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明清时期已成为重要的商 业中心,与夏口(汉口)、朱仙、景德三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听师傅们讲,在那个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练拳的 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他们常常被当时的统治阶级视为三教九 流。有许多有名的前辈,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流落江湖,只能 靠卖武卖药为生,或设馆收徒,靠微薄的收人来维持生活……。 而另一个方面,有权有势的地主官僚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切身利 益,也常请一些有名望的拳师来演艺和舞狮,供他们茶余饭后消 遣,拳师表演的所得也只能够勉强地维持生计,有时甚至表演完 了连钱都得不到。更可怜的是一些拳师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为他 们训练家奴和黑打手,为虎作伥,因此各派拳师也经常明争暗 斗,甚至公开打斗,手足相残。

据老一辈的武术家们讲,南拳约在明代已形成,也就是现在 我们所讲的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各个地区的各种拳术及套路的 统称,南拳即南派武功,一般是以长江以南一带的拳术和各刀、 枪、剑、棍等套路的总称,而佛山的南拳究竟始于何时,今已无 从考究,关于它的起源和传说,现举一二例只作参考。过去在粤 剧界的前辈中有过这种传说,约在乾隆年间,统治者为镇压反清 志士,火烧福建少林寺,武学大师至善禅师等数位武僧为避捕杀 南逃广东,隐姓埋名匿身于梨园的红船中,一次粤剧伶人受地方 恶霸欺压,他们秉性刚直、打抱不平,乃挺身而出,以超凡的武技,解了红船伶人之困。此后,红船艺人们都拜其为师,求习武 功,所以少林武技以此繁衍于红船中,其后又蔓延到南方各 地……。

又有一传说,雍正年间朝廷火烧南少林寺,武师。

张五(花名 摊手五)被株连而落难,逃到广东佛山琼花会馆,以授武为生。 从以上可以看出佛山武术源于少林,在不断的发展与创造的过程 中受当地民间武术的熏陶和影响,而少林武技始于金元,盛于清 末,它在民间有着十分深厚的基础,明末清初,佛山已成为武术 诸家云集之地,武馆众多,流派纷呈,南派拳术就是洪、刘、 蔡、李、莫等各种流派的融合,使南派拳术不断地丰富,经过历 代武学大师不断实践和创造,成为了今天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 遗产。

南拳的架式不太大,势和力紧聚,多重于手部动作,多短 手。主要的马步有四平大马、弓步马、跪马、虚步等步型;而手 法善用拳、掌、爪、桥、肘、腕和指等。练功中结合劲力和像形 动作,常常伴以发声壮气,这些都是南拳独特的风格。而南派武 术也曾有野史所载,即《少林拳术秘诀》里所述的:高要人蔡九 仪为广东南拳第一代传人。从大量的历史资料中可旁证得,粤中 之少林武术传自蔡九仪是较可信的。从各种记载中可知,很可能 在明代以前,广东的南拳源于少林,而到广东以后便落地生根, 经过在广东武术界的代代相传,便形成了具有南方特色的流派。 例如:广州的孔门拳是从湖北传人的,而白眉拳和洪拳都是来自 四川峨眉山,咏春拳源自南少林,也称为少林咏春等。随着岁月 流逝,南拳已在各个地区、地方演变成为各种纷呈的流派。尽管 南拳的流派繁多,但它们的心法和打法基本上是共通的。如在手 法及上肢的动作上较多,特讲腰马桥与桥手的训练,要求将桥手 练至“铁桥”(铁桥就是硬的意思),而在身法上讲究的是吞吐沉 浮、前后俯仰、进迫退闪;在马步上讲的四平八稳、落地生根, 其共同特点是打拳刚劲有力,动作朴实无华,采用四平大马,马步稳健力猛,动作有劲,吞吸吐呼以手部动作为主,力打四方, 发力有声,发声助力,以形还形,以力打力,连消带打,连环扣 打,善发短劲,快慢相间。南拳演练起来,基本是先慢后快,其 目的是循序渐进,更能给人们一种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大有 “开拳则山崩地裂,呼喝则风云变幻”之威势,人们又常可从南 拳的演练中看到“步形如鹤舞,变化若游龙”。南拳是既可以强 身健体,又可以自保自救,更可以作竞技表演的不可多得的 拳种。

