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少林出山拳
《少林拳譜》記载:惠良和尚的弟子智睿在繼承師尊授技鎮山拳的傳统 基礎上增加了十三勢,共44勢,改名出山拳,傳于門徒,沿至清代,經湛一和尚簡 化至二十三勢,流傳至今。
該拳具有剛捷敏銳、暴驟勢威,勇不可擋,直衝、横速、反打掃底、重實戰,突 重圍和特點,故稱出山拳。在技法上,以陽拳陰打,直拳前崩,横拳閃擊,撩拳如 鑽,劈拳如斧等,聲聲如炮,招招如崖崩,使對方中一拳而>摘心,中兩拳殘叫倒 地,同時尋機巧施足腿、踢、彈、踹、拌、勾、蹬、掃趟等,無不見縫插針,飛足無不應 之。
1歌訣
出山捶把六祖傳,掌勾爪足手臂拳,七法迎妖任起招,迎風换勢千變,
能公打出十三門,出山八方人稱賢,静公精習十三手,出山又添十招驗, 後生總超前人杰,前後合掺二十三,雖説此把不成規,出招便知是英漢, 願徒破格多加把,出山卓技獻人間。
2動作順序
預備勢,上步抱拳,踢腿揚掌,老仙招手,轉身陰手,夜叉坐凳,羅漢劈柴,駑 鴦蹬脚,老仙刀寳,黑虎攔路,猴開洞門,大鵬抖翅,蜓捕蝴蝶,羅漢揣捶,滚臂甩 頭,燕子飄雲,雙砸千斤,鴻雁展翅,猴子偷桃,鐵頭碰壁,大仙舉臂,咬金亮斧,大 聖降妖,觀音指路,收勢。
3動作圖解
預備勢兩足并立,兩臂下垂,五指并攏,附于大腿外侧,掌心向裏,掌指向 下,身胸挺直,目視前方(圖1)。
上步抱拳先抬左脚,後抬右脚,向前上半步,使兩脚成并步;同時兩手由 下向外向上往内割弧,然後兩臂下垂,反掌抱拳,放于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左侧 (圖 2)。
踢腿揚掌抬左脚向前彈踢;同時兩拳變掌,右掌由内向外向上撩臂揚 掌,手向左撩成勾手,目視前方(圖3)。
老仙招手左脚下落與右脚成并步;同時右手由上向内向下再往外劃 弧,然後舉臂招手,左掌向後甩成勾手,目祝左侧(圖4)。
轉身陰手左脚向左脚跨一步,兩脚碾地,體左轉90度,使兩腿成左弓 步;同時右手由右隨身向前推,然後反手崩打,左手由外向内拍打右臂内侧,目視 右手(圖5)。
夜文坐登左脚不動,抬右脚向前上一步;同時兩手變拳,向前環劈,然後 右拳向瓣揣擊,拳心向下,左拳由内向外向上劃狐,然後架于頭上左侧,臀部向後沉傾,目視右拳(圖6)。
羅漢劈柴右脚後退一步,兩脚碾地體右轉90度,收左脚爲虚步,同時兩 拳變掌;右掌隨身向外向上舉臂亮掌,掌心向上,左手由上向下向外劈,兩腿微 蹲,目視左手(圖7)。
鴛鴦蹬脚左脚踏實,兩脚碾地,體右轉90度,抬右脚向前踏踹蹬,同時, 兩掌變拳,向前屈肘甩擊,目視兩拳(圖8)。
老仙刀寶右脚落左脚前一步,抬左脚向前上半步,落右脚前成虚步;同 時右手向前猛抓,然後與左掌在胸前擠擊(響亮),左手向上舉臂變成刀手,兩腿微 蹲,目視右侧(圖9)。
黑虎攔路抬兩脚向左侧大跳一步,右脚落左脚前成右弓步;同時右拳變掌,隨身與左手在胸前環弧,然後由胸前向兩侧前後撩打,右手在前,掌心向前, 左手在後,掌心向外,目視右手(圖10)。
猴開洞門兩脚碾地,體左轉180度,兩腿成左弓步;同時兩掌變拳,由上 向前下方合擊(響亮),上體向前傾探,目視兩拳(圖11)。
大鵬抖翅兩脚碾地,髏右轉90度,然後抬左脚向右往左彈擺;同時兩手 由内向外展臂撩打,右手高逷于頭,左手臂向下,使兩臂成斜形,目視前方 (圖 12)。
蜓捕蝴蝶左脚下落右脚左側半步,使兩腿成闊并步;同時兩手由外向 胸前會合,然後向外向上展臂,上體向前微俯,目視前方(圖13)。
