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斗中,假动作的攻击力量通常都不是很大的,因为其目的在于转移对手的注意力,为有效 的攻击创造时机。不过,李小龙认为必要时也可以由虚变实,从而攻敌以不意。在实战中实施诱骗 假动作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拳手的假动作必须做得真实,使之具有足够的欺骗性。

第二、真假动作的衔接与转移要快速、紧凑,以免出现空当,这样就不易为对手识破。

第三、假动作要多种多样而善于变化,以使对手防不胜防。拳手要练习和掌握使用各种类型假 动作的方法,以便了解对方所做出的各种不同反应。

假动作在技击运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没有假动作的进攻,对方比较容易防守。而假 动作后的一瞬间,可引诱对方暴露其空当,或者借机观其习惯动作,以便于第二次进攻。另外,还要 根据本人的技术水平和特点,用各种不同的假动作试探对方暴露空当的位置。

在搏击中,如果两人的速度一般快,力量与技术又相当,那么善用假动作的人总是会占上风的, 但假动作必须做到快捷、多变,再加上干净利落地一击,定会使对手无法防御,但虚招如用得过于频 繁,亦会被人识破,并伺机反击,从而失去假动作效果。

(四) 多点进攻方式

所谓多点攻击,即拳手在连续出击的过程中,去攻打对手的不同要害部位,这种打法往往能使 对方防不胜防,这亦是截拳道的最大技击特点之一。

在实战中运用多点进攻,对自己来说首先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也就是说,必须将适合 自己的技术打法的基本战法合理的组合起来,并通过长期的不懈训练,使技艺逐渐娴熟,才有可能 在搏击场上较好的运用于剧烈的打斗中。

李小龙还认为,在进行多点进攻前,还必须先调节好打击距离,以保证多点进攻的有效实施。 否则,冒险而进会得不偿失,对自己实为不利。在实战中使用多点攻击时,除了掌握好两人之间的 距离外,还要把握好进攻的时机、速度和在快速的击打中不断地变化招法等,才能充分发挥出其威 力来。

多点攻击法是截拳道中的一项颇难的技击招法,须认真学练,并结合假动作、步法、身法等要素 的配合,力求做到动作连贯、凶猛、准确、有力,才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五) 抑制性攻击方式

所谓抑制性攻击法,是李小龙根据对方的弱点与长处等实际情况,所采取的攻击方法。可分为 制短性进攻与克长性进攻两种打法类型。


  • 制短性进攻


这是一种拳手集中力量去攻击对方的短处和弱点,而使对方处于劣势的技法。在打斗中,对方 总有某些薄弱环节,只要把握住其一处,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将这一打法贯穿于搏击的始终,就能取 胜。例如,己方经过观察,发现对方虽擅长运用腿法,但其最怕的是打近身战。那么,在搏击中己方 便可抓住时机迫近而猛烈攻击,尽量采用近距离打法来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从而使对方防不胜防并 失去平衡。这种打法,对于刚到美国的李小龙来说,最为有效,因为当时美国流行的是空手道和跆 拳道腿上功夫,李小龙就是靠自己的贴身短拳制服了劳力士与朱瑞等驰名世界武坛的腿法大师。图片3

  • 克长性攻击法


所谓克长性攻击法,即在实战中采用相应的技击方法克制住对手的长处和优点,使其技术特长

发挥不出来的有效战法。

李小龙说过,欲成功的采用这种克制对手长处的打法,一定要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拳手要有一 定的实战经验,才能“对症下药”,给对手以致命打击。例如,对手若擅长上肢技法,我方则与其保持 有效的攻防范围,而专用腿法巧妙的攻击他。运用克长性攻击前的瞬间,拳手必须先正确判断敌我 之间的距离,以及对手可能挪移的距离。如果敌我之间的距离判断正确,那么在对手攻击即将结束 的时候,我方便能利用瞬间的虚隙,予以有效的重力打击。

(六) 突袭性攻击方式

突袭性攻击法,即拳手在捕捉对方的习惯动作,或在其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突然袭击。 但是,李小龙认为必须用最拿手的攻击动作,打击对方最薄弱的防守部位,才能有效的重创对方。