近年来南拳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们喜爱,不论是繁华的都市 或者是经济欠发达的乡村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南拳不仅在国 内,而且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 家,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南拳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南拳的种类有200种以上,流传在我国长江 以南各个地区,虽说南拳拳术的种类很多,但它们的风格还是比 较一致的,它共同的特点如下:

手法多样

南拳的手法多样,但动作却朴实无华,如拳谚所说:“一势 多手”,“一步几变手”,而且多短拳,故有“南拳北腿”的誉称。

身腰桥马

南拳是很重视身形腰马,而身形正直,特别要做到头正,要 上顶颈直、微收下巴;沉肩落肘、含胸拔背;敛臀收腰、尾闾内 收;出肩追膊、力由腰马发;以腰为轴,目光平视。而马步的特 点以四平大马为主;其次是钳阳马、左右子午马、麒麟马、骑龙 马、左右扭马势、左右虚步马势、跪马,还有四六马、三七马、 三山马等。初学者可先学站马(扎马),正如拳谚:“未学工夫,先学扎马”。扎马要稳固、坚实,一定要练到坚不可摧,低而不 疆,进退转闪灵活。马步是南拳的基础,不管是站什么马都要求 练到步法稳健。当站马有一定的基础了,便进人桥手的训练—— 即冲拳的练习,进人了以上肢运动为主的桥手(即手臂)练习, 冲日字拳和平拳。冲拳是指练习上臂的运动,南派称之为练“桥 手”,在这个过程要求把两臂练成为“要刚能刚,要柔能柔”;内 蓄劲力,定气在桥手上,以气催力来增强全身肌肉筋骨的发展, 即练成硬桥大马,才能达到稳扎稳打、全身上下一致的境界。

走马踢打

南拳的马步扎得稳健后,便开始学习上进后退步型步法走 马,在这个过程中便开始出现练习踢脚,在南拳脚法练习中较少 出现高踢脚,一般都是把脚踢打在对手的腰部以下,偶尔也有打 对手的肋部及胸部。听前辈们讲这是为步法稳固而考虑的,所以 要求尽量少打高脚。脚的练习一般有弹踢、寸踢、拐踢、撩踢、 杀踢、踩踢等,这都要求习者努力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目的。

拳脚发劲

南拳套路有200种以上,正如前文所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就是突出劲力,以气催力,气势沉雄,发力刚猛,发力 有声,以声助力,使气与力合,意与形合,上下六合等,全身要 求拧成一股柔劲,并以声吓对手。南拳是很讲究发劲的,要打出 了六合之劲,并要求打出的劲必须是以腰马发出的,发出的劲分 别有长桥劲、中桥劲、短桥劲及更短的寸劲。因此,发劲是南拳 训练中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如果没有名师或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指 点,没有悟性及不能吃苦,那么劲力是很难掌握的。如果发劲掌 握不好,整套拳打起来不是松散如泥,便是僵硬死板,很难看出 生龙活虎之气,不管打的是什么拳,都会失去协调和统一。故 此,南拳的发劲是初学练习者必学的一门课。练发劲一定要练好 腿、腰、背、肩、肘、腕、指、拳及全身的协调。如前辈所说: “劲其根在脚,发于腿,宰于腿,形于手……。”

在练习发劲时一定要在名师和教练的正确指导下,以腰为轴 地练腰劲力,以腰为主送肩地练送肩,以肩送肘地练送肘,以肘 送腕地练习送腕劲,再以腕送拳地练拳头等;要求桥、腰、马与 上、中、下三者紧相连随,做到以意导气、意到气到;以气催 力,腰桥马齐发,打出全身上下拧成一股劲的刚烈风格。南拳除 应有的刚劲外,还提倡“以刚制刚、以刚克柔、以柔制刚、以柔 制柔”等等,这便是南拳发劲特点之一。

发声吐气

南拳除要求发刚劲和柔劲外,还时常伴有叫声,行家们将这 叫声称为发声,南拳与其他拳种不同,是以气催力,又根据不同 的劲力发出各种不同的声响,这样一来,就更显得拳势威猛和气 势逼人。而发声主要是助发劲之威力,通常发的声有:“嗬”、 “吃”、“睬”、“嘻”、“唔”、“衣”、“揸”、“哗”、“嚼”等声音。 打套路的发声能呼出浊气,吸人新鲜空气。出声要讲究运气调 息,有的则是沉肘落膀,发声逼力徐徐而出;有的则是以气催生 内力,可见发声助力在南拳中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出虎爪招 式,一定要发“哗”声,意在将内力徐徐地推出;也有发“嗬” 声。相传此法是福建少林寺觉因和尚所创的一种练法,经长期的 修练,内气外发,出掌制敌时如同有电,对手若被击中,手脚立 痹,因为这种发声是来自丹田之气的上升。

