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协调、灵敏素质

协调素质也称为协调能力,是指在运动时,机体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 位配合一致,完成动作技术的能力。协调能力是人体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它受平衡反应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和其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复杂和突然变换的条件下,人体能够迅速、准确、 灵活、敏捷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灵敏素质是人体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 运动中的综合表现,主要体现在动作灵活性和大脑反应的快速敏捷上。它是 许多非周期性运动项目和对抗性运动项目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在徒手格斗 与防卫活动中机智灵活、快速敏捷处置各种暴力性、突发性事件所必备的主 要身体素质之一。

协调素质、灵敏素质的训练形式:


  • 协调素质训练:各种综合性练习,游戏、球类运动,不习惯的各种 身体练习、反向完成动作、改变已习惯的动作速度及节奏、利用不习惯的组 合使已掌握的动作更加复杂化,充分利用各种器械或自然环境条件做各种复 杂的练习、独木桥(平衡木)练习、踩石过河练习、爬绳练习、鱼跃前滚翻 练习、躲闪,转体练习等。

  • 灵敏素质:模仿练习,打手背、打沙包、反口令练习,躲闪、转 体、判断信号动作、快速起动、急跑急停、突然转身或变向跑、绕桩跑、翻 越各种障碍物、攀登、判断反应游戏,篮球、足球、拳击、散手、柔道、摔 跤比赛等。

  • 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学自1879年在德国诞生以来,应用它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科学实验 方法,验证了许多心理现象的客观性,使人们逐步从心理的神学论、唯心主 义观中解脱出来。现代心理学在应用方面又发展了许多新的课题,认为心 理学研究不能仅限于解释心理现象,更要用适当的方法训练人的心理,使 其达到较高的素质水平。心理训练也称心理技能训练(mental training or psychological skill training),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 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 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心理训练追求迁移效果,不但使训练者对某种情境中的某个问题的心理 调解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其他情境中的其他问题的应付能力也得到提高, 其最终目的是使训练者勇敢、从容、理智、巧妙地面对一切困难,使他们对 待困难的态度就如同一个战士对待敌人的态度一样:我可能被打倒,但永远 不会被征服!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应用心理分支学科的发展,对人自身的心 理训练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丰富。最早的心理训练方法起源于精神治疗的放 松方法,即用心理松弛手段,把人从十分紧张的消极情绪调控到需要的水平 上,从而达到需要的目的。现代心理训练方法在运动竞赛中的应用是比较成 功的,从而引起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很快应用于训练与比赛的各种场合,在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的同时,创造出 了更多的心理训练方法。与此同时,心理训练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在 心理治疗及其他技术培训中也取得了为世人瞩目的成果。目前,心理训练方 法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国防、教育、医疗、体育、企业、管理及罪犯改造等 诸多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徒手格斗与防卫术心理训练的意义

徒手格斗与防卫术的心理训练是一般心理训练在格斗与防卫训练领域 内的具体应用,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徒手格斗与防卫者的心理素质,消除畏 惧、急躁、盲动等情绪,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徒手格斗与防卫心 态,充分发挥徒手格斗与防卫技、战术水平。因此,徒手格斗与防卫术的心 理训练是运用心理学的专门方法影响徒手格斗与防卫者的心理活动,使其形 成防卫所需要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心理素质对徒手格斗与防卫者产生重大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影响。 敌我相遇,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心理的较量。“两强相遇勇者胜”, “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武器,这是一条自有战争以来就存在的真 理”。同样,决定徒手格斗与防卫胜负的也是人,人的因素,不光包括格斗 能力,而且包括人在格斗中的心理、精神,如勇敢沉着、果断机智、顽强坚 定等将产生无限能动作用,敢于格斗,才能善于格斗,才能战胜对手。体现 在实战中是临危不惧、斗智斗勇、顽强拼搏,充分发挥防卫者的技、战术特 长。防卫者绝大部分时候碰不到凶残反抗的犯罪人,在思想上产生了一定程 度的惰性和麻痹心态,有时面对突然出现的犯罪行为,并不是没有徒手格斗 与防卫能力,而是缺少应对的心理准备,因高度紧张脑袋里一片空白,不知 道该怎么做;有的因临阵胆怯、情绪过分紧张或精神不振,造成动作迟缓不 灵活,判断能力和快速动作能力等下降,严重妨碍正常技术战术的发挥,使 自己处于被动挨打局面;也有的因过于自信,贸然行动,被犯罪人利用,出 现流血伤亡事件。因此,要避免紧张、克服不利情绪,要想战胜敌人,就必 须战胜自我,使自己勇敢坚强,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对敌心态,有创造 性地把心理因素和徒手格斗与防卫技战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克敌制 胜的目的,有效的保护人民和自身的生命安全。

二、心理素质训练方法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徒手格斗与防卫术的心理训练方法划分为 多种类型。但徒手格斗与防卫心理训练的分类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之间是 相互联系的。例如,有形心理训练可以是自我心理训练,也可以是专家心理 训练或专门心理训练。在实际操作中宜将不同的方法综合使用。

根据人的心理的一般构成原理,心理训练分为心理过程训练、个性心理 训练和心理状态训练。

1心理过程训练

心理过程训练主要是指防卫者认知能力、专业技能与技巧的训练。它具 体包括感知觉敏锐训练、记忆能力训练、思维训练。如表象、想象清晰度训 练,言语能力训练等。

2个性心理训练

个性心理训练主要是指对防卫者特殊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 的训练和对兴趣、需要、动机、信念等个性倾向性的训练。这种个性心理训 练和…般人的个性心理训练具有共同性,但又不完全相同。

3心理状态训练

由于心理状态是特定时空条件下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综合反映,所以 防卫者心理状态的训练实际就是心理品质训练。

根据心理训练有无具体手段,可以将徒手格斗与防卫术的心理训练方法 划分为无形心理训练与有形心理训练。

无形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如教练谈话、小组讨论等),使防卫 者的心理活动发生有利于实际对敌需要的转化。

有形心理训练是指釆用具体的直观的手段,调节防卫者的某一心理活 动,使其发生有利于实际对敌需要的转化。有形心理训练的主要特点是选择

具体形象的训练手段。

根据心理训练实施者的不同,可以将徒手格斗与防卫术的心理训练方法 划分为专家心理训练与自我心理训练。

专家心理训练是指心理训练专家应用专业手段对防卫者进行心理训练, 如各种心理培训和心理辅导、咨询。专家心理训练的主要特点是专家处于主 动地位,受训者处于某种被动状态。因此,专家必须名副其实地受过专业训 练,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节技术和手段,同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熟悉受训 者的生活、工作和文化背景。在对待心理训练问题时,专家不但要具有广博 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而且要有更为敏感的心理和更为丰富的人生心理体 验。

自我心理训练是指防卫者在掌握心理训练的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通过身 体训练、动作技术训练等手段,由自己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逐步达到运用 自如的程度。自我心理训练的特点是受训者处于主动状态,立足于自觉的学 习与操作。当然,即便是自我心理训练,也需要专家的指导与帮助。

三、专业心理过程训练

1感知敏锐性训练

由于感觉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开始,没有感觉就谈不上高级的心理现 象的产生,对于任何人,敏锐的感知是非常必要的。对此可以采取无形心理 训练与有形心理训练及其他心理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浏览1,2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