要重 整军备,发展新武器,又要掩人耳目,避免列强的制裁。所以德国在发展轻机枪的幌子 下,于1934年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MG_34式机枪。这种枪改水冷为空气冷却,通过更换 枪管的办法解决枪管过热的问题,供弹采用弹链、弹鼓两种方式,支架可两脚、三脚互 换。装两脚架、配弹鼓,就是轻机枪;装三脚架、配弹链,就是重机枪,这是世界上第一 种轻重两用机枪。
MG-34式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示了优越性,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研制出了多种两用机枪。如今,轻重两用机枪已经基本取代了重机枪。
▼德国MG-34式机枪
第十章雷霆万钧的火炮
火炮是以发射药为能源发射弹丸,口径 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击武器。火炮种类较 多,配有多种弹药,可对地面、水上和空中目 标射击,歼灭、压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摧 毁各种防御工事和其他设施,击毁各种装甲目 标和完成其他特种射击任务。是陆军的重要组 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击力量。
人丁兴旺的火炮家族
火炮的出现,使战争的残酷程度急剧提高。它具有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 精度和较高的机动能力,能集中、突然、连续地对地面和水面目标实施火力突击。主要用 于支援、掩护步兵和装甲兵的战斗行动,并与其他兵种、军种协同作战,也可独立进行火 力战斗。炮兵在历史上有“战争之神”的称号。
辉煌历史:外号战争之神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武器——礮。至迟10世纪火药用于军事后,礙便 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至迟在元代,中国已经制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铳。13世 纪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14世纪上半叶,欧洲开始制造出 发射石弹的火炮。
在火药武器真正派上用场之前,曾经过数个世纪的实验。发展火药的最大难题,就是 燃点快、质量均匀和威力强大,此外,设计出合适的火炮也非易事,倘若设计不当即无法 开火。由于受到早期的制造技术所困,施放火炮者所面临的危险程度,其实与炮击目标物 所差无几。例如在1460年时,苏格兰国王约翰二世就是在燃点火炮时,因为火炮发生爆 炸死于非命。
到了 15世纪中期,火炮与火药的技术已经达到高峰,跃升为重要的武器。最明显的 例子,是在1453年时,君士坦丁堡的城墙,被攻城巨炮所发射的大石炮弹所轰毁。虽然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似乎是因为小城门被轰开所致,但其实可归因于炮轰让突击成为可能 的因素。
中古时代的火炮,被用作攻城时炮轰城墙以及在战场上向大批的敌军开火之用。它们 可以精准地轰毁在城堡里面建筑物的垂直外墙,因此人们便发展出倾斜低矮的外墙取替高 耸垂直的外墙。在这段时期里,火炮在战场上的作用有限,因为当时的火炮仍非常笨重, 在作战时,很难移到新的位置上开火。
为了提高炮兵火力的适应性,现代火炮除配有普通榴弹、破甲弹、穿甲弹、照明弹和 烟幕弹外,还配有各种远程榴弹、反坦 克布雷弹、反坦克子母弹、末段制导炮 弹以及化学炮弹、核弹(见核武器)等,
使火炮能压制和摧毁从几百米到几万 米距离内的多种目标。
▼明代神威大炮
结构分类:大同小异又 各有机杼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组 成。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
制退器组成。炮架部由反后坐装置、摇 架、上架、高低机、方向机、平衡机、瞄 准装置、下架、大架和运动体等组成。
火炮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用途分为 地面压制火炮、高射炮、反坦克火炮、坦 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和海岸炮。其 中地面压制火炮包括加农炮、榴弹炮、 加农榴弹炮和迫击炮,有些国家还包括 火箭炮。反坦克火炮包括反坦克炮和无 坐力炮。按弹道特性分为加农炮、榴弹 炮和迫击炮。加农炮弹道低伸,身管长, 初速大,射角一般小于45°,用定装式 或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少,适于对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射击。高射炮、 反坦克炮、坦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农炮的弹道特性。榷弹炮弹道较 弯曲,炮身较短,初速较小,射角可达75° ,用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较多,弹道机 动性大,适于对水平目标射击。迫击炮弹道弯曲,炮身短,初速小,射角为45° ~85°, 变装药号数较多,适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射击。按运动方式分为自行火炮、牵引火炮、骡 马挽曳火炮和骡马驮载火炮。按炮膛构造分为线膛炮和滑膛炮。有效射程从几百米到几万 米不等。
炮兵按隶属关系,分为队属炮兵和预备炮兵;按运动方式,分为摩托化炮兵(机械化 炮兵)和骡马炮兵;按装备战斗性能,分为榴弹炮兵、加农炮兵、山地炮兵、火箭炮兵、 迫击炮兵、反坦克炮兵和地地战役战术导弹部队。队属炮兵指集团军以下各级合成军队建 制内的炮兵,英、美、法等国家称“野战炮兵”。预备炮兵是隶属于统帅部或军区(方面 军)建制的炮兵,有的国家称“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摩托化炮兵是指火炮及其配套 装备用自身的动力,或用汽车、履带车辆牵引和装载而进行运动的炮兵。骡马炮兵是指火 炮、仪器等装备由骡马挽曳或驮载进行运动的炮兵。山地炮兵是以轻型加农炮、榴弹炮和 迫击炮为主要装备,用于在山地和难以通行的大起伏地作战的炮兵。反坦克炮兵是以反坦 克武器为基本装备,以击毁敌坦克和装甲车辆为基本任务的炮兵,亦称反坦克歼击炮兵、 防坦克炮兵等。地地战役战术导弹部队是以地地战术导弹、反坦克导弹和地空导弹为基本 装备,在战术范围内以火力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和掩护地面部队对空安全的部队。
目前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中炮兵在陆军中的所占的比例都比较高,在运用大规模的 火炮压制敌人火力和歼灭敌有生力量的技术和规模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红军 为最高境界,现在的俄罗斯陆军也继承了前苏联陆军的衣钵,在火炮技战术的发展和应 用仍然走在世界的前列。
我国陆军也是比较崇尚运用大规模的火炮来压制敌人火力这一战术的,来弥补海空对 敌打击的火力不足的这一缺憾,单纯从火炮的火力打击密度,运用步炮协同战术的熟练 度,和火炮技术的先进程度来说,我国并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军事强国。
蒱椒熥強
1940年9月,百团大战第二阶段,385旅 负责攻取管头据点,炮兵主任赵章成带一迫击 炮连参加战斗。23日23时,炮击,但工事坚 固,并没能摧毁。赵突然奇想,把炸药倒出部 分,将辣椒面装进去,制成20发。26日,把 阵地设置在距敌150米处,先火力准备,然后 发射辣椒炮弹。浓烈的辛辣气味熏得碉堡内的 日军难以忍受,以为八路军打了毒气弹,纷纷 弃堡出逃。我军乘机发起冲锋,占领了阵地。
浏览1,5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