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少林大炮拳
據《少林拳譜》記载:少林大炮拳屬於炮拳的範疇,是宋代福居和尚在邀集 十八家武林高手到嵩山少林寺會演交流會後創編的,原有二十八勢,傳至清代, 有湛舉和尚增編至三十六勢,該拳不僅吸引了少林躡漢十八手、羅漢拳、大小洪 拳、通臂拳等優秀傳統拳的精華,而且還結合他自己幾十年的習武實戰經驗,經 過反復實踐,去粗取精,而升華創編的,所以使其套路在節奏、風格、形態、實戰方 面均有獨樹一幟,令人觸目驚心的特點。尤其在技法方面,出招凶猛,回旋疾速, 變化無窮,虚實含玄、妙奥莫測,實戰性强,故稱大炮拳,被清以後的寺僧視爲秘 不外傳的絶技。
拳譜曰: 少林大炮捶法妙,福居先師譜内抄,三十六勢拳把絶,招招虎勁震山摇,衡砸揣打崩底漏,欲插劈擺纏甩撩,撲推拉跳踢潑驟,震脚如雷勢如炮,眼疾手快即成擒,大炮捶法歸宗招。
大炮捶屬炮拳的範疇,居傳起源於宋代福居和尚。原有二十八勢,到清末有 湛舉和尚演改爲三十六勢,其特點是結構緊嚴^動作靈活多變,掌拳互用,以猛出 招,震脚轉勢,衡前砸下,撩侧,反後,崩上,走踢,富有實踐意義。是演練技擊,打 擂的基礎拳種。此拳共有三路,據現在掌握的資料流傳下來的僅此一路。
2動作順序:
預備式,霸王舉鼎,怒打金冠,走馬竄拳,轉身千眼,仙人摘茄,夜叉甩鏢,老 獾出穴,轉身衡拳,雙手推窗,震脚海底炮,老婆藏剪,臂貫千釣,轉身崩捶,千斤 砸拳,白馬分鬃,鴻雁展翅,湘子挎篮,野馬闖林,梅花轉掌,轉身打虎,雙手推 窗,震脚海底炮,仙童掏球,夜叉推墙,獅子张嘴,千斤砸捶,雙手排月,羅漢擺 掌,吕布托戟,老翁撲雀,浪子跳球,勒馬揣拳,震脚衡天炮,金鷄獨立,老仙亮 牌,跳步坐山,收勢。
3動作説明
預備式兩足并立,兩臂下垂直,兩掌附於大腿外侧,掌心向下,身胸挺 直,目視前方(圖1)。
霸王舉鼎抬兩脚向前上成并步,同時兩手由下向上劃弧,使兩手在頭上 前方相會,掌心向上,掌指相對(圖2)。
兩掌由上向外向下展撩,然後變拳,向下腹左侧微屈肘磕擊,拳心向上,同時 兩腿微蹲,目視兩拳(圖3)。
怒打金冠抬左脚向左前方上半步,再上右脚震脚,與左脚成并步,同時 兩拳向外向上劃孤,使兩拳在頭左侧上方相擊,兩拳心向下,目視兩拳(圖4).
