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声响起,“威尔逊总统”号邮轮缓缓起航。李小龙是兴奋的,他终于 告别了生活多年的香港,告别了亲人、朋友,也告别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邮轮 缓缓离岸,岸上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他再也听不到亲友们的呼喊,听不到汽车 的喇叭声,聚集在船舷上的人们也渐渐散去。海风在轻轻吹,清凉中带着一丝 苦涩的咸味,这个世界是冷酷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舱位,每个舱位对应着的,是他们的身份、地位、财富。
“这才是属于我自己的路。”李小龙如是想。47年前,Jack也是像他这般 揣着三等舱的船票挤上了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起航,向着遥远的美 利坚前进。
《海上钢琴师》中,少女的父亲对1900 (1900是海上钢琴师的名字)说, 当我听到大海的声音,我就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湛蓝的大海,总是予人无尽 的想象,让人豁然开朗,让人觉得以前的生活是如此的狭隘和乏味。人生就像 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这一次旅行,从李小龙踏上 甲板的那一刻起,就变得惊心动魄、充满着悬念和刺激。
大海汹涌,暗樵重重,初次出海的人还会晕船,李小龙不在乎这些,早在 襁褓中时,他就有过一次海上旅行,大海对他来说,是一次体验,是一个起 点。航行有终点,人生之旅却无止尽,只要我们活着,只要我们还有梦想,就 要让每一天都活得有意义,决不浪费上天赐予的每一分钟。
“弗吉尼亚”号三等舱的乘客们是幸福的,因为那是全世界唯一一处有立 式钢琴的三等舱,那里还有一位没有任何身份户籍、却愿意为三等舱乘客演奏 的天才钢琴师1900。很多人搭乘“弗吉尼亚”号,正是为了听一听这位传奇钢 琴师指尖那动人的旋律,甚至连一些社会名人也会挤到“弗吉尼亚”号的三等 舱,只为一睹1900的风采。
我们不知道“威尔逊总统”号上有没有乐队,如果有,相信李小龙一定会 一展身手,秀一把他那精彩的恰恰舞。按照李小龙的家境,他完全可以坐上相 对舒适的二等舱,那里大多是一些出海留学的知识分子、小生意者和中产游客,可李小龙毅然选择了三等舱。李小龙不缺钱,多年从影让他有了不少积 蓄,但他把这些钱都交给父亲打理,而自己,只是带了 100美元和很少一点生 活费上路。这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开始就要刨去过去的一切有利条件,他 只是一个带着梦想的18岁少年,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从最底层开始。
几分兴奋,几分期待,又有几分迷茫,这就是李小龙当时的心情。喧闹的 三等舱,带着汗臭味和鱼腥味的过道,乱糟糟的行李,小市民、农民、穷学 生、江湖艺人、骗子、投机者、流亡者……都操着不同口音、带着不同目的蠕 动在拥挤的三等舱里。在从小在富足之家长大的李小龙看来,一切都是新鲜的。
一艘海船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一个社会的缩影——有钱人住在头等舱, 西服笔挺旗袍翩翩地徜徉于顶层的甲板上,奢华与风光,在他们眼里都是身份 和财富的象征,公子、名伶,不过是旖旎外表下的声色犬马,舱门一关,便是 风月无边。中产者们住在二等舱,他们有学识、有抱负、有追求,他们是社会 的中坚、未来的希望,他们看不起有钱人的庸俗排场,带着酸味投去鄙夷的一 瞥;想与三等舱的人打成一片体验生活,又受不了那里脏乱的环境与刺鼻的气 味,于是沦落为不上不下最为尴尬的一群人。剩下数量最多的穷人,则被随意 丢在三等舱,他们是社会的底层,大多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破釜沉舟走出这一 步。整个三等舱,浓缩了众生百态,不消数日,就让年轻的李小龙感受到了底 层人们生活的艰辛,就连船上的船员和水手都看不起他们。他们乐观而执着的 态度,也深深的打动了李小龙。