羅漢揣捶以右脚爲軸,抬左脚,體右轉180度,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同 時兩掌變拳,右拳由左向右侧揣擊,拳心向下,左拳由内向外劃弧,然後上架于頭 上左侧,拳心向前,目祝右拳(圖14)。
滚臂甩頭右脚不動,抬左脚移于右脚前外侧半步,兩腿成插步;同時兩 拳和内臂下插,然後向左瓜頭,上體稍向左斜,目視左侧(圖15)。
燕子飄雲先抬左脚後抬右脚向左侧上方縱跳,當全身騰空時,右脚向 右上方彈蹬;同時左手向左侧撩,右手屈肘崩掌,頭向前勾(圖16)。
雙砸千斤兩脚落地後,左腿全蹲,右腿樸地蹬直,使兩腿成右樸步;同 時兩掌變拳f由上向下猛砸,拳心向裏,目視右侧(圖17)。
鴻雁展翅左脚不動,抬右脚移于左脚後外侧一步,上體稍向左轉,使兩 腿成大插步;同時兩拳變擎,由胸前向兩侧展臂掠掌,目視右侧(圖18)。
兩脚不動,體左轉180度,兩腿成闊并步;同時兩手随身由右向左旋臂扇掌,目視右侧(圖19)
猴子偷桃兩脚碾地,體右轉90度,抬兩脚向前跳一步,抬左脚向左後侧 彈蹬,然後屈膝,足尖向下;同時右手向前上方抓,左手由左向右附于右上臂上,上 體向前傾探,目視右手(圖20)。
鐵頭碰壁左脚下落于右脚前一步;屈膝使兩腿成左弓步,同時兩掌向 前推,然後變拳,屈肘抱于腰侧,拳心向裏,頭向前撞,上體微俯,目祝前方 (圖 21)。
大仙舉臂抬右脚向内震脚,與左脚成并步,兩腿半蹲;同時左拳向上舉 臂抖拳,拳心向前,右拳變掌,向後甩成勾手,目視前方(圖22)
動作不停,起身震左脚(響亮);同時右手向前抓,然後變拳,舉臂抖拳,拳心向 前,左拳由上向下往後甩擊,拳心向後,目視前方(圖23)。
咬金亮斧抬兩脚向右横跳一步,使兩腿成横馬步;同時兩拳變掌,右掌 向右侧劈,左拳向内屈肿,護于胸前,掌心向右,目視右手(圖24)。
大聖降妖兩脚碾地,體右轉90度,抬左腿向後右侧屈膝;同時兩掌變成 五花瓣爪,向前猛抓,然後左手向外向上,架于頭上左侧,右手向前下方抖爪,目 視前方(圖25)。
觀音指路左脚向前落一步,兩脚碾地,體右轉90度,兩腿屈膝成馬步; 同時左手向前抖腕前指,右手由内向外向上劃弧,上架于頭上右侧。掌心向上,目 視左手(圖26)。
收勢收左脚與右脚成并步,同時右手由上向下,左手由前向内向上,再往 下劃弧,兩臂下垂,五指并攏,掌附大腿外侧,掌心向裏,身胸挺直,目視前方(同 圖1)。
四七、少林虎撲拳
少林虎撲拳,屬虎拳的範疇,據《少林拳譜》記載:虎撲拳源于宋代,是福居 和尚在邀集全國十八家武林高手在少林寺匯演後創編的,共有二十八勢,其特點 是:凶猛驟撲、疾急速環,先衝擊鑽打,或推拉甩掃,後而按撲,繼至抓吞,觀其形, 實如猛虎下山,視其姿,如同餓虎抓羊,自始至終,都突出了猛虎之威,技施撲爪 的特殊風格,故稱虎撲拳。
歷代武僧都視該拳爲秘不外傳的珍貴套路,非嫡系知心門徒和執友者,從不 傳授,今蒙永祥大師思想開朗,佛理大白,以行度衆生,便將少林虎撲拳真技獻 出,公開與衆,誠望後生,繼承宗風。
1歌訣
少林虎撲宋代傳,福居禪師有妙玄。起勢羅漢堂前站,轉身勾拳防敵拳。 惡虎撲食弓身抓,餓虎登山衡鐵拳。猛虎奔山單穿掌,并步衡拳奔向前。 老虎彈爪手脚進,大虎抱頭挎雙拳。猛虎穿林弓身闖,猛虎觀鹿迎面看。 老虎擺尾後劈掌,猛虎出山挑雙拳。黑虎鑽林單穿掌,黑虎望山虚步 餓虎撲食單手抓,老虎碰爪并步站。老虎張口弓身使,老虎彈爪手足前。 老虎過山雙拳打,大鵬展翅雙手展。猛虎回頭觀睁看,老虎坐山馬步盤。 餓虎觀羊回頭望,雙臂摘月上晴天。餓虎撲食單手抓,羅漢站椿拱雙拳。 猛虎揚爪回頭看,老虎坐洞蹲下盤。回頭先觀敵勢變,兩手立正收勢站。 祖師傳授虎撲拳,虎威一抖人膽寒。學會虎撲此門拳,走遍天下不犯難。
