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学曾给中华民族提供了丰 富的人生智慧,凝结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特征,塑造着中华民族特殊的民 族性格。中国文化以人为本,重人伦关系的协调,讲究群体互助,同西方世 界的“个人本位”和“自我中心”很不相同。传统体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一种,是我们祖先寓教于乐的重要方式,而传统摔跤活动就是其中的重要方 式。

仁者必有勇。中国式摔跤的激烈对抗,除了能锻炼身体外,更重要的是 能增强人的勇气,培养人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正直、机智、果敢的品质。

中国式摔跤讲究争斗中有礼有节,有劲不粗野,艺纯熟而不轻浮,追求 髙尚的精神品味。体现在规则上,讲究点到为止,三点着地即停摔;在技法 上追求技艺,不尚蛮力;在竞赛中提倡干净利落、不砸不落、文明竞赛。中 国式摔跤强调“以武会友”,不完全以胜负论英雄,进一步体现了“礼为用, 和为贵”的群体伦理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写照;是一种谦虚不骄、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国式摔跤重视功法练习,练功夫讲究熟 能生巧,技合于道,至于艺,在全面提髙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的同时练就个人绝技,提倡“一力降十会” “以小胜大” “以巧制胜”。历史上有不少摔跤 名家,他们练功的感人事迹一直被传为佳话。

四、 中国式摔跤与中国武市文化

可以说,中国式摔跤是中国武术的一个分支,是武术中摔法的专门化发 展。明清许多武术家同时擅长跤术。所以武术的许多理论和技法同样在中国 式摔跤中体现。中国武术哲学中的“道论” “气论”“太极论” “五行说”等 也是中国式摔跤技战术的基础和原则。例如中国式摔跤也以阴阳对立统一观 解释跤技原理,而且也强调“以巧破千斤”。中国式摔跤中的“问劲”“听 劲” “化劲”,都与太极拳推手相通。两方运动员斗智斗勇用的也都是中国的 兵法谋略。在双方实力相当的高水平比赛中,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取胜,都 必须运用组合技术,虚实变换,逢虚必实,逢实必解,逢力智取,逢弱力 敌,随机应变。

中国武术讲究练功夫,练绝技,讲技艺等,这些都被中国式摔跤所继承 和体现。

五、 中国式摔跤与中国美学观念

中国文化的哲学追求是美感和乐感,而不是苦感和罪感。中国式摔跤早 期是军事训练方法,秦汉以后主要是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性竞技活动,并逐渐 形成了中国式摔跤特有的美感、乐感及其可观赏性的价值追求。

中国式摔跤是讲究快(打闪纫针)、巧(以巧破千斤)的站立式摔跤, 是技术与力量的完美展示,其动作干净利落,结果一倒一立,有很髙的观赏 娱乐价值。

另外,中国式摔跤重视练功、练技成艺,把外在的美和内在的提高有机 地结合起来。动作潇洒、飘逸,虚实明快,刚柔并济。每个功法都可以用来 进行单独的表演,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国式摔跤还注重服饰美。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穿跤衣、着长裤、系腰 带、穿长靴,清代还穿套裤、系围裙,展示的是中国特色的服饰美,体现的 是中国人文艺术的含蓄美、柔和美及精神美。而国际跤半裸身,追求的是形 体美,体现的是西方特色的文明。柔道介于两者之间,体现了日本文化发展的历程。

六、中国式摔跤与中国养生文化

中国养生学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强调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中国式摔跤 训练中强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而且说“冬练长(zhang),夏练长 (ch6ng)”D长(zhang),是指长功夫、长力量,相当于现代竞技体育的冬训; 长(Ch6ng),是指长筋,抻筋、柔初性练习应在夏天。这是对养生学中一年 四季“生、长、化、收、藏”规律的应用。

中国式摔跤还吸收了中医养生学中的练养相兼、内外兼修等训练理论。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宁长筋三寸,不长肉半分”。重视基本功与专项 技法的联合锻炼。创造了许多灵活有效且独具特色的训练器械与方法,如天 秤、地秤、抖皮条等。

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养生情趣,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追求冒险与刺 激。人们起居有定,耕作有时,祈求天下太平,丰衣足食。这种安土乐天 的文化心理也是形成中国式摔跤融养生健身和技艺、娱乐为一体的因素之

第四节学习制推广中国式摔跤的意义

中国式摔跤集防身技击、健身养生、观赏娱乐价值为一身,是我国重要 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在体育方面的结晶之一,具有 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在当前,长期作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古典式摔跤、自由 式摔跤以及柔道在国际跤坛上居于主流地位。中国式摔跤运动尽管历史悠 久、内涵丰富,甚至曾对其他跤种的形成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 原因,目前其发展仍处于相对的弱势。中国式摔跤的技术内涵和文化价值还 有待充分地研究和挖掘,其竞赛推广模式等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 新,才能更好地将其魅力充分地展现给世人。因此,在21世纪世界文化交 流日益频繁,文化产业成为时尚的时候,我们学习中国式摔跤具有更加重要 的意义。

一、是继承和弘扬袓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祖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以显著的特征区别于其他地域文 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的重要纽带。但在近代,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起 源于西方的文化成为主流,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使得祖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受 阻。当前,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设和丰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民族传统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 式,而中国式摔跤在其中又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学习和推广中国式摔跤,是 在实践中挖掘、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改革、创 新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使其更好地走向世界的需要。

二、 挖掘传统储育理论,丰富傾育学酙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学虽是一个新学科,在现代体育科学大家庭里起步最晚, 学科规模也最为薄弱,但它确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供我们研究 开发。对其传统理论的现代化,有助于丰富现代体育学科的内容与内涵。从 目前研究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对于武术套路与散打运动的理论研究而 言,中国式摔跤的整理研究相对落后。但相对于前者来讲,中国式摔跤在竞 赛规则、比赛形式等方面却比较成熟,易于突破和深人研究。只要有广大的 群众基础和广大体育学科人士共同参与,中国式摔跤这项运动一定会成为民 族传统体育学科和现代竞技体育共同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三、 开发民族传统傾育,丰富社会俑育的内容

中国式摔跤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形式,在20世纪60年代全国各 地曾广泛开展,盛极一时,为全民健身和社会娱乐活动做出了很大贡献。随 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健身和体育娱乐形式的需求不断增长, 并有多样化、时尚化、品位化的要求。中国式摔跤以其简捷、实用并富有竞 技娱乐性、表演观赏性和良好的健身性,在新时代的群众体育和社会体育 中,\将会越来越普及,展现其多样的社会价值。

四、是发展青少年身心素质的重要教育手段

摔跤是多种运动项目的结合,它需要有武术运动员的灵巧,杂技演员的 柔韧,举重运动员的力量,以及棋牌运动员的谋略。而中国式摔跤更是如 此,它不仅可以发展青少年的各项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柔軔、协 调),还能提高其防身自卫能力,培养青少年的竞争意识和英雄气概,锻炼 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另外,中国式摔跤的规则简单,条件要求不高,活动易 于开展及其竞技娱乐性也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因此,这项运动在各级学校 中广泛开展的前景广阔,意义也重大。

从总体上看,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为中国式摔跤运动的发展提供 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舞台。从此,中国式摔跤被提升到学术和文化的层面加以 系统研究和推广。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真正的弘扬工作才刚刚开始。 每一位中国式摔跋的学习者,只要认定目标,努力学习和锻炼,都可能在这 个领域内取得开拓性的成就。

浏览2,66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