因发声吐气有助力量的发挥,使南拳的劲力在体内爆发时更 加刚健。发声吐气包括对冲拳和踢腿都能带来生威的作用,功夫 练到高级阶段时,结合象形动作发声,使所练的拳劲更加内气迫 人,拳势生威,拳谚有:“呼喝则风云变色,开拳则山岳崩颓”, 正是形容习拳时发声吐气所造成的威势。

劲力是南派武术中关键的一部分,又是习拳套路中最主要的 环节,要提高南拳练习的质量,就得练好发劲和发声,而发劲要 有力,只有消除因憋气而出现的对人体不良影响,这才是南拳发 声吐气的好处,也就是练好南拳的独特风格。再有就是经长期的 练习南拳,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还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 力,更可以改善人体的机能及灵活性、柔軔性、协调性,锻炼人 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适应能力。

四、学习南拳的基本要求

要学好南拳,一定要经过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 进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可分为两个部分,下面将作简单介 绍。

腰桥马的训练及要求

马步的训练

练习南拳,人门首先要学的便是马步,如站马和开马,因为 习武是特别注重跟基的,不管练哪派功夫都要求马步稳健,拳谚 有:“未学打拳,先学‘扎马’”,只有腿力练得坚实了,马步才 能扎得稳。“扎马”是南拳人门的必练功夫和重要的第一课,初 学者应先学站四平大马,其站法如下:取立正势,左脚向右横开 一步,然后右脚向左脚靠拢,在右脚拍打左脚后向右方横开一大 步,两脚成“11”形,两脚尖向前方,然后下蹲,要求势成四 平。从开始练时站3分钟起,慢慢地延长时间,要求时间越长越 好。在开始学习阶段还得多练钳阳马、弓步马、马步马、摆步 马、虚步马以及踢腿和压腿等,在马步练到稳而有力时,可开始 练习走马,就是从静到动。进行上马、下马、进马、退马、迫 马、跳进、摆步、走马、向前跪、向后跪的练习,这些都是南派 武术的下盘功夫,是关系到日后的学习成与败的关键,故要求初 学者要加强下肢力量的训练以及吞吐沉浮的配合。

桥手的训练

在马步有了一定的基础,能进退和左右闪迫自如的情况下, 便要开始训练桥手。桥——即手臂,手臂格斗时的运动及各种招式称桥手。桥的练习要求把双臂练成刚劲和充满内劲,当然将来 还要将桥手练到刚柔并蓄,初学时则要求一定要把桥手练得刚 劲。而马步则要求练成硬马,即我们常说的“硬桥硬马”。因为 南拳是非常注重上肢的运动和力量的,在这个时期,可以用手抓 红砖或哑铃等练习冲拳,要求每组冲拳从50次加至200次,甚 至500次以上,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及双人打三星的训练,才能 增大桥手的臂力和速度。

腰部的训练

当臂力有一定的基础时,接下来便是练习腰部。腰部是力 点,腰是发劲的主宰,因为南拳的发劲必须是由脚、腰、肩、肘 传送,只有腰才能协调全身的骨骼和肌肉流畅地发力,所以练习 腰法也很重要,它是中心,是轴心,拳谚曰:“练拳不练腰,终 究艺不高”。例如:冲拳、推掌、击肘、迫步、弓步击打等,都 离不开腰部的运动,所以讲腰部的训练很重要,一定要将腰部练 到松、灵、活,只有这样才能把拳打得灵巧,虎虎生威,所以南 拳一定要练成腰如龙形脚如钻。

练腰开始可先练习转腰、甩腰、压腰,前进中和后退中转 腰,只有通过前进中和后退中的上下步转腰练习,才能使腰部能 在搏击时的进退闪侧中灵活自如,练好腰部功夫是练好整个套路 基础,对练好南拳套路是有很大帮助的,是不可不练的基础。所 以必须先练好腰桥马及发劲。

