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中华武术特有而宝贵的一项传统武术遗产,前国家体委为 了更好地继承发展我国的武术事业,从一九八三年以来在全国开展了 规模空前的挖掘整理工作,取得了丰盛成果。其中特别有价值的是发 现了一批湮没已久的古拳谱、古拳经以及独特的功法技艺等方面的珍 贵资料。进一步研究整理这些宝贵的资料,使之在我国武术“走向世 界”的新形势下发挥积极作用,就成为当今全国关心武术事业人们的 一项非常紧迫、非常重要的光荣责任了。《傅山拳法》的整理出版就是 我们在这一巨大工程中略尽绵薄的一次尝试。
山西武术源远流长,拳种流派十分丰富,高师武士代有名人,在全 国占有重要地位。经过近三年的挖掘整理工作,基本上摸清了全省武 术的拳种、分布及一般的源流历史。在全省六十五个拳种中,有的已濒 临绝传,《傅山拳法》就是其中之一。
《傅山拳法》的发现过程,内文已有一般叙述。自从一九八四年我 们得知《傅拳图》手抄本是傅山所传后,就引起了我们探讨的兴趣。因 为众所周知,傅山先生是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卓越成效的思想家、诗 人、学者、爱国主义义士,其金石、书画、医学、文学等方面的著述、作品 已成为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这方面的情况,有正史可考,论著记载颇 多。但是傅山不仅精文而且善武的情况,却是鲜为人知,这就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及时走访太原傅学研究方面的名 学者,查阅了傅山的遗著及他人关于傅山的传记、论文等有关资料;对 《傅拳图》进行了专家鉴定。初步确认是傅山所传。对此我们为在武术 挖掘整理工作获得重要发现而振奋,进一步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和继续 研究的信心。
这个古拳谱,参加了一九八四年、一九八六年在承德、北京举行的 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成果展览。虽然有很多全国武术界的名家学者参加 了鉴评,但很少有人识别其真伪和价值,可见这项拳艺是很古老而又 稀有的。可喜的是,有北京原铁道兵法院的一位离休老干部李思元同 志,北京市第二清洁车辆厂的程怀玉同志,在展览期间看到了《傅拳 图》手抄本后,非常惊喜,如获至宝,高兴地对我们说:“找到了傅山所 传的子午太极拳、绵山太极拳的老拳谱了。”并简要地向我们介绍了傅 拳的沿革经历和现况。这一重要情况不但进一步证明了《傅拳图》确系 傅山所传,而且得知至今尚有人在传练,并未完全绝传。对我们研究傅 拳提供了新的门路和领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鼓舞。
此后,山西省灵石县体委副主任、县武术协会主席张耀伦同志,县 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县武协副主席任重远同志进一步查阅有关历史、 典籍,编写出《侨黄父子武功考资料汇集》,在此基础上,又由原山西省 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武协副主席王立远,省政协《山西文史资 料》编辑兰安乐,省体工队武术教练、省武协副主席张希贵等,共同改 写成《侨黄父子武功考》论文,得到了山西省体委的支持,出席了一九 八七年六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论文研讨会,被选为大会书面发言 材料,受到了大会的奖励。同年,王立远、张耀伦、张希贵等人,又先后 赴北京亲自拜访了李思元、程怀玉先生。二先生较详细地谈了他们学 练傅拳的传授过程,李思元先生并提供出他保存的子午太极拳古谱歌 诀和他整理的套路材料。张耀伦、张希贵并经李老亲授学会了子午太 极拳的全部套路,较深刻地领会了该套路的功法奥妙。为编写出版《傅 山拳法》提供了依据,做出了贡献。当时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已进入 尾声,为了抢救濒临失传的武术拳种,为了将当时认为是重大发现的、 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傅山拳法》公诸于世,让武术界知名学者了解和 研究太极拳的渊源、发展脉络情况,我们整理出版了该书。但是二十多 年过去了,并未引起武术界和学术界多大的反应;说实在的,当时我对 《傅山拳法》的了解和认识也不够深刻,虽然我少年时候也曾跟随傅拳 传人葛书元老师学习过“三皇炮捶”和“子午太极拳”。
