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们简要说一下战马的防护装具。我国古代商周时期已经开始给 马匹装配战甲。但这种甲主要是用于保护驾车辕马的头部和躯干。到了秦 代和西汉时期,长于驰突的骑兵已成为军队的一种主要兵种,人们为了保护战马的身躯,便开始制造能够覆盖马匹全身的专用马甲。
到东汉时期,具有防护作用的马甲便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三国时期, 又发展成为配套使用的马铠。南北朝时已使用铁片或皮革制成的具装铠, 使马铠发展到比较完善的阶段。这种具装铠由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 搭后、寄生等六部分组成。分别保护战马的头、颈、胸、躯、臀、尾六处。 宋代的具装铠去掉了寄生。
少数民族的战马也披有马甲。辽和西夏军战马披着的是铁制马甲。金 军的騎兵,人着铁甲,马披铁制具装铠。其中兀术本人统率的4000牙兵被 称为“铁浮图”。他们在战场上驰骋纵横,使宋军吃了很大的亏。明清时 期,由于火绳枪炮的大量使用,枪弹和炮弹的穿透力,使战马的防护装具 成为可有可无之物。
软兵器
所谓软兵器,其实是相对于“硬兵器”而言的。一般来说,软兵器可以 折叠或缠绕,携带方便,且善于变向攻击方式刁钻,可以出奇制胜使敌人摸不着头脑,我国古代软兵器仅有少数用于正式的战场,多数则用于武术界。 其中常见的主要有连枷棍、三节棍、九节鞭、皮鞭、绳镖、流星锤等。下面 依次介绍。
连枷棍
又称梢子棍、铁 链夹棒,这是一种类似农家打 麦农具连枷的特种兵器。其形 制就是在棍的基础上多了个梢 子头,和长棍之间以铁链相 连。这种兵器除了可以使用棍 术的技能外,还可以用手甩动 长棍,铁链系扣的梢子头随之 甩动,拍砸敌人,因此同时有 拍击和打击两种功能,可以转 连枷棍变角度,从多侧面进行打击,较直棍方便。
连枷棍威力极大。如果长棍短一些,就成了手梢,可单手使用,甩出棍 梢劈扫弹抽,打击力大,且不震手。并且连枷棍的两节一长-短,所以丝毫 不用担心梢头弹回来打着自己,只管抽敌。因此连枷棍曾作为骑兵的打击类 武器之一。
三节棍是将三节短木棍用铁环连在一起,可收可放,夭矫多变。三节棍 非常灵活,既可以持握三节的任意两节挥舞,也可握住中节或梢节挥舞,且 变换迅速。对敌时,如果距离近,则手持前后两端,就像握着两根短棍,劈 砸戳刺;中距离则握中端和后端,劈扫抡抽;如果距离远了,则握其后端, 劈扫敌人。三节棍的好手能根据战局需要随时调整距离,不断变换攻击手段,令人防不胜防。
九节鞭
九节鞭并不限于九节,它是由多节细钢棒或细铜棒连缀在一起,因此也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称为七节鞭、十三节鞭等。就像铁链子,总长度略次于身 高,收起来一小撮,便于携带;放出去扫一片,动作以缠绕和圆抡为主。一 旦抡起来,就像是一根铁棍子扫向敌人。
近战时,九节鞭可以折叠起来抽打敌人,还可以像绳子一样绞缠敌人的 兵器和身体。有些九节鞭的鞭把装有尾刺,近战时可以当匕首扎刺敌人。九 节鞭还有个经典杀招,叫抖鞭,就是将鞭抖起来甩头,顺劲将镖头甩向目标, 将目标击穿。这一手不好练,练好了很可怕。
冷雖
九节鞭目前仍很流行,演练者 多在鞭的两端系上绸块,抡动时可 呼呼作响,以增添观赏性。
绳镖
绳镖是将金属镖头系于长绳一 端制成的。镖头的形式不止一种,
有三棱形的,有圆筒形的,有五 棱、七棱的,随练习者的意愿而 定。但无论属于哪种形式,功用完 全相同。最普通的是三棱镖。镖头 一般由纯钢制成,长五寸至七寸,
重约九两。镖身为三棱形,头尖尾宽。尾部呈正圆,有一个铁环扣在后端, 用绵软坚牢的绳系在环上,长约二丈至三丈。另外备一根竹管,穿在绳上, 竹管的粗细刚好用手握满,长约四寸。带镖时将绳镖拗折为四下,竹管和镖 相衔接,将四折的绳缠在腰间,用活扣扣上,看似把自己捆得五花大绑,其 实都是活扣。绳的末端靠左腰,镖头与竹管悬在右腰下,以便仓猝应变时可 以俯视,便于出手。现代武术运动中使用的镖头长十二厘米至十六厘米,绳 索为演练者身高的两倍或两臂侧平举长度的两倍,并在响环绑上小方彩绸作 为装饰。
