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格斗比赛过程中,K0虽然是最令人兴奋的时刻,但是大多情况 下击中或摔倒对手,并不意味着取得了最终胜利。只有利用自身的优势在 地面将对手完全降服或窒息,使其彻底丧失反抗能力,赢得裁判的认可, 才能算是结束战斗。事实上,在各类MMA赛事中,最终令对手彻底屈服的 比赛,有半数以上是在地面上进行和完成的,地面战斗是整个格斗过程的 终结和关键。
以往,地面上的格斗,只有在柔道、柔术、桑搏这些传统格斗项目中 才能见到,而且确切地说那些技术应该叫作“地面缠斗”,而非“地面打 斗”。地面缠斗是指在地面格斗阶段,运用关节锁控技术和各种绞室技术降 服对手的格斗过程,原则上是不允许使用打击技术的;而综合格斗中的地 面打斗,在内容涵盖上要比前者更加丰富,选手不仅可以使用降服手段, 也可使用各种踢打动作,这使得地面打斗充满了刺激性和观赏性,看起来 更像是现实生活中的街头打斗,同时也为选手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展示格斗 技艺的舞台。
相较于战姿格斗,地面打斗的战术更加灵活多变,克敌制胜的手段更 加丰富,同时也更加讲究技战术相互结合。
现在凡是参与MMA的选手或者普通爱好者,无一例外都要首先进行地 面技术的学习,职业选手普遍是要聘请专职柔术教练的,否则他就像失去 一条腿的残疾人,根本无法坚实地站立在八角铁笼里。
随着MMA运动赛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客观要求现代的职业MMA运动 员都必须是技术全面的格斗高手,他们都要经过多年的、具有针对性的交 叉式专业训练。如今的MMA冠军中,你几乎找不到哪位是技术单一型的选 手。拿UFC来说,从羽量级的何塞•阿尔多(JoseAldo)到重量级的凯恩. 维拉斯杳兹(Cain Velasquez),都是打斗、投摔、地面技术云集一身的全 才,也只有这样,他们才具有绝对的竞争力,才有资格雄霸一时。
第一节地面打斗中常见的体位姿势(Position)
在综合格斗比赛中,选手若想时刻占尽先机,并最终取得胜利,必须 清楚地意识到,获得并保持主导的优势体位是至关重要的。在站姿格斗阶 段如此,地面打斗阶段依然如此,这是不破的定律。
在看似混乱无章的地面缠打过程中,要想始终立于不败的一个首要前 提就是,你必须率先建立一种有利于自己的姿势。更确切地说是应该从技 术层面掌握一系列有利于自己的姿势,并在实战中不断应用,且始终维持 自己在姿势上的优势。然后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攻击。如果 你没有占据一个优势位置、呈现出一种主导的姿态,并充分有效地控制住 对手的身体和运动,你就无法实施进一步的打击与降服。假如在格斗过程 中,你一时丧失了这种姿势上的优势,就要利用其他技术迅速重新建立起 来,起码在你的头脑中要有这种意识,这一点极其重要。
地面打斗中常见的体位姿势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被称之为主 动姿势,或者叫攻击姿势,这种姿势更有利于率先发动凌厉的攻击,比如 侧位控制、骑乘势、背后控制等;另一类被称之为被动姿势,也可以叫 作防守姿势,多用于被动防守,诸如封闭式防守、半防守、德拉西瓦防 守等。
主动姿势,是这样一个概念,即在格斗过程中具有主导地位的位置和 有利于自己控制降服对手的身体姿势;被动姿势则是在自己处于弱势形势 下,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姿态。这两类姿势在实际运用中,所体现出来的 优劣作用,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当你处于防守姿势时,我们要进 行的不仅仅是被动的防守,而且还要思考如何在这个位置上进行进攻。实 战中,如果你被迫处于下位时,选择正确恰当的防守姿势,你非但不会被动,反而会占据一些优势,因为你在防守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 消耗对手的体力,并且会获得许多施展降服技的机会。
