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学者武承谟《丁亥南安江上偶怀青主先生作录奉房词文》一诗中,可看出傅山会剑术。
“太原有异人,黄冠衲衣被;迁徙无常家,山水足所寄;浩荡乾坤怀,傲 睨江海意;聱牙读异书,放笔写奇字;朝击磬一声,暮枕剑一睡;歌罢鬼神 泣,笔落风雨肆。”
异人,指奇异、特殊本领的人,这里指傅山先生。黄冠,道士的通称。 《唐书•方技传》:李淳风父播,仕隋高唐尉,弃官为道,号黄冠子。迁徙,指 迁移。浩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借喻声势壮阔广大。乾坤,古代哲学术语,指 天地或阴阳两个对立面。〈调易》用乾表示天和阳,用坤表示地和阴,这里泛 指天地。傲睨,傲慢地看待,不放在眼里。聱音敖,不人语。聱牙,辞不平 易。《唐书本传》:唐元结语,能学聱牙,保宗而全家,聱也如此,浸乎非邪, 呼为漫郎,更曰聱叟。磬,音清,古代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如曲尺, 悬于架上,用于架上,用木槌击奏,单一的叫特磬,成套的叫编磬。这里指和 尚、道士念经敲打的钵形响器。
这首诗的意思是,太原有这么一个奇异的人,穿着道袍戴着黄冠,经常周 游四方而没有常家,把自己寄托在山水间。壮丽的天地能放在他的怀中,他傲 视着大江和大海,这个聱叟,用聱牙读着奇文,用笔写着奇字。早上起来,他 在那里敲磬念经,到了晚上,枕剑一睡,有时放声歌唱,使得鬼神都在哭泣, 落笔一挥,就好像风在尽情地刮,雨在尽情地下。
在清代学者古澧《跋傅老先生诗》中,也有涉及傅山会武功的记述。
“老先生之诗,笃友爱,厚人伦,缠绵中肯,足微至情至性。至于忽喜、 忽忧、忽怒、忽笑、游仙、安禅、歌舞、技击,几不知先生为何如人,而其中 默默难言,耿耿不忘之志,若隐若显,欲掩欲露,反复吟咏,如或见之,真与 乔岳洪读,清风朗月共流行于天地间。”
笃友爱,笃音督,按厚字讲,纯一而不杂之意。这句意思说,对于友爱是 忠厚的,得天独厚的。厚人伦,古时讲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之五伦。厚,凡优者、重者、多者、浓者,皆为 厚,这里讲重视的意思。缠绵,固结不解,这里指情感固结不解。中肯,谓着 其要害处。足微,已经到了意思。至性至情,至指最、极、非常,孝悌之性, 最孝顺,情谊之情,最讲情义。至于,关于。游仙,谓游心仙境而脱离尘俗。 另一解,所谓游仙,仙人游戏人间之意。安禅,犹言人定,练气功。歌舞,颂 扬功德,歌以称之,舞以像之。技击,双方击刺之术。《荀子》:齐人隆技击,以勇力击斩敌人,今专称习拳法曰技击。几,几乎之意,副词,差点,差不 多,接近于的意思。默默,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这里 指恭默思道。耿耿,老想着,心情不安,耿耿于怀而不忘。若隐若显,好像隐 蔽着什么,又好像是明显的,模模糊糊,模棱两可的意思。欲掩欲露,又想掩 盖,又想表白,犹豫不定。乔岳,犹言高岳,指岱岳。《诗经》:怀柔百神, 及河乔岳。后因通称高山为乔岳。洪读,大声读书,洪亮地读书。清风朗月, 澄洁无杂的风为清风,明朗无缺的月为朗月。
这篇写在《傅山先生诗集》后面的短文,意思是,老先生的诗,对友爱是 纯一的,对人伦是忠厚的,对父母最孝顺,对朋友最讲义气,可以说是团结不 解,绵绵不断,而且中肯;关于他的喜怒忧愁呀,出家当道士呀,习练气功 呀,歌舞技击呀,什么也会,差不多不知道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在他的诗 中,隐藏着他“恭默思道、耿耿不忘”的大志,说不定还能见之真意。他的 诗,如同岱岳洪读,清风朗月一样流传在人世间。
这个“跋”,虽然是赞赏傅山先生的诗文,无意中也说出了傅山会气功, 会技击的本领,这对我们研究傅山武功,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另外,还有清代蔡璜写的《傅山传》和清代刘绍颁写的《傅山先生传》 中,都记载着傅山用气功疗法给人治病的史实,其他如《柳崖外编》、《柳春 浦编》、《仙儒外记》中载傅山医人及武功逸事不少,多为传说,并非信史, 这就不再记述和赘录了。
四、从傅山与武功高超的反清志士同仁的交往,看对傅山武功的影响