劲力的训练和发劲的要求

武学中有“南拳北腿”这样一句话,道明了南拳讲究的是气 势沉雄,打出的是桥手的劲力。劲力的练习,要求练到出手时软 而快,而用肘时又能刚而硬,这样可算初步了解劲力。初学者是 不可能打得出劲力的,因为他,们除了没有腰、马、桥的配合外, 还不懂得怎样去练劲,又不能很好地发挥沉肩膊、垂肩肘、含胸 拨背、力出三关的合理用劲方法,所以打出的力便会出现僵硬和 死板,且劲力停滞于腰、手或腕上的某个位置上,那样看上去像发很大的劲力,而打出去的拳则是无力的,始终是力过不了三 关,加上又无名师的正确指导,所以打出的力甚至还会拉伤自己 的肌腱,影响继续深造和提高。因此,在劲力的学习上,一定要 科学地去练,首先练到力出三关,打出六合力(注:六合——内 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肩与跨合、肘 与膝合、手与足合),也就是说不论你怎样练开步出拳,一定要 做到身随步转,拳随腰发,收腹蓄劲;要求先练蓄劲,再练发 劲,关关出劲,力出三关,只有当三关力与六合力练好了,便可 在日后的练拳过程中,劲来得干脆利落。如拳谚曰:“方者以正 在其中,明劲是拳中之刚劲,为练精化气之功夫,相当于小学之 劲法。圆者以应其外,暗劲是拳中之采劲,为练气化神之功夫, 相当于中学功夫;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而发,相当于大学功 夫。”只有读懂了这劲的理论,出拳发劲看上去就不会出现动作 上死板,虚实难分。要学好南拳,除下肢练好四平大马等马外, 便是上肢的冲拳发劲,发劲的形式很多,南拳常见的有:长桥 劲、中桥劲、短桥劲、爆发劲,等。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练成手 到、眼到、身到、步到、眼随手动,熟记“六合”……。常言道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在这里有必要简单地介绍劲力的发 出及技巧。

长桥劲(窜劲)

特点是从出手到结尾要求一气呵成,'近打到远,当劲力提 上至肩窝时,以气催力直送下肘底,再送达掌根,直上拳面。力 量直出很大,常使对手无法招架。如果这种凶猛的追拳,再配合 灵活的腰法和灵巧的马步,其威力是相当大的。不过练这种长桥 劲还应很好地结合中桥手法练习。

中桥劲

中桥手有很多种,第一,抽拳在运动中加速变化成级拳;第 二,在运动中改变力度与方向。行家讲:“南拳一步几变手”,就 是这个意思。当长桥手打出去以后,如不能打跨对手或被敌方化去和拦截,这个时候如将打出去的手收回则易被对手跟进,这时 我们在马步及步法上立即变化,既可守中护己,又可以变招打击 对手。当然,这要求用的是上步或迫步变手,如还需要再变化, 又可变化出短桥手。

短桥劲

南拳中的标手、印掌等打的便是短桥劲,即拳头轻轻打向目 标,在快要击中目标那一刹那(拳头离目标约一寸距离时,力量 才全部集中拳面上)猛力向前击出,这便是短桥常用的一种发劲 形式。短桥劲的攻击手法是轻松快速,正如拳谤曰“未到尽时休 发劲”。南拳的发劲是有多种多样的,劲除了长、中、短的劲力, 还有飘打劲、连绵劲、缠丝劲、螺旋劲以及爆发劲等。南拳对发 劲的练习要求很严格,是最重要的环节。会不会发劲,怎么样发 劲,劲发得怎么样,在习者打完一套拳时,行家就可看出对方功 夫的深浅。所以在练习南拳的套路中,就特别强调劲力的训练, 要求习者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经常练冲拳、扯拳和打套路,只 有经历了 “拳打广遍”,才可达到“工夫自现”的境界,望初学 者练习时一定要坚持不懈。

五、南拳的基本功法

1.基本步型及步法

南拳是非常重视和讲究基本步型及步法的训练的,特别是洪 家拳就更为讲究,在这里先介绍南拳的基本步型、步法和各种桥 手的名称以及动作的配合,为初学者学习先打下基础。

四平大马

拳谚:四平大马万法宗,拳脚变化从此中;

