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在学习比较简单的技术时采用这种方法。其特点是采用完整技术 的练习形式来进行的。优点是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不破坏动作结构; 缺点是对动作中较困难的环节不易掌握。采用完整教学法时,并不是要求学 生一次就把完整技术掌握,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运动技术特点, 有所侧重地提出不同的要求,最后达到各动作之间协调地配合和完整地掌握 技术。

四、分解教学法

凡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分解教学法。

(一) 对结构较复杂的攻防动作,采用分解教学法

学生对复杂动作掌握起来较困难时,就需要把动作分解成几个动作逐一 教学,然后再组合起来教学,这样学习较容易些。

(二) 对难度较大的动作,采用分解教学法

学生不可能一次掌握该技术动作,这时就需要把动作分解成上肢动作和 下肢动作,或者左侧动作和右侧动作。先学下肢动作,或先学左侧动作后学 右侧动作,在局部动作掌握以后,再学习完整动作,以便让学生掌握难度较 大的动作。

分解教学法不宜将动作分解得过细,而且在学生对分解教学动作初步掌 握以后,就应尽快地向学习完整动作过渡。应将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有 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一般要采用完整一分解一完整的教学顺序。开始的完整 教学可初步地给学生一个完整动作形象,通过分解教学可使他们看清和学会 动作细节,然后再通过完整教学使他们掌握这个难度较大的动作。

五、组织练习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完整和分解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动作后,就要组织他 们反复练习,以使他们正确地巩固和掌握动作。在练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巩固 正确动作,纠正错误动作,逐步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组织学生练习的方法 有以下几种。

(一) 集体练习法

在教师领做和口令指挥信号指示下集体练习。领做也是示范的一种形 式,要合理选择示范面、示范位置。口令指挥时,口令要洪亮、短促,还可 穿插简明扼要的讲解提示。

(二) 分组练习法

在学生初步掌握动作之后,可以进行分组练习。分组练习可以使他们在 组内研究分析,互教互学,把动作分析得更细致些。还可以组织各组之间互 相学习观摩,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但需注意的是,要指 定那些认真负责和技术掌握得好的学生担任各组的小组长;同时,要把掌握 技术好的学生和差生混合编组,以便互助。

(三) 个别练习法

在集体练习和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若发现有个别学生不 能正确掌握动作时,这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

第四节中国式摔跤技m教学中 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

在中国式摔跤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时不断出现的 各种错误动作。否则形成了错误的动力定型再纠正时,比学新技术还要困难, 甚至会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积极有 效的措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减少学生错误动作的产生。

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来的错误动作,只是一种错误形式,但同一种错误 形式,产生的原因可能不一定相同。在进行纠正时,必须仔细分析每个同学 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办法和纠正的措施,才 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 (―)对动作的概念不清楚

运动器官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支配,与学会技术和建立表象是密切相关 的。当大脑还未分析清楚动作结构之前,运动器官无法完成正确的技术动 作。因为每一技术动作都由不同的动作环节组合而成,而每一动作环节又包 括用力的大小、方向、快慢、顺序以及协调配合等方面,故如果练习者对动 作概念不清楚,就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对动作概念不清楚,一般分为整体动作和局部环节的概念不清。如果对 整体动作概念不清,学生在进行练习时通常表现为束手无策,在练习时无法 完成该动作的最低要求;如果属于对局部环节概念不清,学生能基本上完成 动作,只是在某些环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错误。教师应针对以上情况,分别 讲清全部动作和局部环节动作要领,并且配合不同速度的正确动作示范,使 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还可让学生自己讲解动作的过程和要领,观看其他有 同类错误学生的练习,启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以加深对正确动作的理解程 度。

造成错误动作的另一类原因是肌肉本体感受力差,控制能力不强,故常 发生错误动作,自己又难以察觉。通常把肌肉本体感受力称为“跤感”。为 了提高学生的跤感,还应从基本功人手,熟练掌握徒手或持器械的基本功。 对于这类错误还可用外力帮助的方法,使肌肉的本体感觉信息准确地传入中 枢神经系统,从而调整肌肉的活动,使错误动作得到改正。