2動作順序
起勢,轉身勾拳,惡虎撲食,餓虎登山,猛虎奔山,并步衡拳,老虎彈爪,大虎 抱頭,猛虎穿林,猛虎觀鹿,老虎擺尾,猛虎出山,黑虎鑽林,黑虎望山,餓虎撲 食,老虎碰爪,老虎張口,老虎彈爪,老虎過山,大鵬展翅,猛虎回頭,回頭先觀,收 勢。
3動作圖解
起勢兩脚八字站立,身胸挺直,兩掌屈肘握拳,平端于腰間兩侧,拳心向 上,拳眼向夕卜,目視前方(圖1)。
轉身勾拳兩脚艰地,體左轉90度,左脚尖點地,變爲左虚步,右拳由右向 前上方勾挑,拳心向後,拳眼向右,左拳屈肘,收護于左肋不下侧,拳心向上,拳眼
向外,目視右拳(圖2)。
惡虎搂食抬右脚向前上一步落地,左脚離地,向後抬起,屈膝上勾,脚底 向上,右拳變掌向前下方抓擊,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左拳屈肘護于左肋下侧,拳 心向内,拳眼向前,目視前下方(圖3)。
餓虎登山左脚在後方落地,抬右脚後退一步落地,左腿屈膝成左弓步, 左拳直臂向前衡擊,拳心向下,拳眼向右,右掌變拳,屈肘收抱于右肋下腰間外 侧,拳心向上,拳眼向外,目視前方左拳(圖4)。
猛虎奔山兩脚離地彈跳,前後换步,向前落地,右腿在前屈膝,變成右弓 步,右拳變掌直臂前穿,掌高與肩平,掌心向左,掌指向前,左拳屈肘護于左肋外 下侧,拳心向内,拳眼向上,目視右掌(圖5)。
并步衝拳抬左脚向前,落于右脚前方半步,再抬右脚與左脚并步站立, 兩腿微屈膝,右掌變拳,與左拳同時向兩侧後方劃小弧,然迅速前衡,兩拳心向 下,拳眼相對,兩拳并攏,高與肩平,目視兩拳(圖6)。
老虎彈爪兩脚碾地,體左轉180度,抬右脚向前方彈踢,兩拳隨體轉動, 右拳變掌,向前下方拍右脚,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左拳屈肘收回,護于左侧腰 間,拳心向上,拳眼向外,目視前方(圖7)。
大虎抱頭右脚在前方一步落地,屈膝成右弓步,右掌變拳,向前上方直 臂擺繫外崩,拳心向左,拳眼斜向上,左拳直臂前劈于胸前下方,拳心向上,拳眼 向左,目視前方(圖8)。
猛虎穿林抬兩脚離地向前彈跳,兩脚前後换步,向前落地,左脚在前屈 膝變成左弓步,兩拳由兩侧向後劃小弧,然後并攏前衡,拳高與肩平,拳心向下, 拳眼相對,目視兩拳(圖9)。
猛虎觀鹿抬右脚向前與左脚并步站立,右拳屈肘上挑于前方,高與鼻 平,右拳心向内,拳眼向外,左拳屈肘護于左肋下侧腰間,拳心向上,拳眼向外,目 視前方(囷10)。
老虎擺尾抬右脚前上半步,落地後右拳變掌,由前向右後侧擺擊,拳心 斜向後,掌指斜向下,左拳屈肘,護于左肋前下侧,拳心向上,拳眼向外,目視右掌 (圖 11)。
猛虎出山兩脚碾地,體左轉180度。變左弓步,右掌變拳,兩拳屈肘向前 挑擊,拳高與鼻平,拳心向後,拳眼向外,目视兩拳(圖12)。
黑虎鑽林兩脚踮跳,前後换步,向前落地,屈膝變成右弓步,兩拳變 掌,右掌屈肘收回,護于右肋前外侧,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左掌屈肘向前穿擊,拳 高與鼻平,掌心斜向右,掌指斜向前,目視左掌(圖13)。