以下展示的是MMA比赛中,大家经常能够见到的一些体位姿势。
一、袈裟固(Scarf Hold)
袈裟固(Scarf Hold)源于柔道技术,实际上也属于一种侧向压制技 术,由于其双腿伸展、状态宛如僧人披上一袭袈裟似的,故而得名。在柔 道中可以细划为本袈裟固、崩袈裟固、枕袈裟固、后袈裟固几种。
这种技术在机动性和灵活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手在被动局面下无 论是按顺时针方向还是按逆时针方向扭转移动,我们都可以以臀部为轴, 摆动双腿随之转动,使自己始终处于优势压制状态下。同时,由于动作要 求双腿岔开、配合臀部着地,使下肢形成“人”字形,从而使整个压制的 构架更加稳定、有力,故而袈裟固技术也成为地面打斗中极为常见的、且 非常实用的技术之一(图5-1-1)。
二、侧位控制(Sde Control)
侧位控制也可以叫作侧向压制,在桑搏运动中叫作侧向胸固(Side Chest Hold)或横向胸固,在柔道中被叫作横四方固、侧四方压制。顾名 思义,是指施技者由对手身体侧面实施动作的压制技术。一般情况下,在 针对对手实施了有效的侧位控制后,对手逃脱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无论他 是左右翻滚,抑或上下颠簸,往往都是徒劳之举(图5-1 -2)。
三、南北控制(North South Position)
南北控制(North South Position)也有人叫作纵向压制(Upper Chest Hdd),在桑搏运动中称作上方胸固。顾名思义,就是在对手头部上方纵 向来实施的固控压制手段。在柔道中被称之为上四方固、上四方压制。这 种技术对于体重相对较轻的人来说更加有利,在针对强大对手施展压制时 更为有效(图5-1-3)。
四、骑乘势(Mount}
骑乘势(Mount)是地面打斗中最常见、最主流的姿势,所以,在当 今世界流行的巴西柔术、俄罗斯桑搏、综合格斗技术中,都将骑乘势列为首要掌握的基本姿势,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取得骑乘优势的情况下,上位选手可以肆意凌虐下位选手,或者俯 身形成骑乘压制,上位关节降服技术和扼绞窒息技术,也都可以很方便地 由骑乘势引入并展开实施(图5-1-4)。
五、骑乘压制(Vertical Chest Hold)
骑乘压制,也叫垂直胸固(Vertical Chest Hold)。这种技术实施的前 提是,你首先要占据骑乘姿势,将对方置于胯下,在对方挣扎反抗时,马 上向前扑倒上身,进入垂直压制状态,令对手牢牢被压制于地面,是实战 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压制方法之一,一旦被压制住,处于下位的选手将极为 被动(图5-1 -5)。
六、反向骑乘(Reverse Mount)
反向骑乘(Reverse Mount)是相对于骑乘势(Mount)而言的,顾名 思义,就是翻转过来骑乘,后背朝向对手头部。这种姿势基本上属于一种 过渡姿势,用于进攻目的的话,有利于针对对手下肢关节实施降服技术,但在运用过程中存在被对手“拿背”的风险(图5-1-6)。
七、膝抵姿势(Knee on Belly)
膝抵姿势(Knee on Belly)是一种地面缠斗中针对对手实施打击最有 利的姿势,也有人称之为“膝压制”或“浮固”,是将自己悬浮在对手身 躯之上,令其牢牢固定于地面的意思(图5-1-7)。
这种姿势可以将全身的力量全部倾注到膝盖上,确切地说就是将你的 全部体重通过膝盖施加在对手的躯体上。在激烈的肉搏中,针对对手胃部 的跪抵,可令内脏遭受重创,导致其筋疲力尽而放弃反抗。这种姿势能够 创造出许多攻击时机,而达到快速解决战斗的目的。同时,这种姿势不仅 能帮助你有效实施打击,而且如果你需要,你还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站立起 身、撤退并摆出有利的站姿格斗架势,也更利于打完就跑。
