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摔跤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有着丰富的技术内容和深厚的文化 内涵,为了在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深人理解其技术内涵,迅速提高技术水 平,同时预防不必要的伤害事故,达到健身效果,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的问题。

中国式摔跤是实践的功夫,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认真掌握摔跤技 术,才是学好中国式摔跤的根本。结合传统摔跤经验及本项目特点,在学习 中国式摔跤时,应把学习方法作为重点。

一、注意传统方法、经验与现代教学训练理论的结合

中国式摔跤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项目,具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教学 训练方法和经验,但也应当尊重现代体育教学和训练学的一般规律。在具体 学习和训练中,应将传统方法、经验与现代教学、训练理论相结合,指导实际学习和训练。初学者运动量要由小到大,负荷要由轻到重,训练时间和训 练强度应逐渐增加。技术学习要由简到繁,由静到动,可先练抻筋、压腿、 耗腿等基本功,再逐渐学习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选练器材时,也要先练小 棒子、皮条、小推子等轻器械,然后再逐渐练滑车、拧子等重器械。

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也是习练中预防损伤的需要。中国式 摔跤是一种全身性运动,技术动作较为科学合理,在学习和训练中只要严肃 认真,分步骤按要领规范习练,一般不会发生损伤意外。但是经验与科学的 结合,也是中国跤发展不断科学化的需要。

二、 学习技市动作要与理解技市文化内涵紧密结台

中国式摔跤技术动作灵活多变,是应用性极强的技术项目。每一个技术 动作都有部分与整体的多层意向和要领,在学习和训练时需要动作与神意密 切结合,深入理解,反复练习,才能尽快完整正确地掌握各种跤技。只有 “无人当作有人练”,才能在实战中做到“有人当作无人摔”的高度自动化。

三、 要重视中国式摔跤基市功的练习

中国式摔跤对人体五大基本素质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并在实践中摸索出 丰富多样的功法练习方法。如蹲踢、大小转脚、盘腿、抽腿、跪腿、过腿、 跳八扇、揣空、涮腰、抢背、前滚翻、后滚翻等,这些基本功都要反复练 习,在没有达到一定规格和非常熟练的情况下,一般不能进行复杂技术的练 习。基本功还包括许多基础技法,如手法、步法、身法。另外左右跤架、背 步、盖步、跟步、裹手、圈臂等动作都是摔跤技术的基础,一定要先掌握, 并要练到流畅自如的纯熟程度。

四、全面掌握技战市的同时,有选择地练就绝招

对任何一个项目而言,若想达到上乘水准,技术一定要全面。尤其是中 国式摔跤的对抗快速多变,技术动作的使用讲究技巧、速度、力量的髙度统 一,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因此在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学习训练 时,要注意系统性。对各种基本功和各种手法、脚法及身法等基本技法都应刻苦练习,对撕捅掖掀、抹搀、抄捏、撮披顶装、踢踹拱刁、勾打吸搂、靠 吸挤拍等技术都要全面学习,熟练掌握。

当然,中国式摔跤的技术非常多,“大绊子三十六,小绊子赛牛毛”,每 个学习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技术动作都练熟,而应在全面学习的基 础上,根据身体条件选练自己的绝招。如个子矮的多练揣人,个子高的多练 勾别。反复习练适合自己的一两个动作,直至炉火纯青的境界,往往能成为 比赛时克敌制胜的关键性绝技。

五、 以实战促学习,以比赛促训练

中国式摔跤是两人直接的对抗运动,每种技术动作的学习必须与人配合 并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另外,声东击西、指上打下等基本战术的训练也须两 人配合。在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要灵活安排各种类型的实战观摩或实战比 赛,以便所学的技战术能在实战中灵活运用、自然转换。要把比赛作为重要 的学习训练手段,通过比赛,可以检验每位选手的基本功、手脚配合情况、 技术使用水平、战术意识,锻炼心理素质,增加比赛经验,并能发现技术弱 点,找出水平差距,及时纠正提高,使后续的学习训练有的放矢。