黑虎望山左脚尖外旋,抬右脚向後撤步,落于左脚前,脚尖點地,兩腿 屈膝成虚步,兩掌屈肘,抓于前方,高與鼻平,兩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兩掌前 方(圖14)。
餓虎撲食抬右脚向前半步落地,左脚在後抬起,身向前探,右掌向前下 方抓擊,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左掌屈肘護左肋下外侧,掌心向内,掌指向前,目 視右掌前方(圖15)。
老虎碰爪左脚落地爲軸,體右轉90度,抬右脚落于左脚内侧,震脚站 立,右掌收回變拳,由上向下栽擊于身前下方,左掌收回在前下方,向上迎擊右 拳,右拳心向内,拳眼向左,左掌心向上,掌指向右,目視前方(圖16)。
老虎張口兩脚抬起,體右轉90度,右脚在後,左脚在前,相距一步落地 屈膝,變成左弓步,右拳向前上方揚起,拳心向下,拳眼斜向左,左掌向前下方托 擊,掌心向前,掌指斜向下,目視前方(圖17)。
老虎彈爪右脚後收半步站立,抬右脚向前彈踢,右拳變掌,向前下方下 落,猛拍擊右脚,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左掌變拳,屈肘護左肋外下側,拳心向上, 拳眼向外,目視前方(圖18)。
大鵬展翅左脚不落地,右脚尖外旋,體右轉90度,兩拳屈肘收于胸前 變掌,向兩侧斜上展出,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外,掌指高與頭平,目祝前方(圖19)。
大鵬展翅左脚不落地,右脚尖外旋,體右轉90度,兩拳屈肘收於胸前變 掌,向兩侧斜上展出,掌心向下,掌與頭平高,目祝前方(圖20)。
猛虎回頭左脚在左侧一步落地,屈膝成左横弓步,兩掌變拳,右拳屈肘 護于胸前,拳心向内,拳眼向上,左拳屈肘收回,護于左耳外侧,拳心向内,拳眼向 後,目視右後上方(圖21)。
老虎坐山兩脚離地向左旋跳,左右换步,體左轉180度,兩脚落地,屈膝 變成馬步,兩拳屈肘變掌,下插于身前,兩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視前方(圖22)
餓虎觀羊右脚向右侧離地移步,落地屈膝成横弓步,兩掌變拳,,左拳 下栽于襠前,拳心向内,拳眼向右,右拳屈肘護于腰間前侧,拳心向上,拳眼向 前,目視左侧方(圖23)。
雙臂摘月兩脚碾地,體左轉90度,枱左脚後退于右脚後半步,右腿屈 膝,變成右高弓步,兩拳由下向前上方衝擊,兩拳并攏,拳心斜向下,拳眼向内相 對,目視雙拳(圖24)。
餓虎撲食右脚向前上步,落地後,左脚向後抬起,身向前探,兩拳變 掌,右掌向前下方抓擊,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左掌屈肘護于左肋下外侧,掌心向 下,掌指向前,目視前方(圖25)。
羅漢站樁左脚下落于右脚前,右脚前移與左脚并攏站立,兩掌變拳直 臂前衡,兩拳并攏,高與肩平,掌心向下,拳眼相對,目視前方(圖26)。
猛虎揚爪抬右脚向前半步落地爲軸,左脚離地,體左旋轉180度,左脚 在後不落地,成右獨立勢,兩拳變掌,由下向前上方猛穿出,兩掌心斜向前,掌指 斜向上,目視兩掌(圖27》
老虎坐洞左脚不落地,抬右脚向左旋跳,體左轉270度,兩脚落地,兩腿屈膝,變成馬步,兩掌隨體轉的同時,由上向身前下方劈擊,左掌屈肘劈于右腰前 侧,掌心2斜向右,掌指向前,右掌屈肘劈于右肋前侧,掌心向左,掌指斜向上,目 視右掌(圖28)。
