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炮

龙王炮是世界上最早的以线香为引信的定时爆炸水雷,出现于明代万历年间。龙王炮爆炸物底 部为球形,用熟铁打造,内盛火药,炮口安设香头充做引信,香头的长短根据漂流时间决定。 外裹牛革制的袋子,为了保持袋里有足量的空气以免火种熄灭,用羊肠线接通到插有雁翎伪装 的另一个木筏上。然后,将龙王炮绑在木排下面,系上石坠,使炮浮于水中。利用黑夜,从上 游放向敌船或水寨。接近敌舰时,香烬火发引爆水雷图片1


  • 混江龙


混江龙与龙王炮构造形似,但点火方式不同.:混江龙在点火装置上拴一根长 绳,发现敌人靠近时,拉动引爆长绳,使炸弹点火爆炸;或者预先把引爆长 绳拉在两岸上,敌船触绳即点火爆炸。

管状火器

管状类火器自宋代出现以后, 常常成为战役成败的关键,因此历 代皆十分重视此类火器的发展。初 期的管状火器都是用竹筒或纸筒制 成,容易被烧毁,元代以后,管状 火器虽普遍采用金属制作,但也存 在高温炸裂的危险。至明代,管状

图片2

突火枪是出现于南宋时期的一种管状火器,以巨竹为筒,威力、射程加 大,而且增加了 “子窠”,子窠类似今天的子弹,由瓷片、碎铁、石子 组成,在火药喷发时,将子窠发出,打向目标。

火器定型为大炮、鸟铳两大类。清 代在天下初定之后,对火器的制造 大为减少,冷兵器仍是装备军队的 主要武器,直到清末,管状火器都 未有大的发展。



手铳,指的是中国古代口径和 重量相对较小的一类管状火器,多 为手持发射,包括单眼铳、三眼 铳、十眼铳等许多形制。

洪武十年铜手铳(明)

单眼铳又称“手把铜铳”“手把铁铳"“无敌手铳”,是一种手持单筒火铳,由前膛、药室和 尾銎构成。从铳口装填火药,发射石或铁质的散弹,有时也发射箭镞。明代初期手铳的使用较 多,洪武时期制造的手铳工艺精细,规格相对统一。根据铳身铭文,这件铜手铳造于明洪武十 年(1377),是明代前期常见的单兵火器。它由前膛、药室、尾銎三部分构成,药室上有火 门。手铳的特点主要是体积小,重量轻,口径小,身管长,射程远。

三眼铳(明)

三眼铳又称“三管铳”,约出现于明代嘉靖年间,由三个平行的铳管和一个共用的尾銎构成C 三眼铳多为铁制,形制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整体铸成铳管,内含三个铳膛,药室部相通,点火 后三管齐射;另一种是先分别铸成三个铳管,再用铁箍固定在一起,药室各不相通,发射时依 次点火,弹丸相继射出。三眼铳多为北方骑兵和守边部队使用,既可在较远距离射击敌军,又 可在近战中锤击敌人。

十眼铳(明〉

十眼铳是一种手持单管十连发火铳。铳管用熟铁制造,分成十节。每节管壁各有一个火门,内 装火药与弹丸一枚,节间用厚纸隔开。发射时,依次点燃五枚后,再调转铳管,采用同样的方 法,将其余五发弹丸先后射出。十眼铣是提高火铳射速的一种尝试,但枪身长度较短,所以射 程近,威力较小,运用不多。

鸟铳

鸟铳是明代对来自欧洲的火绳 枪和燧发枪的统称,“即飞鸟之在 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又因 其枪机端部形似鸟嘴,故又名“鸟 嘴铳” “鸟枪"。它的结构和外形 已接近近代步枪,是近代步枪的维 形。明代鸟铳的传入引起了军队装 备的重大变化,很快就成为装备明 清军队的主要轻型火器之一。但鸟 铳存在火绳淋湿时不能使用、发射 间隔较长、射程有限等不足之处。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欧洲的后装线 膛击针式步枪传入中国,鸟铳遂被 淘汰。图片3图片4

迅雷铳

迅雷铳是把五支枪身集中在一起的改良型鸟铳。由于五支枪身连续发 射弹丸,所以缩短了发射时间的间隔。射击时,和一把小斧及圆形盾 牌配套使用,盾牌装在枪身前边,用以遮挡强风;为使枪身稳定,把 斧子扎在地面上.当枪架使用。用火绳点火后,五支枪身就顺次发射 弹丸.,五发射击完毕后,如果来不及装填弹丸,就把枪反过来,用后擊 端的枪尖作战。

图片5

奇枪是清代前期制造的一种后装火绳枪结构特点是枪管底部贯通,用以装填子枪。子枪为管 形铸铁壳,有底,底侧有火孔.内装弹药装填时先将枪柄打幵,将子枪推入后膛,使子枪的 火孔与火绳枪机的火门相通,再将枪柄闭合,并用铁钥固定。奇枪可配多枚子枪,这样便提高 了射速,是清代较为先进的轻型火器