人到中年了,对武术的价值观又有了新的认识,后又遇到了李思 元先生,看过了他对“傅山太极拳”出神入化的表演,了解了“傅山太极 拳”的渊源关系和动作内涵,明白了“傅山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历史意 义后,进一步对“傅山太极拳”有了新的认识,再次同灵石张耀伦一起 经过李老传授,学得此拳;通过精心品味、体会,才感到确实是一个不 可多得的好拳。但迄今为止,只在少许人中传习。
欣逢盛世,所幸在傅山先生诞辰四百年之际,傅山先生故里、太原 市尖草坪区西村兴建了一座宏伟建筑景观——“中华傅山园”。而尖草 坪区政协近年来作为文史资料,正就傅山先生各个领域的成就在做深 入细致的挖掘整理,区政协主席张银喜同志、副主席高反文同志对这 项工作高度重视;傅山学社社长(原太原市副市长和市委常委、宣传部 长)范世康先生、中华傅山园张果元同志更是大力支持。六年来,傅山 学术研究活动蓬勃展开。
二00九年,“傅山拳法”又申遗成功,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本人有幸成为“傅山拳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按照傅山 学社社长范世康先生的思路,今后将在太原市大力宣传、推广“傅山拳 法”,成为太原市的特色项目;为了纪念傅山先生诞辰四百零六周年, 二〇一三年七月将举办“傅山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傅山拳法”将 成为特例项目参加大赛。今后还将不定期地举办“傅山拳法”培训班, 培养“傅山拳法”辅导员、教练员。将在太原市及海内外广泛开展傅山拳法普及、推广活动。因此,本次比赛也定能将“傅山拳法”的宣传推广 推向高潮,使“傅山拳法”走出太原,走向全国,在全民健身的新世纪, 古老的“傅山拳法”定将闪烁出熠熠光彩。
在此情况下,尖草坪区政协决定再版《傅山拳法》,将其内容增订, 作为文史资料存史传世。回首往事,曾经一起编著《傅山拳法》的同事 们大都故去。再版增订《傅山拳法》,这对已故的同事们也是一种慰藉。 希望通过此书,能再次唤起学术界人士的注意,以研究之;同时也期待 “傅山拳法”能得到海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以练习之。
《傅山拳法》的编写,根据现有材料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关于傅拳的考证情况,主要叙述了傅山出身于治学严谨、历代居官、文 武兼重的世家;傅山父子(即侨黄父子)在清朝入主中国前后的时代背 景下,崇尚道教、隐居四游,联络志士、传练武功、反抗清廷的史实,以 及傅山有关武功方面的论述、诗词的注释。第二部分是《傅拳图》的原 谱照录,以便保存原貌,提供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参考。第三部分是李 思元先生传练整理的子午太极拳动作图解,以及古歌诀注释。第四部 分是李思元传授的子午太极剑动作图解。第五部分是李思元先生数十 年来演练子午太极拳的心得体会。这些宝贵材料对进一步研究傅拳的 源流、发展变化以及独特的功法特点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整理出版《傅山拳法》,我们有如下几点想法:
一、 傅拳的整理出版丰富了我国太极拳的流派内容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拳种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重要的拳术,其流 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 子午太极拳、浑元太极拳等,均源于傅氏所传。根据是傅拳的源流最 久,并有独特的功法特点,当可统称为“傅氏太极拳”,不为过誉。
二、 根据《傅拳图》和子午太极拳歌诀,可以看出傅拳的动作、结 构、功法具有明显的中国古典哲理
“一而二、二有一”和变、易的思想内涵。如在歌诀中就有“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方”等内容的体现;同时在套路中,上下、 左右、前后、进退、刚柔、攻防等方面的内容很丰富,并强调了它的可变 性。
再一个特点是拳式动作紧密结合了道家气功的健身术,如“大小 周天气运转”、“圣人拱手上下引”、“怀中抱月妙在空”、“挡手走势浑元 功”、“阴符阳花育精气”、“入气穴两息存神”、“左右推移润成丹”等,都 是其他流派太极拳所没有的。因此其哲理和功法价值,是值得深入研 究探索其精髓的。
三、 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太极拳源流的新课题