回頭先觀兩脚跳起,體右轉180度,兩腿相距一步落地,右腿屈膝,變成 右横弓步,右掌收回横架于頭上前方,掌心斜向前,掌指向左,左掌護于左腿外 侧,掌心向左,掌指斜向下,目視左侧(圖29)。
收勢右脚後退,收左脚與右脚并攏站立,身胸挺直,左掌收回向上,與右掌 同時向兩侧下方,降落于兩胯外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緊貼兩胯,目視正前方 (同圖1)。
四少林豹實拳
少林豹竄拳源于宋代,有著名武僧靈丘和尚根據虎拳、羅漢拳等套路精華, 結合自己習武的實戰經驗综合而創編。按照動作特點分四路,其共同特點是攻勢 凶猛,結構緊嚴,形態逼真,突擊實戰。觀其形態,招招勢勢,皆如金豹出洞、蠻竄 山野、叢林,快如疾風、速勝電,故得名豹竄拳,世代流傳,越練越精,步步升 華。元代、明代、清代、現代均練此技之高僧及俗家徒衆。如子安、覺訓、洪榮、道 寺、祖月、清檢、如睿、湛舉、恒林、永祥等,都甚精其技,廣泛應用于除暴和安良益 民。
豹竄拳亦有永祥和尚授技和示範動作,編者基本上保留原傳统技法,作了整 理編寫,公開于世。
1歌訣
少林豹竄宋代傳,靈邱長老傳在先。羅漢站格堂前站,豹子奔川向前竄。
金豹獨立單腿站,豹子穿林奔前邊。豹子吞羊并步蹲,豹子進山單手穿。
燕子穿雲天邊躍,馬步抱樁力無邊。馬步單鞭開四平,豹子回頭不容鈒缓。 豹子扣抓雙手合,金豹登山力量洛。馬步抱月雙手扣,豹子坐山回頭觀。
豹子搜身丁步站,豹子奔川力要全。豹子獨立單腿站,豹子進山端雙拳。
豹子出洞單拳衡,豹子尋食蹲步拳。豹子撲地似游龍,豹子坐山馬步觀。
豹子扣抓雙手合,豹子出洞端雙拳。金豹戲羊手要圓,豹子尋食衡前拳。
豹子入林單穿手,獨立獻抓單腿懸。懷中抱月雙手護,金豹翻身左右觀。 金豹探穴弓步取,豹子捉羊雙手牽。豹子觀風山頭望,退步等羊到面前。
豹子斜身閃化式,豹子跳澗猛力氣。回身扣抓雙手合,豹子護耳弓身探。 金剛拜佛雙手拱,燕子穿雲上天邊。大虎抱頭人害怕,豹子蹲格坐下盤。
少林一路豹竄拳,走罷單拳再拆拳。
2動作順序
預備勢,豹子奔川,金豹獨立,豹子穿林,豹子呑羊,豹子進山,燕子穿雲,馬 步抱椿,馬步單鞭,豹子回頭,豹子扣抓,金豹登山,馬步抱月,豹子坐山,豹子搜 身,豹子奔川,豹子獨立,豹子進山,豹子出洞,豹子尋食,豹子撲地,豹子出山,豹 子扣抓,豹子出洞,金豹戲羊,豹子尋食,豹子入林,獨立獻抓,懷中抱月,金豹翻 身,金豹探穴,豹子捉羊,豹子觀風,退步等羊,豹子斜身,豹子跳澗,回身扣抓,豹 子護耳,金剛拜佛,燕子穿雲,大虎抱頭,豹子蹲樁,收勢。
3動作圖解
預備勢兩脚并步站立,身胸挺直。兩臂自然下垂,兩掌五指并攏,貼于兩胯 外侧,兩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視正前方(圖1)。
豹子奔川左脚向左横跨一步,落地屈膝成左弓步。兩掌屈肘由右向左侧 托出,左掌托于左膝上方;右掌托于腰間前侧,兩掌心向前,掌指斜向下。目視左 前方(圖2)。
金豹獨立左脚外旋,體左轉90度,右腿提膝,成獨立勢。左掌屈肘穿于胸 前,掌心向右,掌指斜向前;右掌屈肘架于額前方,掌心斜向前,掌指斜向左。目視 前方(圖3)。
豹子穿林右脚向前落地,同時抬左脚向前彈跳一步,落地成左弓步。左掌向前下方穿擊,掌心向右,掌指斜向前;右掌由上變拳,向身後右下側攏甩崩 擊,拳心向内,拳眼斜向右。目視左掌(圖4)。