人不怕穷,最怕安于现状,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只要还有生存的意志,不 论多么困难的环境,不论前路是多么的艰难困苦,只要一咬牙,都能挺过去。 也许从那时起,李小龙就有了给小人物拍电影的念头,现实中的英雄,并非风 光招摇的有钱大侠,而是真真切切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海上的航行很漫长,也很乏味,李小龙是个有心人,他不想在到了美国后 还对美国一无所知,于是就跟这些在美国居住多年的叔叔伯伯们聊天,一边聊 天,一边了解美国。李小龙能说会道,又开朗直爽,所以很快就交到了一些朋 友,其中有不少是早年移居美国,每隔几年回港探亲,又搭船返回美国的中 年人。“美国遍地是黄金”,这是当时很流行的一个说法,但是接触过那些三等舱的美籍华人后,李小龙觉得他们根本算不上有钱,很多都是新移民法颁布 前前往美国的劳工出身,和自己一样在普通餐厅里吃饭。为了看看自己的英语 水平,李小龙还特地用英语和他们进行交流。每到这时,那些大叔大伯们就会 笑着对李小龙说,他们这些所谓的美籍华人,其实从小就生活在唐人街里,周 围都是跟他们差不多的华人、华工,有的以做小买卖为生,有的则一辈子在茶 楼戏院充当跑堂和杂役,晚上则睡在简陋的小阁楼或一群人挤在破旧的大房间 里,过着与香港底层小市民类似的生活。在美国人看来,他们就是最下等的移 民,劳工、脏乱臭、小偷小贩,甚至成了华人的代名词。这些挣扎在美国最底 层的华人备受歧视,别说接受美国教育,就连唐人街之外的世界都很少接触, 他们对美国的了解还不如在出发前临时抱佛脚恶补《美国便览》的李小龙,就 连最简单的英语单词都说不清,甚至连三藩市、华盛顿、纽约的位置都搞不清楚。
“这就是遍地是黄金的美国吗?这就是我所要去的地方吗? ”李小龙这样 问自己。当初,他不肯多带钱,一方面是自信满满,觉得不能再靠家里,要白 手起家靠自己的本事赚钱,另一方面,就是听多了美国有多么好,去那里“揾 钱”是多么容易的话,觉得轻而易举就能在那里立足、发展。
李小龙有些后悔,也有些犹豫。他还只是个少年,和普通人一样会有情绪 波动,这很正常,没有任何人生来就是自强的楷模、奋斗的机器。正因为有了 犹豫和疑问,李小龙才会积极地去思考,去正视自己,而不会盲目的被美好的 愿景冲昏头脑。
“威尔逊总统”号离开香港后,并没有直接横渡太平洋,而是转道向北, 首先前往日本的神户、横滨。
李小龙出生在日军侵华的年代里,少年时与曰本人也有过接触,这个民族 的柔道、剑道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直到邮轮停靠在神户、横滨岸边 时,他才真正见到了日本。这是一个什么都稀缺的国家,唯独不缺拼劲。短短 十几年,日本就从一个满目疮痍的战败国中走了出来,日本人也以一种积极、 隐忍的姿态开始重建国家。港口是日本获得资源的窗口,也是最能体现曰本实 力和活力的地方,我们不知道李小龙当对有没有下船,也不知道“威尔逊总 统”号在当地停泊了多久,但是我想,岸上的那个世界,给李小龙留不的,应该是与《海上钢琴师》中1900完全不同的感觉。
面对陌生的城市,1900站在连接轮船和陆地的钢桥上,驻足良久,最后, 他摘下自己的帽子,远远的抛向岸上,然后转身。帽子没能飞上陆地,最后掉 进了那道窄窄的水面;而1900,这个出生在船上,在船上长大,一旦靠岸就失 去演奏灵感的天才钢琴师,也没能走出自己的世界。面对陌生的城市,李小龙站在高高的船舷后,驻足良久,最后,他选择呐 喊,尽管岸上的人们听不懂他在喊什么,看他仍旧要喊出来,因为那是他的声 音,他的情绪。他要让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听到,一个来自中国的少年正 在呐喊,因为他激动,他突然想明白了,任何迷惘和彷徨都是暂时的——苦不 苦,看看日本人;难不难,看看日本人!