搏击中,在使用突然袭击法之前,一定要保存实力,并将自己的意图完全隐蔽起来,使对方放松 警惕。如果做到了这些,运用突然袭击法就容易成功。

如果所面对的是一个刚踏人拳坛的新手,也可以采用此战法。通过突袭性的强攻,使对方的技 术彻底乱套,而且在心理上完全失去平衡而一败涂地。

这种突然的强攻法,袭击成功的三大要素是力量、速度和技击技巧。其中,力量和速度是给予 对方重创的基础,而技巧则是攻击的关键。

(七) 心理攻击方式

在截拳道或任何一种拳术功夫中,学习实战技术的关键,训练水平的高低,比赛时发挥的好坏, 心理因素或者说心理战术是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掌握和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 识,并将其运用到技击训练和比赛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不仅能为拳手解决赛前的心理困难和 情绪障碍,还能提高他们临场的心理应变能力。图片5

李小龙曾经这样说过,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拳术师,所应具备的条件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独立 自主的精神,是依赖自己,并且要有强烈的竞争心理和心理竞争能力,以及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熟 练的武技。特别重要的一条是,要有经受得起任何打击而百折不挠的心理作战能力。

李小龙在比赛至势均力敌时,心理上给予对手施加压力的最佳方法是:在打过几个回合后,双 方都竭尽其力并感到疲惫不堪时,当下一个回合的预备铃声一响,而对方还坐在凳子上休息时,你 就应立刻跳起身来准备战斗,这样可使对方的心理上感到,你是精力充沛而不可战胜的,而他已经 疲惫不堪而无力再战了。如此,你的目的便已达到,因为接下来的仅是付诸以猛烈的攻击而已。

七、截拳道对奇与正的运用

在实战搏击中,奇与正是根据敌我双方的形势与虚实比较的结果,如何使用自己手里的有效力 量,以实施避实击虚的手段问题。在这里,奇正是手段,打击对手是目的,因此说奇与正是一个关于 如何使用技术力量的战略战术概念。

在截拳道中,李小龙虽没有明说自己的功夫里有奇与正这两个作战因素,但我们若仔细分析, 却不难看到这方面的影子,这也许是叫法上的不同罢了。事实上,李小龙在有生之年曾广泛涉猎过 有关中国古代兵法秘笈,这从他所收藏着的兵书上的磨损程度便可以看得出来。况且,他也曾不止 一次地说过:“国术是古代兵法的一个缩影。”

《孙子•势篇》首先提出了奇正的概念和思想。但人们历来对奇正就有许多不同的看法,而且相 对于格斗术来说,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与说法。第一类是从拳手的部署、打斗方式和常变原则 的角度来分别奇正。例如正面攻击为正,迂回侧击为奇;明攻为正,暗打为奇等;第二类是认为奇正 是拳手在搏击中的常法和变法,即常法为“正”,变法为“奇”。

总之,李小龙跟我们一样都不否认奇正是关于如何在搏斗中辩证灵活地使用自身武技的一个 问题,也是一个关于在搏击运动中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如何使用战略战术为目的的普遍制胜方 法的原则问题。

李小龙在论述奇与正时,不断强调了一个“变”字,他认为“变”是奇正的灵魂,是自己所独创的 功夫的核心。奇正作为一种有效使用自身武技的手段,只有在辩证灵活的“变”的基础上才是存在 的,若脱离了对客观实际情况的灵活把握和对自己手中作战武器的灵活使用,奇正便不复存在。

许多人往往不可能真正认识奇正的本意,这是因为我们犯了一个只局限于方法,而没有认识到 该方法所赖以产生的客观基础,这也是李小龙所反对的。用李小龙的话来说,只有认识了该方法之 所赖以产生的基础和原因,才能真正认识该方法的本来面目。那么,这一方法所赖以产生的基础和 根源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应了解奇正与虚实的关系。在这里,虚实是对问题实质性的看法,奇正却是根据自 己的目的愿望去解决问题的一种灵活的辩证的方法和手段。由此可见,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 别,但同时必须看到他们之间仍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那就是奇正是针对解决实质性问题的目的 和愿望而产生的,没有对敌我虚实状态的充分了解和掌握,就无法产生以奇正制敌取胜的具体方法 和实践。图片4

