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在以往的火药技术基础 上,人们制成了把火药和弹丸装在 金属管筒内来发射的远射性火器, 出现了具有现代枪械意义雏形的新 式兵器?火铳。元末明初,明太 祖朱元璋较多地使用了火铳作战, 明军的主力普遍装备了火器。明成 祖还组建了全部用火器武装起来的 特殊部队“神机营”。明代后期, 欧洲先进的枪和炮制造技术传到中 国,明军的远射兵器获得了很大发 展。明天启六年( 1626),明将袁 崇焕在守卫宁远城(今辽宁兴城) 对抗后金的战斗中,用荷兰人传来 的“红夷炮”击败了后金(后金于 1636年改国号为“清”)军队。后 金太祖努尔哈赤也在此役中被红夷 炮击成重伤,不久死去。清中期 后,清廷在火器的生产上固步自

明代北京保卫战

图片79

明正统十四年(1449),北方蒙古族瓦剌 部大军大举南攻.在土木堡一役中大获全 胜,明军精锐损失殆尽,连英宗皇帝也被 瓦剌人俘虏。此役之后,瓦剌大军直逼北 京。守卫京师的兵部尚书于谦以城池为依 靠,发挥己方火器多、装备精良的优势与 敌周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封,既不提倡改革,又排斥外来技 术,火器发展渐趋停顿。鸦片战争 中遭到重创后,清廷才又开始学习 西方、赶制火器,但已远远落后于 西方列强的新式装备。

燃烧类火器

图片85

中国最早的火器大多利用火 药的引燃与延烧性能,这是对古 代战争中火攻传统的继续。燃烧 类火器名目繁多,除了燃烧的主 要功能外,并兼有制造烟幕、放 毒、杀伤、阻碍敌方等作用。这 类火器都要借助外力送达目标才 能产生效果,故多带有引信。按 其使用方法之不同分为火箭、火 枪、火毬等类别。

火箭

图片84

最早的火箭是在箭头上绑缚易 燃物,点燃后用弓弩发射用以纵 火。而以火药做燃料的火箭是依靠 自身向后喷射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 飞向目标的兵器。有的在燃料筒

里掺加燃烧剂或毒药,在命中目标 时,还具有火焰喷射和毒气攻击的 效果。

动力装置

图片86

鸦身两侧有四枚带羽毛箭翎、 装有火药的“起火”,作为推 进装置。“起火”的药筒底部 和鸦身内的火药用药线相连。

内部填充火药,作战时,用“起火”的推力将飞鸦射出.“起火”的火药燃尽 后,飞鸦内部装的火药被点燃。

神火飞鸦

图片81

神火飞鸦是一种多火药筒并联的火箭,因其外形如乌鸦而得名,骨架用细竹或芦苇编成。火药 筒并联火箭是火箭技术的一大改进,可增大射程、增加投送火药的重量但神火飞鸦因各火药 筒推力大小不一、点火有先后的差异,常发射失败,故没有成为主力兵器。

火药筒

图片83

用箭翎和箭尾上的配重铁块稳定飞行姿态,以箭头伤敌。

 


  • 单发火药箭

  • 图片82


这种火药箭用药线引燃火药发射,也可借助弓弩之力射出。

 

  • 火龙出水


古代中国发明的一种多级火箭,整体外形如同一条火龙。竹筒制的龙身内装有火箭,外装“起 火”。“起火”燃尽时又点燃龙身内的火箭,于是火箭再次射出。

火枪

火枪是在传统长矛上拴绑燃料 筒的兵器3使用时,先点燃喷筒中 的火药喷发火焰烧灼敌人,再用枪 锋刺杀。南宋时火枪盛行,多用于 城防战中。金国也大量制造火枪, 并称之为“飞火枪”。明清时期, 火枪仍在使用,喷火筒由纸卷改用 铁质材料。筒里除装火药,还混 有铁渣、砒霜等物,在火焰烧杀 敌人的同时,附加迷眼、毒气等 杀伤效果。

火毬

图片88

火毬出现于宋代,是装有火药 的燃烧性球形火器的总称。在《武 经总要》中有8种火毬的记载,包括 火毬、引火毬、蒺藜火毬、霹雳火 毬、烟毬、毒药烟毯、铁嘴火鹞、

棉帘

当冲锋或转移阵地时,可将棉帘放 下,以防止敌人的破坏。

配套武器车的两侧还装有火铳和长矛各两支, 可在冲锋和近战中用以自卫。

杀伤部

车上装有6个长方形箱体的火箭发射器, 排列成上下两行。将火箭预先装在发射 筒内,火箭的引火线都连在一起,形成引火总线。

架火战车(明〉

明代出现的“多管火箭炮”架火战车,造型简单.体轻灵活,三人即可操作。其中一人瞄准及 推车,其他两人负责装填弹药和点火使用时将几架架火战车排成队列.火箭齐射,对敌人的 杀伤及威胁更大。