曰本人都能在逆境中奋起,中国人为什么就做不到?我李小龙为什么就做 不到?终有一天,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那个呐喊的人,是一个中国人,他的 名字叫——李小龙!
邮轮再度起航,离开了寒冷的日本,前往火热的夏威夷。这段旅程是轻松 而愉快的,李小龙已经走出了当初的迷惘和彷徨,继续与船上的乘客聊天、交 谈,即便只是一些唐人街的琐事。李小龙明白,自己到美国后的生活不会一帆 风顺,很有可能和他们一样从最底层做起,因此,多了解一些美国华人的生 活,多掌握一些可供谋生的信息,都是好的。
1959年5月19日,在经历了 19天的海上航行后,“威尔逊总统”号终于抵 达了这次旅行的终点'—旧金山,也就是当时人们口中的三藩市。面对这座自 己出生的城市,李小龙没有任何的亲切感,18年恍如一梦。离开甲板踏上钢桥 的那一刻,李小龙也许能够感受到1900的心情——眼前的一切是如此的陌生, 我的生活就是钢琴的键盘,键盘是有限的,而这座城市,还有城市之外的那些 城市,那无数条路,都是我所不能掌握的,是无限的,我难以接受不在双手控 制之内的生活,正如我不能离开钢琴一样……然而,他是李小龙,他出生在陆地上,大海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次旅行,一个过程,一个起点。同样陌生的城市,同样无数条路,在李小龙眼中,那不 是惶惑和退缩的理由,而是前进的最大动力!到旧金山后,李小龙用Bruce Lee (布鲁斯•李)这个名字办理了户籍证明。旧金山素有“翡翠之城”的美称,也被誉为“华人的天堂”,但正是在这 样一座城市里,种族歧视依然十分严重。若不是李小龙拥有美国的出生证明, 他很有可能被当作从香港偷渡来的童工遭到遣返。尽管如此,那些美国的白人 政府官员还是用不屑和嘲弄的态度对待李小龙,像是在说:“欢迎来到美国, 这里是你的天堂,也将会是你的地狱。”相信当时的李小龙一定很想冲上去给 那几个美国胖子狠狠一拳,但是他忍住了,这是在美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 低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们就等着看我李小龙的本事吧!
与每一个出外寻梦的人一样,李小龙来到旧金山后,首先面临的就是谋生 问题。李小龙不想用家里的钱完成学业,只想凭自己的本事在美国站稳脚跟。 然而,身在异乡,靠什么维持生活?这个问题,李小龙在香港时就曾考虑过, 当时的想法是靠功夫来赚钱,也就是开馆授徒,所以他才会在离开香港前拜邵 汉生为师。但是开馆授徒也要有条件,资金、场地从何而来?更何况你一个初 来乍到的中国少年,如何让当地人知道你的名字,并且相信你功夫?