(二)身体素质差

在中国式摔跤运动中,完成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需要有相对应的速度、 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素质为基础,这是学好技术、减少错误动作的前 提。全面身体素质不够的学生,几乎在学习不同技术的动作过程中都会产生错误动作,对于这类学生应加强课外辅导和练习,从而促进他们全面的身体 素质改善。另外,由于局部身体素质差,也会影响动作的完成。在教学中这 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对于此类情况,除了课堂加强其局部练习以外,还应 在课外多加辅导和练习。

(三)其他因素

在学生技术动作动力定型尚未巩固时,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例如由于 场地不好而发生意外的事故,教师示范位置不当或教法不当等,都容易使学 生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等。以上原因可能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点,破坏初步形 成的技术动作的优势兴奋性,从而发生错误动作。另外,有的学生是从学习 其他项目转人中国式摔跤项目的,故过去形成的一些相近的技术动作会对其 现在所从事的中国式摔跤项目的技术动作产生负迁移,从而产生错误动作。

因此,要针对以上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纠正方法和措施,改正其错误,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

二、预昉、发现祀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一) 预防错误动作产生的方法

在备课中,教师要根据各个技术动作特点及学生情况,事先估计哪 些动作容易发生错误。在教学中预先采用有效的手段和教法;要严密课的组 织,所提的要求应切合学生实际;场地安排要合理,有利于学生进行练习。

讲解清楚,层次分明,使学生容易理解;示范要正确规范、轻松、 协调;示范的位置要恰当,使全体学生都能看清。

(二) 发现错误动作的方法

教师必须精通教材,深悟技术的动作基础、基本功、基本手法、步 法和身法,并了解使用技术动作的时机以及条件。教师对技术动作概念也应 十分清楚,并能清晰地讲授和正确地演示技术动作。

要善于发现错误动作。必须对每个技术动作环节上可能产生错误以 及产生错误的原因有所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和识别错误。

教师在观察学生练习时,应根据不同教学阶段,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这样有利于错误的发现。

(三)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当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后,教师要善于抓住主要错误,这样可以克服一 些次要错误,所以要分清主次,逐一克服。纠正错误动作的常用方法有:

语言提示

根据学生的不同错误动作,教师在练习前先对学生进行提示,在练习进 行时也可动用语言提示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例 如在练习转体技术动作时,学生容易缺少信心而不敢长腰变脸,此时教师一 声“变脸”的语言提示,可以帮助学生变脸,向异侧转体,顺利完成动作。

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在纠正错误动作时,要让学生明确所选用的专项基本技术练习的目的和 要求,才能激发其积极性,自觉地进行练习,提高练习效果。例如,练习 “揣”的技术动作,学生往往为了填腰人胯,在背步时先转动身体,由于先 向异侧转体,造成肩不能插人对手的腋下,身体重心过高,不能顺利完成技 术动作等问题。在纠正错误时,应对学生强调背步时不要过早转体,完成背 步动作后双腿要同时屈膝提踵,以双脚的前脚掌为轴转体。

直接帮助

当学生在理念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技术过程时,也可以采取直接帮助的 方法。例如,“揣”的屈膝、提踵、转体的连贯动作。教师可在学生背后双 手托扶学生的腰胯,帮助学生下蹲、转体,使学生增强本体感觉。

诱导和模仿

针对学生的错误动#,采用诱导、模仿练习使学生体会正确动作。

总之,在纠正错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指出错误所 在,而且还要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和提出纠正的方法。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分析,相互纠正错误的能力。教师要耐心、亲 切、热情、循循善诱,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启发学生自学与改 进动作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第三章中国式摔跤的生物力学基础

跤力是摔跤运动中的专项力量,特指中国式摔跤专项技术中所体现的有 特色的劲力。本章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中国式摔跤中的跤力知识:一、 稳度的力学基础;二、跤力的力学特性。中国式摔跤的跤力符合生物力学原 理,它是一种活体的相互对抗运动,因此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把 人体看成刚体,也不能完全应用普通力学原理去分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 的实际能力,结合实践进行讲解。

浏览2,69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