走馬竄拳上動不停,兩拳由上向内屈肘抱於胸前,同時原地震右脚 (圖5》
接上動作;抬兩脚向前跳一步,兩腿落成縱馬步,兩拳在胸前環撩,左拳變掌 向外攔,然後變拳抱於腰間,同時右拳向右侧竄擊,目視右拳(圖6)。
轉身千眼接上動作,右拳向下揣擊,左拳變掌,向上撩打,掌心向前,目 視前方(圖7)。
上動不停,抬兩脚原地踮跳,身向右轉180度,使左脚落右脚前,成左弓步,同 時右拳變掌,隨身向前成剪指前插,左手向後甩成勾手,目視右手(圖8)。
仙人摘茄抬右脚向前震脚,與左脚成并步,同時兩腿半蹲,右手向前下 方抓撩,左拳變掌上架頭上前方,目視右手(圖9)。
夜叉甩鏢抬兩脚向前跳一大步,右脚落於左脚前,兩脚碟地,體向左 轉,使兩腿成馬步,兩手回胸前環弧,然後右手向右侧甩撩,掌心向右,左手上架 頭上左侧,掌心向前,目視右手(圖10)。
老獾出穴兩脚碾地,體向右轉90度,抬左脚向前上一步,與右脚成并 步,同時兩腿半蹲,兩手由前抓,然後向後甩,上體略向前探,目視前方(圖11)。
上動不停,抬兩脚向前跳一步,兩手向前屈肘抖腕磨掌,目視前方(圖12)。
接上動'作;右脚落左脚前一步,兩手抖肘磨腕三次,然後左手向前砍擊右拳, 目視左手(圖13)。
轉身衝拳兩脚碾地,體向左轉90度,抬右脚向前上一步,使兩腿成右弓步,同時兩掌變拳,左拳向前衡擊,右拳抱於腰間,目祝左拳(圖14)。
雙手推窗抬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兩手向兩侧飛撩,然後前滑 步;同時兩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目視兩手(圖15)。
轉身崩捶兩脚碾地,體向右轉90度,抬左脚向前上一步,使兩腿成左弓 步,同時兩掌變拳,右拳由左腋下向前崩擊,拳心向外,左拳屈肘抱於胸左侧,拳 心向裏,目視右拳(圖19)。
千斤砸拳抬右脚向前上一步,兩脚碾地,體向左轉90度,兩腿半蹲成馬 步,左拳變掌向外抓,然後變拳抱於胸左侧,拳心向上,右拳由上向右侧下方砸 擊,拳心向下,目視右拳(圖20)。
白馬分鬃兩脚碾地,體向右轉90度,抬左脚向前提膝,同時兩拳變掌, 由前向下繞左大腿分撥(圖21)。
接上動作;左脚向前落一步,速抬右脚向前蹬踢,同時兩掌變拳,右拳由下向 外向上撩打,左拳抱於腰侧,目視前方(圖22)。
鴻雁展翅右脚向前落一步,抬左脚向前震脚,與右脚成并步,同時兩拳變掌,左掌由前向後撩甩,右掌撩臂護於左下腹,兩腿微蹲(圖23)。
接上动作;右脚向右跨一步,兩脚礅地,體向左轉90度,使兩腿成左横弓步, 同拳兩手由胸前向兩侧展臂亮拳,目視前方(圖24)。
湘子挎籃抬右脚向前上一步,震脚,與左脚成并步,同時兩手向前交 會,然後左手屈肘亮掌於左肩丼,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右手向後甩成勾手,兩腿 微蹲,目視前方(圖25).
上動作;左脚向左開一步,兩脚碟地,體向左轉90度,抬右脚向前上成右弓 步,同時兩掌變拳,右拳由外向内,騎抖臂,拳高平頷,拳心向裏,左拳由外向裏 横擊,兩腿微蹲,目視右拳(圖26)。
野馬闖林抬左腿向前提膝,兩拳變掌,由外向内交插環撩,掌心向外 (圖 27)。
左脚向前落一步,兩掌向外分撥,然後抬右脚向前上一步,使兩腿成右弓 步,同時兩手向前猛勁推出,掌心向前,目視兩手(圖28)。