傅山为人正直忠厚,从小就有众多朋友。甲申后,他为了反清复明,常以 道装、行医、讲学为掩护,广泛收罗人才,建立秘密组织。他的友人多为文武 全才之士,如昆山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是傅山莫逆之交。据《中国体育 史稿》载,顾炎武曾举会反清,善武术,膂力技击出众,其仆陆思投清,亭林 擒溺水中。彭城阎尔梅(字田卿、字古古,又号白茸山人),和傅山相识在南 游江淮时,在《霜红龛集》中有《祝顾公曹先生六十寿序》,傅山写道:“吾 乃从南来,复得彭城古古先生,亦老孝廉,不应今世……旧喜骑射,今敛而不 试,时寄豪诗酒间。”山西汾阳的薛宗周、王如金是傅山在三立书院之挚友, 他二人参加反清义军,“拔刀砍卒”,战死在晋祠堡。傅山作《汾州二子传》 倍加赞扬。金陵曹国裔为明末刘镇帅之部将,刘镇帅阵亡后,他落发为僧,法 号续宗,隐迹汾阳古寺,因和傅山意气相投,往来频繁,故傅山之子傅眉从其 学武艺。《霜红龛集》卷六十二页有傅山〈<邂逅看续宗老禅和打拳歌》一首, 赞扬续宗拳法高、武功深。以上说明傅山不但自己懂武术练武术,而且对武功 高强的志士同仁非常崇尚。他们志同道合,切磋技艺,共商大计。由此可见, 傅山的重武、练武、传武是不言而喻的。
五、傅山之子傅眉武功高强有史明文记载
《阳曲县志》卷十五《文徵寿髦先生传》中记载:“傅眉,字寿髦,一字 须男。”“傅眉拜汾州古寺续宗禅师为师,从学手博之技。握拳击钟响立应; 纵跳山阪上下如飞,横槊舞剑,挽劲弩能左右射,山右故多武勇士,以骑射击 刺名者,一时皆出先生下,咸以周盘龙拟之。”又《仙儒外纪》卷十记载: “寿髦力过人,所遗长枪,数人不能舁。”这些都说明傅眉不但会武功,且武功 高强。傅山曾夸其子“大有见贼惟多身如轻,之胆之识真横槊才也”、“尔志 即我志,尔志唯吾知”(哭志)、“贼多身始轻,自拟周盘龙”(哭诗)。傅眉 因贼多而习武,因习武而身体轻捷,自比周盘龙。周盘龙,南齐北兰陵人,胆 识过人,为右将军,建元间与子奉叔奋勇陷阵,大败魏军。傅山对子孙的武艺 成就很是鼓励称赞,但也因不能遂其反清意而发出了 “一儿五十岁,两孙近弱 冠,都是好身手,不能解忧患”之感慨。
据传,傅眉五岁读诗书,七岁习武艺。傅眉十五岁那年,全家还住在西 村,家中的老母牛生了小犊。傅眉的武术师爷便让傅眉每天早上抱小牛犊一 次,然后再习文练武。几年光景过去,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小牛变成大牛, 傅眉依然能将它抱在怀中,甚至举过眉头,足见其功夫之深,力量之大。另 外,傅眉小时,傅山为了培养他,每年都要为儿子打造一杆铁枪,增加分量, 直到傅眉成人。
总之,傅山父子不但善武功,而且功底很深,是一代武术名家。
第三节傅山父子与《傅山图》的关系
据蔡承烈老先生讲:《傅拳图》手抄本是他祖母何氏从何家带来的遗物。 何家是灵石县两渡镇历史上有名的家族,也是有名的武术世家,历代多出武 将。此拳是清康熙年间何家先祖何世基邀请傅山来两渡讲学时传授的。因何氏 也热爱武术,让人临摹一本出嫁时带到蔡家,世代压在箱底,作为传家之宝,保留至今。为了查清傅山是否来过灵石讲学,我们访问了有关人士,查阅了史 志资料,证明清初傅山曾先后四次到过灵石。《灵石县志》确有何世基请傅山 讲学之记载。《何氏家谱》也有记述:“世基闻青主在介庙闲逸,遂亲临邀 请。青主知其为人,乐而应之。就学者为世基子、侄等。青主也演拳健身, 子、侄等爱之,遂也兼学拳棒。”由此可以推断,《傅拳图》确系傅山所传的 一种武术套路。
傅山四次来灵石。灵石地居险要,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在明末清初,人 民反清浪潮极为高涨。顺治四年(1647)五月,山西翼城侯家庄侯九读,字应 龙,其兄弟三人,反清复明失败后,九均、九训被杀。九读只身逃往灵石抱腹 崖,削发为僧,以收徒授拳为名,广交反清志士,傅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 灵石,住在介子推庙,和侯九读磋商反清大计。据《平阳府志•事考卷》载: “国朝顺治六年初,有灵石侯和尚勇悍不法,据抱腹崖,率其徒五十余人,劫 掠东山堡寨,聚党数千人(〈猜史纪事本末》称:应龙与张国容、王国士等起 义,有众万余)破城劫寨,杀守备,直逼平阳。”据政府档案第一册刘弘遇 (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搪报题本称:“灵石知县张世绶,乃外攻 内变被失者。侯寇披猖,印捕官先不能绸缪,遇变复无固志。霍州王来勤轻离 州治,途间被逆贼杀。赵城赵祥星、洪洞李成龙,闻警先逃。岳阳(今安泽 县)刘光裕城破而潜奔外省。”可见当时侯和尚起义之声势是非常大的,后任 知县赵普,乃奉天人,潜来灵石,遂私命县演武场教习刘国英,行“孙悟空钻 人铁扇公主腹中”之术,募乡勇诈称合伙,游说侯和尚之徒,引起内讧。经清 兵外攻,最后退守将军寨、曲陌、抱腹崖。刘收买侯之徒王国士刺杀了侯和 尚。侯和尚部下士卒每人抱土一包,建成小山丘似的墓,后人称为王洪墓,实 取“望洪”,盼望复明之意。至今关于侯和尚反清复明事迹在灵石东山一带, 依然广为流传。而刘国英刺侯和尚后,又计杀侯徒于将军寨。刘以平叛有功授 镇远知县。
浏览1,2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