八、伸展下压(Sprawl)
伸展下压(Sprawl)是一种常见的防摔技巧,Sprawl这个英文单词的意 思是“蔓延、扩展、伸开手足躺卧的姿势”,我们从技术角度来理解就是 双腿向后伸展,用自己的体重向下压制对方的意思,如果上升到技术层 面,可以将其称作下压防摔技术(图5-1-8)。
实战中,在面对对手的下潜抱摔时,根据对方潜抱速度,提前把自己 双腿后撤,身体重心下沉,将对方压在身下,从而占据主动。这样的防摔 效果,非常明显。
九、上位背后骑乘(Rear Mount Facing Down}
上位背后骑乘(Rear Mount Facing Down)属于“拿背”技术的一•种, 脸面朝下骑乘对手,像一帖膏药似的粘贴趴伏于对手后背之上。这种姿势 用于
对付龟式防守比较有效,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很方便地令对手的防线逐 渐崩溃(图5-1-9)。
十、下位背后骑乘(Rear Mount Facing Up)
下位背后骑乘(Rear Mount Facing Up)是相对于上位背后骑乘(Rear Mount Facing Down)而言的,同样是“拿背”,但自己处于下位,脸面朝 上控制对手的后背(图5-1-10)。
十一、背后控制(Back Control)
背后控制(Back Control)是典型的“拿背”技术,也可以看作是坐姿 状态下的背后骑乘(Rear Mount Seated)。实战中,一旦你转移到对手身 后,取得了这个位置,你便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因为此刻对手的视线会受 到极大的限制,他无法准确判断出你的进攻意图。同时他的肢体也无法做 出有效的反击动作,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尤其是你可以轻松地针对 其脖颈实施绞窒降服(图5-1-11)。
十二、龟式防守(Turtle Guard)
龟式防守(Turtle Guard)因四肢弯曲着地,弯腰低头,身体蜷缩,状 如乌龟缩壳,故而得名。
这种后背朝上的姿势,在你死我活的现实打斗中,是非常被动的,可 以说是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只要采取了这种姿态,就意味着你将后背和后 脑全部暴露给对手了,对手可以肆无忌惮地给予你致命一击。但是在MMA 比赛中,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根据赛事规则,选手是不可以击打对手后 脑和脊椎的。所以在特定情况下,选手选择这种姿态进行防守还是非常有 效的(图5-1-12)。
十三、控制龟式防守的姿势(Turtle Position Control)
在任何使用寝技的格斗体系中,由对手背后发动攻击都是非常讨巧的 办法,既能有效规避对手的攻击动作,又可以从容选择各种打击和降服手 段来终结比赛。但是,一旦遇到对方弓腰驼背、将身体蜷缩成乌龟状,形 成龟式防守(Turtle Guard)姿态时,选手就会感到有些棘手,因为赛制规 定不可以攻击其背部,这就迫使你必须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突破方式来对 付他。下面这种姿态就是地面打斗中针对龟式防守进行控制的一种最佳姿 态,选手往往可以在此基础上寻找到突破防守的途径(图5-1-13)。
十四、封闭式防守(Closed Guard)
封闭式防守(Close Guard)是地面战斗中最常见、最基本,也是技术 含量最高的一种防守姿势,是以防转攻的重要手段。