竹火鹞等,主要用来焚烧敌方城垒 车船,或惊扰和杀伤敌军。火毯在 宋、金、元三朝是战场上主要的攻 守火器之一,曾被广泛用于战争。 至清朝,火毯虽仍在军中使用.但 所起作用已逐渐减弱。

蒺藜火

图片80

一种带有棘刺的球状抛掷火器,其内部为“三枝六首铁 刃”,用纸夹杂火药裹住,外施带有倒剌的蒺藜,并贯以 长麻绳。燃放时需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焰起后用抛石机 掷入敌人营阵。蒺藜火毬燃烧破裂后,铁蒺藜四散飞撒, 可以起到阻碍敌军人马行动的作用。

毒药烟毬

一种可散放毒烟的球状抛掷火器,其配方在组成火药的三 种主要成分硝、硫、炭外,加入巴豆、狼毒、草乌头、砒 霜等含毒物质,装填在球状物内,中间穿一根麻绳,并在 球的外层涂刷上沥青、蜡等物,以防潮和加固外壳。点燃 后毒药烟球逐层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浓烟,可阻敌行动。 若敌人吸入过多的毒气,还有生命之虞。

爆炸类火器

从燃烧类火器发展到爆炸类火 器是火药发展的一大进步,这需要 对火药的配方加以改进,更好地控 制火药粒度,提高火器的密封和引 爆技术。早期出现的爆炸类火器多 用于近战,此后应用的领域逐渐扩 展到地下、水中,最终形成炸弹、 地雷和水雷三大类。原来燃烧类的 火器也被改造成爆炸类火器,大大 提升了杀伤力。

炸弹

炸弹在古代被称为“陆器”, 用于野战和城塞攻守战等战斗中, 与燃烧类火器并没有严格的区别。

万火飞砂神炮

图片89

出现于明代的一种爆炸型火器,将用烧酒炒炼过的石 灰末、砒霜、皂角等药料制成飞砂药,配以火药盛于 陶瓷罐内制成。攻城战中,点燃引信后将瓷罐投向城 下,火发罐破,烟雾弥漫,遮障敌人耳目这类火器 在宋、元、明、清各代应用很普遍

各式震天雷

图片90

震天雷是北宋时期出现的爆炸类火器在铸铁容器里装上火药,容器有葫芦形、球形、扣碗 形、罐形等变化,但都身粗口细,内连引信。使用时根据目标远近决定引线的长短。弓丨爆后能 将生铁外壳炸成碎片,能打穿铁甲震天雷在爆炸的瞬间能发出雷一般的巨响,对敌军尤其是 马匹具有极大威慑力。

出现于明末,制作方法是将中空的泥团充分干燥后,打出小洞,填入火药球。由于外壳易碎, 为了安全,用箱形木框把“万人敌"围装起来。在敌人攻城时,点燃药线,抛掷城外,火焰四 面喷射,并使其不断旋转,烧灼敌军

地雷

图片91

地雷是利用布设在地下的炸药 的攻击力来阻止敌人进攻的一种 火器,中国古代的地雷称为“埋 器”。据记载,早在明初的靖难之 役中就使用了地雷。到了明末,农 民起义军更是经常大量使用地雷。 明清时期地雷的种类很多,有石 雷、陶瓷雷、铸铁雷等。埋在地下 的地雷常加以伪装,使敌人难以发 现,能对敌人产生极大的威慑力。

万弹地雷炮

图片92

这是一种触发式地雷3用一口大坛装满炸药,用土将坛口填紧,留一小眼装引信埋于地下。火 线上安设钢轮和燧石。当行进中的敌人脚碰绊索时,钢轮自动打火点燃火线,使地雷爆炸,杀 伤敌军人马。

靖难之役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蚊即位,改年号为建 文。建文帝登基后,对于拥有军政大权的各地藩王深感不安,于是决定逐渐削去藩王的 王位,以巩固皇权。第二年,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起兵南下,对外宣称朝中有难,奸臣 当权,以“清君侧”为名,号称“靖难”,发起了_场夺取帝位的内战.史上称为“靖 难之役”。内战前后相持了四年。建文帝多次调兵遣将前往征伐,都被靖难军打败。建 文四年(1402),靖难军攻占都城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进入南京,登上了皇 帝的宝座,称为明成祖,改年号为永乐。

水雷

图片87

中国古代的水雷出现于明代, 称为“水器”,一般以生铁为壳, 壳内装填火药,壳上安装发火机 构,外面再加密封装置。明清时期 的水雷有许多品种。

水底雷

世界上最早的水雷.是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 )唐顺之《武编》中所记载的水底雷3它 使用一个经过防水处理的木箱,内装火药和点 火装置拉绳,用锚使之沉入水中当敌船驶近 时,岸上的人拉动绳索引爆.从水中给予敌人突 然的攻击。

浏览2,39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