梅花轉掌左脚向前上一步,震脚,與右脚成并步,兩手由前向外平掠, 然後交胸前磨腕轉掌,兩腿微蹲,目視兩手。(圖29)。
轉身打虎左脚向後退一步,兩脚碾地,體向左轉180度,兩手隨身環 撩,然後抬右脚向前上成右弓步,同時兩掌變拳,左拳向前揣擊,拳心向下,右拳 向外劃弧,然後上架頭上右侧,拳心向前,目視左拳(圖30)。
雙手推窗抬左脚向前踮跳一步,右脚落左脚前一步,使兩腿成右弓 步,同時兩拳變掌,由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目視兩手(圖31)。
震脚海底炮抬左脚向前蹬踢,同時兩掌變拳,屈肘在腹前合擊(圖32)。
上動不停,左脚落右脚前一步,抬右脚向前一步,震脚(響亮),與左脚成并 步,同時兩拳由上向前下方砸擊,拳心相對,兩腿半蹲,目視兩拳(圖33)。
仙童掏球抬左脚向前上一步,使兩腿成左弓步,兩拳向外崩撩,然後變 拳,由後向前抓合兩掌,由左向右旋腕扭臂,目視兩手(圖34)。
夜叉推墙左脚後退一步,兩脚碾地,體向左轉90度,兩腿屈膝蹲成馬 步,同時兩手随身由右向左前方推,掌心向前,掌指向下,目視兩手(圖35)。
上動不停,兩脚向左轉身180度跳步,成馬步,同時兩手隨身向左右環劈,轉 身落脚後右手向右侧横推,掌心向右,左手上架頭上左侧,掌心向前,目視右手 (圖 35)。
接上動作;抬兩脚向右轉身180度跳步,使兩腿成馬步,左掌向左侧推出,掌 心向左,右掌上架頭上右侧,掌心向前,目視左侧(圖37)。
羅漢擺掌右脚向後退一步,兩脚碾地,體向右轉90度,兩腿屈膝半蹲成 馬步,兩手回胸前環弧,然後右手向右侧推出,掌心向右,左手向上架於頭左侧上 方,掌心向前,目祝右手(圖41)。
吕布托戟兩脚碾地,體右轉90度,抬左脚向前震脚,與右脚成并步,同 時兩掌向前抓療,然後變拳。右拳屈肘抖臂,稍低於肩,左拳向後反撩,拳心向 上,兩腿微蹲,目視後方(圖42)。
老翁僕雀抬右脚向右上方上一步,使兩腿成右弓步,同時兩拳變掌,左 掌由胸前下方先抓而後按,掌心向下,右手由右向左撩擺,掌心向前,目視左手 (圖 43)。
浪子踢球接上動作;兩掌向前抓,然後向下抖腕變拳,抱於腹前,同時抬左脚溜地向前彈踢,目視左脚前方(圖44)。
勒馬按拳兩脚碾地,體向左轉90度,抬右脚向前上一步;兩拳隨身沿腿 飛撩,上體稍向左轉,使兩腿成馬步,左拳變掌向前勒一把,然後變拳,抱於腰 間,同時右拳向右侧前下方揣擊,拳心向後,目視右拳(圖45)。
震脚衝天炮起身,收右脚震脚,與左脚與并步,同時右拳屈肘上衡,拳 心向裏,左拳向右屈肘横擊,拳心向裏,兩腿微蹲,目視右拳(圖46)。金鷄獨立右脚立地,抬左腿提膝,兩拳回胸前環弧,然後右拳向外向上 劃弧,上架頭右侧上方,拳心向前,左拳由外向内屈肘護於腹前,拳心向裏,目視 前方(圖47)。
老仙亮牌左脚落地,抬右脚向右侧彈踢,同時兩拳變掌,由前向後撩, 目視右脚(圖48)
上動不停:右脚下落左脚前,兩脚碾地,體向左轉,同時兩手向前屈肘亮掌,高 與耳平,掌心向前,兩腿微蹲,目視前方(圖49)。
跳虎坐山抬兩脚向左横跳一大步,左脚落右脚左侧一步,兩腿屈膝成 馬步,同時雨掌變拳,左拳向右劈,右拳向左劈,然後由拳向外向上劃孤,上架頭 上右侧,拳心向前,左拳由上向下栽於左膝蓋上,拳心向後,目視前方(圖50)。