六、 取精华,袪糟舶,摒弃一些陈规陋俗祀不文明习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健身方式的需求不仅是多样化的,更提出 了时尚化、高品位的要求。传统摔跤运动原有的多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 了现代人的接受。如保守的传授方式等陈规陋俗,充斥在传统跤场上的街头 俗语和傲慢无礼等,这些都与现代体育文化的高品味的时尚追求相背离。我 们学习中国式摔跤,就是要继承这项运动的精髓,并对其组织形式进行大胆 扬弃,使之与时代文明发展方向相契合,被更广泛的人群接受。

第二章中国式摔跤的教学 理iG与方法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 动。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和技术的授受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 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术和技 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所 以,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最根本的途径。教学理论是教学这一过程的本质反 映,是指导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教育的法宝。教学原则、教学阶段性和教 学方法等都是教学理论的内容。本章重点把教学的基本理论同实际教学相结 合,来阐述中国式摔跤的教学。

第一节教学原则在中国式摔跤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原则是前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是教学过程客观规 律的反映,因而也是教师教学中遵循的准则。体育教学原则在体育理论中已 有详尽的阐述,本节着重说明这些原则在中国式摔跤课中的运用。

一、自觉积級性原则

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中国式摔跤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使学 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认真完成学 习任务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贯彻自觉积极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帮助学生认识本教程的技术动作对全面锻炼身体, 提髙健康水平,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积极作用,以激发学生刻苦 锻炼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为此,在每学期开始,应向学生宣布教学内容、任 务和要求,以及考核项目及标准。在各技术教学单元和每节课中,也应使学 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这样能使学生明确不同教学阶段的要求,促使学生 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中国式摔跤项目的兴趣,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重要作 用。尤其是中国式摔跤中一些基本技术和辅助技术练习比较单调乏味,这时 要注意讲解得生动形象,动作示范正确优美,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如采用游戏、竞赛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注意学生负荷的安排,不要 使学生感到过分的疲劳。

(三) 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教师以身作则,严 格要求自己,对完成学习任务和调动学生自觉积极性有很大作用。总之,对 学生的要求,教师应首先做到。

(四) 防止伤害事故

对于有些技术性较强的摔跤动作,教师在安排教法时,既要严格要求, 也应特别注意防止伤害事故。如果安排不当,一旦出现伤害事故,不仅给受 伤学生本身造成痛苦,而且也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影响整体教 学效果。

二、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根据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提出来的,学生对于知识、技 能与技术的掌握也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中国式摔跤运动技术的教 学中也不例外,应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肌肉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的形象,通过练习使他们掌握中国式摔跤的各项技术。正确合理地运用直观性教学原 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在中国式摔跤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性教学方式有以下几种。

(―)动作示范

由教师或学生做动作,它是学生直接感知动作形象的直观方式。

(二) 生动形象的语言

将生活中的各种形象或概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容易使学生理解动 作,提高教学质量。

(三) 直观性教具

幻灯、电影、录像等设备均可用来做直观性教具,它可以弥补教学中动 作示范的不足之处。中国式摔跤中有许多关键性技术,利用教具可以将这些 关键性的地方突出地显示出来,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



(四) 对比示范

在教学过程中错误动作经常出现,为了纠正错误动作,可以适当做些正 确与错误动作的比较。但值得注意的是,正确动作示范应是大量的,错误动 作尽量少做,适可而止。

运用直观性教学还要注意积极思维,在语言和动作之间建立起联系,以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指课的目的任务、内容、组织教学法、负荷的安排都 要力求符合学生和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这一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 律所决定的,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在中国式摔跤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首先要深人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如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素质 情况和摔跤的技术基础情况等,要针对这些情况和教材特点,确定课的任 务,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安排课的负荷和提出要求。

(二)从教学设施的实际出发

应该了解器材设备可能使用的数量与情况,以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 的放矢地确立教学任务,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

浏览1,53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