其次,在搏击中只有使用奇正的方法才能实现了解敌我虚实的目的,克敌制胜。

从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了奇正与虚实的关系。那就是它们既是一种因果关系,又是一种对象和 方法的关系。在实战搏击中,奇正之中也包含了所有虚实变诈的内容,然而在对手看来,奇正是相 反的,虚实也正好是相反的。在这里,奇正运用和虚实变诈便合而为一,成为针对同一事物和踏上 胜利坦途的同一种方法。

李小龙在打斗中特别强调有“奇”与虚实变诈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虚实为“奇”创造了条件, “奇”是虚实变诈的结果。因此,只有成功的虚实变诈,才会有成功的出奇制胜。“奇”和“胜”是紧密 相连的,只有“奇”才可能会“胜”,只有“奇”才可能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和立于不败之地。事实上, 奇正变化是依据敌我虚实变化而来的,只有在敌我双方各种虚实对比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才可能导 致技击战略战术上奇正方法的变化。二者的相互影响与演变,可以达到层出不穷,如“循环之无端” 的微妙境界。

在搏击中,一定的形势变化必然要引起一定的奇正变化。而奇正变化又寄托于一定的形势变 化之中,这就是李小龙所说的“形以应形”和“无形而制形”的奇正变化规律。“形以应形”也可以理 解为正面抵挡无形而制形”除了理解成“以无限为有限”之外,还可理解成是出“奇”制胜。在这 里,奇正除了同虚实、形势有密切的联系之外,它还同搏斗中的“常”与“变”的规律也存在着极为密 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搏斗中的奇正问题也就是搏斗中的“常”、“变”规律的一个反映。我们在知 常与知变的探讨中,就已经知道,搏斗中始终存在着一般与特殊,普遍和具体的差别,以及其灵活辩 证的关系。再者,“常”和“变”的关系与“正”和“奇”的关系是完全相同的。以“正”攻敌和以常规的 技巧攻击对手是同一个问题和同一个道理;而以“奇”攻敌和以变化的技法出“奇”制胜同样也属同 一个问题和同一个道理。所以,技击中的奇正与常变是相互包含的,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的 认识方法。总之,要认识奇正,就必须认识搏击中的一切常变规律,要认识常变规律就必须从奇正 变化中窥测其奥秘。

《孙子》在论述奇正关系和奇正运用中指出:“以正合,以奇胜。”它把胜利看成是“用奇”的结果。

 

114

李小龙•这一论点佩服之至,他甚至发展或扩展了这一论点,他认为出“奇”之所以能制胜,在于 “奇”达到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效果,即“奇”的技击行动有效地击中了对手的虚弱和要害之 处。所以说奇”是克敌制胜的基本搏击规律。

搏击运动往往是临机而变、因变而设的灵活变化过程,有敌我虚实的转机,必然就有这种虚实 变化的到来,有了这种虚实的转机和变化,就有因机变而设的战略战术变化,也就是奇正及其运用 的变化。只有高明的技击家才能做到“无不正,无不奇”,才能使对手高深莫测。这是奇正运用到最 高境界的一种结果,也是奇正变化不可胜穷的体现。也唯有至此,才可以称得上把握了运用奇正进 行搏击的真谛,以及在武术对抗的韬略运筹中达到了奇正之极的境地。图片4

八、截拳道对虚与实的运用

李小龙所独创的截拳道曾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战略战术与强猛的攻击力著称于世。其中, 虚实是有关搏击双方各种力量因素对比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又构成了一个同敌我对立一样的性 质的矛盾规律:即敌之“虚”,必为我之“实”;我之“虚”,也必为对手之“实”。这种虚实变化的结果表 明了双方“利”与“不利”的截然相反,因而也必然导致了双方利害取舍的截然相反。李小龙认为,把 握住这种利害取舍截然相反的规律,才能因其谋而先发制人。相反,对手也可以通过这种规律来预 测我方的谋因何出,并因此先伐我之谋。

在实战搏击中,研习者对敌我双方各种技击因素“虚实”状态的把握,目的是为对抗过程中的力 学原则提供依据。但是,虚实状态及其各种具体的描述,仍不能真正符合实际搏击和打斗的要求。 也可以这样说,双方的虚实是由双方各种力量因素的质和量所决定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孙 子•势篇》首次提出了虚实的概念。他也正是从敌我双方各种力量因素的差别现象中,来认识虚实 的本质。