收勢接上動作;收左脚與右脚成并步,兩拳變掌,回胸前環弧,然後兩臂下 垂,五指并攏,掌心向裏,附於大腿外侧,身胸挺直,目視前方。
七、少林小梅花拳
據《少林拳譜》記載:宋代著名武僧福居和尚的弟子覺大在少林寺方丈室 前的一梳冬梅樹前演練羅漢十八手,正當他練的汗流爽背,頭上冒珠時,福居走 過來説道:“練的好,練功人就應當像這株冬梅一樣,在萬禾枯死的殘冬,吐蕊争 艷,殊奇獨一,造化人間,練功也是如此,不可一一照搬,守舊而進……”。覺大聽 福居這麽一啓發,立時茅塞頓開,使脱掉絮衫,矗立在梅花前,站了許久,待全身 發冷時,抖抖精神。圍着冬梅苦練拳脚,但他没有按照平日跟師父學的套路,隨意 練把、拳打、脚踢、俯仰、滚卧、彈、踹、騰躍、活潑而刚健,景了就變缓,柔如閨姑抽 絲,輕如蜻蜒點露,行如狸猫踩棉,此時在圍觀的衆僧却齊聲稱贊,拍手叫好,有 個和尚誠懇的問,師兄,這叫什麽拳,如此雄偉壯觀”。覺大思忖了 一會,信口開 河的説:“此乃梅花拳矣”。從此,覺大練的這套拳就定名少林梅花拳,因爲覺大年 僅十一歲,故稱覺大梅花拳。原有九十六式,後經元初的許那羅(又名緊那羅王)簡 化改變成29勢,擬名爲小梅花拳。此拳系根據著名武僧永祥和尚示範動作而編 馬。
1拳譜
開敵炮。虎蹬山。抓搶拳,足底炮。取虎眼,雙擔挑。虎跳山,掃腿,撩陰脚,開路 足。燕展翅,掃腿。虎跳舞,龍吸珠。轉身炮,龍盤窩。龍擺尾,摘心脚。撩陰足,空 中飛。望天梯,足手炮,飛身起,雙展翅。衝天飛,梅花拳。鷄獨立,烏雲罩。雙足
起,靠山勢。算結尾,梅花拳。羅王傳,千百煉。武藝冠,傳千秋。
2動作順序:
預備勢立勢垂拳上步拍脚弓步上架拳虚步上架拳馬步侧衝拳 轉身撲步砸拳僕地前掃縱步飛脚僕步砸拳弓步衡拳僕地後掃縱步 飛脚弓步上架拳弓步上衡拳樸步砸拳仰卧震脚仰卧彈腿弓步衡拳 弓步摟手轉身擊掌提膝上架拳斜飛脚弓步雙推掌轉身飛脚僕步 砸拳馬步扳掌虚步上衡拳縱步飛脚馬步坐山收勢
3動作圖解
⑴預備勢兩腿并拢立正;兩手握拳,抱於腰間,拳心向上,挺胸踏腰;目視 前方(圖珎
立勢垂拳左脚左移半步;兩拳下垂於胯侧,拳心向後;目視前方(圖2)。 左脚碾地,右脚後移半步,體左轉90度,順勢左脚向左後方略收,脚尖點地成虚 步;同時兩拳上挑,屈肘夾肋,收回胸前,拳心向裏;目視兩拳(圖3)。
上步拍脚左脚墊步前上一步,重心前移,順勢右腿向前上方彈踢,脚面 綳直;同時出右掌向前拍擊右脚面(響亮),左拳收回抱於腰間;目視右掌(圖4)。
弓步上架拳右脚下落,接近左脚,順勢再向前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掌 變拳向外、向上劃孤上架於頭上前方,拳心向前,左拳由後向上、向前衡擊;目視 左拳(圖5)。
虚步上架拳右脚後撤落於左脚後一步,體右轉90度,左脚移於右脚内侧 成左虚步,兩拳變掌,右掌向外.向上架於頭前上方,掌心向上,掌指向左,左掌向 上、向右劃弧後向左下方斜劈,落於左腿外侧,掌心向裏,掌指向下;目視上侧 (圖 6)。
馬步側衝拳左脚向右後方撤一步,體左轉180度,兩腿屈膝成馬步;同時 兩掌變拳在胸前匯合,向體侧擊出,拳心向前;目視前方(圖7)。
轉身僕步砸拳右脚向左移步,左脚向右跨一步,兩腿同時動作,於空中 剪腿,體右轉180度(圖8);接着右脚向右跨一步,同時左拳收回,抱於腰問,右拳下 砸於稽前;左腿前蹲成僕步,•目视右前方(图8)