当被对手身体压制、处于地面下位时,暂处逆境的你可以用封闭式防 守应对。众所周知,腰部是人体运动发力的中枢,通过双腿牢固的夹持, 不仅可以使对手做出的攻击动作难以彻底发挥威力,而且可以迫使对方与 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利用双腿的力量控制并改变对手位置,将主动权尽 量掌控在自己这一方,使自己的身体保护的滴水不漏(图5-1-14)。在形 成封闭式防守的基础上,你可以很容易地施展各种降服技和扼绞技。
十五、半防守(Half Guard}
半防守(Half Guard)是柔术中常用的一种地面防守技巧。通常情况 下,当选手用普通的完全防守(Full Guard)无法顺利部署战术、难以很好 地控制对手时,他们选择只缠住对手的一条腿以进行控制,此即为半防守 (图5-1-15)。半防守姿势在MMA比赛当中运用的频率也很高,其衍生出来 的攻防技术手段也非常丰富。
十六、德拉西瓦防守(DeLaRiva Guard)
德拉西瓦防守(DeLaRiva Guard)是地面战斗中常用的一种倒地者应 对站立对手的防守方法,由巴西柔术黑带大师希卡多•德拉西瓦(Ricardo DeLaRiva)发明,并大力推广而广为人知,因此以希卡多的姓氏命名(图1-16)。该动作在有效地遏制对手进攻势头的同时,还可以很容易的 Sweep (扫摆)对手或者转到对手后背,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型防守形式。
第二节地面打斗中常见的降服方法(Submission)
MMA地面打斗中的常见降服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绞窒降 服,如裸绞(Naked Choke)、断头台(Guilloting)、三角绞(Triangle Choke)等;另一类是关节降服,如腕缄(Americana)、木村锁(Kimura)、 手臂十字固(Arm Bar)、脚踩锁(Ankle Lock)、脚趾固(Toe Hold)、膝固 (Knee Bar)、足跟勾(Heel Hook)等。
绞窒降服主要是针对脖颈部位实施的技术动作,通过扼、绞、锁、 铡、钳等手段,压迫颈部侧面的动脉,致使大脑供血不足、缺氧,令大脑 意识丧失,神志不清;压迫咽喉可导致呼吸困难,造成喉结、舌骨、气管 损伤;果断的扼绞甚至可以瞬间折断颈椎。
一个格斗者无论体格多么强壮,四肢多么发达,他的脖颈都是脆弱 的、不堪一击的。绞窒技术一旦成功实施,就可以让对方彻底屈服,放弃 抵抗。
绞窒降服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技术,他不仅会给对方带来痛苦,而且会 造成无法挽救的伤害。所以在MMA比赛过程中,一方被绞窒降服、无计可 施的情况下,即便选手没有主动拍垫认输,裁判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 决定比赛终止,这完全是出于安全考虑。
关节降服主要是巧妙地利用杠杆原理针对对手四肢及其各关节部位实 施的锁别和控制手段,所以也被叫作关节锁。这种技术可以使一名强悍的 对手因无法忍受的剧痛而瞬间屈服,原因在于,肌肉再强壮的人,其关节 活动也是有限度的。关节降服也因此成为众多地面缠斗高手的杀手锏,尤 以巴西柔术出身的选手最为擅长。
一、背后裸绞(Rear Naked Choke)
背后裸绞(Rear Naked Choke)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降服技术,这种绞 窒技术威力巨大,同时也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技术,它不仅会给对方带来 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会造成无法挽救的伤害。因此,在对手刚一表现出 认输的举动时,裁判就会立刻终止比赛。许多场MMA比赛都终结在这一技 术上,它已经成为所有MMA选手必须花大把时间来掌握的降服技术之一 (图5-2-1) 。