鸟铳部队的战术

鸟铳发射间隔时间较长,所以需要一定的战术。一般不单独射击,而是组成队列, 轮流上药、射击,以保持火力不中断。发射时一般取立姿或跪姿。与弩不同,弩为了节 省时间,可分为射手、传递手和装填手,鸟铳只能一人完成整个操作,以免传递过程中 走火爆炸。图片6

 

火炮,指中国古代口径和重量 都较大的管状射击火器,大多配有 专用架或车等发射装置。

火铳

火铳是早期的金属管形射击火 器,身管以铜铸造,能承受更大的 膛压。出现于元代,沿用“火筒” 之称,称为“火铳"。元宁宗至 顺三年(1332 )的铜火铳上有铭 文“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 军第三百号马山”,这是举世公认 的最古老的铜制管状火器。明代洪 武年间(1368—1398)又出现了铁 制火铳,较铜火铳更为坚硬。此后

图片7

大口径的重型管形射击火器称做 “炮”,而“铳”越来越多地被用 于指称小口径、手持使用的轻型管 形射击火器。

虎蹲炮

虎蹲炮是明嘉靖年间出现的火 炮。虎蹲炮放置在地上时半蹲半 卧,很像猛虎蹲坐的样子,故名。 内装每颗重五钱(约25克)的铅 子或石块1()()枚,上面再加一发30 两重(1.5千克)的大铅子或石子 一齐专射。发射时用铁钉将炮身固 定在地上,防止跳动。虎蹲炮重 36斤(18千克),身长二丈(6.67 米),射程虽不远,但机动灵活, 适于山地作战,曾大量装备作战部队。

图片8

佛郎机与红夷大炮

佛郎机和红夷大炮都是由欧洲传入中国的火炮类型。佛郎机是16世纪初由葡萄牙 传入中国的一种后装火炮。和中国以往的炮相比,其口径和炮身长度的比值比较大,能 有效地利用火药燃烧产生的强大气体,使发射出去的弹丸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明嘉靖 时,中国开始仿制佛郎机,并根据实际需要对佛郎机进行了改进。明军在水战、陆战中 都使用佛郎机。

佛郎机与红夷大炮

佛郎机和红夷大炮都是由欧洲传入中国的火炮类型。佛郎机是16世纪初由葡萄牙 传入中国的一种后装火炮。和中国以往的炮相比,其口径和炮身长度的比值比较大,能 有效地利用火药燃烧产生的强大气体,使发射出去的弹丸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明嘉靖 时,中国开始仿制佛郎机,并根据实际需要对佛郎机进行了改进。明军在水战、陆战中 都使用佛郎机。

图片10

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清)

明清时期,红夷大炮因威力巨大,常冠以“将军”之称。神威无敌大将军炮为铜质,清康 熙十五年(1676)造,炮重1137千克,炮身长2,48米,口径110毫米,用木制炮车装载, 曾在攻城战中发挥巨大的威力。

佛郎机炮身由母炮和子炮两部分构成。母炮的后部有“巨腹”,腹上开有长孔,供安放 子炮。子炮预先装填弹药,战时轮流发射,减少传统火炮装弹药的时间,提高了火炮的 射速。炮身铸有准星和照门,可以瞄准射击。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佛郎机大炮的缺点 是子炮与炮腹间缝隙较大,易造成火药气体泄漏,因此射程受到限制。

图片9

威远将军炮(清)

这是一种大口径短身管的前装臼炮,清康熙二十九年M690)制造,封为“威远将 军”。铜质,前粗后敛,形如仰钟,以四轮木质炮车承载,发射爆炸弹。康熙三十五年 (1696),为平息准噶尔部叛乱,康熙帝亲率三路大军征讨,战斗中连发冲天炮,为该战 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图片12

战车与战船

古代车马,包括战车与骑乘战马的骑兵,在战场上最大的优势就 是具有机动性和较强的冲击力。而战船是古代用于水上作战的船舶。 中国古代的战船都采用木质结构,以人力或风帆为动力,船上装备的 武器是弓、箭、刀、剑等冷兵器。

图片13

 

古代战车作战示意图

古代战车一般车前驾四匹马,中间两匹辕马称“服”,左右两侧拉旁套的两匹马叫“两骖”, 一套驾车的马合称为“驷”。每辆兵车上有三名甲士,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弩, 称"车左”;右方甲士执戈矛,称“车右”;居中只佩带防身刀剑的甲士叫“参乘”,负责驾 驭战车。两支战车部队交锋时,要先排好战斗队形,列成阵势,然后才能发起攻击。双方先以 弓矢对射,然后相互逼近,驱车冲击,车右甲士手持长柄兵器自车上剌击对方甲士,展开白刃 搏斗。

图片16

 

 

浏览3,4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