僕地前掃左脚爲軸,兩掌按地,右股伸直,經前向左後方施掃一周;目视 右上方(圖10)。
縱步飛脚起身,先抬左脚,落地後速抬右脚向前上方彈踢,當二起脚騰 空時,右脚面綳平;右掌向前拍擊右脚面,左拳變掌前侧抓摟後握拳抱於腰間;目 視右掌(圖11)。
僕步砸拳接上動作,右脚落於左脚後一步,體右轉90度,左腿伸直,右 腿全蹲成左樸步;右拳抱於腰侧,左拳由上向下砸,落於襠前;目祝左前方 (圖 12)。
弓步衝拳起身,體左轉90度,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時右拳 由後向前平肩衡出,拳心向下,左拳變掌,向後反擊,左臂伸直,略低於肩,掌心向 上,上體前傾;目祝右拳(圖13)。
僕地後掃體右轉90度,右腿全蹲,左腿撲地;同時兩掌按地;接着以右 脚爲軸,左腿向後掃一周;目艮隨腿走(圖14)。
縱步飛脚接上動作,起身,體左轉90度,左腿上擺,順勢右脚向前上方 彈踢,二起脚騰空,右脚面綳直,兩掌向前拍擊右脚面;目祝右掌(圖15)。
弓步上架拳右脚落於左脚前,順勢前上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左拳向後 上方劃弧,上架於頭前上方,右掌由胸左侧向右下方扳擊,置於右膝上部,掌心向 上,掌指向前;目祝前方(圖16)。
弓步上衝拳左脚前上步,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右掌回胸前變 拳,兩拳同時屈肘,向上衡擊,拳高與鼻平,拳心向裏;目視兩拳(圖17)。
僕步砸拳兩脚碾地,體右轉90度,右脚跳於左脚處,順勢左脚向左插出 伸直,右腿全蹲成左僕步;同時左拳下砸於襠前,左拳抱於腰間;目視左方 (圖 18)。
仰卧震脚右腿立地,重心左移,體右轉90度,順勢坐於地上;兩掌隨勢 繞孤後擺,按地支撑,接着左脚迅速前蹬伸直,右腿.向左擺踢,置於左膝外侧震脚 (響亮);目視上方(圖19)。
提膝上架拳重心右移,右腿支撑,左腿提膝成獨立勢;右掌經外向上劃 弧變拳上衡,架於頭前上方,拳心向前,左臂屈肘,左掌向身後横劈,掌心向下;上 體隨勢左轉45度,頭向左轉;目視前方(圖25)。
斜飛脚左脚向後落下,體左轉180度,右脚前上墊步,順勢起左脚,向前 向上方彈踢,脚面綳直;右手向前拍擊左脚面;目視右手(圖26)。
兩脚落地,左跳一步,體右轉90度,右腿順勢向右穿出伸直,左腿全蹲成樸 步,左拳下砸於襠前,右拳抱於腰間;目視右上方(圖27)。
弓步雙推掌起身,體右轉90度,左腿向右脚前上一步,再抬右脚向前一 步,兩脚墊步向前,成右弓步,同時兩拳變掌,從胸兩侧上繞向前推出,高與肩 平,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目視兩手(圖28)。
轉身飛脚兩脚碾地,體左轉180度,重心前移,右腿前擺,順勢左腿向前 上方彈踢,二起脚騰空,脚面綳平;右掌向前拍擊左脚面,左拳收回抱於腰間;目 視右掌(圖29)。
僕步砸拳兩脚下落,左脚前跨一步,體右轉90束,重心左移,身體下 蹲,右腿向右穿出伸直,成右樸步;左拳隨勢向右摟,下砸於稽前,拳心向後,右拳 收回抱於腰間;目祝右上方(圖30)。