二、断头台(Guillotine Chok)
断头台(Guillotine Chok)是一种源于巴西柔术的窒息降服技术,由于 其动作酷似中世纪时期的刑具“断头台”,故而得名。主要是用手臂圈锁 住对方脖颈,针对其咽喉气管施压,进行遏制,阻止空气流动到肺部,导 致对方呼吸困难、窒息。也可根据使用时手臂的施压点不同造成血液循环阻塞,形成与裸绞类似的效果。具体运用中,注意在上肢实施降服技术 时,双腿要始终钳制住对手的腰身(图5-2-2)。
三、木村锁(KimuraLock)
木村锁(Kimura Lock)是一种以柔道大师木村正彦(Masahiko Kimum)的名字命名的手臂降服技术。1955年,38岁的木村政彦在巴西的 一场格斗比赛中,运用此技降服了赫里奥•格雷西(Helio Grade),自此被 柔术界和MMA界广泛运用。
实施动作时,单手从对方手臂肘部位置下方穿过,另一手抓住对手同 侧手腕,双手交叉紧扣,以对手肘部为支点,反向扭转下压,可对其肩部 造成极大的压力,具有强大而快速的攻击效果(图5-2-3)。
四、腕減(Americana)
腕減(Americana)实际上是Americana shoulder lock的英文简称,也可 以叫作Key Lock,其实它是针对肩关节实施的一种锁控技术,是在骑乘位 与侧控位经常使用的一招关节技。
通过抓住手腕并用力扭曲从而对前臂及肩部造成压迫,威力巨大,但 动作简单,技术难度小,是一种既省力,又极具破坏力的关节技。其实用 价值和应用效果,在当今流行的综合格斗比赛中,可见一斑。
初学者容易将腕缄跟木村锁弄混,腕缄手型跟木村类似,但是方向不 同,发力时要保证对手手腕不离开地面,一边往后拉一边往上抬,可以对 肩关节造成严重损害(图5-2-4)。
五、手臂十字固(Arm Bar)
手臂十字固(Arm Bar),从技术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极具优势的固控 技术。具体实施时敌我双方处于胶着状态,彼此身体呈“十”字形交叉, 所以也叫十字臂锁(Cross Body Armlock)。
关于手臂十字固,有些初学者会有一些担忧或者疑问,就是在实施动 作时,对方的肘关节恰好压在我们的裆部,其相对坚硬的臂肘部位是否会 对选手的生殖器造成创伤?事实上,只要你动作标准,按要求完成,是不 会有什么压痛感觉的。在形成固锁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双膝夹紧,双腿 勾紧,将臀部牢牢贴近对方的肩部,将控制其手臂形成的杠杆支点定位在 自己的小腹、耻骨部位,对方与这个支点接触的部位事实上不是其手臂肘 关节,而是大臂外侧,这样就根本无法对你的生殖器造成任何威胁。另外 由于双膝的夹持,两大腿内侧的肌肉也会将对方手臂的压力减缓。
六、三角绞(Triangle Choke)
双腿针对对手脖颈实施的窒息技术以三角绞(Triangle Choke)居多, 方法是双腿搭扣在一起,形成一个三角形,将对方的脖颈置于这个稳固的 三角形中间,然后逐步向中心收拢双腿,达到扼绞对方脖颈的目的。
事实上,利用下肢腿脚实施的扼绞,威力更加巨大。因为双腿无论是 从肌肉还是力量而言,都比双臂要强悍得多。这种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 应用灵活,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发动攻击(图5-2-6)。
七、脚踝锁(Ankle Lock)
脚踝锁(Ankle Lock)是在地面展开缠斗过程中,以对方脚部踝关节 为主要攻击目标来展开实施的一种关节锁技。这种技术在具体运用时,要 求首先用手臂圈揽住对手脚踝,将其脚背夹持于腋下,然后以小臂桡骨勒 紧对方脚后跟上方的跟腱部位,以此为支点向上提拉。在以桡骨为力点捕 获对方脚踝后,肩部要有意识地向后翻转,用腋窝向下压迫对手的脚背, 以充分发挥杠杆作用,从而达到锁定其脚踝的目的,瞬间发力可致其跟腱 韧带撕裂,甚至脚踝折断(图5-2-7)。