据北京程怀玉同志谈,他现在所练的绵山太极拳是清康熙原籍山 西省介休县绵山玄天观道士孟太真所传授下来的,故名绵山太极拳, 并说此拳和《傅拳图》一样。傅山道号真山,按照道教“百代字歆”,“太” 字辈比“真”字辈低两辈。据史载,傅山也曾隐居灵石县介庙,距玄天观 只十数华里,常有来往也是在理的。更使我们感到新奇的线索是还有 孟太真传于王宗岳太极之说。虽然这种说法尚待认真考证,但就年代 来说,傅山(1607-1684)殁于康熙二十三年,早于王宗岳(1726-1796) 至少一个多世纪;早于陈王廷(殁于康熙五十八年,即一七一九年)至 少半个世纪。所以《傅山拳法》的问世,实际上向我们提出一个探讨太 极拳源流的新课题,一定会引起我国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继续探讨的 志趣。
四、 《傅山拳法》的整理出版,不但是我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的 一项突出成果,而且对于进一步深入地、全面地研究认识傅山其人的 成就,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现在已经了解的情况,这本《傅山拳法》只搜集整理了傅山子 午太极拳和傅山子午太极剑(简称傅山太极拳、傅山太极剑)。据传,傅 拳尚有一趟变架子、一套太极球功法,尚未收集进来,只好留待日后整 理增补了。同时,切望全国武术界、傅学研究者凡对傅拳的源流和传播情况有所闻悉或保有资料,能够及时提供出来,以使《傅山拳法》进一 步完善和准确。这正是:古老拳种又续写,《傅山拳法》变新颜。
本书由尖草坪区政协出资再版,再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华傅山园 和傅山学社社长(原太原市副市长、宣传部长)范世康先生的热情鼓励 和支持。范世康先生为本书写了序言。原山西省人大副主任王民先生, 尖草坪区区委书记郭建发先生、区长李贵增先生,原中国体育报业总 社资深编审、《中华武术》杂志第一任主编昌沧老先生,中国十大武术 教授、武术九段、中国武术专家委员会委员邱丕相先生等为本书题词; 还有郓城武协主席张平先生,灵石县(原县委常委、武装部长)武协名 誉会长徐兴民先生,山西体育报刊社《搏击杂志》编辑部主任张高生先 生等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各科知识有限,考证工作还在继续进 行,文中疏漏和错误之处定然难免,尚望学者行家不吝指正。
浏览6,904次
张光福2022-02-02 09:51
资料很珍贵,想了解一下傅山个人较为详实的资料
wushu2022-05-23 16:45
傅青杰,名山,字青主,别号侨黄。生于一六0七年,卒于一六八四年。山西阳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学者、画家和爱国志士,同时他还精于武功。据《石膏山志》载: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 年)春,他借子傅眉到天空寺与寺内主持道成法师演示打坐和五禽戏,并传授给当地名士吴成光,接着又传授给寺内和尚。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父子隐居期间,被何世基请至义塾讲学传武,遗留“傅拳”。其拳式动作名称与太极拳相似,又别于太极拳。1985年在武术挖掘整理中,由蔡承烈献出《傅拳谱》手抄本。1988年出版了《傅山拳法》一书,丰富了我国武术宝库。
傅山留下的拳法,已经成为一个流派。而他的武功更是和他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据传:他作画时总在酒酣之后,独处一室,舞练一番,这才乘兴作画。
傅青主在醉中舞拳,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神与物游的境地,然后又将这种人体文化的感悟,形诸笔墨,因而他的画具有一种山雨欲来的肃杀之气和灵动飞扬的韵味,而他的拳法又具有了一种醉态。酒、画和武术,在他身上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傅青主在醉中造拳,以醉态入武术,在现代和古代武术中,都有先例可循,“醉八仙”和“醉拳”、“醉剑”就是极重要的武术套路。
1980年代的武术热中,曾有人献出一部《傅氏拳谱》手抄本,称是傅山所创。
1984年在山西灵石县发现了一本名《傅山拳法》的拳谱,经鉴定正是傅青主所著。
张光福2022-09-07 21:06
《傅山拳》不应该叫太极拳,太极拳之名到啥时候才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