馬步扳掌重心右移起身,左脚右擺,右腿左移,跳起右轉體180度,落地 兩腿屈膝成馬步;兩拳變掌向外下方擺擊,兩臂屈肝,兩掌置於膝上,掌心向上, 掌指向前;目視兩手(圖31)。
虚步上衝拳體左轉90度,左脚後收,脚尖點地成虚步;右掌變拳,屈肘上衝,高與鼻平,拳心向内;左掌由胸左侧向胸前横穿,抱於右肘部,掌心向内;目 視右拳(圖32)。
縱步飛脚左脚上擺,起右脚向前上方彈踢,二起脚騰空,脚面綳直;出 右手向前拍擊右脚面,左掌外掠,握拳抱於腰間;目視右前方(圖33)。
馬步坐山右脚落地,體右轉90度,兩脚向左跳一步,兩腿屈膝成馬步; 兩拳變掌,兩掌向相對方向環劈後變拳,右拳上架於頭前上方,拳心向前,左拳下 扎於左膝上,拳心向外;目視左侧(圖34)。
收勢左脚與右脚并擺立正;右拳下落,兩拳收抱於腰間,拳心向上,抬頭挺 胸;目視前方(圖35)。
八、少林大梅花拳
大梅花拳是清未民初的少林寺僧會司恒林大和尚,在原小梅花拳的基礎 上,结合攻防的須要增編而創,共54勢,比小梅花拳多了二十五勢,其特點是步架 大,姿勢舒展大方,腿法全、騰躍多、節奏緊嚴、布局合理、攻勢猛而健捷,左右轉 閃幅度大、伸縮活動頻繁,形態逼真,攻防兼備,實戰性强。
歌訣:
梅花拳源覺大師,在早定名小梅花。 二十九式旋乾坤,獨樹一幟赛臘梅。
延至清凉恒大師,磨出五十四把式。 起勢偷步雙開門,剪逼白鹤展雙翼。 仿似鷄豹虎鹤猿,騰竄撲躍仿梅葉。 大梅花拳五四式,赴湯蹈火膽不怯。
2動作順序
預備勢虚步雙開門内發脚外撥拳童子拜佛猛虎出洞收步縮身 鹧子入林左彈腿弓步衡拳金鷄獨立轉身撲步弓步衡拳彈腿衡拳弓 步衡拳左馬步架打右馬步架打外擺脚跨虎肘提手炮弓步衡拳劈 腿束身轉身斜飛掌左斜飛掌卧枕,獨立推掌蹲格砸拳馬步左架打 馬步右架打,右斜飛掌左斜飛掌後掃腿馬步雙分掌速三掌旋風脚 回頭望月二起脚白鶴亮掌跳步束身左丁步束身提鞋後燈腿猛虎出洞 原地拐肘轉身反臂拳退步架打退步右架打退步左架打上步雙分掌 卧地炮轉身卧地炮衡天炮卧枕盤腿裏掃馬步下栽捶轉身噗步 馬步右衡拳五花坐山收勢
預備勢兩腿平行立正,雙手握拳,抱於腰間,拳心向上,兩肩自然放松 挺胸抬頭;目前平視(圖1)。
虚步雙開門右脚右跨半步,兩拳變掌,順勢下伸,於腹前交叉,右外左 内,挺胸塌腰;目向前平視(圖2)。
接上動,兩掌同時上抬,於胸前分開,經體侧繞弧向外推出,高與肩平,掌心-向外,同時,左脚前上半步,脚尖點地成虚步,頭向左轉;目視左前方(圖3)。
内潑脚外撥拳左脚踏實,重心向左腿移,順勢抬右脚向左潑擊,置於左 前方,成交叉步,兩掌變拳,同時向下繞弧收回腰間,頭左轉;目視左侧(圖4)。
馬步左衝拳接上勢,右脚落地,左脚向左跨步,屈膝下蹲成馬步,同時, 左拳由腰間向左侧擊出,拳心朝下,右拳收於腰間;目视左拳(圖5)。
童子拜佛接上勢,上體右轉90度,同時左脚右上一步•,兩手由胸前向左 右兩侧分開,收於胸前,成歇步交叉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兩手心向外;目視前 上方(圖6)。
猛虎出洞接上勢,起身原地震右脚上左步,成左弓步;同時,兩掌變拳由 腰間向頭頂和前方衡擊;目向視前方(圖7)。
收步束身接上勢,身體右轉90度,同時收右步,成右虚步;兩拳收於胸 前,右拳在前,左拳在後,拳心朝内;目前平視(圖8)。
鷂子入林右脚向前探出一步,左腿屈膝下蹲,右服挺膝伸直,上體左轉 90度成右撲步,右脚咚扣;左拳變掌抱右拳於胸前;目視右侧下方(圖9)。
