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宗谱》载述:所谓技击,是用武艺行实战搏杀之能。 所谓技击术,系专事修炼实战搏杀之手法、腿法、步法、身法、功 法、心法等技艺及其综合运用的技法。技击之法,不求其形,但究 其理;不求其势,但究其道;不求其定,但究其机。它循五行生克 之理,阴阳变化之道,以静制动,柔化刚打,避实击虚,无形无 象,道法自然。

第一节技击朮的起源与传承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要经过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太极 拳技击法也是如此,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武术文化的一种延续和传承。

追溯技击之源,探索发展之史,历史把我们带到了原始社会。 在那个自然的狩猎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逐渐学会了躲闪、 远跳、翻滚,以及运用木棒、石器与野兽进行劈、砍、刺、投等搏 斗的技能=这些简单的搏斗技能,就是武术技击的萌芽。到了氏族 公社时代,各部落间为了争夺地盘、俘虏及财富,经常发生部落搏 斗,这种搏斗的技能被不断地总结和发展,拳捣、脚踢、木刺、搏 击、摔打、劈砍等搏斗动作被模仿,促进了武术技击的发展。大家 所熟悉的“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就是那个时期部落搏斗的典型代 表。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武术技击的发展成了争夺地盘和地位的应 用工具。传说禹帝死后,伯益继位,而此时夏部族的势力已经相当强 大,而禹的儿子启不愿去朝拜伯益,便自立为帝,宣布建立夏王朝。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遭到伯益等部落首领的激烈反抗,形成了启和伯 益的利益争夺的搏斗,经过多年战争,伯益兵败被杀。这些战争是武
术技击成型的主要推动力。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激烈动荡的年代。在政治上奴 隶制正向封建制转化,战争便成了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但这一战 争形式也在发生变化,“相搏” “拳勇”“技击”攻防格斗的水平 已远远超出了殷商时代。此时,技击不仅是战争的需要,而且逐渐 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享受。这一时期,擒拿、摔打的搏斗技 击武术在民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战胜对方,攻防招数真假虚 实,变化多端。

进人封建社会后,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防 止战争,秦始皇号令禁绝武艺,收缴天下兵器,使武术技击受到了极 大影响。到了汉代,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安定,尚武之风便开始 复兴。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人们逐步认识到身体与自然的关系, 武术技击开始向强身健体方面和表演娱乐方面发展,形成了民间武术 技击。

当历史的车轮进人到封建社会的最后时期,农民起义接连不 断,推动着武术技击向前发展。在这一时期,形成了练武从军、习武 保镖和强身益寿的技击武术,并逐渐将技击推向了竞技的历史舞台, 表明武术技击已经成熟。

在技击“擂台赛”的激励下,爱好武术的人们开始拜师学艺。 在相互交流借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武术技击的风格特点,产 生了新的流派。这些流派在形式和内容上受到了地域条件和生活方式 的影响而逐渐形成了特色各异的地方拳种,带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 点。太极拳也就在这个武术发展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

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所伴随的就是强大的技击功能,技击可以 说是太极拳的核心和灵魂。

第二节陈式杰极拳技击的特点

纵观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披坚执锐扫荡群雄的英雄豪气,陈长 兴龙骧虎步千里保镖的一生传奇,陈发科气吞山河立局摆阵的威武风 采,展现给世人的无一不是博大精深、变化莫测的太极拳技艺。

太极拳的“技”,是指本领和方法;“击”,乃是手段和策 略。太极拳技击是崇德尚武、修炼身心、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高 层次的锻炼与实践,是摔、打、拿、化为一体的,变化无穷、文明高 雅、精彩绝伦的交手艺术。它具有令人赞叹的竞技性、艺术性、观赏 性、娱乐性和无穷的趣味性,主要特点如下。

—、以集克刚,以静制动

老子在《道德经》四十三章中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 至坚。”意思是天下间最柔和的东西,可以驰骋于天地间无所阻挡。 太极拳技击中也包含了这种以柔克刚的原理。