豹子吞羊抬右脚向前,與左脚并步震脚(響亮),成蹲步。右拳由後向前 方下栽,拳心向下,拳眼向左;左掌護于右拳背上侧,掌心向下,掌指向右。目視前 方(圖5)。
豹子進山右脚碾地外旋,抬左脚上一步落地,屈膝成左弓步。左掌向前 方穿擊,掌心向下,掌指斜向上;右手抱拳于腰間,拳心向上,拳眼向右。目視左掌 (圖 6)。
燕子穿雲左脚用力蹬地抬起,同時右脚離地跳起,向前上方彈踢。當全 身騰空時,右拳變掌,由後向前方拍擊右脚面(響亮);左掌屈肘變拳護于腰間,拳 心向上,拳眼向外,目視右不掌(圖7)。
馬步抱樁兩脚前後落地,左脚迅速離地,落于右脚前多半步,兩脚碾地 右轉90度成馬步。兩掌變拳,向左侧屈肘摟抱,左拳扣于左膝外上方,拳心向前, 拳眼向上;右拳扣于左大腿内侧,拳心斜向内,拳眼斜向上。目視右拳(圖8)。
馬步單鞭原馬步不動,兩拳屈肘收于胸前交合後,再向兩侧直臂伸出, 高與肩平,兩拳心向下,拳眼向前。目視正前方(圖9)。
豹子回頭兩脚發碾地,體向右轉90度,右脚向左脚左手插步,左腿屈 膝,變成左弓步。兩拳變掌,左掌由後向前,穿撩于左側前方,掌心向右,掌指斜向 上;右掌收于腰間,掌心向前,掌指斜向上。目祝左掌(圖10)。
豹子扣爪兩脚原地不動,左弓步不變。右掌變拳,由後向前衡挑,拳心 向上,拳眼向右;左掌由前上方向下拍擊右拳心,掌心向下,掌指斜向下,扣住右 拳,抱在一起。目視前方(圖11)。
金豹登山左脚後退震脚,同時右脚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右拳屈肘護于 胸前,拳心向内,拳眼向上;左拳直臂向左侧衝出,拳心向右,拳眼向上。目視左拳(圖 12)。
馬步抱月右脚内旋,體左轉90度,收左脚成馬步。兩拳收護于胸前,拳 心向内,拳眼向外。目視前方(圖13)。
豹子坐山右脚内震脚,碾地右轉,速抬左脚離地,體右轉180度,左脚落 地,兩腿屈膝成馬步。右拳上架頭上右前方,拳心向前,拳眼斜向下;左拳護于左 大腿内上侧,拳心向後,拳眼向内。目視左侧(圖14)。
豹子搜身兩脚碾地,體左轉90度,抬右脚落于左脚前半步。右拳由後向 上,向前下方屈肘下勾,掛于身右後侧,拳心向後,拳眼向内;左拳屈肘衡于右侧 方,拳心向内t拳眼向上^身體再向左轉90度,收左脚爲丁步^目視右前方(圖15)。
豹子奔川兩脚碾地,體左轉90度,抬左脚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兩拳變 掌,由後向前屈肘托擊,掌心向前,掌指斜向下;左掌托于左膝上侧。目視前方 (圖 16)。
豹子獨立右脚内旋,右脚直立,左腿提膝成獨立式。兩掌屈肘收回,撩于襠前。左掌在前,掌心斜向右,掌指向下;右掌在後,掌心向前,掌指向下。目視
豹子進山右脚内旋,左脚前跨一步成左弓步。兩掌變拳,護于腰間,拳 心向上,拳眼向外。目視前方(圖18)。
豹子出洞右脚内旋。兩拳向前屈肘衡出,拳心向内,拳眼向上。目視前 方(圖19)。
豹子尋食抬右脚與左脚并步,屈膝下蹲成蹲步。右拳向前衡擊,拳高與 鼻平,拳心向下,拳眼向左,左拳抱于腰間,拳心向上,拳眼向外。目視右拳 (圖 20)。
斜向下,拳眼向内.目視左侧(圖22)。
豹子扣爪兩脚碾地,體左轉90度,抬左脚向前半步落地成左弓步。右拳 由上向前下方栽擊于左膝蓋上方,拳心向下,拳眼向左,左拳變掌護于右拳背 上,掌指向右下勾。目視前方(圖23)。