接上勢,重心右移,右腿屈膝前弓,左腿挺膝伸直成右弓步;左掌抱右拳由胸 前向右侧用力顶出;成右弓步頂肘;目視右侧(圖10)。
左彈腿衝拳接上勢,左脚屈膝提起,向前彈踢,脚尖綳直,右腿挺膝伸 直,左掌抱右拳,向右下方掠,置於右肋侧,目視兩手(圖11);
接上勢,右脚向前落下,屈膝前弓,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步;同畤,右拳由腰 間向前衡擊,左掌向左摟,收回腰間;目視前方(圖12)。
金鷄獨立接上勢,上右步,震右脚,左腿順勢屈膝提起,脚尖绷直内扣,體右轉90度;同時,右拳由前向右上侧繞環落於腰侧,再向上綳架,左拳經前 向上繞弧落於左膝上,右手心朝上,左手心朝左侧;目視左侧上方(圖13)。
轉身僕步接上勢,左脚原地落下,提起右脚跳步,右轉身180度,左脚随 勢左伸,脚尖内扣;同時左右兩手隨體轉下壓,右手收於腰間,左手落於左膝前,手 心朝下,目視前下方(圖14)。
左拳收於腰間,右拳衡出,成左弓步右衡拳;目視右拳(圖17)。
左馬步架打接上勢,右拳變掌外纏回拉;同時,右脚向前一步,體左轉 90度,變馬步右衡拳,左拳由腰間向上綳架於頭頂,成馬步架打式;目视右拳 (国 18)。
右馬歩,架打接上勢,右拳變外纏拉涵腰間;同時左脚向前一步,體右轉90度,變馬步,左拳由上經向左衝出,右拳由腰間向上綳架於頭頂,成馬步右 架耵拳(圖19)
外擺脚接上勢,丙寻落於腰間,手心朝上,同時左脚提起向右侧跳起, 右巧勢外擺里,轉體180度,雙手由陽手變陰手,擊右脚面;眼隨手走(圖20夂跨虎肘接上勢,右脚向右侧落下,左脚隨之點起靠於右脚内侧,成束身左丁步;同時右手從左由下向右上侧劃弧落於頭頂,左拳随之從左向右上侧劃弧 落於右膝上部,兩拳眼相對,成跨虎式;目視左侧(圖21)。
提手炮接上勢,左脚向左跨步,屈膝成左弓步,體左轉90度;右拳向上 由右劃弧落於胸前,拳背擊打左手心;目視左侧(圖22)。
接上勢,兩脚向左侧跨步跳起,兩手由左向右上方劃?瓜,眼隨手走,兩脚落 地,右腿屈膝下蹲,左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右手收於腰間,左手落於左脚前,手 心朝下,成樸步切掌勢;目視左手(圖23)。
弓步衝拳接上勢,起身,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前弓,右腿挺膝蹬直,成左 弓步;同時,左手前摟收於腰間,右手向前衡拳,成左弓步右衡拳;目視右拳 (圖 24)。
劈腿束身接上勢,右臂屈肘貼於右肋,拳心朝内;同時,右腿挺膝伸直 勾脚尖,踢向前額;右臂下甩,與右脚方向相反,左腿挺膝直立。目祝前方(圖25)。
接上勢,右腿向前落下,同時右轉體180度,右腿屈膝下蹲,左脚尖點起,成左 虚步;兩拳變掌隨體轉由左右兩侧向上劃弧落於胸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兩掌 心朝外;目視前方(圖26)。
轉身斜飛掌體右轉,順勢右脚向右胯步,屈膝前弓,左腿挺膝伸直,成 右弓步;同時,右掌隨身向右侧斬出,手心朝上,成右弓步右斬手,左手抱拳於腰 間;目視右手(圖27)。