绳镖在临敌之时只须抽开活结,左手握住绳的末端,右手握住竹管,镖 就可以应手而出了。既可掷抛远击,又可缩短近击,具有携带方便,收缚隐 蔽,打击突然,猝不及防等特点。演练绳镖时,可以运用身体各部位做缠绕 收放的各种动作,使镖由圆周运动瞬间变为直线运动时应手而出。绳镖的使 用方法以缠、绕、抡、击、抛、扫、摆、收、放、背、担为主。绳镖可以通 过绳索从手上打出去,还能以绳索借力变向从肘、肩、膝、腿、脚等部位打 向目标。
流星锤
流星锤又名飞锤是一种以绳索 一端系住锤体,另一端握于手中,
用力向目标抛击的兵器,又名飞 锤。流星锤由锤体、软索、把手三 部分组成。锤头形状各异,有浑圆 头形、瓜形、梭形。锤身大如饭 碗,重量依用者体力而定,一般为 4斤至5斤。锤身末端留有象鼻眼,
以蚕丝、人发、鹿脊筋丝编成的软 索系在铁环上。软索粗如手指,长 800厘米。流星锤的使用方法有缠、抛、抡、扫等,使用时可以巧妙地 把绳缠绕在自己的腰身、胸背、肩 肘、手腕、大腿、小腿上,然后抖手放开,抛击出去。
流星锤是由远古狩猎工具“流星索”发展而来的,后作为兵器用于战斗。 战国时代水陆攻战图上就有双手施放流星锤,以袭击敌人的形象。清代民间 跑江湖卖艺人,常使用流星锤“打场子”。流星锤不仅能缠住对方,还可以击 打对方。四川民间流行着一首歌谣:“流星、流星,专打鼻子,不打眼睛。”
暗器
所谓暗器,也就是便于携带、不引人注意的兵器。暗器一般形体小、容 易隐藏,因此一些形体较小的远射兵器和软兵器几乎都可作为暗器来使用; 大一点的短兵器也可以改造成带有伪装暗器的兵器。
按用途分,暗器可分为暗杀和护身两大用途,两者互有交叉,二用兼备。 暗器的携带者通常很容易接近暗杀目标,一旦将暗器沾上毒药,或为了在漆 黑夜晚使用涂以黑色,即可成为专用的暗杀武器;且由于暗器能在敌方无警 戒的状态下携带,所以一旦有事的时候,还可作为护身兵器来使用。
总的来说,所有平时使用的工具、农具、食用器皿,均可作为暗器使用, 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和训练而已。而这些一点也不引人注目的日常用具,比正 统的暗器更具“奇袭效果”,反倒是最可怕的暗器。当然,即使是同样的曰常 用具,作为暗器使用时,威力也因人而异,而且还需要进行奇妙的伪装。
暗器的用法和练法,多半是在自己的流派内秘传,有时就连暗器的外形、 名称都是绝对保密和不轻易外传的,更不会把用法和练法写成书公诸于世。 暗器几乎都是采用口传方式进行秘传的。这样做,一是为了防止暗器的滥用, 二是为了保持暗器“奇袭效果”这种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威力。
丨.匕首
匕首实质上是一种双刃的短剑。包括柄在内,全长30厘米左右,据说汉 代的匕首长达40_ 5厘米。在诸多暗器之中,出现得最早,使用时间最长,效 果最好的暗器之王,就是匕首。
在战国时代以后,已经使用钢作为制作匕首的材料,在此之前多为铜制 的。锋刃是用来刺杀对手的部分。匕首可用单手或双手握着使用,是一种近 战使用的武器,但是也可用投掷的方式来杀伤敌人。
匕首虽然是一种比较短小的武器,但是要想使敌人不察觉,接近到有效 的范围,还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刺客有极好的隐蔽技巧。据历史记载,专 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是把匕首藏在烧鱼中来接近目标的;而荆轲欲刺秦王 政(后来的秦始皇),则是把匕首藏在卷成卷的地图里面。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
所谓“四大刺客”,指的是专诸、要离、聂政和荆轲。
专诸是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 伍子胥隐居于此,与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 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 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谋成王位, 即吴王阖闾。
