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对中国式摔跤的教学项目、进度、内容和方法的安排 要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断提高的原则。

在中国式摔跤的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从自我保护动作学起,逐步安排过背摔揣、人等技术教学,进而安排手 技等技术教学,后期再安排勾、别等转体技术教学。在单元教学中要进行理 论学习。

(二) 在安排教学进度时要注意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

在课的内容安排时,要在复习前一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理 论课的讲授内容,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基础,要深人浅出,易于学生理解; 在技术课的教学中一般是先学简化的分解动作,对动作的规范不做过高的要 求,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达到各技术动作的要求,最后达到正确的技术动 作的规范化。

(三) 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

在教学课中,学生的负荷量过小,人体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动作技术不 易掌握;负荷量过大,则影响学生的健康和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掌握运动技 术,需要有一定的练习数量,在此基础上,注意练习的强度、密度和动作质 量。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学生对原有负荷量适应的基础上再增加练习数 量或提高练习强度。

五、巩固提局原则

运用巩固提高原则,是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中国式摔跤的基本知识、 技术和技能,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根据生理学的规律,学生掌握动作技术与技能是大脑皮层建立初步运动 动力定型的结果,如果长期中断,动力定型将会消退,致使教学工作徒劳无 功。所以在教学中,应合理安排,重复练习,以使学生在理论、技术等方面 达到巩固的程度。

在贯彻此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加强教学工作的计划性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经常复习已学过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所以在 制定教学大纲时,不仅要考虑各项技术所需的教学时数,而且要考虑到其主 要技术重复出现的问题。

(二) 在教学中可采用提问、布置课外作业、教学比赛、考查、 考试等方法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提问可以随堂进行,课外作业包括技术练习和书面作业,教学比赛一般 安排在教学告一段落时进行。此外,还可安排学生担任裁判,以此来巩固所 学的基本技术和技能。

(三) 教师应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讲解精辟透彻,动作示范优 美大方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从而 掌握比较巩固的知识和技术技能。

在中国式摔跤的教学中,五个教学原则是紧密结合的,它们之间是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而不是孤立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全面地理解和贯彻运 用这些原则,才能提高教和学的效果。

第二节中国式摔跤技m教学的基市阶段

根据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原理,运动技能的形成分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 有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遵循动作技术形成的规律和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采用有效的教法和选择适当的练习手段,有益于提髙动作技术质量。

中国式摔跤技术教学分三个阶段。

一、学习阶段

(―)教学任务

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技术的轮廓和粗略地认识运动技术的内容结构。

(二)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直观教具,使学生对技术要点和动作过程、 规则和场地器材有所了解。

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技术动作。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动作较僵硬,不协调,易出现多余动作。教师进行教 学时要以精炼的讲解、完整而正确的示范,使学生对所学技术有概要的认 识D在教学中,要有一定的练习次数,以强化正确的技术动作,预防错误动 作的产生,如发现错误动作应及时进行纠正,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

(一) 教学任务

熟悉和掌握正确的技术。

(二) 教学方法

通过完整和分解练习改进技术的细节,逐步克服动作生硬和不协调的现象,使动作日趋准确。

多次重复完整技术练习,体会和加强各技术环节之间的联结,掌握 正确的技术动作。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动 作,但还不巩固,多余动作和错误时有出现。这时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讲解 和提问,讲解各技术细节之间的关系,指出学生的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并 提出具体纠正的方法,要对动作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

因为要进行大量的分解和完整的练习,纠正错误动作,直至较正确地掌 握动作技术,所以本阶段要比学习阶段的教学时间长。

二、提局阶段

(―)教学任务

继续巩固已形成的动力定型,并根据个人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术动 作,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同时提高相关的理论知识水平。

(二)教学方法

进行技术评定,提出优、缺点与改进方法。

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

结合学生特点,加深对技术的分析。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通过前两阶段的反复练习后,动作技术形成了牢固的 动力定型,能准确、熟练、省力、轻快地完成动作。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针 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注意培养学生分析技术的能力。可在 课中适当结合素质练习,提高身体训练水平,并加大运动负荷。

中国式摔跤技术教学中的三个基本阶段是根据动作技术技能形成的客观 规律划分的,实际上这三个阶段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彼此之间并 无明显的界限。

第三节中国式摔跤技市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仅仅掌握中 国式摔跤的技术和有关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其教学 方法,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在中国式摔跤技术教学中,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要求、教材的难易程 度、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来确定教学方法。中国式摔跤 技术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 法、组织练习法等。

—、讲解教学法

讲解是使学生形成正确动作概念的基本方法之一。讲解应当简明扼要、 形象生动、重点突出。

(一) 讲解的内容和过程

讲解动作名称。讲解名称的由来,并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使 学生建立初步的概念。

讲解动作的规格要求及运动路线。如对该动作的手法、步法、身法、 身体姿势等规格要求及运动路线加以讲解和阐述。

讲解动作的攻防用法。分析动作的攻防时机以及攻防力点和距离。

讲解动作的易犯错误。练习前使学生了解易犯的错误动作,提高学 生对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的识别能力。

讲解动作的关键环节。对这些关键环节,要着重分析其力学原理以 及利用的时机。

讲解动作的练习方法。包括练习的步骤、对手搭配、队列的组织形 式以及练习的负荷等。

(二) 讲解方法

简明扼要,边讲解边示范。

讲解形象化。利用形象的语言,使动作更易于学生掌握。

口诀化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单字化讲解。为使讲解的语言精炼,可以把语句单字化。

启发式讲解。可以围绕动作技术要点先提问或先示范,请同学分析 动作要领,启发学生主观思维,最后进行归纳性讲解,这样,学生理解会更 加深刻。

示范是使学生通过直观观察认识动作的概貌,是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

(一) 正确动作的示范

为了使学生对动作建立正确的概念,在学生学习动作之前,配合讲解, 必须做正确动作示范,弁且示范两次。

(二) 完整和分解示范

对于较简单的动作,般做完整动作示范;对于结构复杂的动作,除用 完整示范外,还要做分解动作,以便使学生对每个动作过程及技术细节有更 清楚地理解。

(三) 慢动作示范

有的动作正常完成速度很快,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学习,需要放慢速度示 范,或把动作的关键技术环节慢速示范。

(四) 易犯错误动作的示范

使学生通过正确动作及易犯错误动作的对比,对正确动作建立深刻的概 念,从而掌握正确的动作。

(五) 选择合理的示范位置

要根据不同的动作情况,选择不同的示范位置和镜面示范、背面示范、 侧面示范以及不同角度的斜面示范,以帮助学生更易于观看和学习动作。

总之,讲解和示范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有的先讲解后示范,‘有的先示范后讲解,有的是边讲解边示范。一般说来,对初学者采用精 讲多示范为主;对于水平较高者则讲解分析为主。

浏览1,42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