左斜飛掌接上勢,左脚上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時收右手置於腰間,左 手由腰部向前斬出,手心朝上,成左弓步左斬手;目視左手(圖28)。
卧枕右脚前上一步,身體重心向右移,成右弓步;左手由前收回經胸前 向上劃弧,下拉於襠部,手心朝内,右手從腰間隨左手向左上方劃弧,屈肘收於胸 前,肘贴右肋,拳心向内,頭向右傾卧枕;目視左侧(圖29)。附卧枕正面圖(圖30)。
獨立推掌接上勢,左轉體90度,同時,左手由下向前摟手,收於腰間,右 手由胸部向前直推出去,左腿屈膝提起,脚面綳直,扣於右膝間,右腿挺膝獨立;目 視右掌(圖31)。
蹲樁砸拳左脚前落,右脚隨着與左脚并攏震脚,兩腿屈膝下蹲;同時, 右拳背直接下砸左手心,落於兩膝前,成蹲椿砸拳;腰要挺直,目祝前上方(圖3 2)。
馬步左架打接上勢,右脚上前一步,體左轉90度變馬步;同時,左手由 下向上綳架,右手從腰間向右侧出拳,成馬步'左架打;目視右拳(圖33)。
馬步右架打接上勢,右拳變掌外纏向回拉,再向上綳架,同時,左脚上步,體右轉90度變馬步;左拳落下由腰間向左侧衡出,拳眼朝前,成馬步右架打;目 視左拳(圖34)。
右斜飛掌接上勢,左拳變掌經胸部向右摟手收於腰間,同時,提右脚墊 步變右弓步,體右轉90度;右拳落下由腰部向右侧斬掌,手心朝上;目視右手 (圖 35)。
左斜飛掌接上勢,右脚向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時收右手於腰間,左手 由腰部向前斬出,手心向上,成左弓步左斬掌,目視左手(圖36)。
後掃腿接上勢,重心前移,上體稍向左轉;同時兩手下落,左腿屈膝下 蹲,右腿挺膝伸直,眼隨手走(图 37)。
接上勢,兩手扶地由左向右轉體一周,同時,右腿挺膝伸直隨體轉,前脚掌着 地劃弧一周;目視動作方向(圖38)。
馬步雙分掌接上勢,起身變馬步,兩手由胸前向左右兩侧分開,下穿, 置於膝上;眼隨右手(圖39)。
連三掌接上勢,右轉身變成右弓步,左手抱拳於腰間,右手從腰間向右 侧推掌;目祝右掌前方(圖40)。
接上勢,原步法不變,右掌回收腰間,左掌從腰間向前推出;目祝左掌 (圖 41)。
接上勢,原弓步不動,左掌回收腰間,右掌從腰間向右侧推出;目視右掌 (圖 42)。
旋風脚接上勢,左脚抬起向左轉身180度;同時右脚向下向左上隨體轉 裏合劃孤,脚面綳直,脚掌内扣。左手由腰間伸出,用手心擊打右脚掌(圖43),右手
前擺收回,抱拳於腰間;目視左手(圖44)。
回頭望月接上勢,右脚向右落步,屈膝前弓,左腿挺直,成右弓步;同 時,左右兩手由胸前向左下、右下兩侧推出,左手心朝斜下方,右手心朝斜上方;回 頭目視左侧(圖45)。
二起脚白鶴亮掌上右步,提左脚,打右二起脚,右腿向前彈踢,脚面綳 直;同時,左手抱拳於腰間,右手經腰間由陽手變陰手掄擊脚面;目視前方(圖46)。
接上勢,向左侧落脚,同時左腿屈膝提起,脚面綳直,兩手由胸前向左右兩侧 搶出,兩手心朝上,右腿提膝伸直獨立;目視左侧(圖47)。
跳步束身接上勢,左脚向右後落,右脚隨之點起靠於左脚内侧;同時左 手變勾手落於左胯下,右手由右向左收於左耳際,手心朝左;兩腿屈膝下蹲,成右 丁步束身;目視左侧(圖48)。
浏览1,8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