要离是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 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结联邻国,欲待时 乘隙,伐吴报仇。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羸弱体细的勇士要离 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
聂政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丼,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 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 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地刺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国侠累。
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人,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 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 给太子丹,拜为上卿3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大子丹震惧,与 田光密谋,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 于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 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大子丹不忍杀樊于期,荆柯只好私见樊于期, 告以实情,樊于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于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柯送行, 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 时所吟唱的诗句。荆柯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 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把毒药涂在匕首刃上,往往可置敌人于死地荆轲为了刺杀秦王政所用 的匕首叫“徐夫人匕首”,这是一种很有名的上等匕首。为了刺杀成功,是经 过染毒特殊加T的剧毒匕首。据说只要被这种匕首划破皮肤,就会见血封喉, 即刻置人于死地。
飞禮石
所谓飞蝗石实际上只是一块块小石子,不需要任何加工,信手而拾,信 手而发。但是,飞蝗石在选取和使用上却是要下番功夫才行,要选取适合投 掷的形状。从其形状和扔出去空中飞行的样子,很像蝗虫,故此得名飞蝗石。
飞蝗石也可以算是人类最早发明的投射兵器,就是石块。即使在现在, 手无寸铁的暴徒在和警察、治安队格斗时,也使用投石。由于这种武器有效 而廉价,所以才成为久盛不衰、寿命最长的武器。
与飞蝗石同一类型的是铁弹,这是一种需要特殊加工的投射兵器,是靠 手或手指的力量来发射的一种不带锋刃的球状铁制的弹丸。铁弹是一种不以 杀伤敌人为目的的护身武器。形状似球,没有锋尖锋刃,便于携带。有的涂 上黑色,以提高夜间使用效果。
在历代武侠小说中,有许多使用小石子的武林高手。《水游传》中,使用 称作“没羽箭”的这类石子的高手,有张清和他的妻子琼英。此外,还有《封神演义》中,手使五色石的女将邓婵玉,以及能一次发射数块石子的龙须 虎,据说他发射的石子,似蝗群一般,甚是厉害。
钢圈