根据李小龙解释,虚实包含了格斗术的一切领域,它既属于战略运筹的范围,也属于战术运筹 的范围,因而虚实概念具有广泛性和概括性的重要特征,它既高度抽象,又十分具体,同时又生动形 象。

在中国古代兵法和武学中,有许多大家都把虚实和阴阳结合起来,并认为“阳”为“实”,“阴”为 “虚”。其实,虚实还包括以上所说的“锐”与“钝”、“速”与“缓”、“知”与“不知”,“智”与“愚”,“优”与 “劣”,“无”与“有”,“明”与“暗”,“轻”与“重”,“能”与“不能”及“有道”与“无道”,“无形”与“有形”, “无限”与“有限”,“无法”与“有法”等等。这些虚实是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敌我双方 各种力量因素进行认识的结果。根据李小龙的理解,只有对敌我各个方面、角度、层次的虚实有了 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才能预知搏击的胜败与得失。

在技击功夫中,虚实的各种广泛含义,是由存在于双方中的无数差别决定的。再者,实战中的 双方的相互观察、认识和了解,即是对双方所有虚实差别的了解,这种差别认识得越深人,对双方虚 实状态的了解就越深人。虽然双方的虚实、强弱是建立在双方的一切差别之上,但双方的差别只是 它的表象,双方差别中所包含的虚实和强弱则是它们真正的本质。只有透过这些差别的现象真正 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认识其是否是虚实。

我们都知道,虚实是一个包含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武术技击概念。因此,认识虚实和使 用虚实变换都要受到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不同条件的限制。所以,虚实的认固然需要通过客观 的比较,但也需要依靠主观能动性去认真分析与甄别。而且虚实的使用必须顾及到自身所处的各 种客观限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李小龙始终坚持认为,虚实是可以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搏击中的所有变化,都可归纳为双方虚实对比的变化。再者,虚实同时又受两种作用的相互影响,并为两种力量所支配,其中一种 是它自身的力量,一种是外界的力量,即主观能动的力量。搏击中的一切智慧都集中表现在后一种 力量身上,这就是高水平的武术家再造虚实的智慧的力量。图片5

在搏击训练中,敌我双方一切活动和运动差别中的虚实及其消长生灭的变化规律,都蕴含在虚 实对立并相互联系的运动规律之中。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强弱”、“勇怯”、“速缓”、“无限与有限”等 各种虚实,始终是了解敌我双方这一矛盾事物对立运动与变化的前提。总之,在敌我这个对立矛盾 和统一体内,一方的虚实状态,是以另一方的虚实状态为存在依据的,而搏击的运筹谋划过程就是 武术家不断利用这一对立统一法则来“虚实彼我”的思维运筹过程,也是道德从对方的无限多的活 的差别与杂乱的事物的表现中去寻找那些属于矛盾对立的本质再从事物的矛盾本质中去甄别对 立双方的各种虚实、强弱,从这些虚实、强弱中再去寻找击败并战胜对手的有利条件,并因势、因机 而动,达到最终夺取搏击胜利的目的。

在李小龙的技击观念中,虚实的相互转化说明了实非全实,而虚亦非全虚。在这里,“实”之所 以化而为“虚”,证明“实”中必然包含着向虚转化的各种因素和条件;“虚”之所以化而为“实”,也证 明了“虚”中必然包含着向“实”转化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那么,必须对虚实关系从更深层次中来加 以认识,这就必然要提出虚中有实和实中有虚这一问题来供我们探讨。

搏击中的虚实转化同时还遵循了普遍矛盾转化的规律性。但是,搏击中敌我双方的虚实转化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中一方的智慧和主观能力的髙低,并且转化深受人的主观努力的影响和作 用,因为搏击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理智活动及其作用的结果。搏击中存在着的敌我双方的各种 虚实状态,都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把握了这些发展变化,并作用于这些发展变化,完全是人的主 观能力和智慧的发挥。