李小龙离开香港前,父亲李海泉给他一个住在旧金山市区的朋友文世伯写 了一封信,让他代为照顾刚到美国的李小龙。李小龙办完相关身份证明后,就 去拜访文世伯,顺道在旧金山等待大哥李忠琛。找到文世伯的住处后,李小龙 发现父亲的这位老友身体状况很差,连自己都需要别人照顾,更别说照顾他人了,于是就有些灰心,轻蔑之情溢于言表。
老于世故的文世伯岂会看不出他的心思,他既没有托人帮李小龙找工作, 也没有给他好脸色看,而是劈头盖脸的给李小龙泼了一盆冷水:在香港,你李 小龙是小有名气的童星和威震街坊的小霸王,还有个走到哪都会有人卖面子的 老爸;但是在美国,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也没有人知道你从哪里来,过去干过 什么,有过多少风光的经历。在美国人眼里,你李小龙就只是一个来美国“淘 金”的华人,一个什么都不是的穷小子。在美国,一切东西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换来,没有人能帮你、照顾你;没有真本事,哪怕你饿死了,也只能落得与臭 水沟里的老鼠为伍的下场,没有人会同情你。
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总是如此之大,生活会把一切美好的梦想都打得粉碎; 它露出狰狞的笑容,热情的欢迎着每一个想要成为主人的客人,然后将他们吞 噬。有很多人觉得文世伯冷酷无情,可他说的都是实情,那才是真正的美国,
才是李小龙真正将要面对的现实。作为李小龙父亲的朋友,文世伯给李小龙提 供住处已是仁至义尽,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作为一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老 华人,文世伯能够在李小龙开始美国生活之前就把这些对他讲清楚,让他对未 来有个清醒的认识,恰恰是非常必要,且非常坦诚的。
当然,文世伯这么做也许还有另一个原因:他从神情举止上看出了李小龙 是个心高气傲之人,这样的脾气对他在社会上谋生决非好事,有必要在一开始 就杀杀他的傲气,免得日后吃亏惹麻烦。从这一点上看,文世伯是用一种比较 残忍的方式在帮助李小龙,这种方式很有美国特色,也能激起李小龙的斗志。
李小龙没有记恨文世伯,他原本就没想用别人的钱来念书生活。为了等大 哥李忠琛前来旧金山会合,李小龙开始自己找出路。起先,他在餐馆做杂工, 每天拖地、擦桌子、刷碗、倒垃圾,勉强度日。后来,凭着自己的勤快和俊朗 的外形,又被提拔为服务生,生活才稍稍有了一些改善。但这些毕竟都只是权 宜之计,稳定的收入才是立足之本。
来到旧金山后,李小龙也没有放松对武术和舞蹈的练习。有一次,李小龙 在住处练舞时被文世伯的儿子撞见。文家兄弟见他舞技如此精湛,就劝说李小 龙可以开办一个恰恰舞培训班来赚取生活费。李小龙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在文 家兄弟的帮助下,联系到了旧金山弯区的一处社区,在他们的礼堂开办舞蹈 课。为了吸引学员,李小龙的舞蹈班收费很低,尽管如此,还是应者寥寥,经 常出现冷场的情况,郁闷的李小龙只好对着空荡荡的礼堂打拳发泄。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小龙的舞蹈课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此人名叫严镜 海,专程从奥克兰赶来观摩李小龙的舞蹈。这次见面持续的时间很短,两人也 没有进行太多的交流,李小龙只是一如既往的把融入自己功夫的舞蹈淋漓尽致 地展示了一次。李小龙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次短暂的会面,让自己给这位名 震美国华人武术界的高手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和严镜海之间的故事,也是从 那一刻开始。 人在旧金山会合后,便相互照顾一起在美国读书发展,但是事与愿违,李忠琢 已经接到了明尼苏达州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只好先一步赶去报到。李小龙 本打算跟着大哥一同前往明尼苏达,这也是家里人的意见,然而李小龙却没能在明尼苏达找到合适的大学就读,兄弟二人匆匆见面后,不得不再次分手。
从李小龙后来的发展看,这次分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李小龙家人的本意 是,让李小龙与大哥待在一起,既能在生活上相互照应,也好让成绩优秀的李 忠琛指点李小龙的学业,看住这个到处闯祸的弟弟。如果事情真的按这样发 展,李小龙的生活就会从此改变,他所走的也许就是另外一条人生之路,振藩 国术馆会不会开办,李小龙会不会认识莲达,能不能在美国武术界打开一片天 空,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世界很可能失去一位叱咤一时的功夫巨星 李小龙,而多了一个普普通通、可能现在还活着的李振藩。
浏览3,20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