钢圈是一种直径24 ~30厘米的金属环。在实战中,还有圈外侧带有利刃 的乾坤乌龟圈,和内侧带月牙状锋刃的日月乾坤圈。
在打击敌人时,可用手握着圈当拳头使用。外侧带刃的,可充分利用刃 的各种形状来斩、刺敌人,还可用圈的内侧来封阻敌人的兵器。内侧有刃的 钢圈,用来斩、削敌人兵器的柄和手。外侧有突起锋尖的,还可作为投掷武 器来使用。
圈原本是跳舞时使用的一种小道具。外侧光滑无刃的圈,是印度的一种 投射兵器,所以,圈这种暗器很可能是从印度传到中国的。
实战使用的圈,内外侧的刃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攻击和防御能力都很 强的鸡爪鸳鸯钺就是典型的代表。这是一种在握手部左右两侧带有外伸锋刃 的钢圈。带有这种刃的兵器,通常叫做钺或镋,但是它无疑是圈的一种。除
了上述圈的用法之外,带有这种外伸锋刃的圈,不仅可用来防御敌人的攻击, 而且还能进行刺、斩。当然,这种圈不能作投掷兵器使用。
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太子使用的乾坤圈,就是典型的代表。乾坤 圈为金属制,主要是投掷使用。把乾坤圈掷出去,如果击不中敌人,就会自 动回到使用人的手中。乾坤圈威力很大,龙王部将夜叉和龙王太子,都是死 于哪吒的乾坤圈。
飞爪
飞爪是在系绳上拴有手掌大小的铁制钩爪的一种暗器。飞爪全长约6米, 有效杀伤范围3米左右。飞爪上有许多伸缩自如的关节,飞爪百链索或带有 两个爪的双飞爪,都是此种兵器。除了一根拴飞爪的索绳而外,还有一根由 铁环牵连的软绳。
在飞爪之中,有如同龙爪一样的龙咤,还有爪似梅花的梅咤,此外,还 有只一端有爪的飞爪。
这种暗器,不但能杀伤敌人,还能擒拿敌人。一旦命中目标,锋利的爪 尖就会深陷人肉,或钩住锁甲、衣服等物,使敌人难以摆脱。此外,也常用 来攀越高墙等障碍物。
一般认为飞爪这种暗器在明代发明,但是在北宋的《武经总要》中曾有 飞钩的记载,也许就是飞爪的前身。飞钩是一种守城用的兵器,也是在带有 铁环的钩爪上系以软绳的暗器。使用这种飞钩,可以从城墙上抓钩住攻城敌 人的装备以擒之。
飞镖又称脱手镖,靠腕力直甩而发。镖身有棱状和棒形等多种。不论哪 种镖形,尖部都锋利无比。镖长7 ~丨4厘米,重约150~260克。长短、重量 亦依人而别,并不都在此限之内。为使甩出的镖飞行稳定,而在镖身末端扎 有红绿绸,即镖衣,用以鼓风乘势,犹如箭羽。带镖衣的叫带衣镖,不带镖
衣的称光杆镖。
飞镖通常以十二支或九支为一套,每一套中必有一支比其他长而重的镖, 此镖即为绝手镖。这支镖,非在迫不得已时,决不轻易使用。射程以7米左 右为最佳,最大可60米。
毒药镖是一种带有剧毒的特殊脱手镖。所用之毒药及配方,各武术流派 相戒不传,而为自家门派秘传。
飞镖的真正创始已无从考证。据武当派的《武当绝技(续集)》称,是 出于北宋。说是有一老僧少年游西域时,得异人传授包括飞镖在内的各种武 术。后归隐于四川某寺,悉心研究十余载。修成正果之后,出山遍游中原各 地,传授技艺。又通过他的弟子,相传不绝。据说,南宋名将岳飞也受其 真传。
柳叶飞刀
柳叶飞刀是用于甩投的特制暗器,因刀形似柳叶而得名。刀身带刃,长 17厘米,刀柄长约5厘米,刀刃最宽处约6厘米,刀重以170克左右为标准。 刀刃和刀柄均为铁制。为了甩投时飞行平稳,命中率高,在刀柄末端拴有长 约6厘米的彩绸。外观似刀,但两侧出锋带刃,所以,不但可用刀头扎刺, 两面锋刃亦可伤人。其刃锋利无比,但因甚薄,功夫不深者,难以用于劈砍。 刃尖锐利,是制敌之主要部位。柳叶飞刀,每刀以十二口为一鞘,刀柄露鞘 外,可随手取用。柳叶飞刀高手投甩之远可及200米。
投甩刀剑之技术,恐非始于战场,大概是杂耍特技演练而成。这种投甩 杂技,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是中国一种很古老的曲艺节目。后来被纳人武 术之中,继而发展为柳叶飞刀。从《水浒传》中的八臂哪咤项充使用飞刀可 考,专用的飞刀至迟出现于明代。
袖箭