李小龙还认为,搏击中的各种虚实状态的矛盾转化与发展,为人的智慧和主观能力的发挥提供 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当然,这是一个使庸人们手足无措的危险境地,同时也是一个使智者奋其才 思、冲动与创造的巨大舞台。在此,虚实变化依靠人的才能推动,依靠人的智慧去创造。因而,敌我 虚实的发展与变化,站在客观的一面,它是依靠主观能力去准确认识和把握的;站在主观的一面来 看,它的发展与变化是可以用主观努力、人的才智进行创造和发挥的。换言之,搏击中的竞争与对 抗对于那些只遵循教条与守旧的人来说,始终都是一种不利的因素。

在搏击运动中,虚实代表了双方各种力量成分的本质,而利用这种力量的虚实状态进行变诈, 就成为搏击取胜的主要方法。在李小龙的意识中,虚实变诈按实际运用可概括为如下四种形式:首 先,是假虚真实。这是李小龙以假隐真,而实在其中,引诱对手上钩的一种智慧表现形式。在这里, 李小龙以“假”、“虚”示形于敌,而将真实隐藏起来,使对手觉得有机可乘,从而造成其判断上的错 误,如此,战则必为我所败。根据李小龙的解释,这种战术大多数是在我方处于优势,或敌我力量、 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使用的。但是,处于劣势的一方,也可以使用这种虚中有实的变诈方法来借机破 敌。

其次,假实真虚。这是一种虚张声势的技法,不过这是不易长久的,因时间太长就会被敌识破, 所以要巧妙运用和随时应变,并须以真正的实力作后盾,方可无失。

再者,实为真实。即对以上两种变诈方法反而用之,是谋之反制的一种。也就是说,对手会因 我方故意暴露实力而误以为我方在进行诱敌与欺骗,而实际上我方暴露的是真实情况,所以当对手 以真情为假情时,也必然是受重创而倒地之时。

最后,虚为真虚。这也是对前几种形式的一种变化运用,就是当己方在强敌进攻面前,本来十 分空虚,却又故作空虚,象是假装出的一样,使对手误以为我方又在运用计谋而不前来,从而丧失战 机。不过,虚为真虚最好也要有强大的实力作后盾,而且这通常是一种在迫不得己的情势下的应急 之策,故不可滥用。

搏击中的情况是复杂和多变的,因而在使用虚实变化的手法上也必须是相应多变的。而且实 际情况可能是多种变诈手段并用于各个不同的方面,从而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融合于一体,使对 方始终无法完全准确把握我方的虚实,这便达到了“形人而我无形”的有利态势。所以说,虚实变化 的灵活运用,是衡量一个武师是否成熟和不败的重要条件。图片3

九、截拳道对常与变的运用

在截拳道或一些在观念上比较先进的传统功夫中,“常”与“变”是“知常”与“知变”的简称。在 这里,所谓“知常”,从哲学的概念角度来讲,它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一般和普遍规律性的了解和把 握。“常”就是那些经过思维加工并抽象了的客观事物的普遍存在的和通常法则。从武学的角度来 讲,“知常”是指人们对一些武术知识、武术理论和与武术问题有关的各门知识的领会和掌握的情 况,这里主要是指那些固定和一般的技击原因和格斗知识。而所谓“变”,是指客观世界中那些不断 发展变化着的具体和特殊事物。“知变”,就是指对这种具体和特殊事物的了解和把握。

常与变是技击哲学中的一个对立统一的。常与变是对立的,因为搏击的理论思想和搏击的一 般规律,同千变万化的搏击实况,往往是矛盾的和对立的;而另一^方面,常与变又相互依存,相互渗 透,因为如何认识搏击中千变万化的纷繁事物,需要有对一般的规律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并能由 此来不断提示和指导自己的行动。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擂台生活经 验,即使你知道了一些有关于对手的变化活动情况和紧急事态,也难于给予适当的处置和应付。

知常以求稳,知变以求取胜,或者说知常以求胜,知变以取胜。这均是古代武学思想中的精辟 论述。取胜机会最多的人,李小龙认为在搏击实践中,是那些善于机变,善于创造性变化的人,而不 是那些过分守“常”和迷信于书本及经验主义者。此种说法体现了更高的搏击认识境界和更为纯熟 的知变与处变的搏击运动技巧。李小龙还常常说,“搏击是一项高深的艺术”,其涵义就是指能把全 部知识活化为一种智慧和能力,并使用它去进行不断的技击创造。搏击运动往往需要的是那些有 创造性的天才,而不是那些因循守旧的庸人。