八、脚趾固(Toe Hold)
脚趾固(Toe Hold)也称之为足锁(Foot Lock),是一种通过握持对方 脚背和脚趾位置进行拧转来实现降服的技术。
地面缠斗过程中,无论你是处于上位还是下位,一旦捕获对方的腿之 后,用一只手臂的桡骨位置揽住对方的脚踝部位,另一只手抢抓住他的脚 背,用力扭转,即可对其脚足造成创伤。据说这种既简单又有效的关节锁 控技术是由伟大的职业摔跤冠军弗兰克•戈奇(1908年,弗兰克•戈奇经过 2小时艰苦比赛击败对手,夺得重量级摔跤世界冠军)率先使用并广泛推 广开来的(图5-2-8)。
九、膝固(Knee Bar)
膝固(Knee Bar)也叫直膝盖锁(Straight Knee Lock),是指针对对手 膝关节实施的反关节降服技术。对于所有格斗选手而言,膝伤是他们职业 生涯中最致命的痛楚,而MMA比赛中膝固通常是造成膝伤的罪魁祸首。膝 固是一种轻易就可以迫使对手屈服的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造成对手膝盖 反关节损伤,而且可以导致其整条腿因为过度拉伸而产生肌肉剧痛。锁定 对手的膝盖,大多是投摔后实施腿部降服最有效的技术,也是最复杂的技 术,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努力来学习、掌握(图5-2-9)。
第三节开始地面战斗(Fighting from the Ground)
我们所说的地面战斗并非单指双方同时进人相互扭打撕扯的倒地格斗 状态,在一方倒地、一方站立的情况下,我们也将其称为展开地面战斗 了。也就是说,格斗双方只要有一人处于倒地状态,我们就将这个阶段视 为开始地面战斗了,尽管可能有一方并不愿意让另一方将战斗拖入地面 阶段。
一、倒地后的防御方法(Guard)
作为一名MMA选手,你经常会有被动倒地的时刻,你的对手会在第一 时间扑上来,并试图在这种状态下对你施以拳打脚踢。如果恰好对方是一 名擅长地面缠斗的选手,他势必会趁机将战斗始终保持在他所喜欢的地面 阶段。因此,如果你是一名站立系选手,并不想将战斗拖入地面,在你倒 地一瞬间,就要迅速做出反应。你要用恰当的手段防御对方的各种攻击, 同时预防你的双腿被对方控制,更重要的是必须设法快速重新站立起来, 恢复到你所擅长的站姿打斗环节。
(一)倒地后的基本防御姿态
【动作说明】
后背着地摔倒的一瞬间,迅 速将头抬离地面,含胸勾颈,下巴内 收,双臂屈肘收护于胸前,双拳掩护 面门,严密守护上盘。同时,双腿屈 膝向上摆动提起,令膝盖尽量靠近前 胸,臀部略向上抬起,仅以后背着地,双脚朝向对手,蓄势待发,随时准备挺膝蹬出(图5-3-1)。
在身体蜷缩、四肢收拢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防御对手的拳打脚 踢,化解其攻击势头(图5-3-2、图5-3-3)。
也可以在对方靠近的时候,用双 脚蹬踏住对手的双腿,形成一种开放的防 守姿态,迫使其与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 (图5-3-4)。
【技术要领】
当不慎被对手击倒或者摔倒后,你所 处的局面是非常被动的,要迅速扭转局面,保持冷静,并且立即摆出一种对自己有利的优势姿态,身体的蜷缩、四肢的收拢动作要如条件反射般的迅速。在地 面战斗中,我们将这种仰躺、蜷缩、双手护头、以脚拒敌的防御姿态叫作Shell,可以理解为像贝壳一样封闭住自己要害的意思。
Shell这种姿势虽然比较难看,却常常让站立的对手无从下手,无可奈 何,结果往往是裁判叫起躺在地上的选手,站起来重新以站立姿态进行比 赛。故而MMA爱好者们也戏墟地形容之为“猪木状态”,即讥讽其有些死 猪放赖的意思(也有说源自日本摔跤巨星猪木宽至,作者未作确切考证)。
(二)倒地基本防御—蹬缶膝盖
【动作说明】
格斗过程中,我不慎被对手撂倒,在对方挥舞拳头扑将过来的瞬 间,我迅速蜷缩身体、四肢收拢,摆出Shell的姿态(猪木状态),双脚朝 向对手方向(图5-3-5)。