袖箭是利用弹簧的弹力发射短箭的筒状发射器。由于能隐藏在袖内发射, 故此得名。袖箭不靠腕力,却威力甚大,有效射程可达1〇〇米,而且飞行平 稳。发射器用铜、铁所铸,为圆筒状,神箭一般长约26厘米,外径2. 6厘米 左右,筒内装有钢丝盘成的弹簧。箭杆用无节竹作料,加工成长约23厘米, 如最细的筷子粗细。前端装有梭形锐利钢箭头,长约3厘米。每次只能发一 箭的箭筒,为单筒袖箭。除此之外,还有可连发数箭多种。其中包括两筒的 双筒袖箭、三筒的三才袖箭、四筒的四象袖箭、六筒的梅花袖箭、七筒的七 星袖箭、九筒的九宫袖箭。
除单筒袖箭外,其他可连发者,均需备用相应数量的袖箭于筒内。以装 箭一次,可连发六箭的梅花袖箭为例,它不同于单筒袖箭,是集六个较细单 筒袖箭于一身,排成梅花形状。梅花袖箭以六支箭为一套,但通常持箭人, 至少身带三套,计十八支,均先人筒备用。
袖箭始出年代不详。根据武当派的《武当绝技(续集)》说,在宋真宗 时,有一道士号霞鹤,为修行而云游四海。后人川,于峨眉山发现一石屋, 那是仙人的故居所在。在石屋中,他寻得《机轮经》一书,乃三国时期诸葛 武侯所著。书中详记有木牛、流马、火炮等诸种机关制造之法,其中亦有袖 箭制法说明。霞鹤道士终归西天,也未曾揭秘此书内容于世。《机轮经》一书 亦无影无踪,未能流传于后人共享。所幸他公开了袖箭制造之法,世间方有 袖箭传至今日。
金钱镖
金钱镖又称“罗汉钱”,是把普通硬币作为武器使用的一种飞掷类暗器。 金钱镖作暗器极为合适,随身携带硬币,谁也不会生疑,练就此功,随取随 发,非但便利,且使人防不胜防。
金钱镖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经任何加工,直接使用;第二种是将硬币四 周锉薄磨锋成刃。其中,以中央有孔的大钱类硬币最为多见,其直径约3毫 米,铜钱重4 ~7克,银元约重3T 3克。
硬币重量远不及其他投掷类暗器,所以,本身并无甚大的杀伤威力。关 键在于腕力训练,加之平飞旋转,威力才会大增。
金属硬币是何时、何人将其作为武器使用,虽无从考证,但金钱镖至迟 在明代就已出现,这一点是明确的。
飞叉
飞叉是为投掷而特制的一种叉。形状按叉头分为两股、三股、五股多种, 其中,以中股挺出如枪头的三股飞叉为多见。标准飞叉,全长约29厘米,叉 头锐利,约占三分之一。两股飞叉以全长约20厘米为标准型,叉头占二分之 一。五股飞叉,尺寸与三股相同。各种飞叉皆以铁铸而成。重以600克为标 准,可视用者的力度而有所差异,但以不超过1200克为限。射程依训练程度 而异,最远可投及160米。叉将发出之前,高举过顶,向后一挫,顺其势向 前,松手,叉即飞出。飞叉以每九支为一组,叉头朝上,装于皮袋携带。
就飞叉的起源而言,作为一种兵器,恐怕不是由乡间农民所用农具之类 发展而来,大抵是渔民捕鱼用的鱼叉演变而成的。鱼叉由来已久,自古有之, 从出土文物已经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用拴绳的鱼叉捕鱼的事。
然而,究竟是何时、何人把这种鱼叉加工成飞叉这种武器的,至今虽无 定论,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至迟在明代就有了飞叉的存在。
弹弓发射的不是箭而是弹丸。弹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弦上有一个弹射 弹丸用的皮碗。也有可藏人袖内作暗器使用的超小型弹弓。
弹丸为球形。有用石头制成的石弹、用黏土干燥后制成的泥弹和烧制而 成的陶弹,还有用铁铸造而成的铁弹。用料不同,而有多种。弹丸大小,规 格不一。大的有高尔夫球那么大,小的则如同打鸟弹弓子那么大。
弹弓原本不是以杀伤人为目的,而是打猎时使用。只是作为暗器时,才 变成了对人的一种武器。但是,射程、打击力,都远不如投掷类暗器。不过 弹丸携带方便,而且弹丸飞行的声音比箭小,不易发现,不易躲闪。这些都 是胜过普通弓箭之处,也是在所有暗器中,最危险的一'种暗器。
和箭比较,球状弹丸飞出后的弹道不稳定,射程和命中率也不如弓箭。 所以,一直未被作为战场上的兵器。
小说中的玉皇大帝身边的二郎真君,就是使用这种武器。他的弹弓弓体 是用金子作成,银制的弹丸,是一种神仙使用的超级兵器,实为宝物。
发射弹丸有很多架势,如:单凤朝阳式、野马上槽式、天鹅下蛋式、滴 水垂崖式、拨草寻蛇式、双飞雁式、怀中抱月式等。当今习此艺者极少。简 易的铁丝作架,橡筋为弦的弹弓,已成为儿童玩具。