李小龙认为,“变”从客观世界的整体来看,是一个普通的和一般的规律性,因为万事万物都在 变化发展之中,变化发展本身就是万事万物一般的和普遍的存在。在这里变”也就是普遍的规 律,就是“常”,而“常”就是“变常”与“变”是统一的而非对立的。在搏击运动这个充满着变动不 居、非确定性因素的领域里,变动不居及其非确定性即是一种普遍的规律性。图片6

十、截拳道对知己与知彼的运用

在搏击运动中,知己知彼包括对敌我双方宏观的、高度抽象的认识,同时也包括了对敌我双方 微观的、具体生动的认识。所以,知己知彼不仅是人们制定战略的根本认识途径,也是人们制定战 术的根本认识途径。

知己知彼的全面系统与否,精确及时与否,将关系到搏击的成败,因此说,知己知彼是搏击的关 键和搏击认识的核心。所谓“知己”,是指了解和认识自己一方赖以存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及这些 因素和条件的发展变化情况;所谓“知彼”,是指了解和认识对手的活动行为、谋略和战术,及其赖以 存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并掌握这些因素和条件的优劣强弱及变化情况。彼是客观的和外在的,是 作用于“己”这一主观方面的活的客观事物。所以,“彼”与“己”截然不同。

在截拳道中,李小龙运用知彼的目的在于发现“彼”的弱点或破绽;运用知己的目的在于充分发 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过,能知道对手的战略计划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它却是至关重要的。 李小龙认为,捉摸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对于制定有意义的战略是十分必要的,而单纯依赖对 对方能力的估计,或单纯依赖对对方企图的估计,都是很危险的做法,因此优秀的技击家总是把这 两方面都考虑进去。

知彼亦是敌我双方将要发生战斗的前奏,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地了解对手,不断地掌握敌情变 化,是十分关键的。“彼”和“己”在这时都处于急剧变化之中。要把握这种变化即在于充分的知彼, 也就是说,敌变我变,首先依赖于知敌之变,而且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领先地位。在截拳道中,知 彼依赖的是他那惊人的洞察力D李小龙临阵察敌的许多认识与看法都是合理的,尽管其中许多内 容已好象是超出了武术的范围,但其料敌知彼的普遍原则,及其诸多精辟的见解却是不可抹杀的。 总之,知彼是一个庞大的认识结构,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组合而成的。李小龙认为知彼要求的是对多 种成分组合起来的复杂系统的了解,而不是对单一系统的了解。所以说,知彼是获得搏击主动权的 关键因素,不知彼则失去了搏击的方向和目标,必然受制于敌。图片2

从比较认的角度来看,知彼过程中已经隐含了知己,知己渗透在知彼的所有方面和层次结构 的各系统之中,知己是知彼过程中所有信息的有效反馈。所以,要知己不能不知彼,知彼是知己的 前提。即使是在远古的圣人老子看来,智慧和明察都是圣贤所必备的品格,他认为智慧在于知人, 明察在于知己,知人与知己都是聪明圣哲的体现。因此举凡武学大家言兵,知彼知己已同列并重。

截拳道的深层拳理中,只有深刻知己才能体现为一种伟大的智慧,它能排除潜在的、深远的、更 多的失误和危机,从而使己方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只有深人知己,才能发现存在于自身之上的种种 缺陷,以及蕴藏在这种缺陷中的潜在危机。在李小龙的个人意识里,知己还在于明确自己的目的, 并不迷失自己所为之努力的方向。同时,知己亦可在于发现自身的局限并超越自我。对于一个伟 大的技击家来说,不在于他的理智和人格有多么完善,通常也不在于他们的认识和理性有没有盲 区,而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及了解到自己主观认识的局限。李小龙认为,认识了局限,便 超越了自我。只有这样的人,才不会妄为于无用之地。