立身开马成此势,两脚生根摇不动。

图解:取立正势,两脚尖向外(左右)开三步半,就是成“八”“ \/” “11”形。两脚开约一肩半宽,双脚尖正对前 方,两膝半弯呈下蹲势,小腿与掌成垂直线。上身正直并收紧臀 部,双拳紧握靠腰间,此势为习南拳第一练的马步——四平大 马,是练习下盘工夫的根本大法,所谓四平者,即拳平、肩平、 膝平与脚平,并且要目视正前方(见图1)。

图片1

弓步大马(亦称子午马)

拳谚:左右子午弓步马,子午弓箭基线分;

此势沉雄力也猛,不怕横冲应变中。

图解:取立正势,然后右脚向前跨上一步,成右前弓后箭大 马,即右前膝关节弯曲,小腿与脚掌成垂直线,脚尖稍向里扣; 左脚在后蹬直(箭马),即脚尖向左方膝关节蹬伸直,双脚掌着 地,双手握拳于腰间,上身挺直,目视正前方(见图2)。

虚步吊马

拳谚:虚步之中讲吊马,左右双势脚法同;

虚步吊马四平生,临阵才知求胜中。

图解:取立正势,左脚向前一步,脚尖虚步点地,右脚屈膝成半下蹲势,身体重心落于右脚(后腿),右脚尖斜向右前方; 上身直挺,头正上顶,紧收臀部,紧握双拳于腰间,目视正前方 (见图3)。

拆门解义:该虚步马是为了起脚方便而设的,也可以以守为 攻;可以发寸脚、钉脚、穿心脚等脚法攻击对手。

图片2

仆步低马

拳谚:仆步下蹲讲脚法,一蹲一扫打下路;

凡用此势得防上,出奇制胜仆步马。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外伸直,左脚弯膝,身体下蹲,双 脚掌都着地,双手可握拳于腰间,也可向伸进脚的那一方横扫。 身体的重心可微微前倾,目视前方(见图4)。

骑龙马步

拳谚:子午斜身站骑龙,横斜进退法一统;

骑龙一现绝手起,还有虎爪残绝手。

图解:取立正势,左脚向前跨出一步,膝关节弯曲并与脚掌 成直线,而右脚下跪接近地面(但不着地),脚跟离地,前后脚距离约三脚掌位,重心落在前脚上,双拳紧握于腰际,目视前方 (见图5)。

拆门解义:此势身体稍向前倾,能带动其手法,属残绝手之 法,用于追身逼打,其走位多取卸、过、进、退等,是非常灵活 的马步。但凡骑龙马步之势多带起的抛拳或虎爪,也常连带擒拿 等手法,利用走必用其边锋而进人中宫之法。

图片3

麒麟马步

拳谚:跌荡麒麟拐子马,左右之字讲步法;

进退自如随时发,势姿不定妙尽化。

图解:取立正势,左脚向右前方横跨一步成交叉马步,膝关 节微屈,脚尖朝前方;上身右转双腿同时弯曲,双拳紧握腰间, 或摆出蝴蝶掌势摆放在左腰际,目视左前方(见图6)。

拆门解义:此势行家也称为拐子马,其目的是闪身走势,用 于变换拳脚的重要步法,历来被洪家高手秘用。因为它可进可 退,可拐可踏,妙在变化无穷。此势多与掌法相连,可攻可守, 又因它的步法左右都一样,常走之字之形态,所以又称为之字掌麒麟走势。

站独立步

拳谚:提膝单脚独立步,可进可退步法活;

先藏一手与一脚,再势一掌撑天上。

图解:左脚屈膝上提,脚尖向下垂直,而右脚蹬直右手可上 挡或上格,左手下按,目视前方(见图7)。

钳阳二马

拳谚:二字钳阳马如塔,屈膝提肛阴阳钳;落膊沉腰胯内收,落地生根二马钳。

图解:取立正势,双脚跟先向左右开一步,成“八”字形 马,然后脚尖向左右开一步成“\/”(反八字)形马,双脚跟向 左右开半步成“11”形马,为二步半二字钳阳马(见图8)。

拆门解义:此马是南拳,特别是洪家派的正势马,也是咏春 拳主要马步之一,该马久练能坚稳而力量倍增,有站马法的基础 之称。

图片5 图片6 图片4

师姑马

拳谚:师姑马站内八字,屈膝内钳拳位置;