武器装备对战争的影响
武器装备直接影响着对战争的发展。
在看待武器和战争的关系方面,许多人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唯武器论,认为武器装备的好坏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因素;二是 轻视武器的作用,认为那无关大局。
那么如何正确地理解武器与战争的关系呢?应该说,具体到某一场战 争而言,武器装备并不是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战争双方处于同 等技术条件下,胜负结果更多地要看军队的训练、士气、后勤,以及指挥 员的军事素养。
但是如果具体到整个战争发展史来说,武器装备的进步,则决定着战 争方式的进步。这里所说的武器装备,并不是指单独的某一件武器,而是 多种武器装备互相配合所形成的一个整装备体系。可以说,武器装备是战 争发展史上的首要因素,当革命性的新式武器技术成熟并大量装备部队之后,战场上的战术也就会因此而发生变化。与之相适应的,就是军队的训 练、编制、后勤、军事理论,甚至整个军事体制的变革。
正是因为武器装备体系决定了战争形态的演变,所以西方许多的军事 史著作,都是以武器技术的发展来划分军事史的不同阶段,比如把世界军 事史分为冷兵器时代、冷兵器与火器共用时代、火器时代等。
因此,如果武器技术进步了,但是战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变革,或者 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编制、训练、后勤等制度,那么技术进步的成果也不能 转化为战斗力。以近代中国为例,丨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及之后的第二 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军队完败于英法列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武器装 备上的差距造成的。可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朝的军队也装备了先进 的西式枪炮,但是仍然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起与先 进技术相对应的军事体制仅仅给一支装备冷兵器的落后军队换上洋枪洋 炮,而不注重战术训练、不建立新式的编制体系,那么这支部队依然算不 上是新式军队。这就是中曰甲午战争、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清军 的武器中虽不乏新式枪炮,但却依然失败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明,在军事装备领域也能体现出来。中国不仅 是火药和火药武器的故乡,古代中国的弓、弩等抛射武器也曾经一度领先 于世界。但是随着欧洲的文艺复兴,西方科技飞速进步,中国的武器则原 地踏步,最终被西方所赶超。也就是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的武器技术就开 始全面落后于西方。不过明朝还有向西方学习的举动,通过各种渠道的中 西方交流,也学到并引进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随着清朝统治的建 立,中国从政治、经济到文化全面转为封闭、保守。清朝统治者轻视技术 进步,故步自封,盲目自大,最终在军事领域被西方远远甩开,以至于近 代中国被西方列强用重炮敲打国门,从此陷入了半殖民地的黑暗深渊之中。
奇门兵器
所谓奇门兵器,就是各种特种兵器的总称。这些兵器通常无法归人“十 八般兵器”的传统分类中,一般不用于军事战阵,只在武林中个别门派使用, 练习的人极少,而且有时还有使用环境上的要求。常见的奇门兵器有如下一些。
峨眉刺