十一、截拳道侦知对手的途径

尽知与先知是侦知对手的主要方法。所谓“尽知”,是相对于片面之知而言的。尽知在搏击中 着重强调了非片面性、非局限性和非孤立性。因为在实战对抗中知而不全”或“知而不周”,往往 会陷于被动状态。而且,尽知虽包括了真知,而不是假知,但如果不能全面地了解搏击中敌我双方 的真实情况,而是为对手的欺骗和假象所迷惑,则不仅不能尽知,还有可能使自己在打斗中丧失取 胜的机会。当然,这就要求对于对手的一切活动要认真仔细地侦察与分析,剥去其伪装,弄清其真 象,这是夺取胜利的基本环节与重要保障。

所谓“先知”,是相对于后知而言的。要知道,搏击中“知”的先后,有着天壤之别,因为它关系到 作战双方的生死存亡。先一步、先一着、先一秒、先一谋,往往成为胜负的分水岭。可以这样说,武 家之胜是由“先”造成的。人们常说:“兵贵神速”,即是这种争先意识的具体体现。深入地讲,先知 就是先于对手发现新形势下的搏击规律,并先于对手发现战略与战术上的优势和劣势,先于对手发 现一切有利和不利于我或敌方的各种事态的萌芽,先于对手发现搏击中敌我双方均有可能取胜的 那种时间和空间上的机会,并能先于对手采取有效的行动,从而制敌机先。图片7

李小龙说过知”是一切技击行动的基础,要夺取搏击的胜利,就不能仅限定在“知”的一般程 度上,它必须要求先知,因为只有先知,才能先行,只有先行,才能先敌而胜。因此先”被看作是立 于不败之地的首要条件,也被看成是制胜的基本规律之一。

在截拳道中,先知的内容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先知敌我双方的虚实。这是知的首要任务,它着重于对敌我双方的强弱虚实进行观察和 研究。

第二、先知敌谋。在搏击运动中,先知敌谋,也就是先知敌心,即敌谋我之心。如能先侦知对手 的心理,则能测知对手用何种手段对付我方,及谋我的目的。知道了对手为什么要谋算我,就可以 知道采取何种方法和手段去防止对手的谋算。并不待其谋实施,便先发制人,夺得胜利。

第三、先知于微和胜于微。即先知在于善于体察事态的细微变化,并能够从这种细微的变化 中,嗅出一些重要的信息,并采取预先防范的措施,消除祸患于萌芽状态,洞察胜利于微息之中。

第四、先知搏击中的先后。搏击过程是多方面情况相互交织的活动过程,而且攻击的方面很 多,防守的方面也很多。然而,以哪一个为先,哪一个为后,这是必须首先知道的事情。若不知先攻 击对手的何处,后攻击对手的何处,则错误的攻击方向和错误的行动可能会造成自己的被动,进而 导致全盘的被动或失败;若不知道自己先守何处和后守何处,则可能会导致应守者不能固守,不需 守者反集中精力去守。如此,敌方如乘虚而来,则必败无疑。此外,如果能知道何方先攻为利,何方 先守为固,则可攻无不克,守无不固。

 

十二、截拳道运动规律

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兵法家孙子认为:“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 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这是战争制胜的最一般的规律,当然李小龙是完整的继承了这一学 说,所以他强调谁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不能赢得胜利。

避实击虚作为搏击制胜的最一般的规律,它适应于任何层次、任何形式和任何性质的打斗活 动。而且避实击虚和知己知彼一样,它既是战略上战胜对手的普遍法则,也是战术上战胜对手的普 遍法则。古代中国武学之所以不象西方兵家那样对战略、战术概念有那么多层次分明的划分,正是 由于它十分重视对搏击运动中最一般法则的概括和抽象。

在李小龙的个人打斗功夫中,避实击虚是一切具体制胜技巧的必然归宿,而一切搏击制胜的具 体技巧和手段,说到底都是对避实击虚一般原则的灵活变化和应用。若背离了避实击虚的一般规 律和原则,将不会获得搏击的胜利。

李小龙还认为,在搏击中欲立于不'败需具备有两个条件,其一是从客观上讲要避敌之实,也就 是不要与太强猛的对手进行蛮力对抗;其次是从主观上讲要造己之实,要求自我尽量不犯错误或少 犯关键性的重大错误,这是使自身立于不败的基础和基本条件。图片1

浏览74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