腰沉胯落肘内收,二马落下钳住地。

图解:取立正势,双脚尖首先向左右开一步,成反“八” 字,然后双脚跟再向两旁左右开一步成内八字,沉腰胯便成师姑 马,双膝距一拳头位置(见图9)。

拆门解义:此马是粤剧打武生特有的一种马步,南派武功独 有的内钳马,独称师姑马,该马练熟后,上下左右移马非常灵 活,与二字钳阳马有相反的作用。

基本手型、手法和掌法

平拳

图解:将手掌握成拳,大拇指压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指 上,拳心向下地向前直冲出,这种拳法称平拳(见图10)。

图片7

日字拳

图解:握拳,拇指横扣在食指与中指的骨节上,拳眼向上地 向前击(见图11)。

竖掌

图解:将四指并拢直伸,用力向前推出。大拇指紧贴在虎口 上,掌心向前方,指尖朝天(见图12)。

图片8

柳叶掌

图解:四指并拢伸出,用力将拇指弯曲紧扣虎口处,指尖向 前(见图13)®。

勾手(鹤顶)

图解:&手是南拳的称呼,而洪拳则称鹤顶。五指指尖并 拢,手腕用力内扣成钩状。其练法多为练插沙,练至可琢碎砖头 为止。也可练腕指内劲,尤以腕力见效最快,攻击人体上的

①南拳招式除拳外,用掌也很多,有阳掌、阴掌、阴阳掌、侧掌、正面掌等。

穴道或腿、喉、背部都可用此手法(见图14)。

爪(虎爪)

图解:五指张开,指节略向内弯曲成爪状,腕关节稍后屈并 露出爪心,其势可抓可伸(见图15)。

虎爪手法凶狠,上中下、前后左右皆可以连环地使用。行家 称之为绝骨手法,其要点在拇指。拇指练法以爪抓练铁环法,纵 观岭南诸家拳种,以洪家气势威猛,又多绝手,其真技者,莫过 于虎形爪法。

图片9

指掌(佛掌手)

图解:即一指撑天掌。除食指外,其余四指均以第一、二节 手指屈扣。指掌多练柔桥,桥内功为其旨,在于桥手内功力的运 提(见图16)。

禅指

图解:禅指又名蛇形指,除食指伸直外拇指紧扣其余三指。 该势一般多用插喉打穴等(见图17)。

虎口手

图解:四指并拢稍弯曲,大拇指弯曲成虎口状(见图18)。

图片10

龙爪手

图解:五指张开,食指和中指略向内弯,而无名指、小拇指 与大拇指弯曲成爪形,腕关节用力后屈突出中指和食指(见 图 19)〇

凤爪手

图解:五指张开(只是中指向内弯),而大拇指、无名指和 小拇指弯曲成爪状(见图20)。拳诀有:“拳没掌能,掌没指精, 指为掌之先锋”。具体练法各家各有不同,只有练到指可点砖而 碎,才算成功。

马步冲拳

图解:站四平大马势,双脚尖正对前方,成半蹲势;膝不过 脚尖,上身正直,收臀提肛,双拳分别从腰间向前冲出。手臂一 定要伸直和拳面要平,收拳时拳心转上。左拳冲完,再冲右拳, 目视前方,连环不断地去练(见图21)。

马步横插拳

图解:站成四平大马势,右手向右侧冲出日字拳,而左掌变护掌护于右臂旁,目视右拳冲出的方向(见图22)。

图片11 图片12

马步挡打

图解:站四平大马势,左拳化掌挡在头顶上,右拳以直冲拳 打出,当右拳打出后,手臂一定要伸直,可打日字拳或平拳,目 视正前方(见图23)。

跪马抽拳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跨上一步后下蹲,左腿紧跟着跪 地,重心多在左脚上,上身挺直,而右臂弯曲成格挡势,左拳从 腰间由下向上猛抽,同时要使劲力达拳面,目视前方(见 图 24)

骑龙上勾

图解:取立正势,右腿向前跨出一步成弓步,而左脚下跪接 近地面,左拳由腰间向前勾击,拳与下巴同高即停,要求拳心向 内和臂微曲,身体可稍前倾,目视前方(见图25)。

图片13

弓步抽拳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出一步成弓步马,而左脚成后箭 步;左拳由下向上抽打,拳心向里,右拳架于头顶前方,也可收 于腰际,上身稍向前倾,目视前方(见图26)。