豹子入林抬左脚前上一步,落地屈膝成左弓步。右拳迅速前衡再迅速 收回,屈肘抱于腰間,拳心向内,拳眼向上;同時左拳迅速收回,再變掌迅速穿前 方,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左掌(圖27)。
獨立獻爪左脚不動,右腿提膝成獨立式。左掌屈肘護于右胸侧,掌心向 右,掌指向上;右拳横架右耳前左侧,拳心向右,拳眼向下,頭面向右。目視右侧方 (圖 28)。
懷中抱月右脚落地,抬左脚前上一步、落地後兩脚碾地右轉體90度,兩 腿屈膝變成馬步。左掌變拳,兩拳屈肘交插于胸前,右拳在内,兩拳心向内,拳眼 斜向上。目視左侧方(圖29)。
金豹翻身兩脚離地跳起,向左旋體180度,落地成馬步。兩拳隨旋體的 同時,右拳擊于身前左侧,高與鼻平,拳心向左,拳眼斜向内;左拳屈肘擺于右大 腿上侧,拳心向上,拳眼向外。目視左前方(圖30\
上動不停,右拳屈肘,向右旋擺于身右後大腿外侧,拳心向上,拳眼向外;左 拳由左向右扣擊于右侧方,拳高與肩平,拳心向後,拳眼斜向内,目視右侧方 (圖 31)。
金豹探穴兩脚碾地,左轉90度,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兩拳隨身旋轉,右 拳由後向前方衡擊,拳高與肋平,拳心向左,拳眼向上;左拳屈肘下落于右肘後 侧,拳心向右,拳眼向内。目視右拳(圖32)。
豹子捉羊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後侧,脚尖點地,成後虚步,身向 前傾斜。兩拳變掌,向前方抓穿,兩掌心相對、掌指斜向前下方。目視前方(圖33)。
豹子觀風兩脚離地前跳,左脚前邁步,落地成左弓步。兩掌變拳,左拳下栽于右腿内侧,拳心向内,拳眼向右;右拳屈肘護亍右肋前下侧,拳心向上,拳眼向外。目祝前方(圖34)。
退步等羊抬左脚向後退步,與右脚并步成蹲步。左拳屈肘上挑于胸 前,拳高與肩平,拳心斜向右,拳眼斜向上;右拳抱于腰間,拳心向内,拳眼向上。 目視前方(圖35)。
回身扣爪兩脚碾地,體向左轉270度成左弓步。兩拳變掌,轉身同時,右掌向前下方穿擊;掌心向下,掌指斜向下,護于左膝上方;左掌屈指蓋于右掌上。 掌心向下,目視前方(圖38)。
豹子護耳雙足起跳離地,兩脚前後换步,成右弓步。身向前探,兩掌變 拳,右拳屈肘護于右耳外下侧,拳心向内;左拳向前向上向後畫小弧,迅速栽向下 方,拳心向右,拳眼斜向前。目視前方(圖39>
金剛拜佛抬左脚上前與右脚并步站立。兩拳由兩侧微畫小孤,向前上 方舉起,兩拳相對,拳高與鼻平。目視正前方(圖40)。
燕子穿雲兩脚離地跳起,當全身騰空時,右脚向前上方盡力彈踢。右拳 變掌、由後向前拍擊右脚面(響亮);左拳抱于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右掌(圖41)。
大虎抱頭兩脚前後落地成右弓步。右掌屈肘,上架頭上前方,掌指斜向 左;左拳變掌、屈肘護于胸前、掌心斜向上,掌指斜向前。目視前方(圖42)。
豹子蹲樁抬左脚外旋震脚,同時抬右脚,左轉體270度,與左脚并步落 地成蹲步。兩掌變拳,屈肘護于右肋外侧,左拳眼向前,右拳眼向右,兩拳心向 上。目視前方(圖43)。
收勢兩脚并步站立,身胸挺直。兩拳變掌,護于兩腿外侧,掌心向内,掌指 向下。目視正前方(圖44)。
浏览1,45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