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开始,拳击运动逐渐兴起,现在日本人仍叫拳术为“唐手”。 和摔跤相比,它的规模还很小。但拳术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古老的摔跤运 动中击和摔两类技术的分离v摔跤逐渐向以摔为主的方向发展。据记载, 唐末至五代,角抵除了讲究膂力之外,也开始注意“以轻捷相高”,有师 承家传,很多地区还形成传统习俗,这对后世角抵与拳术的发展都有一定 影响。

宋代摔跤称“争跤”或“相扑”,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宫 廷军队中设有专门的组织对摔跤手的训练进行管理,并有一套对相扑手进 行甄别、考试、选拔、晋升、赏赐等的严格制度。军中有军头司(又叫内 等子)管辖职业“相扑手”;由“左右军”中选拔相扑手120名,供朝廷 大会、圣节、御宴时为皇帝“当殿相扑”助兴。而平时相扑手则做宫廷护卫。

宋代以民间结社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摔跤的赛事形式 不断丰富,赛制也愈加多样化。北宋城市瓦肆,已有“小儿相扑”和“女子 相扑”,有人因此而出名。南宋市镇角抵更发达,出现了“角抵社” “相扑 社”等专门组织,其成员大多为职业性,高手颇多。仅《武林旧事》中就列 举了赛关索、董绕大、董急快、王急快等等五十三人,其中女子较有名的如 嚣三娘、黑四姐等等。他们相扑技艺高超,在各项比赛中享有盛誉。南宋抗 金英雄岳飞带领的岳家军的相扑遗风流传至今,在山西忻州地区形成了“挠 羊”风俗的摔跤活动。

当时的相扑活动形式大致分两类:一类为正式争胜负的比赛(如“打 擂”),由官府出面组织,如临安南高峰“露台争跤”即属此类。另一种是平 时在瓦舍等市民游艺场所进行的表演,属群众娱乐性活动。“乃路歧人聚集 一等伴侣,以图标手之资。先以女颳数对打套子,令人观睹,然后以膂力者 争交”(《梦梁录》卷20《角抵》)。

当时相扑(争交)时,上身全裸(女人穿短衣),下身光腿赤足,足下 登鞋(图1-3)。

图片3

由于摔跤运动的广泛开展,宋代摔跤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比 赛方法、规则和技巧上都与现代的摔跤有显著不同,它还不是纯粹的摔跤, 而是有“击”和“摔”的混合运动。也就是说,在比赛时可动手打人,有时 甚至会打伤或打死人。成于明代的小说《水浒传》第七十四回写燕青和擎天 柱任原相扑,就有对这种有击有摔的比赛的细致描写可作参考。

四、元明与清——中国跤多民族的融台

元朝是蒙古族贵族建立的王朝,为了防止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反 抗,元朝统治者严禁民间相扑等习武活动,以便“恣焊之术不作,凶桿之技 不传”。所以汉等民族中相传的摔跤活动很快衰落了。但蒙古族有自己的摔 跤运动,称“巴邻勒都”或“搏克”,与宋朝中原的相扑不同,在元代之前 的规则与现代的“自由式摔跤”相似,即摔倒后,仍然相搏,以令对方双肩 着地为胜。约在元代至元二十年以后,由于社会安定,摔跤活动性质向观赏 转移,蒙古族摔跤发生了变化,胜败的标准是将对方仆放于地,这与现行蒙 古式摔跤的胜负标准是一致的。蒙古族贵族十分喜爱摔跤运动,有自己的选 手和摔跤队。摔跤是蒙族“男儿三艺”(骑马、射箭、搏克)之一,不仅男 子,女子也善其道。《马可•波罗游记》曾记载,海都之女艾吉阿姆用搏克选 婿,结果没有一个男子能战胜她,她因此而贏得了一万多匹马。这个故事已 广传为草原佳话。

元代中国摔跤运动主流与形式上的变化对后世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摔跤 活动都有深远影响。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反蒙古族的风俗,力图恢复唐宋旧制,大力提倡 相扑,相扑在宫廷和民间又有所恢复。但因为拳术在当时有了很大发展,削 弱了相扑的重要地位,所以,击、摔结合的相扑,始终没有恢复到唐宋时的 盛况。明代许多名为“角力”“相扑”的历史资料,实际指的都是拳术。

明代,相扑被列人六御之内,成为军队训练的重要武技之一,军队中有专 门研究相扑技术的机构。明末,明王朝为平灭倭寇骚乱和农民战争,曾派官员 出使日本,将中国的相扑术传入日本,19世纪末后被革新为今日的柔道。

清代,顺治、康熙皇帝等看到采取民族隔离政策的局限性与不可行,于 是主动学习并吸收汉文化,在本民族原有的“布库”基础上,吸收蒙汉各民 族的技艺大力提倡相扑。摔跤活动较唐、宋更为盛行,风靡全国。不仅在平 地摔,还进一步发展到马上摔跤。大凡宫廷宴乐、礼宾集会和时令佳节,皇 宫都要在大庭广众下进行布库表演,场面十分壮观。清帝每年“木兰秋祢” 围猎之余,还要蒙古诸台长和盟长“恭进筵宴,习武合欢”,进行所谓“塞 宴四事”的活动,其中布库的比赛尤为精彩和激烈。现存故宫博物院的《塞 宴四事图》,就是其情况的反映(图1-4、图1-5)。图中的摔跤表演与现代蒙古族摔跤相近,跤手穿“褡裢”,除双足外,身体任何部位着地均为负。

