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技击,激烈而多变,要想掌握格斗的主动权,有效地制服 对手,必须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初、战术、心理等方面下 功夫。通过科学的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思维能力和体能潜力, 充分体现争斗实战中的技术力量,从而征服对手。

第一节A神劲别在技击中的用法

太极拳打手歌云:“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 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由此看来,“棚、捋、挤、按、采、 例、肘、靠”这八种劲法,是太极拳技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内容。根 据上面的推手训练可知,这八种劲别,是学练听劲、拿劲、发劲等劲 的基础,也是打开太极拳技击之门的总钥匙。

从技击角度分析,棚、捋、挤、按属防守,是引化劲力的方法; 采、M、肘、靠属攻击,是产生劲力的手段。但是,防守中隐伏着 进攻,攻击是有效的防守。在技击实战中,这八种劲别不是独立使用 的,而是随敌因势变换、交错运用的,这也是太极拳技击术人不知 我、我独知人的神奇之处。因此,要全面理解、掌握太极拳技击法, 熟悉掌握“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这八种基本劲别就显 得尤为重要。

一、棚

在太极拳拳法中,将向上向外之势称为棚。棚劲为八劲之首, 诸劲之冠,既有统劲之才,又有并劲之能。棚劲一出,犹如擎天大 柱,八面支撑;如矛刺我,举盾相棚。在应用时,它与其他劲别联合 使用,形成了棚捋、棚挤、棚按等复劲,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无有还手之力,“出手含棚似围墙”就是对棚劲的精辟概括。

在使用时,双方一搭手,一方进身以手做攻势,另一方则顺势调 整身法,腰胯后坐蓄劲避开来劲之锋芒,借其劲力而向上向外发劲. 使对方的劲既不能到达另一方的身体部位,也不能随其意而下降。

在应用棚劲时,上身要正直,要虚灵顶劲,手臂的棚劲、腰的 撑劲及腿的蹬劲相互配合,气沉丹田,上下节节贯穿,棚劲才能一涌 而出。一般情况下,有单棚和双棚之分,如图2.1.1所示。但应切记, 应用棚劲时要粘住对方,而不是与对方相对抗;并要保持自己臂肘有 一定的弧度,而不使自己的小臂靠近腹部:

习练棚劲,可以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套 路为主,进行习练深悟,即可得棚劲之精。

图片111

捋劲,在太极拳拳法中,就是顺对方之势,将对方向体侧跌出 之劲。捋,如老汉捋胡须,姑娘捋辫子,其劲向为从上斜下,中弯圆 滑,自然柔韧3

在技击中,逢棚必捋:当一方棚挤对方时,就要用捋劲以疏散 其力:捋时应先粘其腕,一手臂肱部粘其臂外面,同时坐腰松跨后抒 腰,顺势捋至己身左右侧,使人跌出,如图2.1.2所示。

习练捋劲,可练陈式太极拳中的斜行、双推手、白鹤亮翅等拳 架

图片112

三、挤

在技击中应用挤,在于使对方失去平衡而离开原来的位置,是 由内向外延伸所用之劲,如核桃被双手挤压,遇挤就破;似厨师手捏 饺子,一挤就成。

技击时的挤劲,是在捋劲后,一方迅速调正身法顺势化解捋 劲,双手十字交叉,掌心向内.掌背向外,双肘下沉外撑,后腿微微 坐劲。腰胯摆正后,后脚蹬地,前腿弓步,腰部发劲到双手掌接触另 一方的中心点处,双掌向下弧形螺旋向外施挤,导致对方向后跌出。 在挤时,双手臂要圆撑,后腿的屈伸和双手臂的旋转协调配合,形成 整劲,如图2.1.3所示。

习练挤劲,可以单鞭、玉女穿梭等拳架为主进行,达到炉火纯青时,自然会得挤劲之妙。

图片113

四、按

按劲,是以一手或双手向下按压,使对方上身前俯,脚跟浮 起。此劲如家妇揉面,看柔实刚,可积散成团。在技击时,彼用挤 时,我乃变捋为按,这样改变了对方的进攻路线,使向前之劲力变为 向下。用按时,必须粘其一点,不使对方滑脱,以起步为虚为引, 落步为实为发,按时须 手臂先抬,腰劲突发向 下,一气呵成,并忌前 俯后仰,直线下按,否 则就会有“按下葫芦浮 起瓢”的后果:如图 2.1.4所示。

按劲有长短之分,

要因人而异,区别对 图2.1.4按

待,灵活运用,不可固

执不变:对于重心较稳固者,适于用长劲;对于功夫较差、底盘不稳 者,可采取手指先按,然后疾速以掌后根短劲取之。但在用按劲时, 须顶劲领起,全神贯注,含胸塌腰,周身一家,按之则劲力充溢。无 论单手或双手按都须含胸、沉气、肋束、背张,做到落点清晰3在发 劲时身体前后须对称,才不至于在发劲时因身体前俯后仰而失重:

习练按劲,可练陈式太极拳中的起势、搂膝等拳架:

图片114

五、

采在十指,就是借十指之力,用手的虎口及手指抓实钳牢对 方,顺人来势,接取其劲,指肚用力由外向内,由浅人深,采摘对方 之软肋或关节活络处的各个部位,形同用指甲切断与截取葡萄一般。 采劲乃是挤劲的反方向。因挤为 向内合劲,采为向外分劲,以单 手采时,应一手外棚一手顺势去 采,棚采合劲后缠住对方手臂向 下斜行为正法,如图2.1.5所示。

米的过程中,应以含胸塌 腰、沉肩坠肘、拧腰旋背为主,

才能采得刚猛迅速,果断快捷。

采劲训练,可以陈式太极拳

中的斜行、单鞭、野马分鬃等拳 架为主进行练习,最后必能“采”得满载而归。

图片115

捥劲犹如脚步不稳的趔趄之势,身体拧转的避让之态=它是根

据捋与采相合的惯性原理,在捋采的基础 上,劲路由顺劲变横劲而形成的劲别。在捌 时,应随着对方的挤劲重心后移,身体略侧 转,在侧转中急速改变劲路,以小臂向前发 击捌劲。在一肘向前例击时,另一手正好向 内旋转,这两股劲正好反方向错开,一捥即 中,如图2丄6所示。

洌劲有内洌、外捌等洌法,使用洌劲须 与对方相距半步远,方可用之,并要周身相 随,内外合一,劲宜短不宜长,劲力也不可 过大,否则容易误伤他人。在初练捥劲时,

可先点到为止。只有在实践中反复演练手法,对各种出手分寸能够准 确地把握时,才能做到心感神知,气劲运走,恰到好处。

训练洌劲,要多练陈式太极拳中的倒卷肱、闪通背、小擒打等 拳架,就能在技击中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图片116

七、月寸

在技击中,用手击人应有相当距 离。太远时,手未到而劲已断;过近时, 则劲势被闭而不能发,所以此刻则改肘劲 相击。財劲,是小臂内屈,用肘四周之部 位所发出的劲。用肘劲之时,需要调整与 对方的距离,常采取一脚插人对方裆内或 身后,上步发肘,全神贯注,含胸塌腰, 双脚蹬地,拧腰转背,使劲节节贯穿,直 击对方,如图2.1.7所示。

图片117

在技击时,如一方用棚劲向另一方进攻时,另一方右腿快速向 前上步,右手臂紧粘一方的左手臂,控制住其周身。另一方左手握拳 向上旋转的同时,腰跨拧劲向左旋转,左脚蹬地,劲路贯穿直达右 肘,形成一个整体螺旋劲,使之跌出。除用肘尖外,也可用前臂贴住 对方手肘滚动使用,更是妙“肘”生花。

“肘在屈使”,用肘劲击打时,须把肘关节屈成直角或锐角, 但上臂和前臂不可夹得太紧,握拳宜松,劲贯注于財尖或前臂。肘劲 发力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腰,催于肩,形于肘,完整一气,先引 后发,松活弹抖,忌硬上强打,横来直去。练习肘劲时,应使用上臂 近肘的部位先软接触,后再发力,以免伤人。

习练肘劲,可以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为 基础,然后再取腰拦肘、顺拦肘、上挑肘等拳架进行精耕细作,就能 达到“肘”不及防的效果。

八、靠

拳谙云:“远拳、近肘、贴身靠。”靠,如大树倾倒,靠于物 上,具有靠墙墙倒、靠房房塌之险,但在实战中要的就是这种险的效 果,达到靠之即倒。太极拳技击之靠,是 以身体结构部位去击人的胸部或腋下,较 財更甚。在上者为肩靠,在下者为膝靠,

迎面者为迎门靠,转身者为背折靠,身击 者为身靠等。用之时,己身必须中正,虚 灵顶劲,肩与胯合,脚跟发劲,用左脚的 蹬劲直达右肩尖,去撞击对方胸部。但靠 时须防护好自己的面部及靠侧的手臂,避 免对方袭击面部或手臂。如图2.1.8所示。

图片118

靠的诀窍主要是在接触一瞬间的螺旋力。如迎门靠,在双手缠绕 的旋转中,要巧妙地变换手法。两手虎口卡住对方双手腕往下按,继 而向两侧分开,在两手分开的同时,重心迅速后移,随即一腿前插, 接着以肩侧向对方胸前靠击。在技击中如果主动用靠,也常和“捋、 采”结合,这就是“靠前有一捋”或“采后有一靠”的经验之谈。

习练靠劲,可以两人对练,也可以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中挑选与靠有关的拳势单练,如十字脚、闪通 背、野马分鬃等拳架,就能达到以靠击人的效果。

浏览1,17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