偷马鞭拳

图解:取立正势,左脚向后偷插一步成拐马,右脚跟提起, 双腿膝关节弯曲成麒麟马状,右拳向身后横扫,打击对手腹部, 横扫时上身应随拳击转动,劲随腰发,那样可增大打击的力量, 同时左掌成护掌护于右臂,目视拳面(见图27)

图片14

弓步抛拳

图解:取立正势,左脚向前方跨出一步,成前弓后箭马。右 拳由腰间向上抛起,为上手阳拳,左手成阴拳;也可取阳拳,双 手臂都抛直,右拳心向天,身体重心稍前倾,目视前方(见图28)。

马步顶肘

图解:取立正势,开门四平大马,同时右臂弯曲使肘尖向右 方,左掌按于右拳面上,用力向右侧方击出,目视肘尖(见 图 29)。

弓步批肘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前弓后箭马。左肘 关节弯曲由腰间向上右转,肘尖向前,拳面接近自己肩膀,目视 前方(见图30)。

弓步拍肘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出一步成右前弓后箭马,右肘由腰间向前下压,肘尖向前;而左手化掌托于右拳头面,身体重心 前倾,目视前方(见图31)。

图片15

弓步虎爪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一步,成右前弓后箭马,双爪可同时由腰际向前抓出;左爪在上前冲抓出,右爪在下护身,目视 左爪的前方(见图32)。

虚步虎爪

图解:取立正势,左脚向后退一步坐马,使右脚向前吊起, 脚尖点地;左爪向前冲,而右爪按于左前方或收于腰间,目视左 爪前方(见图33)。

弓步标指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前弓后箭马。左掌 五指并拢伸直,使腰马劲将左指向前方直插出,高度与眼眉齐 平,掌心向下、向上或压右,要求灵活应用。身体可稍向前倾, 目视左指尖(见图34)。

图片16 图片17

弓步竖掌

弓步三掌是南拳常用的三掌,它包括了竖掌、横掌和底掌。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前弓后箭马,左掌由 腰间向前直推出,掌心向左前方,指尖朝天,身体稍向前倾,目 视左掌前方(见图35)。

弓步横掌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前弓后箭步,左掌 由腰间向前以横掌直推出,掌出向前,指尖朝向左方,目视前左 掌(见图36)。

图片18

弓步底掌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前弓后箭马,左掌 从腰间以低掌向前直推出,掌心向前,指尖朝下方,目视前方 (见图37)。

马步按掌

图解:取立正势,开四平大马,双掌由腰间出向前下按出, 臂要求伸直,掌心向下如单按掌,目视前方(见图38)。

十二支桥手

南拳练习特别讲究腰、桥、马,桥手的运用与练习是很重要的。各家各派的桥手都各有特点,

不过南拳的秘练拳在岭南称为第一 名拳,作为第一名拳的桥手,有必 要在这里介绍一下。南拳中有“一 桥、二剪、三膀手”誉称,因此这 里先介绍一桥十二势。一桥十二势 手法就是南拳秘练桥手的十二支。

拳谚中有:“问拆术很广,贵在身法 变。”其玄妙之处是“接取审势”放 在第一,精神必须集中贯注;劲法 是关键,迎接必用吸,送去必用呼,

这也便是行家常讲的吞吐法则。打 拳出脚一定要以声震敌胆,十二势是很注重内劲的,有“内气先 行,力在后随”之说。丹田盛而气力足,其实要求气走于脉络筋 脉,力出于自己的筋皮骨。一般打斗有力者,外壮筋皮骨为形、 内壮筋脉为家,气血功于内壮,也功于外壮,只有弄明白运气之 法,才能自知气力的来由,自然也就可知用力及行气呼吸之妙。 十二支桥手练习仅是刚柔合并的练习,可再结合上述之行气之法 门,做到远者拳掌到,近者肘膝攻。综上所述,可得知力弱者踩 边门(称偏门),强者近中宫(中宫也就是中攻);同时,要求初 习武者切记:“猛来切勿乱,快慢要从容,诸法皆练熟,运用妙 无穷”。

图片19

 

浏览2,28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