以柔克刚太极拳技击系用随敌劲伸缩而不含抵抗之柔劲,而 是予以走化,使之落空,然后引出对方弱点,运用合力的原理发劲, 从而收到以柔克刚、以小胜大的技击效果。并且,在太极拳技击的实 战中,要求柔劲与松沉并用,这种松柔是人体在缓解外力冲击时的一 种整体之力,同时也是肌肉、軔带、骨骼、神经等多种组织,在人体 意念的支配下,产生出既有刚劲,又有富于弹韧之性的柔劲,从而实 现粘连黏随的技击效能3

以静制动静在太极拳技击中应视为一种战术。太极拳之 静,乃动中之静,包括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心理之静,指任敌千变万 化,我只以镇静应之。唯心静才能辨明敌劲之来龙去脉,才能乘其虚
而攻之。在瞬息万变的技击情况下,应始终保持自身重心的稳定,此 即生理之静:在保持自身静的同时,应千方百计地破坏对方心身的平 衡,以利我之出击。以逸待劳,劲不虚发,是以静制动的原则。

二、缠绕折叠,引化合发

太极拳技击,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其 技击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的技击过程=技击中,由 听劲或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 再借力发力。这就要遵循“缠绕折叠,松活弹抖,蓄发互变”的螺旋 式运动形式,从而产生内气,以气运身,从而达到周身完整的统一。

“缠丝功”是练习太极拳技击独特的训练方法,是隐于体内、 人于骨缝、循经走脉、缠绕运行而流布全身的一种内功。缠丝劲的运 用及提高有以下几个转变过程,先练由大圈至中圈,再练由中圈至小 圈,直至达到有圈而不见圈、有形而不见形的精深功夫,这样在太极 拳技击时就能达到力出一点、发于心内、人于骨缝、外达肌肤、点点 透骨的功效。

三、绕圆化直,以顺避逆

太极拳运动由无数圆圈组成,圆圈运动以逆来顺受技法避免了 敌加于我的任何直接打击。因直来之力与我之圆相交,我旋转使力成 斜角而分散,减退的程度与斜角的大小成正比,故走化甚省力;我还 用黏随把敌套人我之圆圈,使其手足如蛛网所缠,进退不得。太极拳 的圆圈运动奥妙无穷,但得之非易。初练时大而笨,缠则小而活,终 则有圈之意、无圈之形,出手尚未见其转圈,敌已跌出,盖化与发于 刹那间已告完成。

四、以弱胜强,借巧克敌

在太极拳技击中,以四两拨千斤是练拳者所追求的目标,也是 在技击中要达到的技击效果。这种四两拨千斤,就是一种顺势借力, 以巧取拙,用智集勇来击败对手的技能。

所谓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软“弱”无能,而是在技击中不主 动进攻,根据对手进攻时用力的方向和路线,运用主动迎合并粘连的 方式,以较小的引带力使对手用力的方向和线路发生变化,达到“以 弱胜强”和“借巧克敌”的作用。

以弱胜强,借巧克敌,必须具有“听劲” “懂劲”的功底才能 完成。所以,在练拳走架和对练时,一定要持以虚灵的气势,以神意 粘着对方,出手时轻轻接触,不能用蛮力去抵抗,不多动、不妄动, 轻轻地随着对方的来力而跟之、随之、顺势以应之,“听”出对方 来劲后,进而掌握对方的劲,或化、或拿、或发、或放,达到一招制 服。

五、舍己从人,我独知人

“舍己从人”是太极拳技击法的总则。《太极拳论》讲:“人 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舍 己者,就是当对方以强劲进攻之时,在意念的支配下,我则以走 化之术,实现引化对方的作用力,使其失去重心以致陷人欲进不 得、欲退不能的“背势”。从人者,就是舍己后,顺着对方的“背 势”,“随人所动,随屈就伸”,达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之 效。李亦畲在《五字诀》中也讲到:“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 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3 ”这些就是对太极拳“舍己从人” 的精辟论述。

常言道:“听之于心,疑之于耳,行之于气,运之于手”“以 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听而后发。” “听之于心,听而后 发”讲的是听劲。听劲,就是要听懂对方的劲路,这样就能达到“人 不知我,而我独知人”的境界,进击的目标就特别精确。

浏览1,0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