在对手即将逼近的一刹那,我迅速将右腿向前挺膝伸展,以右脚 脚后跟为力点猛蹬对手前腿膝盖上方,可以成功化解对方的进攻势头(图3-6) 。
【技术要领】
倒地瞬间,身体蜷缩的速度要快,双腿收缩,随时准备出击。右脚蹬 击对手向前迈进的那条腿的同时,左腿和双臂要始终护住上体和头部,不 要给对方留有任何可乘之机。
(三)倒地基本防御—蹬击头部
【动作说明】
格斗过程中,我不慎被对手撂 倒,在对方挥舞右拳扑过来实施攻击的瞬 间,我迅速蜷缩身体、四肢收拢,摆出 Shell的姿态,双脚朝向对手方向。同时用 左手推挡对手右拳,以化解其攻击力度(图5-3-7)。
(2)在成功化解了对手的攻击动作后,我头部与双臂迅速向后伸展,以肩背和双大臂接触地面、支撑身体重量,同时臀部抬 I 起,右脚蹬踏住对方前腿大腿部位,腰髋骤然向上提升,左脚顺势向上冲踢对手头部 (图5-3-8)。
【技术要领】
腰髋向上跃动时,要借助右脚的蹬踏动作瞬间发力完成,左脚上冲时要以脚后跟为力点实施攻击动作,击点准 确,冲击有力。
补充说明一下,按照MMA赛事规定,站立者是不允许踢击倒地者头部 的,但是倒地者却可以踢击站立者的头部。曾经出现过,在一场比赛中, 倒地者踢中站立者头部,导致对手短暂晕眩,结果被倒地者用三角锁降服 的情况。
(四)倒地基本防御—脚踵躅 【动作说明】
格斗过程中,我不慎被对手撂倒,在对方挥舞拳头扑将过来的瞬 间,我迅速蜷缩身体、四肢收拢,摆出Shell的姿态,双脚朝向对手方向 (图5-3-9) 〇
在对手即将逼近的一刹那,我迅速用左脚蹬踏住对方后腿大腿部位,头部与双臂迅速向后伸展,以肩背和双大臂接触地面、支撑身体重 量,同时臀部抬起,腰髋骤然向上提起,左脚顺势向上大幅度摆荡抬起 (图5-3-10)。
动作不停,我右脚骤然向前下方下落,以脚后跟为力点狠狠磕砸 对手左腿大腿位置,予以撞击(图5-3-11)。
在我右脚高高扬起的时候,如果对手的头低得过低,我也可以直 接以右脚脚后跟为力点摆踢对手的头部(图5-3-12)。
【技术要领】
脚踵踢(Heel Kick)在MMA比赛中使用的频率并不高,但是在地面防 御时实施攻击却非常行之有效。腰髋向上跃动时,要借助左脚的蹬踏动作 瞬间发力完成,右脚向上摆动的幅度要大,从而提高回荡下落时的冲击力。
(五)倒地堪本防御—推蹬
【动作说明】
格斗过程中,我不慎被对手 用下潜抱摔一类技术撂倒,而且对方 准备伸手控制我的脚踝、实施关节降 服,局面对我极为不利(图5-3-13)。
我迅速蜷缩身体,用力收拢双腿,尽量挣脱对方的控制(图5-3- 14、图5-3-15)。
旋即,在对方向前逼近、准备实施攻击时,我左腿猛然向前挺膝 蹬出,以脚掌为力点推蹬对手腰腹部,迫使其无法进一步靠近自己,与自 己保持一定距离(图5-3-16)。
【技术要领】
倒地后,如果你不想让对手靠近,即可使用这种推蹬的方法保持与对 手的距离,以便寻找机会重新站立起来。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手 段。出腿推蹬时,后背配合用力挤靠地面,可以提高推蹬的力度。
(六)德拉西瓦防分 【动作说明】
格斗过程中,我不慎被对手用下潜抱摔一类技术撂倒,而且双脚 脚踝被其双手抓住,形势对我极为不利(图5-3-17)。
在这种情况下,我迅速蜷缩身体,用力收拢双腿,尽量挣脱对方旋即,在双脚摆脱对手抓控的瞬间,右腿从对手站立的左腿外侧 绕过,向内缠绕勾挂住他的左大腿,右脚脚背抵贴住其左腿大腿根内侧, 同时用右手于地面扣抓对手左腿脚踝外侧部位(图5-3-19)。
几乎同时,用左脚蹬抵住对方右 腿大腿内侧或膝盖部位,这样可以牢牢牵 制住对方的下肢,迫使其无法发动有效的 攻击(图5-3-20)。
【技术要领】
德拉西瓦防守(DeLaRiva Guard)在之 前的章节中简单介绍过,它可以有效地遏 制对手进攻势头。右腿的缠绕动作要灵活、顺畅,要用右腿和右手同时牢牢控制住对方左腿。左脚蹬抵对方右腿的位 置要准确,是大腿或者膝盖位置,而非小腿。
浏览6,45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