峨眉刺长30厘米,是铁棒两端制成锋利笔尖状的一种兵器。为防止从手 中脱落,在铁棒中央位置,设有一个插中指用的可转动的圆环。和其他兵器 一样,峨眉刺也派生有多种样式。既有两端都带尖的,也有只是一端带尖的。 还有不带手指环,前端为笔状的点穴笔和判官笔。此外,还有比峨眉刺短一 半、有三个不同方向带锋尖的子午钉。
使用峨眉刺时,中指插人环内握紧,使两端与之呈垂直状,用以刺或打
击敌人。峨眉刺中,最厉害的是专门点敌人要害穴位的点穴针。顾名思义, 这种峨眉刺不但可刺可打,还可用于点穴,使敌人苦不堪言。
峨眉刺携带方便。中指插人转动环内,使铁棒与手指相干行,使敌人难 以发现。以此状态,迅速旋转铁棒,即可变成攻击的态势。可以使用一支, 还可同时使用两支峨眉刺。
峨眉刺也可当作投掷兵器来使用。叫做飞刺的峨眉刺,则是经过特殊加 工,专作投掷使用。它比普通峨眉刺稍短,长20厘米左右,重约220 ~ 260 克。以12支为一组,装在囊袋中携带。
峨眉刺的历史并不久远,是清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暗器。但据说最早起源 于宋代,不过尚无确实的证据。
峨眉刺传到日本,被叫做“守铁”或“铁柱”等。
子母鸳鸯钺
子母鸳鸯钺是把两个锋利月牙组合在一起的一种兵器,长度47厘米。虽 然把这种兵器冠以“钺”的名称,但是和斧并无关系,毋宁说它是一种圈类 暗器更合适。其中,鸡爪钺是子母鸳鸯钺中尺寸最大的一种。
由于这种兵器和拳合为一体使用,所以拳法高手使用,威力倍增。有了 这种兵器,在遇上带有武器的敌人时,就比赤手空拳好得多。所以,子母鸳 鸯钺是一种可攻可防的兵器。
这些戴在手上的兵器具有很大的杀伤力,而且随着拳法的发展而层出不 穷。在明代的《三才图会》中就曾记述了没有刃叫做“铁拳”的一种兵器。 关于子母鸳鸯钺的由来,目前还不清楚,但是,有人认为它是出自明代。
子母鸳鸯铖作为八卦掌的代表性兵器,为人们所熟知,故又有八卦锁之 称。武林高手八卦门的董海川(1796—1770年)善使这种兵器,故此得名八 卦钺。据说这种兵器是他发明的。除八卦门派外,少林等武界流派也使用子 母鸳鸯钺。
判官笔
判官笔器形似笔,笔头尖细,笔柄粗圆,也有两端均为笔头的,笔身中 间有一圆环,形状比较接近峨眉刺,环套在手指笔可以旋转,还有的只是一 端有笔头,在笔的尾部,有环也是可以让笔旋转的。主要用于取穴打位,因 此又叫判官点穴笔。
判官笔的笔长通常为二尺八寸,前端稍重于后端,多以硬木或金属制成。 主要用法有穿、点、挑、刺、戳等。动作招式有穿喉、仙女引针、白猿献果、 叶底偷桃、双蝶舞花等。
铁尺即铁制的尺。最初的铁尺上面有星,既是武器,也可作量物之用。 长度1米左右,最大者和使用人的身长一般,厚1厘米以上,也有末端带柄 的。铁尺通常长172. 7厘米、宽3. 9厘米、厚1.2厘米,完全能承受敌兵器的 打击。
从外形上,铁尺可以归人棒状打击兵器一类,用法和锏相似。外形和尺样,极易随身携带,是一种伪装性极强的防身兵器。
尺自古有之。而不受温度、湿度影响的铜尺,在周代就出现了。而把铁 尺作为武器使用,已难以考证具体年代。铁尺并非战场武器,而是一种个人 用的防身兵器。
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燃灯道人,使用的就是这种武器,尺名叫乾 坤尺,是一件法术无边的宝物。
此外,航海时用以观测星位的量天尺,是一种特殊的尺。在武侠小说中, 这种尺成了少林寺的一种贴身兵器。
旧石器时代(10000年前一几百万年前)的重要军事发明
旧石器时代只有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石球等。 旧石器时代在采摘、狩猎中应用棍棒。
大约十万年前出现了原始抛石器——砲。
大约28000年前出现了弓箭。
铁笛
铁笛即铁制的笛子,实际上是一种护身用的打击武器。铁笛一般长约65 厘米。虽为铁笛,但是吹奏起来,如同乐器笛子一般,故有很大的伪装性。 铁笛为中间空心之管状,故体轻,但坚实不易折断,可攻可防。
笛分为七个孔的横笛和五个孔的竖笛。七孔笛乃汉武帝时丘仲所发明, 五孔笛据说是东汉时期从羌族传过来的。暗器铁笛,是指七孔横笛而言。
浏览5,32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