图片5 图片4

满族原来固有的“布库”,汉译为“撩脚”或“撩跤”,主要以脚法为 主,兼带擒拿之技,具有独特的满式风格,是满族人民擅长的技巧。这种摔 跤形式注重脚的勾、掠、绊、撇的使用,一旦负者倒地,不得再攻。这与近 代的中国式摔跤极为相似。汉族的角抵常用手臂搏斗,亦用腰功制敌,蒙古 族的角力重力取,二者与库布还稍有不同。清代,布库从原先的以脚力取

胜,吸取汉族角抵、蒙古族角力等技能后,发展成以臂、脚、腰三功结合, 技巧与力量相统一的“善扑”,是中国近代摔跤运动的大体完备。满族的布 库、汉族的角抵相扑与蒙古族的角力相搏是中国近代摔跤运动的三大来源。

清廷侍卫府专设有“相扑营”,后称之为“善扑营”。是清王朝的皇家摔 跤队。善扑营专门搜罗和训练善扑能手,为宫廷表演相扑取乐,定期与蒙古 各部摔跤能手进行比赛。平时担任宫中守卫,御试武进士时充当执事。善扑 营编制有300名相扑力士,由正都统统领,下设翼长。善扑营分东、西两个 营。相扑力士满语称“布库”,俗称‘“扑户”,又称“扑虎”。布库分成头等、 二等和三等三个等级,头等最高,按照等级发给俸薪。善扑营还是专门研究 提高相扑技术的机构,每个扑户都自练绝活。清末中国跤术已发展到较高水 平,集中表现在讲求“四两拨千斤”的摔的技巧上。

除上述“官跤” ^卜,民间消遣娱乐性摔跤叫“私跤”。京、津、保定各 地多有私跤场与传授私跤者。清末,“善扑营”瓦解星散,官、私跤合流, 跤技得到进一步普及发展。

总之,摔跤运动由于清代皇帝的大力提倡以及满族、蒙族和汉族跤手的 交流学习,跤术不断融合,跤技不断提高,规则不断完善,为我国独树一帜 的“中国式摔跤”跤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中国式摔跤是我国各族 跤手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深厚历史文化的一项遗产。

五、近现代——中国摔跤运动的继承与发展

清末流散于民间各地的善扑营扑户,有的成为摔跤老师,有的为了养家 糊口,在街头卖艺。民国初年,北平天桥、天津三不管地带、南京夫子庙等 地是摔跤艺人最为集中的地方。1983年出版的《中国跤术》作者之一的满 宝珍,就是北京天桥的摔跤艺人。

民国初年,山东济南镇守使马良为复兴武术运动,在开办新武术传习所 时也提倡摔跤运动。1916年,马良著《新武术摔角科》一书,南京中央国 术馆成立之时,任教务长的马良将摔跤列为正式授课内容。1931年制定了 摔跤的《国术考试细则(修正)》,是第一部较完整的中国摔跤规则。1935 年和1948年,在上海举办的第6、第7届全国运动会上,摔跤被列为正式比 赛项目。在这两届运动会上,还有女子摔跤运动的表演项目。民国时期,民 间出现了许多拳社组织,对摔跤活动的宣传与普及做了不少工作。然而,由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受到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影响.,摔跤及武术的发展均受到很大制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热 情关怀,国家体委对我国特有的摔跤运动进行了总结,正式冠名为“中国式 摔跤”,以区别于同类其他项目,并将之列为全国体育竞赛项目,规定每年举 行一次单项锦标赛,使摔跤走上有组织、有领导和有计划发展的道路。1953 年第1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表演及竞赛大会审订的《民族形式体育运动摔 跤暂行规则》,初步确立了“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使其成为一项独立的正 式体育比赛项目在全国推广。1956年国家体委成立摔跤协会,各省市都成立 摔跤专业队,民间的乡村厂矿也都纷纷成立摔跤队。每年都举行全国性比赛, 例如第1~7届全国运动会的中国式摔跤都是正式比赛项目。在比赛中,各地 跤手互相交流学习,共同研讨发展,形成了许多具有特色的中国式摔跤技术 流派,同时借鉴现代体育竞技和训练理论,促使中国式摔跤的竞赛规则与体 制不断完善。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式摔跤运动一度达到了巅峰,出现了 一大批中国式摔跤高手。80年代末,由于举国体育制度和“奥运争光计划” 的需要,国家体育部门主攻柔道、国际式摔跤等奥运会项目,从第7届全运会 后取消了中国式摔跤项目,中国式摔跤又进入一个相对低谷的发展阶段。许 多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转练柔道,也为国家争得了许多荣誉。一些优秀运动员、 教练员到国外传播中国跤,为中国跤的推广作出了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繁荣,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作为优秀的中国传统体育 项目,中国式摔跤正以其独特的文化性、优秀的竞技性、精彩的观赏性逐渐 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和接受。我国曾多次派代表团、队到各国表演和访问。 改革开放以后,还派了不少专家赴国外讲学和担任教练,使得中国式摔跤得 以在世界各地更快地传播和开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也为全世界人 民了解中国式摔跤提供了方便,加快了中国式摔跤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也 促进了中国式摔跤工作者与爱好者的互相交流。目前,互联网上除了亚洲之 外,在北美及欧洲许多地方都设有传授和介绍中国式摔跤的网站。两年一度 的“巴黎市长杯中国式摔跤比赛”,深受法国人民的喜爱。这些都说明中国 式摔跤正在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 友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标志着中国式摔政正在走向世界。许多仁人志士 正在努力把中国式摔跤向奥筚会等更伟大的目标推进。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有 关部门已尝试对中国式摔較苯行改革,引进先进竞赛机制,以产业化模式恢复停赛多年的全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和冠军赛制度。以使中国式摔跤能够尽 快适应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新形式,与国际接轨。总之,一个以全民健身为 背景的多元化发展时期正在到来,中国式摔跤运动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正在以 灵活多样的形式焕发出勃勃生机。

浏览1,38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